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莫以偏离和平发展道路为得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13:03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外政策彻底破产。日本军国主义给邻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向邻国人民表示反省的诚意,为警示日本今后的发展道路,日本理应对军国主义进行严肃、认真、深刻的研究和批判。日本战败投降已阅一甲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在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国内除少数进步学者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外,从总体上看对军国主义的研究与批判十分缺乏。近年在日本虽出版了极少量关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研究著作,但多是欧美学者的译作。对日本学者而言,甚至已发展到连“军国主义”、“法西斯”、“侵略”一类词语的使用都成为禁区的地步,更不用说对军国主义、法西斯、侵略战争进行批判,是如何被视为大逆不道,要遭到右翼势力的无端攻击,人身安全难有保障了。显而易见,今后仍难期待日本的军国主义问题专题研究得到突破性进展。 <p>&nbsp;&nbsp;&nbsp;&nbsp; 近年来,在我国,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已受到相关学术界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列为重大课题,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丛书”由《日本军国主义论》、《日本军国主义重要文献集》和《日本军国主义史》三部分组成,于2005年8月开始陆续出版。本课题研究力求做到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使最终研究成果达到新水平,与欧美日学者的研究成果相比,成为具有中国研究特色的学术成果。</p><p>&nbsp;&nbsp;&nbsp;&nbsp;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军国主义不是属于特定的历史范畴的事物,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可以产生军国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发展军国主义的必备条件。一般而言,所谓军国主义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军国主义,而且不仅仅指采取军国主义性质的政策,它是理论、体制、政策及实践的综合体,其体制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结构等所有方面的国家总体制。帝国主义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或某个领域内有可能采取军国主义性质的政策,但从总体上说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仍有区别。一言以蔽之,军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军事至上,谋求霸权。形成军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传统可以继承,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军国主义所需要的国家总体制。所以,在真正实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条件下,军国主义难以出现。并且,军国主义国家是军事至上国家,但军事至上国家不一定就是军事大国(此所谓军事大国,指能以其军事实力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的国家)。要想严格区分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确比较困难。在对内建立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方面,二者是类同的,能否说在军事至上方面法西斯主义不如军国主义突出,在极权统治方面军国主义不如法西斯主义突出,值得思考。</p><p>&nbsp;&nbsp;&nbsp;&nbsp;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帝国主义阶段的典型的军国主义,是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军事至上、谋求霸权的军国主义特征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兴亡史上表现十分突出。军事发展成为近代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做“大东亚共荣圈”盟主成为近代日本全力追求的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此所谓军事至上,既包括采取一切手段加强军事力量,也包括制定相应的军事政策及为之服务的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政策,及在此政策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军事侵略与扩张。若详细言之,日本军国主义以富国强兵、发展军事为立国之本,以保留浓厚封建因素的近代天皇制为政治依托,以大和民族优越论和近代合理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效忠天皇、崇尚杀伐的封建武士道为精神支柱,以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对日本人民的生存权利、民主权利进行了彻底剥夺,对其他民族推行了双倍的帝国主义政策,因此比一般帝国主义更疯狂野蛮,危害更大。简言之,日本军国主义就是近代天皇制加侵略战争。如果由受日本军国主义祸害最重的中国民众来看,“日本军国主义”就是“侵略”的同义语,日本军国主义就是掠夺、杀人、强奸、放火。中国民众有千条万种理由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p><p>&nbsp;&nbsp;&nbsp;&nbsp; 概括地说,日本所谓的“天皇万世一系”的“国体”思想,封建武士道精神,及封建幕藩体制,是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因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迅速增强和资本主义对外发展的需要,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现实因素。