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竞相突破第三代碳纤维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21:23
相比传统的金属材料和其他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备质量轻、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的特点,可比传统铝合金结构减重30%,对武器装备性能提升贡献巨大,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器机体及发动机、导弹外壳等。美国F-22、F-35战斗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比例分别达到24%和36%,以A350、波音787为代表的新型大型民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比例更是达到了50%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运用已成为衡量武器装备先进性的标志之一。碳纤维是构成复合材料的关键原材料,承担着复合材料约90%的载荷,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是实现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目标的关键。



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和应用技术已经是航空工业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市场发展

高端碳纤维市场一直为日美两国所垄断。高端碳纤维绝大部分是小丝束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目前全球最主要的6家小丝束碳纤维供应商的市场占比情况是:日本东丽公司占35%~40%、东邦公司占23%、三菱丽阳公司占14%;美国赫氏公司占12%、氰特工业公司占8%;台湾塑料工业和英国SGL公司占3%~5%。日本3家企业的碳纤维约占全球70%~80%的市场份额,其中东丽公司产能最大,产品性能最好,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供应商,代表了日本最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美国的两家企业市场占有率约为20%,其中赫氏公司拥有40多年为美国军机开发应用碳纤维的经验,能够自主生产供应碳纤维,是美国厂家中高模量碳纤维技术的领导者;氰特工业公司以碳纤维的后续产品预浸料为主,碳纤维产品性能和研发能力低于赫氏。台湾塑料工业公司及SGL的产品性能略低于日本和美国的水平。

碳纤维以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为主要指标,目前商业化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二代,日美两国在广泛应用的第二代碳纤维产品上性能相当。第一代以20世纪60年代东丽公司的T300和赫氏公司的AS4低强低模碳纤维为代表,T300主要用于波音737等型号的次承力构件,AS4应用在早期F-14战斗机的平尾等部位。第二代高强度、中等模量碳纤维以20世纪80年代东丽公司的T800和赫氏公司IM7系列为代表,同代产品还有东丽的T700、T1000,赫氏的IM8、IM9等。T800强度比T300强度提高了68%,模量提高了28%,大量用于A350、波音787等飞机机翼机身的主承力结构。IM7比AS4强度提高了37%,模量提高了21%,大量用于美国的“三叉戟”Ⅱ潜射导弹及F-22、F-35战斗机等。

第二代碳纤维模量偏低

现阶段,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第二代高强度中等模量碳纤维,由于模量偏低,且碳纤维材料脆性大,易导致复合材料结构部件的疲劳损伤,甚至发生灾难性破坏,限制了航空武器装备性能的提升,更难以满足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的性能要求。随着美国启动第六代战斗机、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第一代无人舰载作战飞机的研制,航空武器装备对巡航速度、航程、机动性、隐身性能、防护能力和维修性等指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拉伸强度、断裂韧性、冲击性能等综合性能更高的碳纤维。要获得综合性能高的碳纤维,就必须在强度和模量这两个基本属性上取得突破,而第三代碳纤维的主要技术特征就是同时实现高拉伸强度和高弹性模量。

同时实现高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是碳纤维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原丝制备和碳化是碳纤维制备的两个核心工艺:高质量的PAN原丝是实现碳纤维高性能和批量生产的关键;碳化过程的控制与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直接相关。多年的碳纤维研制经历表明:大幅度地提高碳纤维弹性模量时,拉伸强度会明显降低;而当保持碳纤维的高拉伸强度时,又很难大幅度提高纤维的弹性模量。究其原因,碳纤维是由大量石墨微晶组成的各向异性材料。高强度碳纤维通常要求微晶尺寸较小,而高模碳纤维通常要求微晶尺寸较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碳纤维研制中的最大难题。

