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越南简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58:04
越南这个近邻几十年来与我国关系一直别别扭扭,两国间除了现实的领土争端,鲜为人知的还有与中国复杂的历史纠葛。澎湃新闻2月29日发表署名郭晔旻的文章《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针对越南自称“中华”的历史渊源给出了详尽的史料和分析。全文如下:
2010年的时候,越南庆祝迁都河内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结果这部电视剧在最后时刻被越南当局禁播,理由是太过“中国化”。这实在是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借口,因为在李公蕴(越南李朝的建立者)的那个时代,越南统治者大概只会是“华”化犹嫌不足,而不会急急与“中国”划清界限的。
边徼变成邻国

现代越南的主体民族自称“京族(Kinh)”,意即住在京畿里的人,但越南北部少数民族传统上都称呼京族为“交(Keo)人”,这个名称来自历史上的“交趾(阯)”。最初的“交趾”指的是南岭以南。在秦末动乱中,河北正定人赵佗割据岭南,建立了持续将近一个世纪的南越国。
越南人对“南越”的心态非常矛盾,在封建时代,南越被看做越南“自己”的政权,就连阮福映向嘉庆皇帝求取国号时最初要的也是“南越”。但赵佗终究是“北人”,于是越南的历史被追溯到了更为久远的时代,“雄王,貉龙之子,泾阳之孙,定都曰文郎,相传十八世皆称雄王”。到了现代越南的历史教科书里,雄王已经成为越南的历史始祖,而赵佗和他的南越国,则成了阴险的北方侵略者。
20160301093128152.jpg
南越文帝行玺金印
这样的变化,一如朝鲜半岛上尊檀君而弃箕子,自然更多出于民族主义考量而非真实的历史。公元前111年,汉军三路起兵,灭亡南越,在其故地设置7郡,其中的交趾(治在龙编,今河内东北)、九真(治在胥浦,今清化)、日南(治在西卷,今广治)三郡在今天的越南境内。
“交趾”首次成为中原政权正式行政区名标志着越南的历史也进入“郡县时期”(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39年,越南称“北属时期”)。中原文化在这一时期源源输入越南,越南封建时代的正史《大越史记全书》坦率地承认,“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中的“士王”即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交州太守、祖籍山东的士燮。
但与汉文化在越南牢固扎根的局面不同,中原政权对交趾三郡的统治始终未能巩固。中原王朝派遣到那里的官吏,多是带罪的贬官,良莠不齐。如士燮之属,实在是凤毛麟角。于是,交趾地区豪族叛乱接二连三地发生,由东汉名将马援平定的“二征起义”和梁朝大将陈霸先(日后陈朝建立者)镇压的李贲起义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两次。到了唐代,交趾被改置“安南都护府”,虽然所辖仍是郡县,但“都护府”的名称暗示已异于内地。

9世纪中期,南诏(在今云南)两次出兵侵占交州,“交趾湮没十年……人不聊生”。为防御南诏而调去的驻军哗变引发的庞勋起义最后被证明是倾覆大唐帝国的导火索,而越南本土意识也从对大唐帝国的失望中萌发。
唐宣宗时,已有人做《刺安南事诗》:“南方不择吏,致我交趾覆;联绵三四年,致我交趾辱。”唐末中州板荡,对安南的控制已是鞭长莫及,地方豪族趁机兴起,939年,吴权在白藤江之战击败了南汉军队。
虽然吴权死后安南又陷于四分五裂,但丁部领终于能够在968年翦平“十二使君”,建立丁朝(968─980年),国号“大瞿越国”(后改“大越国”,“瞿”亦作“大”解,系汉语与本族语同义叠置。大韩民国的“韩”亦“大”之义与之类似),是为越南自主政权的开始。随后,宋朝承认安南为“列藩”,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至1174年,南宋朝廷正式册封“安南国王”,连名义上的郡县地位也放弃了,边徼遂变成了邻国。
南北朝的心态
以边藩自立的大越国尽管远离中原王朝统治的中心,却全方位模仿和移植了中国文化、经济、政治制度。李朝(1010-1225年)的官制分文武两班,各九品,地方有知府、判府、知州,中央还有太师、太傅、太尉、太保的重职。李朝建立之初就修文庙以供奉孔子和周公,师法唐宋的科举制度;文章皆用汉字,汉音亦渗入越语而形成反映唐代中叶以后汉语音的汉越音,以至于每个汉字都有对应的汉越音念法,用汉越音诵读佛经的传统一直保持在当代越南僧侣之中。
20160301093241352.jpg
与中原别无二致的河内文庙
在“大越”的统治者看来,自己与中国(“北朝”)是同属于“华夏”的大小国,并没有从属关系。《大越史记全书》开宗明义,“大越居五岭之南,乃天限南北也。其始祖出于神农氏之后,乃天启真主也。所以能与北朝各帝一方焉”。
曾率兵入侵广西、屠城邕州(今南宁)并与宋军交战的李朝大将李常杰(1018-1105年)曾作过在越南非常有名的一首诗,内有“南国山河南帝居”之句,战后越方在归还宋朝的俘虏时,在20岁以上的俘虏身上都刺有“投南朝”字样。此时的越南已有自己的正式国号“大越”,但无论是李常杰的诗句还是俘虏的刺字都不用“大越”自称,而以类似中国古代的南朝、北朝看待两国关系,实质也隐含着双方平等并立,但同属于华夏文明的意味。
十三世纪,大越国先后经历了改朝换代与蒙元入侵。1225年,陈守度篡李建立陈朝(1225-1400年)。陈朝建立后很快遭到了蒙古铁骑的三次入侵(1258年、1285年、1288年)。大越国的民族意识在残酷的战争中空前高涨,主持抗战的兴道大王陈国峻凛然表示“先断臣首然后降”,在《檄将士文》里直斥“蒙鞑乃不共戴天之敌”,普通士兵也在手臂刺上“杀鞑”二字,誓死不降。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檄将士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越南自称中国的记载(“为中国之将侍立夷宿而无忿心”)。陈朝的顽强抵抗,加上炎热的气候、肆虐的瘟疫、复杂的地形,阻止了全世界最强大的蒙古军向中南半岛扩张的企图,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1400年,外戚胡季犛篡陈自立,建立胡朝,改国号为“大虞”。篡陈事体传到明朝,明成祖决定“兴灭继绝”。“顷因胡政之烦苛,致使人心之怨叛”,永乐五年,明军顺利俘获胡季犛,将安南之地重置为交趾布政使司(省)。

