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记者横行山西吕梁山 干预农村选举并敲诈矿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03: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假记者横行吕梁山
  “最近两年,吕梁市乃至山西省的假记者十分猖獗。有不少人上午还摆小摊、卖烧烤,下午就跑到突发事件现场去采访了。”山西省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志明说。

  “假记者什么人都敢敲诈,包括政府机关和公安机关。 反映最强烈的是一些来吕梁创业的投资者。个别投资者由于刚到吕梁,先期部分手续不完备,被一些假记者抓住小辫子不放,一批接一批地前去敲诈勒索,最终导致一些投资商撤离吕梁。投资环境和地方形象受损,让当地领导十分头疼。”杨志明说,这是吕梁向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动提出搞“打击假记者”试点的主要原因。

  2006年8月,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吕梁市委的支持下,吕梁市作为全省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的试点市,开展了一场新闻打假风暴。

  “没办法,咱有把柄抓在人家手里”

  要打假记者,先要摸清假记者的活动规律。

  今年7月初,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兵分数路,深入到该市的临县、柳林、离石、交口4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区调查,走访了8个乡镇、16个单位、11家个体工商户及部分县市的路政、公安、环保、城建、交通等执法部门及一些县、乡领导甚至煤矿的黑矿主。

  据调查,临县的假记者最多,经常在县城活动的就有四五十个。假记者大多是当地无业人员。假记者主要干的是:干预农村选举、帮人打官司、护送超载车辆通过治超点、敲诈勒索企业主等。

  临县的一位副县长说:“假记者把我们搞苦了,但又不能把他抓起来。没办法,咱们企业和地方上有把柄抓在人家手里。”

  临县车赶乡一位负责人说,2005年,全省要求限期取缔土炼焦,该乡取缔动作迟缓了一些。因此,在2005年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接待了70批记者,其中有证件装备齐全的中央级媒体,也有小报小刊的记者,但更多的是假记者。好吃好喝之后,有的人伸手要上几千元才走,有的给几包烟或加点油就行。

  “明知是假记者你也没办法。比如,有的报社记者拿着摄像机,这是不可能的。”治理超载的路政人员大倒苦水,“他们经常来要车,你还得听从,不然,他可能真的想办法曝你的光。”

  而一些企业更是有苦难言。交口县一家煤矿矿主说,他在近一年时间里接待了20余批假记者,打点媒体花了10多万元。但具体因为什么被假记者敲诈,煤老板却不愿多说。

  杨志明说,通过调查发现,被敲诈者确实或多或少都有把柄掌握在假记者手里。比如,敲诈一个煤矿,看你“六证”全不全,死没死人,实在没把柄,就说你污染了,小煤矿出煤总会扬些煤灰吧。

  杨志明介绍说,他们从煤炭、安监、公路沿线的执法部门收集到9家媒体的58张名片,没有一张是真的。在调查中,还查获了两份假报刊:《中国焦点》和《老区文化信息报》。目前,这两家假冒报刊的机构已被解散,报纸已被取缔。

  根据摸底,路政、公安、环保、城建、交通、乡镇及违法煤矿是假记者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假记者敲诈的主要做法是:进行调查后写出调查性文章,把要刊登的内容送到当事人手中,问怎么处理,然后要求订报、做广告或直接要钱。

  100天查获80名假记者

  摸清假记者的活动规律后,在吕梁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牵头,联合扫黄办、公安、纠风、环保、路政等15家单位开展重点打击。

  “第一仗就抓了一条大鱼。”杨志明说。

  8月2日,在离石区三交治理超载点蹲点的人员发现一名持有《市场调查》杂志新闻采访证的男子,强行索要路政人员查扣的超限车辆。这个持有新闻采访证的人名叫韩东辉。在索要被扣超限车辆未果后,韩东辉开始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拍摄,并挑拨车主与路政人员闹事。在当地派出所的协助下,新闻出版局人员将此人带回办公室核实情况,调查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刊物。

  根据摄像机里录像带所提供的线索,工作人员发现韩东辉还在其他地方进行过敲诈。杨志明带人到3个县的5个乡镇调查发现,韩东辉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在煤矿、政府机关和农村勒索过财物,其中,在两个煤矿共敲诈现金9000余元。

