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邪,你许我以汉之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53:13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信仰与骄傲,这是从牙牙学语时形成的观念,从幼时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会的世界,也是一个生活在自己民族中耳濡目染间形成的文化理念。
我第一次认识霍去病,是大概四、五岁的时候,那时正值盛夏,外公坐在乡下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乘着午后的微风和我娓娓道来了一个伟大而不平凡的英雄之事。在外公的言语之中,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个真的如骄阳霓虹般令人仰视的一个人。

十八岁封冠军侯,六击匈奴,斩十一万敌军,封狼居胥,收河西走廊……那如同战神般不败的神话用金色与血光在历史的长卷上勾勒出少年英姿飒爽的剪影——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大漠血一样的夕影下黑色的背影揽辔回鞭,傲视江山无限,军容肃整。豪情万丈充斥天地,英雄千古不过等闲。历史给他的断语,挥洒着绝对的霸气和阳刚。

汉朝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卫青,霍去病画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给了一个王朝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和追随的脚步。华夏九州各王朝,威胁都来自广阔的北方,那是民族的痛,是长城的目的,是和亲纳贡的屈辱,而能彻底征服游牧匈奴的他们是我心目中最难以取代的英雄与符号。英雄万古流芳,而小人无刻不在,当我听说了《大漠谣》中对卫青将军以及霍去病将军的描述时,依旧是大吃一惊的,尤其是在桐华宣称她“拥有85%的史实”的时候,更让人感觉到了一股从心底散发出来的寒意。

人是要有良知和底限的,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去随意篡改既定的历史和英雄,因为你不知道这个英雄和这段历史在别人的心目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所谓“拥有85%的历史真相”的桐华书中设定是汉朝对匈奴进行了侵略,很轻而易举的就将历史真实的世界观给颠覆了,而事实当真如此吗?撇开汉朝来说,北祸一直是贯穿整个中原王朝历史的,有一则寓言,说的是西周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儿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故事非常简单,也很多人听过,其中的一方,就是匈奴的前身:戎狄。由此可见,匈奴对汉民族的侵略由来已久。

战国时期,秦,赵,燕纷起长城,也是因为北方游牧掠边甚重,秦国大将军蒙恬就领兵三十万戍边。即使到了秦快灭亡之时,王翦之孙:王离依旧率领三十万大军在戍边以防匈奴,随后仍留驻二十万守长城,只领军十万参加了巨鹿之战,由此可见匈奴为祸之大。

汉朝时,从汉高祖九年至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朝都采取和亲政策,这一时期的和亲,意在以汉匈姻亲关系和相当数目的财物来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以便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然而,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匈奴的南下入侵并没有停止。文帝三年夏,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文帝十四年,匈奴14万人入朝那肖关,杀北地都尉,掳掠人民畜产甚多,其前锋部队甚至进至雍、甘泉附近,并烧毁回中宫。从公元前166—前162年间,匈奴日骄,每年入侵汉边境,杀戮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

数百年间,匈奴对华夏的掠夺和屠戮从未停歇,每每冬季,无法放牧之际更是变本加利!如此凶残暴戾的民族,实无人性可言。稍懂历史就能明白,这是延绵了数百上千年的宿敌,欠下的笔笔血债寒泪,华夏本应就对匈奴恨之入骨的。

这是既定的史实,也是正确的世界观,可桐华为什么又要写身居高位的护国大将军爱上异族女子呢?有人说,不让篡改就是扼杀作者的创造力,这其实并不成立。若解释为艺术创作,那么唐代诗人王昌龄一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流传千古,不是更有艺术价值吗?桐华一个胡编乱造历史写言情的写手何德何能能与“七绝圣手”比肩呢?美国迪斯尼曾经创作过一部动画片《花木兰》,片中也进行了艺术创作,但是对故事架构以及抗击匈奴入侵的世界观只字未改,此片取得全球票房$183,700,000.00。

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艺术创作都要如此靠胡编乱造的,桐华为什么这样做呢?理由我只能引用网上的流言了,网上说桐华是满族人,我觉得有85%的可能性,不然她怎么能以为匈奴人的视角来勾引我华夏第一战神叛国呢?

