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金庸武林大事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06:08
 
            火枪骑士  

               从金庸的15部分小说来看,除了《越女剑》比较特殊,发生年代久远,暂时忽略不计外,其他的小说情节集中发生在北宋中后期到清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的武林发展总趋势是:稳步发展直至顶峰,然后缓慢衰退,但在清军入关后衰退速度明显加快,至乾隆后彻底崩溃。总体上分以下几个时期:
            
             (1) 初步发展时期:(唐朝初年——北宋中期) 这一时期并没有正面描写,但在很多部小说中都侧面描述过,它的大体过程是这样的:唐初由于少林寺辅佐太宗平乱有功,受到嘉奖,从此成为武林第一大派,之后一直在武林中执牛耳,正是由于有了少林派这个头领,江湖才真正摆脱了过去混乱无序的状态,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不过这一时期的武林总体上发展并不快,大概是因为没有长时间的战乱或者外族入侵,经济也比较发达,试问,如果你有一个家庭,有稳定的收入,你还会过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吗?
            
              在唐朝中期以后,局势逐渐不稳,武林在这个时候估计应该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由于金老先生语焉不详,所以我只能用“估计”这个词)这一时期很多经典武功开始产生(比如降龙十八掌,北冥神功等,《九阳真经》我很怀疑也是这一时期所作,可惜已经无从考证了),为日后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大发展时期:(北宋后期——南宋末年) 这一时期武林经历了两大高潮,分别在两宋中后期。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出现高潮呢?这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还真跟研究历史一样了):首先,经历了唐宋时期的发展,武林已经颇有规模,进入一个大发展的兴盛时期自然是水到渠成。另外,这一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有志之士莫不扼腕叹息,但又得不到施展才能的环境,所以他们纷纷投身绿林,斯混于江湖,这就造就了武林的兴盛。这些武林人士虽然人在绿林,但却关心国事,多是以集结武林人物共图大事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北宋中后期的兴盛造就了很多高手,“北乔峰,南慕容”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大理段氏家族和逍遥派的武功绝不在乔峰和慕容世家之下,但这一兴盛时期随着乔峰自杀,慕容博出家以及慕容复发疯而告终,段誉虚竹武功虽高,但没有乔峰的人格魅力,他们只想着过安稳的生活,再加上乔峰死后宋辽之间战争减少,宋颇有“中兴”的迹象,这注定了他们没有发挥的空间,武林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也到此结束。
            
              第二个高潮时期出现在南宋中后期,这一时期的武林高手如云,最早有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五大高人的华山论剑,千百年来成为中原武林中人津津乐道的经典,后又出现了郭靖黄蓉这样的夫妇大侠,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留芳百世,最终城破身死,令人感叹。至于神雕大侠杨过夫妇,创立娥眉一派的郭襄等人更是为这一时期的武林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相比而言,个人认为南宋末年无论武林的兴盛程度要略超过北宋年间,从以下几个细节可以映证:降龙十八掌在乔峰手下几乎成了不败的武功,即使是慕容博,鸠摩智这样的高手都自愧不如,但发展到南宋时期,丐帮帮主洪七公却在前人基础上又对这套掌法进行了修补,修补后的降龙十八掌由至刚掌法成为了刚柔并济的绝学,从这点上来看,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功力超过乔峰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洪却没能在武林中获得乔一样的地位,乔峰和慕容世家处于并列第一的地位,其他高手顶多与他武功相当,却没有超过他的。而洪七公却只能与其他三人并列排在王重阳之后,而当更年轻的郭靖迅速崛起后,他这个“并列第二”的地位都未必坐得稳。
            