  另外,在韩东辉身上搜出的合同证实,他与这个假刊物签有合同,只要一年上交5万元左右,其余均为自己所有。他还被任命为该刊驻吕梁市负责人,并可以发展成员。

  8月11日,韩东辉被刑事拘留,该案现已进入起诉阶段。

  在11月9日公布的一起案件中,孝义市温家庄超限检测点接到一名自称是《山西画报》的记者杜海鹰发来的短信,声称要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对该超限检测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短信还提到,如果超限点交纳3万~4万元所谓的版面费,就可以撤销报道,不予曝光,并要求单位负责人当天下午务必将现金送到吕梁宾馆。超限点工作人员随即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第二天下午5时,拿到1.5万元仍抱怨数额太少的两名男子,正准备从宾馆离开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控制。据初步审理查实,两名假记者为杜海鹰、薛艳军,均为朔州市朔城区无业人员,两人所持的《山西画报》采访证和《中国法制新闻》记者证均系伪造证件。其行为已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已对其进行刑事拘留。

  9月17日,离石区工商局抓获了一名做传销的男子。这个名叫齐进军的男子自称是《香港国际市场经济报》的记者。后经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查证,该男子及其3名同伙拿的记者证都是假的,是在北京花500元买来的。

  在打击假记者行动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吕梁各县市共同行动,共查获80名假记者,其中4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在调查和打击期间,还没有发现真记者诈骗的情况。

  “打击成效很大,最近假记者已经基本绝迹。”杨志明说,“现在吕梁的假记者不是被抓了,就是跑到外地去活动了。”

  杨志明说,打击假记者不能影响真记者的正常采访。在打假的同时,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了两个前提和三个目标。两个前提是:确保正常的舆论监督不受影响;确保真记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个目标是:维护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维护媒体的公信力;维护记者崇高的社会形象。

  部分假记者背后有真靠山

  几年前,吕梁市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虽然煤、焦、铁、铝、镁等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并不活跃,假记者也很少见。近年来,吕梁经济以全省最快的速度发展,一些隐性矛盾开始浮出水面。

  吕梁市2000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0亿元,2005年暴增至60.08亿元。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对应的基层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不能成正比增长,一些社会矛盾凸显出来。比如,在农村选举方面,一些宗族势力插手,拉选票,干预农村选举;比如,随着煤价的暴涨,原本不突出的开始变得尖锐起来。假记者正是看到其中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闻风而动,从原先经济发达的临汾等地开始向吕梁流动。

  “这是假记者泛滥的大背景,也是深层原因。这要求我们政府部门的官员要提高执政能力,提高处理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能力。”杨志明说,“而假记者后面有真记者,是假记者泛滥的最直接原因”。

  部分媒体只注重经济效益,对聘用工作人员疏于管理,乱设机构,随意招聘人员,甚至出现“连环聘任”的现象,本来属于新闻机构最末端的记者站,还继续发展“下线”,出现了记者站下设记者站的情况。有的记者站招聘的发行、广告人员,任何法律法规都不懂,甚至连字都不会写,纯属文盲。在被移送司法机关的44名假记者中,自己伪造证件的不到10人,其余的都是报社或下属记者站给无业游民发放的所谓记者证、采访证。还有假报刊还下设记者站,假记者又招聘假记者的怪事。有的聘用人员和记者站签有合同,规定每年交多少钱,回扣、提成是多少。有的明确写明,如遇特殊情况,记者站可为记者提供支持。

  正是由于有报社记者站和真记者在背后的支持,所以假记者才敢横行。

  一些被敲诈单位由于自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不愿意举报假记者,这助长了假记者的嚣张气焰。

  打假以来,一年送给假记者大量金钱的矿主们,一个举报的也没有。“他们更愿意用花钱的方式来了事,而不愿意对假记者进行举报。”杨志明说,假记者受贿,单位行贿,问题一样大,而且举报后,往往还要暴露自己本身的一些问题,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心理下,煤矿主们更愿意采取花钱消灾的方式,以求息事宁人。

  当然,对于假记者来说,他们的目的是快速致富。有的地方,假记者已经结成团伙。比如,某地煤矿发生爆炸,死了一两个人,正规的媒体因为新闻分量不够一般不会去报道,而假记者就一个通知一个,称某地发生爆炸,去了能拿多少钱,所有的假记者便蜂拥而至。假记者们互通信息,共同致富,形成了一个黑色产业群。

  “吕梁市是山西假记者泛滥的一个缩影,假记者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有些地方只是没去打击,没暴露出其背后的问题。”杨志明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将在吕梁召开座谈会,研讨吕梁的打假做法,交流打假经验。”

