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卢安克走了,我感到很欣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27:41
http://bbs.nnsky.com/200532455152/200612/1370554_19484.htm

这些天,在国内的一些媒体上看到了一篇《德国青年穷乡义教6载,入籍被拒黯然离华》的文章,我才得知这个一直让我感动的人物——卢安克,黯然地离开了中国。
其实很久以前就已在媒体上认识了他——一个腼腆、削瘦的德国青年,深深地爱上了中国,并不辞万里来到了这里,几经辗转,来到了广西南宁某大留学,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夹壮普通话,最后来到了广西东兰县一个不通电、不通路的贫困村里做了六年的义务援教志愿者,他就是“现代德国版的白求恩”——卢安克。
对于他的纯粹无私和所有善举,以及些常人无法忍受的经历,不得不令我对他肃然起敬和刮目相看!使我那颗“幼小”的心灵彻彻底底地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强烈震憾巨烈的冲击!同时也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羞愧。
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背景下,卢克安的教育模式不可能会获得成功和认可,但这也恰好说明了中国教育体制的失败和顽固不化的一面。其实,让我更为关注的,并不是他的教育和学术问题,而是“卢安克精神”,以及他本人在中国的种种经历和遭遇。
相信卢安克没有学过“三个代表”,也不知道如何去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有“雷锋精神”的存在,他只是在做他自己热爱的事情。像卢安克这样的人和事,在西方发达国家里是很平常、很常见,然而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一个外国人万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的一个如此贫困的地方呆了六年,一直做着那些只有奉献,没有利图的公益事情。可想而知,这样的事情就是对于本地的中国人来说,又有几个能做得到的?所以,当“卢安克精神”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很轻易地就会让我为之动容,并使得自己麻木已久的神经为之颤动不已。
当然,我们用不着刻意地去提倡这种精神,或是发起一个惯用的、诸如“向某某某学习”的活动热潮,起码对于我本人来说,是没办法学的,更何况自己意志薄弱,立场又不够坚定,更受不了这样的苦,遭这样的罪。卢安克做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能做到的事情,我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有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能做到,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臣服于那条自私的底线,这条底线也许我这辈子都无法逾越,但是,那种向往自由的空气和爽快的呼吸的程度和卢安克是一样的。
卢安克说,他在德国的时候就看过很多的中国人,觉得中国人长得都很好看……也许这句出自一个日尔曼人嘴里的话在很多中国人听起来,会觉得很顺耳,很舒服,很骄傲,但我却感到羞愧!
我得知他曾因未办“就业证”而在内地义务教德文,被公安敲掉了三千块钱罚款;他借住的村屋房东偷走了他的钱;他教孩子的方式被官方斥为“不入流”,因此被学校开除;甚至有人指他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 所有这些,在我的视角里,看到的中国人并不像卢安克眼中所看到的那样,“个个都长得很好看”,相反,让我看到了不少丑陋的嘴脸,我为此感到羞愧……
“不吃肉,不喝酒,不赌博,不恋爱,甚至不拿一分钱工资”的三十八岁的卢安克,现在由于入籍被拒,迁证到期,无法继续留在这个他深爱的国家,无奈地走了,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那是一个国民福利待遇极高的国家,但他至今痴心不改,一心想回到以前那个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心里仍放不下那些由于贫穷而无法上学的孩子们,他觉得那些孩子需要他……
这对于卢安克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过,在我看来,这却是一件好事!因为我实在不愿意看到像他这样的人到这里来受苦遭罪,不值!我宁可从来都不知道有“卢安克”这个人,宁可看到他在自己的祖国里过着我认为幸福的生活,不管他本人是否愿意。
来自日尔曼人的孩子,你回家去吧!别在这里遭罪。我们当中有不少的中国人做梦都想去你们那去,你又何苦不辞万里地跑来这里受罪,为的什么呢?不值啊!最起码,你在自己的祖国,没人再敢敲你三千大洋,房东也不会去偷你的钱,更不会有人说你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既然官方不接纳你,成为不了中国人,那就安心地呆在自己的祖国,快乐地做个日尔曼人吧!娶个漂亮的太太,好好地享享福!幸福地去生活!
别再来这里瞎折腾了!如果实在是不想呆在家里享清福,那就去非洲,那里会有更多的事情在等着你,那里的人更需要像你这样的人。在这里,你孤身力单,你什么都改变不了,说不定哪天被人家当成“三无人员”捞了进去,去给贫困山区那些已是饥不择食的中国蚊子做一轮“素质教育”,那时候就不是三千大洋可以补救的了!
其实,这里的人并不是个个长得都很好看,也没有你所真正想要的空气和土壤,这里很穷,很苦,并且,还有一群白眼狼盯着你,哪天不小心还要被咬上几口!
卢安克,你走了,尽管我们知道你不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赞颂你,更不想成为名人,但还是会有很多中国人记住这个闪亮的中国名字——卢安克!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卢安克走了,我感到很欣慰!一路顺风!卢安克!http://bbs.nnsky.com/200532455152/200612/1370554_19484.htm

