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明和皇太极议和达成协议,但因提前泄密导致协议被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30:50
从百家讲坛上听来的:明清议和,明欲稳定北境腾出手来剿灭内患,反正皇太极瞅准明朝这一心态,狮子大开口。最终大明一方还是被迫接受了清的要价,达成协议草案,就等崇祯盖玉玺。结果在兵部尚书那里出了幺蛾子——好像是叫陈新甲的兵部尚书,看过协议文本后没有收好,随手放在案上。结果被其家仆当成普通塘报发了出去,这样导致协议泄密,然后朝堂上言官嘴炮火力全开,导致崇祯最终没敢在上面盖玉玺,而泄密的兵部尚书最后也被砍了,但明朝的最后机会已经失去。(按讲解者的说法,崇祯是想瞒着群臣先把章子盖了,等言官发现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

不过还是这说法可信否?要真是这样,岂非一个兵部尚书的一个小小疏忽就改变了整个历史进程?有这夸张的丘处机效应?另外讲解者提到的议和内容貌似不可信——说明每年要给清送去100万金200万银,很明显这笔钱不是明朝能支付得了的。

PS:讲解者是厦门大学教授傅小凡,此人应不是明清史方面权威。而按照较权威的阎崇年说法,协议规定明向清缴纳的岁币为:1万金,10万银,10万缎,30万绫布。从百家讲坛上听来的:明清议和,明欲稳定北境腾出手来剿灭内患,反正皇太极瞅准明朝这一心态,狮子大开口。最终大明一方还是被迫接受了清的要价,达成协议草案,就等崇祯盖玉玺。结果在兵部尚书那里出了幺蛾子——好像是叫陈新甲的兵部尚书,看过协议文本后没有收好,随手放在案上。结果被其家仆当成普通塘报发了出去,这样导致协议泄密,然后朝堂上言官嘴炮火力全开,导致崇祯最终没敢在上面盖玉玺,而泄密的兵部尚书最后也被砍了,但明朝的最后机会已经失去。(按讲解者的说法,崇祯是想瞒着群臣先把章子盖了,等言官发现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

不过还是这说法可信否?要真是这样,岂非一个兵部尚书的一个小小疏忽就改变了整个历史进程?有这夸张的丘处机效应?另外讲解者提到的议和内容貌似不可信——说明每年要给清送去100万金200万银,很明显这笔钱不是明朝能支付得了的。

PS:讲解者是厦门大学教授傅小凡,此人应不是明清史方面权威。而按照较权威的阎崇年说法,协议规定明向清缴纳的岁币为:1万金,10万银,10万缎,30万绫布。
不论真假,给岁币就是个没用的事儿。给了岁币就不打你了?从辽国后就没人信了
不论真假,给岁币就是个没用的事儿。给了岁币就不打你了?从辽国后就没人信了
辽国很明显是有信用的啊
大明还有密可泄么?朝廷决议过程就像筛子一样。就算皇上临幸了哪个妃子,什么体位,有心人也能搜集到吧
辽国很明显是有信用的啊
我是说从辽国后少数民族就不信任我们给的岁币了,想打就打。辽金打仗的时候从背后捅刀子了。这为导致了岁币对我们来说就是个给不是,不给也不是的东西
辽国很明显是有信用的啊
所以说是辽国后嘛,宋金盟约灭辽后直接把宋打的偏安东南,宋蒙盟约蒙元灭金又回过头把南宋灭了。。。
辽国很明显是有信用的啊
那是因为双方实力相近,打到相持不下时才言和的。
我是说从辽国后少数民族就不信任我们给的岁币了,想打就打。辽金打仗的时候从背后捅刀子了。这为导致了岁 ...
那是我理解错了。
那段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少数与他国平等共处的时间。
可信,议和事露,清流群情激动上书,崇祯不得已把兵部尚书陈新甲斩了当替罪羊。从此局势再不可收拾。

