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了总统的沙俄间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21:46
<p><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近100年前,一个负有使命的沙俄间谍探险家由新疆入境,途经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河北最后到达北京。这个中文名字叫马达汉的人,沿途写了数十万字的旅行日记,拍摄了1370余幅照片。</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0000ff">马达汉骑马穿越西域,行程14000公里,历时两年, 陪伴他的仅仅是几个哥萨克随从和一个任性的翻译。他在马背上测绘了长达3.087 公里的线路图,绘制了近20个中国驻兵要塞图,拍摄了1370幅图片。</font></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之后,1918年—1919 年马达汉就任芬兰国家执政官, 1939—1940年芬苏战争和1941—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芬兰三军总司令。 1944—1946年任芬兰共和国总统。1951年马达汉病逝世于瑞士。</p><p>                          </p><p>&nbsp;</p><p>&nbsp;&nbsp; &nbsp;&nbsp;&nbsp; 光绪三十三年腊月(1908年1月),即将来临的春节像一道神秘的符咒,悄悄地激起了人们心中莫名的热情。苟延残喘的大清王朝和病入膏肓的光绪皇帝一道进入了改朝换代的倒计时。远离京城的兰州人拖着大辫子度过了三九严寒,在略微变暖的空气中忙忙碌碌地置办年货。他们惊奇地看到一队洋人骑着高头大马径直走进了刚刚刷过朱红油漆的总督衙门。一个头戴皮帽、蓝眼珠里流泄着鹰隼般阴险神色的沙俄间谍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这样的感受:“我骑马进入宏伟的兰州城门时,立刻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迎面而来,同时感到高兴的是马蹄在石板路上踩出的哒哒响声,打破了旅途中的单调和沉闷”。</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color="#0000ff">这个名叫马达汉的芬兰裔沙俄间谍是跟随因盗劫敦煌文物成名的法国探险家伯希和来到中国的。他以考察探险的名义穿越了新疆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其醉翁之意在于搜集中国边疆省份的军事和政治情报。昏聩的中国政府在风雨飘摇中自身难保,自然对洋大人的“探险考察”活动无所防备。马达汉在中国浪荡了两年,志得意满地向沙俄军方上交了大量的资料。1917年马达汉从俄国返回芬兰,成了一颗耀人眼目的政治明星,走上了一条与原克格勃特工、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异曲同工的金光大道,最终登上了芬兰总统的宝座</font>。</p><p>&nbsp;</p><p>&nbsp;</p><p><br/>&nbsp;&nbsp;&nbsp; 兰州的春节让马达汉看够了热闹。正月初一到十五,呕哑嘲哳的鼓弦锣钹在他的窗下从清晨响到黄昏,闹得这位洋间谍心烦意乱。推开厚厚的毛头纸糊住的木窗,甜腻的气息、散漫的人群和杂乱的彩旗像一首毫无章法的乐曲,装点着大清帝国虚幻的太平和繁荣。这年的春节和一场锐不可挡的流感联袂而至,击倒了数量可观的兰州百姓。</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春节结近了尾声时,马达汉到热闹的城南地带溜了一圈,回到住处这样写道:“这几天,所有妇女,无论官太太还是城里最穷的女人,都要出来逛逛。你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到城里的美女,头戴面纱,叉着双腿,坐在那里——平时妇女们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阅兵典礼提供了更佳的机会。军事操练在中午时分进行。长长的人流一大早就涌向南门外的原野。一长排达官贵人再一次把他们漂亮的当地女眷从牢笼里带了出来。屋檐下挤满了不很幸运、但都花枝招展的盛装妇女。街上的小贩们手里托着盛满水果罐头、糖果和各种食品的大盘子,穿行在车辆和人流之中,直着嗓门叫卖他们的货品。马车排成两行向草原行进,中间形成一条宽阔的巷道,熙熙攘攘的行人沿着巷道向前簇拥。第二批和第三批马车接踵而至。