WW他们眼中的歼十 (附民间高人自做喷气发动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39:00






















------------------------------------------------------

附:民间高人自做发动机!


咱不是造不出歼10发动机,只是高人都在民间…………

现在歼10还在用毛子的AL31F发动机,其实咱民间就已经有高人自制小型喷气发动机了。至于这些个高人为什么都沦落在民间的问题,恐怕只有到体制上去找答案了……
该发动机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262*118MM
设计重量,2.3-2.45KG
设计推力,6-9KG
设计转速,7-10万转/分
三元流压气论尺寸,60,83*39MM,8*8片
径流式涡轮尺寸,63,76*26MM, 12片
环行燃烧室尺寸,48,100*85MM
喷油嘴,6个

先加工压气机









此处省略若干贴图…………



加工好的发动机转子零件和外壳




简陋的加工车床:









组装好的发动机转子:













这个时候,另一高人指出不足之处:




于是压气轮又成了这个样子:




成品模型油泵:



再来制作燃烧室和燃油喷嘴









据这位高人介绍,他使用的是技术难度最小,技术最为成熟的蒸发式燃油喷嘴,该燃油喷嘴制造加工比较容易,但是运行及启动较复杂,不容易控制。所以…………该高人使用单片机技术搞了一块自动控制板可以监控和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温度、起动电机转速、启动预热等等,据说是用的philips和ARM7芯片,自己用汇编编的程序!!!(汇编!!汗!!)



这是将转子塞入燃烧室的样子:




组装好的样子:





---------------------------------------------





















------------------------------------------------------

附:民间高人自做发动机!


咱不是造不出歼10发动机,只是高人都在民间…………

现在歼10还在用毛子的AL31F发动机,其实咱民间就已经有高人自制小型喷气发动机了。至于这些个高人为什么都沦落在民间的问题,恐怕只有到体制上去找答案了……
该发动机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262*118MM
设计重量,2.3-2.45KG
设计推力,6-9KG
设计转速,7-10万转/分
三元流压气论尺寸,60,83*39MM,8*8片
径流式涡轮尺寸,63,76*26MM, 12片
环行燃烧室尺寸,48,100*85MM
喷油嘴,6个

先加工压气机









此处省略若干贴图…………



加工好的发动机转子零件和外壳




简陋的加工车床:









组装好的发动机转子:













这个时候,另一高人指出不足之处:




于是压气轮又成了这个样子:




成品模型油泵:



再来制作燃烧室和燃油喷嘴









据这位高人介绍,他使用的是技术难度最小,技术最为成熟的蒸发式燃油喷嘴,该燃油喷嘴制造加工比较容易,但是运行及启动较复杂,不容易控制。所以…………该高人使用单片机技术搞了一块自动控制板可以监控和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温度、起动电机转速、启动预热等等,据说是用的philips和ARM7芯片,自己用汇编编的程序!!!(汇编!!汗!!)



这是将转子塞入燃烧室的样子:




组装好的样子:





---------------------------------------------
中国航空报  
    核心提示:歼10战机是中国一航从1986年开始研制的。由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所设计、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生产。具有特别意义的是,歼十即将采用国产""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作为配套动力,困扰国产战机多年的"心脏"问题,将得到圆满解决。
  
  歼10的1号原型机
  本报讯(记者李雨农 承京)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战机--歼十已批量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
  
  歼十飞机是中国一航从1986年开始研制的。由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所设计、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生产。歼十飞机研制成功是航空工业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的结果,并得到了国防科工委、总装、空军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编者注:歼10于2004年设计定型,2006年12月29日正式公开。)
  
  中国一航有关领导告诉记者,歼十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战机,它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性能先进,用途广泛。
  
  歼十飞机分单座和双座两种,首批装备该飞机的空军航空兵部队,已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对有效提高空军防卫作战能力,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巩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
  
  具有特别意义的是,歼十即将采用国产"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作为配套动力,困扰国产战机多年的"心脏"问题,将得到圆满解决。(注:歼10目前所用的是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

中国航空报  
   核心提示:2006年初,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通过技术定型审查,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方面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对我国国防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有着?
  
