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题了:致命/非致命系统!22楼给出鄙人的构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13:08
]]
首先偶先对这个命题提出异议:
致命/非致命武器理论上是存在的(事实上也存在,但是应该不符lz所说的那种简单切换概念)
但是这种武器系统存在是否有意义?采用这种切换形式的武器可靠性是否会下降?是否得不偿失?,而这种“非致命/致命简单切换“使用能有多高?
据个简单的例子:lz所说可在发射金属子弹和橡皮子弹的枪械,理论上可以研制一种隔离式的双排弹匣~一排装金属弹,一排橡胶弹,但是势必影响可靠性且增加重量~请问是否有人愿意为了几乎用不到的功能而损失可靠性和便携性?
话说回来,在中国,就算是橡胶弹头,我怀疑使用率能有多高~
]]
难道还要打一发,装一发吗?
看来还是选择转轮了!
原帖由 TSQ 于 2007-2-1 18:26 发表
楼上讲的,俺曾经这样构思过,但已经放弃该构思。

现在构思与这个构思不同,切换是方便了,但成本会上升。携带还是比较方便的,使用也比较方便。


可靠性呢?别的不说,成本上去了,但这点就会被卡掉~
新警转不就是吗
还有97防暴枪
嘿嘿,把转轮的6个弹巢分成2组,一组装致命弹,一组装非致命弹,间隔装。每击发一次,转轮转120度,也就是2个弹巢,这样可以保证每次射击发出的都是同一种子弹。转轮还可以手动转60度,使之可以在两种弹之间切换。为了防止装错,致命/非致命弹采用相同的口径,不同直径的弹壳。

不过这样的东西有实际意义吗?
]]
带2把转轮,一把致命,一把不致命。
;P ;P :D用这个如何?? :D :P :P
原帖由 不知所谓 于 2007-2-1 21:00 发表
嘿嘿,把转轮的6个弹巢分成2组,一组装致命弹,一组装非致命弹,间隔装。每击发一次,转轮转120度,也就是2个弹巢,这样可以保证每次射击发出的都是同一种子弹。转轮还可以手动转60度,使之可以在两种弹之间切换 ...


这个方案不错,不过更换子弹就不方便了,另外火力持续性稍差。

鄙人提出这个题目,主要是看到报道,说以前的64发生跳弹,造成没有打击罪犯,反而造成民警伤亡。由于这个原因,民警不敢开枪,最后导致不带枪,不带枪导致出现发现罪犯后再回去取枪,取回来后罪犯也跑了。另外,没有非致命功能,警察不敢随便开枪,对于小偷等罪犯,只能进行“赛跑”比赛,一些轻微犯罪也不能及时制止。这就是鄙人出题目时考虑的原因。
原帖由 其折军 于 2007-2-1 18:50 发表
难道还要打一发,装一发吗?
看来还是选择转轮了!

打一发,装一发,鄙人就不出题目了,这个太简单。
原帖由 c.a.t.f 于 2007-2-1 19:03 发表


可靠性呢?别的不说,成本上去了,但这点就会被卡掉~


可靠性方面,鄙人的构思会复杂一些。由于是设想,先提一个思路,可靠性能否解决要看实际工程上能否解决问题。
成本问题,现在先不考虑,先看解决方案,完了后,再说成本会怎样。由于要增加新功能,当然要付出成本代价。
原帖由 独翔翼 于 2007-2-1 19:15 发表
新警转不就是吗
还有97防暴枪

新警转要换子弹后才能实现,也有可能延误战机。
原帖由 cdjl88 于 2007-2-1 21:12 发表
带2把转轮,一把致命,一把不致命。


估计可能没有几个警察爱带。不过,国外警察好像是同时携带致命武器和非致命武器的。
原帖由 我是狙击手 于 2007-2-1 23:52 发表
;P ;P :D用这个如何?? :D :P :P

多管构造鄙人曾经构思过,但比较重,切换也不方便。
用这个好了,两个管状弹匣,一边放杀伤弹,一边放防暴弹;在枪身上有供弹选择杆,如果要在两者间切换的话,只要一拉下护木就可以了................
楼上的是南非的好东东。

鄙人曾经构思过双管霰弹枪,后来没有继续。

这种方法与转轮结构类似,也与弹匣中间加隔板的原理类似。转轮结构的好处是切换时不需要将已经入膛的弹抛出,而弹匣加隔板和双管霰弹枪都需要将已经入膛的其他类型子弹退出。有点浪费子弹嫌疑。
还有一个办法是双转轮。一个装致命弹,一个装非致命弹。但这还不是鄙人的构思。

考虑到大家已经思考了,鄙人决定将鄙人的构思提前公开,时间定在今日下午3点。到时欢迎大家拍砖。
]]
原帖由 我是狙击手 于 2007-2-2 14:47 发表
记得美国人曾经开发出一种12.7MM的双用途弹药,弹头是一个带全包裹弹托的5.56MM弹头;如果弹托打开的话,那就是杀伤弹,如果不打开,就是防暴弹,不过我不记得型号了,我再找找看!
找到了............
美国海 ...

