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哈哈镜中的重重魅影:对部分日本动漫的一种文化考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48:24
<p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x;">  转自:《书屋》2006年2月<br/>  作者:徐 渭</span></p><p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哈哈镜中的重重魅影——对部分日本动漫的一种文化考察</strong></span></p><span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strong><p align="left">  从一度以夸张变形名世的动漫来管窥一种文化,好像不太名正言顺,可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前期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四十三点五九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占日本GDP十多个百分点,已经成为超过汽车工业的赚钱产业……拥有四百三十多家动漫制作公司,培养了一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和动漫导演,还有大量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画绘制者。……据日本《朝日新闻》2005年4月10日报道,日本外务省已决定利用‘政府开发援助’中的二十四亿日元‘文化无偿援助’资金,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漫片播放版权,无偿地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日本外务省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向海外推广日本的动漫文化,还可以扩大日本动漫片在外国青少年之间的影响,培养更多的知日派,一举多得。”〔1〕如此成熟的文化工业,如此成就卓著、影响深远而且官方大力扶持的文化产业,要说没有深层的文化原因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br/><br/>  况且,“哈哈镜”虽然夸张得滑稽可笑,但总有一些影像是忠实的,在训练有素的眼睛看来,影像扭曲之后反而可能凸现平时注意不到的真实。日本动漫就是这样一面哈哈镜,可以通过它们看到日本文化或民族性格的某些特点。 <br/><br/>  日本动漫的积极意义不容抹煞,有它的市场效益和动漫迷们在网上热情洋溢的留言作证,但它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br/><br/>  <strong>一</strong> <br/><br/>  青少年们倾心于日本动漫,甚至把某些超人气的动漫人物奉为偶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觉得其中蕴涵着非常积极的进取精神。这正是青涩少年的单纯可爱之处。其实动漫中日本民族的“进取精神”远不止这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那是“武士道”的现代流行版。 <br/><br/>  近代以来,日本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计代价的凶悍与坚忍。武士与忍者甚至已经成为这个民族最好的图腾或文化象征。例如,在村上春树、黑泽明和浮士绘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的恶感并非源自日本政客反对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是来自读到二战史料时的震惊:屠杀平民、强征慰安妇、剖腹的士兵、被处决伤员、同归于尽的神风机、冲绳岛守军全部“玉碎”的惨烈……无论对内对外,日本奉行的都是以强凌弱的强者逻辑,弱者根本没有起码的生存权,更谈不上尊严感。 <br/><br/>  总有人反复强调战后日本的民主化进程,据说军国主义已成过去,可这始终难以取信于人。哈日反日不如知日,人们要看的是证据,而不是任何冠冕堂皇的旗号。《灌篮高手》曾风靡一时,讲的是湘北高中篮球队的一群少年为实现一个崇高目标而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虽败犹荣的故事。表面看故事有一个非常好的成长主题,可问题在于:这个激励篮球队奋勇前行的“崇高目标”不是球技上的炉火纯青,而是“称霸全国”!为一帮高中的孩子设立这样“伟大崇高”的目标的民族,能给人什么印象呢?