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母亲无钱看病被亲人送殡仪馆等待火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6:52:33
重症母亲无钱看病被亲人送殡仪馆等待火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05:15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sina.com.cn/s/2005-11-18/05157469750s.shtml

  本报记者 董碧水 通讯员 顾复琪
  因为无钱支付医疗费,一个大活人被送进殡仪馆,等待火化。这荒唐中带有残酷和惨烈的一幕发生在浙江省台州市。
  险些被火化的活人叫尤国英,今年47岁。她是在还有救治希望的情形下,
被家中至亲 送往火葬场的。10月24日,尤国英因突发脑溢血栽倒在地,被紧急送进台州医院路桥分院。10月27日,因为没钱,其家人被迫提出放弃治疗,并要医院救护车将病人送往殡仪馆。幸亏殡仪馆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好心人帮助,病人才被送回台州医院路桥院区继续接受治疗。
  3天的治疗几乎花尽全家积蓄,“全家商量”放弃治疗
  记者见到了尤国英的女儿魏珍、丈夫魏德民。说起送母亲进殡仪馆的事,魏珍悲凄地说:“没办法,我们没有钱。如果继续治疗,我们担心医疗费无法偿还,连母亲的尸体都无法运回老家安葬。万般无奈,家人才决定放弃继续治疗。”
  魏家在四川省内江市永安镇石板村,该村离最近的公路也有四五公里。因为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除了老人、小孩,村里中年人差不多都外出打工。魏珍告诉记者,母亲和父亲一起在台州打工已快两年,主要是在路桥区新桥镇平桥村帮人洗垃圾。母亲打工一天的收入有20元,父亲辛苦一天的收入也只有30元。自己跟丈夫在一家私人冶炼厂打工,工资1个月只有五六百元,弟弟也在台州一家工厂学机床维修,企业效益不好,工资只有两三百元。除了维持生活,去年全家省吃俭用,也只有1万多元。
  魏珍说,母亲被送进医院,动手术前就要交两万元押金。家里拿出了全部积蓄1万多元,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才凑齐了押金。
  “可3天的治疗,就花了1万多元。”魏珍说,眼看押金所剩无几,母亲的病情却没有明显好转,而自己再没有能力筹集到医疗费,所以只好放弃治疗。“这是全家商量的。”她强调。
  多次劝说、做工作挽留后,院方只得同意。值班医生杨爱群说,10月27日上午尤国英出院时,手术效果还可以,病情有望好转。“我们都说放弃治疗太可惜了,但家人说经济困难,实在没办法。”
  就这样,依然处于病危之中的尤国英被终止治疗。
  家属哭求救护车司机将病人送往火葬场
  尤国英的丈夫、女儿、女婿、儿子4人全部在医院出院单上签了字。之后,其家人将病危中的尤国英抬上120救护车,准备把她送到在新桥的出租屋,然后再想办法运回老家。
  途中,魏珍接到姨父电话,说房东拒绝病人进屋。因为,根据当地农村习俗,死人进屋是很忌讳的事情,“只要是在外病亡的,都不准回村庄。”
  但此时,运载着尤国英的120救护车已行驶在路上,走投无路的家人决定把尤国英送往台州市殡仪馆等死。家属们哭着对救护车司机说,尤国英已死,直接送她到火葬场。救护车司机让病人家属写了一张要求送殡仪馆的字条。
  就这样,还未死亡的尤国英被直接送进了殡仪馆。
  魏珍哭着说:“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到现在我们良心上也过不去……现在父亲天天叨念的就是一句话:对不起妻子。”
  收入微薄,有病难治。事情发生以后,尤国英的家人一直承受着良心上的不安和道义上的谴责,他们说,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将自己还有救治希望的亲人送去火化,谁又会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让死神一步一步夺走生命而无动于衷?
