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研究降杠杆:企业债风险暴露 地方政府四处救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33:54
发改委研究降低杠杆率措施,地方政府扮演“救生圈”

企业债务不断增长,债务总额已超过100万亿,债务率超过130%,债务违约以及风险加速暴露。

企业债务风险成为当下最大问题,如何使这把头顶之剑安全落下?《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关于企业债务处理的整体方案正在酝酿,目前地方政府成为企业债务的“救生圈”,周旋其中以使违约债务暂时稳住。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去过剩产能之后,一些僵尸企业又得以还魂,使得恢复生机的局面再次陷入泥淖。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本报记者称,去产能当中的关停并转并没有实质性进行,一些产能又再次回到市场中来,“唯有实质性地去产能,剩下的企业有较好的环境,才能实现盈利,从而实现去杠杆目的。”

企业的问题债务如何“拆弹”?近日,发改委和央行都表示正在研究,就如何降低企业杠杆率寻找解决方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一大堆不良资产扑面而来,背后则是过剩产能大企业的生死存亡。

地方政府“救火”

企业债务不断发生违约风险,正在演变为各地政府四处“扑火”。

云煤化去年13亿债务逾期,融资包括信用证、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等渠道,当时云南省政府出面提出解决方案,总之就是展期、保评级、调利率等办法挺过去,然而近日这家企业存续期的65亿债券又处于违约边缘,公司近半股份已被冻结,面对债务风险敞口越来越大,债权人已提请破产重组,地方政府无力拯救。

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山西,则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对银行提出的要求是“坚持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据悉,今年该省七大煤企累计办理转贷、续贷554亿元,贷款展期26亿元。

过往防止大企业债务风险,当地政府一直扮演“救生圈”角色,然而目前企业债务体量之大,违约与潜在违约风险之高,地方政府原来“哪里有火哪里扑”,现在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大的风险个案,当地政府都会出面协调,作为债权和债务中间人,尽可能地化解债务风险,比如展期、先付息、续贷等等手法。”一位金融市场人士说,此前违约债务被这种方式稳稳兜住,未来越来越难。

海通证券[-1.25% 资金 研报]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在报告中称,2015年末企业部门的债务率为127.8%。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非金融企业债务为我国负债部门中问题最大,2015年末其债务率高达131%。而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企业部门的债务率高达170.8%。口径的不同导致数据差异,但是企业债务高杠杆率以及风险成为共识。

企业债务的风险越来越大,银监会国家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透露,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5%。而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平均不良率为1.75%,银行不良贷款正在加速暴露,还远没有见底的迹象。而一些市场研究机构认为,银行业的真实不良率或达5%以上。

大量不良正在吞噬银行利润,7月7日“中国银行[0.00% 资金 研报]业发展论坛”上,平安银行[0.56% 资金 研报]行长邵平称:“近几年银行业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

企业债务除了银行贷款主渠道,另一个重要渠道债券市场风险频发,近日东特钢3.21亿债券未能足额偿付本息,出现违约风险。此前超日事件、山水水泥[0.00%]、中铁物资、广西有色等债券违约打破了“刚兑信仰”,拉响了债券市场警报。信达证券最新研报称,2016年债券违约事件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均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僵尸企业“出清”

如今,银行、地方政府、企业等各方都在翘首等待国家层面出台债务整体处置方案。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降低企业杠杆率的综合措施,主要政策思路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综合施策,引导和促进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降低杠杆,实现标本兼治,既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也要建立长效机制。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称,需加强对杠杆率特别是企业债务问题的研究,并按照政府的决策部署,有序渐进地做好去杠杆的各项工作。

在曹远征看来,企业债务问题的高杠杆固然是个问题,但杠杆不是核心问题,最重要的是企业有没有效益,能不能还本付息,“目前已经看到经济在好转之中,去产能已经发挥效应,但是还要进一步深化,其原因在于产能关停并转,没有实质性去。下一步要实质性去产能,不能再回到市场中来,那么价格就稳住了。”

