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龙" 对外不宜统一英译为Loong,而应使用汉语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49:50
建议: "龙" 对外不宜统一英译为Loong,而应使用汉语拼音Long

据媒体报导,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
目前正领衔搞一个重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项目,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
之所以考虑"弃龙"的原因是,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
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中国使用龙作形象标志往往引起西方人对中国产生不合实
际的误解。

这一消息在媒体上一传出,立即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应,绝大多数读者明确表示
反对"弃龙"。鉴于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龙的外语翻译上,因此有人建议重新翻
译龙。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民网网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黄
佶,他最近在其新民网博客上发表博文,高呼要“为龙正名”:将中国龙英译为
Loong,弃用错误翻译Dragon,并认为这是避免中国龙受到误解的根本之道。也有
不人建议,中国政府机构应该把龙作为专用名词统一对外翻译为Loong。

我本人对于有人把龙英译为Loong没有异议。但我认为,不宜把龙作为专用名词统
一对外翻译为英语的Loong。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很广泛的语言,但正式使用英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的
只有美、英等少数几个国家,因此,不应把龙的英文翻译Loong一词硬性强加给世
界上绝大多数不使用英语的国家。无论对于那些不使用英语的国家还是对于中国
大陆人来说,Loong都是一个不伦不类、莫名其妙的词。

二、如果中国官方机构把龙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对外翻译,那么就应该按照联合国
和世界各国现在通行的做法来做,即在翻译专用名词时遵从"名从主人"的原则,
按照汉语拼音把龙翻译为Long,而不应仅仅因为李小龙(Lee Siu Loong)等人的名
字中使用了Loong就不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从而给中国专用名词的对外翻译造成
混乱。

三、从在世界上传播中文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使用汉语拼音Long。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世界上积极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外国越
来越多的中文专业或学校也在按照汉语拼音学习中文,中国人在对外传播龙这一
象征中国的专用名词时理应带头使用汉语拼音,作推动中文规范化的榜样。

四、龙的形象在中西文化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但在西方国家中对龙的看法也不
是都是负面的,没有区分和鉴别的。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但
也没有必要听风就是雨,闻龙色变,草木皆兵,匆忙作出过于敏感的反应。关于
西方国家对于龙的看法也是有区分和鉴别的,我这里举德国作为例子: 在德国几
乎各个图书馆都备有的<<布络科豪斯百科全书>>和<<迈耶百科全书>>关于"龙"(Drache)的
条目中,都明确指出了"龙"在东亚和中国具有幸运、皇帝等的象征意义。而在维
基百科的德文版中,则不仅直接使用汉语拼音Long来作为条目,而且对中国的龙作
了详细解释和图示。

五、一般有点世界知识常识的西方人都知道,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
不会因为中国人崇拜龙而把中国人看成是邪恶的和富于攻击性的。那些用西方邪
恶的和攻击性的龙来比喻和攻击中国的西方人,往往都不是孤陋寡闻的山野村夫
,而是见多识广和满腹经纶的记者、政治家和从事战略研究的学者等之类的人。
因此,在西方国家为中国龙正名,无疑是十分应该的和必要的,但不要把此事看
得过于单纯和简单,以为给中国龙换个英译名西方就不会再"误解"中国。给中国
龙正名仅仅是中西文化交流这一艰难长征中迈出的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
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善,从根本来说要靠中国“硬“和“软“ 两种实力的大幅度提
高。

此外,我还想指出一点: 虽然上海外国语大学那位教授的"弃龙说"引起了大多数
网友们的强烈反对,但我感到不应否认其搞重塑中国国际形象项目的良好动机。
他的问题也许出在他考虑问题时的顾此失彼,为了消解西方人的误解,而不惜淡
化以至抛弃龙这一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他的"弃龙说"引
起中国"龙子龙孙"的众怒是自然的,如果"龙的传人"都对此无动于衷,就中国文
化就真的病入膏肓了。由"弃龙说"引起的激烈反应可以看出,有一个根本性的问
题需要引起人们尤其是有关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即在中国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
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能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
,为了乘西方的"车",而割断民族文化的根,迷失回家的路。建议: "龙" 对外不宜统一英译为Loong,而应使用汉语拼音Long