  魏珍对记者说,一天几千元的医疗费,就是一般的城市家庭又有多少能够撑得下去?何况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对他们来说,这无异于天文数字。
  放弃治疗,不是因为回天乏术,而仅仅是因为没钱。“送殡仪馆是等死,不送在家也是等死。”在尤国英的丈夫和家人看来,“都是死,就是地方不同”。
  一位学者认为,在高昂医疗费的重压下,许多温良的传统道德变得非常畸形,把尚有救治希望的亲人往殡仪馆送,只是这种重压下道德变异的一个极端。此时,人性的麻木、人伦的堕落并非自觉,而是被一种强大的外力推动着,这种外力残暴地撕裂了人伦的底线。
  已被换上寿衣的病人手脚尚能动弹,流着眼泪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看着尤国英的家人哭成一团的同时,却发现正在被换上寿衣的“死者”手脚尚能动弹,眼角沁出眼泪。
  深感震惊的工作人员迅速报告。
  了解真相后,台州市殡仪馆主任蒋云龙迅速吩咐工作人员报警,将病人送回医院抢救,并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对病人实施大病救助。同时,自己带头向病人亲属捐助了1000元,围观的人们不约而同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到10分钟,大家就捐了3800元。
  有了热心人的鼓励,尤国英的家人重新拾起为她继续救治的信心。120也迅速派车,将尤国英接回医院。
  此事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传开后,医护人员纷纷向这位不幸的妇女捐款,医院全体职工为尤国英捐款8838.8元。
  尤国英的遭遇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路桥“善福堂”寺庙,送来了3000元善款;同在台州打工的老乡,凑了4000多元送到医院;来自温州的张高先生专程赶到路桥,将6000元钱送到魏珍的手里,一名妇女来到尤国英家属跟前,放下1000元就进了电梯。台州路桥慈善总会、路桥区政府也各将1万元现金送到尤国英床头。
  在重症病房,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治疗的尤国英。她仍处于浅昏迷中。
  值班医生杨爱群说:“现在,尤国英的病情相对比较稳定,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那一次的周折,影响了尤国英的康复。”重症母亲无钱看病被亲人送殡仪馆等待火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05:15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sina.com.cn/s/2005-11-18/05157469750s.shtml

  本报记者 董碧水 通讯员 顾复琪
  因为无钱支付医疗费,一个大活人被送进殡仪馆,等待火化。这荒唐中带有残酷和惨烈的一幕发生在浙江省台州市。
  险些被火化的活人叫尤国英,今年47岁。她是在还有救治希望的情形下,
被家中至亲 送往火葬场的。10月24日,尤国英因突发脑溢血栽倒在地,被紧急送进台州医院路桥分院。10月27日,因为没钱,其家人被迫提出放弃治疗,并要医院救护车将病人送往殡仪馆。幸亏殡仪馆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好心人帮助,病人才被送回台州医院路桥院区继续接受治疗。
  3天的治疗几乎花尽全家积蓄,“全家商量”放弃治疗
  记者见到了尤国英的女儿魏珍、丈夫魏德民。说起送母亲进殡仪馆的事,魏珍悲凄地说:“没办法,我们没有钱。如果继续治疗,我们担心医疗费无法偿还,连母亲的尸体都无法运回老家安葬。万般无奈,家人才决定放弃继续治疗。”
  魏家在四川省内江市永安镇石板村,该村离最近的公路也有四五公里。因为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除了老人、小孩,村里中年人差不多都外出打工。魏珍告诉记者,母亲和父亲一起在台州打工已快两年,主要是在路桥区新桥镇平桥村帮人洗垃圾。母亲打工一天的收入有20元,父亲辛苦一天的收入也只有30元。自己跟丈夫在一家私人冶炼厂打工,工资1个月只有五六百元,弟弟也在台州一家工厂学机床维修,企业效益不好,工资只有两三百元。除了维持生活,去年全家省吃俭用,也只有1万多元。
  魏珍说,母亲被送进医院,动手术前就要交两万元押金。家里拿出了全部积蓄1万多元,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才凑齐了押金。