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除了喧哗取众,取悦叛逆者之外,毫无价值。那么不颠覆历史,不抹黑英雄,能写出好的小说吗?答案是可以的。

曾经听过一曲《上邪》,里面的爱情故事却要比桐华抹黑霍将军叛国爱上匈奴女子要来得凄美无数。

公元2012年西安发掘出一座汉代将军墓,通过墓志铭可判断其为将军与一位宗室女子合葬墓,主墓室存放双人合葬棺椁,但合葬棺内却仅有一具男性尸骨。意外的是,墓志铭上该宗室女子封号与史册记载的一位同时代的和亲公主封号一致。

故事开始于汉朝之时,一位将军和公主相爱了。

春分时节,两人于飞花漫天的月光下,许诺终身,公主对将军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将军点头,执子之手,望之偕老。

夏日炎炎,君王沙场点兵,将军领命前往玉门关守卫大汉河山。公主告诉将军,我等你。将军笑言公主轻许姻缘,但本将此生绝不负你如花美眷。秋日来临,边塞内,金黄而饱满的稻穗垂漫青纱,百姓都在笑谈,收了粮食,今冬不再受饥饿。将军飞鸽,亲书情思,公主,等我来年春日班师回朝,为你披上如火艳烈的嫁衣。

凛冬将至,塞外不能再放牧,匈奴人再一次举起刀枪,望向南方,那座雄伟的玉门关后就有大量的食粮,让他们穿暖吃足,也有大量的汉人供他们奴役。

听,昨夜有戎狄,叩我玉门关,攀我十丈城墙。看,九州有烽火,江山千万里,狼烟次第燃。十万匈奴人带着饥饿的疯狂,贪婪的欲望,扑向玉门关。

“全军听令!就算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卫我大汉安宁!

杀!”将军奋勇率八千将士抗敌,兵临城下,扬戈纵马,战吼声早已沙哑,玉门关前兵戈之声吞噬旷野,风中飞回的雁声尽是哀鸿,将军一步亦不退,汉军一寸也不肯让,因为他们的身后是茫茫金黄的谷穗与无数的为家守业的百姓黎民。

                                                     长弓碎铁衣,

                                                     鲜血祭银器,

                                                     山河破碎期,

                                                     鸳鸯何相依?

狼烟传入长安,君王震怒,拍案而起,思前想后却又只能颓然坐下。拟旨起草,命公主嫁入匈奴和亲,并献上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后宫之中,公主默默的启唇轻颂将军飞鸽而来的情信: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脸红如胭脂,公主害羞的将情信收入怀中,心里祈祷着戍边的将军早日回朝,在飞花漫天的春天里来迎娶自己。

皇帝旨意下达,公主难以置信的看着自己的父亲,明明知道自己与将军的情谊,缘何要将自己远嫁大漠,将自己赋予那些如狼般的匈奴人?她不肯,她不愿。

君王背身,双手紧握,匈奴叩边,黎民惨遭屠戮,百姓流离失所,若不和亲……公主的泪颓然坠下,怀里的书信开始冰冷,敌不过的是逝水流年,江山早已为你我说定了永别……

如血般夕阳下,玉门雄关前,公主嫁衣如火,比飞花还要艳烈。她泪眼望着城门上的将军,启唇似又要咏遍上邪,说的却是:我愿与君绝!将军咬破嘴唇,手握紧了长剑,泪光里,送嫁的队伍远入大漠。

今日你将名字写入史笺,他日我将你刻在我坟前!将军与公主从此永隔,他们之间的距离叫匈奴。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无名氏汉宗室长女嫁与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刘恒无名氏汉宗室女嫁与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162年无名氏汉宗室女嫁与匈奴老上单于公元前……………152年无名氏汉宗室女嫁与匈奴军臣单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无名氏汉武帝女嫁与匈奴军臣单于。

历史一次又一次重演着,直到那日,一位名叫刘彻的君王撕碎了匈奴要求和亲纳贡的书帛,君王拍案而起:朕要匈奴人知道,不是他们想要什么我们就得给什么,而是我们给什么他们就得要什么!!

