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家 大 院 (资料汇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6:26
<p style="TEXT-INDENT: 2em;">乔家大院内外的风云担任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总顾问的乔燕和,今年已经63岁,是山西祁县乔家基业创始人乔贵发的第七代传人,在该剧播出之际,她向记者讲述了家族的故事。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严格的家规</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将乔家大院发生的故事搬上荧屏,是乔家后人十多年前就有的想法了,特别是随着电影《大红 灯笼高高挂》的上映,乔家后人的这一想法更加坚定。“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只是借用了乔家大院的场景,故事则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当时的媒体也只是说建筑物,却很少谈那里面发生的事情。比如电影里的老爷妻妾成群,可历史上乔家家规非常严格,专门定有‘六不准’,首先规定的就是不准纳妾,还有不准虐待仆人、嫖妓、吸毒、赌博和酗酒的家规。”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先进的理念</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历史上乔家经营油房、粮房和票号等店铺,当时的经营理念已十分先进和完善,像今天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分红、股份制、集团化管理、连锁经营、垄断经营、资本运营等新名词,在乔家的祖辈那里已经得以运用了。而且用人上也是提倡任人唯贤,甚至还可以请外姓的优秀人才来管理,并不完全由乔氏家族来掌管。乔贵发有三个儿子,但他看重孙子乔致庸的能力,便把掌管家业的大权交给他。乔致庸看中的同样是他的孙子也就是乔燕和的爷爷乔映霞的能力,就让乔映霞掌管家业,于是乔家就出现了第一代传给第三代,第三代传给第五代这种与其他家族不同的做法。 </p><p style="TEXT-INDENT: 2em;">家规、店规如此严格先进,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乔家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了。200年前,乔家大院从第一代乔贵发开始创业,到了第三代乔致庸时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把商行、银号开到了东北、京津和长江流域,从乔贵发开始,乔家整整兴盛了六代人。上世纪初,当祁县城内的绅士和太太们还是身着长袍马褂、月襟袄裙的时候,乔家的小姐少爷们已经是西装革履、鲜艳旗袍了。1938年,因为战乱,乔家60多名后人离开了大院,此时的后人中已很少有人经营族业了。到了乔燕和的父辈这一代,20名后人中就有2个博士、3个硕士和12个大学生,这也得益于乔家注重子女教育、崇尚文化的家传。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十余年的愿望</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离开大院的乔家后人很多到北京求学工作,而作为家中第七代长女的乔燕和则考入北方昆曲剧院。由于种种原因,1990年乔燕和与父亲乔铁民才回到乔家大院。在乔家民俗博物馆里,乔铁民题了三个字:故乡情。也就是从那时起,乔燕和萌生了将曾祖父乔致庸的故事搬上荧屏的想法。但直到1993年父亲去世,她也没能如愿。 </p><p style="TEXT-INDENT: 2em;">退休后乔燕和来到北京电视台影视中心参与一些电视剧的拍摄工作,离影视圈近了,这一想法在近年得以实现。</p><p style="TEXT-INDENT: 2em;">乔家大院内外的风云担任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总顾问的乔燕和,今年已经63岁,是山西祁县乔家基业创始人乔贵发的第七代传人,在该剧播出之际,她向记者讲述了家族的故事。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严格的家规</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将乔家大院发生的故事搬上荧屏,是乔家后人十多年前就有的想法了,特别是随着电影《大红 灯笼高高挂》的上映,乔家后人的这一想法更加坚定。“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只是借用了乔家大院的场景,故事则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当时的媒体也只是说建筑物,却很少谈那里面发生的事情。比如电影里的老爷妻妾成群,可历史上乔家家规非常严格,专门定有‘六不准’,首先规定的就是不准纳妾,还有不准虐待仆人、嫖妓、吸毒、赌博和酗酒的家规。”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先进的理念</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历史上乔家经营油房、粮房和票号等店铺,当时的经营理念已十分先进和完善,像今天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分红、股份制、集团化管理、连锁经营、垄断经营、资本运营等新名词,在乔家的祖辈那里已经得以运用了。而且用人上也是提倡任人唯贤,甚至还可以请外姓的优秀人才来管理,并不完全由乔氏家族来掌管。