金融端去杠杆,其核心在于企业端的僵尸企业彻底出清。例如钢铁产业,2015年我国钢铁产能约12亿吨,产量约8亿吨,据此计算过剩产能达到4亿吨。本报记者了解到,去年很多钢铁企业停产,钢价出现回升,企业盈利在望,然而此时停产钢企“复活”,淘汰过剩产能又倒退回去。僵尸企业还魂,导致过剩产业去杠杆一波三折。

日前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明确指出,要确保今年任务顺利完成,压减钢铁产能45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2.5亿吨以上。

唯有僵尸企业出清,金融端的债务处置才能大力推进。在中大期货研究员朱润宇看来,对于过剩产能的风险企业,如果金融端不彻底处置,企业端的努力已经没有作用,甚至可能使债务越滚越大。

僵尸企业复活,不仅拖累行业出清及重新上路,同时挤占资本、资源,使新兴产业无法满足资金要求,从而妨碍去杠杆和产业转型,所以僵尸企业出清成为当下关键,关停并转、兼并重组成为其债务处置“出路”。

最近,各地政府纷纷行动,有针对性地处置僵尸企业。甘肃省有110余户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负债超过1500亿元,该省计划着手清理110余户僵尸企业。云南则成立了3个部门,以专门处理僵尸企业。

曹远征则认为,企业债务违约只要是孤立事件,就不会引起系统性的风险,“违约并非血本无归,展开重组之后,有的延迟支付,有的减少支付次数,有的损失利息,有的损失本金,有多种形式的安排,这种安排需要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谈判,有时政府介入也是必要的,那么系统性的风险就不是很大。”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716/14605514_0.shtml发改委研究降低杠杆率措施,地方政府扮演“救生圈”

企业债务不断增长,债务总额已超过100万亿,债务率超过130%,债务违约以及风险加速暴露。

企业债务风险成为当下最大问题,如何使这把头顶之剑安全落下?《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关于企业债务处理的整体方案正在酝酿,目前地方政府成为企业债务的“救生圈”,周旋其中以使违约债务暂时稳住。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去过剩产能之后,一些僵尸企业又得以还魂,使得恢复生机的局面再次陷入泥淖。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本报记者称,去产能当中的关停并转并没有实质性进行,一些产能又再次回到市场中来,“唯有实质性地去产能,剩下的企业有较好的环境,才能实现盈利,从而实现去杠杆目的。”

企业的问题债务如何“拆弹”?近日,发改委和央行都表示正在研究,就如何降低企业杠杆率寻找解决方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一大堆不良资产扑面而来,背后则是过剩产能大企业的生死存亡。

地方政府“救火”

企业债务不断发生违约风险,正在演变为各地政府四处“扑火”。

云煤化去年13亿债务逾期,融资包括信用证、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等渠道,当时云南省政府出面提出解决方案,总之就是展期、保评级、调利率等办法挺过去,然而近日这家企业存续期的65亿债券又处于违约边缘,公司近半股份已被冻结,面对债务风险敞口越来越大,债权人已提请破产重组,地方政府无力拯救。

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山西,则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对银行提出的要求是“坚持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据悉,今年该省七大煤企累计办理转贷、续贷554亿元,贷款展期26亿元。

过往防止大企业债务风险,当地政府一直扮演“救生圈”角色,然而目前企业债务体量之大,违约与潜在违约风险之高,地方政府原来“哪里有火哪里扑”,现在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大的风险个案,当地政府都会出面协调,作为债权和债务中间人,尽可能地化解债务风险,比如展期、先付息、续贷等等手法。”一位金融市场人士说,此前违约债务被这种方式稳稳兜住,未来越来越难。

