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强悍的“悍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54:12
<table width="90%"><tbody><tr><td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000000; LINE-HEIGHT: 25px;"><font color="#000000"> <center><img height="277" alt="" hspace="0"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725135751467.jpg" width="425" vspace="6" border="0" style="FILTER: ;"/></center>&nbsp;&nbsp;&nbsp;&nbsp;伊拉克战争后,卫星、无人机、地面侦察车辆等先进的战术侦察手段为数字化战争的基础,越来越被美军重视。而“悍马”系列车辆作为美军团、营级机动侦察平台的主力,其在战争中的表现不仅被研究机构密切关注,更是引发了人们对装甲侦察车新的思考与尝试。<br/><br/><center><b>装甲侦察车的标准</b></center><br/>&nbsp;&nbsp;&nbsp;&nbsp;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步兵师的指挥官们重点考虑的不是如何接敌、发展进攻或火力压制,而是指派“悍马”侦察分队对战线侧翼、后方和补给车队的安全进行保障,可见战术侦察的重要性。<br/>&nbsp;&nbsp;&nbsp;&nbsp;伊拉克战争后,美军装甲兵研究人员认为,作为战场情报的主要来源,伊战中的陆军侦察车辆与二战、越战期间的装甲侦察车没有本质区别。优秀的侦察车应具备一些突出的特性,主要包括:机动性方面要动力强劲,快速敏捷,操纵灵活;隐蔽性方面要外型低矮,噪声特征小;防护性方面要能抗轻武器和单兵便携反坦克武器的攻击;自卫火力方面要装备机枪、机炮等自卫用速射火力,以便在遭遇敌人时迅速脱离;侦察设备方面要配有专用观瞄器材,以提前侦知敌人。<br/>&nbsp;&nbsp;&nbsp;&nbsp;虽然这些特性看似老生常谈,但在美国陆军史上,真正符合上述要求的侦察车却很少。美陆军二战期间装备的M8侦察车、朝鲜战争后研制M114履带式装甲侦察车,在外型尺寸和火力方面尚可,但动力性能一直不佳。70年代的XM80T专用侦察车研制项目,又因转而重点发展M1主战坦克、M2步兵战车等武器系统而终止。美陆军地面侦察车辆研制严重滞后,以至到上世纪70年代末,只能使用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和M901“陶”式导弹发射车(同样采用M113底盘)来执行侦察任务。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苏联驻东欧集群的坦克师和摩步师都装备有专用侦察车,北约的英国、西德也有“弯刀”、“鼬鼠”等性能良好的侦察车。<br/>&nbsp;&nbsp;&nbsp;&nbsp;由于M113的性能远不能满足战术侦察的需要,美军又把目光转向了当时现役的M2步兵战车。 M2步兵战车拥有优异的动力性能、25毫米链式机关炮的压制火力和完善的观瞄器材,远比M113更适合战术侦察。在M2战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3骑兵战车主要用于执行侦察任务。严格说来,M3并不是全新的车辆,主要改变了座舱布局,把原来M2可容纳6名步兵的乘员舱改为只搭乘两名侦察兵,多余空间安置电台以及额外的炮弹和反坦克导弹,舱盖也便于侦察小组能站立,对侧后方进行观察。<br/><br/><center><b>“悍马”走向一线</b></center><br/>&nbsp;&nbsp;&nbsp;&nbsp;80年代中期,美军开始在加州建立国家训练中心,按照华约模式编练假想敌部队,让这些“红军”开着改装过并涂以红军标志的M551轻型坦克,来模拟苏联红军坦克师,让美军各个师轮流与它展开对抗演练。国家训练中心接近实战强度的训练使M3骑兵战车先天缺陷暴露无遗,侦察分队经常被“全歼”,侦察任务也屡告失败。