乔贵发有三个儿子,但他看重孙子乔致庸的能力,便把掌管家业的大权交给他。乔致庸看中的同样是他的孙子也就是乔燕和的爷爷乔映霞的能力,就让乔映霞掌管家业,于是乔家就出现了第一代传给第三代,第三代传给第五代这种与其他家族不同的做法。 </p><p style="TEXT-INDENT: 2em;">家规、店规如此严格先进,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乔家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了。200年前,乔家大院从第一代乔贵发开始创业,到了第三代乔致庸时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把商行、银号开到了东北、京津和长江流域,从乔贵发开始,乔家整整兴盛了六代人。上世纪初,当祁县城内的绅士和太太们还是身着长袍马褂、月襟袄裙的时候,乔家的小姐少爷们已经是西装革履、鲜艳旗袍了。1938年,因为战乱,乔家60多名后人离开了大院,此时的后人中已很少有人经营族业了。到了乔燕和的父辈这一代,20名后人中就有2个博士、3个硕士和12个大学生,这也得益于乔家注重子女教育、崇尚文化的家传。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十余年的愿望</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离开大院的乔家后人很多到北京求学工作,而作为家中第七代长女的乔燕和则考入北方昆曲剧院。由于种种原因,1990年乔燕和与父亲乔铁民才回到乔家大院。在乔家民俗博物馆里,乔铁民题了三个字:故乡情。也就是从那时起,乔燕和萌生了将曾祖父乔致庸的故事搬上荧屏的想法。但直到1993年父亲去世,她也没能如愿。 </p><p style="TEXT-INDENT: 2em;">退休后乔燕和来到北京电视台影视中心参与一些电视剧的拍摄工作,离影视圈近了,这一想法在近年得以实现。</p>
<span><img height="338"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0/0B/0B6BF7CFFADE19C4B3E55DB285FE715E.jpg" width="450" border="0" alt=""/><br/><br/><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2/20/20F8E1E6FA0E703EA327F8091A367D0F.jpg" border="0" alt=""/><br/><br/><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5/50/5015AE68FF216EA3EC704E84470AD2C1.jpg" border="0" alt=""/></span></span></span>
<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0/06/060E1D03E1875AC20DF8257BE205ABFF.jpg" border="0" alt=""/><br/><br/><span><img height="338"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7/7D/7D28BA80FD1D9448A701B4D8F7B955B2.jpg" width="450" border="0" alt=""/><br/><br/><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6/6A/6AACAFF5A261EC417A6D83011464383C.jpg" border="0" alt=""/></span></span></span>
<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F/FD/FD65AB6EF59862F9A02998BA47DF4276.jpg" border="0" alt=""/><br/><br/><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6/65/65864E2BCC7B55991061EEC8B7AAB99B.jpg" border="0" alt=""/><br/><br/><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1/10/1088288F1B67D1A0AEED7097AC41E169.jpg" border="0" alt=""/></span></span></span>
<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7/79/7947823631632A56C49DE288D3BC3D24.jpg" border="0" alt=""/><br/><br/><span><img height="338"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0/03/035324C4B0345202B0E909E581D121C4.jpg" width="450" border="0" alt=""/><br/><br/><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8/83/8338D73D8BF33415360286B8F66AD5C7.jpg" border="0" alt=""/><br/><br/><span><img src="http://cimg2.163.com/catchpic/1/12/126ED7E3257A0E050FCAFFBA0DDDB42D.jpg" border="0" alt=""/></span></span></span></span>