海通证券[-1.25% 资金 研报]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在报告中称,2015年末企业部门的债务率为127.8%。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非金融企业债务为我国负债部门中问题最大,2015年末其债务率高达131%。而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企业部门的债务率高达170.8%。口径的不同导致数据差异,但是企业债务高杠杆率以及风险成为共识。

企业债务的风险越来越大,银监会国家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透露,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5%。而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平均不良率为1.75%,银行不良贷款正在加速暴露,还远没有见底的迹象。而一些市场研究机构认为,银行业的真实不良率或达5%以上。

大量不良正在吞噬银行利润,7月7日“中国银行[0.00% 资金 研报]业发展论坛”上,平安银行[0.56% 资金 研报]行长邵平称:“近几年银行业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

企业债务除了银行贷款主渠道,另一个重要渠道债券市场风险频发,近日东特钢3.21亿债券未能足额偿付本息,出现违约风险。此前超日事件、山水水泥[0.00%]、中铁物资、广西有色等债券违约打破了“刚兑信仰”,拉响了债券市场警报。信达证券最新研报称,2016年债券违约事件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均远超去年全年水平。

僵尸企业“出清”

如今,银行、地方政府、企业等各方都在翘首等待国家层面出台债务整体处置方案。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降低企业杠杆率的综合措施,主要政策思路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综合施策,引导和促进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降低杠杆,实现标本兼治,既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也要建立长效机制。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称,需加强对杠杆率特别是企业债务问题的研究,并按照政府的决策部署,有序渐进地做好去杠杆的各项工作。

在曹远征看来,企业债务问题的高杠杆固然是个问题,但杠杆不是核心问题,最重要的是企业有没有效益,能不能还本付息,“目前已经看到经济在好转之中,去产能已经发挥效应,但是还要进一步深化,其原因在于产能关停并转,没有实质性去。下一步要实质性去产能,不能再回到市场中来,那么价格就稳住了。”

金融端去杠杆,其核心在于企业端的僵尸企业彻底出清。例如钢铁产业,2015年我国钢铁产能约12亿吨,产量约8亿吨,据此计算过剩产能达到4亿吨。本报记者了解到,去年很多钢铁企业停产,钢价出现回升,企业盈利在望,然而此时停产钢企“复活”,淘汰过剩产能又倒退回去。僵尸企业还魂,导致过剩产业去杠杆一波三折。

日前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明确指出,要确保今年任务顺利完成,压减钢铁产能45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2.5亿吨以上。

唯有僵尸企业出清,金融端的债务处置才能大力推进。在中大期货研究员朱润宇看来,对于过剩产能的风险企业,如果金融端不彻底处置,企业端的努力已经没有作用,甚至可能使债务越滚越大。

僵尸企业复活,不仅拖累行业出清及重新上路,同时挤占资本、资源,使新兴产业无法满足资金要求,从而妨碍去杠杆和产业转型,所以僵尸企业出清成为当下关键,关停并转、兼并重组成为其债务处置“出路”。

最近,各地政府纷纷行动,有针对性地处置僵尸企业。甘肃省有110余户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负债超过1500亿元,该省计划着手清理110余户僵尸企业。云南则成立了3个部门,以专门处理僵尸企业。

曹远征则认为,企业债务违约只要是孤立事件,就不会引起系统性的风险,“违约并非血本无归,展开重组之后,有的延迟支付,有的减少支付次数,有的损失利息,有的损失本金,有多种形式的安排,这种安排需要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谈判,有时政府介入也是必要的,那么系统性的风险就不是很大。”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716/14605514_0.shtml
  不救火,乌纱帽不保啊  
  以前是老朱下令下岗,现在可没有小李下令再次下岗了
大多数对企业债严重程度是没概念的
hillsboro 发表于 2016-7-19 14:09
大多数对企业债严重程度是没概念的
那是因为企业债的风险,还没有大暴露,如果不还钱的例子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就明白了。。。
那是因为企业债的风险,还没有大暴露,如果不还钱的例子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就明白了。。。
已经暴露很厉害了,几千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