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经济区”关乎国家经济安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13: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日前提出“北亚经济区”的初步构想,从地缘经济角度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进行探讨。赵英提出的“北亚经济区”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地缘上有很大的一致性,此提法一出,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对赵英进行了专访。<br/><br/>  <b>中国北部是“北亚经济区”的重中之重</b><br/><br/>  中国经济时报:您提出的“北亚经济区”是什么概念?<br/><br/>  赵英:所谓“北亚经济区”狭义的地理划分,是指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直到俄罗斯北冰洋沿岸这一片广袤的亚洲大陆腹心地区。西部包括了俄罗斯亚洲部分,东部以白令海峡、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中朝边界为界。包括了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北部、蒙古国。<br/><br/>  从广义上来看,“北亚经济区”地理划分,向西延伸到中亚五国,向东延伸到朝鲜半岛。<br/><br/>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狭义“北亚经济区”既包括了地缘政治学家所说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也包括了富有生命力的边缘新月形地带。在这一区域内,俄罗斯与中国两个大国,沿着核心地带向边缘延伸,既得到了战略腹地,又控制了核心地带向海洋延伸的边缘地带。狭义“北亚经济区”或广义“北亚经济区”,实际上都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区相重合。<br/><br/>  中国经济时报:您为什么对这一地区特别关注?<br/><br/>  赵英:“北亚经济区”包括了世界两大军事强国——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俄罗斯还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谓“金砖四国”。俄罗斯亚洲部分及中亚五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br/><br/>  蒙古处于俄罗斯与中国的环绕之中,同样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国家。另外,中亚五国是石油天然气富积区,煤炭、有色金属、铀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br/><br/>  这一地区一旦形成统一的、对外投送的力量,就会震撼世界。从历史上看,古代丝绸之路贯穿这一地区,是连接欧洲、亚洲最便捷的陆上通道。现代丝绸之路,不仅可以承担起贸易、文化交流、技术传播的使命,更重要的是为在欧亚之间、亚洲内部、“北亚经济区”内部进行产业分工,形成庞大的北亚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br/><br/>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在这一地区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br/><br/>  赵英:可以说中国位于这一区域的最好位置。目前狭义“北亚经济区”的重心,显然是中国北部地区。中国北部地区,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其中西北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东北地区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华北地区资源丰富,环渤海地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并列,是中国经济三大重心之一。<br/><br/>  <b>“北亚经济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息息相关<br/></b><br/>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北部地区的能源和资源供应情况目前已经发生了变化,还能号称资源丰富吗?<br/><br/>  赵英:这是我正想强调的一点。中国北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供应情况的确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有些因为能源、资源的枯竭,有些则是由于中国有关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所致。以东北地区重工业最集中的辽宁省为例,地下资源枯竭导致辽宁省资源密集产业衰落。煤炭、石油、金属、非金属等地下资源经长期开采后出现枯竭。<br/><br/>  华北的钢铁企业大量进口铁矿石,石油化工企业不得不大量进口原油。华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对进口油汽的依赖在逐步增强。<br/><br/>  尽管中国北部地区某些地方能源、资源紧张,但整体而言,仍然是能源、资源丰富,并且能够向南部输出能源、资源的地区。下面一组数字,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支撑战略研究所调查得来的:目前在全国已探明的主要矿产储量中,东北地区的铁矿石储量占22%;石油储量占45%;原煤储量占10%;镁矿、金矿、钼矿、镍矿和铝土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森林面积8.67亿亩,约为全国森林总面积的50%。另外,西北、华北的煤炭、油汽资源储量也极为丰富。<br/><br/>  中国经济时报: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对于外部能源、资源的需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br/><br/>  赵英:这是我要说的另一点,也是“北亚经济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中国能源、资源总体供求结构必须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结合起来考虑。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我国在今后20年内,进口能源、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越来越迫切。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将长期存在战略上的软肋。