  “可3天的治疗,就花了1万多元。”魏珍说,眼看押金所剩无几,母亲的病情却没有明显好转,而自己再没有能力筹集到医疗费,所以只好放弃治疗。“这是全家商量的。”她强调。
  多次劝说、做工作挽留后,院方只得同意。值班医生杨爱群说,10月27日上午尤国英出院时,手术效果还可以,病情有望好转。“我们都说放弃治疗太可惜了,但家人说经济困难,实在没办法。”
  就这样,依然处于病危之中的尤国英被终止治疗。
  家属哭求救护车司机将病人送往火葬场
  尤国英的丈夫、女儿、女婿、儿子4人全部在医院出院单上签了字。之后,其家人将病危中的尤国英抬上120救护车,准备把她送到在新桥的出租屋,然后再想办法运回老家。
  途中,魏珍接到姨父电话,说房东拒绝病人进屋。因为,根据当地农村习俗,死人进屋是很忌讳的事情,“只要是在外病亡的,都不准回村庄。”
  但此时,运载着尤国英的120救护车已行驶在路上,走投无路的家人决定把尤国英送往台州市殡仪馆等死。家属们哭着对救护车司机说,尤国英已死,直接送她到火葬场。救护车司机让病人家属写了一张要求送殡仪馆的字条。
  就这样,还未死亡的尤国英被直接送进了殡仪馆。
  魏珍哭着说:“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到现在我们良心上也过不去……现在父亲天天叨念的就是一句话:对不起妻子。”
  收入微薄,有病难治。事情发生以后,尤国英的家人一直承受着良心上的不安和道义上的谴责,他们说,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将自己还有救治希望的亲人送去火化,谁又会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让死神一步一步夺走生命而无动于衷?
  魏珍对记者说,一天几千元的医疗费,就是一般的城市家庭又有多少能够撑得下去?何况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对他们来说,这无异于天文数字。
  放弃治疗,不是因为回天乏术,而仅仅是因为没钱。“送殡仪馆是等死,不送在家也是等死。”在尤国英的丈夫和家人看来,“都是死,就是地方不同”。
  一位学者认为,在高昂医疗费的重压下,许多温良的传统道德变得非常畸形,把尚有救治希望的亲人往殡仪馆送,只是这种重压下道德变异的一个极端。此时,人性的麻木、人伦的堕落并非自觉,而是被一种强大的外力推动着,这种外力残暴地撕裂了人伦的底线。
  已被换上寿衣的病人手脚尚能动弹,流着眼泪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看着尤国英的家人哭成一团的同时,却发现正在被换上寿衣的“死者”手脚尚能动弹,眼角沁出眼泪。
  深感震惊的工作人员迅速报告。
  了解真相后,台州市殡仪馆主任蒋云龙迅速吩咐工作人员报警,将病人送回医院抢救,并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对病人实施大病救助。同时,自己带头向病人亲属捐助了1000元,围观的人们不约而同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到10分钟,大家就捐了3800元。
  有了热心人的鼓励,尤国英的家人重新拾起为她继续救治的信心。120也迅速派车,将尤国英接回医院。
  此事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传开后,医护人员纷纷向这位不幸的妇女捐款,医院全体职工为尤国英捐款8838.8元。
  尤国英的遭遇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路桥“善福堂”寺庙,送来了3000元善款;同在台州打工的老乡,凑了4000多元送到医院;来自温州的张高先生专程赶到路桥,将6000元钱送到魏珍的手里,一名妇女来到尤国英家属跟前,放下1000元就进了电梯。台州路桥慈善总会、路桥区政府也各将1万元现金送到尤国英床头。
  在重症病房,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治疗的尤国英。她仍处于浅昏迷中。
  值班医生杨爱群说:“现在,尤国英的病情相对比较稳定,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那一次的周折,影响了尤国英的康复。”
这事浙江电视台报道了! 最可怜的是救护车司机 因这事在浙江电视 台报道中变成了全是救护车司机的责任,被开除了!!<BR>没人性的家属 没人性的浙江电 视台!救护车司机一般是临时工,找个工作不容易啊!救护车司机应 该上告,要浙江电视台赔偿100万!