但自从丁朝以来,安南自立已有四百余年,加之中越史籍都提到明朝官员“重科厚敛”,令安南人的反抗不断。先是陈朝宗室相继起兵(后陈朝,1407-1413年),接着黎利在兰山举起义旗(1418年),“当义兵初起之时,正贼(指明朝)势方张之日”;而数年之后,明朝的统治已经局限在东关(今河内)等几个孤立据点之内。
明宣宗即位后,一方面已有放弃安南之意,另一方面也派兵援救安南,意图在取得军事胜利的条件下体面撤军。结果也无法如愿,“两路救兵,既不旋踵而俱败;各城穷寇(指明军),亦相解甲以出降”,终于被迫放弃安南(1428年),承认黎利重建“大越”。黎利的谋士阮廌遂写作名篇《平吴大诰》,以彰其功。这篇一千五百字的雄文开篇就是“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可以说是把越南统治者南北朝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了。
20160301093326933.jpg
身着明式官服的阮廌像
唯我才是中华
后黎朝在黎圣宗时代(1460-1497年)臻于极盛,但进入16世纪就由盛转衰,1528年以后更是出现了两次“南北朝”。先是莫朝占据北方,后黎朝在南方复辟;1592年莫朝被赶到越北高平一隅之后,号称“中兴”的后黎朝再次南北一分为二,北方郑松“挟天子以令诸侯”,南方阮潢与之相埒,自称大越国阮主,中日史籍则称之为广南国。1627-1672年,郑阮大战7次,结果人口多于南方三倍的郑主未能消灭阮主。最后双方约和,以灵江(十分接近北纬17度线)为界,南阮、北郑对峙的局面持续了二百多年。
公元1802年,阮主后裔阮福映平定西山起义(1771-1802年),统一全国,建立越南末代王朝——阮朝,今日的“越南”正是其从北京求来的正式国号。但阮朝皇帝在国内更中意的其实是“大南”,还制作了“大南天子之玺”,用“大南”与“北朝”平起平坐的姿态尽显无遗。
20160301093355818.jpg
极盛时期的阮朝疆域
和越南历代王朝一样,这个政权虽在名义上接受宗藩体系,向清廷称臣,但在国内毫不犹豫地僭越为“皇帝”。越南式的“华夷观”于此时登峰造极,在阮朝皇帝眼中,已是唯我独“华”,清朝的正统性受到了强烈质疑。
在阮朝看来,它才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是中国的嫡系正统,而清朝是“以夷变夏”的“夷”,是外国,只是凭借武力征服才获得的统治地位。阮福映曾经声称:“中国之于外夷,治以不治,彼以诚来斯受之”,此处的“中国”已是阮朝的自称。阮福映的继承者明命帝与廷臣讨论“甲胄之制”时干脆嘲讽清朝“朝衣朝冠皆从夷习,非古人服饰之制”;当时越南名儒潘辉注甚至直言不讳,北方的清朝虽然继承了明朝的版图,但并未承袭其衣冠文明,“胡俗之移人,一至浩叹如此”,清朝的“中华”资格被彻底否定了。
20160301093443404.jpg
阮朝官服
于是乎,在阮朝的官方史书《大南实录》里比比皆是的“夏”、“汉”竟然全数是指京族,譬如“嘉隆年间设置职管员役,耳濡目染,渐入汉风;若加之政教,用夏变夷,想不出数十年,可使与汉民无异”,这段文字写的其实是当时越南侵占柬埔寨并实施强制同化,与中国的汉人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清朝统治下真正的中国人,就只能被称为“唐人”、“北人”甚至干脆是“清人”了。在阮朝时期成书的《嘉定通志》中写有“华民、唐人、高蛮杂居”,其中的“高蛮”是高棉人、“唐人”是移居越南的中国人,而“华民”指的也是越南本国的京族。
时过境迁,曾经那么执着于“中华”名分的越南,今天却连一部电视剧也急急要与中国划清界限,实在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参考文献:
韩周敬、王永伟:《阮福映请赐“南越”国号之事考论》,《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邓诗钰:《论古代越南华夷观的由来与演变》,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5月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6_03_01_352521.shtml越南这个近邻几十年来与我国关系一直别别扭扭,两国间除了现实的领土争端,鲜为人知的还有与中国复杂的历史纠葛。澎湃新闻2月29日发表署名郭晔旻的文章《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针对越南自称“中华”的历史渊源给出了详尽的史料和分析。全文如下:
2010年的时候,越南庆祝迁都河内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结果这部电视剧在最后时刻被越南当局禁播,理由是太过“中国化”。这实在是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借口,因为在李公蕴(越南李朝的建立者)的那个时代,越南统治者大概只会是“华”化犹嫌不足,而不会急急与“中国”划清界限的。
边徼变成邻国