  “希望通过这次行动能够净化吕梁的新闻工作环境。”杨志明表示,“吕梁欢迎正常的宣传报道及舆论监督,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保障群众言路畅通,维护记者的良好形象和新闻的公信力。但我们绝不允许假记者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给社会制造混乱。”  本报太原12月7日电【来源:中国青年报】  
  假记者横行吕梁山
  “最近两年,吕梁市乃至山西省的假记者十分猖獗。有不少人上午还摆小摊、卖烧烤,下午就跑到突发事件现场去采访了。”山西省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志明说。

  “假记者什么人都敢敲诈,包括政府机关和公安机关。 反映最强烈的是一些来吕梁创业的投资者。个别投资者由于刚到吕梁,先期部分手续不完备,被一些假记者抓住小辫子不放,一批接一批地前去敲诈勒索,最终导致一些投资商撤离吕梁。投资环境和地方形象受损,让当地领导十分头疼。”杨志明说,这是吕梁向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动提出搞“打击假记者”试点的主要原因。

  2006年8月,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吕梁市委的支持下,吕梁市作为全省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的试点市,开展了一场新闻打假风暴。

  “没办法,咱有把柄抓在人家手里”

  要打假记者,先要摸清假记者的活动规律。

  今年7月初,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兵分数路,深入到该市的临县、柳林、离石、交口4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区调查,走访了8个乡镇、16个单位、11家个体工商户及部分县市的路政、公安、环保、城建、交通等执法部门及一些县、乡领导甚至煤矿的黑矿主。

  据调查,临县的假记者最多,经常在县城活动的就有四五十个。假记者大多是当地无业人员。假记者主要干的是:干预农村选举、帮人打官司、护送超载车辆通过治超点、敲诈勒索企业主等。

  临县的一位副县长说:“假记者把我们搞苦了,但又不能把他抓起来。没办法,咱们企业和地方上有把柄抓在人家手里。”

  临县车赶乡一位负责人说,2005年,全省要求限期取缔土炼焦,该乡取缔动作迟缓了一些。因此,在2005年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接待了70批记者,其中有证件装备齐全的中央级媒体,也有小报小刊的记者,但更多的是假记者。好吃好喝之后,有的人伸手要上几千元才走,有的给几包烟或加点油就行。

  “明知是假记者你也没办法。比如,有的报社记者拿着摄像机,这是不可能的。”治理超载的路政人员大倒苦水,“他们经常来要车,你还得听从,不然,他可能真的想办法曝你的光。”

  而一些企业更是有苦难言。交口县一家煤矿矿主说,他在近一年时间里接待了20余批假记者,打点媒体花了10多万元。但具体因为什么被假记者敲诈,煤老板却不愿多说。

  杨志明说,通过调查发现,被敲诈者确实或多或少都有把柄掌握在假记者手里。比如,敲诈一个煤矿,看你“六证”全不全,死没死人,实在没把柄,就说你污染了,小煤矿出煤总会扬些煤灰吧。

  杨志明介绍说,他们从煤炭、安监、公路沿线的执法部门收集到9家媒体的58张名片,没有一张是真的。在调查中,还查获了两份假报刊:《中国焦点》和《老区文化信息报》。目前,这两家假冒报刊的机构已被解散,报纸已被取缔。

  根据摸底,路政、公安、环保、城建、交通、乡镇及违法煤矿是假记者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假记者敲诈的主要做法是:进行调查后写出调查性文章,把要刊登的内容送到当事人手中,问怎么处理,然后要求订报、做广告或直接要钱。

  100天查获80名假记者

  摸清假记者的活动规律后,在吕梁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牵头,联合扫黄办、公安、纠风、环保、路政等15家单位开展重点打击。

  “第一仗就抓了一条大鱼。”杨志明说。

  8月2日,在离石区三交治理超载点蹲点的人员发现一名持有《市场调查》杂志新闻采访证的男子,强行索要路政人员查扣的超限车辆。这个持有新闻采访证的人名叫韩东辉。在索要被扣超限车辆未果后,韩东辉开始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拍摄,并挑拨车主与路政人员闹事。在当地派出所的协助下,新闻出版局人员将此人带回办公室核实情况,调查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刊物。

  根据摄像机里录像带所提供的线索,工作人员发现韩东辉还在其他地方进行过敲诈。杨志明带人到3个县的5个乡镇调查发现,韩东辉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在煤矿、政府机关和农村勒索过财物,其中,在两个煤矿共敲诈现金9000余元。

