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台把老百姓当猴子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22:57
<p>上海电视台把老百姓当猴子耍</p><p>&nbsp;</p><p>&nbsp;&nbsp;&nbsp; 前些日子看到上海电视台正放着晚10点新闻,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理发师在上海14年如一日的为孤寡老人义务理发,(不知道上面又想让我们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在采访中一个中年妇女“一脸正经”地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理发,不管刮风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坚持了14年。看到这里还没有看出什么不妥的地方,可是接下来的报道,一个充满深情的女话外音说到:***,14年来累计为21万老人免费理发,按一个人三元计算,就少收入了60多万元。</p><p><br/>   看到这我总感觉到哪地方不对劲,14年,21万人!我掏出手机算了一下:1年有52个星期天,14年*52=728,210000/728=288.4615,那就是这个“先进”每个星期天给288.4615个人理发。按每理一个人10分钟计算,(不知道这个时间算不算长?)那就需要2884.615分钟,2884.615分钟/60=48.0769个小时!乖乖不得了,上视发现了可以穿越时空的人了,一天可以过48个小时!(还不包括吃.喝.拉.撒.睡的时间)</p><p>&nbsp;</p><p>   要不,事前声明此新闻内容纯属虚构,这样咱老百姓也能理解你们的苦衷。否则求求你们,不要把咱小老百姓当猴子耍了</p><br/><p>上海电视台把老百姓当猴子耍</p><p>&nbsp;</p><p>&nbsp;&nbsp;&nbsp; 前些日子看到上海电视台正放着晚10点新闻,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理发师在上海14年如一日的为孤寡老人义务理发,(不知道上面又想让我们学习他的什么精神?)在采访中一个中年妇女“一脸正经”地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理发,不管刮风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坚持了14年。看到这里还没有看出什么不妥的地方,可是接下来的报道,一个充满深情的女话外音说到:***,14年来累计为21万老人免费理发,按一个人三元计算,就少收入了60多万元。</p><p><br/>   看到这我总感觉到哪地方不对劲,14年,21万人!我掏出手机算了一下:1年有52个星期天,14年*52=728,210000/728=288.4615,那就是这个“先进”每个星期天给288.4615个人理发。按每理一个人10分钟计算,(不知道这个时间算不算长?)那就需要2884.615分钟,2884.615分钟/60=48.0769个小时!乖乖不得了,上视发现了可以穿越时空的人了,一天可以过48个小时!(还不包括吃.喝.拉.撒.睡的时间)</p><p>&nbsp;</p><p>   要不,事前声明此新闻内容纯属虚构,这样咱老百姓也能理解你们的苦衷。否则求求你们,不要把咱小老百姓当猴子耍了</p><br/>
新闻上每次讲道*****先进&nbsp;&nbsp;&nbsp; 我就马上换台
这个又不希奇,北京台原来还有什么第13亿个孩子出生呢!不知道怎么算的这样精确?
<p>那是领导指定的,第13亿个孩子在北京出生。</p>
楼主,没说这21万人都是在一天之内理发啊,应该14乘365
<p>你的算术可以哦,就是语文和逻辑没学好。</p>
表达的意思看的明白。。语文过关了!数学打零分!
楼上三位,里面是说只在“星期天”理发!