              南宋武功强于北宋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道家武功的崛起,典型事件是《九阴真经》的撰写。根据“柔能克刚”的原理,道教武功应该是各派武功中最强的,而《九阴真经》第一次提出了“以柔克刚”的道理,并系统的加以叙述,同时结合了当时各派武功破解之法,这本秘辑成了当时天下武功的总纲。其成书年代很好考证:作者黄裳于北宋徽宗年间奉旨编纂“万寿道藏”并悟到“柔能克刚”的武学至理,(注:也正是在同一时期,明教兴起),晚年编写《九阴真经》离此时至少有四十年,应该在宋朝南迁以后了。因此,北宋时期武学还不完整,道家武功还没有真正得到发展。  
             (3) 鼎盛时期:(南宋灭亡——明朝建立)这一时期国家一直在异族统治下,汉人地位低下,闯荡江湖混口饭吃的人自然空前的多,各大门派也纷纷兴起,主要张三丰创立武当,郭襄建立娥眉,何足道开创昆仑一派,当时正派中的四大门派竟然有三个在这时建立。明教也乘机势力大张,由从前一个不入流的邪教,一跃成为和丐帮少林齐名的天下第一大教。这一时期的主题就是正派帮会与明教的对峙,这种对峙导致双方都丝毫不能放松,都努力扩张自己的势力,努力发展本门派的武学,一时间,武林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果把张无忌说成是武学宗师的话,几乎每个门派都至少有一个“准大师级”的高人,娥眉有一个大师级的灭绝师太,少林则有无数“大师”和三个“准宗师”,武当有一个比张无忌修为还高的“真人”以及宋远桥等“大师级”高手,至于明教就更不用说了,张教主是宗师,光明左右二使以及四大法王至少算大师,随便弄个什么旗主出来也是专家级别的,厉害厉害,怪不得六大派联手都灭不了明教。
            
              我之所以把这一时期做为武林鼎盛时期,主要还是因为张三丰的出现。金庸在书中对他的评价相当高,“震古烁今”这样的形容词都是只在张三丰一人身上用过,无论乔峰,郭靖这样的大侠,还是王重阳林朝英这样的传奇人物,都没有受到过如此推崇。由此可以看出,在作者心目中,张三丰才是武学史上武功最高的。另外,金庸小说中对武功真正能做到刚柔并济,融会贯通的也只有张三丰一人。尽管他出手不多,但在丹田中掌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还能够举重若轻,将刚相一掌击毙,就凭这手功夫,他也当的起武林历史第一人的称号。另外,灭绝师太和四大法王在《倚天》小说中武功似乎并不甚高,但金庸老先生却把“宗师”,“不世出的奇人”这样的称呼加在他们身上,而即使是当初的五绝也没有如此高的评价,由此可见,这些高手之所以给我们感觉武功一般,不是因为他们武功真的不行,而是因为他们同时代高手太多的缘故。
            
              (4) 衰退期:(明朝建立——清军入关) 经过了大发展而至鼎盛时期的武林,终于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始了衰落。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汉人江山的建立使武林人士失去了前进的欲望。从北宋中期到元朝一共几百年,驱除外辱一直是中原武林人士鞭挞自己主要动力,也正是在同外族的较量中,武林空前的壮大起来,而明朝初年,国力恢复迅速,异族入侵也很少,另外朱元璋本人也是绿林出身,称帝后又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并未对江湖中人进行大规模的压制(朱元璋禁明教杀功臣,但明教这时已经不能算武林门派了,徐达等人也已经演变成了政治人物),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似乎优越的条件实际上不利于武林的发展,正是由于外患少了,所以武林也就衰落了。
            
              不过在明朝时期武林衰落的速度有限,实际上可以归功于日月神教的兴起,如果说明教是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厚积薄发的话,日月神教则是异军突起,此教并没有悠久的历史,确切的建立年代不详,大致应该在明中前期。
            
              说到这里,我想先停顿一下,谈一谈我是怎么确定《笑傲江湖》发生年代的。虽然金庸先生在后记中声明此书任何年代都可能发生,但书中还是有不少地方已经暗示了发生的年代:当时武当在武林中已经存在了上百年,而日月神教与正派之间的对峙也有百年以上了,这就表明发生时期不可能在明朝中前期,而武林中人没有象袁承志或陈近南那样抵抗外族,又表明当时不会是清朝(况且清朝时少林武当已经衰落了),这些都暗示着此书发生年代只可能在明朝中后期。而书中没有出现任何官府中人,整个社会也比较安定,没有什么外族入侵或内战,而明朝中后期只有张居正执政的十年以及万历亲政的前几年出现过这种局面,因此我估计《笑傲江湖》中的故事应该发生在明万历初年,大约1572——1590年间。
  