君王令下,一位少年将军披甲上马:“臣霍去病愿替君远征,一雪大汉百年耻辱!”将军目光北望,眼神中满是踌躇志光与万丈怒火。战鼓响,马蹄急,扬鞭起,五万汉家儿郎远入塞外不问归期。

杀!杀敌寇——刀锋见血毕锋芒,冠军候勇敌难当!匈奴七万大军灰飞烟灭。匈奴悲歌:“好汉难敌以一当三,利剑划破茫茫昊苍!”

破!破军阵——热血引将催马上阵,苍茫大漠之中挡我者死,避我者生!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踏!踏狼尸——大漠里撼敌胆,挽弓之处,天地同伤,利箭漫天遮蔽月光!将军大喝:“要么摘下纵横塞外的鞍,当做臣服战利送抵长安。要么在朔风中枕戈待旦,磨刀控弦与我一战!”

战!战八方——扬戈跃马战鼓响,横江立枪汉旗扬。喧天战吼破天罡,将军策马擒苍狼。敌酋唯有望风而逃,匈奴悲歌:“从此漠南无王庭。”

狂!战意狂——汉水汤汤映星黄,傲血屠戮问无常。战火焚我血肉筑墙,百年成灰又何妨?吾辈同衣与天抗!将军削下敌首:“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势!破竹势!马蹄踏遍兵锋所向,封狼居胥无双之将,饮马瀚海南望故乡,长安飞花铺满江。匈奴人低下了高昂的狼首,遥拜大汉江山称臣跪服。

大汉雄狮班师回朝之日,路过长安城外一座高山,霍将军翻身下马,遥叩三响:“师父!弟子铭记教训,忠君护国终灭匈奴,使我汉女不远嫁,您请安息!”

这就是《上邪》的故事。

桐华一黑卫青霍去病叛国,算是偶然。二黑汉宣帝清誉,算是凑巧。那么!桐华三黑黄帝则实乃卑鄙无耻之人,当为故意为之了。

她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我华夏英魂?

我不知道,也不愿意妄猜…….

我知道的是,谁许我以汉之名,这,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信仰与骄傲,这是从牙牙学语时形成的观念,从幼时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会的世界,也是一个生活在自己民族中耳濡目染间形成的文化理念。
我第一次认识霍去病,是大概四、五岁的时候,那时正值盛夏,外公坐在乡下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乘着午后的微风和我娓娓道来了一个伟大而不平凡的英雄之事。在外公的言语之中,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那个真的如骄阳霓虹般令人仰视的一个人。

十八岁封冠军侯,六击匈奴,斩十一万敌军,封狼居胥,收河西走廊……那如同战神般不败的神话用金色与血光在历史的长卷上勾勒出少年英姿飒爽的剪影——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大漠血一样的夕影下黑色的背影揽辔回鞭,傲视江山无限,军容肃整。豪情万丈充斥天地,英雄千古不过等闲。历史给他的断语,挥洒着绝对的霸气和阳刚。

汉朝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卫青,霍去病画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给了一个王朝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和追随的脚步。华夏九州各王朝,威胁都来自广阔的北方,那是民族的痛,是长城的目的,是和亲纳贡的屈辱,而能彻底征服游牧匈奴的他们是我心目中最难以取代的英雄与符号。英雄万古流芳,而小人无刻不在,当我听说了《大漠谣》中对卫青将军以及霍去病将军的描述时,依旧是大吃一惊的,尤其是在桐华宣称她“拥有85%的史实”的时候,更让人感觉到了一股从心底散发出来的寒意。

人是要有良知和底限的,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去随意篡改既定的历史和英雄,因为你不知道这个英雄和这段历史在别人的心目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所谓“拥有85%的历史真相”的桐华书中设定是汉朝对匈奴进行了侵略,很轻而易举的就将历史真实的世界观给颠覆了,而事实当真如此吗?撇开汉朝来说,北祸一直是贯穿整个中原王朝历史的,有一则寓言,说的是西周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儿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故事非常简单,也很多人听过,其中的一方,就是匈奴的前身:戎狄。由此可见,匈奴对汉民族的侵略由来已久。

