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購舊思維 政治新災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44:23
台湾苹果日报


       筆者很欣慰,軍購案迄今未被排入程序委員會,這可說是人民的一項勝利,然而,仔細觀察朝野政黨的態度,筆者對這樣的「勝利」卻難表樂觀,特別是目前阻攔軍購的國民黨,其阻攔,只是在價格、預算編法以及公投解套等枝節問題上徘徊,並申言,國民黨以前也支持軍購,言下之意是,因為以前不反,所以現在也不該反。筆者必須鄭重地指出:國民黨,你錯了!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曾說:「你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句話,被詮釋為一個流變的哲學觀,用佛家的話來解釋就是:「變是唯一的不變」。當我們思考軍購問題,也應該要從這樣的「流變」觀出發,去思考數十年前軍購的「正確」,等不等於今天軍購的「正確」?



[B]經濟取代軍事兼併[/B]

        五十年前,當時的兩岸執政者都是軍事政權,和平,沒有期待可能性。於是軍事對立,就成為唯一邏輯。那時,台灣透過龐大的軍購以確保安全,可說有其不得不然。然而,嗣後的台灣開始了一路的經濟改革、民主改革,而對岸的中國大陸也在二十年前開始採行了改革開放政策,使其經濟制度開始向自由市場加速修正後,這樣的政策一直持續到今天。即便政治上仍不民主,但政權的理性程度與二、三十年前的軍事政體已是不能同日而語,「經濟發展」早已取代「軍事兼併」成為兩岸問題的主要思維,加上兩岸的持續交流,遂使得戰爭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和平更有期待可能性。

        在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能力提升,國力的提升也支撐了其軍事能力,加上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先天條件,這些加乘的效果,使得中國大陸躍升為世界的軍事強權,這也使得兩岸的軍力結構迅速失衡,台灣已再不可能在軍事上獲致超越中國大陸足夠武力,甚至誠實來說,連平衡也不可能。以上現象構成了一個很有趣的表象矛盾,那就是:對台灣而言,軍事對抗的可期待性下降,但相反地,兩岸和平的可期待性反而上升。

         關鍵的因素就在於赫拉克利特所說的「流變」,亦即,時代已大不相同了。而從這表象矛盾所反應卻正是「現實真理」。反觀,政府以及美國方面的軍購思維,則是先建立了一個假設--如果兩岸發生戰爭,然後在那樣的假設之下,去思考軍購問題。這樣的邏輯反而有嚴重的謬誤。

        包括筆者,沒有人敢用上帝式的口吻說:「兩岸絕對不會再有戰爭。」[B]但關鍵在於有二個問題,政府與美國均沒有交代,那就是:第一,戰爭的機率是多大?是百分之一還是億分之一?每年花數千億的國防預算去賭這個「機率」會發生,是理性?還是投機呢?第二,真的發生戰爭,機率變成現實,軍購就擋得住中共的攻擊嗎[/B]?

        深思這二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很荒謬的情形,[B]那就好比,有人擔心天下墜下的飛機會砸死他,於是傾盡家產打造了一頂獨一無二的超級頭盔要防止飛機砸他。很幸運的,他「賭」對了,即使機率如此之低,飛機還是砸中他了,但是呢?這超級頭盔仍然保不住他的性命。你會不會笑這個人很笨?如果會,那麼,在兩岸軍力已是「先天失衡」的情形下,我們的高昂軍購,不也約略是同樣的行為嗎[/B]?

        這中間,筆者還省略了很多問題。包括,那個憂天杞人,可能還等不到飛機砸來,就已經因為家財散盡而先餓死了,甚至因為不自量力地大舉債務買頭盔,還得害他的子子孫孫要揹上無盡的債務、翻不了身。資源是有限的,政府必須謹慎分配,這不像支出一元的經濟建設、公共建設可能會帶來二倍的經濟產出,或每投資一元的教育,會帶來好幾倍的未來產出。六千億或三千億用來買武器,錢丟下去後,台灣除了空洞的「安全口號」外,什麼也得不到,不會有任何的回收。

        與其假設戰爭之必來,而為螳臂之擋車,為何不致力於根本地改善兩岸關係,消除掉戰爭可能性呢?