我的与这个类似。
其实,俺的设想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有点出乎大家意料;最终能不能实现也不知道,当然也有比较大的缺点,下面就揭晓并欢迎大家拍砖:

现有警用手枪的不足:
    对于警用手枪,为了维护治安,需要非致命武器,而遇到暴徒威胁他人和警察生命时,需要致命性武器。通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配置了不同的武器和弹药,譬如橡皮子弹等,这使得弹药、发射器多样,携带重量增加。目前虽然有左轮手枪既可发射致命的金属弹和非致命的橡皮子弹,但左轮手枪的容弹量小,另外要转换子弹或者更换子弹,也要消耗时间,并不方便。

    本设想的主要目的:
    一种枪弹,在不同的发射条件下,可以是致命的,或者非致命的。一种发射该弹的自动手枪,可以发射该种枪弹,实现致命和非致命射击,也可以发射传统枪弹,实现致命射击。

    本设想的主要技术手段:
     1、致命/非致命枪弹:
    (1)、构造:
    a)、枪弹有两个底火,一个底火是圆形,布置在弹壳底部中心位置,一个底火是环型,绕圆形底火布置,中间隔开;b)、两个底火分别对应中间有隔离层的发射药,击发的底火不通,分别让不同的发射药先燃烧;c)、枪弹弹头构造特殊,有一个可活动结构,在击发不同的底火时,该结构可以运动或者变形,从而让弹头实现致命或非致命效果。
   (2)、工作原理:
    击发中间底火,弹头在飞行过程中不发生变形,保证弹头速度和能量,能够达到致命效果。击发环形底火,弹头在弹膛内发生变形,或者再泄漏掉部分燃气,降低弹头在空气中运动速度和增大与目标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非致命警告的效果。
     2、能够发射致命/非致命枪弹枪:
    枪结构与传统枪械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击针和对应的转换机构。通过转换机构,击针可以击发中心底火或者环形底火,从而让枪弹在致命和非致命之间转换。当击针处于击发中心底火时,可以发射传统致命枪弹。该转换机构可以和保险结合在一起,能够象步枪快慢机那样在不同射击模式下切换,实现致命/非致命射击。

    该设想的优点:
    能够通过快速在致命/非致命射击之间选择,避免延误战机,造成过渡伤害或者不能有效制服罪犯;一种枪械和一种弹药,方便后勤和管理,也方便训练。

    该设想的缺点:
    枪的结构复杂程度增加不多,但子弹有点复杂,会造成整个成本上升,期望能够通过大批量生产和结构优化,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0楼说的那种,是靠初速来控制,当以高初速发射时,靠空气阻力将弹托分离,里面的5.56弹头高速前进,就是脱壳弹
当低初速时,空气阻力不足以使弹托分离,弹头是一个比较软的大直径弹丸,初速也低,就是防暴弹
高低初速靠导气装置排出的气体的多少来控制
欢迎大家继续提出自己的设想或构思。
]]
改变初速鄙人曾经想过(譬如在枪管上开孔),后来放弃,因为对于象手枪这么短小的东西再考虑通过改变燃气工作容积实现调速,的确有点麻烦,尤其是在枪管短后座模式下,更难布置实现。所以最后选择了现在这个构思。相对麻烦,但似乎能够实现。
手枪弹相同,变初速应该不麻烦.
就比如现在的消音器,用的消音器的时候膛压低打得是小威力打不死人的,
把消音器拧一个角度,封住众多排气口,就象调节导气活塞一样,打出的子弹威力就要大.
估计用64小花生米杀伤,减膛压,出去就变打不死人防暴的了.
改变初速,要么在枪管上动脑筋,要么在枪管外动脑筋。在枪管上动脑筋,譬如开孔,比较麻烦,似乎问题比较多。在枪管外动脑筋,必然要加一个减速设备,要真正减速,这个减速设备的体积就不能小,带来重量方面的问题,也增加携带体积,转换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枪管外的减速设备的体积应该可以很小.
不要提警用小威力手枪弹,就是步枪弹,枪榴弹的捕弹器都很小....
原帖由 emaillx2003 于 2007-2-2 21:19 发表
枪管外的减速设备的体积应该可以很小.
不要提警用小威力手枪弹,就是步枪弹,枪榴弹的捕弹器都很小....

枪榴弹的捕弹器很小,但几乎只是单次使用。要多次使用,估计体积就难说了。
在枪口装一个可收缩的缩口,当拧紧这个缩口时,缩口将全包裹弹托刮飞,使得里面的杀伤弹丸暴露,这就成了杀伤弹;反之,拧开缩口时,连弹托一起飞出去,就成了防暴弹...........
原帖由 我是狙击手 于 2007-2-5 13:56 发表
在枪口装一个可收缩的缩口,当拧紧这个缩口时,缩口将全包裹弹托刮飞,使得里面的杀伤弹丸暴露,这就成了杀伤弹;反之,拧开缩口时,连弹托一起飞出去,就成了防暴弹...........

