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法师:“高知出家”很正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26:39
北京龙泉寺法师:“高知出家”很正常
  【解说】位于北京凤凰岭景区内的龙泉寺,拥有一支媲美科研团队的“高知僧团”,建有一个专门从事互联网弘法的动漫中心。最近,龙泉寺研发的“机器僧”贤二小师傅经媒体报道后走红网络,也将大家的目光再次拉向这座寺院。中新社记者前赴龙泉寺,采访了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贤清法师,听他讲讲这座寺庙的“数字化”生存。
  龙泉寺因其法师班底中不乏清华大学博士、北航教授、中科院博士、北大哲学研究生等“高知僧人”,也被媒体称为“最强科研实力寺庙”。而贤清法师也是一位名校博士生毕业的出家僧人。
  【同期】(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 贤清法师)
  我本科是在西安交大,西安交通大学,当时读的是热能工程专业。后来算是被保送,保送到清华,读的是硕博连读,是工程热物理专业。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接触到了我的舍友,他是一个佛教徒,受他影响比较大。
  【解说】因为拥有众多像贤清法师这样的“高知僧人”,被外界冠上“清华北大分校”称号的龙泉寺,也一直以来为人津津乐道。对此,贤清法师很淡定,他认为,外界还应多了解佛教,正常看待所谓“高知出家”的现象。
  【同期】(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 贤清法师)
  大家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恰恰说明佛教远离社会时间太久了,大家并不了解佛教,并不了解寺院,实际在历史上,你去看一看佛教兴盛的地方,都是高知出家的,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可能恰恰说明一个方面,社会对佛教的了解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欠缺;另外一个方面佛教自身融入社会确实太欠缺了,导致整个佛教、宗教跟社会有一个脱轨。
  【解说】说起最近成为“网红”的“机器僧”贤二小师傅,贤清法师也解释了龙泉寺研发这个小机器人的初衷。
  【同期】(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 贤清法师)
  这也肯定是我师父,学诚大和尚的一个初衷。我们希望大家做这项工作,像动漫中心所做的贤二动画、漫画加上机器人,其实就是跟现代科技做一个结合,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把一种优秀的文化更好地普及。
  【解说】北京的346路公交车连接着颐和园和凤凰岭,前者是为世人熟知的景点;后者则是龙泉寺的所在地。这里远离市区,记者坐346路公交车到这里,单程花了一个多小时。虽然地处一隅,在谈到龙泉寺的未来发展时,贤清法师说,寺院住持学诚法师对于龙泉寺的发展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国际化”。
  【同期】(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 贤清法师)
  怎么把佛教走向国际,这是大和尚其实建龙泉寺一开始就有这样一个心愿,所以我们建立翻译中心,(负责)各种翻译工作。现在这两年多次去海外去参访,也了解到这种文化的归属感,这种信仰的归属感其实更强烈。
  记者 徐朋朋 北京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sh/shipin/2016/04-12/news640639.shtml北京龙泉寺法师:“高知出家”很正常
  【解说】位于北京凤凰岭景区内的龙泉寺,拥有一支媲美科研团队的“高知僧团”,建有一个专门从事互联网弘法的动漫中心。最近,龙泉寺研发的“机器僧”贤二小师傅经媒体报道后走红网络,也将大家的目光再次拉向这座寺院。中新社记者前赴龙泉寺,采访了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贤清法师,听他讲讲这座寺庙的“数字化”生存。
  龙泉寺因其法师班底中不乏清华大学博士、北航教授、中科院博士、北大哲学研究生等“高知僧人”,也被媒体称为“最强科研实力寺庙”。而贤清法师也是一位名校博士生毕业的出家僧人。
  【同期】(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 贤清法师)
  我本科是在西安交大,西安交通大学,当时读的是热能工程专业。后来算是被保送,保送到清华,读的是硕博连读,是工程热物理专业。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接触到了我的舍友,他是一个佛教徒,受他影响比较大。
  【解说】因为拥有众多像贤清法师这样的“高知僧人”,被外界冠上“清华北大分校”称号的龙泉寺,也一直以来为人津津乐道。对此,贤清法师很淡定,他认为,外界还应多了解佛教,正常看待所谓“高知出家”的现象。
  【同期】(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 贤清法师)
  大家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恰恰说明佛教远离社会时间太久了,大家并不了解佛教,并不了解寺院,实际在历史上,你去看一看佛教兴盛的地方,都是高知出家的,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可能恰恰说明一个方面,社会对佛教的了解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欠缺;另外一个方面佛教自身融入社会确实太欠缺了,导致整个佛教、宗教跟社会有一个脱轨。
  【解说】说起最近成为“网红”的“机器僧”贤二小师傅,贤清法师也解释了龙泉寺研发这个小机器人的初衷。
  【同期】(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 贤清法师)
  这也肯定是我师父,学诚大和尚的一个初衷。我们希望大家做这项工作,像动漫中心所做的贤二动画、漫画加上机器人,其实就是跟现代科技做一个结合,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把一种优秀的文化更好地普及。
  【解说】北京的346路公交车连接着颐和园和凤凰岭,前者是为世人熟知的景点;后者则是龙泉寺的所在地。这里远离市区,记者坐346路公交车到这里,单程花了一个多小时。虽然地处一隅,在谈到龙泉寺的未来发展时,贤清法师说,寺院住持学诚法师对于龙泉寺的发展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国际化”。
  【同期】(龙泉寺翻译中心英文团队责任人 贤清法师)
  怎么把佛教走向国际,这是大和尚其实建龙泉寺一开始就有这样一个心愿,所以我们建立翻译中心,(负责)各种翻译工作。现在这两年多次去海外去参访,也了解到这种文化的归属感,这种信仰的归属感其实更强烈。
  记者 徐朋朋 北京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sh/shipin/2016/04-12/news640639.shtml


