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找到一本看样子还不错的书,还没仔细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58:29

《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 
作者:【美』赫伯特·比克斯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警世之作
  这是改写了传统看法,对日本有历史警示的好书!--普利策奖颁奖委员会
  粉碎了日本战时天皇只是消极被动,甚至是"傀儡"的一贯说法。--《洛杉矶时报》
  展示了引人争论的日本天皇的惊人一面,是同类政治传记中最出色的书。--《出版周刊》
  这本书的巨大贡献在于:推翻了现有的错误认识,来了个底朝天!--《外交季刊》
这是封底的书评。
《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 
作者:【美』赫伯特·比克斯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警世之作
  这是改写了传统看法,对日本有历史警示的好书!--普利策奖颁奖委员会
  粉碎了日本战时天皇只是消极被动,甚至是"傀儡"的一贯说法。--《洛杉矶时报》
  展示了引人争论的日本天皇的惊人一面,是同类政治传记中最出色的书。--《出版周刊》
  这本书的巨大贡献在于:推翻了现有的错误认识,来了个底朝天!--《外交季刊》
这是封底的书评。
<P align=center><B><FONT color=#cc0000>书评1</FONT></B></P>
<P align=center><B><FONT color=#cc0000>天皇非为傀儡面具</FONT></B><BR>徐冰川</P>
<P align=left>  在许多人的眼里,1926年至1989年在位的日本裕仁天皇就像是卡通画中的人物: 当他年轻风华正茂骑着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视察日本军队的时候,一脸不自在的表情让人觉得他实在不像是一个统领日本三军的最高领袖; 当个头不高身穿条纹裤子和古板早礼服的他站在人高马大的美国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面前的时候,脸上的表情让人觉得他挺可怜的; 当上了年纪专心致志的他端坐在显微镜前的时候,专注的表情让人觉得他真是一个够格的海洋动物学家。 <BR>总之,二战结束后裕仁被美国人塑成一个对战争没有任何罪行,甚至热爱和平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傀儡。然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历史学家哈尔伯特·比格斯却在他的新书《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中撩开了裕仁的面纱,首次系统披露:裕仁天皇实际上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力、勃勃个人野心,可以决定千百万人生命的政治领导人,是二次世界大战名符其实的战争罪犯!<BR>  比格斯在该书自序中开篇点题写道:"裕仁天皇绝非如同英国那样只是宪法上的君主,而是日本不折不扣的最高元首,应该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日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罪行负直接或者间接的责任!"<BR>  裕仁天皇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有直接和间接的责任。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期间,裕仁与日本陆军强硬派结盟,拼命削弱政府的党派内阁制,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日本军方最终得以顺利地击倒了日本各民主政党,走上了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体制。紧接着,裕仁开始推行基于以天皇为核心的反民主思想,对反对派政治人士和任何敢对天皇权力提出质疑者进行无情的打击。 <BR>  随着日本本来就很脆弱的民主力量的削弱,裕仁自己的地位,特别是他在日本军中的地位日益得到加强,裕仁因此成为至高无上的日本元首:他是日本人心目中活着的日照神,是日本政坛最杰出的领袖,是日本三军最高统帅;他有任免日本陆海空三军将帅、政府首相内阁大臣的权力;日本军方将领可以绕开政府内阁,直接对天皇负责;裕仁和几个少数的幕后权臣对日本国策的制定有决定性的权力! <BR>  裕仁应该对侵略中国的暴行负直接的责任:1931年,日军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裕仁天皇在他致侵华日军的密诏中下令日本侵略军"向前推进";1937年,侵华日军在中国扩大他们所谓的"圣战",裕仁亲自向日本将领们建议说:"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是更好吗?"