现代越南的主体民族自称“京族(Kinh)”,意即住在京畿里的人,但越南北部少数民族传统上都称呼京族为“交(Keo)人”,这个名称来自历史上的“交趾(阯)”。最初的“交趾”指的是南岭以南。在秦末动乱中,河北正定人赵佗割据岭南,建立了持续将近一个世纪的南越国。
越南人对“南越”的心态非常矛盾,在封建时代,南越被看做越南“自己”的政权,就连阮福映向嘉庆皇帝求取国号时最初要的也是“南越”。但赵佗终究是“北人”,于是越南的历史被追溯到了更为久远的时代,“雄王,貉龙之子,泾阳之孙,定都曰文郎,相传十八世皆称雄王”。到了现代越南的历史教科书里,雄王已经成为越南的历史始祖,而赵佗和他的南越国,则成了阴险的北方侵略者。
20160301093128152.jpg
南越文帝行玺金印
这样的变化,一如朝鲜半岛上尊檀君而弃箕子,自然更多出于民族主义考量而非真实的历史。公元前111年,汉军三路起兵,灭亡南越,在其故地设置7郡,其中的交趾(治在龙编,今河内东北)、九真(治在胥浦,今清化)、日南(治在西卷,今广治)三郡在今天的越南境内。
“交趾”首次成为中原政权正式行政区名标志着越南的历史也进入“郡县时期”(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39年,越南称“北属时期”)。中原文化在这一时期源源输入越南,越南封建时代的正史《大越史记全书》坦率地承认,“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中的“士王”即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交州太守、祖籍山东的士燮。
但与汉文化在越南牢固扎根的局面不同,中原政权对交趾三郡的统治始终未能巩固。中原王朝派遣到那里的官吏,多是带罪的贬官,良莠不齐。如士燮之属,实在是凤毛麟角。于是,交趾地区豪族叛乱接二连三地发生,由东汉名将马援平定的“二征起义”和梁朝大将陈霸先(日后陈朝建立者)镇压的李贲起义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两次。到了唐代,交趾被改置“安南都护府”,虽然所辖仍是郡县,但“都护府”的名称暗示已异于内地。