    最近,北京龙泉寺的“高知”僧团,吸引了媒体的眼球。这是由于公众对佛法和佛门的历史缺少了解导致的好奇。

    其实,自古在佛门中,出身大富大贵而弃世出家者比比皆是。在其他宗门中极少有此现象。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修行若干种门槛有关的:

    就像做生意需要本钱,修行也一样,这就是“修行资粮”。“修行资粮”总分为“福”与“慧”两大类。

    追求真谛、践行大愿的修行者,既需要福资粮,也需要慧资粮。如果资粮不够,就如旅人远行但却缺少盘缠,注定无法走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佛门的宏大愿景注定了其践行者们的出身大多显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观察产生这种现象的必然性:


1 从缘起观察

    佛陀自己就是舍了王位出家的。不但释迦牟尼佛(悉达多太子)如此,在若干经典中记载:几乎所有的佛都有舍王位而出家的类似经历,如 燃灯佛。

    佛法认为:心是正报,环境乃至身体都是依报;而依报是随正报转变的,所以专注于“心”上的修行,当然,这个“心”并非仅指普罗大众理解中的“意识”,而是一个非常广大的概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读"唯识学"方面的著作。

    佛是觉、行圆满者。生生世世以来,修集了无数福慧资粮,依、正二报皆圆满;所以应世之时,所显现的身世必然与圆满的依、正二报匹配,必然显现为身世不凡。

    而佛陀宣讲的智慧之学,也吸引着那些已经放下了世间贪爱,转而追求解脱苦恼乃至究竟真理的智者,这些智者在遇到佛法时,其世间功业往往已是巅峰。所以有人说:佛教是贵族的宗教。

2 从历史观察

    自古以来,舍王位、及舍去人世富贵而出家的高僧,也是不绝于历史。

    群众熟悉的在少室山面壁九年的“菩提达摩”出身是南天竺“香圣国”国王的三王子,“安世高”出身是“安息国”太子(位置即当今的伊朗和伊拉克。父王死,安世高没有继位,而是让位与叔,自己出家了);清代及近代的如:顺治皇帝、李叔同。

    在唐代,出家为僧是需要皇帝批准的,这就把“福资粮”与“慧资粮”不足者有效过滤掉了,故尔唐代佛门多出精英。

3 从修行次序观察

    佛法虽然权分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前二者又称小乘),但终归于一乘,即“大乘菩萨道”。

    而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按《楞严经》所述,从修行三渐次开始至圆满成佛,要经过六十个关键的阶次。绝不是一生能完成的。所以,许多大乘修行者,是“累劫”修行的。即世间常说的:善根深厚,乘愿再来者。

    佛以外的其余诸位菩萨,虽然修行不如佛圆满,但也是累世修行,所积累的“福资粮”与“慧资粮”比起普罗大众,还是强得多。当他们再现身人间的时候,起点自然也高得多,福德与智慧远超普罗大众。

