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坦克独臂总师坐公交上下班 由于人多假肢常被挤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03:59
2015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策划的“祝榆生(系99坦克总设计师)生平纪念展览”正式开展,截至2015年底,共接待142批6500余人参观。回顾办展中的点点滴滴,展厅中的三件实物最感人,分别是:一张照片、一篇讲稿、一封家书。

  一张照片

  ——感怀祝老的高尚品德

  2013年是南京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为筹建校史馆召开老同志座谈会。原院办主任陈源泉同志强烈建议,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时期的内容中一定要反映我们的老领导——祝榆生副院长。他说:“祝院长在工作上虽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上却是极其简单低调,从不以权谋私,实实在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为方便工作,祝院长住在学校,只有周六下班才回到位于鼓楼的家中,与家人团聚。学校想给他派车,但他总是说,这是我个人的事,不能派车。他每次都是乘5路公共汽车到新街口,再转车到鼓楼,由于人多,他的右臂假肢经常被挤掉。这件事情让我们这些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很是心酸。”随后,档案馆派人去北京收集老人的照片或史料、实物,但是收获的仅有一张照片和一句话,照片是祝老当年在校园的军装照。一句话是转述祝老的意见,说自己在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中没有太多的贡献,有的只是大家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不要宣传自己,放一张照片就可以了。

  这张照片,让我们对祝榆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篇讲稿

  ——感受祝老的从严治校

  筹建祝老生平纪念展览,查阅有关祝老在校工作期间留下的史料或影像资料。档案中的一篇祝老的讲稿,真实反映了当年祝老兢兢业业、夙夜在公的工作风貌。

  讲稿时间为1964年1月5日,当时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祝老作为分管学校教学训练工作的副院长,做了“关于训练工作的几点意见”为题的发言,讲话中通篇贯彻着一个精髓——从严从实办学。讲稿共23页。

  在发言中,关于如何备好课、讲好课,他指出“教员要根据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在彻底搞清和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分清内容的主次关系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明确各部分内容的要求、深度和广度,时间安排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从而安排全期的课程实施计划。”“讲解时要讲得从容一些,不能讲得太快,给学员有一定思考时间。一定要消除前松后紧、‘打机关炮’和‘放电影’、‘学员坐飞机’的现象,下课前要提前几分钟结束讲解,作出简明扼要的结论,给学员一个回忆的机会,坚持不拖进度、不开快车,确实做到本堂课不欠账。”

  他对教员的要求是:“贯彻严格要求,教员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进行教学,成为学员的榜样,既要言教更要身教,这是贯彻严格要求的首要条件,严格要求必须要‘严而有格’,同时,严格要求还要与耐心帮助相结合,不能把严格要求与态度不好、方式生硬拉在一起,我们所说的严格是教学要求上的严格,是要严格按标准来培养学员,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

  在参观中,许多老同志都说,这份讲话稿反映出的内容,就是祝老的做事风格,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他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封家书

  ——感悟祝老的修身齐家


  2015年4月26日,档案人员来到祝老家中。在祝老的遗物里有一封珍贵的家书,这是1988年祝老写给身在南京的夫人何鸥女士的信,也是祝老唯一的一封家书。信的最后说明不能去南京与家人团聚缘由。

  祝老在信中写到,“今年70整,这一辈子的后40年是同您一块过的。(之)前15年是旧社会和战争,战争占了12年,虽一事无成,但也不为他人所唾,当然与您这位贤内助是分不开的,我的一生,值得庆幸。所以,我的生日决不要孩子们什么表示,只要他们生活的好一点,我就十分高兴了,几个孩子个个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都取得了大学资历,这就是对我的最大祝贺了。而我呢,我应当向您感谢,感谢您任劳任怨地对孩子们学习的支持。”1988年正是祝老带领“三代坦克”团队攻关的关键时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所以祝老也表达了不能回南京与亲人相聚的“无奈”。

  一封家书,在弥足珍贵的亲情中透露出老人对军工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奉献精神,令参观的老者落泪,令参观的师生深受教育。(作者为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馆长 何振才)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 ... xqnskh1090992.shtml2015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策划的“祝榆生(系99坦克总设计师)生平纪念展览”正式开展,截至2015年底,共接待142批6500余人参观。回顾办展中的点点滴滴,展厅中的三件实物最感人,分别是:一张照片、一篇讲稿、一封家书。

  一张照片

  ——感怀祝老的高尚品德

  2013年是南京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为筹建校史馆召开老同志座谈会。原院办主任陈源泉同志强烈建议,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时期的内容中一定要反映我们的老领导——祝榆生副院长。他说:“祝院长在工作上虽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上却是极其简单低调,从不以权谋私,实实在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为方便工作,祝院长住在学校,只有周六下班才回到位于鼓楼的家中,与家人团聚。学校想给他派车,但他总是说,这是我个人的事,不能派车。他每次都是乘5路公共汽车到新街口,再转车到鼓楼,由于人多,他的右臂假肢经常被挤掉。这件事情让我们这些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很是心酸。”随后,档案馆派人去北京收集老人的照片或史料、实物,但是收获的仅有一张照片和一句话,照片是祝老当年在校园的军装照。一句话是转述祝老的意见,说自己在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中没有太多的贡献,有的只是大家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不要宣传自己,放一张照片就可以了。