日美各辟蹊径突破技术瓶颈

日本东丽公司通过突破碳化工艺,使碳纤维强度和模量同时提升10%以上,率先达到了第三代碳纤维的技术要求。东丽公司认为,碳纤维同时获得高拉伸强度和高弹性模量的关键在于碳化过程中的热处理技术及高温设备。在热处理技术方面,温度、牵伸、催化、磁场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纤维碳化后的性能。2014年3月,东丽宣布研制成功的T1100G碳纤维。东丽利用传统的PAN溶液纺丝技术,精细控制碳化过程,在纳米尺度上改善碳纤维的微结构,对碳化后纤维中石墨微晶取向、微晶尺寸、缺陷等进行控制,从而使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得到大幅提升。T1100G的拉伸强度6.6GPa,比T800提高12%;弹性模量324GPa,提高10%,正进入产业化阶段。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小组通过突破原丝制备工艺,在保持碳纤维高强度同时,弹性模量提升28%以上。赫氏公司的碳纤维产品30年来一直停留在中等弹性模量水平,性能难以突破。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在2006年启动先进结构纤维项目,目的是召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开发以碳纤维为主的下一代结构纤维。佐治亚理工学院作为参研机构之一,从原丝制备工艺入手,提高碳纤维弹性模量。2015年7月,该研究小组利用创新的PAN基碳纤维凝胶纺丝技术,将碳纤维拉伸强度提升至5.5~5.8GPa,拉伸弹性模量达354~375GPa。虽然拉伸强度和IM7相当,但弹性模量实现了28%~36%的大幅提升。这是目前报道的碳纤维高强度和最高模量组合。其机理是凝胶把聚合物链联结在一起,产生强劲的链内力和微晶取向的定向性,保证在高弹性模量所需的较大微晶尺寸情况下,仍具备高强度。这表明美国已经具备了第三代碳纤维产品的自主研发实力。

日美从两条不同的技术途径都获得了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东丽的第三代碳纤维产品强度更高,更适用于抗拉强度设计值高的结构件;美国的产品弹性模量更高,更适用抗弯、抗冲击、抗疲劳强度设计值高的部件。日美相关企业和机构都明确表示第三代碳纤维的应用目标是航空航天高端市场,替代目前的T800和IM7第二代碳纤维产品,提高军机结构部件强度、刚度等综合性能。东丽是传统PAN溶液纺丝技术的先驱,原丝技术高度成熟,产业化能力强,从第一、第二代产品来看,其第三代产品有望在未来5~1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全面投放市场。美国放弃传统溶液原丝制备工艺,采用凝胶纺丝技术,有更大余地对工艺优化,碳纤维性能也有更大提升空间。美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面世的第六代战斗机、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第一代无人舰载作战飞机极有可能通过应用第三代碳纤维技术而大幅提高作战性能。  (胡燕萍)
http://www.cannews.com.cn/2016/0311/149727.shtml相比传统的金属材料和其他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备质量轻、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的特点,可比传统铝合金结构减重30%,对武器装备性能提升贡献巨大,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器机体及发动机、导弹外壳等。美国F-22、F-35战斗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比例分别达到24%和36%,以A350、波音787为代表的新型大型民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比例更是达到了50%以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运用已成为衡量武器装备先进性的标志之一。碳纤维是构成复合材料的关键原材料,承担着复合材料约90%的载荷,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是实现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目标的关键。

1457659399382.jpg (20.41 KB, 下载次数: 8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12 03:20 上传



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和应用技术已经是航空工业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市场发展

高端碳纤维市场一直为日美两国所垄断。高端碳纤维绝大部分是小丝束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目前全球最主要的6家小丝束碳纤维供应商的市场占比情况是:日本东丽公司占35%~40%、东邦公司占23%、三菱丽阳公司占14%;美国赫氏公司占12%、氰特工业公司占8%;台湾塑料工业和英国SGL公司占3%~5%。日本3家企业的碳纤维约占全球70%~80%的市场份额,其中东丽公司产能最大,产品性能最好,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供应商,代表了日本最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美国的两家企业市场占有率约为20%,其中赫氏公司拥有40多年为美国军机开发应用碳纤维的经验,能够自主生产供应碳纤维,是美国厂家中高模量碳纤维技术的领导者;氰特工业公司以碳纤维的后续产品预浸料为主,碳纤维产品性能和研发能力低于赫氏。台湾塑料工业公司及SGL的产品性能略低于日本和美国的水平。

碳纤维以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为主要指标,目前商业化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二代,日美两国在广泛应用的第二代碳纤维产品上性能相当。第一代以20世纪60年代东丽公司的T300和赫氏公司的AS4低强低模碳纤维为代表,T300主要用于波音737等型号的次承力构件,AS4应用在早期F-14战斗机的平尾等部位。第二代高强度、中等模量碳纤维以20世纪80年代东丽公司的T800和赫氏公司IM7系列为代表,同代产品还有东丽的T700、T1000,赫氏的IM8、IM9等。T800强度比T300强度提高了68%,模量提高了28%,大量用于A350、波音787等飞机机翼机身的主承力结构。IM7比AS4强度提高了37%,模量提高了21%,大量用于美国的“三叉戟”Ⅱ潜射导弹及F-22、F-35战斗机等。