  一、"太行"航空发动机通过技术定型审查。
  
  2006年初,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通过技术定型审查,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方面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对我国国防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
中国军队最让老外害怕的先进空空导弹揭密

兵工科技2006.12
  江雨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部队是保证国土防空和争夺战区制空权的核心力量,而中国空空导弹的性能则直接关系到中国战斗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的实际效果,只有配备了先进的空空导弹的战斗机才算真正具备了与强手对抗的能力。中国战斗机目前所装备的空空导弹不但有仿制和国内自行开发型号,还有随引进飞机配套进口的国外高性能空空导弹。笔者根据国内外公开的资料,尝试对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战斗机目前所装备的先进空空导弹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同根生:PL-8自用PL一9出口

  "怪蛇"Ⅲ空空导弹是以色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投产的第三代格斗空空导弹,国外媒体推测中国于1983年就已从以色列引进了该导弹。引进的"怪蛇"Ⅲ空空导弹使中国战斗机在格斗性能上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一流水平,而我国引进后仿制生产的"怪蛇"Ⅲ空空导弹的编号就是PL-8。PL-8型空空导弹现在广泛装备在歼-7和歼-8系列战斗机上,国产新型多用途战斗机也采用了PL-8型空空导弹作为近战格斗武器,虽然PL一8导弹的成本要明显高于体形较小的PL-5,但是PL一8型空空导弹的综合作战性能却可以说是中国目前现役格斗导弹中最好的。作为仿制型号的PL-8导弹,在尺寸和性能指标上与"怪蛇"Ⅲ基本相同,目前虽然没有公开的PL-8导弹准确的技术数据,但是按照以色列"怪蛇"Ⅲ导弹的技术指标和数据仍然可以对PL-8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整体战术和技术指标应与国外目前装备的AIM-9L/M/P、AAM-3和R-73相当。中国的歼-7和歼-8战斗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怪蛇"Ⅲ/PL-8之后,通过机载导弹性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战斗机自身性能上所存在的不足,使中国歼-7/8系列战斗机格斗空战性能与国外先进战斗机之间的差距得以缩小。
  中国在引进PL-8导弹的同时又发展了一个与PL-8战术和技术性能非常接近的PL-9。PL-9是在引进"怪蛇"Ⅲ不久之后的1986年开始研制的,1989年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1991年中国在巴黎国际航展上首次对外公开展示了PL-9。我们通过对"怪蛇"Ⅲ/PL-8和PL-9的基本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PL-9和"怪蛇"Ⅲ/PL-8的弹体结构、重量和尺寸基本相同,PL-9最大的改进是用和PL-5/AIM-9导弹相似翼形的弹翼取代了"怪蛇"Ⅲ/PL-8原有的弹翼,但是PL-9与PL-8在翼面的设计和基本结构上还是相同的。根据PL-9和PL-8在技术特征上所存在的共性和区别,可以认为PL-8是"怪蛇"Ⅲ导弹的直接仿制产品,而PL-9则是"怪蛇"Ⅲ弹体与国产PL-5翼面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在作战性能和技术指标上与PL-8基本重叠的型号,频繁参加各种公开展示的PL-9与一直处于严格保密状态下的PL-8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根据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现役战斗机并没有大规模装备PL-9的现况可以看出,设计PL-9并不是用来大量装备中国战斗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出口。最新的PL-9C已经发展成技术指标和R-73、AIM-9M/P相当的现代化导弹武器。
  最后还必须指出的是,PL-9作为能够和PL-8共线生产的先进导弹武器系统,其在开发过程中所获得的技术进步可以应用在PL-8上,而PL-8的使用经验和技术同样也可以促进PL-9的技术进步,由此可以认为PL-8和PL-9是一对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双子星。

