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火箭首次成功海上回收 对未来航天有何影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49:06
"猎鹰"火箭首次成功海上回收 对未来航天有何影响?

2016年04月10日  来源:京华时报




    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美国民营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载“飞龙号”(Dragon)无人太空货船,自卡纳维尔角发射升空。  

“猎鹰9”火箭减速降落至海面平台。

  “猎鹰9”火箭第一级所带摄像头拍下的降落海面平台瞬间。视频截图/NASA中文

马斯克。新华社发

  北京时间9日凌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屡次尝试失败后,终于让“猎鹰9”运载火箭第一级在海面平台垂直降落成功。

  此次海上回收成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如何能实现?对未来航天发射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又将给世界航天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据新华社

  □记录

  火箭第一级降落在无人船上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8日携带首个试验性充气式太空舱飞向国际空间站,这是该飞船在去年6月的爆炸事故后首次给空间站运送物资。同样受关注的是,此次发射的运载火箭第一级在一艘无人船上成功实现软着陆,这在火箭回收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次,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再次尝试将“猎鹰9”火箭第一级垂直降落在大西洋中一艘名为“当然,我依旧爱你”的无人船上。此前4次类似试验均告失败。该公司网上发布的视频显示,此次当火箭接近无人船时,它的速度逐渐减慢并不断调整降落姿态,最后在箭体与甲板成90度角的那一刻稳稳降落,着陆点与船正中心位置仅有很小偏差。

  该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随后在记者会上说:“火箭落到了船上,但没有弄出一个洞或倒下,所以我们真的非常激动。”

  马斯克还透露,发射前他曾估计软着陆成功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二,“在船上着陆依然相当的难,这个目标太小了”。

  火箭第一级回收试验的最终目标是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去年12月,“猎鹰9”火箭第一级已成功在陆地平台上软着陆,但是海上软着陆难度更大、成功率更低。

  □解读

  1“猎鹰”回收为何堪称先进?

  海上回收火箭难上加难

  回收航天器并不新鲜,但回收火箭的难度要远大于航天飞机、飞船和返回式卫星。这是因为越是细长的飞行物,越不好控制其空中姿态,要使细长的火箭箭体精确地在海上平台垂直着陆,是难上加难。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说,实现这一突破需攻克两大关键技术:一是通过运载火箭上的液氮推力器来调整飞行姿态,使火箭在降落过程中一直与地面保持垂直;二是火箭发动机要具有推力可调、多次启动等功能,以便软着陆。“猎鹰9”火箭可通过主发动机3次点火制动减速,来控制火箭的下落速度,由每秒1300米减速为每秒2米。

  在不久前中国“远望智库”、《国际太空》杂志合办的“远望论坛”上,有资深航天工程师指出,“猎鹰9”一级火箭将回收技术组合起来的系统非常优异。这意味着不论火箭技术、卫星技术,还是探测器外星着陆技术,都可以集成在一起,系统更优化、指标更先进,这体现出火箭系统设计的出色能力。

  2 对未来航天有何影响?

  太空飞行或将更经济可行

  对“猎鹰9”海上回收成功,美国商业太空飞行协会发表声明说,快速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是更经济可行的未来太空飞行的关键,今天的成功是在这个领域“迈出的一大步”。

  当被要求评价此次=成功回收的意义时,马斯克说:“要走向太空,就需要获得(火箭)完全而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性能。一旦火箭第一级可以这样做,这将对发射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按计划,此次回收的火箭第一级将在10日运回陆地。马斯克说,这枚火箭将进行10次点火测试,如果一切情况良好,最早将在今年6月再次发射。他表示,火箭可重复使用很重要,但可能还要再过上几年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步,在这期间仍将会见到一些失败。

  一次成功的海上回收距廉价太空发射还远得很,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火箭回收就能降低发射成本,美国的航天飞机就是反例。但无论如何,正如马斯克所言,这次软着陆成功至少证明海上回收技术上可行。

  3 为何“猎鹰”能成功?

