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打工者何时能富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51:46
2006年11月16日

中国外汇储备已超一万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快速增长。对这个貌似让人欢欣鼓舞的数据,很多有识之士却感到忧虑,因为这个“世界第一”并不值得自豪,相反它背后隐含的重大缺陷可能在未来导致我们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巨额外汇储备背后是高额的贸易顺差和高度的外贸依存度。所谓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其GDP的比重,通常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关于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数据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比较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国外贸依存度2003年是60%,2004年已达到80%。但不管怎样,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准。

  中国目前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恐怕更多是一种被动选择的无奈之策。也就是说:并非外向型经济好我们才发展之,而是我们不得已。基于这种认识,我现在提出我的观点:中国的不富裕与中国成为最大债主是有密切关系的,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我们老百姓的不富裕,才导致了我们国家外汇储备的世界第一。

  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需求,而外贸依存度越高,就意味着经济对外部需求依赖越高,对内部需求依赖则越低。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大国经济通常是内需主导型的。比如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接近80%,日本则高达85%。在美国庞大的内需中,私人消费所占比例又达到约80%。美国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还是靠老百姓的消费拉动的,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本质原因———所谓“富裕国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政府富裕,如中东产油国;另一种是国民富裕,美国就是典型。

  反观中国,在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表象背后,我看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恶性循环可能性。其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一、因为中国老百姓不富裕,所以我们的内需(内部消费购买力)不足,这迫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多依赖外部需求(出口);二、因为中国经济当下的比较优势几乎全部集中在劳动力方面,所以中国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有价格竞争力,劳动力成本必须一低再低;三、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必须压低到极限,所以依靠劳动收入为生的绝大多数国民不得不忍受很低的工资收入,于是老百姓很难普遍富裕。这样“果”又回到了逻辑起点的“因”,形成了一个“贫困”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我们的经济高增长注定难以维系,因为一旦国际经济发生波动,我们长期依赖的外需就可能出现致命的萎缩。

  人们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勤劳却富裕不起来?这里面有很多制度层面的原因,但根据我的分析,最简单直观而又有说服力的答案就隐藏在上面这个恶性循环的假设之中: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部分被极其便宜地卖给了外国人,我们实际上是在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向发达国家国民的富裕生活提供补贴!这样一来,我们当然很难实现自己的财富积累。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破除这个恶性循环呢?让我们来设想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中国老百姓收入能够逐年有所提高,那么我们的内需就会逐年扩大(有了钱就要花嘛),于是就可以逐渐降低对出口的依赖,那么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没有必要压得那么低,虽然出口量少了,但单件商品的利润空间就会增大,进而中国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就会进一步提高。

  既然是一个循环,就不存在所谓起点和终点。但这种良性循环的逻辑假设要得以运转,就需要找到一个支点来撬动。我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大幅度提高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从事农业和消费类制造业的最广大低收入劳动群体的工资收入,因为他们构成了内需基础。这里面有很多制度性因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等等,而当下问题是:这一个分散而弱势的“大多数”如何能够更好地组织起来,发出自己的集体声音,更有效地为自己讨得本来就应得的更高的劳动报酬?我的看法是,这需要加快农村和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同时政府应放宽对农会和工会组织的行政束缚,毕竟,没有其他人比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那数以亿计的打工仔、打工妹更有愿望维护他们自己的权益。

  一旦中国经济真的进入上面描述的这种良性循环,我们就真正走上了一条发展致富的康庄大道。(陈季冰)2006年11月16日

中国外汇储备已超一万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快速增长。对这个貌似让人欢欣鼓舞的数据,很多有识之士却感到忧虑,因为这个“世界第一”并不值得自豪,相反它背后隐含的重大缺陷可能在未来导致我们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巨额外汇储备背后是高额的贸易顺差和高度的外贸依存度。所谓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其GDP的比重,通常用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关于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数据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比较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国外贸依存度2003年是60%,2004年已达到80%。但不管怎样,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准。

  中国目前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恐怕更多是一种被动选择的无奈之策。也就是说:并非外向型经济好我们才发展之,而是我们不得已。基于这种认识,我现在提出我的观点:中国的不富裕与中国成为最大债主是有密切关系的,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我们老百姓的不富裕,才导致了我们国家外汇储备的世界第一。