部队对M3骑兵战车提出尖刻的批评,认为它“外型高大、噪音响亮、过于招摇,老早就把敌人惊醒……侦察小组下车之前,早就被敌人的直瞄间瞄火力屠杀了。”这些实际上都是M3的原型-M2车族本身固有的缺陷。<br/>&nbsp;&nbsp;&nbsp;&nbsp;根据国家训练中心的经验,在不了解敌方兵力及部署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仁获胜的概率微乎其微。美军有关方面对此非常重视,经过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分析,总结出四点建议:首先,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开设课程,对侦察分队的指挥人员进行侦察技能方面专业培训;其次,要曾加侦察分队兵力规模,从通常每分队6辆侦察车增加到10辆;第三,停止使用M3骑兵战车执行侦察任务;第四,建立项研制一种专用的高效侦察车。以上四项来自一线部队的建议后来大部分被军方采纳,并在后来的实战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br/>&nbsp;&nbsp;&nbsp;&nbsp;在M3骑兵战车不能胜任侦察任务的情况下,美军仍然没有打算重新研制一种专门突出侦察性能的新型侦察车,转而开始考虑灵活机动、外型较小的“悍马”高机动通用轮式车辆。“悍马”的外型远比M3战车小,因此可以机动到更接近敌人的区域展开侦察。 M3战车最大速度72千米/小时,“悍马”则能达到100千米/小时,在开阔地形上要比M3快很多,而且便宣。<br/>&nbsp;&nbsp;&nbsp;&nbsp;不少美军部队早在海湾战争前就在用“悍马”执行侦察任务。海湾战争后,根据战争的经验教训,美军逐步用“悍马”全面取代了M3目前,M3仅在少数美军重装坦克团或独立装甲骑兵团使用,一般机械化步兵师几乎全使用“悍马”车族作侦察车。在机械化步兵营编成内有装备“悍马”车的侦察排,并将三个侦察排作为一个小组,作为旅级侦察分队来使用。这些侦察分队除执行战术侦察,也承担巡逻任务,在战线前沿、侧翼保持不间断的巡逻,以确保与友邻部队结合部的安全,在战线后方对通信线路和后勤线路进行保护,并对可能的敌登陆/空降区域进行侦察。<br/><br/><center><b>“悍马”两面表现</b></center><br/><img height="298" alt="" hspace="5"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725135959196.jpg" width="454" align="left" border="0" style="FILTER: ;"/>&nbsp;&nbsp;&nbsp;&nbsp;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战侦察中,使用的主要是M1025和M1114。前者为基本装甲型“悍马”车,它们外观相似,只是在车门和风档处有细微差别,机动性差别也不大。在美军模拟实战环境的机动性评估中(30%公路,30%简易土路和40%越野),两型“悍马”动力充沛,尤其是在越野路段性能优异,颇受侦察分队欢迎。战前,包括步三师在内的一些机械化步兵师都在同时使用M1114和M1025充当侦察车。<br/>&nbsp;&nbsp;&nbsp;&nbsp;伊拉克战争表明,M1114和M1025作为侦察车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M1025最突出的问题是装甲不足。“悍马”车族最初设计目标是作为二线车辆,执行后勤运输等非战斗任务,并没考虑一线作战问题,设计指标突出强调车辆的越野性、低轮廓、重量和维修成本。因此基本型“悍马”的车体基本上全部采用铝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铝材耐腐蚀、重量轻且结实的特点,还由此获得过“全美汽车行业铝合金工程设计大奖”。<br/>&nbsp;&nbsp;&nbsp;&nbsp;“悍马”的乘员舱没有装甲,主要采用轻的尼龙和铝合金材料,车篷则是玻璃纤维和化纤混纺布制成,车体主要的钢结构都在底盘部分,不能保护乘员。据退役美军士兵介绍,非装甲型“悍马”的车门用利器就能轻易刺穿。在伊拉克的战斗中,“悍马”这种设计时没打算上前线的车辆却要随时随地准备应付来自街道另一头的袭击。