  政府支持企业与资本参与

  近些年来,在美国航天局等政府机构的支持下,美国轨道ATK公司、内华达山公司、蓝色起源公司等一批美国私营航天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更是它们中的佼佼者。

  一些长期研究国外航天战略的专家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本身就是美国航天体制和航天工业基础孕育出来的,它本身没有超越美国的国家航天能力,而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传统航天企业所具有的航天运载能力。

  还有专家指出,美国商业航天的种种动向表明,政府支持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可以释放商业航天发展的空间,通过技术转移和政府采购,可以促进商业航天持续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技术的持续创新、融合和应用是商业航天发展的推动力。市场需求会推动航天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则会提升商业航天能力,降低商业航天的准入门槛,提高企业与资本参与航天活动的热情。

  □人物

  为何又是现实版“钢铁侠”

  对于“猎鹰9”火箭的海上回收试验,该公司曾用过一个比喻,这就像发射一根铅笔,让它飞跃纽约帝国大厦楼顶后精准落在一块漂浮的橡皮上,而且不能倒,其难度可想而知。

  谈起这一屡败屡战、终获成功的尝试,一个人的作用无法回避,他就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就在几天前,他领导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宣布,纯电动车特斯拉Model3接受预订才3天,订单就已达27.6万辆,总价超过百亿美元,消息震动了整个汽车业。

  为什么又是马斯克“抢头条”?

  马斯克集工程师、企业家等各种身份于一身,也经常放出“狂想”。但事实证明,他的各种“狂想”都对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参与创立的贝宝公司是网上支付先锋,特斯拉重新定义了电动车概念,太阳城公司创造了全新的太阳能产业模式。

  以航天业为例,过去只有政府机构从事航天发射,如今他创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占得一席之地,其“龙”飞船已多次向国际空间站运货。有评论说,“猎鹰9”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成功,将开启廉价太空发射时代。如果未来能将火箭海上回收常态化,可大大降低发射成本,从而赢得更多发射订单。

  对这样一个极度成功却从不安于现状的人,人们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有人评价马斯克说,他对这个世界保持深深的、强烈的好奇心,鼓动所有人拼命工作,并且敢于在别人不敢涉猎的领域冒险,历经挫折而初心不改。也有人对他在开发过程中不断“烧钱”感到忧心,认为他集资50亿美元建高技术电池厂是一场“豪赌”。

  比如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需要研发替代运载工具,马斯克创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中标。虽然最初的发射经历各种失败,不断“烧钱”让投资人心慌,但他的团队总能迅速改进,积小胜为大胜,并以此说服投资人。

  “坚持非常重要,永远不要放弃,除非迫不得已,”他总是这么勉励自己。“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只要有10%的成功率就去做。”他曾这样说。

  马斯克还有许多“狂想”:电动飞机、4000颗卫星联网、超高速真空管道火车……其中任何一个如果成功,都足以给世界带来改变。

  仅靠冒险和极端并不能保证成功,用预见性来说服投资人,用执着来对待每次失败,用对细节的苛求来保证质量,或许这才是马斯克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的秘诀。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6/04-10/7828786.shtml


"猎鹰"火箭首次成功海上回收 对未来航天有何影响?

2016年04月10日  来源:京华时报




    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美国民营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载“飞龙号”(Dragon)无人太空货船,自卡纳维尔角发射升空。  

“猎鹰9”火箭减速降落至海面平台。

  “猎鹰9”火箭第一级所带摄像头拍下的降落海面平台瞬间。视频截图/NASA中文

马斯克。新华社发

  北京时间9日凌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屡次尝试失败后,终于让“猎鹰9”运载火箭第一级在海面平台垂直降落成功。

  此次海上回收成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如何能实现?对未来航天发射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又将给世界航天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据新华社

  □记录

  火箭第一级降落在无人船上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8日携带首个试验性充气式太空舱飞向国际空间站,这是该飞船在去年6月的爆炸事故后首次给空间站运送物资。同样受关注的是,此次发射的运载火箭第一级在一艘无人船上成功实现软着陆,这在火箭回收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次,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再次尝试将“猎鹰9”火箭第一级垂直降落在大西洋中一艘名为“当然,我依旧爱你”的无人船上。此前4次类似试验均告失败。该公司网上发布的视频显示,此次当火箭接近无人船时,它的速度逐渐减慢并不断调整降落姿态,最后在箭体与甲板成90度角的那一刻稳稳降落,着陆点与船正中心位置仅有很小偏差。

  该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随后在记者会上说:“火箭落到了船上,但没有弄出一个洞或倒下,所以我们真的非常激动。”

  马斯克还透露,发射前他曾估计软着陆成功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二,“在船上着陆依然相当的难,这个目标太小了”。

  火箭第一级回收试验的最终目标是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去年12月,“猎鹰9”火箭第一级已成功在陆地平台上软着陆,但是海上软着陆难度更大、成功率更低。

  □解读

  1“猎鹰”回收为何堪称先进?