  这张照片,让我们对祝榆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篇讲稿

  ——感受祝老的从严治校

  筹建祝老生平纪念展览,查阅有关祝老在校工作期间留下的史料或影像资料。档案中的一篇祝老的讲稿,真实反映了当年祝老兢兢业业、夙夜在公的工作风貌。

  讲稿时间为1964年1月5日,当时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祝老作为分管学校教学训练工作的副院长,做了“关于训练工作的几点意见”为题的发言,讲话中通篇贯彻着一个精髓——从严从实办学。讲稿共23页。

  在发言中,关于如何备好课、讲好课,他指出“教员要根据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在彻底搞清和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分清内容的主次关系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明确各部分内容的要求、深度和广度,时间安排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从而安排全期的课程实施计划。”“讲解时要讲得从容一些,不能讲得太快,给学员有一定思考时间。一定要消除前松后紧、‘打机关炮’和‘放电影’、‘学员坐飞机’的现象,下课前要提前几分钟结束讲解,作出简明扼要的结论,给学员一个回忆的机会,坚持不拖进度、不开快车,确实做到本堂课不欠账。”

  他对教员的要求是:“贯彻严格要求,教员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进行教学,成为学员的榜样,既要言教更要身教,这是贯彻严格要求的首要条件,严格要求必须要‘严而有格’,同时,严格要求还要与耐心帮助相结合,不能把严格要求与态度不好、方式生硬拉在一起,我们所说的严格是教学要求上的严格,是要严格按标准来培养学员,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

  在参观中,许多老同志都说,这份讲话稿反映出的内容,就是祝老的做事风格,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他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封家书

  ——感悟祝老的修身齐家


  2015年4月26日,档案人员来到祝老家中。在祝老的遗物里有一封珍贵的家书,这是1988年祝老写给身在南京的夫人何鸥女士的信,也是祝老唯一的一封家书。信的最后说明不能去南京与家人团聚缘由。

  祝老在信中写到,“今年70整,这一辈子的后40年是同您一块过的。(之)前15年是旧社会和战争,战争占了12年,虽一事无成,但也不为他人所唾,当然与您这位贤内助是分不开的,我的一生,值得庆幸。所以,我的生日决不要孩子们什么表示,只要他们生活的好一点,我就十分高兴了,几个孩子个个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都取得了大学资历,这就是对我的最大祝贺了。而我呢,我应当向您感谢,感谢您任劳任怨地对孩子们学习的支持。”1988年正是祝老带领“三代坦克”团队攻关的关键时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所以祝老也表达了不能回南京与亲人相聚的“无奈”。

  一封家书,在弥足珍贵的亲情中透露出老人对军工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奉献精神,令参观的老者落泪,令参观的师生深受教育。(作者为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馆长 何振才)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 ... xqnskh1090992.shtml
配个专车吧。。。。。。。。
也许恰恰就是他们这一辈部分人经历了风雨,见过了爱恨情仇的老人才能在这浮躁的社会保持自己的善良,真诚和平和,淡定。
一群年轻的所谓演员歌星却凭着了了的演技唱功过着奢侈的生活……这是一个有些虚荣的时代。
国之重器的总师理应配专车,和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配专车不可相提并论。
ruien 发表于 2016-3-22 12:22
一群年轻的所谓演员歌星却凭着了了的演技唱功过着奢侈的生活……这是一个有些虚荣的时代。
  资本主义都是这样的 相较之下真的叫你回归那个时代 你自己也不愿意
原来祝总是五五年的校官,赞一个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这样的脊梁真正配得上最好的专车。
无愧于人民!真正的民族脊梁!!
祝老的胳臂是怎么没有的,给高风亮节点赞
真正的民族脊梁!!
祝老的胳臂是怎么没有的,给高风亮节点赞
迫击炮试射时发生哑弹故障 祝老亲自排除时突然击发
这个社会财富分配机制才是真该革命的。

看过一篇杂文,说的是60年代困难时期,村里普通老百姓穷的吃不上饭,村支书家照样有白面馍馍,就因为村支书是党员?