这些天,在国内的一些媒体上看到了一篇《德国青年穷乡义教6载,入籍被拒黯然离华》的文章,我才得知这个一直让我感动的人物——卢安克,黯然地离开了中国。
其实很久以前就已在媒体上认识了他——一个腼腆、削瘦的德国青年,深深地爱上了中国,并不辞万里来到了这里,几经辗转,来到了广西南宁某大留学,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夹壮普通话,最后来到了广西东兰县一个不通电、不通路的贫困村里做了六年的义务援教志愿者,他就是“现代德国版的白求恩”——卢安克。
对于他的纯粹无私和所有善举,以及些常人无法忍受的经历,不得不令我对他肃然起敬和刮目相看!使我那颗“幼小”的心灵彻彻底底地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强烈震憾巨烈的冲击!同时也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羞愧。
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背景下,卢克安的教育模式不可能会获得成功和认可,但这也恰好说明了中国教育体制的失败和顽固不化的一面。其实,让我更为关注的,并不是他的教育和学术问题,而是“卢安克精神”,以及他本人在中国的种种经历和遭遇。
相信卢安克没有学过“三个代表”,也不知道如何去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有“雷锋精神”的存在,他只是在做他自己热爱的事情。像卢安克这样的人和事,在西方发达国家里是很平常、很常见,然而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一个外国人万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的一个如此贫困的地方呆了六年,一直做着那些只有奉献,没有利图的公益事情。可想而知,这样的事情就是对于本地的中国人来说,又有几个能做得到的?所以,当“卢安克精神”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很轻易地就会让我为之动容,并使得自己麻木已久的神经为之颤动不已。
当然,我们用不着刻意地去提倡这种精神,或是发起一个惯用的、诸如“向某某某学习”的活动热潮,起码对于我本人来说,是没办法学的,更何况自己意志薄弱,立场又不够坚定,更受不了这样的苦,遭这样的罪。卢安克做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能做到的事情,我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有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能做到,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臣服于那条自私的底线,这条底线也许我这辈子都无法逾越,但是,那种向往自由的空气和爽快的呼吸的程度和卢安克是一样的。
卢安克说,他在德国的时候就看过很多的中国人,觉得中国人长得都很好看……也许这句出自一个日尔曼人嘴里的话在很多中国人听起来,会觉得很顺耳,很舒服,很骄傲,但我却感到羞愧!
我得知他曾因未办“就业证”而在内地义务教德文,被公安敲掉了三千块钱罚款;他借住的村屋房东偷走了他的钱;他教孩子的方式被官方斥为“不入流”,因此被学校开除;甚至有人指他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 所有这些,在我的视角里,看到的中国人并不像卢安克眼中所看到的那样,“个个都长得很好看”,相反,让我看到了不少丑陋的嘴脸,我为此感到羞愧……
“不吃肉,不喝酒,不赌博,不恋爱,甚至不拿一分钱工资”的三十八岁的卢安克,现在由于入籍被拒,迁证到期,无法继续留在这个他深爱的国家,无奈地走了,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那是一个国民福利待遇极高的国家,但他至今痴心不改,一心想回到以前那个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心里仍放不下那些由于贫穷而无法上学的孩子们,他觉得那些孩子需要他……
这对于卢安克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过,在我看来,这却是一件好事!因为我实在不愿意看到像他这样的人到这里来受苦遭罪,不值!我宁可从来都不知道有“卢安克”这个人,宁可看到他在自己的祖国里过着我认为幸福的生活,不管他本人是否愿意。
来自日尔曼人的孩子,你回家去吧!别在这里遭罪。我们当中有不少的中国人做梦都想去你们那去,你又何苦不辞万里地跑来这里受罪,为的什么呢?不值啊!最起码,你在自己的祖国,没人再敢敲你三千大洋,房东也不会去偷你的钱,更不会有人说你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既然官方不接纳你,成为不了中国人,那就安心地呆在自己的祖国,快乐地做个日尔曼人吧!娶个漂亮的太太,好好地享享福!幸福地去生活!
别再来这里瞎折腾了!如果实在是不想呆在家里享清福,那就去非洲,那里会有更多的事情在等着你,那里的人更需要像你这样的人。在这里,你孤身力单,你什么都改变不了,说不定哪天被人家当成“三无人员”捞了进去,去给贫困山区那些已是饥不择食的中国蚊子做一轮“素质教育”,那时候就不是三千大洋可以补救的了!
其实,这里的人并不是个个长得都很好看,也没有你所真正想要的空气和土壤,这里很穷,很苦,并且,还有一群白眼狼盯着你,哪天不小心还要被咬上几口!
卢安克,你走了,尽管我们知道你不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赞颂你,更不想成为名人,但还是会有很多中国人记住这个闪亮的中国名字——卢安克!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卢安克走了,我感到很欣慰!一路顺风!卢安克!
《德国青年广西穷乡义教6载入籍被拒,黯然离华》http://bbs.nnsky.com/200532455152/200612/1053342_19396.htm 莫属。