它已经变成为伊武装分子首选的目标,一颗反步兵手榴弹都可能把它们击毁(铝材易燃)。据统计,目前美军在伊拉克的“悍马”有8400辆以上是无装甲型的,美军30%的伤亡都来自它们,其中不少是执行巡逻和侦察任务时遭袭击的。<br/>&nbsp;&nbsp;&nbsp;&nbsp;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增强装甲型的M1114的表现良好。与以前“悍马”系列主要担任二线任务不同,M1114设计初衷就是作为一种侦察和巡逻用车。它加强了侧面、车底的装甲防护,用一个盒状装甲壳体把乘员舱保护起来,其中车门可抗抵抗7.62毫米穿甲弹,车底可抗5千克重的反坦克地雷,车顶可抗155毫米空爆弹或类似爆炸装置攻击,车窗改为防弹玻璃。这些防护措施均使用人体模型进行过试验。<br/>&nbsp;&nbsp;&nbsp; M1114“悍马”侦察车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生存性能。在阿富汗有一辆M1114压响过装药量在20千克左右的土炸弹,炸弹炸飞了发动机舱和车轮,但乘员舱的装甲救了车上5名士兵的命,驾驶员腿部被飞起的零件打伤,副驾驶位上的侦察排长由于车窗开着耳鼓膜震伤,车顶舱门上操作机枪的美军也只是头部擦伤。美军侦察兵因此把M1114戏称为“能开着跑的单兵坑”。<br/>&nbsp;&nbsp;&nbsp;&nbsp;M1114的代价也是比较大的。其空重增加一倍,达4.5吨,有效载荷减到仅800千克左右(包括乘员体重)。这个载荷将影响侦察小组携带侦察器材的数量。单辆车的改进成本达15万美元,而一辆普通“悍马”采购价格约5万美元。看来,高昂的改进单价使它难以被广泛使用。<br/><br/><center><b>“悍马”应急改进</b></center><br/>&nbsp;&nbsp;&nbsp;&nbsp;由此可见,不同型别的“悍马”也不完全满足侦察车辆的性能特征。基于这种现状,目前美军有若干种意见。<br/>&nbsp;&nbsp;&nbsp;&nbsp;在伊拉克执行各类巡逻和安全任务的美军分队需要3500辆增强装甲型“悍马”。而照目前工厂的生产速度,这个数字要到2005年中旬才能完成。一些小的承包商就提出了别的方案,比如有一种“卫士”车门防弹模块,采用轻型复合材料制成柔性防弹板,可在野战状态下加装到非装甲型“悍马”的化纤车门内侧,有效地防护轻武器射击、手榴弹或炮弹破片的杀伤,安装时间只需要15分钟,每块装甲板重量不超过25千克,不需要维护,且不会改变车辆外观。<br/>&nbsp;&nbsp;&nbsp;&nbsp;美军还考虑采用“斯崔克”装甲车上的通用遥控武器站,让乘员躲在装甲保护下开火。但这类产品本身又贵又重,因此更实际的做法是安装可防御7.62毫米步枪弹的机枪防盾。<br/>&nbsp;&nbsp;&nbsp;&nbsp;此外,美军一线部队也想了很多土法子来增强“悍马”的防护能力,包括在车厢里填沙包、在车门上挂防弹背心等方法。美军工兵部队还有人提出一套简便方案,包括用就便材料加工的车门部件、车底装甲板和用螺栓拧上去的装甲后厢,来重点加强车门和顶棚的防护。<br/><br/><center><b>“悍马”后任者?</b></center><br/>&nbsp;&nbsp;&nbsp;&nbsp;几年前,根据当年在国家训练中心研究的第四点建议,美军也展开了新的专用侦察车辆研制。该项目被称为“未来侦察车”FSCS系统,主要是替代目前服役的M1114营级分队侦察车和M3A2/A3师级侦察车。<br/>&nbsp;&nbsp;&nbsp;&nbsp;FCSC采用3人乘员组,装有可升降5米高的梳杆式传感器平台,便于在崎岖地形或林地使用。车上载有多具一次性使用的微型无人侦察机或微型遥控侦察机器人,主炮采用40毫米口径,主要供自卫用。根据目前的资料,该系统有非常优秀的战术机动能力,采用电传动,行动部分采用橡胶履带,噪音明显降低;观瞄器材则采用了二代前视红外器件和激光照射装置,对目标的发现距离是M1114等车辆的2.7倍以上。<br/>&nbsp;&nbsp;&nbsp;&nbsp;美军认为该车是迄今为止第一种能完全满足性能指标的专用侦察车辆。不幸的是由于经费消减,该项目不久前被终止。<br/>&nbsp;&nbsp;&nbsp;&nbsp;美军部队目前比较看好的是从“斯崔克”衍生出来的XM1127型侦察车。按照美军老兵的观点,如果侦察兵真的需要装甲车,那就应该装备装甲车,而不是拿“悍马”这种二线车辆加装甲来充数,况且3~5辆M1114的采购费用就足够买一辆“斯崔克”装甲车。