明治宪法体制确立后,在一定意义上说实现了“追赶”目标的日本进行了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由改革促发展转变为战争促发展,从而走上了军国主义发展道路。至20世纪30年代,终于建立起军国主义的国家总体制,为进行更大规模的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在这个国家总体制中,帝国议会名存实亡,在所有经济领域建立战时统制体制,在社会、思想方面大搞法西斯白色恐怖,并用“为天皇尽忠”、“八一宇”、“大东亚圣战”等反动错误理论禁锢人们的思想,将日本的穷苦百姓绑在军国主义的战车上奴役驱使。</p><p>&nbsp;&nbsp;&nbsp;&nbsp; 当然,日本军国主义猖狂之时,就是走向灭亡之际。在亚太各国人民的联合抗击下,日本军国主义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但是,任何人不能保证日本军国主义永远不会死灰复燃。军国主义不是特定的历史范畴,只要条件具备,它就可能再现。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总体制被打碎,但由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军国主义思想未被彻底批判,一部分军国主义势力得以延续至今。对作恶多端的日本军国主义既未盖棺定论,军国主义阴魂便在日本聚游不散,梦想有朝一日复举还阳,再次逞凶施霸。</p><p>&nbsp;&nbsp;&nbsp;&nbsp; 进入冷战后时代,战争并未远离人类,霸权政治更加明显。在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50周年时,日本国会虽然通过了一个表示反省的“不战决议”,但远未能阻止国内出现的军国主义翻案风愈刮愈烈。至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60周年时,这股翻案风更加猛烈,甚至成为舆论主流。日本政府对日本民众没有讲过一句批判军国主义、声讨法西斯的话,却竭力宣扬以甲级战犯为代表的“为国捐躯者”如何崇高伟大,带头向这些“为国捐躯者”顶礼膜拜,鞠躬致敬。和平宪法将被修改,和平主义已不时兴。难怪日本有人产生似曾相识之感,感到日本国内现在的政治氛围,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氛围颇具相通共同之处。因此,用“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正不压邪”、“前途可危”来概括、评价当前日本国内政治状况似不无道理。</p>&nbsp;&nbsp;&nbsp;&nbsp; 在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时刻,日本应慎重抉择,莫以偏离和平发展道路为得计。日本要防止重走军国主义道路,必须批判大和民族优越论,遏制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批判近代天皇制,抛弃天皇“国体”论,坚持和平宪法的精髓,停止走向军事大国的努力。否则,一意孤行重返军国主义旧途,则无论日本现在具有何等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军事实力,无论有何类盟友,最终必难阻挡日本民族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外政策彻底破产。日本军国主义给邻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向邻国人民表示反省的诚意,为警示日本今后的发展道路,日本理应对军国主义进行严肃、认真、深刻的研究和批判。日本战败投降已阅一甲子,但令人遗憾的是,在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国内除少数进步学者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外,从总体上看对军国主义的研究与批判十分缺乏。近年在日本虽出版了极少量关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研究著作,但多是欧美学者的译作。对日本学者而言,甚至已发展到连“军国主义”、“法西斯”、“侵略”一类词语的使用都成为禁区的地步,更不用说对军国主义、法西斯、侵略战争进行批判,是如何被视为大逆不道,要遭到右翼势力的无端攻击,人身安全难有保障了。显而易见,今后仍难期待日本的军国主义问题专题研究得到突破性进展。 <p>&nbsp;&nbsp;&nbsp;&nbsp; 近年来,在我国,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已受到相关学术界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列为重大课题,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丛书”由《日本军国主义论》、《日本军国主义重要文献集》和《日本军国主义史》三部分组成,于2005年8月开始陆续出版。本课题研究力求做到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使最终研究成果达到新水平,与欧美日学者的研究成果相比,成为具有中国研究特色的学术成果。</p><p>&nbsp;&nbsp;&nbsp;&nbsp;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军国主义不是属于特定的历史范畴的事物,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可以产生军国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发展军国主义的必备条件。一般而言,所谓军国主义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军国主义,而且不仅仅指采取军国主义性质的政策,它是理论、体制、政策及实践的综合体,其体制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结构等所有方面的国家总体制。帝国主义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或某个领域内有可能采取军国主义性质的政策,但从总体上说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仍有区别。一言以蔽之,军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军事至上,谋求霸权。