9世纪中期,南诏(在今云南)两次出兵侵占交州,“交趾湮没十年……人不聊生”。为防御南诏而调去的驻军哗变引发的庞勋起义最后被证明是倾覆大唐帝国的导火索,而越南本土意识也从对大唐帝国的失望中萌发。
唐宣宗时,已有人做《刺安南事诗》:“南方不择吏,致我交趾覆;联绵三四年,致我交趾辱。”唐末中州板荡,对安南的控制已是鞭长莫及,地方豪族趁机兴起,939年,吴权在白藤江之战击败了南汉军队。
虽然吴权死后安南又陷于四分五裂,但丁部领终于能够在968年翦平“十二使君”,建立丁朝(968─980年),国号“大瞿越国”(后改“大越国”,“瞿”亦作“大”解,系汉语与本族语同义叠置。大韩民国的“韩”亦“大”之义与之类似),是为越南自主政权的开始。随后,宋朝承认安南为“列藩”,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至1174年,南宋朝廷正式册封“安南国王”,连名义上的郡县地位也放弃了,边徼遂变成了邻国。
南北朝的心态
以边藩自立的大越国尽管远离中原王朝统治的中心,却全方位模仿和移植了中国文化、经济、政治制度。李朝(1010-1225年)的官制分文武两班,各九品,地方有知府、判府、知州,中央还有太师、太傅、太尉、太保的重职。李朝建立之初就修文庙以供奉孔子和周公,师法唐宋的科举制度;文章皆用汉字,汉音亦渗入越语而形成反映唐代中叶以后汉语音的汉越音,以至于每个汉字都有对应的汉越音念法,用汉越音诵读佛经的传统一直保持在当代越南僧侣之中。
20160301093241352.jpg
与中原别无二致的河内文庙
在“大越”的统治者看来,自己与中国(“北朝”)是同属于“华夏”的大小国,并没有从属关系。《大越史记全书》开宗明义,“大越居五岭之南,乃天限南北也。其始祖出于神农氏之后,乃天启真主也。所以能与北朝各帝一方焉”。
曾率兵入侵广西、屠城邕州(今南宁)并与宋军交战的李朝大将李常杰(1018-1105年)曾作过在越南非常有名的一首诗,内有“南国山河南帝居”之句,战后越方在归还宋朝的俘虏时,在20岁以上的俘虏身上都刺有“投南朝”字样。此时的越南已有自己的正式国号“大越”,但无论是李常杰的诗句还是俘虏的刺字都不用“大越”自称,而以类似中国古代的南朝、北朝看待两国关系,实质也隐含着双方平等并立,但同属于华夏文明的意味。
十三世纪,大越国先后经历了改朝换代与蒙元入侵。1225年,陈守度篡李建立陈朝(1225-1400年)。陈朝建立后很快遭到了蒙古铁骑的三次入侵(1258年、1285年、1288年)。大越国的民族意识在残酷的战争中空前高涨,主持抗战的兴道大王陈国峻凛然表示“先断臣首然后降”,在《檄将士文》里直斥“蒙鞑乃不共戴天之敌”,普通士兵也在手臂刺上“杀鞑”二字,誓死不降。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檄将士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越南自称中国的记载(“为中国之将侍立夷宿而无忿心”)。陈朝的顽强抵抗,加上炎热的气候、肆虐的瘟疫、复杂的地形,阻止了全世界最强大的蒙古军向中南半岛扩张的企图,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1400年,外戚胡季犛篡陈自立,建立胡朝,改国号为“大虞”。篡陈事体传到明朝,明成祖决定“兴灭继绝”。“顷因胡政之烦苛,致使人心之怨叛”,永乐五年,明军顺利俘获胡季犛,将安南之地重置为交趾布政使司(省)。

但自从丁朝以来,安南自立已有四百余年,加之中越史籍都提到明朝官员“重科厚敛”,令安南人的反抗不断。先是陈朝宗室相继起兵(后陈朝,1407-1413年),接着黎利在兰山举起义旗(1418年),“当义兵初起之时,正贼(指明朝)势方张之日”;而数年之后,明朝的统治已经局限在东关(今河内)等几个孤立据点之内。
明宣宗即位后,一方面已有放弃安南之意,另一方面也派兵援救安南,意图在取得军事胜利的条件下体面撤军。结果也无法如愿,“两路救兵,既不旋踵而俱败;各城穷寇(指明军),亦相解甲以出降”,终于被迫放弃安南(1428年),承认黎利重建“大越”。黎利的谋士阮廌遂写作名篇《平吴大诰》,以彰其功。这篇一千五百字的雄文开篇就是“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可以说是把越南统治者南北朝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了。
20160301093326933.jpg
身着明式官服的阮廌像
唯我才是中华
后黎朝在黎圣宗时代(1460-1497年)臻于极盛,但进入16世纪就由盛转衰,1528年以后更是出现了两次“南北朝”。先是莫朝占据北方,后黎朝在南方复辟;1592年莫朝被赶到越北高平一隅之后,号称“中兴”的后黎朝再次南北一分为二,北方郑松“挟天子以令诸侯”,南方阮潢与之相埒,自称大越国阮主,中日史籍则称之为广南国。1627-1672年,郑阮大战7次,结果人口多于南方三倍的郑主未能消灭阮主。最后双方约和,以灵江(十分接近北纬17度线)为界,南阮、北郑对峙的局面持续了二百多年。
公元1802年,阮主后裔阮福映平定西山起义(1771-1802年),统一全国,建立越南末代王朝——阮朝,今日的“越南”正是其从北京求来的正式国号。但阮朝皇帝在国内更中意的其实是“大南”,还制作了“大南天子之玺”,用“大南”与“北朝”平起平坐的姿态尽显无遗。
20160301093355818.jpg
极盛时期的阮朝疆域
和越南历代王朝一样,这个政权虽在名义上接受宗藩体系,向清廷称臣,但在国内毫不犹豫地僭越为“皇帝”。越南式的“华夷观”于此时登峰造极,在阮朝皇帝眼中,已是唯我独“华”,清朝的正统性受到了强烈质疑。
在阮朝看来,它才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是中国的嫡系正统,而清朝是“以夷变夏”的“夷”,是外国,只是凭借武力征服才获得的统治地位。阮福映曾经声称:“中国之于外夷,治以不治,彼以诚来斯受之”,此处的“中国”已是阮朝的自称。阮福映的继承者明命帝与廷臣讨论“甲胄之制”时干脆嘲讽清朝“朝衣朝冠皆从夷习,非古人服饰之制”;当时越南名儒潘辉注甚至直言不讳,北方的清朝虽然继承了明朝的版图,但并未承袭其衣冠文明,“胡俗之移人,一至浩叹如此”,清朝的“中华”资格被彻底否定了。
20160301093443404.jpg
阮朝官服
于是乎,在阮朝的官方史书《大南实录》里比比皆是的“夏”、“汉”竟然全数是指京族,譬如“嘉隆年间设置职管员役,耳濡目染,渐入汉风;若加之政教,用夏变夷,想不出数十年,可使与汉民无异”,这段文字写的其实是当时越南侵占柬埔寨并实施强制同化,与中国的汉人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清朝统治下真正的中国人,就只能被称为“唐人”、“北人”甚至干脆是“清人”了。在阮朝时期成书的《嘉定通志》中写有“华民、唐人、高蛮杂居”,其中的“高蛮”是高棉人、“唐人”是移居越南的中国人,而“华民”指的也是越南本国的京族。
时过境迁,曾经那么执着于“中华”名分的越南,今天却连一部电视剧也急急要与中国划清界限,实在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参考文献:
韩周敬、王永伟:《阮福映请赐“南越”国号之事考论》,《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邓诗钰:《论古代越南华夷观的由来与演变》,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5月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6_03_01_352521.shtml