再来看篮球队内部的组成:“大猩猩”赤木刚宪面如黑铁、口鼻朝天,但他强壮剽悍又沉稳威猛,是县内一等的强力先锋,所以是队长;樱木花道疯疯癫癫、狂妄可笑,拥有被五十个女生抛弃的光辉历史,标准的问题儿童,可他是篮球天才,所以可爱;流川枫冷峻沉默,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他是高中界“全能型”的超级新星,所以有众多疯狂的美女“粉丝”;三井寿一度放浪不羁、颓废自弃,甚至勾结校外的流氓到篮球队闹事,但他毕竟曾是国中篮球联赛的最优秀球员(MVP),所以篮球队的大门始终向他敞开…… <br/><br/>  这些人的内心世界不乏矛盾之处,却能在赛场上表现出相当的默契和团队精神,所以然者何?实力相当而已。你见过樱木花道和流川枫这种自恋狂对不如他们的人平等相待吗?他们的进取合作、绝不放弃都是基于一种极为功利的目的。而一向被忽略的安西教练若隐若现的存在恰恰是解释这种目的的关键所在——很显然,没有他就没有湘北篮球队后来的辉煌战绩;他很宽容也很神秘,虽然不是主角,出场也不多,但总是大智若愚、成竹在胸。最意味深长的是动漫中从来看不到他的眼睛,使得那副金丝眼镜遮住了一切泄漏灵魂秘密的可能。而绝对神秘又不动声色地主导一切的神一样的人,不正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天皇吗?那么,这帮在“天皇”领导下要“称霸全国”的除了日本武士之外还能是什么呢?所谓的全国争霸赛,实际上无非是大东亚圣战的现代动画的演绎而已。 <br/><br/>  军国主义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霸道行径,在赤裸裸的利益要求下以惊人的默契和团结进行战斗,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至于道德是非,在“神”的旗帜下微不足道,连起码的“妇人之仁”都难提及。这种巧妙伎俩在《圣斗士星矢》中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在北欧和古罗马神话的外衣下,《圣斗士星矢》隐藏着神道教和武士道的不灭幽灵:威风八面的圣斗士们是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武士,同样保卫雅典娜而有所谓青铜、白银、黄金之分的则是日本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的表现;统治陆地而又“爱好和平”的雅典娜是天皇化身,当然代表正义,战争是海王波塞冬、冥王哈迪斯他们的错。错在哪里?他们竟敢对最强大的雅典娜不服,竟然挑战雅典娜的威严?战争是严酷而艰难的,而圣斗士们只要念及雅典娜就精神百倍,从早已垂死多次的残躯中焕发新的力量,能杀死比自己强大十倍、百倍的敌人,比什么咒语都管用。即便战死也是青史留名,而且日后会在雅典娜的光辉照耀下复活。因为雅典娜既是“天皇”的化身,自然永生永在、灵魂不灭,偶尔活得不耐烦了就转世一次,让无所事事的圣斗士们有献身立功的机会…… <br/><br/>  简单地讲,日本这个民族以“天皇崇拜”为支柱的武士道之习,影响之广泛远远超乎一般人想象,连意在娱乐休闲的动漫也不曾幸免。他们的进取精神与武士道及军国主义关系如此密不可分,相互转换如此水到渠成,而大多数人却如此麻木不仁甚至鼓掌喝彩,怎不让人忧心忡忡? </p></span> <p align="left">&nbsp;</p><p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x;">  转自:《书屋》2006年2月<br/>  作者:徐 渭</span></p><p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哈哈镜中的重重魅影——对部分日本动漫的一种文化考察</strong></span></p><span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strong><p align="left">  从一度以夸张变形名世的动漫来管窥一种文化,好像不太名正言顺,可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前期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四十三点五九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占日本GDP十多个百分点,已经成为超过汽车工业的赚钱产业……拥有四百三十多家动漫制作公司,培养了一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和动漫导演,还有大量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画绘制者。……据日本《朝日新闻》2005年4月10日报道,日本外务省已决定利用‘政府开发援助’中的二十四亿日元‘文化无偿援助’资金,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漫片播放版权,无偿地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日本外务省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向海外推广日本的动漫文化,还可以扩大日本动漫片在外国青少年之间的影响,培养更多的知日派,一举多得。”