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神六军事技术惊人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06:44
【ZT】 说的很中肯:神六军事技术惊人内幕


      香港《亚洲周刊》最近刊登澳门资深军事研究员、澳门国际军事会会长、中国军事科技活动中心成员、澳门电台客席主席、军事专栏撰稿人黄东的文章,披露不为人知的神六内幕。他的文章常见于《广角镜》、《军事家》、《澳门日报》等。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太空船,经过七十圈共一百七十五小时飞行后终于顺利回航,开创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新里程,确实是值得全球华人自豪。然而从港台和西方评论观之,显然都未真正了解和客观评价中国航天科技以至全国科技的能力与水平。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被外界远远低估。
      有人认为不少中国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根本不是参加太空大富翁游戏的时刻。其实根据各国平均统计,航天每一元投入,会产出十四元经济效益,否则不会吸引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竞相参加。神五花费近十亿人民币,神六虽然作出一百一十二项改进,成本却下降至九亿元人民币,可见中国成本控制日趋成熟。由此推测,神六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达百亿元以上。神六的科技成就远远超出了太空船本身,支援和受惠的行业多不胜数,从而带动了中国各行业的共同进步。包括这次人们耳熟能详的太空中式餐点、太空冰淇淋、太空特制刮胡膏、太空纤维、太空不掉屑拭纸、太空睡袋、太空食品加热器、太空大小便收集器(伤残人也可用)、太空沙漠玫瑰花、新近开发的测控应用软件等,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也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价值。更何况,中国返回式卫星搭载的蔬菜、水果早在10年前就已端上人们的餐桌。催生神舟的「921工程」十多年来,共耗资一百八十亿人民币,而前四项发射不可回收损耗仅一亿美元。相比俄罗斯每年投入二十多亿美元,只是九牛一毛,况且美国太空总署年度预算大约是俄国的六倍。神六以至整个中国航天工业的效益是非常惊人的,这还未算它将拉动上千亿人民币产业链以及航天股份在股票市场上的收益。在航天业,中国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技术道路,中国产品低成本、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特点,让习惯了“高投入、低回报”的西方人目瞪口呆。
      不少日本人和印度人认为美国穿梭机是目前最佳的太空交通工具,所以神舟如何追赶都是枉费心机,此话大谬。虽然两者同属载人往返系统,但可比性不多,正如拿航母和核潜艇比谁更先进同样荒谬。理论上,穿梭机的确是太空船的代替品,但由于发射成本和可靠性不理想并发生过两次惨剧,每次航天飞机一死就是7人,连美国也打算十年内弃用,取而代之的是美俄同时研制多次往返式太空船,这对日本和印度来说是最大的嘲讽,也说明科技发展讲的是硬道理,不是酸葡萄心理和意气用事。目前,人类最佳的天地往返系统看来仍是俄国的联盟TMA太空船。神六虽然比俄国飞船晚出四十多年,然而却是踩着前人的肩膀,一步跨上了第三代太空船的台阶。例如,美国、俄罗斯飞船用血的教训明白了飞船内最好的气体是氮器、氧混合的1个大气压,中国飞船就避免了从头摸索。俄罗斯飞船用了40年时间,才由单舱、双舱发展到三舱,而它的通讯系统仍然使用窄频模拟传输技术,而中国飞船从一开始就跨入了三个半舱的先进行列(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舱),使用宽带数字压缩和解码技术,而且首创了留轨6个月的轨道舱,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短期太空实验室”。神舟在重量、尺寸、设备方面都比TMA先进,除个别技术外,无疑是现时世界上最佳的天地往返系统,不过可靠性仍须日后发射数十次后才能验证,这只是时间问题。