  海上回收火箭难上加难

  回收航天器并不新鲜,但回收火箭的难度要远大于航天飞机、飞船和返回式卫星。这是因为越是细长的飞行物,越不好控制其空中姿态,要使细长的火箭箭体精确地在海上平台垂直着陆,是难上加难。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说,实现这一突破需攻克两大关键技术:一是通过运载火箭上的液氮推力器来调整飞行姿态,使火箭在降落过程中一直与地面保持垂直;二是火箭发动机要具有推力可调、多次启动等功能,以便软着陆。“猎鹰9”火箭可通过主发动机3次点火制动减速,来控制火箭的下落速度,由每秒1300米减速为每秒2米。

  在不久前中国“远望智库”、《国际太空》杂志合办的“远望论坛”上,有资深航天工程师指出,“猎鹰9”一级火箭将回收技术组合起来的系统非常优异。这意味着不论火箭技术、卫星技术,还是探测器外星着陆技术,都可以集成在一起,系统更优化、指标更先进,这体现出火箭系统设计的出色能力。

  2 对未来航天有何影响?

  太空飞行或将更经济可行

  对“猎鹰9”海上回收成功,美国商业太空飞行协会发表声明说,快速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是更经济可行的未来太空飞行的关键,今天的成功是在这个领域“迈出的一大步”。

  当被要求评价此次=成功回收的意义时,马斯克说:“要走向太空,就需要获得(火箭)完全而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性能。一旦火箭第一级可以这样做,这将对发射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按计划,此次回收的火箭第一级将在10日运回陆地。马斯克说,这枚火箭将进行10次点火测试,如果一切情况良好,最早将在今年6月再次发射。他表示,火箭可重复使用很重要,但可能还要再过上几年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步,在这期间仍将会见到一些失败。

  一次成功的海上回收距廉价太空发射还远得很,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火箭回收就能降低发射成本,美国的航天飞机就是反例。但无论如何,正如马斯克所言,这次软着陆成功至少证明海上回收技术上可行。

  3 为何“猎鹰”能成功?

  政府支持企业与资本参与

  近些年来,在美国航天局等政府机构的支持下,美国轨道ATK公司、内华达山公司、蓝色起源公司等一批美国私营航天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更是它们中的佼佼者。

  一些长期研究国外航天战略的专家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本身就是美国航天体制和航天工业基础孕育出来的,它本身没有超越美国的国家航天能力,而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传统航天企业所具有的航天运载能力。

  还有专家指出,美国商业航天的种种动向表明,政府支持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可以释放商业航天发展的空间,通过技术转移和政府采购,可以促进商业航天持续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技术的持续创新、融合和应用是商业航天发展的推动力。市场需求会推动航天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则会提升商业航天能力,降低商业航天的准入门槛,提高企业与资本参与航天活动的热情。

  □人物

  为何又是现实版“钢铁侠”

  对于“猎鹰9”火箭的海上回收试验,该公司曾用过一个比喻,这就像发射一根铅笔,让它飞跃纽约帝国大厦楼顶后精准落在一块漂浮的橡皮上,而且不能倒,其难度可想而知。

  谈起这一屡败屡战、终获成功的尝试,一个人的作用无法回避,他就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就在几天前,他领导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宣布,纯电动车特斯拉Model3接受预订才3天,订单就已达27.6万辆,总价超过百亿美元,消息震动了整个汽车业。

  为什么又是马斯克“抢头条”?

  马斯克集工程师、企业家等各种身份于一身,也经常放出“狂想”。但事实证明,他的各种“狂想”都对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参与创立的贝宝公司是网上支付先锋,特斯拉重新定义了电动车概念,太阳城公司创造了全新的太阳能产业模式。

  以航天业为例,过去只有政府机构从事航天发射,如今他创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占得一席之地,其“龙”飞船已多次向国际空间站运货。有评论说,“猎鹰9”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成功,将开启廉价太空发射时代。如果未来能将火箭海上回收常态化,可大大降低发射成本,从而赢得更多发射订单。