原野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群,热闹非凡。孩子们吸吮着棒糖。妇女们透过面纱相互审视着华丽的头饰和衣着。”</p><p>&nbsp;</p><p><br/>&nbsp;&nbsp;&nbsp; 在兰州的一个月里,马达汉和一帮子比利时神甫打得火热。这些虔诚的传教士在兰州拥有一定数量的以妇女为主体的信徒。照片中的这一家受过基督洗礼的红粉兵团足以证明神甫的魅力所在。正襟危坐的张氏及其神情拘谨的儿媳和女儿面对马达汉的照像机,心里想到的大概不仅仅是上帝。</p><p>&nbsp;</p><p><br/>&nbsp;&nbsp;&nbsp; 马达汉专程察看了正在修建中的兰州铁桥,工人穿着黑白相间的工作服卖力地为天津的老板打造部件。马达汉还抽空参观了兰州市报的印刷工间,一群被烟火折磨得近乎呆滞的印刷工向他表示了极大的崇敬。</p><p>&nbsp;</p><p><br/>&nbsp;&nbsp;&nbsp; 金城虽好,但不是马达汉的久居之地。陕甘总督升允听说“马大人”要离开兰州东去西安,便放下新近杀青的《甘肃新通志》书稿,嘱咐手下设宴饯行。宴会从中午开始,屋顶上的西洋吊灯在雕梁画栋之间熠熠闪烁,大厅的条桌上摆着洁净的西式餐具,满清官服和西装革履犬牙交错,一群衣着艳丽的戏子表演着高亢刺耳的秦腔,总督府里近百名打杂捞毛的差役挤在客厅外面窥探洋人的模样。摄影师在客人看戏的间隙,抓拍了一张可以传世的照片。饮酒过多的升总督的小眼迷糊,马达汉的间谍本性一览无余。<br/>&nbsp;&nbsp;&nbsp;&nbsp;<br/>&nbsp;</p><p><br/></p><p>&nbsp;</p><p>穿着骑兵礼服的曼纳海姆上校,1909赫尔辛基 </p><p>&nbsp;</p><p><br/></p><p>&nbsp;</p><p>老兰州的繁华街道(1908年1月29日 马达汉)<br/></p><p>&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 兰州的宴会场面。前座是升总督,左边是斯泼林格、冯·迪克、臬台等人;马达汉右边是吉斯特和其他人。道台坐在餐桌的另一端。</p><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11:47:17编辑过]
<p><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近100年前,一个负有使命的沙俄间谍探险家由新疆入境,途经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河北最后到达北京。这个中文名字叫马达汉的人,沿途写了数十万字的旅行日记,拍摄了1370余幅照片。</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0000ff">马达汉骑马穿越西域,行程14000公里,历时两年, 陪伴他的仅仅是几个哥萨克随从和一个任性的翻译。他在马背上测绘了长达3.087 公里的线路图,绘制了近20个中国驻兵要塞图,拍摄了1370幅图片。</font></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之后,1918年—1919 年马达汉就任芬兰国家执政官, 1939—1940年芬苏战争和1941—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芬兰三军总司令。 1944—1946年任芬兰共和国总统。1951年马达汉病逝世于瑞士。</p><p>                          </p><p>&nbsp;</p><p>&nbsp;&nbsp; &nbsp;&nbsp;&nbsp; 光绪三十三年腊月(1908年1月),即将来临的春节像一道神秘的符咒,悄悄地激起了人们心中莫名的热情。苟延残喘的大清王朝和病入膏肓的光绪皇帝一道进入了改朝换代的倒计时。远离京城的兰州人拖着大辫子度过了三九严寒,在略微变暖的空气中忙忙碌碌地置办年货。他们惊奇地看到一队洋人骑着高头大马径直走进了刚刚刷过朱红油漆的总督衙门。一个头戴皮帽、蓝眼珠里流泄着鹰隼般阴险神色的沙俄间谍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这样的感受:“我骑马进入宏伟的兰州城门时,立刻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迎面而来,同时感到高兴的是马蹄在石板路上踩出的哒哒响声,打破了旅途中的单调和沉闷”。</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color="#0000ff">这个名叫马达汉的芬兰裔沙俄间谍是跟随因盗劫敦煌文物成名的法国探险家伯希和来到中国的。