  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需求,而外贸依存度越高,就意味着经济对外部需求依赖越高,对内部需求依赖则越低。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大国经济通常是内需主导型的。比如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接近80%,日本则高达85%。在美国庞大的内需中,私人消费所占比例又达到约80%。美国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还是靠老百姓的消费拉动的,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本质原因———所谓“富裕国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政府富裕,如中东产油国;另一种是国民富裕,美国就是典型。

  反观中国,在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表象背后,我看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恶性循环可能性。其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一、因为中国老百姓不富裕,所以我们的内需(内部消费购买力)不足,这迫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多依赖外部需求(出口);二、因为中国经济当下的比较优势几乎全部集中在劳动力方面,所以中国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有价格竞争力,劳动力成本必须一低再低;三、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必须压低到极限,所以依靠劳动收入为生的绝大多数国民不得不忍受很低的工资收入,于是老百姓很难普遍富裕。这样“果”又回到了逻辑起点的“因”,形成了一个“贫困”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我们的经济高增长注定难以维系,因为一旦国际经济发生波动,我们长期依赖的外需就可能出现致命的萎缩。

  人们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勤劳却富裕不起来?这里面有很多制度层面的原因,但根据我的分析,最简单直观而又有说服力的答案就隐藏在上面这个恶性循环的假设之中: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部分被极其便宜地卖给了外国人,我们实际上是在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向发达国家国民的富裕生活提供补贴!这样一来,我们当然很难实现自己的财富积累。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破除这个恶性循环呢?让我们来设想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中国老百姓收入能够逐年有所提高,那么我们的内需就会逐年扩大(有了钱就要花嘛),于是就可以逐渐降低对出口的依赖,那么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没有必要压得那么低,虽然出口量少了,但单件商品的利润空间就会增大,进而中国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就会进一步提高。

  既然是一个循环,就不存在所谓起点和终点。但这种良性循环的逻辑假设要得以运转,就需要找到一个支点来撬动。我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大幅度提高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从事农业和消费类制造业的最广大低收入劳动群体的工资收入,因为他们构成了内需基础。这里面有很多制度性因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等等,而当下问题是:这一个分散而弱势的“大多数”如何能够更好地组织起来,发出自己的集体声音,更有效地为自己讨得本来就应得的更高的劳动报酬?我的看法是,这需要加快农村和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同时政府应放宽对农会和工会组织的行政束缚,毕竟,没有其他人比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那数以亿计的打工仔、打工妹更有愿望维护他们自己的权益。

  一旦中国经济真的进入上面描述的这种良性循环,我们就真正走上了一条发展致富的康庄大道。(陈季冰)
工字不出头.
等打工仔都富裕了,我们国家离社会主义就近了.
產業結構上個台陛就差不多了. 還在靠勞力密集的輕工業, 你要是人工高了就等於失業, 因為無技術含量的工作在世界其他地方等著爭的人多的是.;funk
  想都不要想
不可能!
  打工者当然不可能富裕起来,因为能够富裕起来也就不是“打工者”了,虽然“打工”这个名词是实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通过打工脱贫致富的想法还是不要有,想要富,就必须自己创业。
当然要排除部分打工贵族,那些年入十五万以上的,还有那些做采购的.他们还是可以发家致富的.
来钱最快的就是贪污
想都不要想,我们的一汽正在引进呢.人家零件厂已经独资了
痴人说梦。
  观点没有错,但是理论还需要实践的努力。从整个全球环境上看,我们的所有产品也最终是要劳动者来消费。没有高收入的劳动者,不利于最终提高产品的出路。
这篇文章说得也太没水准了

什么是打工者??

工地上背水泥的算不算??

专业技术人员算不算???

只要自己不做老板的,在人家手下工作的都算吧??

在有什么叫富裕???有车有房??

如果是这个,专业技术人员买车买房一点问题都没有。

看楼上的回答,“打工者”似乎特指从事没有技术含量,体力劳动类的人。

这种人要想富裕嘛…………我看只有等到共产主义实现哪天。哈哈。
打工者已经富裕起来了——和他们原来的状况相比。
说得对富裕是个相对的词,相对于贫穷而言的。

另外也赞同,产业结构提升才有可能整体提高富裕水平,否则的话,还有很多国家等饭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