<p>他每个<font color="#ff3300">星期天</font>都来理发,不管刮风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坚持了14年。</p><p>&nbsp;</p>[em01][em01]
<table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0" width="98%" bgcolor="#edf4ff" border="0"><tbody><tr><td class="biaotilan1" align="center"><table width="400"><tbody><tr><td class="biaotilan1" align="center" width="400">义务为老人免费服务16年</td></tr></tbody></table></td></tr><tr><td class="lan6" align="center"><table width="400"><tbody><tr><td class="lan6" align="center" width="400"></td></tr></tbody></table></td></tr><tr></tr><tr><td class="lan6" align="center"></td></tr><tr></tr><tr><td class="lan6" align="center">2006-06-27</td></tr><tr><td align="center"><hr width="95%" noshade="noshade" size="1"/></td></tr><tr><td align="center"><table><tbody><tr><td align="center"></td></tr></tbody></table></td></tr><tr><td align="center">&nbsp;</td></tr><tr><td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body><tr><td class="hei1"><span class="hei4"><p><br/>&nbsp;&nbsp;&nbsp; 在上海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殷仁俊,一位来自镇江的普通理发师,连续16年风雨无阻为老人免费服务,其行为感动了大上海,唱响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br/>&nbsp;&nbsp;&nbsp; 在殷仁俊服务过的福利院,有老人算过这样一笔账:殷仁俊这些年来一共免费理发了21万人次,以剃一个头3元钱计算,他放弃了60多万元收入,足够买一套住房。“16年”“21万人次”,这组数字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上周三,记者来到虹口,捕捉殷仁俊忙碌服务的身影。16年如一日,老人们心中的暖流 <br/>&nbsp;&nbsp;&nbsp; 6月21日上午10点44分,虹口区社会福利院五楼,长相憨厚的殷仁俊正在为88岁的朱老理发。由于朱老瘫痪在床,行动不便,殷仁俊费力地在床前不断调整姿势,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为他理发。与其说是服务,更像是一种尽孝。而这样的“高难度理发”,对殷仁俊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br/>&nbsp;&nbsp;&nbsp; 此时,剃完头发的周老告诉记者,他几年前出过一次车祸,头顶上两边深陷,曾经有两年没有理发。“到了福利院后,才由殷师傅给我理发,他手艺特别好,要他怎么剃他就怎么剃,一点也不嫌麻烦,直到你满意为止”&nbsp;。<br/>&nbsp;&nbsp;&nbsp; 院长余爱梅介绍说,最初福利院的老人不多,殷仁俊过来不到半天就理完了,现在福利院约有200位老人,殷仁俊就带着徒弟一起来理发。“很多老人都想看看他,和他说说话,每次都招呼他给自己理发,小殷也总是来者不拒,哪怕是简单地修一修,老人们便觉得心里温暖”。&nbsp;<br/>&nbsp;&nbsp;&nbsp; 从1990年开始,殷仁俊的“爱心理发”一做就是16年,服务对象从虹口路街道的6个福利院,9个社区病房,渐渐扩大到现在的1200多人。他有一张每周排满的“免费理发”日程表,从周一到周五,早上5点多,就带着工具箱,骑一辆笨重的“老坦克”,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免费理发。 <br/>&nbsp;&nbsp;&nbsp; 给老人剪头,不是一件容易的活。老人们有的行动艰难,有的卧床不起,有的是患精神障碍的残疾人,很难与理发师配合。殷仁俊不怕脏不怕难,蹲着、跪着,或是趴着,无论用什么姿势,他都一定要把头发剃的干净整齐。 <br/>&nbsp;&nbsp;&nbsp; 长达16年的坚持,是感人的毅力,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刚开始,曾有老人担心地问,“小殷师傅啊,你下次还会不会来?”殷仁俊承诺说,“只要我在曲阳、在虹口,在上海,我就一定会来。”说到做到,无论是天寒地冻的冬日,还是酷暑难耐的夏天,无论是晴好天气,还是狂风暴雨,殷仁俊总是准时上门。老人们看了心疼,“天不好,你改天来也行。”殷仁俊说,“不行,我跟你们约好了,不能失信。再说明天我还得去其他地方呢。无私奉献,回报上海的父老乡亲 <br/>&nbsp;&nbsp;&nbsp; 问过殷仁俊,这16年的坚持奉献,为的是什么? <br/>&nbsp;&nbsp; “是对上海的回报。没有上海人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殷仁俊说,“我是镇江人,在这里学艺、开店、成家,我感激大家对我的帮助,只要有能力,我就会回报”。<br/>&nbsp;&nbsp;&nbsp; 1985年,19岁的殷仁俊只身从镇江老家到上海闯荡,想学点手艺。 <br/>&nbsp;&nbsp;&nbsp; 是一位陌生的老伯,指点他到虹口区美发美容学校学艺;是一位热情的阿姨,介绍他到华师大理发部工作;是社区干部,帮他在曲阳地区找房开店;开店之初生意红火,顾不上家务,热心的邻居们帮他烧饭洗衣……想起这些,殷仁俊心情难以平静,“作为一个外来人员,我深深被这种海纳百川的上海精神所感动,暗下决心,也要为社会做点好事”。&nbsp;<br/>&nbsp;&nbsp;&nbsp; 16年前的一天,曲阳地区一位中年妇女找上门来,出双倍价钱,央求殷仁俊为她长期卧病在床的公公理发。殷仁俊感动于这位媳妇的孝心,剪完头不仅分文没收,还留下一句话,“以后我每月上门免费服务一次。”从此之后,殷仁俊特别关注为理发、刮胡子犯愁的老年人,自立规矩:免费为社区、福利院的老人服务。 <br/>&nbsp;&nbsp;&nbsp; 1995年的一天,福利院的一位老奶奶已到弥留之际。儿女连声喊着妈妈,可是没有反应。前来服务的殷仁俊看到这一幕,靠近她轻轻说了声:“王奶奶,我是小殷啊,我来给您理发啦。”老人竟然睁开了眼睛,嘴角露出笑容。殷仁俊没有想到,4年来每个星期见面时的一声轻轻呼唤,竟这样深刻地印在老人心里! <br/>&nbsp;&nbsp;&nbsp; “我一直忘不了那一幕。”殷仁俊激动地说:“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自己的义务服务得到了承认,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更坚定了免费为老人理发的信念”。&nbsp;<br/>&nbsp;&nbsp;&nbsp; 这些年来,老人们把殷仁俊视为亲生骨肉,一到他上门的日子,刮风下雨也赶到路口迎接。知道小殷的服务不肯收钱,他们亲笔写出字画送给他,还为他填词谱曲写了《小殷好》和《夸夸理发师》。 <br/>&nbsp;&nbsp;&nbsp; 6月10日,殷仁俊的母亲病重,他急急赶回老家。这个消息在福利院里不胫而走,老人们坐不住了,他们自发凑了1293元,请院长带给小殷。对此,殷仁俊感动万分,小殷的母亲也为儿子有这么多人关心而高兴,但她临终前要求一定不能收这笔钱。带着母亲的嘱托,殷仁俊回上海后,感谢了老人们的心意,又把这笔钱捐给了老年学校。 <br/>&nbsp;&nbsp;&nbsp; 殷仁俊的工具箱,是他从福利院里收下的唯一礼物,这里面凝聚着全体老人对他的深厚情谊。每当看到这只工具箱,就成为激励他前进的动力,也是他坚持回报社会的理由。爱心传递,精神在不断延伸 <br/>&nbsp;&nbsp;&nbsp; 在为老人们义务理发的日子里,殷仁俊也有遗憾,那就是明显感觉到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为老人服务的行列中去。 <br/>&nbsp;&nbsp;&nbsp; 最近,殷仁俊又为该区癌症俱乐部发了160张爱心卡,凭此卡可到他开的店里享受终身免费服务。他说,我要让我的员工都拿起“爱心剪”为社会做善事。 <br/>&nbsp;&nbsp;&nbsp; 了解殷仁俊的人都知道,他收徒弟有个规矩,每人每周必须抽出一定时间跟他去为老人免费理发,若是有谁违反这条,就不能留下学徒。 <br/>&nbsp;&nbsp;&nbsp; 到现在,殷仁俊收过40多个徒弟,绝大多数都过了“免费理发”这一关。许多徒弟出去开业时,也继承了师父的规矩,免费为所在社区的孤寡残疾老人理发。 <br/>&nbsp;&nbsp;&nbsp; 前些日子,殷仁俊到一个徒弟新开的店里做客,不经意间看到墙上贴了一封老人的感谢信,夸徒弟免费为他理发。殷仁俊欣慰地笑了,“爱心剪”有传人了。他说,“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所能做的就是带动徒弟们多做些好事,以便让更多的人跟着做。” <br/>&nbsp;&nbsp;&nbsp; 上海也被殷仁俊的爱心所感动:2003年,殷仁俊以一个外来务工者的身份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虹口区发展的第一个流动人口党员。 <br/>&nbsp;&nbsp;&nbsp; 殷仁俊的入党介绍人钱荣华女士告诉记者,殷仁俊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将知恩图报的心意带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回馈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小殷的社会奉献不仅仅体现在放弃了60万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带给老人们最需要的关心和温暖,这种精神的辐射和带动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p><p>   </p><p>&nbsp;<br/></p></span></td></tr></tbody></table></td></tr><tr><td class="hei1" align="right">来源: 东方老年网&nbsp;&nbsp;</td></tr></tbody></table><p>----------------------</p><p>看看吧,你们老师就是这样教你提炼中心思想的?</p>
<p>1、“每个星期天都来理发”,并不意味着只有星期天才来,平时业余时间就不会来了。</p><p>2、双休日也实行了好多年了,有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会把“星期天”与“双休日”等同起来看待。</p><p>事实到底是怎样,不得而知,或许有一定程度的夸大。但综合以上理由,报道中所说的数字,也并非“Mission Imposible”。</p>
<p>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啊!这样做的何止一个上海电视台啊!都见怪不怪了,就像楼上一位仁兄说的,每次一看到这样的新闻马上换台。</p>
<p>从目前的回帖看来,这种有选择的删节,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p>因为有些人已经非常愿意抵制这种事实,并且愿意主动“说服”自己找出理由来抵制和怀疑——不但体现“可贵”的怀疑精神,更体现了“民智”的开化。</p>
<p>现代天方夜谈</p>
<p>lz是个细心的人啊,呵呵!不过新闻本来就不能当真的,特别是那个cctv的新闻联播!</p>
<p>数字上可能有夸大或错漏.但以此来草率地全盘否定做好事的事实就有点偏激了...</p>[em01][em01][em01]
此类新闻为WC时间!
<p></p><p></p><p>这官私的得打</p>
<p>那人真是好人那。</p><p>楼主算数不错,语文和逻辑不行。</p>
<p>有人能坚持16年就是不平凡。数字上的夸大不能全盘否定别人的付出,至少他值得表扬。</p>
<p>好大的标题啊 ,都被人讨论烂了的帖子还转贴过来.</p><p>还以为有什么新发现那.</p>
这新闻我也看了,这人确实值得表扬,就是电视台把好人好事庸俗化了,应该打屁股
<p>楼主也想学上海电视台耍楼下的.........</p><p>而且也很容易,呵呵</p>
<p>CCTV2 的经济半小时才恶心 经常重播以前的节目</p><p>还标榜自己关注公共利益 中国这么大 需要关注的公共事件那么多应该忙不过莱啊 怎么还老重播 不要脸</p>[em03]
楼主你明白累计的意思吗?[em06]
<p>偶数学不好,开始到结尾没有看出来啥,最后楼主的结论才知道说啥,嘻嘻,别当真,逗你玩!</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etallica_mbr</i>在2006-7-21 11:24:00的发言:</b><br/>楼主你明白累计的意思吗?[em06]</div><p></p><p>累计是什么意思?</p><p>我的观点跟楼主一样,电视台明显是在吹牛,吹牛吹上天了</p>
好啊好啊真好啊!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天津的白方礼老爷子生前没人报道死后才有了报道,我觉得他才是高尚的人,比这些剃个头都来宣扬一下的强多了!!!</font></strong>
<p>210000/16/365=35.95 就是说每天平均为老人理发35.95人次。可能吗?</p><p>理发师是值得称道的,媒体是SB的!</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东风强劲</i>在2006-7-22 9:32:00的发言:</b><b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天津的白方礼老爷子生前没人报道死后才有了报道,我觉得他才是高尚的人,比这些剃个头都来宣扬一下的强多了!!!</font></strong></div><p>义务剃16年头被你一说就很容易似的</p><p>天津的自然有天津电视台报道,你和LZ一个德行,为了反对而反对,不思考</p>
哎,那个新闻完全是真的?