              有人可能会认为以上的考证没有意义,其实我考证《笑傲江湖》成书年代的目的是为了把这本书纳入到武侠历史体系中来,没有年代就无法归入我的体系,而金庸小说的体系中怎么能没有这部大作呢?  
              接着说这一时期吧,日月神教的崛起刺激了各大门派,使他们不至于飞速衰退。另一方面,五岳各派飞速发展,几乎可与少林武当并驾齐驱,正派中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类似于现在的世界格局,少林就如美国,武当可比日本,而五岳各派恰似欧盟。但可惜的是五岳各派中既出了令狐冲这样的武学天才,又出了左冷禅岳不群这样的阴谋家,结果盛极一时的五个门派经过合并风波后很快衰落了下去,正派武林又回到了“两极格局”,同时,经过叛乱重新夺日月神教的任我行由于死后无子,教主之位传于其女任盈盈,不久盈盈与大侠令狐冲通婚,将教主位置禅让给向问天,从此日月神教与正派之间再无冲突,武林也呈现出难得的和平年代。这一时期少林武当在武林中的地位更是空前的突出,因为其他各派在同日月教的冲突中已经元气大伤了。
            
              武林无武,各派生活太过安逸,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各派武学的衰落,师傅教徒弟时留绝招之风也逐渐兴起。即使是少林武当也未能逃过衰落的规律。  
              这一时期所处年代是明朝末期,有一个门派值得一提:华山派。此派经过五岳合并风波人才凋零,几乎就此灭亡,但大概是在令狐冲的关照下竟然能支撑了下来,门人痛定思痛,对选徒异常严格,但一旦选中就会毫不保留的传授绝技,因此这一派别虽然人数一直不多,但是门人几乎全是名震一时的大侠。明末李自成起事时,掌门穆人清及其三个徒弟:黄真,归辛树,袁承志均为当世大侠,他们支持义军,尤其是袁承志,为李闯王入京灭明立功不少,中原武林又呈现出“中兴”的迹象。可惜李自成起义失败后,袁承志归隐海外,穆人清退隐,再加上清军镇压,整个武林又一次陷入低潮。
            
              (5)
            崩溃期:(清入关以后)清军入关后对整个武林实行的是严厉镇压+利诱的政策,在这种大环境下,武林濒临崩溃。康熙初年华山高手归辛树行刺皇帝不成,反被侍卫杀死,这似乎预示着高手辈出的年代已经结束了,同一时期明朝遗老陈近南创立的天地会似乎是这一时期唯一新成立帮会,而这一帮会以反清复明为旗号,俨然取代了丐帮成了武林第一大帮,但在陈近南死后天地会几乎分崩离析,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后,国力空前强盛,天地会根本没有能力同清政府对抗了,尽管19世纪后期仍然有迹象表明此帮会的存在,但这时的天地会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
            
              在天地会衰落后,武林各帮派对清政府更是不敢反抗,江湖上表面平静,实际暗流汹涌,在雍正执政期间终于发生了吕四娘刺杀雍正事件,这件事情成了武林与清政府再度公开对抗的导火索。尽管父亲是被江湖中人杀死,但乾隆即位后并没有对江湖采取非常政策,这大概是因为他比较自负,对江湖中人不重视的缘故。这时候另一个反清组织“红花会”出现了,创始人为大侠于万亭。红花会在极短时间内成为江湖第一大帮,气势之盛甚至有盖过少林武当之趋势——这一时期在朝廷打压下少林不问世事,武当虽然有几个高手,但整体实力大不如前。可惜的是红花会反清的根本方针不对头,竟然妄图让乾隆自上而下恢复汉人江山,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实在令人既感痛惜,又觉可笑。而在红花会反抗失败后,会中高手豪气顿灭,心灰意冷之下全部隐居回疆,红花会就此消声秘迹。
            