<h1>为什么富豪乔致庸无法实现汇通天下的梦想?</h1><!--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 id="subjection">http://biz.163.com 2006-03-09 14:41:16 来源: <a href="http://biz.163.com/06/0309/14/2BPG64VF00020QDS.html#" target="_blank">网易商业论坛</a> </div><div id="subjection"></div><div>  近日,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央视1套黄金剧场播出之后,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代晋商乔致庸的创富传奇让人荡气回肠。剧中以中国清朝晚期的社会历史为背景,以祁县乔家第三代人——晋商巨子乔致庸几十年商海打拼和奋斗的故事为中心,记述了乔致庸弃儒经商,主持家业,以“义信利”为本,将事业发展到极致,直至“全国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在中堂的买卖”的盛况。通过乔致庸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和在感情上的坎坷波折为托,充分展示出一代奇才不平凡的一生。以下话题即以此电视剧引出。</div><div><p style="TEXT-INDENT: 2em;">为什么富豪乔致庸无法实现汇通天下的梦想?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专制官府的贪婪,决定了它必然对社会各阶层都会贫富通吃,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大富豪,最终都会被专制者盘剥到破产,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富豪都必须是内敛型的,而不敢像西方社会的资产者一样坦然露富。看看胡雪岩,看看石崇,都是暴富而亡的明证! </p><p style="TEXT-INDENT: 2em;">二、乔致庸本人对清政府的幻想,总以为专制政府是公正廉明,其时代局限性决定了他永远无法识破专制的贪得无厌,如果再晚两年,乔致庸这样的富豪一定会选择和孙中山哥哥孙眉一样的道路——支持民主革命;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三、中国的商业企业总是缺乏科技内涵的,无创新意识,因此,乔致庸注定无法像西方一样不断通过科技创新获得新的生命力,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p><p style="TEXT-INDENT: 2em;">因此,我国现在的企业即使发展得再好,最终也是专制政治砧板上的肥肉,要么学胡雪岩在官府找到后台,参与政治斗争失利败亡,要么像乔致庸在官府无人,老老实实被专制的老慈禧盘剥个精光~~~~~除此别无他路,根本不可能像西方的大企业一样做百年!</p></div>
<h1>    《乔家大院》是商业神话吗?</h1><!--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 id="subjection"><a href="http://biz.163.com">  http://biz.163.com</a> 2006-03-09 14:39:49 来源: <a href="http://biz.163.com/06/0309/14/2BPG3FPQ00020QDS.html#" target="_blank">网易商业论坛</a></div><div></div><div><p style="TEXT-INDENT: 2em;">自从碧水上次发了《乔致庸值得当今商人仰视》这一篇帖子后,引来了网友们对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烈讨论。多数网友都对乔致庸的经商之道表示认同,希望这一良好的经商理念从此能在大陆形成新的商业风气。但也有一些网友对《乔家大院》的故事表示质疑,认为那只是编导们创造的商业神话,甚至说是瞎编的,是骗人的。碧水认为,不论乔致庸这个人物是否真实,但他至少代表了一代晋商的商业人格。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为了让网友们对晋商的经商之道和商业人格有更清楚的了解,,碧水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了找出他在十几年前写的一篇文化散文《抱愧山西》,摘取其中一部分以飨各位对《乔家大院》有兴趣的网友,作为一个参阅的资料,以便大家对晋商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 </p><p style="TEXT-INDENT: 2em;">至于《乔家大院》究竟是不是神话,也能从中找到答案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下面是摘自《抱愧山西》的一段文字: </p><p style="TEXT-INDENT: 2em;">山西商人的全方位的成功,与他们良好的整体素质有关。这种素质,特别适合于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因此也可称之为商业人格。我接触的材料不少,只是朦胧感到,山西商人在人格素质上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十分引人注目—— </p></div>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其一,坦然从商。</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做商人就是做商人,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这种心态,在我们中国长久未能普及。