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火烧车后大陆对台民意在转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39:06
http://bj.crntt.com/doc/1043/3/5 ... mp;mdate=0803002154


马英九前往悼念(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 束沐分析报道)7月19日辽宁陆客团遭遇严重火灾车祸事故。天人同悲,大陆方面紧急启动涉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根据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全力做好善后工作,并多次要求台湾有关方面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以告慰罹难者及其家属。台湾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对罹难者表达哀悼,并呼吁台相关部门查出真相,给罹难者家属一个交代。

  逝者为大,我们对同胞罹难深表哀悼与痛惜,也无意借此引发其它话题。然而,鉴于此次车祸善后与调查过程中,台湾方面接二连三的处理不当,已经引发了包括大陆民众在内的两岸舆论的质疑与愤怒,我们不仅对台相关部门现阶段的处理方式高度不满,也对今后两岸民意的总体走向深感不乐观。

  719事故发生后,事故善后与真相调查本是处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台相关方面的一系列不当举措,却引发了两岸间的“次生舆情灾害”。一是蔡英文敬挽联被批为“内外有别”以及缺席头七祭奠被指“没有温情”,而后“总统府”发言人回应批评时竟辩称“对方没要来(要挽联)”;二是灾难发生后,蔡当局试图将两岸之间基于人道主义的应急处理机制,混淆为业已停摆的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营造出两岸无“九二共识”也能沟通的假象,这种借灾难事件做政治消费的行为引发了大陆学者的强烈批评;三是少数台湾网民对这起重大安全事故不以为悲、不以为耻、反以为乐,民粹主义沉渣泛起,出现了大量不堪入耳的错误言辞。

  较上述三点,更加严重的是,台检方公布事件起因的时间点极为蹊跷,在所有罹难者家属签署完和解书、全部返回大陆后,才对外透露司机有刑案在身、重度酒驾且不排除人为纵火嫌疑的关键线索,而后岛内闻风炒作,爆料苏姓司机曾扬言报复社会,更是引发舆论对案件真相的新一轮揣测。尽管检方独立调查及其既定程序不应被外界干涉,但由于此次火灾事故极其悲惨,当局、检方、媒体均须以人伦道义为念,严防出现不近人情的官方回应、“挤牙膏”式的新闻发布或不负责任的跟风炒作,避免对遇难者家属心灵造成二次伤害。然而,在这一点上,台湾方面的应对措施严重不及格。

  719事故发生后,大陆民意对台湾的观感也发生了不利的变化。众所周知,自2005年连战“破冰之旅”以及2008年以来,随着和平发展道路的不断稳固,再加上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观光、就学,大陆普遍民意对台湾均抱有一种淳朴而美好的观感,两岸网民一度进入“蜜月期”,“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不仅风靡大陆网络,台湾在政治、社会层面的某些元素也引起了部分大陆网民的兴趣甚至是欣赏。

  然而,以2014年“反服贸”为代表的岛内政治运动,让“反中仇中”思潮在台不断酝酿,随后又蔓延到两岸舆论,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引爆了两岸年轻网民的争吵,个别事件被政治操作,进而演变为影响岛内政治局与两岸互信的重大事件。而也是在“反服贸”风波后,大陆的主流知识精英开始反思台湾民粹政治的负面效应。

  不过,尽管近年来岛内政局跌宕起伏,但广大大陆民众在看待台湾时,还是会将政治与社会、当局与民众之间区别对待,尤其是在赴台旅游、文教交流领域,并没有受到“反服贸”风波太大的冲击。然而,今年“大选”及520后随着两岸关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趋增加,两岸之间的不信任感不降反增,不仅影响了大陆民众赴台交流的意愿,也影响到了大陆民众对台湾的总体观感。

  对台湾社会环境的高度不安,随着719事故的发生,让大陆民众对台观感进一步恶化。而民粹的泛滥,是否会进一步让大陆民意看待台湾时,将原有的政治与社会、当局与民众“区别对待”的方法论丢弃呢?719事故后,一些台湾学者在受访中提及了1994年的“千岛湖事件”,熟悉两岸关系历史的人都知道,那起惨案在后来屡屡被岛内学者们诠释为台湾民意对大陆疏远疏离的“转折性事件”。那么,在内外种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下,719事件是否会成为大陆民意对台由正向负的转折点呢?

  台湾部分人士也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台北市长柯文哲在上周表示,两岸一家亲总比“一家仇”好,学者张亚中也几乎在同一时间点投书警告,勿使“反陆仇陆”招来“反台仇台”。我们绝对不希望看到这个局面发生,也绝对不希望放任情势向这一趋势发展。

  当温情、亲情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冷漠和坚硬。如何面对这一潜在的不利转折?所有关心两岸关系的有识之士们应该及时警醒、严肃面对、认真思考,并找出应对解决之策。

http://bj.crntt.com/doc/1043/3/5 ... mp;mdate=0803002154

104335810.jpg (49.9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3 00:37 上传