              在红花会同一时期,武林中还出现其他一些高手,如苗人凤,胡一刀等,之后又有胡斐,这些人虽然也反对清朝统治,但各自为战,并未在武林中留下什么壮举。
            
              之后的武林更加颓废,反对清朝的逐渐被消灭,依附清政府的则成为朝廷鹰犬,也逐步脱离了江湖,中国千百年形成的“江湖”已经崩溃了。  
              再说些金庸小说中没有的题外话,到了近代,很意外的又出现了一个武学大师,那就是霍元甲,不过他之所以被称为大师,主要原因是和他同时代没有高手,而且他坚决反抗外辱,令人万分钦佩。在他被日本人暗算身死后,所谓武林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最后,想说明一个问题,武林经历了两次异族统治,但在元朝时武林一派兴盛景象,而清朝时武林却迅速衰退,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1、 元朝时武林刚刚经历了宋这个大发展时期,势力相当大,而清朝时武林已经衰退了,自然禁不起朝廷的全力打压。  
            2、 两个朝廷对武林重视程度不同。元政府把百姓强分四等,汉人最低贱,当时政府对汉人的态度是轻视,不屑的,因此朝廷对中原武林自然没有太多的压制,而在武林发展到顶峰的时候,政府想打压也压制不住了。而清朝则吸取了这一教训,对普通汉人和武林人士都非常重视,既镇压,又招安,再加上武林本已衰落,最终自然崩溃了。  

              后记:首先感谢彼德老兄,若无他的悉心“灌溉”,我是绝对没有耐心写这么多的。(圣殿龙虎榜里说他“有些写原创的才能,希望能在灌水自娱之余,尝试写写原创小说”,果然很对哦,他的灌水能力绝对一流。)另外,网易的超级艾弗森兄弟(不知道他混不混这里啊?)曾经就本帖与我辩论过,他的一些见解令我产生了很多灵感,在此一并谢过了。本人喜欢金庸,又喜欢历史,写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尝试一下用记录历史的笔法记述金庸笔下的武林。
            火枪骑士  

               从金庸的15部分小说来看,除了《越女剑》比较特殊,发生年代久远,暂时忽略不计外,其他的小说情节集中发生在北宋中后期到清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的武林发展总趋势是:稳步发展直至顶峰,然后缓慢衰退,但在清军入关后衰退速度明显加快,至乾隆后彻底崩溃。总体上分以下几个时期:
            
             (1) 初步发展时期:(唐朝初年——北宋中期) 这一时期并没有正面描写,但在很多部小说中都侧面描述过,它的大体过程是这样的:唐初由于少林寺辅佐太宗平乱有功,受到嘉奖,从此成为武林第一大派,之后一直在武林中执牛耳,正是由于有了少林派这个头领,江湖才真正摆脱了过去混乱无序的状态,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不过这一时期的武林总体上发展并不快,大概是因为没有长时间的战乱或者外族入侵,经济也比较发达,试问,如果你有一个家庭,有稳定的收入,你还会过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吗?
            
              在唐朝中期以后,局势逐渐不稳,武林在这个时候估计应该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由于金老先生语焉不详,所以我只能用“估计”这个词)这一时期很多经典武功开始产生(比如降龙十八掌,北冥神功等,《九阳真经》我很怀疑也是这一时期所作,可惜已经无从考证了),为日后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大发展时期:(北宋后期——南宋末年) 这一时期武林经历了两大高潮,分别在两宋中后期。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出现高潮呢?这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还真跟研究历史一样了):首先,经历了唐宋时期的发展,武林已经颇有规模,进入一个大发展的兴盛时期自然是水到渠成。另外,这一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有志之士莫不扼腕叹息,但又得不到施展才能的环境,所以他们纷纷投身绿林,斯混于江湖,这就造就了武林的兴盛。这些武林人士虽然人在绿林,但却关心国事,多是以集结武林人物共图大事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北宋中后期的兴盛造就了很多高手,“北乔峰,南慕容”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大理段氏家族和逍遥派的武功绝不在乔峰和慕容世家之下,但这一兴盛时期随着乔峰自杀,慕容博出家以及慕容复发疯而告终,段誉虚竹武功虽高,但没有乔峰的人格魅力,他们只想着过安稳的生活,再加上乔峰死后宋辽之间战争减少,宋颇有“中兴”的迹象,这注定了他们没有发挥的空间,武林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也到此结束。
            