几个月后,心领神会的侵华日军制造了导致中国30万军民遇害的南京大屠杀;1938年对中国全面侵略。在通往侵略中国的一步一步的道路上,裕仁天皇并非没有选择,然而正是他本人直接支持,甚至重赏日本军队对中国的侵略。在这场侵略战争中,至少有270万(比格斯的原文如此)的中国平民惨遭杀害。按照裕仁的昭示,侵华日军"视所有年龄在15岁以上60岁以下的中国男子为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敌人经常扮成当地的老百姓",因此这些中国平民都应该被杀掉。另外,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被日军俘虏,但到1945年日军投降的时候,只发现了56名中国战俘!裕仁对所有这些中国平民和战俘遇害都应该负直接的责任。 <BR>  裕仁应该对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负直接的责任:裕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出的最重大的决定显然是日本对美开战。尽管许多美国的史学家们认为,罗斯福政府的种种措施逼使日本没有更多的外交选择,但实际上根据比格斯和日本新一代历史学家们的研究,正是裕仁一步一步地推进了偷袭珍珠港事件,将日本拖入了太平洋战争的深渊。此时的裕仁在比格斯的笔下是这样的:"坐在皇宫宝座上,裕仁默默地看着他的大臣们在制定战争计划,军方将领们也在估算计划的成败,日本首相终于开口说话了:'只要陛下您一声令下,我们都将努力为国效忠!'天皇点头表示同意!这次会议结束后不久,日本便进入了'X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代号),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裕仁不断地和参谋机构的负责人会面,不断接到'各入侵部队进入前线阵地的报告'。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珍珠港,当偷袭得逞的消息不断传到东京时,天皇的一位助手在日记中写道:'天皇穿上了海军军服,看上去心情非常好!'"<BR>  裕仁甚至应该对原子弹轰炸日本负责: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时候,裕仁有许多结束战争的机会,但裕仁拼命想拖延战争结束的时间,甚至想逃脱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命运,盘算着如何"退出战争"的策略,从而使日本皇室逃脱战争的罪责,保住自己的天皇宝座。这时,裕仁打的如意算盘是: 希望能说服当时还处于中立,没有对日本宣战的苏联当中间人,一方面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一方面又能保住自己的天皇宝座。正是因为裕仁抱着如此天真的幻想,所以才迟迟不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以至于美国向日本投下了原子弹。所以完全是因为裕仁保自己位置而不惜牺牲成千上万日本臣民的性命。 <BR>  战争结束后,日本和美国之所以把裕仁天皇形容成傀儡,因为他们有心照不宣的目的:日本政客们想保住裕仁天皇是因为天皇是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了能鼓起日本人的精神进行战后重建,走出战败的阴影,最终重新走上强国的道路;日本的保护派政客们一致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裕仁,保住天皇体制;美国庇护裕仁天皇,甚至帮助裕仁逃脱战争审判主要是出于美国人自己的利益考虑,因为美国人在占领日本期间和随即发生的东西方冷战时期,打出天皇的招牌可以让美国人更方便地统治日本。<BR>  比格斯说,直到现在,日本政府仍在试图掩饰历史,比如说最新的修改教科书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日本外务部和教科书都把裕仁说成是"从心底祈求和平,力图避免那场全面战争的君王",所以希望这本传记能够唤起各国民众,尤其是日本人对历史的认识。 </P>
<P><FONT color=#ff0000 size=2>[书摘]</FONT> </P>
<P align=center><B><FONT color=#cc0000>裕仁:没有反省的人生</FONT></B><BR>赫伯特·比克斯</P>
<P>  1975年9月,裕仁天皇和良子皇后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出发前夜,74岁的裕仁接受了《新闻周刊》记者伯纳德·克里舍的独家专访。采访中,裕仁仍在机械地重复着战后30年来使他本人和保守政治得以维持的虚假的陈词滥调:他一直是一位忠实的立宪君主,对开战没有任何责任,但结束战争的功劳应该归于他。<BR>  几周后,裕仁第一次正式对华盛顿进行了国事访问。在这个过程中,裕仁向在一年前访问日本的杰拉尔得·福特总统表达了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切的悲痛"之情。尔后,他在美国进行了旋风般的巡游。访问的高潮是在加利福尼亚的迪斯尼乐园,天皇微笑着与米老鼠一起在园中漫步。后来他又在圣地亚哥动物园抚摸了一只考拉熊。