〔1〕如此成熟的文化工业,如此成就卓著、影响深远而且官方大力扶持的文化产业,要说没有深层的文化原因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br/><br/>  况且,“哈哈镜”虽然夸张得滑稽可笑,但总有一些影像是忠实的,在训练有素的眼睛看来,影像扭曲之后反而可能凸现平时注意不到的真实。日本动漫就是这样一面哈哈镜,可以通过它们看到日本文化或民族性格的某些特点。 <br/><br/>  日本动漫的积极意义不容抹煞,有它的市场效益和动漫迷们在网上热情洋溢的留言作证,但它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br/><br/>  <strong>一</strong> <br/><br/>  青少年们倾心于日本动漫,甚至把某些超人气的动漫人物奉为偶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觉得其中蕴涵着非常积极的进取精神。这正是青涩少年的单纯可爱之处。其实动漫中日本民族的“进取精神”远不止这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那是“武士道”的现代流行版。 <br/><br/>  近代以来,日本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计代价的凶悍与坚忍。武士与忍者甚至已经成为这个民族最好的图腾或文化象征。例如,在村上春树、黑泽明和浮士绘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的恶感并非源自日本政客反对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是来自读到二战史料时的震惊:屠杀平民、强征慰安妇、剖腹的士兵、被处决伤员、同归于尽的神风机、冲绳岛守军全部“玉碎”的惨烈……无论对内对外,日本奉行的都是以强凌弱的强者逻辑,弱者根本没有起码的生存权,更谈不上尊严感。 <br/><br/>  总有人反复强调战后日本的民主化进程,据说军国主义已成过去,可这始终难以取信于人。哈日反日不如知日,人们要看的是证据,而不是任何冠冕堂皇的旗号。《灌篮高手》曾风靡一时,讲的是湘北高中篮球队的一群少年为实现一个崇高目标而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虽败犹荣的故事。表面看故事有一个非常好的成长主题,可问题在于:这个激励篮球队奋勇前行的“崇高目标”不是球技上的炉火纯青,而是“称霸全国”!为一帮高中的孩子设立这样“伟大崇高”的目标的民族,能给人什么印象呢?再来看篮球队内部的组成:“大猩猩”赤木刚宪面如黑铁、口鼻朝天,但他强壮剽悍又沉稳威猛,是县内一等的强力先锋,所以是队长;樱木花道疯疯癫癫、狂妄可笑,拥有被五十个女生抛弃的光辉历史,标准的问题儿童,可他是篮球天才,所以可爱;流川枫冷峻沉默,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他是高中界“全能型”的超级新星,所以有众多疯狂的美女“粉丝”;三井寿一度放浪不羁、颓废自弃,甚至勾结校外的流氓到篮球队闹事,但他毕竟曾是国中篮球联赛的最优秀球员(MVP),所以篮球队的大门始终向他敞开…… <br/><br/>  这些人的内心世界不乏矛盾之处,却能在赛场上表现出相当的默契和团队精神,所以然者何?实力相当而已。你见过樱木花道和流川枫这种自恋狂对不如他们的人平等相待吗?他们的进取合作、绝不放弃都是基于一种极为功利的目的。而一向被忽略的安西教练若隐若现的存在恰恰是解释这种目的的关键所在——很显然,没有他就没有湘北篮球队后来的辉煌战绩;他很宽容也很神秘,虽然不是主角,出场也不多,但总是大智若愚、成竹在胸。最意味深长的是动漫中从来看不到他的眼睛,使得那副金丝眼镜遮住了一切泄漏灵魂秘密的可能。而绝对神秘又不动声色地主导一切的神一样的人,不正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天皇吗?那么,这帮在“天皇”领导下要“称霸全国”的除了日本武士之外还能是什么呢?所谓的全国争霸赛,实际上无非是大东亚圣战的现代动画的演绎而已。 <br/><br/>  军国主义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霸道行径,在赤裸裸的利益要求下以惊人的默契和团结进行战斗,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至于道德是非,在“神”的旗帜下微不足道,连起码的“妇人之仁”都难提及。这种巧妙伎俩在《圣斗士星矢》中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在北欧和古罗马神话的外衣下,《圣斗士星矢》隐藏着神道教和武士道的不灭幽灵:威风八面的圣斗士们是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武士,同样保卫雅典娜而有所谓青铜、白银、黄金之分的则是日本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的表现;统治陆地而又“爱好和平”的雅典娜是天皇化身,当然代表正义,战争是海王波塞冬、冥王哈迪斯他们的错。错在哪里?他们竟敢对最强大的雅典娜不服,竟然挑战雅典娜的威严?战争是严酷而艰难的,而圣斗士们只要念及雅典娜就精神百倍,从早已垂死多次的残躯中焕发新的力量,能杀死比自己强大十倍、百倍的敌人,比什么咒语都管用。即便战死也是青史留名,而且日后会在雅典娜的光辉照耀下复活。因为雅典娜既是“天皇”的化身,自然永生永在、灵魂不灭,偶尔活得不耐烦了就转世一次,让无所事事的圣斗士们有献身立功的机会…… <br/><br/>  简单地讲,日本这个民族以“天皇崇拜”为支柱的武士道之习,影响之广泛远远超乎一般人想象,连意在娱乐休闲的动漫也不曾幸免。他们的进取精神与武士道及军国主义关系如此密不可分,相互转换如此水到渠成,而大多数人却如此麻木不仁甚至鼓掌喝彩,怎不让人忧心忡忡? </p></span> <p align="left">&nbsp;</p>