              第二个高潮时期出现在南宋中后期,这一时期的武林高手如云,最早有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五大高人的华山论剑,千百年来成为中原武林中人津津乐道的经典,后又出现了郭靖黄蓉这样的夫妇大侠,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留芳百世,最终城破身死,令人感叹。至于神雕大侠杨过夫妇,创立娥眉一派的郭襄等人更是为这一时期的武林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相比而言,个人认为南宋末年无论武林的兴盛程度要略超过北宋年间,从以下几个细节可以映证:降龙十八掌在乔峰手下几乎成了不败的武功,即使是慕容博,鸠摩智这样的高手都自愧不如,但发展到南宋时期,丐帮帮主洪七公却在前人基础上又对这套掌法进行了修补,修补后的降龙十八掌由至刚掌法成为了刚柔并济的绝学,从这点上来看,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功力超过乔峰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洪却没能在武林中获得乔一样的地位,乔峰和慕容世家处于并列第一的地位,其他高手顶多与他武功相当,却没有超过他的。而洪七公却只能与其他三人并列排在王重阳之后,而当更年轻的郭靖迅速崛起后,他这个“并列第二”的地位都未必坐得稳。
            
              南宋武功强于北宋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道家武功的崛起,典型事件是《九阴真经》的撰写。根据“柔能克刚”的原理,道教武功应该是各派武功中最强的,而《九阴真经》第一次提出了“以柔克刚”的道理,并系统的加以叙述,同时结合了当时各派武功破解之法,这本秘辑成了当时天下武功的总纲。其成书年代很好考证:作者黄裳于北宋徽宗年间奉旨编纂“万寿道藏”并悟到“柔能克刚”的武学至理,(注:也正是在同一时期,明教兴起),晚年编写《九阴真经》离此时至少有四十年,应该在宋朝南迁以后了。因此,北宋时期武学还不完整,道家武功还没有真正得到发展。  
             (3) 鼎盛时期:(南宋灭亡——明朝建立)这一时期国家一直在异族统治下,汉人地位低下,闯荡江湖混口饭吃的人自然空前的多,各大门派也纷纷兴起,主要张三丰创立武当,郭襄建立娥眉,何足道开创昆仑一派,当时正派中的四大门派竟然有三个在这时建立。明教也乘机势力大张,由从前一个不入流的邪教,一跃成为和丐帮少林齐名的天下第一大教。这一时期的主题就是正派帮会与明教的对峙,这种对峙导致双方都丝毫不能放松,都努力扩张自己的势力,努力发展本门派的武学,一时间,武林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果把张无忌说成是武学宗师的话,几乎每个门派都至少有一个“准大师级”的高人,娥眉有一个大师级的灭绝师太,少林则有无数“大师”和三个“准宗师”,武当有一个比张无忌修为还高的“真人”以及宋远桥等“大师级”高手,至于明教就更不用说了,张教主是宗师,光明左右二使以及四大法王至少算大师,随便弄个什么旗主出来也是专家级别的,厉害厉害,怪不得六大派联手都灭不了明教。
            
              我之所以把这一时期做为武林鼎盛时期,主要还是因为张三丰的出现。金庸在书中对他的评价相当高,“震古烁今”这样的形容词都是只在张三丰一人身上用过,无论乔峰,郭靖这样的大侠,还是王重阳林朝英这样的传奇人物,都没有受到过如此推崇。由此可以看出,在作者心目中,张三丰才是武学史上武功最高的。另外,金庸小说中对武功真正能做到刚柔并济,融会贯通的也只有张三丰一人。尽管他出手不多,但在丹田中掌身受重伤的情况下,还能够举重若轻,将刚相一掌击毙,就凭这手功夫,他也当的起武林历史第一人的称号。另外,灭绝师太和四大法王在《倚天》小说中武功似乎并不甚高,但金庸老先生却把“宗师”,“不世出的奇人”这样的称呼加在他们身上,而即使是当初的五绝也没有如此高的评价,由此可见,这些高手之所以给我们感觉武功一般,不是因为他们武功真的不行,而是因为他们同时代高手太多的缘故。
            