马英九前往悼念(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 束沐分析报道)7月19日辽宁陆客团遭遇严重火灾车祸事故。天人同悲,大陆方面紧急启动涉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根据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全力做好善后工作,并多次要求台湾有关方面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以告慰罹难者及其家属。台湾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对罹难者表达哀悼,并呼吁台相关部门查出真相,给罹难者家属一个交代。

  逝者为大,我们对同胞罹难深表哀悼与痛惜,也无意借此引发其它话题。然而,鉴于此次车祸善后与调查过程中,台湾方面接二连三的处理不当,已经引发了包括大陆民众在内的两岸舆论的质疑与愤怒,我们不仅对台相关部门现阶段的处理方式高度不满,也对今后两岸民意的总体走向深感不乐观。

  719事故发生后,事故善后与真相调查本是处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台相关方面的一系列不当举措,却引发了两岸间的“次生舆情灾害”。一是蔡英文敬挽联被批为“内外有别”以及缺席头七祭奠被指“没有温情”,而后“总统府”发言人回应批评时竟辩称“对方没要来(要挽联)”;二是灾难发生后,蔡当局试图将两岸之间基于人道主义的应急处理机制,混淆为业已停摆的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营造出两岸无“九二共识”也能沟通的假象,这种借灾难事件做政治消费的行为引发了大陆学者的强烈批评;三是少数台湾网民对这起重大安全事故不以为悲、不以为耻、反以为乐,民粹主义沉渣泛起,出现了大量不堪入耳的错误言辞。

  较上述三点,更加严重的是,台检方公布事件起因的时间点极为蹊跷,在所有罹难者家属签署完和解书、全部返回大陆后,才对外透露司机有刑案在身、重度酒驾且不排除人为纵火嫌疑的关键线索,而后岛内闻风炒作,爆料苏姓司机曾扬言报复社会,更是引发舆论对案件真相的新一轮揣测。尽管检方独立调查及其既定程序不应被外界干涉,但由于此次火灾事故极其悲惨,当局、检方、媒体均须以人伦道义为念,严防出现不近人情的官方回应、“挤牙膏”式的新闻发布或不负责任的跟风炒作,避免对遇难者家属心灵造成二次伤害。然而,在这一点上,台湾方面的应对措施严重不及格。

  719事故发生后,大陆民意对台湾的观感也发生了不利的变化。众所周知,自2005年连战“破冰之旅”以及2008年以来,随着和平发展道路的不断稳固,再加上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观光、就学,大陆普遍民意对台湾均抱有一种淳朴而美好的观感,两岸网民一度进入“蜜月期”,“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不仅风靡大陆网络,台湾在政治、社会层面的某些元素也引起了部分大陆网民的兴趣甚至是欣赏。

  然而,以2014年“反服贸”为代表的岛内政治运动,让“反中仇中”思潮在台不断酝酿,随后又蔓延到两岸舆论,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引爆了两岸年轻网民的争吵,个别事件被政治操作,进而演变为影响岛内政治局与两岸互信的重大事件。而也是在“反服贸”风波后,大陆的主流知识精英开始反思台湾民粹政治的负面效应。

  不过,尽管近年来岛内政局跌宕起伏,但广大大陆民众在看待台湾时,还是会将政治与社会、当局与民众之间区别对待,尤其是在赴台旅游、文教交流领域,并没有受到“反服贸”风波太大的冲击。然而,今年“大选”及520后随着两岸关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趋增加,两岸之间的不信任感不降反增,不仅影响了大陆民众赴台交流的意愿,也影响到了大陆民众对台湾的总体观感。

  对台湾社会环境的高度不安,随着719事故的发生,让大陆民众对台观感进一步恶化。而民粹的泛滥,是否会进一步让大陆民意看待台湾时,将原有的政治与社会、当局与民众“区别对待”的方法论丢弃呢?719事故后,一些台湾学者在受访中提及了1994年的“千岛湖事件”,熟悉两岸关系历史的人都知道,那起惨案在后来屡屡被岛内学者们诠释为台湾民意对大陆疏远疏离的“转折性事件”。那么,在内外种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下,719事件是否会成为大陆民意对台由正向负的转折点呢?

  台湾部分人士也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台北市长柯文哲在上周表示,两岸一家亲总比“一家仇”好,学者张亚中也几乎在同一时间点投书警告,勿使“反陆仇陆”招来“反台仇台”。我们绝对不希望看到这个局面发生,也绝对不希望放任情势向这一趋势发展。

  当温情、亲情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冷漠和坚硬。如何面对这一潜在的不利转折?所有关心两岸关系的有识之士们应该及时警醒、严肃面对、认真思考,并找出应对解决之策。

最好让更多那些无知的人看看,可别再勇闯夺命岛了,也求求央视别混淆视听,把台湾塑造的多么美
好高端!死在夺命岛,前总捅亲自前往悼念!
看来还没有把蓄意谋杀火烧车事件塑造成另一个千岛湖事件迹象。
那个诈骗岛+杀人岛,再美,也没有自己的生命美
那个诈骗岛+杀人岛,再美,也没有自己的生命美

假币贩毒,那个岛少了么?这样一算下来,百万罪犯应该是有的
风向已变。
还是去人留岛比较好。
两岸统一前,绝不去诈骗岛丶夺命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