许多美国人看到年迈天皇的照片都感到很高兴,这加强了他那虚假的固定形象--一个热爱和平,却又身不由己的君主。<BR>  返回东京后,裕仁接受了电视采访(10月31日)。一名日本记者以天皇与外国记者团会见时提到的战争责任问题以及天皇对福特总统的讲话为由头,突然发问,提出了"不适当的",令人窘迫的问题:"陛下,在白宫的宴会上您说,'我深深地为那场不幸的战争感到悲痛。'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您对战争感到有责任的意思?另外,我想问一下陛下对所谓的战争责任是如何认识的?"<BR>  听到提问,裕仁的面部表情变得僵硬:"关于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我没有研究过这方面的文学,所以不太清楚,所以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当被问及广岛的原子弹爆炸时,他说道:"对被投放原子弹一事,我感到非常遗憾。因为是战争中发生的事情,我虽然为广岛市民感到难过,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似乎他只是一个在他的统治下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使  许多日本观众感到难以忍受,让专业的历史学家感到特别的愤怒。<BR>这次记者采访的三个月后,共同通信社以3000名男女为对象,开展了对天皇制的社会调查。80%以上的人做出了回答。近57%的回答者或者认为天皇负有战争责任或者不能确定他是否负有责任。长期掩盖的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又被重新提起,引起了日本国民的关注,但是对于裕仁自己,却没有产生这样的效果。其实,促使他面对过去的完全是个人因素。 <BR>  《文艺春秋》是一份深受欢迎的杂志,1975年2月号上刊登了裕仁的弟弟高松亲王关于战争的某些回忆篇章。裕仁似乎直到1976年1月才得知有关这篇文章的消息。记者加濑英明就战争问题采访高松亲王时,高松暗示他本人是鸽派人物,而裕仁却是不计后果的鹰派。他讲述了1941年11月30日,他与他的兄长曾进行过五分钟的谈话,他警告他哥哥说海军统帅部对超过两年以上的战争没有信心。高松还回忆了中途岛海战结束后,他曾催促他哥哥结束战争。他还描述了1944年6月他是如何在海军军令部的会议上发言并语惊四座的:"既然绝对防线圈已经被摧毁……战争的目标就应该集中在如何以最好的方式战败。"最后,高松透露,他和近卫亲王曾考虑要求天皇在投降前退位。<BR>  得知这些事情败露,裕仁非常沮丧。他觉得自己的弟弟做得太过分了。他该如何挽救他作为天皇的声誉呢?自从口述了《独白录》,并由稻田周一和木下道雄编写成首部《拜听录》以来,裕仁第一次重新又拾起了确认史实整理记录的工作。记录他在位期间的事件,确定他在历史中将占有的地位,这些工作的焦点最终都集中到了他在战争和占领期间所起的作用上面。很快,裕仁就对这项工程表示了强烈的兴趣,以至于他的余生一直都在从事这项工作。伴随着生来最不愿反省的裕仁,并一直困扰他的是他自己的过去。<BR>  1976年2月,在他最后一位侍从长入江相政的协助下,裕仁开始编写第二部《拜听录》,直到他去世为止。工作的程序包括裕仁向入江口述事实,每当他回想起"新事实"时,就随时命其加到记录中去。然后裕仁会重新阅读入江的记录,进行修改,最后交还入江进行润色并誊写在精品纸张上。有时候裕仁会每天或是一天两次地传唤入江对文章进行改动。两个老人几乎没有一个星期不是在一起工作的。<BR>  80年代另一个扰乱日本政局的政治议题是国家对靖国神社的护持问题。尽管裕仁在1975年后就停止了对靖国神社的参拜,但他并不反对公务员参拜这个供奉着为天皇和日本而战死的亡灵的神社。现在,靖国神社的战争博物馆(即"游就馆",1986年开馆--译者注)几乎把所有昭和时期展览中的天皇资料都撤掉了,象征性地改变了亚洲太平洋战争的性质。事实上,所有裕仁天皇、天皇思想与30年代至40年代早期战争之间的联系都被抹去了。参观者在观看后离开博物馆时都不会怀疑裕仁一度曾是战争中激发斗志的至关重要的领袖。<BR>  1987年9月18日,有报道说,86岁的天皇染上了某种肠道疾病。他很快被送入医院施行外科手术。手术虽然成功,但是一年后,1988年9月19日,他的病情加重。皇太子明仁被告知他父亲得了癌症,由于没有正式发表,新闻媒体只能对此进行一些猜测。日本国民陷入了长时间的悲痛情绪之中。<BR>  当裕仁躺在吹上御所的深处等待死期来临的时候,日本媒体克制了对天皇和天皇制在日本军事侵略中的作用的议论。而在亚洲和欧洲,媒体的报道几乎全部集中在了天皇在战争中的作用、日本当局回避面对过去的问题上面。在天皇临终的日子里,日本人对他的态度,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对他的感受有着天壤之别。<BR>  1989年1月7日清晨6时33分,在家族成员的守候下,死神降临了。医师们惊异于他顽强的生存意志,将他的持久力归因于他年轻时代开始的朴素、规律的生活。侍医高木显认为,支撑天皇的是他本人对精神力量的信念。直到最后他都拒绝投降。<BR>  竹下登首相发表了官方悼词。他重申了20世纪后半叶构成日本政治基础的两个虚构的事实。竹下宣称,"大行天皇"(天皇死去后,追封称号确定之前的临时敬称--译者注)一直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和立宪君主。在62年动荡的岁月里,他"一心祈求世界和平和国民幸福,日日实践躬行"。"