◆R-73:改进红外导引头意义重大

  R-73空空导弹在技术上属于第三代高性能空空导弹武器,是中国引进的苏-27/30系列战斗机上搭载的重要作战装备,但是现在的R-73导弹已经在技术上落后于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虽然R-73在最大过载、最大射程方面与我国的PL-9相比有优势,但是R-73的红外导引头在技术水平上只是苏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标准,该红外导引系统在可靠性、导引精度、抗干扰能力方面与同时期西方国家格斗空空导弹所应用的红外导引头相比已存在差距,并且R-73红外导引头的性能在技术指标上也不如PL-9型导弹,与近年来我国最新型的PL-9C导弹上使用的新型多元红外导引头的性能差距则更加明显。可以说R-73空空导弹的实际作战效果并不可靠,尤其是难以应付国外先进战斗机所采用的高性能红外对抗系统的干扰。事实也证明,R-73在目前中国战斗机上并不受欢迎,中国空军的歼-7/8系列战斗机的格斗弹都选用了PL-8,而装有俄罗斯雷达设备用于出口的J-8ⅡM战斗机采用的格斗弹也是PL-9,可以说目前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所装备的战斗机中,只有由俄罗斯引进的苏-27/30系列战斗机使用了引进的R-73导弹,而其他型号的战斗机都采用了国内生产的PL-5/8系列空空导弹进行格斗空战。
  作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苏-27/30系列战斗机装备的主力导弹武器,R-73导弹仍将是中国战斗机较为重要的导弹武器产品,但其相对落后的导引系统对作战使用效果上的影响是个非常致命的缺陷,要是不能有效的提高R-73导弹的导引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那么目前我军苏-27/30系列战斗机所装备的R-73导弹的实际实用价值将会大打折扣。如果通过对R-73的技术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完全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幅度的提高R-73导弹的整体作战性能,例如国内的科研单位可以利用R-73性能较好的弹体,结合国内自主开发的带有数字式处理系统的多元红外导引头,甚至使用国内最新发展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改进R-73的导引系统,这将可以明显的提高R-73导弹的命中精度、作用距离和抗自然/人工干扰的能力,从而提高我国随苏-27/30系列战斗机所引进的大量R-73空空导弹的作战效能,在只付出很小经济代价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所使用的苏-27/30系列战斗机的对空作战能力。

◆R-27:国产化改进同样重要

  中国是随引进俄罗斯苏一27系列战斗机而获得R-27中距空空导弹的,作为一种性能较为先进的中距空空导弹,R-27的引进使中国战斗机的全天候拦射作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27空空导弹采用了惯性+半主动雷达的制导体制,其在整体技术性能上与美国的AIM-7M相当,但是随着国外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米卡"、AIM-120和R-77为代表的新一代中距空空导弹武器已经广泛装备在我国周边国家的作战飞机上,中国战斗机所面对的对手也已经不是苏联在开发R-27时战斗机的技术水平,而是具备完善电子设备和先进射后不管导弹的第三代先进战斗机。使用R-27导弹的苏-27战斗机在面对使用主动雷达制导的AIM-120和"米卡"这类导弹的战斗机时,导弹技术性能上所存在的差距会使自己在对抗中处于下风,也就是说R-27导弹的技术性能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化空战战场的要求。
  R-27导弹在国外曾多次参加过空对空的作战行动,但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可靠的战绩以证实其实际使用价值。如果R-27空空导弹在基本上不存在电子对抗手段的埃、厄冲突中都屡发不中,那么很难想像这种导弹在战场上面对具有完善电子战系统的西方战斗机时能够有所作为。相对落后的R-27导弹对苏-27系列飞机的性能发挥是一个制约,所以利用先进技术改进R-27导弹应该是个保持并提高苏-27系列战斗机作战能力的有效手段。中国很早就开始对主动雷达末制导技术进行了探索,多年前公开展出的ARM一1主动雷达导引头在尺寸规格和重量上都较为适合改进R-27原有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而且中国的国防科研单位目前完全有能力发展出更高性能的主动雷达导引头,例如我国的SD-10空空导弹研制成功就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主动雷达末制导空空导弹技术的国家。通过为R-27导弹改装新的导引头,完全可以有效的延长R-27导弹的使用寿命,使这种目前看起来相对落后的导弹武器重新成为"杀手"利器。