  另外,在韩东辉身上搜出的合同证实,他与这个假刊物签有合同,只要一年上交5万元左右,其余均为自己所有。他还被任命为该刊驻吕梁市负责人,并可以发展成员。

  8月11日,韩东辉被刑事拘留,该案现已进入起诉阶段。

  在11月9日公布的一起案件中,孝义市温家庄超限检测点接到一名自称是《山西画报》的记者杜海鹰发来的短信,声称要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对该超限检测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短信还提到,如果超限点交纳3万~4万元所谓的版面费,就可以撤销报道,不予曝光,并要求单位负责人当天下午务必将现金送到吕梁宾馆。超限点工作人员随即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第二天下午5时,拿到1.5万元仍抱怨数额太少的两名男子,正准备从宾馆离开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控制。据初步审理查实,两名假记者为杜海鹰、薛艳军,均为朔州市朔城区无业人员,两人所持的《山西画报》采访证和《中国法制新闻》记者证均系伪造证件。其行为已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已对其进行刑事拘留。

  9月17日,离石区工商局抓获了一名做传销的男子。这个名叫齐进军的男子自称是《香港国际市场经济报》的记者。后经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查证,该男子及其3名同伙拿的记者证都是假的,是在北京花500元买来的。

  在打击假记者行动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吕梁各县市共同行动,共查获80名假记者,其中4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在调查和打击期间,还没有发现真记者诈骗的情况。

  “打击成效很大,最近假记者已经基本绝迹。”杨志明说,“现在吕梁的假记者不是被抓了,就是跑到外地去活动了。”

  杨志明说,打击假记者不能影响真记者的正常采访。在打假的同时,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了两个前提和三个目标。两个前提是:确保正常的舆论监督不受影响;确保真记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个目标是:维护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维护媒体的公信力;维护记者崇高的社会形象。

  部分假记者背后有真靠山

  几年前,吕梁市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虽然煤、焦、铁、铝、镁等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并不活跃,假记者也很少见。近年来,吕梁经济以全省最快的速度发展,一些隐性矛盾开始浮出水面。

  吕梁市2000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0亿元,2005年暴增至60.08亿元。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对应的基层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不能成正比增长,一些社会矛盾凸显出来。比如,在农村选举方面,一些宗族势力插手,拉选票,干预农村选举;比如,随着煤价的暴涨,原本不突出的开始变得尖锐起来。假记者正是看到其中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闻风而动,从原先经济发达的临汾等地开始向吕梁流动。

  “这是假记者泛滥的大背景,也是深层原因。这要求我们政府部门的官员要提高执政能力,提高处理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能力。”杨志明说,“而假记者后面有真记者,是假记者泛滥的最直接原因”。

  部分媒体只注重经济效益,对聘用工作人员疏于管理,乱设机构,随意招聘人员,甚至出现“连环聘任”的现象,本来属于新闻机构最末端的记者站,还继续发展“下线”,出现了记者站下设记者站的情况。有的记者站招聘的发行、广告人员,任何法律法规都不懂,甚至连字都不会写,纯属文盲。在被移送司法机关的44名假记者中,自己伪造证件的不到10人,其余的都是报社或下属记者站给无业游民发放的所谓记者证、采访证。还有假报刊还下设记者站,假记者又招聘假记者的怪事。有的聘用人员和记者站签有合同,规定每年交多少钱,回扣、提成是多少。有的明确写明,如遇特殊情况,记者站可为记者提供支持。

  正是由于有报社记者站和真记者在背后的支持,所以假记者才敢横行。

  一些被敲诈单位由于自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不愿意举报假记者,这助长了假记者的嚣张气焰。

  打假以来,一年送给假记者大量金钱的矿主们,一个举报的也没有。“他们更愿意用花钱的方式来了事,而不愿意对假记者进行举报。”杨志明说,假记者受贿,单位行贿,问题一样大,而且举报后,往往还要暴露自己本身的一些问题,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心理下,煤矿主们更愿意采取花钱消灾的方式,以求息事宁人。

  当然,对于假记者来说,他们的目的是快速致富。有的地方,假记者已经结成团伙。比如,某地煤矿发生爆炸,死了一两个人,正规的媒体因为新闻分量不够一般不会去报道,而假记者就一个通知一个,称某地发生爆炸,去了能拿多少钱,所有的假记者便蜂拥而至。假记者们互通信息,共同致富,形成了一个黑色产业群。