      八十年代时,日本科技代表团参观长征火箭,回国后嘲笑中国工艺和产品粗糙落后,认为没有几件东西是日本不能生产。然而至今,日本最优秀的H-2A火箭平均两三枚就炸掉一枚,技术指标虽优于中美,但是无用。长征和神舟追求的并非“单项最优”而是“整体最优”,这就是钱学森在中国大力提倡的系统工程(System Engineering)。中国航天工业正是在系统工程精神指导下,远远超越了中国不争气的汽车工业,取得了瞩目成就。神六发射和回收成功,得益于全国的庞大系统工程网络,涉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舰船、冶金、食品、化学、科研院校等。中国所有航天器皆军民两用,其中的产业如武汉仪表公司是中国飞机仪表三大供应商之一、航宇公司的安全救生系统用于全国军用飞机、三江航天集团(066基地)是鹰击和东风导弹的供应商、武昌造船厂是全国最重要的常规潜艇生产基地、兵工53所的油气悬挂系统将应用于2010年后定型生产的某新型坦克上、中航二集团602所是专武直10的生产商,据说专武直 10将在年底定型生产。只有高超的协调能力才能做好系统工程,这是真正的大国和强国才能做到的。日本远未吃透系统工程的精髓和优越性,所以日本单个产品的工业制造和加工水平很高,但它的各个系统始终捏合不到一起,强行捏合起来则毛病不断,难有突破。
      中国无需过份掩饰其军民两用实力和一些正当的军用目的,如果怕人说三道四而刻意避讳,反而更加重别人的疑虑,适得其反。让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二炮指挥部,说明了中国正在变的自信和聪明。正如美、俄一样,一个航天大国必须在技术过硬和心理自信上同步成长。很难想象,一个畏首畏尾、怕人猜疑、缺乏自信的大国,即使把人送上了月球,只能突显技术上的成熟和心智的不成熟。其实,早在神二上天时,神舟飞船就已有侦察目的,每次飞行期间轨道舱实际上就是多功能侦察卫星,以中国目前的水平,相机分辨率已达到零点六米,轨道舱前端安装的就是电子侦察天线,内行人一看便知。很多人问神六航天员为什么要用分辨率很低的手持家用摄象机拍摄地球,问题是即使装有专门的高分辨率照相器材,也不可能让外界知道。让航天员用手持家用摄象机拍摄地球,说明中国载人航天是和平的。
      这次令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首先是箭体和整流置安装了耐高温镜头,视觉效果比9月份升空的美国航天飞机效果还要好,这是中国首次公开表演图像实时传输和图像压缩技术,这种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战场实时侦搜非常有价值。其次,返回舱着陆时落点误差仅一公里且能垂直着陆,这说明神六导航定位技术和姿态控制技术比神五又有提高。再者,飞船多次变轨和轨道维持都有极精确的水平,这说明中国的小动量火箭变轨技术已极先进。另据太空船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透露,中国的碳-碳防热烧蚀材料工艺和成本已大大领先美国,美国主要发展的是航天飞机高温隔热瓦技术,但隔热瓦脱落和出事,说明安全可靠性有致命缺陷,而俄罗斯飞船的烧蚀系统则成本太高。通过综合研判,有理由相信:相似的隔热烧蚀技术很可能也应用于东风31/41和巨浪二洲际弹道导弹的高速突防技术,命中精度能和美、俄并驾齐驱。神六其实是中国科技水平两年一度的全国性综合测试和大练兵,外界必须客观认识。【ZT】 说的很中肯:神六军事技术惊人内幕


      香港《亚洲周刊》最近刊登澳门资深军事研究员、澳门国际军事会会长、中国军事科技活动中心成员、澳门电台客席主席、军事专栏撰稿人黄东的文章,披露不为人知的神六内幕。他的文章常见于《广角镜》、《军事家》、《澳门日报》等。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太空船,经过七十圈共一百七十五小时飞行后终于顺利回航,开创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新里程,确实是值得全球华人自豪。然而从港台和西方评论观之,显然都未真正了解和客观评价中国航天科技以至全国科技的能力与水平。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被外界远远低估。