              (4) 衰退期:(明朝建立——清军入关) 经过了大发展而至鼎盛时期的武林,终于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始了衰落。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汉人江山的建立使武林人士失去了前进的欲望。从北宋中期到元朝一共几百年,驱除外辱一直是中原武林人士鞭挞自己主要动力,也正是在同外族的较量中,武林空前的壮大起来,而明朝初年,国力恢复迅速,异族入侵也很少,另外朱元璋本人也是绿林出身,称帝后又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并未对江湖中人进行大规模的压制(朱元璋禁明教杀功臣,但明教这时已经不能算武林门派了,徐达等人也已经演变成了政治人物),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似乎优越的条件实际上不利于武林的发展,正是由于外患少了,所以武林也就衰落了。
            
              不过在明朝时期武林衰落的速度有限,实际上可以归功于日月神教的兴起,如果说明教是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厚积薄发的话,日月神教则是异军突起,此教并没有悠久的历史,确切的建立年代不详,大致应该在明中前期。
            
              说到这里,我想先停顿一下,谈一谈我是怎么确定《笑傲江湖》发生年代的。虽然金庸先生在后记中声明此书任何年代都可能发生,但书中还是有不少地方已经暗示了发生的年代:当时武当在武林中已经存在了上百年,而日月神教与正派之间的对峙也有百年以上了,这就表明发生时期不可能在明朝中前期,而武林中人没有象袁承志或陈近南那样抵抗外族,又表明当时不会是清朝(况且清朝时少林武当已经衰落了),这些都暗示着此书发生年代只可能在明朝中后期。而书中没有出现任何官府中人,整个社会也比较安定,没有什么外族入侵或内战,而明朝中后期只有张居正执政的十年以及万历亲政的前几年出现过这种局面,因此我估计《笑傲江湖》中的故事应该发生在明万历初年,大约1572——1590年间。
  
              有人可能会认为以上的考证没有意义,其实我考证《笑傲江湖》成书年代的目的是为了把这本书纳入到武侠历史体系中来,没有年代就无法归入我的体系,而金庸小说的体系中怎么能没有这部大作呢?  
              接着说这一时期吧,日月神教的崛起刺激了各大门派,使他们不至于飞速衰退。另一方面,五岳各派飞速发展,几乎可与少林武当并驾齐驱,正派中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类似于现在的世界格局,少林就如美国,武当可比日本,而五岳各派恰似欧盟。但可惜的是五岳各派中既出了令狐冲这样的武学天才,又出了左冷禅岳不群这样的阴谋家,结果盛极一时的五个门派经过合并风波后很快衰落了下去,正派武林又回到了“两极格局”,同时,经过叛乱重新夺日月神教的任我行由于死后无子,教主之位传于其女任盈盈,不久盈盈与大侠令狐冲通婚,将教主位置禅让给向问天,从此日月神教与正派之间再无冲突,武林也呈现出难得的和平年代。这一时期少林武当在武林中的地位更是空前的突出,因为其他各派在同日月教的冲突中已经元气大伤了。
            
              武林无武,各派生活太过安逸,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各派武学的衰落,师傅教徒弟时留绝招之风也逐渐兴起。即使是少林武当也未能逃过衰落的规律。  
              这一时期所处年代是明朝末期,有一个门派值得一提:华山派。此派经过五岳合并风波人才凋零,几乎就此灭亡,但大概是在令狐冲的关照下竟然能支撑了下来,门人痛定思痛,对选徒异常严格,但一旦选中就会毫不保留的传授绝技,因此这一派别虽然人数一直不多,但是门人几乎全是名震一时的大侠。明末李自成起事时,掌门穆人清及其三个徒弟:黄真,归辛树,袁承志均为当世大侠,他们支持义军,尤其是袁承志,为李闯王入京灭明立功不少,中原武林又呈现出“中兴”的迹象。可惜李自成起义失败后,袁承志归隐海外,穆人清退隐,再加上清军镇压,整个武林又一次陷入低潮。
            