<P>小的为了打工赚钱很少看电视,但听说过很多类似的事情</P>
<P> 我们国家对老百姓的福利太差,社会保障制度还远远没有成型</P>
<P>值班医生杨爱群说:“现在,尤国英的病情相对比较稳定,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那一次的周折,影响了尤国英的康复。”</P>

<P>没有这么一闹腾,尤国英现在在医院里因停止治疗而宣布死亡了,还好意思说</P>
<P>现在的医生都是人渣,什么治病救人、白衣天使都tm骗人的!!</P>
<P>人在医院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帮帮人家?曝光了,好了,个个跟善人似的,皮也够厚的了</P>
<P>政府啊,看看吧,你们制定的这gp政策是个什么玩艺?!</P>
<P>我小舅舅 10多年前 生了癌,晚期了,开了刀,花了几万!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P>
<P>没办法,回家等死!几个月就去世!如果医疗保障好点或家里是大老板嘛,就晚几年死,当然每年国家或个人拿出几十万去做化疗!再加上家了出个人去照顾他!</P>
<P>还有我爷爷的大哥,80来岁,也是癌晚期了,在医院查出来后就回家了!每天吃点止疼药!我想过几个月就去了!</P>
<P>你们谁有钱啊,给个几十万,让他多活一、二年!</P>
刚刚看了报道了,实在太残忍,这件事情如果我知道了一定回捐钱的,问题在于对于贫困公民的报道不多,应该把需要帮助的人都列出来,可以用假名字,然后可以让我们专人对专人的帮助。<br>
[B]以下是引用[I]he112[/I]在2005-11-18 12:41:00的发言:[/B][BR]<P>值班医生杨爱群说:“现在,尤国英的病情相对比较稳定,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那一次的周折,影响了尤国英的康复。”</P><P>没有这么一闹腾,尤国英现在在医院里因停止治疗而宣布死亡了,还好意思说</P>


支持!这才是事实。
老百姓就祈求别得病,万一不幸,那就是小病忍着不看,大病反正看不起,听天由命!

一个医疗,一个教育,国家真的就穷到了非得靠剥削患者和学生的地步了吗?
古巴没中国大,没中国富,没中国现代化,没中国思想先进,可是硬是实施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

小时候也真诚的唱共产党好,那时候也真是觉得不错,是发自内心的。
现在,用一个老布尔什维克的话说“人家说我是党员我TM都脸红!”
/
我的贴子怎么没显示?
[quote][B]以下是引用[I]泽润[/I]在2005-11-18 14:14:00的发言:[/B][BR]我的贴子怎么没显示?[/QUOTE
再写一个啊
<P>我们的国家应该是最不缺乏“德”和“情”的国家。</P>
<P>可是现在怎么了?</P>
<P>一个教育,一个医疗,到底怎么了?国家真的穷到了非得要剥削患者和学生的地步吗?</P>
<P>古巴没中国大,没中国历史悠久,没中国富裕,没中国现代化,没中国的“三</P>
<P>个代表”,可是卡斯特罗愣是实施免费的教育和医疗。</P>

<P>想想小时候,恍如隔世,那时我们唱“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真心的唱,那</P>
<P>时真是觉得不错。</P>
<P>现在呢?</P>

<P>/</P>
<P>真晕。</P>
<P>我又写了一遍,还是没显示。</P>
医院不是社会救助的最后防线<BR><BR>  本报记者 董碧水 通讯员 顾复琪<BR><BR>  目前,社会各界向尤国英的捐助已有5万余元,除了已经用去的,尤国英在医院的账户上还剩下30669.45元。<BR><BR>  路桥院区常务副院长徐颖鹤告诉记者,目前医院已对其治疗费用做了最大限度的减免,可不收的坚决不收,这样下来每天的费用也在1300元~1500元之间,这已接近重症监护病房的底限了。而尤国英的病情还不明朗,现在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让她的脑内血肿尽快消减,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康复出院,还很难预料。<BR><BR>  记者问他,如果一个月后尤国英的费用用完了却还需要治疗时,医院会怎么办?<BR><BR>  徐颖鹤沉默了片刻,颇为无奈地说:“在路桥打工的人很多,医院每年都会遇到,如去年台风造成一名打工者脊椎折断,全身瘫痪,治疗完成后,欠下的医药费不说,我们还送了他抚慰金,并帮他买了回贵阳老家的车票。还有现在在医院的一名吸毒女,没有任何亲人来管她……往往在这样的事情面前,医院似乎成了社会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线。”<BR><BR>  徐颖鹤介绍,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的情况,在路桥院区每年都有发生,只是因为没有这样极端的事例发生而没有被关注。“救死扶伤是医院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责无旁贷,在路桥医院,就开通有便捷的就医绿色通道,我们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因经济困难而中断治疗,总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救助,但我们的能力毕竟有限。”徐说。<BR><BR>  据悉,路桥院区仅去年就发生患者“欠费”94万元,而今年又已有91万元欠费。徐颖鹤说,这些大多因为患者经济困难所造成的欠费,需要医院来承担。<BR><BR>  徐颖鹤认为,活人因无钱治病而被送往殡仪馆,这是一个悲剧,但这个极端的个案揭示的是当下的一种社会现实,它决不仅仅是患者个人的悲哀,也不仅仅是他们家庭的悲哀,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哀。