作者為律師,政治大學兼任法學教授


陳長文台湾苹果日报


       筆者很欣慰,軍購案迄今未被排入程序委員會,這可說是人民的一項勝利,然而,仔細觀察朝野政黨的態度,筆者對這樣的「勝利」卻難表樂觀,特別是目前阻攔軍購的國民黨,其阻攔,只是在價格、預算編法以及公投解套等枝節問題上徘徊,並申言,國民黨以前也支持軍購,言下之意是,因為以前不反,所以現在也不該反。筆者必須鄭重地指出:國民黨,你錯了!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曾說:「你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句話,被詮釋為一個流變的哲學觀,用佛家的話來解釋就是:「變是唯一的不變」。當我們思考軍購問題,也應該要從這樣的「流變」觀出發,去思考數十年前軍購的「正確」,等不等於今天軍購的「正確」?



[B]經濟取代軍事兼併[/B]

        五十年前,當時的兩岸執政者都是軍事政權,和平,沒有期待可能性。於是軍事對立,就成為唯一邏輯。那時,台灣透過龐大的軍購以確保安全,可說有其不得不然。然而,嗣後的台灣開始了一路的經濟改革、民主改革,而對岸的中國大陸也在二十年前開始採行了改革開放政策,使其經濟制度開始向自由市場加速修正後,這樣的政策一直持續到今天。即便政治上仍不民主,但政權的理性程度與二、三十年前的軍事政體已是不能同日而語,「經濟發展」早已取代「軍事兼併」成為兩岸問題的主要思維,加上兩岸的持續交流,遂使得戰爭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和平更有期待可能性。

        在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能力提升,國力的提升也支撐了其軍事能力,加上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先天條件,這些加乘的效果,使得中國大陸躍升為世界的軍事強權,這也使得兩岸的軍力結構迅速失衡,台灣已再不可能在軍事上獲致超越中國大陸足夠武力,甚至誠實來說,連平衡也不可能。以上現象構成了一個很有趣的表象矛盾,那就是:對台灣而言,軍事對抗的可期待性下降,但相反地,兩岸和平的可期待性反而上升。

         關鍵的因素就在於赫拉克利特所說的「流變」,亦即,時代已大不相同了。而從這表象矛盾所反應卻正是「現實真理」。反觀,政府以及美國方面的軍購思維,則是先建立了一個假設--如果兩岸發生戰爭,然後在那樣的假設之下,去思考軍購問題。這樣的邏輯反而有嚴重的謬誤。

        包括筆者,沒有人敢用上帝式的口吻說:「兩岸絕對不會再有戰爭。」[B]但關鍵在於有二個問題,政府與美國均沒有交代,那就是:第一,戰爭的機率是多大?是百分之一還是億分之一?每年花數千億的國防預算去賭這個「機率」會發生,是理性?還是投機呢?第二,真的發生戰爭,機率變成現實,軍購就擋得住中共的攻擊嗎[/B]?

        深思這二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很荒謬的情形,[B]那就好比,有人擔心天下墜下的飛機會砸死他,於是傾盡家產打造了一頂獨一無二的超級頭盔要防止飛機砸他。很幸運的,他「賭」對了,即使機率如此之低,飛機還是砸中他了,但是呢?這超級頭盔仍然保不住他的性命。你會不會笑這個人很笨?如果會,那麼,在兩岸軍力已是「先天失衡」的情形下,我們的高昂軍購,不也約略是同樣的行為嗎[/B]?

        這中間,筆者還省略了很多問題。包括,那個憂天杞人,可能還等不到飛機砸來,就已經因為家財散盡而先餓死了,甚至因為不自量力地大舉債務買頭盔,還得害他的子子孫孫要揹上無盡的債務、翻不了身。資源是有限的,政府必須謹慎分配,這不像支出一元的經濟建設、公共建設可能會帶來二倍的經濟產出,或每投資一元的教育,會帶來好幾倍的未來產出。六千億或三千億用來買武器,錢丟下去後,台灣除了空洞的「安全口號」外,什麼也得不到,不會有任何的回收。

        與其假設戰爭之必來,而為螳臂之擋車,為何不致力於根本地改善兩岸關係,消除掉戰爭可能性呢?



作者為律師,政治大學兼任法學教授


陳長文
陈长文律师的观点和李敖的很类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