战国时期,秦,赵,燕纷起长城,也是因为北方游牧掠边甚重,秦国大将军蒙恬就领兵三十万戍边。即使到了秦快灭亡之时,王翦之孙:王离依旧率领三十万大军在戍边以防匈奴,随后仍留驻二十万守长城,只领军十万参加了巨鹿之战,由此可见匈奴为祸之大。

汉朝时,从汉高祖九年至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朝都采取和亲政策,这一时期的和亲,意在以汉匈姻亲关系和相当数目的财物来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以便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然而,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匈奴的南下入侵并没有停止。文帝三年夏,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文帝十四年,匈奴14万人入朝那肖关,杀北地都尉,掳掠人民畜产甚多,其前锋部队甚至进至雍、甘泉附近,并烧毁回中宫。从公元前166—前162年间,匈奴日骄,每年入侵汉边境,杀戮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

数百年间,匈奴对华夏的掠夺和屠戮从未停歇,每每冬季,无法放牧之际更是变本加利!如此凶残暴戾的民族,实无人性可言。稍懂历史就能明白,这是延绵了数百上千年的宿敌,欠下的笔笔血债寒泪,华夏本应就对匈奴恨之入骨的。

这是既定的史实,也是正确的世界观,可桐华为什么又要写身居高位的护国大将军爱上异族女子呢?有人说,不让篡改就是扼杀作者的创造力,这其实并不成立。若解释为艺术创作,那么唐代诗人王昌龄一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流传千古,不是更有艺术价值吗?桐华一个胡编乱造历史写言情的写手何德何能能与“七绝圣手”比肩呢?美国迪斯尼曾经创作过一部动画片《花木兰》,片中也进行了艺术创作,但是对故事架构以及抗击匈奴入侵的世界观只字未改,此片取得全球票房$183,700,000.00。

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艺术创作都要如此靠胡编乱造的,桐华为什么这样做呢?理由我只能引用网上的流言了,网上说桐华是满族人,我觉得有85%的可能性,不然她怎么能以为匈奴人的视角来勾引我华夏第一战神叛国呢?

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除了喧哗取众,取悦叛逆者之外,毫无价值。那么不颠覆历史,不抹黑英雄,能写出好的小说吗?答案是可以的。

曾经听过一曲《上邪》,里面的爱情故事却要比桐华抹黑霍将军叛国爱上匈奴女子要来得凄美无数。

公元2012年西安发掘出一座汉代将军墓,通过墓志铭可判断其为将军与一位宗室女子合葬墓,主墓室存放双人合葬棺椁,但合葬棺内却仅有一具男性尸骨。意外的是,墓志铭上该宗室女子封号与史册记载的一位同时代的和亲公主封号一致。

故事开始于汉朝之时,一位将军和公主相爱了。

春分时节,两人于飞花漫天的月光下,许诺终身,公主对将军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将军点头,执子之手,望之偕老。

夏日炎炎,君王沙场点兵,将军领命前往玉门关守卫大汉河山。公主告诉将军,我等你。将军笑言公主轻许姻缘,但本将此生绝不负你如花美眷。秋日来临,边塞内,金黄而饱满的稻穗垂漫青纱,百姓都在笑谈,收了粮食,今冬不再受饥饿。将军飞鸽,亲书情思,公主,等我来年春日班师回朝,为你披上如火艳烈的嫁衣。

凛冬将至,塞外不能再放牧,匈奴人再一次举起刀枪,望向南方,那座雄伟的玉门关后就有大量的食粮,让他们穿暖吃足,也有大量的汉人供他们奴役。

听,昨夜有戎狄,叩我玉门关,攀我十丈城墙。看,九州有烽火,江山千万里,狼烟次第燃。十万匈奴人带着饥饿的疯狂,贪婪的欲望,扑向玉门关。

“全军听令!就算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卫我大汉安宁!

杀!”将军奋勇率八千将士抗敌,兵临城下,扬戈纵马,战吼声早已沙哑,玉门关前兵戈之声吞噬旷野,风中飞回的雁声尽是哀鸿,将军一步亦不退,汉军一寸也不肯让,因为他们的身后是茫茫金黄的谷穗与无数的为家守业的百姓黎民。

                                                     长弓碎铁衣,

                                                     鲜血祭银器,

                                                     山河破碎期,

                                                     鸳鸯何相依?