第二代碳纤维模量偏低

现阶段,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第二代高强度中等模量碳纤维,由于模量偏低,且碳纤维材料脆性大,易导致复合材料结构部件的疲劳损伤,甚至发生灾难性破坏,限制了航空武器装备性能的提升,更难以满足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的性能要求。随着美国启动第六代战斗机、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第一代无人舰载作战飞机的研制,航空武器装备对巡航速度、航程、机动性、隐身性能、防护能力和维修性等指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拉伸强度、断裂韧性、冲击性能等综合性能更高的碳纤维。要获得综合性能高的碳纤维,就必须在强度和模量这两个基本属性上取得突破,而第三代碳纤维的主要技术特征就是同时实现高拉伸强度和高弹性模量。

同时实现高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是碳纤维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原丝制备和碳化是碳纤维制备的两个核心工艺:高质量的PAN原丝是实现碳纤维高性能和批量生产的关键;碳化过程的控制与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直接相关。多年的碳纤维研制经历表明:大幅度地提高碳纤维弹性模量时,拉伸强度会明显降低;而当保持碳纤维的高拉伸强度时,又很难大幅度提高纤维的弹性模量。究其原因,碳纤维是由大量石墨微晶组成的各向异性材料。高强度碳纤维通常要求微晶尺寸较小,而高模碳纤维通常要求微晶尺寸较大,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碳纤维研制中的最大难题。

日美各辟蹊径突破技术瓶颈

日本东丽公司通过突破碳化工艺,使碳纤维强度和模量同时提升10%以上,率先达到了第三代碳纤维的技术要求。东丽公司认为,碳纤维同时获得高拉伸强度和高弹性模量的关键在于碳化过程中的热处理技术及高温设备。在热处理技术方面,温度、牵伸、催化、磁场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纤维碳化后的性能。2014年3月,东丽宣布研制成功的T1100G碳纤维。东丽利用传统的PAN溶液纺丝技术,精细控制碳化过程,在纳米尺度上改善碳纤维的微结构,对碳化后纤维中石墨微晶取向、微晶尺寸、缺陷等进行控制,从而使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得到大幅提升。T1100G的拉伸强度6.6GPa,比T800提高12%;弹性模量324GPa,提高10%,正进入产业化阶段。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小组通过突破原丝制备工艺,在保持碳纤维高强度同时,弹性模量提升28%以上。赫氏公司的碳纤维产品30年来一直停留在中等弹性模量水平,性能难以突破。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在2006年启动先进结构纤维项目,目的是召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开发以碳纤维为主的下一代结构纤维。佐治亚理工学院作为参研机构之一,从原丝制备工艺入手,提高碳纤维弹性模量。2015年7月,该研究小组利用创新的PAN基碳纤维凝胶纺丝技术,将碳纤维拉伸强度提升至5.5~5.8GPa,拉伸弹性模量达354~375GPa。虽然拉伸强度和IM7相当,但弹性模量实现了28%~36%的大幅提升。这是目前报道的碳纤维高强度和最高模量组合。其机理是凝胶把聚合物链联结在一起,产生强劲的链内力和微晶取向的定向性,保证在高弹性模量所需的较大微晶尺寸情况下,仍具备高强度。这表明美国已经具备了第三代碳纤维产品的自主研发实力。

日美从两条不同的技术途径都获得了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东丽的第三代碳纤维产品强度更高,更适用于抗拉强度设计值高的结构件;美国的产品弹性模量更高,更适用抗弯、抗冲击、抗疲劳强度设计值高的部件。日美相关企业和机构都明确表示第三代碳纤维的应用目标是航空航天高端市场,替代目前的T800和IM7第二代碳纤维产品,提高军机结构部件强度、刚度等综合性能。东丽是传统PAN溶液纺丝技术的先驱,原丝技术高度成熟,产业化能力强,从第一、第二代产品来看,其第三代产品有望在未来5~1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全面投放市场。美国放弃传统溶液原丝制备工艺,采用凝胶纺丝技术,有更大余地对工艺优化,碳纤维性能也有更大提升空间。美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面世的第六代战斗机、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第一代无人舰载作战飞机极有可能通过应用第三代碳纤维技术而大幅提高作战性能。  (胡燕萍)
http://www.cannews.com.cn/2016/0311/149727.shtml
不错,口水,鳖国在碳纤维这块差距仍很大..
我们得加油啊!
快马加鞭。。。
今年有T1100魚竿和Golf棍了。
以后不是要用石墨烯了吗,碳纤维落后了吧。
这方面还是AV国强悍,