相比以往美军装备过的侦察车,XM1127具备了更多适合侦察任务的特性,车载遥控武器站在遭遇敌人需要逃跑时也有很好的压制效果。该车乘员舱还可搭载5名士兵,用来投送一个侦察小组。侦察兵可以开舱观察,这一点在“悍马”各个侦察车变型上都不具备。在生存性能上,XM1127“斯崔克”也比包括M1114在内的各型“悍马”强。<br/>&nbsp;&nbsp;&nbsp;&nbsp;从表面上看,“斯崔克”要比“悍马”更适合担任侦察任务,美军也满心希望该型车能发挥机动性强、安静隐蔽的优点,在对伊拉克抵抗力量的清剿中担任骨干,但目前看战果并不理想。就在2003年12月13日,美军驻伊拉克的“斯崔克”旅侦察排在萨达姆老家提克里特附近遭遇土制炸弹伏击,被炸的一辆“斯崔克”发动机起火,在灭火抑爆装置失效情况下乘员弃车,车辆烧毁。这是该型车服役后第一次战斗损失,距离“斯崔克”旅抵达伊拉克仅仅9天。<br/>&nbsp;&nbsp;&nbsp;&nbsp;因此,美军有关研究人员仍然执著地希望研发类似FSCS那样的专用侦察车。他们认为,要想知己知彼掌握主动,就不能完全依赖无人机或卫星这类高悬在半空的高科技“玩具”,真要遇到天气、地形影响或其它更倒霉的情况,还得靠前线上的侦察兵来卖命。<br/><center><img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72514152388.jpg" border="0" alt=""/></center></font></td></tr></tbody></table><table width="90%"><tbody><tr><td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000000; LINE-HEIGHT: 25px;"><font color="#000000"> <center><img height="277" alt="" hspace="0"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725135751467.jpg" width="425" vspace="6" border="0" style="FILTER: ;"/></center>&nbsp;&nbsp;&nbsp;&nbsp;伊拉克战争后,卫星、无人机、地面侦察车辆等先进的战术侦察手段为数字化战争的基础,越来越被美军重视。而“悍马”系列车辆作为美军团、营级机动侦察平台的主力,其在战争中的表现不仅被研究机构密切关注,更是引发了人们对装甲侦察车新的思考与尝试。<br/><br/><center><b>装甲侦察车的标准</b></center><br/>&nbsp;&nbsp;&nbsp;&nbsp;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步兵师的指挥官们重点考虑的不是如何接敌、发展进攻或火力压制,而是指派“悍马”侦察分队对战线侧翼、后方和补给车队的安全进行保障,可见战术侦察的重要性。<br/>&nbsp;&nbsp;&nbsp;&nbsp;伊拉克战争后,美军装甲兵研究人员认为,作为战场情报的主要来源,伊战中的陆军侦察车辆与二战、越战期间的装甲侦察车没有本质区别。优秀的侦察车应具备一些突出的特性,主要包括:机动性方面要动力强劲,快速敏捷,操纵灵活;隐蔽性方面要外型低矮,噪声特征小;防护性方面要能抗轻武器和单兵便携反坦克武器的攻击;自卫火力方面要装备机枪、机炮等自卫用速射火力,以便在遭遇敌人时迅速脱离;侦察设备方面要配有专用观瞄器材,以提前侦知敌人。<br/>&nbsp;&nbsp;&nbsp;&nbsp;虽然这些特性看似老生常谈,但在美国陆军史上,真正符合上述要求的侦察车却很少。美陆军二战期间装备的M8侦察车、朝鲜战争后研制M114履带式装甲侦察车,在外型尺寸和火力方面尚可,但动力性能一直不佳。70年代的XM80T专用侦察车研制项目,又因转而重点发展M1主战坦克、M2步兵战车等武器系统而终止。美陆军地面侦察车辆研制严重滞后,以至到上世纪70年代末,只能使用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和M901“陶”式导弹发射车(同样采用M113底盘)来执行侦察任务。