              (5)
            崩溃期:(清入关以后)清军入关后对整个武林实行的是严厉镇压+利诱的政策,在这种大环境下,武林濒临崩溃。康熙初年华山高手归辛树行刺皇帝不成,反被侍卫杀死,这似乎预示着高手辈出的年代已经结束了,同一时期明朝遗老陈近南创立的天地会似乎是这一时期唯一新成立帮会,而这一帮会以反清复明为旗号,俨然取代了丐帮成了武林第一大帮,但在陈近南死后天地会几乎分崩离析,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后,国力空前强盛,天地会根本没有能力同清政府对抗了,尽管19世纪后期仍然有迹象表明此帮会的存在,但这时的天地会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
            
              在天地会衰落后,武林各帮派对清政府更是不敢反抗,江湖上表面平静,实际暗流汹涌,在雍正执政期间终于发生了吕四娘刺杀雍正事件,这件事情成了武林与清政府再度公开对抗的导火索。尽管父亲是被江湖中人杀死,但乾隆即位后并没有对江湖采取非常政策,这大概是因为他比较自负,对江湖中人不重视的缘故。这时候另一个反清组织“红花会”出现了,创始人为大侠于万亭。红花会在极短时间内成为江湖第一大帮,气势之盛甚至有盖过少林武当之趋势——这一时期在朝廷打压下少林不问世事,武当虽然有几个高手,但整体实力大不如前。可惜的是红花会反清的根本方针不对头,竟然妄图让乾隆自上而下恢复汉人江山,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实在令人既感痛惜,又觉可笑。而在红花会反抗失败后,会中高手豪气顿灭,心灰意冷之下全部隐居回疆,红花会就此消声秘迹。
            
              在红花会同一时期,武林中还出现其他一些高手,如苗人凤,胡一刀等,之后又有胡斐,这些人虽然也反对清朝统治,但各自为战,并未在武林中留下什么壮举。
            
              之后的武林更加颓废,反对清朝的逐渐被消灭,依附清政府的则成为朝廷鹰犬,也逐步脱离了江湖,中国千百年形成的“江湖”已经崩溃了。  
              再说些金庸小说中没有的题外话,到了近代,很意外的又出现了一个武学大师,那就是霍元甲,不过他之所以被称为大师,主要原因是和他同时代没有高手,而且他坚决反抗外辱,令人万分钦佩。在他被日本人暗算身死后,所谓武林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最后,想说明一个问题,武林经历了两次异族统治,但在元朝时武林一派兴盛景象,而清朝时武林却迅速衰退,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1、 元朝时武林刚刚经历了宋这个大发展时期,势力相当大,而清朝时武林已经衰退了,自然禁不起朝廷的全力打压。  
            2、 两个朝廷对武林重视程度不同。元政府把百姓强分四等,汉人最低贱,当时政府对汉人的态度是轻视,不屑的,因此朝廷对中原武林自然没有太多的压制,而在武林发展到顶峰的时候,政府想打压也压制不住了。而清朝则吸取了这一教训,对普通汉人和武林人士都非常重视,既镇压,又招安,再加上武林本已衰落,最终自然崩溃了。  

              后记:首先感谢彼德老兄,若无他的悉心“灌溉”,我是绝对没有耐心写这么多的。(圣殿龙虎榜里说他“有些写原创的才能,希望能在灌水自娱之余,尝试写写原创小说”,果然很对哦,他的灌水能力绝对一流。)另外,网易的超级艾弗森兄弟(不知道他混不混这里啊?)曾经就本帖与我辩论过,他的一些见解令我产生了很多灵感,在此一并谢过了。本人喜欢金庸,又喜欢历史,写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尝试一下用记录历史的笔法记述金庸笔下的武林。
连城诀和侠客行呢?呵呵~~
<P>连和侠被认为是明朝的故事。</P>
从连和侠里都有武当来看应该是元明或之后的事,但好象记得连里头有细节表明极可能是清朝的事,仙子以为呢?呵呵~~
<P>细节?里面至少没说人的脑袋后面有辫子!别被插图误导!</P>
<P>我认为连和侠是明朝的,君不见两书改编的电视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