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科泰斗、半导体集成电路奠基人王守觉院士逝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28:01
澎湃新闻:Source: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016-06-04 10:08 来自 中国政库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78828


著名半导体电子学家王守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委员会名誉主任、著名半导体电子学家王守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6年6月3日凌晨零点五分在苏州逝世,享年91岁。

半导体研究所和电子学科领域为失去这样一位学科泰斗,扼腕痛惜;王氏家族,为失去这样一位挚爱亲人,无限悲痛;学生弟子,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深切哀悼。


王守觉先生,原籍江苏苏州,1925年6月27日生于上海。他出身于一个富有科学传统的家庭,父亲王季同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而他的哥哥姐姐们也都是经纶济世之才,大哥王守竞是我国机械工业的创始人;二哥王守融是我国著名的精密机械仪器专家;大姐王淑贞,是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与林巧稚有“南王北林”之称;二姐王明贞,是清华第一位女教授;最小的哥哥王守武,和他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守觉先生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49年至1950年,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员,1953年至1956年,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分局任主任设计师,1956年至1960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60年以来,一直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1955年获上海市劳模,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与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二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三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杰出科研奖等奖励。


王守觉先生从事半导体与信息科学研究工作六十多年,是我国电子学科的泰斗,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奠基人。1958年研制成功中国首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使频率由2MHz提高到200MHz,解决了高速晶体管化计算机的需求。1963年在中国首先研制成功硅平面工艺和平面器件,保证了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109丙机的研制成功。研制成功国内最早的4种固体组件,为专用微机的实现创造了基本条件。1978年,在国际上最先发表了一种集成高速模糊逻辑电路——多元逻辑电路(DYL),并研究了它在精确信号线路与系统中的应用,依此研究的高速数模转换电路使中国集成8位D/A转换器转换时间由80ns缩短至4ns以下。1990年起,致力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机器形象思维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在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中,承担了神经网络的实现和应用技术的攻关工作,研制成中国唯一一个产品化的半导体神经网络硬件系列,相继两次被评为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近十多年来,他还提出了“仿生模式识别”新理论新方法,首创了信息处理新理论——“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为解决维数高、自变量数多、计算复杂度大的计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澎湃新闻:Source: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016-06-04 10:08 来自 中国政库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78828


著名半导体电子学家王守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委员会名誉主任、著名半导体电子学家王守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6年6月3日凌晨零点五分在苏州逝世,享年91岁。

半导体研究所和电子学科领域为失去这样一位学科泰斗,扼腕痛惜;王氏家族,为失去这样一位挚爱亲人,无限悲痛;学生弟子,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深切哀悼。


王守觉先生,原籍江苏苏州,1925年6月27日生于上海。他出身于一个富有科学传统的家庭,父亲王季同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而他的哥哥姐姐们也都是经纶济世之才,大哥王守竞是我国机械工业的创始人;二哥王守融是我国著名的精密机械仪器专家;大姐王淑贞,是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与林巧稚有“南王北林”之称;二姐王明贞,是清华第一位女教授;最小的哥哥王守武,和他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守觉先生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49年至1950年,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员,1953年至1956年,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分局任主任设计师,1956年至1960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60年以来,一直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先后担任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1955年获上海市劳模,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与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二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三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杰出科研奖等奖励。