  “吕梁市是山西假记者泛滥的一个缩影,假记者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有些地方只是没去打击,没暴露出其背后的问题。”杨志明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将在吕梁召开座谈会,研讨吕梁的打假做法,交流打假经验。”

  “希望通过这次行动能够净化吕梁的新闻工作环境。”杨志明表示,“吕梁欢迎正常的宣传报道及舆论监督,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保障群众言路畅通,维护记者的良好形象和新闻的公信力。但我们绝不允许假记者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给社会制造混乱。”  本报太原12月7日电
假记者勒索未遂被判11年刑 被敲诈市委书记落马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亦正亦邪之间
  假记者勒索未遂获刑11年 被敲诈的市委书记落马

  本报记者 叶铁桥

  “我最看不得别人受苦,别人受苦难过的时候,我比他们还要难过,所以就一定要帮他们。”

  说这话的人是记者在中南某省一个盛产煤炭的地级市采访时认识的,由于能“混”,他在当地有着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许多处于当地矛盾漩涡中的主要人物,他基本上都认识,各种信息异常灵通。

  由于盛产煤炭,该地非法小煤矿遍地开花,矿难、官煤勾结、环境污染、官员腐败、老百姓上访等种种事件交织在一起,该地一向是新闻热点地区。

  各媒体记者过来一般都找他,因为他能迅速帮忙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当然,这些采访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利益受损的一方,他觉得他是出于悲天悯人才帮助他们的。

  有时候他也亲自采访,虽然没有任何正式新闻单位的身份。他有一个索尼的大数码相机,往脖子上一挂,身上挎一包,手上再拿个本拿只笔,还挺像个记者。很多时候,他就告诉别人他是记者,然后采访,写的稿子则大多投给了当地报纸或者一些新闻类刊物,还有网站。

  他高中没毕业,也没正式职业。有一年,他弟弟因事被镇政府罚了几千元,他觉得吃了亏,逮了个机会抓到镇政府舞弊的证据,然后告诉了当地一家报纸。曝光后,镇政府害怕他再次“捣乱”,退回了全部罚款,他也因此看到了当记者的潜在利益,做新闻的热情急剧高涨。

  几年混下来,他发表了不少舆论监督的稿件,也因此维护了一些曾遭受不公平待遇群体的利益。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一些普通百姓跟他打招呼都叫他“××记者”。

  他觉得自己很有正义感,也愿意帮助弱势群体,但很明显,时有时无的稿费不足以支撑有家有室的他,所以他跟一些或在告状或在上访的民营企业家走得很近。记者采访的那几天,就发现他的很多开销都是当地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帮他埋单。

  也有人评价他,说他亦正亦邪,但普遍认为他比当地其他假记者要好得多,因为其他假记者曾在当地闹出过很多是非之事。

  2004年3月,该市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单位同时收到一份举报材料,名为《市委领导充当保护伞,国有资产被瓜分一空》,声称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充当非法矿山的保护伞,收受贿赂,存在严重贪污腐败问题。该材料的落款为唐基石,他在材料中称,希望求取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腐败贪污的证据,如果情况属实,将奖励举报者20万元。

  同时,作者还以报社记者名义,给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发电子邮件,声称掌握腐败证据,索取50万元赞助费。可就在他想着拿钱的时候,被警方抓获,并于2005年1月以诬告、陷害未遂,敲诈、勒索未遂的罪名获刑11年。据检察院调查,此人确实名叫唐基石,原为该地区某县统计局干部,在了解到一些官场传闻后,遂收集材料敲诈勒索。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近两年,该地区市委市政府多位主要领导因贪污腐败落马,其中就包括被假冒记者唐基石敲诈过的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他们涉案金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当地有人感叹道,没有这样的土壤哪会结出这样的果实?

  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工会主席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与新闻界联系非常紧密,一些发生在当地的黑幕,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挖掘出来的,他也经常遭遇假记者。

  他说,有一次,一群农民因为土地被侵占的事情找到他,恳求他找新闻单位报道。他找到一家新闻单位,但在与记者一同赶赴该村时,却发现已有“记者”在采访,并且采访一户就收一笔钱。

  “这些人连困难农民都敲诈,真是没有良心!”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义愤填膺
“假记者把我们搞苦了,但又不能把他抓起来。没办法,咱们企业和地方上有把柄抓在人家手里。”
                -------------------------这才是关键,苍蝇不叮无缝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