◆R-77:使中国战斗机战力大幅提升

  R-77是苏联解体前最后开发的一种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其整体技术标准是与AIM-120相当的现代化精确制导武器。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和格栅形控制面的R-77在综合技术性能上比R-27空空导弹要先进一代。据悉,中国近年来引进的苏-30战斗机上就配备有R-77空空导弹,使用R-77导弹让苏-30战斗机在对空作战能力上比使用R-27导弹的苏-27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已经有能力在现代化空战环境下与周边国家第三代战斗机相抗衡,因此可以说R-77导弹的引进是中国战斗机战斗力的一次飞跃。

◆SD-10:国产空空导弹辉煌的起点

  雷达制导技术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空空导弹技术的弱点,中国导弹科研系统最先发展的雷达制导导弹是参考AIM-7"麻雀"早期型号所开发的PL-4空空导弹,但是原本作为歼-8战斗机配套武器发展的PL-4导弹因为缺乏技术和经验,并没有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最后的项目发展工作。PL-4空空导弹发展的失败使中国战斗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缺乏全天候拦射作战能力,而这个能力又是战斗机在现代化空战中所不可缺少的关键。为了能够满足中国战斗机全天候超视距拦截作战的要求,我国在雷达制导技术上采用了引进和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这条发展道路虽然同样困难重重,但现在已经进入了收获期。
  最新公开的SD-10型先进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是中国雷达制导先进空空导弹领域新的突破,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空空导弹技术在整体上的一次飞跃。SD-10采用展长较小的翼面,可以在降低结构重量的同时提高飞行速度,尾部带有切根的后掠气动控制面也可以在保证驱动力矩充足的情况下明显提高SD-10导弹的机动性能。根据SD-10导弹的外形和公开的部分信息来判断,SD-10导弹采用了惯性/数据链+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导引体制,对典型战斗机目标的最大射程不小于50千米,能够打击从超低空到25千米高度的目标,SD-10采用惯性+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完全发射后不管方式,其整体战术和技术性能与国外同类型的AIM一120C、R-77和"米卡"相当,其国内使用型在装备之后将可以明显提高中国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能,弥补中国战斗机与国外高性能战斗机在机载武器之间所存在的差距是中国空中作战力量在面对高技术战争挑战的重要支柱。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SD-10与国外最新一代空空导弹性能上所存在的差距,目前美国新开发的AIM-120C7和欧洲的"流星"都是先进的高性能空空导弹武器,其上所采用的双向数据链、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超级雷达导引头在国外已经进入了实用化阶段,而SD-10目前的技术性能只相当于美国和欧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标准。但不管怎么说,虽然SD-10空空导弹的后续改进和技术完善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但是中国通过SD-10的发展确实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赶超先进水平的坚实基础。

◆第四代格斗精灵:短期内就能服役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未来争夺制空权的作战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技术压力,我们目前面对的挂载有第三代格斗导弹的F-15和F-16战斗机,未来将会被挂载有第四代AIM-9X格斗导弹的F-22和F-35战斗机所取代,如果没有一个高性能的格斗空空导弹武器系统,那么本身在飞机性能上就有所不足的中国战斗机将很难与国外新一代战斗机正面抗衡。我国未来的新型格斗空空导弹要满足与国外先进战斗机在格斗空战中对抗取胜的要求,依靠在现役的PL-8和R-73空空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只有研制一种全新的更加现代化的先进导弹武器才能够从根本上使中国战斗机更有威力和更有战斗力。
  目前国外第四代格斗空空导弹主要有美国的AIM-9X、以色列的"怪蛇"V和欧洲国家开发的红外型"米卡"以及IRIS-T,这些导弹所拥有的主要特点除了具有大过载和高敏捷性之外,采用作用距离大又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红外成像导引头也是它们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部门经过近年来所进行的技术积累和型号发展,目前已经具备设计开发新一代格斗空空导弹的能力。现在中国在空空导弹整体技术上与国外虽然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格斗导弹综合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也只有5年左右,也就是说当西方国家开始大批量装备AIM-9X这类先进格斗导弹之后不久,中国战斗机就有能力用上属于自己的先进格斗空空导弹。根据中国目前在空空导弹研究上所能够达到的技术水平和现有技术的实用化程度,利用国内较好的导弹弹体气动设计与先进导引系统的结合,完全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用化一种最大离轴发射角达到±90度,采用双色多元或红外成像导引头的第四代格斗空空导弹,从而保证中国格斗导弹在整体战术和技术指标上达到与国外第四代导弹相当的标准,提高中国战斗机在面对国外高机动先进战斗机时的作战能力。