      有人认为不少中国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根本不是参加太空大富翁游戏的时刻。其实根据各国平均统计,航天每一元投入,会产出十四元经济效益,否则不会吸引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竞相参加。神五花费近十亿人民币,神六虽然作出一百一十二项改进,成本却下降至九亿元人民币,可见中国成本控制日趋成熟。由此推测,神六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达百亿元以上。神六的科技成就远远超出了太空船本身,支援和受惠的行业多不胜数,从而带动了中国各行业的共同进步。包括这次人们耳熟能详的太空中式餐点、太空冰淇淋、太空特制刮胡膏、太空纤维、太空不掉屑拭纸、太空睡袋、太空食品加热器、太空大小便收集器(伤残人也可用)、太空沙漠玫瑰花、新近开发的测控应用软件等,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也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价值。更何况,中国返回式卫星搭载的蔬菜、水果早在10年前就已端上人们的餐桌。催生神舟的「921工程」十多年来,共耗资一百八十亿人民币,而前四项发射不可回收损耗仅一亿美元。相比俄罗斯每年投入二十多亿美元,只是九牛一毛,况且美国太空总署年度预算大约是俄国的六倍。神六以至整个中国航天工业的效益是非常惊人的,这还未算它将拉动上千亿人民币产业链以及航天股份在股票市场上的收益。在航天业,中国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技术道路,中国产品低成本、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特点,让习惯了“高投入、低回报”的西方人目瞪口呆。
      不少日本人和印度人认为美国穿梭机是目前最佳的太空交通工具,所以神舟如何追赶都是枉费心机,此话大谬。虽然两者同属载人往返系统,但可比性不多,正如拿航母和核潜艇比谁更先进同样荒谬。理论上,穿梭机的确是太空船的代替品,但由于发射成本和可靠性不理想并发生过两次惨剧,每次航天飞机一死就是7人,连美国也打算十年内弃用,取而代之的是美俄同时研制多次往返式太空船,这对日本和印度来说是最大的嘲讽,也说明科技发展讲的是硬道理,不是酸葡萄心理和意气用事。目前,人类最佳的天地往返系统看来仍是俄国的联盟TMA太空船。神六虽然比俄国飞船晚出四十多年,然而却是踩着前人的肩膀,一步跨上了第三代太空船的台阶。例如,美国、俄罗斯飞船用血的教训明白了飞船内最好的气体是氮器、氧混合的1个大气压,中国飞船就避免了从头摸索。俄罗斯飞船用了40年时间,才由单舱、双舱发展到三舱,而它的通讯系统仍然使用窄频模拟传输技术,而中国飞船从一开始就跨入了三个半舱的先进行列(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舱),使用宽带数字压缩和解码技术,而且首创了留轨6个月的轨道舱,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短期太空实验室”。神舟在重量、尺寸、设备方面都比TMA先进,除个别技术外,无疑是现时世界上最佳的天地往返系统,不过可靠性仍须日后发射数十次后才能验证,这只是时间问题。
      八十年代时,日本科技代表团参观长征火箭,回国后嘲笑中国工艺和产品粗糙落后,认为没有几件东西是日本不能生产。然而至今,日本最优秀的H-2A火箭平均两三枚就炸掉一枚,技术指标虽优于中美,但是无用。长征和神舟追求的并非“单项最优”而是“整体最优”,这就是钱学森在中国大力提倡的系统工程(System Engineering)。中国航天工业正是在系统工程精神指导下,远远超越了中国不争气的汽车工业,取得了瞩目成就。神六发射和回收成功,得益于全国的庞大系统工程网络,涉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舰船、冶金、食品、化学、科研院校等。中国所有航天器皆军民两用,其中的产业如武汉仪表公司是中国飞机仪表三大供应商之一、航宇公司的安全救生系统用于全国军用飞机、三江航天集团(066基地)是鹰击和东风导弹的供应商、武昌造船厂是全国最重要的常规潜艇生产基地、兵工53所的油气悬挂系统将应用于2010年后定型生产的某新型坦克上、中航二集团602所是专武直10的生产商,据说专武直 10将在年底定型生产。只有高超的协调能力才能做好系统工程,这是真正的大国和强国才能做到的。日本远未吃透系统工程的精髓和优越性,所以日本单个产品的工业制造和加工水平很高,但它的各个系统始终捏合不到一起,强行捏合起来则毛病不断,难有突破。
      中国无需过份掩饰其军民两用实力和一些正当的军用目的,如果怕人说三道四而刻意避讳,反而更加重别人的疑虑,适得其反。让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二炮指挥部,说明了中国正在变的自信和聪明。正如美、俄一样,一个航天大国必须在技术过硬和心理自信上同步成长。很难想象,一个畏首畏尾、怕人猜疑、缺乏自信的大国,即使把人送上了月球,只能突显技术上的成熟和心智的不成熟。其实,早在神二上天时,神舟飞船就已有侦察目的,每次飞行期间轨道舱实际上就是多功能侦察卫星,以中国目前的水平,相机分辨率已达到零点六米,轨道舱前端安装的就是电子侦察天线,内行人一看便知。很多人问神六航天员为什么要用分辨率很低的手持家用摄象机拍摄地球,问题是即使装有专门的高分辨率照相器材,也不可能让外界知道。让航天员用手持家用摄象机拍摄地球,说明中国载人航天是和平的。