这个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类似的事,不发生在台州、在路桥,也会在其他的地方发生。<BR><BR>  另悉,尤国英被重新送回医院治疗的当天,台州医院路桥院区开除了120救护车驾驶员付某。徐颖鹤介绍,事情发生后,路桥区卫生局立即召开了党委会,认为付某擅自将病人运到殡仪馆火化,责任重大,教训深刻。局党委要求从严从重处理这起事件,并以此为鉴,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制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BR><BR>  外来工身处医疗保障真空地带<BR><BR>  本报记者 董碧水 通讯员 顾复琪<BR><BR>  有社会学专家认为,把活人送往殡仪馆只是一念之差下的道德越轨,但它也是企图终结“因病致穷”的危险尝试,这种行为自然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他提醒,这种极端道德变异现象,值得有关部门警醒:中国医改的矫正、中国社会的保障制度已到了一个临界点。<BR><BR>  台州当地一名官员这样评价尤国英事件:人还活着,就被送进了殡仪馆,无疑是一件荒唐事。<BR>透过“活人送进殡仪馆”这起典型事件,反映出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现实悲哀。<BR><BR>  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如尤国英一样看不起病的人与家庭并不少见,尤其对于外来工群体来说,看病难是普遍面临的问题。同样来自四川的孙晓明,今年32岁,到台州工作已有5年,除了春节,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都在台州。他在一家公司当机修工,公司除了每月给他不超过50元的医疗补贴外,不负担他的其他任何医疗费用。去年,他在工作时不小心让铁渣掉进眼睛,去医院清洗,一下子就花掉200多元。他说,要是感冒之类的小毛病是绝对不去就医的。“我们这儿的人都这样,头疼发热什么的,扛扛就好。”             <BR><BR>  据悉,在平桥村,这两年有两个尤国英的内江老乡因为看不起病,死了。他们都是30岁出头的男子,一个去年死于黄疸肝炎,一个几个月前死于直肠癌。<BR><BR>  一名外来务工者说:“药价太高,吃不起,进医院价格就更高了。有点小病就自己扛,扛不住再说。”在许多外来打工者中流传着一句话:“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生场病。”<BR><BR>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去年出台的《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把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保范围。但据调查,就是在浙江,很少有农民工同时参加医疗和养老保险的。<BR><BR>  “小病拖,大病挺,这就是目前一部分外来打工者面对疾病的真实写照。”浙江省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坦言,目前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没有覆盖农民工,“他们正成为被遗忘的群落”。<BR><BR>  “并不是他们真的对自身健康和今后的生活漠不关心,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保障制度不适合像尤国英这样流动性极强的农民工。”曾在劳动保障部门工作多年,现供职于台州市路桥区政府的陈庆中说,不管是养老保险还是医疗保险,都需要有个累积性,这就将许多农民工拒之门外,无法保证“两保”的连续性。<BR><BR>  有专家提醒:正在扩大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公认是针对农民看病难开出的一剂良方。但是,即使在这剂处方中,尤国英们也恰巧处于一个医疗保险的真空地带: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尚不能参加城市医疗保险;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能会要求他们返回原住地去看病。<BR><BR>  “这样,尤国英们难免就游离在医保体系之外。”陈庆中说,即使他们在务工期间按规定缴费,而一旦跨地域流动,就无法转移和保持这些险种关系。加上看病贵的问题,即使参保,以他们有限的承受能力,仍然看不起病。“这恐怕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难中之难’,难就难在他们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缝隙中。”<BR><BR>  有关部门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经济原因,在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 40%的城镇居民、超过70%的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看病吃药都是自费;农村最低收入人群的人均收入是330元,而他们花在看病上的钱就将近90元,也就是说每挣4元钱就要花1元钱来看病。<BR><BR>  根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在191个成员国当中排名第131位,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却高居第15位。有学者认为,数据反映了一个严峻的现实:老百姓特别是贫困人群的医疗福利,亟待得到长足的改善。