<br/><br/>  对于我国进口能源、资源来说,海上通道的战略风险无需多说;而陆上通道则在中国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力量所及的范围内。从历史上看,中国大陆就是同时依靠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与世界进行联系的,而且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br/><br/>  综合中国能源、资源供应供求状况以及北部、南部能源、资源供求状况,中国进口能源、资源的国际政治、军事态势,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推进“北亚经济区”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变能源、资源的外线海上运输为内线陆路运输,是保证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的长远的、极为重要的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日前提出“北亚经济区”的初步构想,从地缘经济角度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进行探讨。赵英提出的“北亚经济区”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地缘上有很大的一致性,此提法一出,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对赵英进行了专访。<br/><br/>  <b>中国北部是“北亚经济区”的重中之重</b><br/><br/>  中国经济时报:您提出的“北亚经济区”是什么概念?<br/><br/>  赵英:所谓“北亚经济区”狭义的地理划分,是指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直到俄罗斯北冰洋沿岸这一片广袤的亚洲大陆腹心地区。西部包括了俄罗斯亚洲部分,东部以白令海峡、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中朝边界为界。包括了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北部、蒙古国。<br/><br/>  从广义上来看,“北亚经济区”地理划分,向西延伸到中亚五国,向东延伸到朝鲜半岛。<br/><br/>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狭义“北亚经济区”既包括了地缘政治学家所说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也包括了富有生命力的边缘新月形地带。在这一区域内,俄罗斯与中国两个大国,沿着核心地带向边缘延伸,既得到了战略腹地,又控制了核心地带向海洋延伸的边缘地带。狭义“北亚经济区”或广义“北亚经济区”,实际上都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区相重合。<br/><br/>  中国经济时报:您为什么对这一地区特别关注?<br/><br/>  赵英:“北亚经济区”包括了世界两大军事强国——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俄罗斯还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谓“金砖四国”。俄罗斯亚洲部分及中亚五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br/><br/>  蒙古处于俄罗斯与中国的环绕之中,同样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国家。另外,中亚五国是石油天然气富积区,煤炭、有色金属、铀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br/><br/>  这一地区一旦形成统一的、对外投送的力量,就会震撼世界。从历史上看,古代丝绸之路贯穿这一地区,是连接欧洲、亚洲最便捷的陆上通道。现代丝绸之路,不仅可以承担起贸易、文化交流、技术传播的使命,更重要的是为在欧亚之间、亚洲内部、“北亚经济区”内部进行产业分工,形成庞大的北亚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br/><br/>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在这一地区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br/><br/>  赵英:可以说中国位于这一区域的最好位置。目前狭义“北亚经济区”的重心,显然是中国北部地区。中国北部地区,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其中西北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东北地区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华北地区资源丰富,环渤海地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并列,是中国经济三大重心之一。<br/><br/>  <b>“北亚经济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息息相关<br/></b><br/>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北部地区的能源和资源供应情况目前已经发生了变化,还能号称资源丰富吗?<br/><br/>  赵英:这是我正想强调的一点。中国北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供应情况的确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有些因为能源、资源的枯竭,有些则是由于中国有关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所致。以东北地区重工业最集中的辽宁省为例,地下资源枯竭导致辽宁省资源密集产业衰落。煤炭、石油、金属、非金属等地下资源经长期开采后出现枯竭。<br/><br/>  华北的钢铁企业大量进口铁矿石,石油化工企业不得不大量进口原油。华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对进口油汽的依赖在逐步增强。<br/><br/>  尽管中国北部地区某些地方能源、资源紧张,但整体而言,仍然是能源、资源丰富,并且能够向南部输出能源、资源的地区。下面一组数字,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支撑战略研究所调查得来的:目前在全国已探明的主要矿产储量中,东北地区的铁矿石储量占22%;石油储量占45%;原煤储量占10%;镁矿、金矿、钼矿、镍矿和铝土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森林面积8.67亿亩,约为全国森林总面积的50%。另外,西北、华北的煤炭、油汽资源储量也极为丰富。