士农工商是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定位的序列,商人处于末位,虽不无钱财却地位卑贱,与仕途官场几乎绝缘。为此,许多人即便做了商人也竭力打扮成儒商,发了财则急忙办学,让子弟正正经经做个读书人。在这一点上,最有趣的是安徽商人,本来徽商也是一支十分强大的商业势力,完全可与山西商人南北抗衡(由此想到我对安徽也一直有误会,把它看成是南方的贫困省份,容以后有机会专门说说安徽的事情),但徽州民风又十分重视科举,使一大批很成功的商人在自己和后代的人生取向上左右为难,进退维谷。这种情景在山西没有出现,小孩子读几年书就去学生意了,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最后连雍正皇帝也认为山西的社会定位序列与别处不同,竟是第一经商,第二务农,第三行伍,第四读书(见雍正二年对刘于义奏疏的朱批)。在这种独特的心理环境中,山西商人对自身职业没有太多的精神负担,把商业做纯粹了。 </p>
好贴啊!!!!!!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其二,目光远大。</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山西商人本来就是背井离乡的远行者,因此经商时很少有空间的框范,而这正是商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本质差异。整个中国版图都在视野之内,谈论天南海北就像谈论街坊邻里。这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心理优势,使山西商人最能发现各个地区在贸易上的强项和弱项,潜力和障碍,然后像下一盘围棋一样把它一一走通。你看,当康熙皇帝开始实行满蒙友好政策,停息边陲战火之后,山西商人反应最早,很快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面向蒙古新疆乃至西伯利亚的庞大商队组建起来,光是大胜魁的商队就拴有骆驼十万头,这是何等的眼光!商队带出关的商品必须向华北华中华南各地采购,因而他们又把整个中国的物产特色和运输网络掌握在手中。又如,清代南方诸商业中以盐业赚钱最多,但盐业由政府实行专卖,许可证都捏在两淮盐商手中,山西商人本难插足,但他们不着急,只在两淮盐商资金紧缺的时候给予慷慨的借贷,条件是稍稍让给他们一点盐业的经营权。久而久之,两淮盐业便越来越多地被山西商人所控制。可见,山西商人始终凝视着全国商业的大格局,不允许自己在哪个重要块面上有缺漏,不管这些块面处地多远,原先与自己有没有关系。人们可以称赞他们随机应变,但对机的发现,正是由于视野的开阔,目光的敏锐。当然,最能显现出山西商人目光的,莫过于一系列票号的建立了。他们先人一步的看出了金融对于商业的重要,于是就把东南西北的金融命脉疏理通常,稳稳的把自己放在全国民间财钱流通的主宰者的地位上。这种种作为,都是大手笔,与投机取巧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想,拥有如此的气概和谋略,大概与三晋文明的深厚蕴藏,表里山河的自然陶冶有关,我们只能抬头仰望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其三,讲究信义。</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山西商人能快速的打开大局面,往往出自于结对成帮的群体行为,而不是偷偷摸摸的个人冒险。只要稍一涉猎山西的商业史料,便立即会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所谓的“联号”。或是兄弟或是父子或是朋友或是乡邻,组成一个有分有合互通有无的集团势力,大模大样的铺展开去,不仅气势压人,而且呼应灵活,左右逢缘,构成一种商业大气候。其实,山西商人对联号系统之外的商家,也会尽力帮衬。其他商家借了巨款而终于无力偿还,供出的商家便大方的一笔购销。这样的事情在山西商人之间,所在多有,不足为奇。例如我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史料:有一家商号欠了另一家商号白银六万两,到后来实在还不出了,借入方的老板就到借出方的老板那里磕了个头,说明困境,借出方的老板就挥一挥手,算了事了;一个店欠另一个店千元大洋,还不出,借出店为了照顾接入店的自尊心,就让他象征性的还了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哈哈一笑,也算了事了。山西商人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愿意为了眼前的小利而背信弃义,这很可称之为“大商人心态”,在南方商家中,虽然也有,但不如山西坚实。不仅如此,他们在具体的产业行为上也特别讲究信誉,否则那些专营银两汇兑资金存放的山西票号,怎么能取得全国各地百姓长达百余年的信任呢?众所周知,当时我国的金融信托事业并没多少公证机制和监督机制,即便失信,也几乎不存在惩罚机制,因此一切全都依赖信誉和道义。金融信托事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信誉和道义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山西商人长久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竟能给远远近近的异乡人一种极其稳定的可靠感,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商业同行相互间的道义和商业行为本身的道义,加在一起,使山西商人给中国商业文明增添了不少人格意义的光彩,也为中国思想史上历时千年的义利之辩(例如很多人习惯的认为,只要经商,必然见利忘义)增加了新的思考方位。 </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其四,严于管理。