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苏联驻东欧集群的坦克师和摩步师都装备有专用侦察车,北约的英国、西德也有“弯刀”、“鼬鼠”等性能良好的侦察车。<br/>&nbsp;&nbsp;&nbsp;&nbsp;由于M113的性能远不能满足战术侦察的需要,美军又把目光转向了当时现役的M2步兵战车。 M2步兵战车拥有优异的动力性能、25毫米链式机关炮的压制火力和完善的观瞄器材,远比M113更适合战术侦察。在M2战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3骑兵战车主要用于执行侦察任务。严格说来,M3并不是全新的车辆,主要改变了座舱布局,把原来M2可容纳6名步兵的乘员舱改为只搭乘两名侦察兵,多余空间安置电台以及额外的炮弹和反坦克导弹,舱盖也便于侦察小组能站立,对侧后方进行观察。<br/><br/><center><b>“悍马”走向一线</b></center><br/>&nbsp;&nbsp;&nbsp;&nbsp;80年代中期,美军开始在加州建立国家训练中心,按照华约模式编练假想敌部队,让这些“红军”开着改装过并涂以红军标志的M551轻型坦克,来模拟苏联红军坦克师,让美军各个师轮流与它展开对抗演练。国家训练中心接近实战强度的训练使M3骑兵战车先天缺陷暴露无遗,侦察分队经常被“全歼”,侦察任务也屡告失败。部队对M3骑兵战车提出尖刻的批评,认为它“外型高大、噪音响亮、过于招摇,老早就把敌人惊醒……侦察小组下车之前,早就被敌人的直瞄间瞄火力屠杀了。”这些实际上都是M3的原型-M2车族本身固有的缺陷。<br/>&nbsp;&nbsp;&nbsp;&nbsp;根据国家训练中心的经验,在不了解敌方兵力及部署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仁获胜的概率微乎其微。美军有关方面对此非常重视,经过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分析,总结出四点建议:首先,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开设课程,对侦察分队的指挥人员进行侦察技能方面专业培训;其次,要曾加侦察分队兵力规模,从通常每分队6辆侦察车增加到10辆;第三,停止使用M3骑兵战车执行侦察任务;第四,建立项研制一种专用的高效侦察车。以上四项来自一线部队的建议后来大部分被军方采纳,并在后来的实战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br/>&nbsp;&nbsp;&nbsp;&nbsp;在M3骑兵战车不能胜任侦察任务的情况下,美军仍然没有打算重新研制一种专门突出侦察性能的新型侦察车,转而开始考虑灵活机动、外型较小的“悍马”高机动通用轮式车辆。“悍马”的外型远比M3战车小,因此可以机动到更接近敌人的区域展开侦察。 M3战车最大速度72千米/小时,“悍马”则能达到100千米/小时,在开阔地形上要比M3快很多,而且便宣。<br/>&nbsp;&nbsp;&nbsp;&nbsp;不少美军部队早在海湾战争前就在用“悍马”执行侦察任务。海湾战争后,根据战争的经验教训,美军逐步用“悍马”全面取代了M3目前,M3仅在少数美军重装坦克团或独立装甲骑兵团使用,一般机械化步兵师几乎全使用“悍马”车族作侦察车。在机械化步兵营编成内有装备“悍马”车的侦察排,并将三个侦察排作为一个小组,作为旅级侦察分队来使用。这些侦察分队除执行战术侦察,也承担巡逻任务,在战线前沿、侧翼保持不间断的巡逻,以确保与友邻部队结合部的安全,在战线后方对通信线路和后勤线路进行保护,并对可能的敌登陆/空降区域进行侦察。<br/><br/><center><b>“悍马”两面表现</b></center><br/><img height="298" alt="" hspace="5"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725135959196.jpg" width="454" align="left" border="0" style="FILTER: ;"/>&nbsp;&nbsp;&nbsp;&nbsp;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战侦察中,使用的主要是M1025和M1114。前者为基本装甲型“悍马”车,它们外观相似,只是在车门和风档处有细微差别,机动性差别也不大。