<br/><br/>  中国经济时报: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对于外部能源、资源的需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br/><br/>  赵英:这是我要说的另一点,也是“北亚经济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中国能源、资源总体供求结构必须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结合起来考虑。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我国在今后20年内,进口能源、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越来越迫切。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将长期存在战略上的软肋。<br/><br/>  对于我国进口能源、资源来说,海上通道的战略风险无需多说;而陆上通道则在中国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力量所及的范围内。从历史上看,中国大陆就是同时依靠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与世界进行联系的,而且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br/><br/>  综合中国能源、资源供应供求状况以及北部、南部能源、资源供求状况,中国进口能源、资源的国际政治、军事态势,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推进“北亚经济区”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变能源、资源的外线海上运输为内线陆路运输,是保证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的长远的、极为重要的战略。
  无论狭义“北亚经济区”还是广义“北亚经济区”都是能源、资源储备丰富的地区,同时其产业地理分布、产业分工、市场也与我国互补性较大。欧盟起源于二战后法德两国的煤钢联盟。通过积极推进“北亚经济区”,使俄罗斯、蒙古乃至中亚五国的能源、资源与中国北部的制造加工能力、市场相结合,也可望在更广阔的地区内出现类似的合作组织,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br/><br/>  中国经济时报:在“北亚经济区”,中国现阶段能做什么?<br/><br/>  赵英:中国北部的重化工业可以更多地利用俄罗斯、蒙古、中亚五国的能源、资源,尤其在北部能源、资源已经枯竭的地区。同时,可以把腾出的能源、资源用于中国南部。这样,可以减少海上能源、资源运输,降低能源、资源进口风险,就运输距离和成本看,也是合算的。<br/><br/>  我认为推进“北亚经济区”的形成,需要中国内部先做某些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在产业布局中,尽量把能源、原材料消耗大的产业项目,布置在北部;其次,中国重化工业布局根据不同产业情况逐步北移,在中俄、中蒙、中国与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接壤口岸,建立某些能源、资源粗加工区,投资于有关国家的发电项目,输入电力,既可以增加北亚地区国家的相互开放、促进就业,也减少了运输成本,并且为未来产业分工、产业转移奠定基础;再其次,通过走出去,到俄罗斯、蒙古、中亚五国投资有关项目,直接进行能源、原材料加工,既可以带动有关国家的经济增长,促进有关国家就业,也可以把某些产业的负作用排除在国门之外;最后,我国北部地区虽然能源、资源相对丰富,但是普遍存在缺水的问题,因此还要加速我国北部地区的工业技术进步,推进能源转换,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br/><br/>  <b>推动“北亚经济区”的五大建议</b><br/><br/>  中国经济时报:对推动“北亚经济区”的形成,您有什么建议?<br/><br/>  赵英:这个可说的很多,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我先说一些算是抛砖引玉吧。第一,可加速北亚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动北亚大陆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与扩展,形成北亚大陆交通体系。包括建设与扩展亚欧铁路、公路、管网运输体系。通过大力建设联系中国北部与有关国家的陆上通道,逐步形成北亚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综合运输网络,从长远看则要推动欧亚大陆运输体系的形成,使中国的产业、市场与欧洲通过陆路联系起来,促进欧亚大陆一体化。<br/><br/>  第二,“北亚经济区”的建设,可以先加速推进已经基本达成协议的输油、输汽管线的建设;尤其是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有关输油、输汽管道建设。进口俄罗斯和中亚的天然气都是通过长输管道输进我国的。国际上称为东北亚天然气管网。东北亚天然气工程的建设和投产对东北亚各国的能源供需、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甚至政治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br/><br/>  第三,“北亚经济区”的事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某些领域中,先在上海合作组织范围内予以推动。也可以先在“北亚经济区”的狭义范围内予以推进,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之间进行协商。中亚和朝鲜半岛是“北亚经济区”的两翼。中亚五国属于穆斯林文明体系,美国也在积极插手中亚,中亚与中东关系复杂;朝鲜半岛处于对立状态,朝鲜有核武器问题,韩国有美国的驻军;因此过早向两翼推进,不仅条件不具备,还可能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狭义“北亚经济区”成长到相当规模时,通过经济利益的吸引,自然向两翼延伸。<br/><br/>  第四,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逐步建立共同的国际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扩大人员交流与培训,开展区域规划,在环境保护、科技发展方面密切合作,开展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为产业分工的推进奠定基础。通过产业分工,能源供应国、消费国进一步锁定相互间的关系,强化相互依存。<br/><br/>  第五,随着“北亚经济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能源、资源供应体系逐步形成,逐步推进北亚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以中国的生产制造能力、科技能力及市场,俄罗斯的科技能力尤其是军工技术体系、生产制造能力及能源为核心的“北亚经济雁行模式”。再进一步扩展,形成欧亚大陆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