13288323.jpg
20735129.jpg
xin_3509060110338902473443.jpg
watermark.jpg
2f738bd4b31c8701c1513521267f9e2f0608ff16.jpg
u=2051078809,1951946066&fm=21&gp=0.jpg
13188419.jpg
003szKb0gy6Ed4QLzyi62&690.jpg
003szKb0gy6Ed4R4dtb35&690.jpg
003szKb0gy6Ed4RCBg559&690.jpg
003szKb0gy6Ed4SahaEa8&690.jpg
003szKb0gy6Ed4SGusR45&690.jpg
003szKb0gy6Ed4SpXrcda&690.jpg
003szKb0gy6Ed4SWs1301&690.jpg
003szKb0gy6Ed4Tvs1z09&690.jpg
003szKb0gy6Ed4U0UBA3a&690.jpg
4bce418d4479b0f6315a8&690.jpg
4bce418d4479b12ddece7&690.jpg
030045gsk4mdmsmox2kouk_副本.jpg
20160205061729_e3de2b19858d14f06c17591145945c92_1_副本.jpg

13288323.jpg
20735129.jpg
xin_3509060110338902473443.jpg
watermark.jpg
2f738bd4b31c8701c1513521267f9e2f0608ff16.jpg
u=2051078809,1951946066&fm=21&gp=0.jpg
13188419.jpg
003szKb0gy6Ed4QLzyi62&690.jpg
003szKb0gy6Ed4R4dtb35&690.jpg
003szKb0gy6Ed4RCBg559&690.jpg
003szKb0gy6Ed4SahaEa8&690.jpg
003szKb0gy6Ed4SGusR45&690.jpg
003szKb0gy6Ed4SpXrcda&690.jpg
003szKb0gy6Ed4SWs1301&690.jpg
003szKb0gy6Ed4Tvs1z09&690.jpg
003szKb0gy6Ed4U0UBA3a&690.jpg
4bce418d4479b0f6315a8&690.jpg
4bce418d4479b12ddece7&690.jpg
030045gsk4mdmsmox2kouk_副本.jpg
20160205061729_e3de2b19858d14f06c17591145945c92_1_副本.jpg
包括朝鲜、琉球的制度与服饰等文化特征也是华夏深度影响的。倭国相对自我特色多一些,主要是唐代影响为主,在所谓和风古建筑中比较出名的唐破风和鸟居的现有形式,就是来源于博风板和牌坊。


001QIXBWgy6UMRlT7qK8e&690.jpg
4be452e90a90fbd0aa1fd.jpg
005PoECBzy6R7UMM0Z288&690.jpg
6dd1ddb6-df38-46f3-82ea-0ab0d6d03810.jpg
8d3a4ae1-ab92-4f80-b2a5-0895b04d1558.jpg
130-140419162233606.jpg

607a0e6e5d09dc22.jpg
1201a55f-9fcb-4457-bda2-a47a071e0d26.jpg
1035221T4-8.jpg
269164_20150201142300431391_1.jpg
001mrM3hzy6N2DDbZhL79&690.jpg
4cbcbc64556b9d9a82737.jpg
36b17c29-9ce7-402c-85cc-cc3843380b11.jpg
16420R492-1.jpg
375217_12.jpg
533365ce-5381-4f02-b898-0e77a472c048.jpg

001QIXBWgy6UMRlT7qK8e&690.jpg
4be452e90a90fbd0aa1fd.jpg
005PoECBzy6R7UMM0Z288&690.jpg
6dd1ddb6-df38-46f3-82ea-0ab0d6d03810.jpg
8d3a4ae1-ab92-4f80-b2a5-0895b04d1558.jpg
130-140419162233606.jpg