  对这样一个极度成功却从不安于现状的人,人们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有人评价马斯克说,他对这个世界保持深深的、强烈的好奇心,鼓动所有人拼命工作,并且敢于在别人不敢涉猎的领域冒险,历经挫折而初心不改。也有人对他在开发过程中不断“烧钱”感到忧心,认为他集资50亿美元建高技术电池厂是一场“豪赌”。

  比如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需要研发替代运载工具,马斯克创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中标。虽然最初的发射经历各种失败,不断“烧钱”让投资人心慌,但他的团队总能迅速改进,积小胜为大胜,并以此说服投资人。

  “坚持非常重要,永远不要放弃,除非迫不得已,”他总是这么勉励自己。“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只要有10%的成功率就去做。”他曾这样说。

  马斯克还有许多“狂想”:电动飞机、4000颗卫星联网、超高速真空管道火车……其中任何一个如果成功,都足以给世界带来改变。

  仅靠冒险和极端并不能保证成功,用预见性来说服投资人,用执着来对待每次失败,用对细节的苛求来保证质量,或许这才是马斯克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的秘诀。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6/04-10/7828786.shtml


2016-4-10 10:31 上传

虽然看不懂实用价值,但毕竟是一次技术进步!
希望中国也早点达到这个水平。
恩。有人来搞,应该可以的吧。没有新的技术,先苹果手机类似。
从一个有潜力的风投变成一个值得期待的项目了
期待进一步发展。
大家酸可以,酸马斯克就行。
轮到国内来弄时,请不要也是这样面对新技术的态度。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按超大的主流意见就是没有影响,纯粹是美国商人搞的宣传。我大土鳖航天完胜之。
短期,在经济性、可靠性得到证实、广泛认可之前,应该只会有舆论影响;SpaceX 继续试验、改进。
中期,一旦经济性、可靠性得到证实、广泛认可,必有大量跟风,但还没成文现实产品,SpaceX 还能吃香一段时间。
长期,大家都玩各种千奇百怪的花式回收来降成本,SpaceX 的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如何继续筹钱?
对未来没啥影响,随着材料科学进步,3D打印技术提升,更简单更廉价的火箭发动机的出现,火箭将更像卫生纸一样一次性利用,你见过谁从马桶里面把卫生纸拿出来洗干净再用的吗?

以上言论,脑洞太大,你想笑就笑吧。


小火箭对航天的影响更大

卫星小型化是发展趋势,1-3吨小卫星占比增长很快,目前卫星市场很多都是这个重量级。猎鹰今年的几个低轨商业任务都是1-2吨,未来占LEO任务绝大多数的Iridium NEXT系列都只有800公斤

这个重量级,其实运力1-3吨级别的火箭只要2千万左右,不到1吨的1千多万就能搞定
相比猎鹰是长3级别的火箭,一次性使用报价是6千万,就算一级成本占比60%,光二级成本也大于小火箭整箭了。
换句话说就是说目前猎鹰的几乎所有LEO订单,就算一级能无限回收,成本也无法和最新几款小火箭竞争

其实商业发射大多数订单都是GTO,猎鹰剩下大多数订单也都是SES的GTO任务,而GTO回收目前不仅没成功过,连差点成功都没有过,所以现在说猎鹰回收能降低发射成本还太早。

小火箭对航天的影响更大

卫星小型化是发展趋势,1-3吨小卫星占比增长很快,目前卫星市场很多都是这个重量级。猎鹰今年的几个低轨商业任务都是1-2吨,未来占LEO任务绝大多数的Iridium NEXT系列都只有800公斤

这个重量级,其实运力1-3吨级别的火箭只要2千万左右,不到1吨的1千多万就能搞定
相比猎鹰是长3级别的火箭,一次性使用报价是6千万,就算一级成本占比60%,光二级成本也大于小火箭整箭了。
换句话说就是说目前猎鹰的几乎所有LEO订单,就算一级能无限回收,成本也无法和最新几款小火箭竞争

其实商业发射大多数订单都是GTO,猎鹰剩下大多数订单也都是SES的GTO任务,而GTO回收目前不仅没成功过,连差点成功都没有过,所以现在说猎鹰回收能降低发射成本还太早。
我对兔子的航天有信心,能搞出来
赚钱,赚钱,赚钱,重说三。。。
技术先进性真的是没得说,可是点科技树的方向是不是点错了?火箭的燃料如果还要留点着路的话,火箭的载荷影响太大了吧,本身就是小火箭了,这运载能力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