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特种侦察炮弹和电子干扰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12:34
<p>2006-07-11 13:49:01 来源: <a href="http://war.163.com/06/0711/13/2LOMFJAE00011234.html#" target="_blank">科技日报</a></p><center><img alt="此为侦察炮弹传回的视频截图" src="http://cimg2.163.com/cnews/2006/7/11/2006071113424996f78.jpg" border="0"/><br/>此为侦察炮弹传回的静态画面</center><center>&nbsp;</center><center><img alt="外军的炮弹撒布器,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将杀伤战斗部换成了电子干扰机" src="http://cimg2.163.com/cnews/2006/7/11/20060711134610605c4.jpg" border="0"/><br/>图为外军的炮弹撒布器,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将杀伤战斗部换成了电子干扰机。</center><p style="TEXT-INDENT: 2em;">离开他的专业,他的话很少;一说到他的专业,他滔滔不绝。这是著名信息化弹药专家、炮兵学院博士生导师钱立志教授给人的最初印象。 </p><p style="TEXT-INDENT: 2em;">5月下旬,我们走进他的试验室,才真正感受到这位一等功臣是怎样的一个“腕儿”:他参建了我军首个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主持研制了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型特种侦察弹等一系列信息化弹药,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攻克光电设备抗高过载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改变了我军炮兵传统作战样式,使炮兵信息化作战实现了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26岁,担任战术演练技术总指挥</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炮兵,曾被誉为“战争之神”。可是,在信息化战场上她还能展示威风吗? </p><p style="TEXT-INDENT: 2em;">1989年3月,华东某靶场。骄阳炙烤着大地,一场带实战背景的战术演练正在进行。 </p><p style="TEXT-INDENT: 2em;">发现目标!启动炮兵射击快速反应系统!计时开始! </p><p style="TEXT-INDENT: 2em;">“滴嗒———滴嗒———滴嗒”,当秒针定格在40时,第一发炮弹从炮膛呼啸而出。传统决定炮兵射击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炮兵快反系统使之缩短了2分20秒。担任这场演练技术总指挥的便是钱立志。那年,他刚刚26岁。 </p><p style="TEXT-INDENT: 2em;">就在大家为演练成功欢呼之时,钱立志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传统的人工侦察手段,已成为制约炮兵战斗力提升的“瓶颈”,必须对其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由“人工侦察”向“信息侦察”的转变。于是,钱立志开始了探索全新侦察手段、让“战争之神”重新焕发青春的攻关历程。 </p><p style="TEXT-INDENT: 2em;">机会终于来了,总部将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训任务赋予了炮兵学院。钱立志主动请缨,和都基焱教授等一起挑起了组建无人机教研室、创建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的重任。 </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钱立志对无人机全部资料一条一条梳理分类、一字一句斟酌取舍、一点一点摸索研究,和教研室人员一起整理出了600多万字的教学资料,编写出版了27部专著和教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了无人机教学从无到有的突破。2001年,《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创建与发展》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该专业的成功创建,一举改变了我军炮兵以人工为主进行目标侦察和毁伤效果评估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侦察和校射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火力打击的精度,使炮兵这一“战争之神”在信息化战场上重新焕发了青春。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敢为人先,挑战世界空白的破冰之旅</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1年7月,钱立志带着试验弹再次来到基地进行试验。随着一声“放”的口令,炮弹划着一条优美的弧线飞向蓝天,在预定空域顺利分解,弹出了挂着侦察设备的降落伞,犹如一朵美丽的蒲公英,飘荡在半空。随即,地面接收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我国第一枚某型特种侦察弹终于破茧而出,成功亮相! </p><p style="TEXT-INDENT: 2em;">钱立志经常收集近年来世界高科技战争中的无人机参战战例。一次,在讲解科索沃战争中的无人机战例时,有名学员提问,无人机这么先进,为什么还经常发生被击落的事件? </p><p style="TEXT-INDENT: 2em;">学员的提问让钱立志陷入了沉思:能否克服无人机的这一“软肋”,研发一种造价更低廉、突防能力更强、操作更简单的战场侦察新装备,真正为炮兵安上千里眼呢? </p><p style="TEXT-INDENT: 2em;">随后不久,在目睹了实弹射击中照明弹实施空中照明的过程后,钱立志突发奇想:如果能像照明弹那样为弹头装上侦察设备,不就可以进行空中侦察了吗?但当他首次提出研制某型特种侦察弹的构想时,立刻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一些专家甚至断定这纯属异想天开。 </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他顶着重重压力,开始了填补世界军事空白的破冰之旅。 </p><p style="TEXT-INDENT: 2em;">特种侦察弹立项后,钱立志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和艰辛。为了尽快完成该弹的静态试验,他把自己关在试验室里,饿了泡一袋方便面,困了裹着军大衣趴在桌子上打个盹。一连100多个日夜,他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先后查阅了上千万字的资料,记录了20多万字的试验笔记,画了上千张机械结构及电路设计图纸,研究了上百种试验方法,尝试了几十种试验材料。2000年5月,特种侦察弹静态试验取得突破。2001年7月,特种侦察弹动态试验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弹药诞生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5年1月,钱立志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二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型特种干扰弹再次成功问世,又填补了一项世界空白。</p><p>2006-07-11 13:49:01 来源: <a href="http://war.163.com/06/0711/13/2LOMFJAE00011234.html#" target="_blank">科技日报</a></p><center><img alt="此为侦察炮弹传回的视频截图" src="http://cimg2.163.com/cnews/2006/7/11/2006071113424996f78.jpg" border="0"/><br/>此为侦察炮弹传回的静态画面</center><center>&nbsp;</center><center><img alt="外军的炮弹撒布器,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将杀伤战斗部换成了电子干扰机" src="http://cimg2.163.com/cnews/2006/7/11/20060711134610605c4.jpg" border="0"/><br/>图为外军的炮弹撒布器,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将杀伤战斗部换成了电子干扰机。</center><p style="TEXT-INDENT: 2em;">离开他的专业,他的话很少;一说到他的专业,他滔滔不绝。这是著名信息化弹药专家、炮兵学院博士生导师钱立志教授给人的最初印象。 </p><p style="TEXT-INDENT: 2em;">5月下旬,我们走进他的试验室,才真正感受到这位一等功臣是怎样的一个“腕儿”:他参建了我军首个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主持研制了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型特种侦察弹等一系列信息化弹药,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攻克光电设备抗高过载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改变了我军炮兵传统作战样式,使炮兵信息化作战实现了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26岁,担任战术演练技术总指挥</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炮兵,曾被誉为“战争之神”。可是,在信息化战场上她还能展示威风吗? </p><p style="TEXT-INDENT: 2em;">1989年3月,华东某靶场。骄阳炙烤着大地,一场带实战背景的战术演练正在进行。 </p><p style="TEXT-INDENT: 2em;">发现目标!启动炮兵射击快速反应系统!计时开始! </p><p style="TEXT-INDENT: 2em;">“滴嗒———滴嗒———滴嗒”,当秒针定格在40时,第一发炮弹从炮膛呼啸而出。传统决定炮兵射击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炮兵快反系统使之缩短了2分20秒。担任这场演练技术总指挥的便是钱立志。那年,他刚刚26岁。 </p><p style="TEXT-INDENT: 2em;">就在大家为演练成功欢呼之时,钱立志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传统的人工侦察手段,已成为制约炮兵战斗力提升的“瓶颈”,必须对其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由“人工侦察”向“信息侦察”的转变。于是,钱立志开始了探索全新侦察手段、让“战争之神”重新焕发青春的攻关历程。 </p><p style="TEXT-INDENT: 2em;">机会终于来了,总部将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训任务赋予了炮兵学院。钱立志主动请缨,和都基焱教授等一起挑起了组建无人机教研室、创建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的重任。 </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钱立志对无人机全部资料一条一条梳理分类、一字一句斟酌取舍、一点一点摸索研究,和教研室人员一起整理出了600多万字的教学资料,编写出版了27部专著和教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了无人机教学从无到有的突破。2001年,《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创建与发展》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该专业的成功创建,一举改变了我军炮兵以人工为主进行目标侦察和毁伤效果评估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侦察和校射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火力打击的精度,使炮兵这一“战争之神”在信息化战场上重新焕发了青春。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敢为人先,挑战世界空白的破冰之旅</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1年7月,钱立志带着试验弹再次来到基地进行试验。随着一声“放”的口令,炮弹划着一条优美的弧线飞向蓝天,在预定空域顺利分解,弹出了挂着侦察设备的降落伞,犹如一朵美丽的蒲公英,飘荡在半空。随即,地面接收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我国第一枚某型特种侦察弹终于破茧而出,成功亮相! </p><p style="TEXT-INDENT: 2em;">钱立志经常收集近年来世界高科技战争中的无人机参战战例。