在美军模拟实战环境的机动性评估中(30%公路,30%简易土路和40%越野),两型“悍马”动力充沛,尤其是在越野路段性能优异,颇受侦察分队欢迎。战前,包括步三师在内的一些机械化步兵师都在同时使用M1114和M1025充当侦察车。<br/>&nbsp;&nbsp;&nbsp;&nbsp;伊拉克战争表明,M1114和M1025作为侦察车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M1025最突出的问题是装甲不足。“悍马”车族最初设计目标是作为二线车辆,执行后勤运输等非战斗任务,并没考虑一线作战问题,设计指标突出强调车辆的越野性、低轮廓、重量和维修成本。因此基本型“悍马”的车体基本上全部采用铝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铝材耐腐蚀、重量轻且结实的特点,还由此获得过“全美汽车行业铝合金工程设计大奖”。<br/>&nbsp;&nbsp;&nbsp;&nbsp;“悍马”的乘员舱没有装甲,主要采用轻的尼龙和铝合金材料,车篷则是玻璃纤维和化纤混纺布制成,车体主要的钢结构都在底盘部分,不能保护乘员。据退役美军士兵介绍,非装甲型“悍马”的车门用利器就能轻易刺穿。在伊拉克的战斗中,“悍马”这种设计时没打算上前线的车辆却要随时随地准备应付来自街道另一头的袭击。它已经变成为伊武装分子首选的目标,一颗反步兵手榴弹都可能把它们击毁(铝材易燃)。据统计,目前美军在伊拉克的“悍马”有8400辆以上是无装甲型的,美军30%的伤亡都来自它们,其中不少是执行巡逻和侦察任务时遭袭击的。<br/>&nbsp;&nbsp;&nbsp;&nbsp;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增强装甲型的M1114的表现良好。与以前“悍马”系列主要担任二线任务不同,M1114设计初衷就是作为一种侦察和巡逻用车。它加强了侧面、车底的装甲防护,用一个盒状装甲壳体把乘员舱保护起来,其中车门可抗抵抗7.62毫米穿甲弹,车底可抗5千克重的反坦克地雷,车顶可抗155毫米空爆弹或类似爆炸装置攻击,车窗改为防弹玻璃。这些防护措施均使用人体模型进行过试验。<br/>&nbsp;&nbsp;&nbsp; M1114“悍马”侦察车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生存性能。在阿富汗有一辆M1114压响过装药量在20千克左右的土炸弹,炸弹炸飞了发动机舱和车轮,但乘员舱的装甲救了车上5名士兵的命,驾驶员腿部被飞起的零件打伤,副驾驶位上的侦察排长由于车窗开着耳鼓膜震伤,车顶舱门上操作机枪的美军也只是头部擦伤。美军侦察兵因此把M1114戏称为“能开着跑的单兵坑”。<br/>&nbsp;&nbsp;&nbsp;&nbsp;M1114的代价也是比较大的。其空重增加一倍,达4.5吨,有效载荷减到仅800千克左右(包括乘员体重)。这个载荷将影响侦察小组携带侦察器材的数量。单辆车的改进成本达15万美元,而一辆普通“悍马”采购价格约5万美元。看来,高昂的改进单价使它难以被广泛使用。<br/><br/><center><b>“悍马”应急改进</b></center><br/>&nbsp;&nbsp;&nbsp;&nbsp;由此可见,不同型别的“悍马”也不完全满足侦察车辆的性能特征。基于这种现状,目前美军有若干种意见。<br/>&nbsp;&nbsp;&nbsp;&nbsp;在伊拉克执行各类巡逻和安全任务的美军分队需要3500辆增强装甲型“悍马”。而照目前工厂的生产速度,这个数字要到2005年中旬才能完成。一些小的承包商就提出了别的方案,比如有一种“卫士”车门防弹模块,采用轻型复合材料制成柔性防弹板,可在野战状态下加装到非装甲型“悍马”的化纤车门内侧,有效地防护轻武器射击、手榴弹或炮弹破片的杀伤,安装时间只需要15分钟,每块装甲板重量不超过25千克,不需要维护,且不会改变车辆外观。<br/>&nbsp;&nbsp;&nbsp;&nbsp;美军还考虑采用“斯崔克”装甲车上的通用遥控武器站,让乘员躲在装甲保护下开火。但这类产品本身又贵又重,因此更实际的做法是安装可防御7.62毫米步枪弹的机枪防盾。<br/>&nbsp;&nbsp;&nbsp;&nbsp;此外,美军一线部队也想了很多土法子来增强“悍马”的防护能力,包括在车厢里填沙包、在车门上挂防弹背心等方法。美军工兵部队还有人提出一套简便方案,包括用就便材料加工的车门部件、车底装甲板和用螺栓拧上去的装甲后厢,来重点加强车门和顶棚的防护。