形成军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传统可以继承,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军国主义所需要的国家总体制。所以,在真正实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条件下,军国主义难以出现。并且,军国主义国家是军事至上国家,但军事至上国家不一定就是军事大国(此所谓军事大国,指能以其军事实力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的国家)。要想严格区分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确比较困难。在对内建立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方面,二者是类同的,能否说在军事至上方面法西斯主义不如军国主义突出,在极权统治方面军国主义不如法西斯主义突出,值得思考。</p><p>&nbsp;&nbsp;&nbsp;&nbsp;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帝国主义阶段的典型的军国主义,是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军事至上、谋求霸权的军国主义特征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兴亡史上表现十分突出。军事发展成为近代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做“大东亚共荣圈”盟主成为近代日本全力追求的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此所谓军事至上,既包括采取一切手段加强军事力量,也包括制定相应的军事政策及为之服务的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政策,及在此政策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军事侵略与扩张。若详细言之,日本军国主义以富国强兵、发展军事为立国之本,以保留浓厚封建因素的近代天皇制为政治依托,以大和民族优越论和近代合理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效忠天皇、崇尚杀伐的封建武士道为精神支柱,以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对日本人民的生存权利、民主权利进行了彻底剥夺,对其他民族推行了双倍的帝国主义政策,因此比一般帝国主义更疯狂野蛮,危害更大。简言之,日本军国主义就是近代天皇制加侵略战争。如果由受日本军国主义祸害最重的中国民众来看,“日本军国主义”就是“侵略”的同义语,日本军国主义就是掠夺、杀人、强奸、放火。中国民众有千条万种理由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p><p>&nbsp;&nbsp;&nbsp;&nbsp; 概括地说,日本所谓的“天皇万世一系”的“国体”思想,封建武士道精神,及封建幕藩体制,是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因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迅速增强和资本主义对外发展的需要,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现实因素。明治宪法体制确立后,在一定意义上说实现了“追赶”目标的日本进行了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由改革促发展转变为战争促发展,从而走上了军国主义发展道路。至20世纪30年代,终于建立起军国主义的国家总体制,为进行更大规模的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在这个国家总体制中,帝国议会名存实亡,在所有经济领域建立战时统制体制,在社会、思想方面大搞法西斯白色恐怖,并用“为天皇尽忠”、“八一宇”、“大东亚圣战”等反动错误理论禁锢人们的思想,将日本的穷苦百姓绑在军国主义的战车上奴役驱使。</p><p>&nbsp;&nbsp;&nbsp;&nbsp; 当然,日本军国主义猖狂之时,就是走向灭亡之际。在亚太各国人民的联合抗击下,日本军国主义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但是,任何人不能保证日本军国主义永远不会死灰复燃。军国主义不是特定的历史范畴,只要条件具备,它就可能再现。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总体制被打碎,但由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军国主义思想未被彻底批判,一部分军国主义势力得以延续至今。对作恶多端的日本军国主义既未盖棺定论,军国主义阴魂便在日本聚游不散,梦想有朝一日复举还阳,再次逞凶施霸。</p><p>&nbsp;&nbsp;&nbsp;&nbsp; 进入冷战后时代,战争并未远离人类,霸权政治更加明显。在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50周年时,日本国会虽然通过了一个表示反省的“不战决议”,但远未能阻止国内出现的军国主义翻案风愈刮愈烈。至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60周年时,这股翻案风更加猛烈,甚至成为舆论主流。日本政府对日本民众没有讲过一句批判军国主义、声讨法西斯的话,却竭力宣扬以甲级战犯为代表的“为国捐躯者”如何崇高伟大,带头向这些“为国捐躯者”顶礼膜拜,鞠躬致敬。和平宪法将被修改,和平主义已不时兴。难怪日本有人产生似曾相识之感,感到日本国内现在的政治氛围,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氛围颇具相通共同之处。因此,用“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正不压邪”、“前途可危”来概括、评价当前日本国内政治状况似不无道理。</p>&nbsp;&nbsp;&nbsp;&nbsp; 在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时刻,日本应慎重抉择,莫以偏离和平发展道路为得计。日本要防止重走军国主义道路,必须批判大和民族优越论,遏制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批判近代天皇制,抛弃天皇“国体”论,坚持和平宪法的精髓,停止走向军事大国的努力。否则,一意孤行重返军国主义旧途,则无论日本现在具有何等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军事实力,无论有何类盟友,最终必难阻挡日本民族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