在那场违背他意愿爆发的大战中,他不忍见国民为战祸所苦痛下决心,奋不顾身做出结束战争的英明决断。"<BR>  翌日,56岁的皇太子明仁继承了天皇的责任。皇位转换结束并被迅速地忘却后,明仁天皇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对于关于战争的提问,他回答道:"我们这一代长期生活在与战争无关的年代,因此对战争没有什么印象和联想。"如果是昭和天皇,就无法这样回答。此后,尽管每年天皇生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已成为惯例,但再也没有人问及严肃的战争问题。<BR>  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很快重新开始了出国访问活动。1992年10月,他们在北京政府的再三邀请下,对中国进行了访问,结果引起了国内关于"皇室外交"价值的争论。1995年8月,在投降50周年纪念活动中,他们踏上了争议较少的"哀悼之旅",前往广岛、长崎和冲绳岛。就这样,明仁只对过去日本的战争所引起的苦难表示道歉,却回避承认他父亲的战争责任。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cc0000><B>书评2</B></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cc0000><B>《真相》: 撞了天皇的腰</B></FONT><BR>昂 静</P>
<P>  美国历史学家兼大学教授赫伯特·比克斯(Herbert P.Bix)从1991年起,用10年的时间完成了《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一书。该书在美国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了2001年普利策新闻大奖中的传记类奖项。该书的中文版《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BR>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享年87岁。裕仁的一生反映了日本现代历史的根本性变化。战前他在位的近20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和扩大侵略的战争时期;战后40多年,日本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BR>  二战结束后裕仁被描述成一个对战争没有任何罪行,甚至热爱和平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傀儡。事实上,裕仁天皇是侵华战争的元凶。他从小受武士道精神教育,1921年11月起摄政,1926年11月即位。日本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伪满洲国,于1937年发动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所有这些罪行,都是在裕仁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和军队统帅时进行的,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R>  比克斯的结论是:战争结束后,日本和美国之所以把裕仁天皇形容成傀儡,因为他们有心照不宣的目的。日本政客们想保住裕仁天皇,是因为天皇是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了能鼓起日本人的精神进行战后重建,走出战败的阴影,最终重新走上强国的道路;日本的保护派政客们一致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裕仁,保住天皇体制;美国庇护裕仁天皇,甚至帮助裕仁逃脱战争审判主要是出于美国人自己的利益考虑,因为美国人在占领日本期间和随即发生的东西方冷战时期,打出天皇的招牌可以让美国人更方便地统治日本。 <BR>  《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共分4部17章,每章后面都有近百条长长的注释,全书50万字有12万字是引用资料的注释和说明。很明显,这本厚度达800页的专著是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经精心调研写出来的。用事实说话,用史料说话正是此书最大的特色。难怪乎,连日本著名的政治学家兼历史学家渡边治也承认:"比克斯所做的研究要比很多日本学者做的都要多。我相信,右翼要从中找到攻击的瑕疵将非常困难。" </P>
明天开始要细细读一读。
裕仁的能力一点都不比老希小,而且更狡猾,逃过战后审判啊,最难以理解的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居然一点都不提裕仁。[em01]
现在应该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他的丑恶嘴脸。
今天粗粗翻了一下,写的很详细而且引述的史料十分全面,值得一读,推荐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