这个恐怕有点问题,收口会降低速度,从而降低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度;更重要的是,收口将弹托卡在哪里呢,在收口内,那第二发子弹就难办了,在收口外,那怎么才能保证收口能可靠地将弹托刮掉。
其实,倒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可以降低手枪的初速,不过缺点明显,更重要的是,初速降低,弹头形状不变,恐怕难以确保弹头能量会降低到非致命的要求。具体的办法是:

一种可在枪管短后坐和枪机(套筒)后坐切换的手枪,原理是:

当以枪管短后坐时,枪弹能量可全部用于发射弹头,让弹头能量达到致命效果。

当以枪机(套筒)后坐时,枪机与枪管之前没有锁定,在弹头尚未出膛时就后坐,让部分高压燃气向后喷出,从而降低弹头初速,达到非致命效果。考虑到抽壳问题,弹膛处加工纵向槽或者螺旋槽,防止弹壳破裂;考虑到燃气后喷可能伤及射手,弹膛后部有向上的开槽,枪机有一定的防止然气直接冲击到射手的结构,让燃气向后然后向上从抛壳口位置处喷出。

具体切换时,设置一个滑块,滑到枪管短后坐位置时,可以让枪管与套筒锁定,实现枪管短后坐工作,当滑块滑动到枪机后坐位置时,枪管与套筒不锁定,实现枪机后坐原理。

这个设想中,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非致命时的能量是否能够比较小从而在近距离不能致命。不过自动过程都可以实现,枪管短后坐时能量足够,而枪机后坐时,相当的火药燃气能量作用在枪机上,也能顺利实现自动过程。
你可以参考下这个:
http://www.gun-world.net/german/hk/rare/SMG1-2.htm
DBOY收集的这个资料里,没有看到具体的办法。鄙人猜测,由于MP5是半自由枪机,又是冲锋枪,所以选择应该是弹膛或者枪管漏点气,估计弹膛的可能性较大。这个方法用在手枪上,手枪是大多数是枪管短后坐原理,所以枪管漏气是有点困难,提前开膛实现弹膛漏气反而比较方便。
俺把这个构思继续发扬广大,扩大到步兵武器上:步枪弹/霰弹系统

曾经有个国内著名的枪械设计师讲过,未来的枪械,说不定是步枪和霰弹枪合一。俺就以这个思路结合自己前面的设想来构思:

一种枪弹,两种底火,击发不同的底火,弹头可以在枪管内部破裂或者不破裂。破裂时形成霰弹,但需要一个薄外壳保护不会滑伤枪管,并在枪管外能够在空气动力下散开。不破裂的弹头可以飞行的更远,达到远射程的目的。

一种枪,能够击发该枪弹不同的底火,实现方法多样,这里不一一列出。

针对近处目标,切换到霰弹模式,射击100米以内的有生目标;针对高防护目标和远距离目标,选择到非霰弹模式,可以射击远达600米的目标。

为什么是600米呢,因为这样的兼顾霰弹的子弹,其口径就不会很小,所以以非霰弹模式射击,其有效射程会比较远。

鄙人初步设想是10mm口径,同时霰弹模式下弹头分裂块不大约是10个,弹头可以采用小部件预压或者粘合的方式来确保能够分裂成固定的几个大小类似小块,保证霰弹的射程和散步范围;不分裂时,组成弹头的几个小块之间紧密结合,并且在与到较硬目标时不分散,能够成一体的穿透防护层,从而保证杀伤力。

这个设想主要依赖于弹的设计。也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步枪还好说,机枪该怎么办?所以,作为一个设想,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达到一个启发思路的作用。
原帖由 TSQ 于 2007-2-6 14:53 发表
DBOY收集的这个资料里,没有看到具体的办法。鄙人猜测,由于MP5是半自由枪机,又是冲锋枪,所以选择应该是弹膛或者枪管漏点气,估计弹膛的可能性较大。这个方法用在手枪上,手枪是大多数是枪管短后坐原理,所以 ...

提前开膛的话火药燃气全部作用于弹壳上,那弹壳得多厚啊??
俺的意思是弹膛处开槽,弹壳外的槽内也有压力,平衡弹壳内外压力。弹壳并不需要多厚。

提前开膛是的意思是子弹尚未出膛就开膛,出现燃气泄漏问题。自由枪机武器很容易出现提前提前开膛的问题。05冲锋枪曾经出现子弹初速达不到设计值,子弹在枪管内部出现减速等现象,就与开膛过早有关。05冲锋枪的弹膛也有开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