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去年人才浪费造成经济损失逾9000亿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13:40
<p>2006-07-24 03:42:00 来源: <a href="http://www.cyol.net/" target="_blank">中国青年报</a>(北京)</p><div id="endText"><p style="TEXT-INDENT: 2em;">“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高学历运动”严重浪费了中国人才</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刚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本报记者 董伟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报告》指出,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我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浪费情况触目惊心。</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于“人才浪费”,研究人员是这样界定的:第一,人才配置得当,但使用不足,即人才有余力、有才能但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二,人才使用不当,如配置失位、错位,即将人才放错了位置;第三,人才配置多余,如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测算,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p><p style="TEXT-INDENT: 2em;">余仲华是报告的撰写者之一,他介绍说,为了对当前我国人才能力的发挥程度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评估,从2005年5月起,相关部门就启动了大型的调研活动。调研涉及各级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共发放有效问卷8000余份。</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对所有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我国的人才形势不容乐观。</p><p style="TEXT-INDENT: 2em;">首先,人才高消费趋向非常明显。在许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文秘、推销等职位须在本科以上,计算机、法律、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起点为硕士。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这也成为当下人才浪费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p><p style="TEXT-INDENT: 2em;">其次,内耗严重,排斥竞争。余仲华认为,一个单位没有优良的组织环境,体制不合理、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等,都会造成“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局面,甚至是发生“内耗”。</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种情况在一些党政机关表现得颇为明显。“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仍然是一些公务员的真实写照,还有个别干部过着“上班捧一杯茶水,下班喝一顿酒水,外出捞一些油水”的日子。</p><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三,人才的闲置性浪费也相当普遍。《报告》相关章节中提到,有些单位领导从小团体利益出发,甚至凭个人好恶决定人才的去留和升迁。对本单位根本用不上或一时用不上、而其他单位又急需的人才卡住不放;对业务专业突出、棱角太分明的人才存有成见,即使工作职位急需也架空不用,造成了人才的闲置性浪费。</p><p style="TEXT-INDENT: 2em;">余仲华在《报告》中指出,正是上述现象在生活中的大量存在,导致了我国人才利用效率不高。根据相关理论,人才资源发挥的最大限度是其自身能力的90%,另外的10%是其在管理与开发过程中必要的损耗。而在我国,人才资源总体能力发挥程度仅为61.9%,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甚至更低。</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位人大代表曾经用美国小说《动物学校》里的故事来比喻我国现行的人才评价体系——“让猴子去游泳、让鸭子去爬树”。不久前,也有人指出,我们在用人方面重“形式”轻“实用”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做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此,余仲华认为,人才浪费在现实中已经造成了相当可观的危害。人才浪费最普遍的表现形式——“高学历运动”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剧烈扩张,冲击了职业教育,并且使优秀人才加速外流。 <a href="http://news.163.com/"><img class="icon" height="11" alt="甘四华" src="http://cimg2.163.com/cnews/newimg/arc_i.gif" width="12" border="0"/></a>
                </p><p style="TEXT-INDENT: 2em;"><a href="http://news.163.com/06/0724/04/2MP43PM50001124J.html">http://news.163.com/06/0724/04/2MP43PM50001124J.html</a></p></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2006-07-24 03:42:00 来源: <a href="http://www.cyol.net/" target="_blank">中国青年报</a>(北京)</p><div id="endText"><p style="TEXT-INDENT: 2em;">“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高学历运动”严重浪费了中国人才</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刚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本报记者 董伟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报告》指出,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我国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浪费情况触目惊心。</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于“人才浪费”,研究人员是这样界定的:第一,人才配置得当,但使用不足,即人才有余力、有才能但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二,人才使用不当,如配置失位、错位,即将人才放错了位置;第三,人才配置多余,如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测算,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p><p style="TEXT-INDENT: 2em;">余仲华是报告的撰写者之一,他介绍说,为了对当前我国人才能力的发挥程度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评估,从2005年5月起,相关部门就启动了大型的调研活动。调研涉及各级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共发放有效问卷8000余份。</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对所有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我国的人才形势不容乐观。</p><p style="TEXT-INDENT: 2em;">首先,人才高消费趋向非常明显。在许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文秘、推销等职位须在本科以上,计算机、法律、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起点为硕士。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这也成为当下人才浪费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p><p style="TEXT-INDENT: 2em;">其次,内耗严重,排斥竞争。余仲华认为,一个单位没有优良的组织环境,体制不合理、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等,都会造成“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局面,甚至是发生“内耗”。</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种情况在一些党政机关表现得颇为明显。“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仍然是一些公务员的真实写照,还有个别干部过着“上班捧一杯茶水,下班喝一顿酒水,外出捞一些油水”的日子。</p><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三,人才的闲置性浪费也相当普遍。《报告》相关章节中提到,有些单位领导从小团体利益出发,甚至凭个人好恶决定人才的去留和升迁。对本单位根本用不上或一时用不上、而其他单位又急需的人才卡住不放;对业务专业突出、棱角太分明的人才存有成见,即使工作职位急需也架空不用,造成了人才的闲置性浪费。</p><p style="TEXT-INDENT: 2em;">余仲华在《报告》中指出,正是上述现象在生活中的大量存在,导致了我国人才利用效率不高。根据相关理论,人才资源发挥的最大限度是其自身能力的90%,另外的10%是其在管理与开发过程中必要的损耗。而在我国,人才资源总体能力发挥程度仅为61.9%,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甚至更低。</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位人大代表曾经用美国小说《动物学校》里的故事来比喻我国现行的人才评价体系——“让猴子去游泳、让鸭子去爬树”。不久前,也有人指出,我们在用人方面重“形式”轻“实用”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做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此,余仲华认为,人才浪费在现实中已经造成了相当可观的危害。人才浪费最普遍的表现形式——“高学历运动”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剧烈扩张,冲击了职业教育,并且使优秀人才加速外流。 <a href="http://news.163.com/"><img class="icon" height="11" alt="甘四华" src="http://cimg2.163.com/cnews/newimg/arc_i.gif" width="12" border="0"/></a>
                </p><p style="TEXT-INDENT: 2em;"><a href="http://news.163.com/06/0724/04/2MP43PM50001124J.html">http://news.163.com/06/0724/04/2MP43PM50001124J.html</a></p></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p>第三,人才的闲置性浪费也相当普遍。《报告》相关章节中提到,有些单位领导从小团体利益出发,甚至凭个人好恶决定人才的去留和升迁。对本单位根本用不上或一时用不上、而其他单位又急需的人才卡住不放;<strong>对业务专业突出、棱角太分明的人才存有成见,即使工作职位急需也架空不用,造成了人才的闲置性浪费</strong>。</p><p>唉,小弟之前有亲身经历,惨痛啊。</p>[em01]
四个字又要来了:制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