607a0e6e5d09dc22.jpg
1201a55f-9fcb-4457-bda2-a47a071e0d26.jpg
1035221T4-8.jpg
269164_20150201142300431391_1.jpg
001mrM3hzy6N2DDbZhL79&690.jpg
4cbcbc64556b9d9a82737.jpg
36b17c29-9ce7-402c-85cc-cc3843380b11.jpg
16420R492-1.jpg
375217_12.jpg
533365ce-5381-4f02-b898-0e77a472c048.jpg
f008819d-2723-44b9-95ed-34b430e2b3c6.jpg
f6604afbfbedab64b0af95daf536afc378311ebe.jpg
liMRPZrMl67lU.jpg
khai dong thuyet uoc Thu tien quoc gia.jpg
middle_20090613_21a04e77ef6ad8357ecfGHc4waVt5cd9.jpg
2333818_140260260271.jpg
2333818_14024332296226.jpg
2333818_14024332365435.jpg
2333818_14024332368879.jpg
2333818_14024332387082.jpg
2333818_14026025922952.jpg
2333818_14026026005339.jpg
2333818_14026026085127.jpg
13288335.jpg
171341761565.jpg
2014527851183684.jpg


91441198563175462.jpg
1648598938596173698.jpg
1654228438228630133.jpg

2009051812084063046.jpg
20140419092810336820.jpg
6597619522471892616.jpg
6597936181820686514.jpg
879327827344194690.jpg
6599332561587040280.jpg
a8b55e0fd9f9d72a6b21a517d02a2834359bbb68.jpg
a7967891-ce8f-4826-9382-476b7cbfb3f8.jpg
c2.jpg
se25543829.jpg
u=287939681,3350143707&fm=21&gp=0.jpg
u=735718142,3537181657&fm=21&gp=0.jpg

u=1320415683,667313364&fm=21&gp=0.jpg

91441198563175462.jpg
1648598938596173698.jpg
1654228438228630133.jpg

2009051812084063046.jpg
20140419092810336820.jpg
6597619522471892616.jpg
6597936181820686514.jpg
879327827344194690.jpg
6599332561587040280.jpg
a8b55e0fd9f9d72a6b21a517d02a2834359bbb68.jpg
a7967891-ce8f-4826-9382-476b7cbfb3f8.jpg
c2.jpg
se25543829.jpg
u=287939681,3350143707&fm=21&gp=0.jpg
u=735718142,3537181657&fm=21&gp=0.jpg

u=1320415683,667313364&fm=21&gp=0.jpg


U67P2T1D984365F13DT20060611161614.jpg
国子司业朱文安大师像.jpg
u=1637900556,1744743962&fm=21&gp=0.jpg
u=1833290357,2874359132&fm=21&gp=0.jpg
u=2151700206,1281677900&fm=21&gp=0.jpg
u=2199208952,2627673600&fm=21&gp=0.jpg
u=2436401693,2267316384&fm=21&gp=0.jpg
u=2466837673,2256335313&fm=21&gp=0.jpg
u=2687506413,3767778703&fm=21&gp=0.jpg
u=3213280598,361770631&fm=21&gp=0.jpg
u=3301121179,1589471905&fm=21&gp=0.jpg

u=3708225044,3051827954&fm=21&gp=0.jpg
u=3867509035,4020964269&fm=21&gp=0.jpg

vie_16.gif

watermark.jpg
xes_f587cdfcf0b7707ce3792d779f662411.jpg

U67P2T1D984365F13DT20060611161614.jpg
国子司业朱文安大师像.jpg
u=1637900556,1744743962&fm=21&gp=0.jpg
u=1833290357,2874359132&fm=21&gp=0.jpg
u=2151700206,1281677900&fm=21&gp=0.jpg
u=2199208952,2627673600&fm=21&gp=0.jpg
u=2436401693,2267316384&fm=21&gp=0.jpg
u=2466837673,2256335313&fm=21&gp=0.jpg
u=2687506413,3767778703&fm=21&gp=0.jpg
u=3213280598,361770631&fm=21&gp=0.jpg
u=3301121179,1589471905&fm=21&gp=0.jpg

u=3708225044,3051827954&fm=21&gp=0.jpg
u=3867509035,4020964269&fm=21&gp=0.jpg

vie_16.gif

watermark.jpg
xes_f587cdfcf0b7707ce3792d779f662411.jpg
楼主发图辛苦,中间有两张越南美女,实在漂亮。从图上看,越南象个小中国,某些地方甚至比中国还中国。难怪袁腾飞老师说,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凤翔千仞 发表于 2016-3-1 23:39
楼主发图辛苦,中间有两张越南美女,实在漂亮。从图上看,越南象个小中国,某些地方甚至比中国还中国。难怪 ...


那是现代的,不值钱
跨马游街那张才厉害,很可能是绝版

1194cb92815.jpg
53a79bf2t98ed296fd927&690.jpg
682.jpg
0827-080859_7460_111125.jpg
50ce4f8eg809eec8e90d9&690.jpg
46e9a339ta0e3d44799e0&690.jpg
5a3c8913632762d0c83464dfa3ec08fa503dc69d.jpg
004hfoV7zy6RVqJs4qte9&690.jpg
004hfoV7zy6RVqH1A8lbd&690.jpg
1-1.jpg
1.jpg

122262e3b50g214.jpg
101509652f656fabcc29.jpg
101509652f6574c96ed6.jpg
102420852ed593122584.jpg
179636220.jpg
1011162038cca99786e360a8b1.jpg

凤翔千仞 发表于 2016-3-1 23:39
楼主发图辛苦,中间有两张越南美女,实在漂亮。从图上看,越南象个小中国,某些地方甚至比中国还中国。难怪 ...