</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山西商人最发迹的年代,朝廷对商业金融业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例如众多的票号就从来不必向官府登记,领执照,纳税,也基本上不受法律的约束。面对如许的自由,厚重的山西商人却很少有随心所欲的放纵习气,而是加紧制定行业规范和经营守则,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在无序中求得有序。因为他们明白,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有利于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我曾恭敬的读过上世纪许多山西商家的号规,不仅严密切实,而且充满智慧,即便从现代管理科学的眼光去看,也很有价值,足可证明在当时,山西商人的队伍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真正的管理专家,而其中像日升昌票号总经理雷履泰这样的人,则完全可以称之为商业管理大师而雄视一代。历史地来看,他们制定和执行的许多规则,正是他们的事业立百年而不衰的秘诀所在。例如不少山西大商家在内部机制上改变了一般的雇佣关系,把财东和总经理的关系纳入规范,总经理负有经营管理的全责,财东老板除发现总经理有积私肥己的行为可以撤换外,平时不能随便的颐指气使;职员须订立从业契约,并划出明确等级,收入悬殊,定期考察升迁,数字不少的高级职员与财东共享股份,到期分红,使整个商行上上下下在利益上休戚与共,情同一家。总号对于遍布全国的分号容易失控,因此进一步制定分号向总号和其他分号的报帐规则,分号职工的书信汇款省亲的规则,凡此种种,使许多山西商号的日常运作越来越正常,一代巨贾也就分得出精力去开拓新的领域,不比为已有的产业搞得精疲力竭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以上几个方面,不知道是否大体勾勒出了山西商人的商业人格?不管怎么说,有了这几方面,当年走西口的小伙子也就像模像样的做成了大生意,掸一掸身上的尘土,堂堂正正地走进了一代中国富豪的行列。 </p><p style="TEXT-INDENT: 2em;">何谓山西商人?我得回答是:走西口的哥哥回来了,回来在一个十分强健的人格水平上。 </p><p style="TEXT-INDENT: 2em;">上面这段文字是选自《抱愧山西》一文,是余秋雨先生写于92年的散文,距今已经有十多年了。那时还没有《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没有《乔家大院》这部小说,晋商也还没被众多人知晓。但已经有文人学者关注晋商这一群体,关注他们的经商之道。 </p><p style="TEXT-INDENT: 2em;">晋商的商业历史是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乔家大院》所演绎的决不是子虚乌有的故事,而是一代晋商的奋斗史,是一代晋商的强健人格,怎么能说是神话呢?</p>
可惜了,,,
1,<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0742.jpg" border="0" alt=""/><br/><br/>2,<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0800.jpg" border="0" alt=""/><br/><br/>3,<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0811.jpg" border="0" alt=""/><br/><br/>4,<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0834.jpg" border="0" alt=""/><br/><br/>5,<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0851.jpg" border="0" alt=""/><br/><br/>6,<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0910.jpg" border="0" alt=""/><br/><br/>7,<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0925.jpg" border="0" alt=""/><br/><br/>8,<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0950.jpg" border="0" alt=""/><br/><br/>9,<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1034.jpg" border="0" alt=""/><br/><br/>10,<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1053.jpg" border="0" alt=""/><br/><br/>11,<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1109.jpg" border="0" alt=""/><br/><br/>12,<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1142.jpg" border="0" alt=""/><br/><br/>13,<br/><br/><br/>14,<br/><img src="http://220.181.29.180/boardfile/tuyou/200537/20050908081252.jpg" border="0"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