<p>我相信,不过前提条件是打对折,再对折,再对折......</p><p>某市的人说的话都要这样处理后才能进脑袋。</p><p>查一下字典里shanghaier是虾米意思。</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boaty</i>在2006-7-22 21:32:00的发言:</b><br/><p>义务剃16年头被你一说就很容易似的</p><p>天津的自然有天津电视台报道,你和LZ一个德行,为了反对而反对,不思考</p></div><p align="center"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trong>白方礼<span><font size="+0">-</font></span>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strong></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蹬三轮车的老人,但他在天津却家喻户晓,他就是被称作"当代武训"的白方礼。从<span><font size="+0">74</font></span>岁开始,白方礼老人用蹬三轮车攒的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十五年间他先后捐款<span><font size="+0">35</font></span>万元,资助了<span><font size="+0">300</font></span>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白方礼:我要求(他们)回去好好的,为国家做工作,就是这个,好好地做人,给国家做贡献。</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今年<span><font size="+0">92</font></span>岁的白方礼老人出身贫苦,<span><font size="+0">13</font></span>岁时他背井离乡独闯天津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解放后成为一名运输工。<span><font size="+0">1986</font></span>年时老人已经<span><font size="+0">74</font></span>岁了,有固定的退休金,完全可以在家里享清福。但一次回家乡的经历,让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了三轮车。</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金凤:看到一帮孩子,这么多孩子不上学,问怎么回事,孩子们说就是没有钱,心理挺难过的,你看我小时候,就是家里特别穷,上不起学,他就觉得他自己没文化就特别遗憾,所以他说,我的遗憾不能给下一代,我尽我自己的能力,帮助这些孩子们,让他们有学上。</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从家乡回来后,白方礼老人一连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经过一番思考,他向家里人宣布,要把自己攒下的五千元养老钱捐给老家的小学,老人的这一想法,立刻引起了全家人的不理解。</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金凤:当时我不太理解,老人本身他那阵特别穷,本身自己就是节衣缩食,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好不容易存点钱,当时那个钱,<span><font size="+0">5000</font></span>块钱也挺值钱的了,你知道吗?当时我就不太理解,您是不是脑子出现问题了。</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面对儿女的不理解老人当时发了脾气。</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金凤:当时表情反正挺恶劣的,说如果谁要不同意,那意思是我就跟谁断绝关系。</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儿女的劝告并没有改变老人的决定,白方礼很快就把钱捐给了老家的学校,但令儿女们没有想到的是,老人捐完自己的养老钱之后,并没有罢手,而是又宣布了一个让儿女们无法理解的决定,<span><font size="+0">73</font></span>岁的他要重操蹬三轮车的旧业,把劳动所得全部捐给贫困学生。</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金凤:天还没亮就走了,天黑得八九点钟才回来,回来之后基本上把钱都点好,还有一个账本,一天赚多少钱都记好了,每天能赚二、三十块钱,最多可能有一次,赚了五、六十块钱,那阵好像十点、十一点,那时候也没有通讯设备,我在家也着急,怎么还不回来,也没法找去,冬天正好那个广场,你想多大的风,弄个三轮车,躺着睡着了,盖个破大衣,夏天又蚊子又苍蝇的,有时候我看见,作为我来讲,我也挺心疼的,就让他回家,也不是没有家,也不是没有子女,他特别固执,就不回来,别人还以为,人家外人要不知道的,还以为没儿没女,没人管呢,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甭管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一天天挺高兴的,我这样活着,我觉得特别自在。</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为了能够多攒点钱,老人在蹬三轮的日子里,从头到脚穿的都是捡来的衣衫鞋帽,一日三餐经常就是馒头加凉水。