◆结语:驶上"空空"高速路

  高性能空空导弹是保证现代化作战飞机有效执行作战任务的关键,中国空空导弹技术从引进仿制到参考研制再到现在的自行开发,相关科研单位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艰苦的考验,中国空空导弹技术正是经过了这种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的努力后才最终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可以说中国空空导弹技术水平已经具备了支持中国战斗机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中国新一代空空导弹技术和型号发展的速度在近年来不断加快,先进导弹武器的投产和服役也明显地提高了中国战斗机的作战能力。目前,中国的空空导弹技术已经在格斗弹和中距弹上形成了系列化,对于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复合导引、双向数据链和超远程导弹这些新技术的开发也已进入了应用发展阶段,可以说目前中国空空导弹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未来的新技术应用和先进型号的发展工作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
---------------------------------------------

欧洲专家:中国J14将是对手空前恶梦!!


安德烈斯迪亚森(欧洲军事评论栏目,CV1989研究机构主任):他!是谁?它就是中国目前在沈飞秘密研发的“中国第4代隐身战斗机”。

  中国人采取了大规模的严格措施,保密机构以及监督人员,大批进驻该试验场所。我们虽然可以利用卫星进行监测。但是,却不可能真实的进入内部此次中国人吸取了以前的几次的泄密事件。他们不准许那些工程技术人员回家,通信。甚至打手机都会受到检查。另外全部不准使用可以拍摄手机以及数码相机。

  现在其厂房上部顶端,应用了重型厚度的铅板,外面布设镀锌反光材料。另外,设备研制采用了早期毛时代的做法,系统化设计被终止,改成了分组化设计。此项项目包含了13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只能负责1-2个项目。

  事实上要想了解他的面目,除非你可以把全部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召集在一起。而工程总体设计师,设计人员。至今任何外界都无法得到详细消息。
  我们这里获得的一些相关资料,依旧是通过以前躲避到我们这里的一些中国“开明人士”的信息。但是少的及其可怜。而一贯对于中国武器进展很有发言权的俄罗斯军火设备机构,也是毫无能力。因为这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
  他的风洞试验起源于早期的歼14的概念设计。但是,中国军方很可能在后期即进入2000年后大幅度修改了歼14的全部设计。甚至是退到重新再来。这也是因为我们的“F22”先期公布出来。而中国早期歼14计划,包含了少量的隐身技术。以及矢量推力技术。我们在F15E验证机上的矩形2元喷口,导致了中国科技人员在此间走了弯路。那是一次不可能实际应用的验证机技术。

  他实体模型是按照一定规格比例制造的。那么大概可以推算出他的型态。另外采用了前掠翼机身设计,看起来酷似俄罗斯的S37计划。但是,其动力部分仅仅是1台发动机。而喷口为圆形角度。且上下姿态。说明他是兼顾了短距离舰载起飞的。

  再有,我们在F22验证结果表明,横滚尾喷机动,在实际战场应用中,很可能导致逆反转螺旋出现。因此我们就此将F22A修正了。中国科技人员自然也是十分明确。因此,他们直接采取了俄罗斯较为成熟的设计。兼顾了舰载弹射起飞,翘板起飞的2种形式。

  虽然中国人一再隐秘他的行踪。但是,我们依旧知道他的实体地面状态就在那里。试车已经。持续了多次。
  现在我们只能通过模型看到它那“恐怖的面貌”:







歼10美图


传说中的歼14



高人都在民间的想法真是可笑。

这样的发动机只能玩玩而已。

前几天一些网友还对一位德国人的SU27顶礼膜拜,说什么佩服他的严谨云云。真正进过飞机车间的人听了都要气死。;P
呵呵,这个民间高人图文本来就是博一笑耳...
青江雁可以进考派做二大王了………………呵呵:b
好家伙,M国 人放屁都是香的!
:D 牛
一:前面扫描太糊`看了等于眼睛自杀`
二:楼主说得很全面`但是没有看见中心主题说什么`看完了等于没看`
三:只能说"已阅"
中国不是生产不出来航空发动机(中国不是埃塞俄比亚),而是生产不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民间高人娱乐大众还可以,始终是难登大雅之堂。就好像中科院每年收到民间数学家自称证明哥达巴赫猜想的信件就有几麻袋,除了卖给收废纸的,还真是没有别的处理方法。
那样的发动机材料是什么?单单推动它自己能不能跑起来??
原帖由 lt7178 于 2007-3-7 07:39 发表
那样的发动机材料是什么?单单推动它自己能不能跑起来??


同问。并且问问寿命与可靠性。。。。
空转2分钟恐怕都不行!!!!!!!!!!!!!
原帖由 amolin 于 2007-3-7 11:48 发表
空转2分钟恐怕都不行!!!!!!!!!!!!!


小推力的航模发动机,没什么太大的技术难度。自己生产也没什么奇怪的。
看的我眼睛也瞎了。:L
如果真的完全是一个人设计制作的,包括使用ARM7之类的电子控制系统,确实算高人,应该是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读过正规大学。不过单就这种发动机要拿来和真正的航空发动机比较的话,显示楼主很幼稚,技术难度差别几个数量级,专业人员能制作这种航模发动机的人估计是多如牛毛。研制一个发动机要投资几十亿人民币据说,国外大概投资更多。
原帖由 leonardo 于 2007-3-7 11:54 发表


小推力的航模发动机,没什么太大的技术难度。自己生产也没什么奇怪的。

国内就做不出40KG以下推力的发动机。
原帖由 amolin 于 2007-3-7 11:48 发表
空转2分钟恐怕都不行!!!!!!!!!!!!!


没见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自转自烧,估计一会儿就成铁疙瘩了!;P ;P :D
:) ...对导弹的膜拜到了信仰虔诚的程度了

凝视成像是好东西没错,其实要把带有高热发动机的家伙搞下楼来,就一定要看得清楚它长得生么模样跟身段嘛?

土共是土了一点,但是多元光学导引头还是很有用的而且一样是能够全向攻击!
目前对抗手段也不是每一部单架战斗机对每一个光学通道都能够具备对应的对抗方式和装备的。

9X跟欧洲的流星,导引头吹得神乎其神... 其实真正的优势在飞控算法和发动机上,这方面的技术西方人遮遮掩掩  哼哼! 误导不少人啊
原帖由 夜孤灯明 于 2007-3-7 14:08 发表


没见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自转自烧,估计一会儿就成铁疙瘩了!;P ;P :D

看不出来不等于没有
这个的推比~~:o
终于看完了,那么老的文章,起码03年前的。叫我们同胞算他有点良心,说他们“国家”就是找打。
很关心那个自制的小发动机,到底到用吗?
原帖由 applecat 于 2007-3-7 13:30 发表
如果真的完全是一个人设计制作的,包括使用ARM7之类的电子控制系统,确实算高人,应该是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读过正规大学。不过单就这种发动机要拿来和真正的航空发动机比较的话,显示楼主很幼稚,技术难度差别 ...

国内的人力资源便宜 估计给他们的工资奖金不及国外研发队伍赚的零头 估计积极性也只有国外的零头
不管怎么说,能玩到这个境界称为高人也可以的。
能用这么“简陋的车床”加工压气轮的人,我觉得那是神。图上的那台机器好像是个钻铣床,用了一个钻夹头夹了一把两刃铣刀,这种机器不论主轴转速还是刚性恐怕都做不出图片上的压气轮的那种表面质量,更别提3维的叶片了。后面的图片上倒是车床,不过在尾架上也装了一把铣刀,也很少见这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