<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trong>二</strong> <br/><br/>  在人类历史上,穷兵黩武往往表现为缺乏自信而又内心贫瘠。日本人的勤奋举世闻名,他们的“危机意识”同样声名遐迩。他们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说白了无非是惟恐稍有懈怠就被对手淘汰。日本人对失败者冷酷无情,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旦失败别人同样不会稍假颜色。在那个“强者专制”的社会里也确实如此。日本人待己如人,经年累月一味严苛。日本三四十岁的居家男人只怕是地球上压力最大、精神负担最重的一群。正如网上有关评论所讲:“《蜡笔小新》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而小新则是三四十岁压力承重的日本男人的缩影。他做尽了一个成人男子想做却不能做的事。但因为他只有五岁,所以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得到原谅和包容。小新的举止行为很可笑,但在好笑之余我们又能隐隐感到日本成年人的无奈与悲哀。”情郁其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平日呆板规矩的日本人一旦完全放纵起来,往往无所不为得近乎变态。例如,二战期间日军残暴淫荡得简直禽兽不如,与他们孤悬海外没有社会约束,又自感生命朝不保夕有相当的关系。因而,从老实本分的平民到杀人如麻的魔鬼,这种转变对日本人而言不过是一种释放或宣泄罢了。 <br/><br/>  但通过战争这一行为进行狂欢并不多见,在日常轨道中日复一日地煎熬一生是普通人的宿命,放纵只能存于幻想。漫画家却可以把所有等而下之的“白日梦”融入作品,日本动漫最恶俗低劣的那部分就是这样产生的。《蜡笔小新》可谓集恶俗之大成。作者臼井仪人说,之所以会创造出小新这个形象,是因为他在观察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发现小孩子的想法往往非常独特。这当然是事实,但《蜡笔小新》的意义绝不止此。它还是日本人“精神幼稚”、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的集中表现:小新天资平平又其貌不扬,几乎没有任何吸引眼球的先天条件,按道理讲他应该非常自卑然后发愤图强,靠内涵取胜;然而他却洋相百出,通过近乎恶谑的手法置同龄竞争者和父母老师于哭笑不得的尴尬境地,在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们半鼓励半嘲笑的哄笑声中俨然成了胜利者而顾影自怜、洋洋自得。这是一个绝顶聪明而又精神懒惰、不肯脚踏实地只想浑水摸鱼的投机者的形象。投机者起初总能获得实际利益,但时间一长难免露出马脚,为人不齿。小新好色、懒惰、胆小、贪婪、手段卑劣、损人利己、鬼话连篇……是个众人皆知的小流氓,但他非常乖巧,几乎全凭直觉游走于自身利益和外界惩罚之间。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成年人,那必是千夫所指、万人声讨的无赖和混蛋,但当这一切发生在动漫中一个几岁的小孩身上,而且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戏谑的口吻来讲述的时候,大家就很自然地把他当作一个活宝,一个不会造成损失只会带来快乐的超级笑星了。 <br/><br/>  《蜡笔小新》大获成功的秘诀不仅仅是哗众取宠,而是用一种貌似天真的口吻和语气掩饰着骨子里的丑恶与卑劣。这种危害极大、隐蔽性极强的“糖衣炮弹”之所以是“日本制造”,也是渊源有自——日本有个关于“桃太郎”的民间故事,十余年前人们读到的版本大体是这样的:桃太郎身材非常矮小,但非常聪明。当他要到对岸去除掉那个凶恶的妖怪的时候,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身材优势,藏在一个中空的棒槌里面漂过海去的。妖怪睡觉以后,桃太郎就悄悄爬出来杀死了妖怪,把他聚敛的财宝全部带回家去。其貌不扬的桃太郎从而一举两得:既获得了大家的称赞,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据说日本现在还可以买到这种藏在棒槌中的小人玩具。这个故事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日本这个民族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可网上现有的诸种版本与之相去甚远:有的多少保留了桃太郎幼年时期的懒惰习气,而在最“健康”的版本中他却被描绘成身材魁梧、力大无比,不仅面对面毫不费力地战胜了妖怪,而且把所有的金银珠宝都分给了乡亲们,从而获得太守的嘉奖和女儿作老婆。