那个东丽公司有点变态,

民用界他优势非常明显,好多东西要用东丽的,而且指明要,

其他除美国有的势力外,基本上我们的邻居牛x
今年中国的中复神鹰好像就要建成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了,不知道能缩小多少差距

北极星 发表于 2016-3-12 08:56
以后不是要用石墨烯了吗,碳纤维落后了吧。


编辑                              
北极星 发表于 2016-3-12 08:56
以后不是要用石墨烯了吗,碳纤维落后了吧。


编辑                              
其实我们和日美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1771964382 发表于 2016-3-12 10:37
其实我们和日美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这种暂时的差距不用太在意 因为真正要把材料实际运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过个五年就能搞定的
天哭魔主 发表于 2016-3-12 10:42
这种暂时的差距不用太在意 因为真正要把材料实际运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过个五年就能搞定的
你说的可真轻松
1771964382 发表于 2016-3-12 10:45
你说的可真轻松
  中国的攻关能力很强的

天哭魔主 发表于 2016-3-12 10:57
中国的攻关能力很强的


品控方面一直很弱。大量生產而且賺錢和小量提供給軍方是兩碼事。
天哭魔主 发表于 2016-3-12 10:57
中国的攻关能力很强的


品控方面一直很弱。大量生產而且賺錢和小量提供給軍方是兩碼事。
日美在此领域是很强,但土鳖也在奋起直追,请见此文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2175834&extra=
横扫美日 发表于 2016-3-12 11:07
日美在此领域是很强,但土鳖也在奋起直追,请见此文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58 ...
                                                           
4.86GPa(远优于国外产品4.02GPa)
T1100G的拉伸强度6.6GPa
2015年7月,该研究小组利用创新的PAN基碳纤维凝胶纺丝技术,将碳纤维拉伸强度提升至5.5~5.8GPa
见过国内千人计划下的复材专家。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受日本和土耳其倾销冲击,同时个体企业规模、资金或机制不行。按他的说法,技术上追上不是难事。
同时,在航空方面,个人持续看好铝锂合金的潜力。
我们和日美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见过国内千人计划下的复材专家。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受日本和土耳其倾销冲击,同时个体企业规模、资金或机制 ...
居然能被土鸡搞……
唉,国内搞CF的也真是有本事……
北极星 发表于 2016-3-12 08:56
以后不是要用石墨烯了吗,碳纤维落后了吧。
石墨烯主要是新能源吧,比如电容
品控方面一直很弱。大量生產而且賺錢和小量提供給軍方是兩碼事。
主要是工艺装备简陋。没办法,后进国家,发展比别人晚。国内一突破工艺,立马就被日本和土耳其倾销,比如,国内T800刚批产,日本东丽原丝就从8000降到200/公斤,且国家似乎也不打算反倾销,造成上高大上的装备是谁投资谁亏本。除非国内在工艺方面有超过日本的突破,并超过日本率先能低成本产出好的原丝。但这东西是工艺的不断提高和积累,工程上哪有一步登天的道理?唯一的办法是国内业界更加自强,搞到东丽领先优势时间越来越短,搞到东丽也亏损,并最终超过东丽。产业环境恶劣啊!
土耳其有什么公司?

wenxixo 发表于 2016-3-12 13:05
土耳其有什么公司?


AKSACA。土耳其阿克
萨最近几年在国内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它是与美国唐氏化学合资在土耳其开办的碳纤维生产线,其倾销产品相当于东丽T700。

wenxixo 发表于 2016-3-12 13:05
土耳其有什么公司?