本来崇祯是想先缓口气,腾出手来扑灭起义的。可惜清流误国
可信,议和事露,清流群情激动上书,崇祯不得已把兵部尚书陈新甲斩了当替罪羊。从此局势再不可收拾。

本 ...
真正的攘外先要安内,满清灭不了萌,被李邮差张衙役灭了。-_-||
以明代言官的讨厌程度来看极有可能
这个事很多历史专家都说过,当然具体协议内容各有千秋,但陈新甲的确就是被当作替罪羊给砍了的。
xpaladinz 发表于 2016-4-18 13:14
真正的攘外先要安内,满清灭不了萌,被李邮差张衙役灭了。-_-||

崇祯加征商业税矿税减免饥荒地区农业税就没有陕西饥荒还要加征的危机起源,不裁撤基层公务员就没有李邮差落草的问题。
崇祯失去的好几次机会,关键时刻自己不肯担责,找替罪羊,从此以后大臣都不敢多说了。
崇祯加征商业税矿税减免饥荒地区农业税就没有陕西饥荒还要加征的危机起源,不裁撤基层公务员就没有李邮 ...
不是这么算的,你要这么算那又得追溯到为什么丘处机要路过牛家庄了。

一个王朝灭亡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内在的外在的因素,碉堡是从内部攻破的这没错。但是很肯定地说,这至少是一个让明喘息的大好机会。结果被清流给浪费了。和清暂时休兵不能说就能让明复兴,以明那个德性怕是也很难再次强大,但是,肯定可以把明的灭亡至少后推十几年。
kingcedar 发表于 2016-4-18 13:46
不是这么算的,你要这么算那又得追溯到为什么丘处机要路过牛家庄了。

一个王朝灭亡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内 ...
那个态势只是让明朝多活几年:只要明朝还需要征农业税来维持关宁铁骑这些北方军事集团,就是无解。
在小冰河时代农业无法丰收的情况,不搞商税矿税去补贴农业和减免农民负担,农民起义只会越打人越多。
大明还有密可泄么?朝廷决议过程就像筛子一样。就算皇上临幸了哪个妃子,什么体位,有心人也能搜集到吧
这什么类比。。。皇帝床帷之事比朝政之事好打听多了好吧。。。

皇帝临幸妃子之时都是要由太监把情况写入內起居注的。否则将来妃子生了孩子天知道是不是龙种。既然都登记在册了,官员只要和內侍搞好关系想了解到根本毫无难度。皇帝哪一阵临幸妃子多了,官员排着队上疏要求皇帝保重龙体的事在明朝数都数不完。和陈新甲的事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说起来,连最后崇祯上吊也是顾忌言官和清流的“悠悠众口”,不敢主动提出自己南巡或者让太子南下监国。

崇祯的性格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刚愎自用,另一方又极度害怕受到非议名誉受损。

第一点,给了钱后,鞑子继续攻打你咋整?国内怎么交代?
第二点,黄太吉给大明换一种上吊绳而已,给东虏钱财,可想过后果,这不是鼓励其他诸番蛮族群起攻之吗?还觉得局面不够恶化咋滴。

  所以,当时唯一的解套方式就是迁都南下,把人口和军队带走,把残破的北方丢给李自成,让他和鞑子拼去。
这什么类比。。。皇帝床帷之事比朝政之事好打听多了好吧。。。

皇帝临幸妃子之时都是要由太监把情况写 ...
好吧,吐槽而已。
其实这事也确实保不住密,因为反对的人一定会告诉清流来破坏和议
那是因为双方实力相近,打到相持不下时才言和的。
这话说的,国家之间不讲实力难道讲道义?协议背后都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这话说的,国家之间不讲实力难道讲道义?协议背后都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所以说实力不够只能挨打,想交钱保命都不管用。
听说袁大督师也玩缓兵之计,结果被人抓通敌大罪。
听说袁大督师也玩缓兵之计,结果被人抓通敌大罪。
袁大都督那是对大明玩缓兵之计。。。
lvtom 发表于 2016-4-18 13:05
那是我理解错了。
那段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少数与他国平等共处的时间。
天朝历史上从来没有平等共处过,绝多数是压制吊打周边异族,宋朝是几乎从头到尾给异族当小弟,交保护费
banson99 发表于 2016-4-18 13:31
崇祯加征商业税矿税减免饥荒地区农业税就没有陕西饥荒还要加征的危机起源,不裁撤基层公务员就没有李邮 ...
说到底还是朝代周期律的问题

老毛也搞过精兵简政,咋没有李闯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