    所以,这一世接着修时, 多现弃富贵而出家。

    而佛门的大智慧,是以彻底的“无我”(既无人我,也无法我)为门槛才能产生的(这跟心灵鸡汤完全不同),而要破除二种“我”,起码入门台阶是“出离心”。坦率讲,普罗大众多处于物欲饥渴状态,很难发起这个“出离心”,而那些什么都不缺的人(福资粮充足),同时又追求真理的人(慧资粮充足)更有可能发起“出离心”。


    反过来我们可以观察,世间不求解脱的宗教(他们是谁?你懂的),所图不过现在和来生(天国)两世的福,自然门槛低得多,虽然人数众多,却难以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

    综上所述,“高知僧人”是极正常的事情,可以说是佛门本色、特色。如果不是这样,才是出了问题。

    最近,北京龙泉寺的“高知”僧团,吸引了媒体的眼球。这是由于公众对佛法和佛门的历史缺少了解导致的好奇。

    其实,自古在佛门中,出身大富大贵而弃世出家者比比皆是。在其他宗门中极少有此现象。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修行若干种门槛有关的:

    就像做生意需要本钱,修行也一样,这就是“修行资粮”。“修行资粮”总分为“福”与“慧”两大类。

    追求真谛、践行大愿的修行者,既需要福资粮,也需要慧资粮。如果资粮不够,就如旅人远行但却缺少盘缠,注定无法走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佛门的宏大愿景注定了其践行者们的出身大多显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观察产生这种现象的必然性:


1 从缘起观察

    佛陀自己就是舍了王位出家的。不但释迦牟尼佛(悉达多太子)如此,在若干经典中记载:几乎所有的佛都有舍王位而出家的类似经历,如 燃灯佛。

    佛法认为:心是正报,环境乃至身体都是依报;而依报是随正报转变的,所以专注于“心”上的修行,当然,这个“心”并非仅指普罗大众理解中的“意识”,而是一个非常广大的概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读"唯识学"方面的著作。

    佛是觉、行圆满者。生生世世以来,修集了无数福慧资粮,依、正二报皆圆满;所以应世之时,所显现的身世必然与圆满的依、正二报匹配,必然显现为身世不凡。

    而佛陀宣讲的智慧之学,也吸引着那些已经放下了世间贪爱,转而追求解脱苦恼乃至究竟真理的智者,这些智者在遇到佛法时,其世间功业往往已是巅峰。所以有人说:佛教是贵族的宗教。

2 从历史观察

    自古以来,舍王位、及舍去人世富贵而出家的高僧,也是不绝于历史。

    群众熟悉的在少室山面壁九年的“菩提达摩”出身是南天竺“香圣国”国王的三王子,“安世高”出身是“安息国”太子(位置即当今的伊朗和伊拉克。父王死,安世高没有继位,而是让位与叔,自己出家了);清代及近代的如:顺治皇帝、李叔同。

    在唐代,出家为僧是需要皇帝批准的,这就把“福资粮”与“慧资粮”不足者有效过滤掉了,故尔唐代佛门多出精英。

3 从修行次序观察

    佛法虽然权分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前二者又称小乘),但终归于一乘,即“大乘菩萨道”。

    而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按《楞严经》所述,从修行三渐次开始至圆满成佛,要经过六十个关键的阶次。绝不是一生能完成的。所以,许多大乘修行者,是“累劫”修行的。即世间常说的:善根深厚,乘愿再来者。

    佛以外的其余诸位菩萨,虽然修行不如佛圆满,但也是累世修行,所积累的“福资粮”与“慧资粮”比起普罗大众,还是强得多。当他们再现身人间的时候,起点自然也高得多,福德与智慧远超普罗大众。

    所以,这一世接着修时, 多现弃富贵而出家。

    而佛门的大智慧,是以彻底的“无我”(既无人我,也无法我)为门槛才能产生的(这跟心灵鸡汤完全不同),而要破除二种“我”,起码入门台阶是“出离心”。坦率讲,普罗大众多处于物欲饥渴状态,很难发起这个“出离心”,而那些什么都不缺的人(福资粮充足),同时又追求真理的人(慧资粮充足)更有可能发起“出离心”。


    反过来我们可以观察,世间不求解脱的宗教(他们是谁?你懂的),所图不过现在和来生(天国)两世的福,自然门槛低得多,虽然人数众多,却难以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

    综上所述,“高知僧人”是极正常的事情,可以说是佛门本色、特色。如果不是这样,才是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