狼烟传入长安,君王震怒,拍案而起,思前想后却又只能颓然坐下。拟旨起草,命公主嫁入匈奴和亲,并献上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后宫之中,公主默默的启唇轻颂将军飞鸽而来的情信: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脸红如胭脂,公主害羞的将情信收入怀中,心里祈祷着戍边的将军早日回朝,在飞花漫天的春天里来迎娶自己。

皇帝旨意下达,公主难以置信的看着自己的父亲,明明知道自己与将军的情谊,缘何要将自己远嫁大漠,将自己赋予那些如狼般的匈奴人?她不肯,她不愿。

君王背身,双手紧握,匈奴叩边,黎民惨遭屠戮,百姓流离失所,若不和亲……公主的泪颓然坠下,怀里的书信开始冰冷,敌不过的是逝水流年,江山早已为你我说定了永别……

如血般夕阳下,玉门雄关前,公主嫁衣如火,比飞花还要艳烈。她泪眼望着城门上的将军,启唇似又要咏遍上邪,说的却是:我愿与君绝!将军咬破嘴唇,手握紧了长剑,泪光里,送嫁的队伍远入大漠。

今日你将名字写入史笺,他日我将你刻在我坟前!将军与公主从此永隔,他们之间的距离叫匈奴。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无名氏汉宗室长女嫁与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刘恒无名氏汉宗室女嫁与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162年无名氏汉宗室女嫁与匈奴老上单于公元前……………152年无名氏汉宗室女嫁与匈奴军臣单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无名氏汉武帝女嫁与匈奴军臣单于。

历史一次又一次重演着,直到那日,一位名叫刘彻的君王撕碎了匈奴要求和亲纳贡的书帛,君王拍案而起:朕要匈奴人知道,不是他们想要什么我们就得给什么,而是我们给什么他们就得要什么!!

君王令下,一位少年将军披甲上马:“臣霍去病愿替君远征,一雪大汉百年耻辱!”将军目光北望,眼神中满是踌躇志光与万丈怒火。战鼓响,马蹄急,扬鞭起,五万汉家儿郎远入塞外不问归期。

杀!杀敌寇——刀锋见血毕锋芒,冠军候勇敌难当!匈奴七万大军灰飞烟灭。匈奴悲歌:“好汉难敌以一当三,利剑划破茫茫昊苍!”

破!破军阵——热血引将催马上阵,苍茫大漠之中挡我者死,避我者生!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踏!踏狼尸——大漠里撼敌胆,挽弓之处,天地同伤,利箭漫天遮蔽月光!将军大喝:“要么摘下纵横塞外的鞍,当做臣服战利送抵长安。要么在朔风中枕戈待旦,磨刀控弦与我一战!”

战!战八方——扬戈跃马战鼓响,横江立枪汉旗扬。喧天战吼破天罡,将军策马擒苍狼。敌酋唯有望风而逃,匈奴悲歌:“从此漠南无王庭。”

狂!战意狂——汉水汤汤映星黄,傲血屠戮问无常。战火焚我血肉筑墙,百年成灰又何妨?吾辈同衣与天抗!将军削下敌首:“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势!破竹势!马蹄踏遍兵锋所向,封狼居胥无双之将,饮马瀚海南望故乡,长安飞花铺满江。匈奴人低下了高昂的狼首,遥拜大汉江山称臣跪服。

大汉雄狮班师回朝之日,路过长安城外一座高山,霍将军翻身下马,遥叩三响:“师父!弟子铭记教训,忠君护国终灭匈奴,使我汉女不远嫁,您请安息!”

这就是《上邪》的故事。

桐华一黑卫青霍去病叛国,算是偶然。二黑汉宣帝清誉,算是凑巧。那么!桐华三黑黄帝则实乃卑鄙无耻之人,当为故意为之了。

她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我华夏英魂?

我不知道,也不愿意妄猜…….

我知道的是,谁许我以汉之名,这,就足够了。
桐华是谁?妖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