      这次令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首先是箭体和整流置安装了耐高温镜头,视觉效果比9月份升空的美国航天飞机效果还要好,这是中国首次公开表演图像实时传输和图像压缩技术,这种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战场实时侦搜非常有价值。其次,返回舱着陆时落点误差仅一公里且能垂直着陆,这说明神六导航定位技术和姿态控制技术比神五又有提高。再者,飞船多次变轨和轨道维持都有极精确的水平,这说明中国的小动量火箭变轨技术已极先进。另据太空船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透露,中国的碳-碳防热烧蚀材料工艺和成本已大大领先美国,美国主要发展的是航天飞机高温隔热瓦技术,但隔热瓦脱落和出事,说明安全可靠性有致命缺陷,而俄罗斯飞船的烧蚀系统则成本太高。通过综合研判,有理由相信:相似的隔热烧蚀技术很可能也应用于东风31/41和巨浪二洲际弹道导弹的高速突防技术,命中精度能和美、俄并驾齐驱。神六其实是中国科技水平两年一度的全国性综合测试和大练兵,外界必须客观认识。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啊!
说得很对。顶一下。[em01]<br />
嘿嘿, 还得要有一些箱底货才成:)
我也觉得拿个DV左拍拍右拍拍的,活脱脱一副到此一游的样子,很不"严肃",造假的痕迹也太过了.   [em07][em07][em07]
<P>有道理!顶!</P>
[B]以下是引用[I]feibob[/I]在2005-11-4 17:18:00的发言:[/B][BR]嘿嘿, 还得要有一些箱底货才成:)


[em01][em01]
很好啊,应该是这个样子发展的。。。
感觉香港、澳门等地的所谓军事专家都比较外行,以马*鼎*盛为代表[em01]
<P>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多年以来的盲目投产,重复建设了。系统工程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协调解决资金、技术、人力等多方面不合理配置的问题。</P>
<P>说的好呀!中国航天事业是真争气!!汽车产业就不用说了吧?如果不是曾经被人冷嘲热讽的吉利、奇瑞乃至华晨们的努力,中国的汽车产业可要被笑掉大牙了......... </P>
<P>不错不错!</P>[em01]
一说中国汽车工业得现状我就生气。太不争气了!一气简直就是给外国打工,帮助老外赚中国人的钱,还要凸破百万产量,你能买出去吗?中国制造才是名牌产品,现在奇瑞的车越来越多了就是证明。
<P>挺对的,我顶一下</P>
<P>黄东的水平比平可夫, 马鼎盛等高得多, 另外绝对不要把港澳军迷的水平跟马鼎盛拉上任何关系! <o:p></o:p></P>[em03]
[B]以下是引用[I]woody[/I]在2005-11-9 1:13:00的发言:[/B][BR]我也觉得拿个DV左拍拍右拍拍的,活脱脱一副到此一游的样子,很不"严肃",造假的痕迹也太过了.   [em07][em07][em07]

说我心坎里去了
[em07]
同情一下黄先生,怎么能与平可夫这种人渣相提并论呢[em04]
楼主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少说比平大师和马鼎胜的好。
&l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0469d size=4&gt;手摄也无可厚非,权当私人行为。&lt;/FONT&gt;[em05]
奇怪,难道拍记录片不好吗?&lt;br /&gt;
我认为航天和汽车行业的差别充分说明了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的优缺点。<br>
航天之所以成功在于举国体制,虽然投入不多但却动员了精锐,尤其关键是一直在国家的强力掌控之中。<br>
汽车行业之所以失败(或者叫不成功),并非投入不够,基础太差,而在于分散管理,从一开始就没有为国家崛起贡献的理想,而是沦落成少数人谋利的手段。<br>
如何解决宏观向公和微观为己的矛盾可能关系到中国经济乃至国家民族兴衰的大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