当然,民间故事版本众多本不足奇,但文中主人从早先靠聪明大胆侥幸发家的海盗摇身一变,成了纯粹除暴安良的无私超人,这个反差未免太大。不过日本人连历史都可以毫不脸红地随意涂改,一个小小的民间故事又何足道哉?毫无疑问,早先的版本更符合日本的实际,“野原新之助”(小新)小朋友与“桃太郎”何其相似乃尔!有人或许喜欢引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分析日本这个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但从地缘政治和文化传统的角度也许更容易理解: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对面大陆则应有尽有,这叫他们如何心理平衡?抢劫在他们看来不过“损有余以奉不足”而已,因为抢劫之前顺便把对方妖魔化一下,在道德上站稳脚跟自己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天下无道,唯有力者居之”,这恐怕就是倭寇、海盗们的道德逻辑吧。 <br/><br/>  从文化传统来说,日本最初仿效中国、后来学习西方,确实都卓有成效,然而它的文化选择同样是在“强者专制”的思维下产生的,其他因素根本不予考虑。可以肯定,西方文化没落之后,日本必然毫不犹豫地拜倒在新的“文化偶像”之下。“有劲就是爸,有奶便是娘”,这种选择标准注定了他们的文化漂移无着,永远只能是文化课堂里的“优等生”,永远当不了“先生”。没有对任何一种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固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积淀,有的不过是力争上游的狠劲、巧取豪夺的偏执,所以至今日本的文化始终处于“无根的状态”:一方面拥有出众的“危机意识”,惴惴不安如洞穴中的小鼠;一方面念及先天不足而自己成绩可观,因而自豪无比。这样,日本人时而自卑自怜,时而自大自恋,总是在这两种极端心理之间来回摇摆。</span>
<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trong>三</strong> <br/><br/>  偏执的心理往往导致行动上的歇斯底里: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其间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和过渡;有时甚至几种极端并存。“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2〕这是二战期间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的一段话。顾名思义,作者是用“菊”与“刀”这两个至刚至柔的意象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或日本文化中尖锐冲突而又奇异和谐的两极现象的。日本比自诩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还要强调名誉和道德,却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变态的色情产业。日本女性以温柔贤慧闻名于世,日本女星却有著名的“二十岁现象”,即她们在二十岁之前几乎毫无例外地以当年山口百惠那种清纯扮相出现,一到二十岁就迫不及待地拍写真集,以性感撩人的“饭岛爱”(日本著名AV女优)形象示人了。 <br/><br/>  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好走极端和矛盾重重的民族。迪斯尼动漫在把好莱坞大片中英雄美女、善恶有报的大团圆俗套融入动漫的同时,几乎滤去了所有少儿不宜的成分,只保留了一些擦边的噱头。无论早期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还是最新的《狮子王》、《海底总动员》,都不会有真正的性与血腥出现,一贯以热闹欢快的节奏和饶有趣味的动作、情节取胜。而日本动漫日益向完全成人化过渡。以前根据读者分类的“少年动漫”、“少女动漫”和“成人动漫”实际差别日益缩小,暴力、血腥、色情这些完全刺激性的元素在无声无息中逐渐占领了这块原本属于孩子们的伊甸园。例如,《北斗神拳》是一个蛮荒的世界,没有法律和道德准绳,在作者虚构的人类文明衰亡的环境里,友情、亲情……一切理智下建立的秩序都需要由力量来维持,唯有力量是生存的根本。主人公健次郎背负着沉重的宿命,在一次次生死搏杀的同时体验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明明是个世纪末救世主的传说,所到之处却必然血肉横飞。红极一时的《蜡笔小新》充分迎合了人们的“情色”口味,不仅在作品中对女性的身体特征加以夸张地刻画与设计,更让本应天真烂漫的黄口小儿与诸多的成人话题、细节搭边,美其名曰一部成年人也可以看的动画片。《一骑当千》可谓集暴力与色情于一体,将著名的三国人物曹操、孙权等都设计成了身材火辣露着底裤的巨乳少女,清风一过立即春光乍泄,甚至宣称三国人物转世后都成了日本人!