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长访华开启“轻量级”合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22:16
9月25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次访华的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将今年7月由美国宇航局的太空梭带上太空的一面中国国旗和一面美国国旗,交给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而后者则将一套《论语》回赠给了格里芬,孙来燕说:“哪怕这本书您只是阅读了一半,也会有助于您对宇航局的管理的。相信您会体味到其中的无穷奥妙。”

    摸底中国航天水平

    今年56岁的格里芬曾获得物理学、航空航天学等5个专业的硕士学位,他曾担任过美宇航局的首席工程师。这位经验丰富的“老航天”去年被任命为宇航局的第11任局长,他和他的团队面临着众多棘手的问题,其中最紧迫的就是航天器和探月事宜。

    这位新任“掌门”提出在2010年以前淘汰航天飞机,开发出新型载人航天工具,还提出加速实施全面的“登月”计划,以便将布什提出的在2020年把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的计划变成现实。今年5月格里芬到访印度,双方就签署了关于探月合作的协议。虽然美国内不少人士反对美中航天业的接触,但格里芬本人却大力支持与中国的合作,他在今年4月参议院听证会上说:“访问中国是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的第一步。当中国在太空飞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时候,与之探讨合作对美国有好处。”

    因此,摸底中国探月等航天项目的能力,了解它对于推动美国航天目标实施的可行性,是格里芬此行不能回避的使命。

    在格里芬一周左右的在华行程中,中美双方的航天同行介绍了各自的航天发展规划,并商定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确定了在一些具体的领域建立工作小组的意向。

    重量级合作还有待未来

    据美国宇航局官员透露说,此次访华,中美还在地球科学、信息交换和太空轨道残片控制等领域进行了些“轻量级”的合作。

    格里芬行前有外界预计他此行有可能与中国方面探讨未来美国新型航天器出现前,是否可以让中国的飞船充当国际空间站的运输工具等。美国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太空计划主任文森特·萨巴蒂尔高级研究员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因为中国已经制定了长期计划,包括建立空间站和逐步实现机器人探月工程,他说:“世界上其它国家都在航天领域同中国开展合作,中俄就有50多个太空合作项目。因此美国没有道理撇开中国。”

    萨巴蒂尔认为,中国也许能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未来可能参与这个轨道前哨的俄罗斯舱段的对接口的建设。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和即将建设的“乘员探索飞行器”投入使用之前,国际空间站建设将陷入停顿,此时中国“神舟”号飞船到达国际太空站能填补这一缺口。美国不应该仅仅与俄罗斯合作,还可以利用中国的能力。事实上,据本报记者了解,萨巴蒂尔的观点在目前美航天业中有一定市场。

    不过,从格里芬访问的实际成果来看,应该说格里芬此行的基本目标还在于对中国进行实力的摸底和评估,目前还没有进入到让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阶段。格里芬向美国媒体指出:“第一次访问奠定了两国太空合作的基础,也就是说才刚刚开始,仍需要等待他发展。而在中美两国载人航空领域合作也是未来的事情。”

    抛弃技术封锁的短视

    格里芬表示:“中国的太空技术并没有任何领域落后或者欠发展。恰恰相反,它在相对短时间内有了跨越性的惊人进展,参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格里芬说:“欢迎中国跻身拥有太空技术的科技强国。在不同国家和文化间总有一些东西把我们分开,但也有一些能让我们联系起来,太空探索就是其中之一。”

    有趣的是,在格里芬一干随员中,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载人飞行项目负责人、女宇航员香农·卢西德有一种非常亲切的回家感觉,因为她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位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女性宇航员,曾与中国人经历了日军的侵华战争,曾和中国小朋友一起上过小学,学过中文,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俯瞰中华大地,梦想着有一天能回家看看。或许,她的存在恰恰说明,中美更多地应该是合作伙伴和朋友关系,而不是不相往来的“仇人”,更不应是太空领域的提防对象。

    法国达索宇航公司负责人菲利普·库埃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指出,2003年,中国加入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计划,2005年,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这给美国以很大刺激。此外,这几年俄罗斯,英国,法国代表团纷至沓来,寻求与中国在探月方面和卫星领域的合作。这些都向美方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促使美国重新评估中美在太空开发领域进行合作的重要意义,放弃短视的“技术封锁政策”。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杨骏报道)

    美宇航局长访沪称:中美合作载人航天至少4年以后

    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迈克·格里芬访问上海,在与中外记者的会面中,他称赞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和航天工作人员,“这次访华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但他也表示,中美两国在航天领域中的合作还需等待较长的时间。

    格里芬表示,他与中方讨论了在地球科学和气象研究中的合作事宜,但中美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合作并未列入讨论范围。“至少要等到2010年以后,中美两国合作载人航天项目的讨论才会被摆上桌面。”2010年对于NASA来说是个节点,到那时,现有的航天飞机将会退役,取而代之的将是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乘员探索飞行器”(CEV)。9月25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次访华的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将今年7月由美国宇航局的太空梭带上太空的一面中国国旗和一面美国国旗,交给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而后者则将一套《论语》回赠给了格里芬,孙来燕说:“哪怕这本书您只是阅读了一半,也会有助于您对宇航局的管理的。相信您会体味到其中的无穷奥妙。”

