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算逆袭简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40:04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94b9&scene=0#rd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94b9&scene=0#rd
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20日公布,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登上榜首,中国超算上榜总数首次超过美国,名列第一。

相对于天河2号采用Intel的至强PHI计算卡,本次刷榜的“神威太湖之光”从CPU到互联网络、存储列阵等关键组成部分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如果说天河2号因为使用了Intel的计算卡而被一些别有用心之徒诟病的话,本次完全自主研发的“神威太湖之光”毫无疑问实现了中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对美国的逆袭。

文︱瞭望智库特约科技观察员铁流
本文为瞭望智库特约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在模仿中蹒跚学步


建国伊始,因军事和科研上的需要,国家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研发。除了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并送尖子赴苏联进修外,还积极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这当中有曾在苏联进修的张效祥教授,有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后的夏培肃院士,有在哥本哈根任无线电厂发展工程师的吴几康院长,还有非常“土鳖”的张梓昌高级工程师......他们成为建国初期仿制苏联计算机、自主设计计算机的栋梁。

1952年,国家就成立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由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负责。计算机小组提出了一台串行的电子管计算机的轮廓设想,性能参数与EDVAC、EDSAC计算机相当。

就在这个时期,夏培肃院士完成了第一个电子计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在院校开设了计算机设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方法专业训练班,并送技术尖子赴苏联进修。

1956年,国家制定了发展我国科学的12年远景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技术事业等项目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将人才集中到该研究所,并依靠从苏联获得的技术图纸和苏联在156工程中援建的电子管工厂设计、生产自己的计算机。

1958年,原七机部高级工程师张梓昌对苏联提供的M-3机设计图纸进行局部修改后,成功研制出103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3000次,该计算机共生产36台。

1959年,张效祥教授以苏联还在研制中的БЭСМ-II计算机为模板,成功研制104计算机,该机共生产7台,每秒运行1万次,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3计算机和104计算机的诞生,使中国计算机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而且因为是仿制苏联的先进计算机,在技术起点上比较高——103计算机和104计算机在技术水平上仅次于美苏。

1960年,夏培肃院士带队设计的107计算机研制成功,并被安装在北京玉泉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7计算机是一台小型的串联通用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是新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计算机,标志着中国的计算机从模仿到自主设计的跨越!

中科大以107计算机为基础,编写了《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讲义》,作为该校计算机专业、力学系、自动化系、地球物理系的教材。107计算机除了为教学服务外,还服务于潮汐预报、弹道计算、核物理、力学、微波等领域。
这么看来也是一路追随,掉队的时候恰恰是蜜月期,蜜月期被忽悠瘸了的不止是芯片吧!
一言不发链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