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x;">从粗鄙的《一骑当千》到精美的《浪客剑心》,对暴力、色情的迷醉渲染与对和平、爱情的向往执著和谐得近乎诡异。这到底只是商业目的的运作,还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真实流露? <br/><br/><strong>  四</strong> <br/><br/>  当然,这些都是旁观者的冷眼,日本人显然不会认同——“日本人的种族意识之强,举世莫出其右,他们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3〕。这种强烈的“种族优越感”表面看与法西斯相似,但在霍布斯鲍姆看来,实际上日本不过是“东方式封建思想外带帝国式国家使命”罢了〔4〕:“法西斯的种族思想,来自十九世纪末期后达尔文主义遗传科学的杂家学说……妄想借用节选淘汰的过程,选留优种,剔除劣种,创造出一支超级的优秀人种”,而“日本极为狭隘的种族意识”则来自所谓万世血统纯正的虚荣感〔5〕。一句话,他们自以为是神的子孙,是生而优秀的,有时甚至自恋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灌篮高手》中的高中生动辄一米八九,对一贯以身材矮小著称的日本人来说,简直有点自欺欺人了。 <br/><br/>  从这种虚妄的“种族优越感”出发,统治别国、奴役其他民族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二战前后侵略者日本一直十分委屈,自以为“进驻”乃是拯救亚洲各国于西方列强的慈善事业,是在输出现代文明甚至改良各国的低劣人种;直到现在,日本政坛人物、学界精英中仍有人宣称:日本客观上促进了亚洲各国的现代化!至于政府的殖民统治、军队的烧杀掳掠,日本人的奇怪逻辑是:亚洲各国当时是殖民地,日本是从西方列强手中夺取的,跟亚洲各国无关。这种诡辩的高明之处是不露痕迹地把亚洲各国视为没有独立资格的劣等民族。近代以来日本口口声声“脱亚入欧”,说白了就是羞于与亚洲这些低贱、劣等的民族为伍。如果科技发达到真的可以排山倒海的程度,相信日本会不惜代价把那几个小岛挪到欧美去的。 <br/><br/>  例如,《北斗神拳》中健次郎一出场胸前就有呈北斗七星形状的伤痕,长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他非同寻常,即救世主的形象呼之欲出。而有实力与他并肩作战的道奇、雷依,以及危害世界的拳王拉欧都是他的亲兄弟!这不是从反面暗示他们血统的尊贵强悍吗?种族主义外加暴力色情,这种低俗的垃圾居然成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典动漫之一,乍看好像不可思议,可一旦它们用令少年人热血沸腾的爱情与正义、奋斗与拯救之主题包装起来,故事就动听多了:为了解救心爱的人,为了打倒邪恶,用北斗神拳来维护正义与和平……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圣战”何尝没有一个悦耳的名目呢?一团黄金包裹的大便而已。 <br/><br/>  日本种族意识最强的动漫大概要数风靡一时的《七龙珠》了。大英雄孙悟空生而不凡,他明明是赛亚人卡卡罗特,却因为婴儿时的变身能力不够而被派往地球,肩负着毁灭生物而变地球为殖民地的重大使命。但他生性和平,丝毫不知自己的身世……这种战斗力超强的种族“赛亚人”与宇宙中另一些种族“那美克星人”等等间发生了无数争斗,而地球人根本没资格参与,到头来还是靠着“赛亚人”孙悟空一家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劫难。这跟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幻想的“大东亚共荣圈”——整个亚洲都围绕在日本周围,向日本提供资源,在日本的领导下向世界进军,同西方列强争夺世界霸权——有什么区别?“龙珠迷”们或许会反驳说:“孙悟空”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名字,“神龙”也是从中国神话中飞出来的,日本人怎会拿来作自己的象征呢?日本人不像中国人这样迂腐:天皇是日本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偶像,可以成为《圣斗士星矢》中的希腊女神“雅典娜”;《一骑当千》可以宣称三国英豪们转世投胎之后都成了日本人,孙悟空为什么就不可以是日本人的化身?极端种族主义、军国主义者什么时候成了“有所不为”的老夫子了?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日本强调团体精神,也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且二者并不冲突:在同一团体内,领导者既实力超凡,又有人格魅力,其他成员只能心悦诚服,唯他马首是瞻,这也是日本人“大东亚共荣圈”的政治理想。无奈亚洲各国都没什么“觉悟”,不肯承认自己的低劣,不肯接受大和民族的“英明”领导。而铁一般的现实让日本有一种孤芳自赏的悲愤和恨天无眼的无奈。《风之谷》中德罗敏克帝国的公主兼远征军指挥官高夏娜对此深有感触,面对奋勇抵抗的风之谷的百姓,她只能站在山上愤愤地说:“这些愚民!” <br/><br/>  就此断言漫画家们图解军国主义精神显然不妥,可同样的“救世模式”在日本动漫中一再出现,恐怕并非偶然。