王守觉先生从事半导体与信息科学研究工作六十多年,是我国电子学科的泰斗,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奠基人。1958年研制成功中国首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使频率由2MHz提高到200MHz,解决了高速晶体管化计算机的需求。1963年在中国首先研制成功硅平面工艺和平面器件,保证了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109丙机的研制成功。研制成功国内最早的4种固体组件,为专用微机的实现创造了基本条件。1978年,在国际上最先发表了一种集成高速模糊逻辑电路——多元逻辑电路(DYL),并研究了它在精确信号线路与系统中的应用,依此研究的高速数模转换电路使中国集成8位D/A转换器转换时间由80ns缩短至4ns以下。1990年起,致力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机器形象思维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在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中,承担了神经网络的实现和应用技术的攻关工作,研制成中国唯一一个产品化的半导体神经网络硬件系列,相继两次被评为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近十多年来,他还提出了“仿生模式识别”新理论新方法,首创了信息处理新理论——“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为解决维数高、自变量数多、计算复杂度大的计算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又一位国之脊梁去了
国之栋梁啊 ,活的长一点
老先生一路好走!真是一门豪杰啊,家风太重要了。
一路走好~~
老爷子走过了好几个时代。国之栋梁,一路走好!
一门都是大牛啊  望多多生育
满门栋梁啊
父亲王季同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而他的哥哥姐姐们也都是经纶济世之才,大哥王守竞是我国机械工业的创始人;二哥王守融是我国著名的精密机械仪器专家;大姐王淑贞,是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与林巧稚有“南王北林”之称;二姐王明贞,是清华第一位女教授;最小的哥哥王守武,和他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一家人简直可以办一所国家级科学院
在50年代,王守融就已成为中国的知名的专家教授,曾先后被聘任为国家科委仪器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今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56、1964年,两次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制定工作。正当王守融为国家的科学教育事业和学科建设工作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勤工作之际,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966年8月28日被迫含冤离别人世,年仅49岁
http://baike.so.com/doc/7559129-7833222.html
想想这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是怎样一幅画面
中国90年代的集成电路水平比世界不知道落后了多少年,这家伙作为领军人物居然跑去搞神经网络专业发论文去了,科学院真的是不行
中国90年代的集成电路水平比世界不知道落后了多少年,这家伙作为领军人物居然跑去搞神经网络专业发论文去了 ...
你去看看当时国家号召研究什么。那时神经网络是热门中的热门。
老爷子一路走好!
卧槽,你行你先进个科学院咯
怎么回事,最近中国科学界的泰斗去世了不少,国之大损失啊,默哀。
你去看看当时国家号召研究什么。那时神经网络是热门中的热门。
号召研究什么难道不是这些专家们自己提的?神经网络成为热门不就是这些人带动的吗国家领导人没事会去研究神经网络?


先生一路走好!
曾有幸听过老人家的课。对他说过的几句话有很深的印象:
1.我的研究成果,首先要发表在国内期刊上;
2.我是70多岁的人,30多岁的心脏;
3.别看我年纪大了,换个研究方向,两年之后又能出世界级的研究成果。

先生一路走好!
曾有幸听过老人家的课。对他说过的几句话有很深的印象:
1.我的研究成果,首先要发表在国内期刊上;
2.我是70多岁的人,30多岁的心脏;
3.别看我年纪大了,换个研究方向,两年之后又能出世界级的研究成果。
电路神马的最让我头疼了
做出的贡献蛮多的。
国之栋梁,半导体研究所和电子学科领域的泰斗, 老先生一路好走!
拳王阿里 死了,发了一个帖子在体坛,标题被加黑,搞的跟死了他老子一样。
这位中国电子学科泰斗 逝世,你怎么想不到标题加黑。。。
敬仰人才,走好
敬仰人才,走好
向电子学泰斗致敬!
都是国之栋梁啊,不知道后面的接班人如何
......
科学家快要后民国时代了
国之栋梁,一路走好!!!
这么泰斗,为什么出不了tsmc
以前这个所有个自杀的研究员,得醉了院士畏罪自杀。有点林教头的无奈。国内的反动学术权威势力很大,说让你死你就活不过第二天。科研人也比较压抑,创新只不过就是an-225而已。
实在是没听说过....
有什么科研成果啊?
那个时代的人都到年纪了 ~
王老一路走好!
王老一路走好!
前几天我们学校好像也去世了一位院士……老师说的,但没见媒体报道
今年已经有好几位功勋科学家相继离世,这样的国家栋梁应该树碑立传,让后人瞻仰和学习
都是中国人的脊梁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老爷子一路走好
这一年国之栋梁去的太多了
这几年专家走得很多啊!希望人才能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