AKSACA。土耳其阿克
萨最近几年在国内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它是与美国唐氏化学合资在土耳其开办的碳纤维生产线,其倾销产品相当于东丽T700。
HH-9AAA 发表于 2016-3-12 05:53
不错,口水,鳖国在碳纤维这块差距仍很大..
这个必须的
神原優月 发表于 2016-3-12 08:11
今年有T1100魚竿和Golf棍了。
重量多少??
cjdby_fans266 发表于 2016-3-12 09:10
这方面还是AV国强悍,

那个东丽公司有点变态,
赶上粑粑,粑粑怎么办??
天哭魔主 发表于 2016-3-12 10:57
中国的攻关能力很强的
这个很关键
愚哉子安 发表于 2016-3-12 12:43
居然能被土鸡搞……
唉,国内搞CF的也真是有本事……
  你还真别看不起土耳其 人家至少也是名义上的发达国家 韩国不是也照样有领先中国的产业吗  且土耳其的科技实力跟伊朗相当 且没有伊朗那种被封锁的环境 有些长处是正常的
lancer27 发表于 2016-3-12 12:59
主要是工艺装备简陋。没办法,后进国家,发展比别人晚。国内一突破工艺,立马就被日本和土耳其倾销,比如 ...
东丽公司降价本身也是在压榨他的盈利空间,国家采购量大了,渠道多了,总体上虽然国内企业亏损,但是整体采购大盘盈利,省下的钱继续这样砸呗,直到东丽公司再也没有足够的利润来取得优势位置,当然前提我们的体量足够大
主要是工艺装备简陋。没办法,后进国家,发展比别人晚。国内一突破工艺,立马就被日本和土耳其倾销,比如 ...
不是说碳纤维相关人员建议国家立反禁运法吗?立法高层不考虑?
东丽公司降价本身也是在压榨他的盈利空间,国家采购量大了,渠道多了,总体上虽然国内企业亏损,但是整体 ...
你说的正是国家不搞反倾销的原因。毕竟碳纤维这东西如何应用更考验水平。整个原丝产业规模不大、投入少,亏了也就亏了。或者说,国家也不会因为龙芯或国内芯片产业,对INTEL和高通及台湾厂家搞反倾销,毕竟应用市场的健康发展更重要。当然,技术都有瓶颈的,也许到T1100后,随着应用的范围变得更窄,更高端产品的需求更加不迫切,东丽就准备破产吧。
重量多少??
http://www.olympic-co-ltd.jp/fishing/index.php/16_Super-Calamaretti

魷魚竿 95克
就是要逼着东丽等国降价,降到200元/公斤,这要省多少银子啊。反正是只要中国能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外方都会主动降价。不过这个降价也只是限于中国市场境内。不能生产的国家报价应该不会这么低吧?
lancer27 发表于 2016-3-12 11:23
见过国内千人计划下的复材专家。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受日本和土耳其倾销冲击,同时个体企业规模、资金或机制 ...
那就反倾销啊!再研究下能不能提高关税。以后的反倾销应该按照以前的垄断高价定税,不能让它们两头都占到,垄断倾销总要找一个来处罚。
愚哉子安 发表于 2016-3-12 12:43
居然能被土鸡搞……
唉,国内搞CF的也真是有本事……
土鸡的估计是德资。
横扫美日 发表于 2016-3-12 11:07
日美在此领域是很强,但土鳖也在奋起直追,请见此文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58 ...
你贴那个是实验室产品,后面几句话是关键

国内不少是实验室产品,不太当真,

大批量工业生产学问不少,我们离东丽还有巨大的距离,

加油
简单说说吧,顺便收拾一下无知的文盲亲日汉奸:

1、CC复材的顶尖核心技术,目前由美鬼把持和操控。小日本的三家企业都是在美鬼专利授权以及技术扶持下搞起来的,包括经营以及产销都由美鬼在背后一手操控。

2、目前最顶尖的实验室级CC复材技术,就是报道中的美鬼新产品,弹性模量大幅提高,综合性能最优,仍需5~10年完成工业化。 小日本的产品实际属于次品,仍然偏脆,进度也落后于美鬼。

3、目前美鬼及其控制下的小日本殖民地,能够工业化供应的只有2代CC复材。 我国新产品与之基本同步,性能各有所长,总体相当。

4、放眼世界,真正具备全产业链的CC复材生产国,只有美中,既有纤维也有树脂。 小日本没有树脂,欧洲没有纤维。其他国家啥都没有,比如土耳其这样的贴牌渠道奸商。
CC复材的特点是又轻,但是又脆。 美鬼的三代大力提高了弹性模量,有所改善。

但是,纤维在这过程中,密度也变得越来越大。 当然,与金属相比,CC仍然是很轻的。
美国放弃传统溶液原丝制备工艺,采用凝胶纺丝技术,有更大余地对工艺优化,碳纤维性能也有更大提升空间。

==这才是下一代CC复材的可行技术路线。 与之相比,小日本使用的是落后工艺的改良,是典型的殖民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