即便这种“救世情结”出于真诚,恐怕也没有哪个民族愿意接受这种善意,因为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任何个人与民族生而有之、神圣不可剥夺的权利。王小波在杂文中尊称这号人为哲人王:“人家考虑的问题是人类的未来,而我们只是人类的几十亿分之一,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水浒传》的牢头禁子常对管下人犯说:你这厮只是俺手上的一个行货……哲人王藐视人类,比牢头禁子有过之无不及……不管怎么说,我不想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任何人,尤其是哲人王。”〔6〕 <br/><br/>  当然,日本动漫也有优美、健康之作,《风之谷》就是对军国主义有所反省、批评的佳作:风之谷的公主娜乌西佳与高夏娜完全相反,她坚决反对一切流血和战争。巨虫荷母拥有摧毁一切的力量,当野心家之间的战争把风之谷卷入灭顶之灾,引诱荷母群向这里发动进攻的时候,她挺身而出,和受伤的小荷母一起站在愤怒的荷母群前,用生命换来和平……《浪客剑心》整个故事讲的都是一个绰号“拔刀斋”的剑客“杀人/不杀”的人生历程。漫画家和自己笔下的人物一样犹豫彷徨:明知一味杀戮不对,可还是把大量笔墨用在渲染剑心们如何剑术高强、杀人如麻之上。好在最后剑心终于迷途知返。然而这样劝百讽一的作品,吸引年少气盛的孩子们并真正产生影响的到底是这种纷繁复杂的心路历程,还是那些花样百出、凄美冷峻的沙场较量、竹林决斗呢? <br/><br/>  日本人生在岛国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可以理解,他们锐意进取的努力值得钦佩,但靠侵略来转嫁危机、剥夺他人生存权与禽兽何异?力争上游就必须把邻居踩在脚下吗?日本崇尚武力,推崇种族主义,有法西斯滋生的文化土壤,却没有德国那么雄厚的大国底蕴和物质基础——即便德国,不是也一败再败吗?这就注定了日本发展军国主义必将失败的悲惨命运。一心想主宰世界的日本,犹如挥动双臂挡在车轮前的螳螂,虽然志向高远、勇气可嘉,但终究不过是一个迷梦、一场悲剧而已。总之,日本如果仍然执迷不悟,和二战时一样,则无论对自己、对亚洲都是最大的不幸。 <br/><br/>  日本国歌、军歌都带有哀伤的情调,连摇篮曲都很悲怜,闻之伤怀,因为日本文化中有“物哀”的审美情趣。所谓“物哀”,是由江户时代的学者本居宣长在《源氏物语·玉小栉》一文中正式提出的,是指一种悲哀与同情相通爱怜与感伤并存的情绪。按照宣长的解释,“物哀美”是一种感觉式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源氏物语》中的不伦之事,如果以儒教道德和佛教戒律来解释,这是最不义的恶行……可是物语都没有将这种不义恶行作为问题提出,只是深入反复叙述其间的‘物哀’的深层意识……源氏犹如从污泥中生长出来的荷花,在世间美丽地绽开并吐出芬芳,至于它下面的污泥就不怎么讲了,对源氏的行动就只提出深邃的情味,即懂得‘物哀’方面就够了。”〔7〕一句话,“物哀”只讲事情本身悲哀与否,不论是非曲直何在。这就是说,在日本人看来,死于侵华战争的日本兵很“哀”,因为他们死了啊,至于他们在中国烧杀掳掠而恶贯满盈并不重要。 <br/><br/>  据说,大和民族之“和”来自中国儒家思想,有“中庸、平和”之意,所谓的“大和魂”就是不走极端的意思……这些公然行世的文字真让人惊诧莫名,委实搞不懂如此“中和之魂”怎么孕育出亚洲惟一、世界第二的军国主义来? <br/><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trong>注释:</strong><br/></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x;"><br/>&nbsp;&nbsp;&nbsp; 〔1〕《日本特色经济动漫产业带来巨大商机》,《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7月11日。<br/><br/>&nbsp; &nbsp; 〔2〕(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页。<br/><br/>&nbsp; &nbsp; 〔3〕〔4〕〔5〕(英)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3、194、257页。<br/><br/>&nbsp; &nbsp; 〔6〕王小波:《王小波文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br/><br/>  〔7〕转引自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span></p>
  看好了是转帖,砖头不要冲我来~顺便说一句,作者真TM强淫哇~![em01][em01][em01]
<p>  嗯嗯,强淫强文,鉴定完毕。</p>
<p>虽说作者有点过于敏感了,但鬼子动画在中国的印象力不容忽视,要改变现状只能寄希望与文化部被80年代生人控制了............</p>
  眼盘作者觉得看了一本《菊与刀》就可以诠释日本......可惜文章的立意从一开始就错了...... 这本书别看就二十来万字,薄薄一本,看过容易,要看明白可就难了......