<BR><BR>  采访中,政府官员也承认,大量贫困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往往无力支付疾病、工伤所需的救治费用而放弃治疗,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屡见不鲜。<BR><BR>  城乡二元保障体制是社会根源<BR><BR>  本报记者 万兴亚<BR><BR>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杨立雄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活着的亲人送进火葬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代社会,不仅违反了伦理道德,更触犯了法律。但是,他认为,在谴责当事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追究造成这一事件的社会根源。<BR><BR>  我国社会保障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占人口比例较小的城镇居民占有社会保障资源的80%以上,广大农村居民仅仅占有不到20%的资源。<BR>这种分配上的不合理,特别是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农村贫困人口及边缘性群体生活越来越困难。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县以上的城镇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人数达到2200万多人。而在农村,只有914.1万人得到救助,不到总人数的1%。在全世界 191个国家中,我国卫生费用的公正性居第188位,倒数第四。大城市的人均卫生费用是农村贫困地区的3~4倍甚至是6~7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位尤其突出。<BR><BR>  杨立雄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农村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该制度趋向瓦解。到上世纪末期,开展合作医疗的村不到4%,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失去医疗保障,家庭和个人成为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主体甚至是惟一的主体,医疗费成为农村居民的沉重负担。<BR><BR>  他还谈道,最近5年,农村人均收入年增长2.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却增长了11.8%。从1995年到2003年,人均住院费用由1667. 8元涨至3910.7元;人均门诊费用由39.9元涨至108.2元。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民一次大病的平均花费(包括药费、治疗费、交通费等在内)达到 7051元,基本上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全部收入。而且,越是有大病重症和慢性病人的家庭,其生产和劳动能力越容易被损害,收入也相应减少,所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BR><BR>  杨立雄说,正因为如此,农民生病只能“小病扛,大病拖,听天由命”,部分家庭甚至为此倾家荡产。从这个角度看,尤国英亲属的做法尽管应予以道德审判和谴责,但也有其无奈的原因。<BR><BR>  因此,杨立雄说,解决农民“看病难”,政府非得痛下决心不可,须下大力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BR><BR>  杨立雄为此开具的药方包括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他提出,要扩大医疗救助对象,将范围从“低保”延伸到低收入且没有医疗保险的家庭,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20%~50%的医疗价格折扣,并对被救助对象的挂号费、治疗费予以补贴等。<BR><BR>  对于农民工,杨立雄说,至少应建立从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到社会救助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BR><BR>  医改目标将覆盖90%人群<BR><BR>  11月12日,在卫生国情暨精神卫生知识媒体交流会上,来自卫生部办公厅的专家表示,医改以基本医疗系统覆盖90%的人群,并为其至少负担一半的医疗费用为整体目标。<BR><BR>  卫生部办公厅综合处处长杨建立说,卫生部正在讨论如何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和方法。由于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全国城市卫生改革试点工作暂定推迟到明年年初,现在已选定4个中等城市作为试点单位。<BR><BR>  杨建立还透露,我国医疗改革有5个原则:一是先急后缓,优先保障公共卫生应急、重大疾病防控问题;二是先农村后城市,优先保障农村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在城市则优先加强社区医疗;三是先基本医疗后专科;四是少花钱多办事,在目前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实际情况下,大力推广健康教育,宣传防病知识;五是打防治重大疾病攻坚战。<BR><BR>  摘编自《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