还有县领导的子女可以分配工作,大学生毕业下煤矿,家里人还得住窝棚。这看着一点不像革命期待的结果
人家追求的不是专车等等待遇
感佩万分,望尘莫及
一群年轻的所谓演员歌星却凭着了了的演技唱功过着奢侈的生活……这是一个有些虚荣的时代。
先说我们领导干部吧
红影 发表于 2016-3-22 13:04
祝老的胳臂是怎么没有的,给高风亮节点赞
1948年1月,在一次组织迫击炮敌前试射时,30岁的祝榆生身先士卒,只身排除火炮故障,不料炮弹突然爆炸,他从此失去右臂。
向老人家致敬!
闵天王 发表于 2016-3-22 13:08
这个社会财富分配机制才是真该革命的。

看过一篇杂文,说的是60年代困难时期,村里普通老百姓穷的吃不上 ...
所以老毛一声造反,群众那么HIGH
这是在告诉年轻人,千万不要干国防吗?
污妖王 发表于 2016-3-22 13:15
这是在告诉年轻人,千万不要干国防吗?
追求不一样,高等的人追求留名万世,低等的人追求脑满肠肥
给老人家敬个礼!
追求不一样,高等的人追求留名万世,低等的人追求脑满肠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这话的人难道是个没追求的人?
所以老毛一声造反,群众那么HIGH
造毛的反?不就是他搞大跃进弄的没饭吃?
这是在告诉年轻人,千万不要干国防吗?
他那一代人就是这样的,为国奉献,不怎么计较个人利益。现在国防科研领域过得还不错吧,99年大使馆一炸,经费就很充足了。
他那一代人就是这样的,为国奉献,不怎么计较个人利益。现在国防科研领域过得还不错吧,99年大使馆一炸, ...
祝总师做的三代主战坦克立项后一直是国家重大专项,经费有保障
这个社会财富分配机制才是真该革命的。

看过一篇杂文,说的是60年代困难时期,村里普通老百姓穷的吃不上 ...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里的,我爷爷年轻时(50年代)在白银当工人,后来因为懂看书写字,就选成干部坐办公室,结果是一个月比工人少十斤白饭,干部一个月35斤,工人好像45斤,结果饿的喝白开水,后来又要求当工人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向在各条有形或无形的战线上奋斗和奉献的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们致敬!有人始终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保卫国家!


该给祝总师这样的国家栋梁 配 别墅(最少也是复式大房)、沃尔沃XC60专车、保健医生、勤务兵

该给祝总师这样的国家栋梁 配 别墅(最少也是复式大房)、沃尔沃XC60专车、保健医生、勤务兵
那么多军中大小老虎们少贪点,可以多生产多少辆99,可以改善多少有功于共和国战士的生活!
最爱靓颖 发表于 2016-3-22 13:46
造毛的反?不就是他搞大跃进弄的没饭吃?
老百姓又不接触高层。那时候也没微信。
老百姓接触的都是本单位,本村的干部头头。老百姓只知道自己饿肚子,家里饿死人,村里的干部还在吃白面。这就够了。先不说文革,少奇搞四清的时候,有些地方,乡干部被斗死,自杀的能超过1半。都是打饥荒播下的仇恨。
ruien 发表于 2016-3-22 12:22
一群年轻的所谓演员歌星却凭着了了的演技唱功过着奢侈的生活……这是一个有些虚荣的时代。
91岁“胡汉三”刘江:很多演员乌七八糟,我都感觉丢人
http://www.guancha.cn/
闵天王 发表于 2016-3-22 13:08
这个社会财富分配机制才是真该革命的。

看过一篇杂文,说的是60年代困难时期,村里普通老百姓穷的吃不上 ...
现在脱离人民群众更厉害
老百姓又不接触高层。那时候也没微信。
老百姓接触的都是本单位,本村的干部头头。老百姓只知道自己饿肚 ...
文革里造反的都是城里,城里饿死多少人了?搞大跃进正是认不清农村现实,老百姓还要求分田呢,村干部都支持,毛支持?
我还挺纳闷,怎么一提老毛,有人立刻就骂上了,怎么和论坛的某个名人颇为相似。后来一看签名,明白了。就是以前的著名四代机啊!失敬失敬。
才知道原来祝老是单臂
皮吸轰 发表于 2016-3-22 12:18
配个专车吧。。。。。。。。
祝老走了有两年了

皮吸轰 发表于 2016-3-22 12:18
配个专车吧。。。。。。。。

祝榆生老先生, 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图片来源: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4355197.html






皮吸轰 发表于 2016-3-22 12:18
配个专车吧。。。。。。。。

祝榆生老先生, 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20141103142504273.jpg (46.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22 14:59 上传



001tPhYmgy6NfBLYDutad&690.jpg (102.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22 14:59 上传



7dc6473d-697a-4d45-a0de-7c745ea20efb.jpg (93.9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22 14:59 上传


图片来源: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4355197.html





不脱壳的穿甲弹 发表于 2016-3-22 14:56
祝榆生老先生, 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敬礼


      60年代困难时期,大漠深处的科研人员几乎被断粮,逼得聂帅四处化缘
        而北戴河辽养区的勋贵及其子弟,照样山珍海味、花天酒地
        

      60年代困难时期,大漠深处的科研人员几乎被断粮,逼得聂帅四处化缘
        而北戴河辽养区的勋贵及其子弟,照样山珍海味、花天酒地
        
老一辈专家又少了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