<br/><br/><center><b>“悍马”后任者?</b></center><br/>&nbsp;&nbsp;&nbsp;&nbsp;几年前,根据当年在国家训练中心研究的第四点建议,美军也展开了新的专用侦察车辆研制。该项目被称为“未来侦察车”FSCS系统,主要是替代目前服役的M1114营级分队侦察车和M3A2/A3师级侦察车。<br/>&nbsp;&nbsp;&nbsp;&nbsp;FCSC采用3人乘员组,装有可升降5米高的梳杆式传感器平台,便于在崎岖地形或林地使用。车上载有多具一次性使用的微型无人侦察机或微型遥控侦察机器人,主炮采用40毫米口径,主要供自卫用。根据目前的资料,该系统有非常优秀的战术机动能力,采用电传动,行动部分采用橡胶履带,噪音明显降低;观瞄器材则采用了二代前视红外器件和激光照射装置,对目标的发现距离是M1114等车辆的2.7倍以上。<br/>&nbsp;&nbsp;&nbsp;&nbsp;美军认为该车是迄今为止第一种能完全满足性能指标的专用侦察车辆。不幸的是由于经费消减,该项目不久前被终止。<br/>&nbsp;&nbsp;&nbsp;&nbsp;美军部队目前比较看好的是从“斯崔克”衍生出来的XM1127型侦察车。按照美军老兵的观点,如果侦察兵真的需要装甲车,那就应该装备装甲车,而不是拿“悍马”这种二线车辆加装甲来充数,况且3~5辆M1114的采购费用就足够买一辆“斯崔克”装甲车。相比以往美军装备过的侦察车,XM1127具备了更多适合侦察任务的特性,车载遥控武器站在遭遇敌人需要逃跑时也有很好的压制效果。该车乘员舱还可搭载5名士兵,用来投送一个侦察小组。侦察兵可以开舱观察,这一点在“悍马”各个侦察车变型上都不具备。在生存性能上,XM1127“斯崔克”也比包括M1114在内的各型“悍马”强。<br/>&nbsp;&nbsp;&nbsp;&nbsp;从表面上看,“斯崔克”要比“悍马”更适合担任侦察任务,美军也满心希望该型车能发挥机动性强、安静隐蔽的优点,在对伊拉克抵抗力量的清剿中担任骨干,但目前看战果并不理想。就在2003年12月13日,美军驻伊拉克的“斯崔克”旅侦察排在萨达姆老家提克里特附近遭遇土制炸弹伏击,被炸的一辆“斯崔克”发动机起火,在灭火抑爆装置失效情况下乘员弃车,车辆烧毁。这是该型车服役后第一次战斗损失,距离“斯崔克”旅抵达伊拉克仅仅9天。<br/>&nbsp;&nbsp;&nbsp;&nbsp;因此,美军有关研究人员仍然执著地希望研发类似FSCS那样的专用侦察车。他们认为,要想知己知彼掌握主动,就不能完全依赖无人机或卫星这类高悬在半空的高科技“玩具”,真要遇到天气、地形影响或其它更倒霉的情况,还得靠前线上的侦察兵来卖命。<br/><center><img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72514152388.jpg" border="0" alt=""/></center></font></td></tr></tbody></table>
支持一个~~~~~~~~~~~~~
<p>2004年的文章。</p><p>悍马只是音译而已。越野车一类能强到哪去呢?作者当时只是一心想赚稿费罢了。</p>
<p>但很多时候,美国人就把悍马当装甲车用。</p><p>可能是太自信了</p>
  本身HUMMAR就是一种代步车辆,类似于我军的BJ系列吉普,这类车是无法担任作战时的侦察等任务的,美军把他用作机动还尚可,作战行动中用它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_sy</i>在2006-3-19 0:35:00的发言:</b><br/><p>2004年的文章。</p><p>悍马只是音译而已。越野车一类能强到哪去呢?作者当时只是一心想赚稿费罢了。</p></div><p></p>[em01]所以说BQZS没落了
<p>搞不懂我们现在还仿制“悍马”干嘛~~~~</p><p>还是军方英明,甩都不甩它~~~~~~</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eonardo</i>在2006-3-19 9:20:00的发言:</b><br/><p>但很多时候,美国人就把悍马当装甲车用。</p><p>可能是太自信了</p></div><p></p>是的,本来就是一种越野车,非要把它当成装甲车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