一次,在讲解科索沃战争中的无人机战例时,有名学员提问,无人机这么先进,为什么还经常发生被击落的事件? </p><p style="TEXT-INDENT: 2em;">学员的提问让钱立志陷入了沉思:能否克服无人机的这一“软肋”,研发一种造价更低廉、突防能力更强、操作更简单的战场侦察新装备,真正为炮兵安上千里眼呢? </p><p style="TEXT-INDENT: 2em;">随后不久,在目睹了实弹射击中照明弹实施空中照明的过程后,钱立志突发奇想:如果能像照明弹那样为弹头装上侦察设备,不就可以进行空中侦察了吗?但当他首次提出研制某型特种侦察弹的构想时,立刻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一些专家甚至断定这纯属异想天开。 </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他顶着重重压力,开始了填补世界军事空白的破冰之旅。 </p><p style="TEXT-INDENT: 2em;">特种侦察弹立项后,钱立志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和艰辛。为了尽快完成该弹的静态试验,他把自己关在试验室里,饿了泡一袋方便面,困了裹着军大衣趴在桌子上打个盹。一连100多个日夜,他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先后查阅了上千万字的资料,记录了20多万字的试验笔记,画了上千张机械结构及电路设计图纸,研究了上百种试验方法,尝试了几十种试验材料。2000年5月,特种侦察弹静态试验取得突破。2001年7月,特种侦察弹动态试验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弹药诞生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5年1月,钱立志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二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型特种干扰弹再次成功问世,又填补了一项世界空白。</p>
<div id="endText"><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三尺讲坛,定位人生舞台唱响辉煌</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科研攻关,钱立志处处闪耀着智慧之光;三尺讲坛,他同样魅力四射。学员们期盼着听他的课;学院每次组织教学质量测评,钱立志也总是名列前茅。 </p><p style="TEXT-INDENT: 2em;">答案在哪里?钱立志说:课堂连着战场,人才决定成败。他把最新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员,将最新的动态信息传递给学员,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启迪学员。用打赢指导教学,靠战场牵引课堂,这是他一贯的教学准则。学员们评价:钱教授讲课,内容常讲常新,手段常用常新,在信息化弹药世界里让人如沐春风、如汲甘霖。 </p><p style="TEXT-INDENT: 2em;">1999年9月的一天晚上,钱立志在家收看新闻,电视上恰好播出波黑战争中美军先进的某型无人机被塞族军队用高射炮击落的消息,由于机上的自爆装置失灵,机上各种先进传感器等设备完好无损落入塞族手中。 </p><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二天,就是学院无人机专业学员开学第一课。“三尺讲台,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未来战场。教学本身做到无懈可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应对严峻的实战考验。教学如果无法与实战接轨,今天课堂上的学员也许就会沦为明天战场上的败将。”一番沉思后,钱立志决定立即引入波黑战争中的无人机战例,重新准备教案。 </p><p style="TEXT-INDENT: 2em;">朝阳升起。彻夜未眠的钱立志双眼布满血丝,精神抖擞地又站在了讲台上。他从波黑战争中刚刚发生的无人机被击落事件讲起,条分缕析,娓娓道来。 </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一课,在引颈期盼的学员中引起强烈轰动。 </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保证教学内容高起点、大容量的同时,钱立志针对自己所讲课程的特点,不断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力争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课、优质课。为使学员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印象,他开展启发式教学,总结形成了“残缺教学法”:在讲课时将教学内容进行跳跃式讲解或故意将某项内容不讲完整甚至有意讲“错”,然后结合布置作业让学员进行思考,留待下一节课进行纠正或补充完整,给学员留下充分的发挥、创造余地。通过这“一错一正”、“一缺一整”的递进过程,使学员的创新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p><p style="TEXT-INDENT: 2em;">“名师麾下,高徒辈出”。高起点的专业教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为一大批青年英才铺就了快速成长之路。目前,全军无人机分队的专业干部几乎都出自炮兵学院,而且大都是钱立志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真打实备的部队实践和重大军事演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多次受到军委和总部首长的高度赞誉。<a href="http://news.163.com/"><img class="icon" height="11" alt="虫虫" src="http://cimg2.163.com/cnews/newimg/arc_i.gif" width="12" border="0"/></a>
                </p></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p>呵呵,我刚在科技日报网站看完,转头上超大又看到了。</p><p>&nbsp;</p>[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今晚的军事新闻也讲了`````炮兵学院最年轻的博导哦
<p>炮兵的数字化建设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