他以考察探险的名义穿越了新疆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其醉翁之意在于搜集中国边疆省份的军事和政治情报。昏聩的中国政府在风雨飘摇中自身难保,自然对洋大人的“探险考察”活动无所防备。马达汉在中国浪荡了两年,志得意满地向沙俄军方上交了大量的资料。1917年马达汉从俄国返回芬兰,成了一颗耀人眼目的政治明星,走上了一条与原克格勃特工、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异曲同工的金光大道,最终登上了芬兰总统的宝座</font>。</p><p>&nbsp;</p><p>&nbsp;</p><p><br/>&nbsp;&nbsp;&nbsp; 兰州的春节让马达汉看够了热闹。正月初一到十五,呕哑嘲哳的鼓弦锣钹在他的窗下从清晨响到黄昏,闹得这位洋间谍心烦意乱。推开厚厚的毛头纸糊住的木窗,甜腻的气息、散漫的人群和杂乱的彩旗像一首毫无章法的乐曲,装点着大清帝国虚幻的太平和繁荣。这年的春节和一场锐不可挡的流感联袂而至,击倒了数量可观的兰州百姓。</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春节结近了尾声时,马达汉到热闹的城南地带溜了一圈,回到住处这样写道:“这几天,所有妇女,无论官太太还是城里最穷的女人,都要出来逛逛。你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到城里的美女,头戴面纱,叉着双腿,坐在那里——平时妇女们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阅兵典礼提供了更佳的机会。军事操练在中午时分进行。长长的人流一大早就涌向南门外的原野。一长排达官贵人再一次把他们漂亮的当地女眷从牢笼里带了出来。屋檐下挤满了不很幸运、但都花枝招展的盛装妇女。街上的小贩们手里托着盛满水果罐头、糖果和各种食品的大盘子,穿行在车辆和人流之中,直着嗓门叫卖他们的货品。马车排成两行向草原行进,中间形成一条宽阔的巷道,熙熙攘攘的行人沿着巷道向前簇拥。第二批和第三批马车接踵而至。原野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群,热闹非凡。孩子们吸吮着棒糖。妇女们透过面纱相互审视着华丽的头饰和衣着。”</p><p>&nbsp;</p><p><br/>&nbsp;&nbsp;&nbsp; 在兰州的一个月里,马达汉和一帮子比利时神甫打得火热。这些虔诚的传教士在兰州拥有一定数量的以妇女为主体的信徒。照片中的这一家受过基督洗礼的红粉兵团足以证明神甫的魅力所在。正襟危坐的张氏及其神情拘谨的儿媳和女儿面对马达汉的照像机,心里想到的大概不仅仅是上帝。</p><p>&nbsp;</p><p><br/>&nbsp;&nbsp;&nbsp; 马达汉专程察看了正在修建中的兰州铁桥,工人穿着黑白相间的工作服卖力地为天津的老板打造部件。马达汉还抽空参观了兰州市报的印刷工间,一群被烟火折磨得近乎呆滞的印刷工向他表示了极大的崇敬。</p><p>&nbsp;</p><p><br/>&nbsp;&nbsp;&nbsp; 金城虽好,但不是马达汉的久居之地。陕甘总督升允听说“马大人”要离开兰州东去西安,便放下新近杀青的《甘肃新通志》书稿,嘱咐手下设宴饯行。宴会从中午开始,屋顶上的西洋吊灯在雕梁画栋之间熠熠闪烁,大厅的条桌上摆着洁净的西式餐具,满清官服和西装革履犬牙交错,一群衣着艳丽的戏子表演着高亢刺耳的秦腔,总督府里近百名打杂捞毛的差役挤在客厅外面窥探洋人的模样。摄影师在客人看戏的间隙,抓拍了一张可以传世的照片。饮酒过多的升总督的小眼迷糊,马达汉的间谍本性一览无余。<br/>&nbsp;&nbsp;&nbsp;&nbsp;<br/>&nbsp;</p><p><br/></p><p>&nbsp;</p><p>穿着骑兵礼服的曼纳海姆上校,1909赫尔辛基 </p><p>&nbsp;</p><p><br/></p><p>&nbsp;</p><p>老兰州的繁华街道(1908年1月29日 马达汉)<br/></p><p>&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 兰州的宴会场面。前座是升总督,左边是斯泼林格、冯·迪克、臬台等人;马达汉右边是吉斯特和其他人。道台坐在餐桌的另一端。</p><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11:47:17编辑过]
<p></p><p>&nbsp;</p><p><br/>会晤德国元首希特勒<br/></p>
[em09][em09][em09]
曼纳海姆是个人物!从战前坚决反对向苏联开战到战争中尽一切可能争取战争的胜利,他无愧于一方的战争统帅!
[em09][em09][em09][em09]
<p>牛啊</p>
<p>这本画册我刚刚买回,这么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