  刚看到标题,我就猜是写卢安克的,再往下看,果然没错!如果没记错的话,这篇文章应该是发表在2005年的《南国早报》上。文章的重点在后面的跟帖补充文字中:

  “不久前,协助卢安克进入中国的德国‘华德福教育基金’广西办事处因到期未获当局延续而关门,他为能继续留在中国,於是向中国驻德大使馆申请加入中国籍。不过,按中国法例,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作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合乎入籍条件,官方表示“爱莫能助”。今年8月,签证到期的他只好暂返德国。”

  看到这里,我为他感到很遗憾和愤怒,因为这么一个有爱心、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给中国的教育事业的人,竟然不被有关当局接受,使他暂时丧失了继续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服务的机会。

  我曾经与卢安克有过一面之交。2005年的时候,我与蒙令华曾一起共事过,而他,就是最早报道卢安克的记者,并在2004年的夏天亲自到东兰县农村协助卢安克开展工作一个月。关于这段生活,他的博客里有体验日记:http://blog.daqi.com/article/5825.html

  那时候,蒙令华义务为卢安克翻译《我能承受吗?》一书的书稿,并为他在南宁寻找印刷成本最低的印刷厂印书。这书是卢安克自费出版,免费赠给那么想了解他一直在实践的教育模式的人的。后来有一家工厂听蒙介绍卢安克的情况后,免费为他印刷了1000本(或者更多?),我还保存了一本呢。

  看了关于卢安克的报道,我们都觉得这样的人是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出一个的人。有一天,蒙令华说卢安克要到我们办公室来,我们都很期待,想看看这位“奇人”的真面目。

  卢安克长得很腼腆,高高瘦瘦的,大概1米8左右吧。那天,他穿着一套运动服,一双好像很旧的球鞋。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比一些南宁人说得还好!办公室的姑娘们早早就准备好了数码相机,纷纷跟他合影。我也跟他照了两张。他一再叮嘱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些相片发到网上。

  卢安克是这个世界的特例。他的付出完全是自愿和无私的,他不求任何回报,在他(还是他朋友?)建立的一个网站上(http://www.shangou.net/),我看到有这么一段文字:“如果你想真正地去帮助,你就不要想得到回报,真正起到帮助的做法是没有回报的。甚至,你不能感觉到你自己起到的帮助和效果,可是在你身边的人就会感觉到,而他们去感觉的方式非常的特别和难忘。”

  虽然卢安克在中国的实践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但他却一直锲而不舍地坚持着。中国有着他未实现的梦,他不会就此罢休的,我相信,他还会再来中国进行他的教育实验。

  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他早日成功吧!
不能入籍这件事上,让人觉得冷冰冰的,没有一丝人情味。

好在差的只是一张签证,他重新申请就是了。
顶顶 顶顶
关你鸟事?
搂猪真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