</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金凤:有时候那东西,馊了、坏了都吃,他确实没什么消费,所以他今天捐献的时候,都是他自己可以讲,咱说实在的,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确实是,他要如果享受,他也没有今天,作为我们来讲,确实是我们看见他那样,我们确实也挺心疼的,可是他特别固执,他也不听。</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在天津站拉客时,白方礼老人对老弱病残实行义务服务。这个行为招致了同行的不满,有人将他的车拔了气门芯、扎了胎,但老人从来没有灰心过。甚至有一次,拉完客人后不慎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当时已经是<span><font size="+0">84</font></span>岁的老人被摔成了骨折。</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国富:当时就是动不了了都,因为这个地方好像不妨碍他胳膊动,但是疼、很疼,但是他一直咬着牙坚持。</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金凤:问他疼不疼,疼,疼但是他也不去看,让他回家呀,你也不是没有家,没有儿女,对不对,你在这儿受这个罪干吗,甭管,我就在这儿待着,我这一大摊子,我撂不下,我不能回去。</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国富:他最后就是等于就是走不动道了,不能走了,这才回来了。</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令子女没有想到的是,<span><font size="+0">1994</font></span>年白方礼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把家乡的两间老屋都卖了,贷款办起了公司,老人给它起名叫"白方礼支教公司"。随着生意越做越红火,从一个发展到十几个摊位,于是老人请来外人帮忙。当时,老人的女儿因为下岗曾提出要到支教公司工作,立即遭到了老人的拒绝。</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金凤:我记得,我跟他曾经打过两次架,我就说,哪有像您这样的,都是为人之父、为人之母,说实在的对不对,你儿女下岗没有工作,最起码现在您有工作,您有退休费,连我的生活您都不问,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爹。他说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你下岗,你自己找出路,下岗的人多了,就这样说,下岗的人多了,自己找出路,你靠我干吗,现在你已经成家了,另立家庭了,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就这么说,我记得特别清楚,我气得两次跟他打完之后,我气得哭着就走了,他无动于衷,你别来,你一来就为私,我不要自己的家人搀和。</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方礼老人将挣来的钱毫无保留的捐给贫困学生,女儿曾经劝他留一点钱,以防万一。</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金凤:我就说,我说您看,您以后也没有医保,我说您剩余一点钱,留点医保钱,然后您再捐献社会,您看哪贫穷,你别管我,我觉得我这样挺高兴的,以后再说以后的事。</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如今<span><font size="+0">92</font></span>岁的白方礼老人重病在床,他的医药费更多的靠子女们来支付,躺在床上,他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支教事业。</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方礼:钱有多少,没有数,我挣的也没有数,我捐的也没有数,不吃不喝,我也得支教。</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现在老人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前来看望他的孩子们一起交流。</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白金凤:它也是一个精神支柱,就支持了这么多年,他就跟我们说,我帮助别人,说实在的,也就是我的快乐。</p><p>  如果按每蹬<span>1</span>公里三轮车<span>5</span>角钱计算,<span>15</span>年来,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span>18</span>周的奔波劳累。<br/>--------------------------------------------------------------------------------------------</p><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他已经去世两年多了,在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得到社会应该给他的荣誉,我不是天津人但我对他的崇敬是真诚的,他是我在"感动中国"人物里唯一打心眼里佩服的人.如今各地的这样或那样的先进事迹很多但真正能让人真正感动的有几个??另外请你说话要客气点,要骂人别人未必怕你!!</font></strong></p>
<p>这个有啥好多讨论的.晕</p><p></p>
就算是天天理发,每天也要剃41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