恩,所以我上次说阿姆罗和夏亚的时候,有人认为阿姆罗代表的日本主流思潮并不是现在的日本主流思潮,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p>好文,值得一睹</p>
<p>在莲花眼中一切皆是莲花,在淤泥眼中一切皆是淤泥</p><p>当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卑微和渺小,可问题是真正高大的人又何须站在高处呢?</p>
感觉此文反日本动漫一如某些人反“网络”和“游戏”一般胡搅蛮缠。
入木三分的好文章!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yuyugogo</i>在2006-3-20 17:15:00的发言:</b><br/>入木三分的好文章!</div><p>……我承认我不算个厚道的人,但是看到你这个话,我还是想说一句,叫好人人都会,可是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为什么叫好。好比说你,你说这文章好,那么请容许我问一句,你认为它好在哪?就算是我请教您,可以给出个答复么? </p><p>因为老实说我就认为这文章是哪个愤青吃饱了没事干翻了两本书就想装NB然后抠了半天肚脐眼码出来的东西。 </p><p>好吧,我承认我是来灌水的……[em01]</p>
<p>同意楼上的,俺也是顺便来灌水的……</p><p>这个文章,老衲是当笑话看的……</p>
<p>呵呵,楼主的头像就是个日本漫画的人物啊。</p>
对于武士道一定要正视,个人认为中国与日本差不多同时开始维新变法,日本却把中国远远抛在后面,武士道精神是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的。是一支很有效的催化剂
<p>很早就看过的文章,只能以笑了之~</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ubbish</i>在2006-3-20 18:37:00的发言:</b><br/><p>同意楼上的,俺也是顺便来灌水的……</p><p>这个文章,老衲是当笑话看的……</p></div><p></p>同笑..[em01][em01]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风虎铁骑</i>在2006-3-20 13:38:00的发言:</b><br/><p><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 <br/>  </span><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span><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  </strong>“法西斯的种族思想,来自十九世纪末期后达尔文主义遗传科学的杂家学说……</span></p><p><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一句话,他们自以为是神的子孙,是生而优秀的,有时甚至自恋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灌篮高手》中的高中生动辄一米八九,对一贯以身材矮小著称的日本人来说,简直有点自欺欺人了。 </span></p><p><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br/><br/> </span></p></div><p>&nbsp;</p>蓝球漫画中出现几个一米八九的高中生就叫种族主义了?日本人真的是身材矮小吗?请问这个结论有日本青年人平均身高的数字支持吗?倒底是谁在高谈种族优劣论了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风虎铁骑</i>在2006-3-20 13:38:00的发言:</b><br/><p><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 <br/>  </span><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span><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  </strong>偏执的心理往往导致行动上的歇斯底里: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其间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和过渡;</span></p><p><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span></p><p><span twffan="done" style="FONT-SIZE: 14px;"><br/><br/> </span></p></div><p>&nbsp;</p><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爪爪</i>在2006-3-20 18:26: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yuyugogo</i>在2006-3-20 17:15:00的发言:</b><br/>入木三分的好文章!</div><p>……我承认我不算个厚道的人,但是看到你这个话,我还是想说一句,叫好人人都会,可是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为什么叫好。好比说你,你说这文章好,那么请容许我问一句,你认为它好在哪?就算是我请教您,可以给出个答复么? </p><p>因为老实说我就认为这文章是哪个愤青吃饱了没事干翻了两本书就想装NB然后抠了半天肚脐眼码出来的东西。 </p><p>好吧,我承认我是来灌水的……[em01]</p></div><p></p>正解,同上,笑过……
<p>肃清日本文化垃圾!</p><p></p>
文章不错,可以看作分析日本人心理的一条途径,但拿来否定日本漫画就有点问题。可作者的原意好像也不是否定日本的漫画。算了,我好像说的都是废话<img alt="" src="http://www.cjdby.net/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4.gif"/>。
<p>紧张个毛</p><p>不要看这么多日本、韩国的动漫进入中国,也风靡一时,就算他完全替代了我们的流行文化,一样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层面的根本风向。</p><p>日韩动漫大部分是快餐文化,只是借一个壳讲述年轻人喜欢的故事类型,产地对受众的政治影响其实是很小的。</p><p>不要看年轻人这么迷动漫,等到和日本人动起手来,跳的最高的就是他们。</p><p>去年成都学生游行抗议小泉参拜,里面有就有朋友的弟弟妹妹,平时非常喜欢日韩动漫,结果被新闻媒体和报纸所影响,闹的最凶的也是他们。</p>
<p>我也看过挺多是日本动画,说实在好应该也算有一些研究了。</p><p>感觉作者实在是有一些牵强附会,这个头可以想那么多,真是不容易。</p><p>文中的有一些分析多少还说的过去,不过大部分感觉是一种另类的恶搞!!!</p><p>不过写文章的水平的确很高!!!这一点值得称道</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ytgk9999</i>在2006-3-20 14:00:00的发言:</b><br/>  眼盘作者觉得看了一本《菊与刀》就可以诠释日本......可惜文章的立意从一开始就错了...... 这本书别看就二十来万字,薄薄一本,看过容易,要看明白可就难了......</div><p></p><p>我看了这文后,觉得作者只注重了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p><p>可能我就是像你说的那种要看明白就难的人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和平是打出来的</i>在2006-3-20 15:27:00的发言:</b><br/><p>在莲花眼中一切皆是莲花,在淤泥眼中一切皆是淤泥</p><p>当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卑微和渺小,可问题是真正高大的人又何须站在高处呢?</p></div><p>写的好深奥啊!!! </p><p>不过还真写出了很多人真实的心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