据媒体报导,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
目前正领衔搞一个重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项目,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
之所以考虑"弃龙"的原因是,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
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中国使用龙作形象标志往往引起西方人对中国产生不合实
际的误解。

这一消息在媒体上一传出,立即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应,绝大多数读者明确表示
反对"弃龙"。鉴于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龙的外语翻译上,因此有人建议重新翻
译龙。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民网网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黄
佶,他最近在其新民网博客上发表博文,高呼要“为龙正名”:将中国龙英译为
Loong,弃用错误翻译Dragon,并认为这是避免中国龙受到误解的根本之道。也有
不人建议,中国政府机构应该把龙作为专用名词统一对外翻译为Loong。

我本人对于有人把龙英译为Loong没有异议。但我认为,不宜把龙作为专用名词统
一对外翻译为英语的Loong。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很广泛的语言,但正式使用英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的
只有美、英等少数几个国家,因此,不应把龙的英文翻译Loong一词硬性强加给世
界上绝大多数不使用英语的国家。无论对于那些不使用英语的国家还是对于中国
大陆人来说,Loong都是一个不伦不类、莫名其妙的词。

二、如果中国官方机构把龙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对外翻译,那么就应该按照联合国
和世界各国现在通行的做法来做,即在翻译专用名词时遵从"名从主人"的原则,
按照汉语拼音把龙翻译为Long,而不应仅仅因为李小龙(Lee Siu Loong)等人的名
字中使用了Loong就不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从而给中国专用名词的对外翻译造成
混乱。

三、从在世界上传播中文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使用汉语拼音Long。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世界上积极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外国越
来越多的中文专业或学校也在按照汉语拼音学习中文,中国人在对外传播龙这一
象征中国的专用名词时理应带头使用汉语拼音,作推动中文规范化的榜样。

四、龙的形象在中西文化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但在西方国家中对龙的看法也不
是都是负面的,没有区分和鉴别的。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但
也没有必要听风就是雨,闻龙色变,草木皆兵,匆忙作出过于敏感的反应。关于
西方国家对于龙的看法也是有区分和鉴别的,我这里举德国作为例子: 在德国几
乎各个图书馆都备有的<<布络科豪斯百科全书>>和<<迈耶百科全书>>关于"龙"(Drache)的
条目中,都明确指出了"龙"在东亚和中国具有幸运、皇帝等的象征意义。而在维
基百科的德文版中,则不仅直接使用汉语拼音Long来作为条目,而且对中国的龙作
了详细解释和图示。

五、一般有点世界知识常识的西方人都知道,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
不会因为中国人崇拜龙而把中国人看成是邪恶的和富于攻击性的。那些用西方邪
恶的和攻击性的龙来比喻和攻击中国的西方人,往往都不是孤陋寡闻的山野村夫
,而是见多识广和满腹经纶的记者、政治家和从事战略研究的学者等之类的人。
因此,在西方国家为中国龙正名,无疑是十分应该的和必要的,但不要把此事看
得过于单纯和简单,以为给中国龙换个英译名西方就不会再"误解"中国。给中国
龙正名仅仅是中西文化交流这一艰难长征中迈出的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
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善,从根本来说要靠中国“硬“和“软“ 两种实力的大幅度提
高。

此外,我还想指出一点: 虽然上海外国语大学那位教授的"弃龙说"引起了大多数
网友们的强烈反对,但我感到不应否认其搞重塑中国国际形象项目的良好动机。
他的问题也许出在他考虑问题时的顾此失彼,为了消解西方人的误解,而不惜淡
化以至抛弃龙这一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他的"弃龙说"引
起中国"龙子龙孙"的众怒是自然的,如果"龙的传人"都对此无动于衷,就中国文
化就真的病入膏肓了。由"弃龙说"引起的激烈反应可以看出,有一个根本性的问
题需要引起人们尤其是有关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即在中国与西方进行文化交流
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能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
,为了乘西方的"车",而割断民族文化的根,迷失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