    摸底中国航天水平

    今年56岁的格里芬曾获得物理学、航空航天学等5个专业的硕士学位,他曾担任过美宇航局的首席工程师。这位经验丰富的“老航天”去年被任命为宇航局的第11任局长,他和他的团队面临着众多棘手的问题,其中最紧迫的就是航天器和探月事宜。

    这位新任“掌门”提出在2010年以前淘汰航天飞机,开发出新型载人航天工具,还提出加速实施全面的“登月”计划,以便将布什提出的在2020年把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的计划变成现实。今年5月格里芬到访印度,双方就签署了关于探月合作的协议。虽然美国内不少人士反对美中航天业的接触,但格里芬本人却大力支持与中国的合作,他在今年4月参议院听证会上说:“访问中国是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的第一步。当中国在太空飞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时候,与之探讨合作对美国有好处。”

    因此,摸底中国探月等航天项目的能力,了解它对于推动美国航天目标实施的可行性,是格里芬此行不能回避的使命。

    在格里芬一周左右的在华行程中,中美双方的航天同行介绍了各自的航天发展规划,并商定建立定期会晤机制,确定了在一些具体的领域建立工作小组的意向。

    重量级合作还有待未来

    据美国宇航局官员透露说,此次访华,中美还在地球科学、信息交换和太空轨道残片控制等领域进行了些“轻量级”的合作。

    格里芬行前有外界预计他此行有可能与中国方面探讨未来美国新型航天器出现前,是否可以让中国的飞船充当国际空间站的运输工具等。美国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太空计划主任文森特·萨巴蒂尔高级研究员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因为中国已经制定了长期计划,包括建立空间站和逐步实现机器人探月工程,他说:“世界上其它国家都在航天领域同中国开展合作,中俄就有50多个太空合作项目。因此美国没有道理撇开中国。”

    萨巴蒂尔认为,中国也许能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未来可能参与这个轨道前哨的俄罗斯舱段的对接口的建设。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和即将建设的“乘员探索飞行器”投入使用之前,国际空间站建设将陷入停顿,此时中国“神舟”号飞船到达国际太空站能填补这一缺口。美国不应该仅仅与俄罗斯合作,还可以利用中国的能力。事实上,据本报记者了解,萨巴蒂尔的观点在目前美航天业中有一定市场。

    不过,从格里芬访问的实际成果来看,应该说格里芬此行的基本目标还在于对中国进行实力的摸底和评估,目前还没有进入到让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阶段。格里芬向美国媒体指出:“第一次访问奠定了两国太空合作的基础,也就是说才刚刚开始,仍需要等待他发展。而在中美两国载人航空领域合作也是未来的事情。”

    抛弃技术封锁的短视

    格里芬表示:“中国的太空技术并没有任何领域落后或者欠发展。恰恰相反,它在相对短时间内有了跨越性的惊人进展,参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格里芬说:“欢迎中国跻身拥有太空技术的科技强国。在不同国家和文化间总有一些东西把我们分开,但也有一些能让我们联系起来,太空探索就是其中之一。”

    有趣的是,在格里芬一干随员中,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载人飞行项目负责人、女宇航员香农·卢西德有一种非常亲切的回家感觉,因为她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位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女性宇航员,曾与中国人经历了日军的侵华战争,曾和中国小朋友一起上过小学,学过中文,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俯瞰中华大地,梦想着有一天能回家看看。或许,她的存在恰恰说明,中美更多地应该是合作伙伴和朋友关系,而不是不相往来的“仇人”,更不应是太空领域的提防对象。

    法国达索宇航公司负责人菲利普·库埃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指出,2003年,中国加入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计划,2005年,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这给美国以很大刺激。此外,这几年俄罗斯,英国,法国代表团纷至沓来,寻求与中国在探月方面和卫星领域的合作。这些都向美方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促使美国重新评估中美在太空开发领域进行合作的重要意义,放弃短视的“技术封锁政策”。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杨骏报道)

    美宇航局长访沪称:中美合作载人航天至少4年以后

    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迈克·格里芬访问上海,在与中外记者的会面中,他称赞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和航天工作人员,“这次访华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但他也表示,中美两国在航天领域中的合作还需等待较长的时间。

    格里芬表示,他与中方讨论了在地球科学和气象研究中的合作事宜,但中美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合作并未列入讨论范围。“至少要等到2010年以后,中美两国合作载人航天项目的讨论才会被摆上桌面。”2010年对于NASA来说是个节点,到那时,现有的航天飞机将会退役,取而代之的将是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乘员探索飞行器”(CEV)。
载人航天这百来亿投资真值。
最好的合作就是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