那是现代的,不值钱
跨马游街那张才厉害,很可能是绝版

1194cb92815.jpg
53a79bf2t98ed296fd927&690.jpg
682.jpg
0827-080859_7460_111125.jpg
50ce4f8eg809eec8e90d9&690.jpg
46e9a339ta0e3d44799e0&690.jpg
5a3c8913632762d0c83464dfa3ec08fa503dc69d.jpg
004hfoV7zy6RVqJs4qte9&690.jpg
004hfoV7zy6RVqH1A8lbd&690.jpg
1-1.jpg
1.jpg

122262e3b50g214.jpg
101509652f656fabcc29.jpg
101509652f6574c96ed6.jpg
102420852ed593122584.jpg
179636220.jpg
1011162038cca99786e360a8b1.jpg
颜射 发表于 2016-3-1 23:51
那是现代的,不值钱
跨马游街那张才厉害,很可能是绝版

七楼第一张吗?象是新科进士夸官三日。但是后面的自行车暴露了,是不是在拍戏?

凤翔千仞 发表于 2016-3-1 23:59
七楼第一张吗?象是新科进士夸官三日。但是后面的自行车暴露了,是不是在拍戏?


世界上最后一个废除科举的国家——越南的科举

越南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科举制本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官员选拔制度。在科举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隋、唐时期,现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称安南,属于中国郡县。随着科举向全国各地推广,安南士人也得“应诸色乡贡”。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王朝允许安南同福建、黔府、桂府、岭南等地一样,每年送进士七人、明经十人到礼部,汇同全国各地的乡贡、生徒,参加科举考试。


越南的科举制度,始自于1075年始,至1919年止,是全世界科举制度最晚废除的国家。


越南的科举制,最早始于越李朝的李朝仁宗太宁元年(1075年),但李朝的科举制一共只举行四次,人数也较少,未产生较大影响。其后陈朝太宗建中八年(1232年)时,再度实行科举,其施行方式,是设立太学,由太学生参与考试,来取得进士资格。其后为了扩大科举取士,陈朝睿宗于隆庆二年(1314年)正式创立进士科,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士考试。


后越黎朝时,进一步模仿中国明清的科举制度。明太祖洪武三年,曾允许安南、高丽、占城士人在本国乡试通过之后,到南京参加会试,之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1年),又一度将安南收入版图,这些都促成中国科举制对其后的黎朝越南重大的影响,包括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考试方式,以及黎朝裕宗(1705-1728年)时设立武举。其后越阮朝的明命十年(1832年)进一步引进八股文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此外,黎朝和阮朝都有成立与明清时贡院类似的专门考试场所。



http://tieba.baidu.com/p/1717387155
http://bbs.tiexue.net/post2_3842560_1.html
http://news.ifeng.com/history/vp ... /05/7444487_0.shtml


越南阮朝科举及其特色文化论



越南古代典章制度化深受中国典章制度的影响,科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考试制度,也不例外。以阮朝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的科举教育制度观之,越南科举制度虽然模仿中国科举制度而行,但也极具有其本土特点,越南科举考试在革废时期加入近代西方考试内容更是其一大特色。



一、阮朝科举多仿明清制



越南阮朝于1802年获清朝承认,获封国号为“越南”,由于各地叛乱尚未平定,阮朝直至嘉隆六年(1807年),阮朝才暇及延续科举取士之制。与明清科举一样,阮朝设有常科、恩科、制科、博学宏词科等。常科乡试始于嘉隆六年(1807年),起初为六年一试,至明命六年,乡试方定三年一试,会试至明命三年才举行。[①] 从涉及阮朝科举最重要的典籍《大南会典事例》及《大南会典事例续编》的记载来看,阮朝科举在设科、场期、场官、回避、缮卷、阅卷、命题、体裁、传胪以至于八股之应用和范文之标准等方面无不仿照明清科举,或稍稍变异,以适其本土需要。



(一)考试内容,与明清类同

以乡试考试内容为例,清朝乡试士子各报考一经,解经标准概宗宋儒程朱学说,《四书》以《朱子集注》;《易经》以《程朱二传》;《诗经》以,《朱子集传》;《书经》以《蔡氏传》;《春秋》以《胡氏传》;《礼记》以《陈澔集说》为主。乾隆年间,第一场考制艺,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题各一,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第二场考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五经义,每场三篇,每篇以七百字为准。第三场考对策五道,每问不得过五百字。[②]越南阮朝的乡试考试内容与明、清类似,《大南会典事例》记载:

“凡命题乡、会试第一场传用二题,《大学》、《中庸》传一题,论孟一题,五经各一题。第二场用策问一道;古文各段须用大道理、大制度、确有根据……。第三场诏表论各一道;第四场诗赋各一题,乡试用七言唐律诗,会试用五言排律诗”。 [③]

至嗣德九年,阮朝对于答题规定有详细规定,观其规定内容,也与清朝相似,《大南会典事例续编》记载:

“(嗣德)九年议准内一款嗣凡应试士人投卷,辰先将所占之经各于卷面注明,届期入场,第一场题目用《五经》各一题,传二题(《大学》或《论语》,《中庸》或《孟子》)……凡写及传注先用谨按一、二句或三、四句发明题意,次各照本题,《易》有《程朱传》;义礼有陈澔书,有蔡沈诗;与《四书》有朱子……”。[④]

清科举承明制,阮朝科举初采用后黎规式,越史载:“丁卯六年(清嘉庆十二年)冬十月,开六场乡试……其规式条例,损益旧黎而为之……”。[⑤]而后黎朝也曾访明清制,故中越科举之制,本出一家。自明命元年(清嘉庆十五年),阮朝贡使自清朝返回,向朝廷介绍清朝试法,定阮朝“贡士行走例”。 越史载:“明命元年(清嘉庆十五年)五月,定贡士行走例。潘辉湜等奉使自清还,有《京钞集》,言清朝官制、试法,及贡士,分派六部,习知典章,谓之行走,有召议施行,于是大召五场贡士,覆试四六词翰,合格者,分为六部行走,落者,遣回,自是以为恒式”。[⑥]这是阮朝模仿清朝科举的一个明证。



(二)引进八股、统治思想

嘉隆六年所定乡试第一场制义即所谓“八股”。但越南引进清朝八股可追溯至越南后黎朝,后黎朝引用“八股文”的初衷,主要是想“变文体以取士”。《大越史记全书》记载:“(黎裕宗)戊申九年(清雍正六年,1728年),夏四月,朔,参从阮公沆率文官入国子监,习‘八股文’。公沆以经义之学,蹈习旧套,而‘八股’生字,可收异才,意欲变文体以取士,故率文官肄习,以风励人士”。至于乡会试定用“八股文”则始于1732年,《大越史记全书》又载:“纯宗龙德元年(雍正十年,1732年),定乡会试经义式,改用八股。命多士肄习,待举乡会试,并以次科施行。时宰臣公沆雅喜八股文,尝以考儒臣,中选者輙表扬之,而学者尝病其难,会公沆去位,未及行而罢。”[⑦] 另据《古今科试通考》,记载则西山朝(1778-1802),曾于清华、义安立试场,头场即试制艺。[⑧]

然阮朝“制义(艺)”的内涵似乎并非完全与“八股”一致,如一致,则阮朝科举引进“八股”最早可追溯至嘉隆六年,《大南实录》记载:“嘉隆六年(1807年)二月,务经敕下议定试法,第一场制义,第二场诏制,第三场诗赋,第四场策问……”。[⑨]

查越籍《古今科试通考》却载:“(明命十五年),初,自(明命)九年戊子科以来,其制义或用学规,或用八股亦听,至是专用八股”。[⑩]如此则至少阮朝初年所谓“制义”的内涵并非完全等同于清朝之“八股”。 越史又载“(明命七年)六月,廷试进士……,通串四卷自此始,经义复用“八股”,亦始于此。”[11]如此则阮朝科举的“制义”与明清“八股”并非完全一致。

明命十三年(1851年),八股文规定日趋成熟。《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明命)十三年,又议定文体格式,其八股制义,正格有破题、承题、起讲、题比、中题、中比、后比、束比、小结。句法,八股之外有两扇、三股、两截……”。[12] 明命十五年始,乡会第一场专用八股。此后历任皇帝因之,但也有稍稍变化,如嗣德九年,阮朝又规定八股文字数要少于二百字。“士子各位占所治之经一题,传一题,仍用八股制义,每题限二百字以下。”[13]

自“八股文”引入阮朝后,似并没有像在中国一样被专门提出来声讨,其原因,大概是越南对“八股文”的声讨已经淹没在对整个中国文字、文化和体制的争论中去了。   



  (三)体裁文式,以中国为范

    阮朝科举的体裁、文式,一遵中国。如《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嗣德十三年)又议准三场文体。其八股制义,向来循用,士人已略知体制,毋须再叙。至如诗赋策文二款经照唐人明清应试。”[14] 值得一提的是,阮朝科举中的诏式、表式和论式国家都规定都有具体范文。如诏式一遵汉唐,以汉高祖的《求贤诏》、汉景帝的《令天下务农桑诏》、汉宣帝的《令二千石察官属诏》、汉章帝的《诏三公戒俗吏矫饰》、唐高祖的《修武备诏》、唐太宗的《颁示礼乐诏》、《令天下诸州举人手诏》等七篇诏书为范;表式则仿唐、宋、明式,以刘禹锡的《为杜相公让同平章事表》、苏轼的《徐州贺河平表》、曾鞏的《贺南郊礼毕大赦表》、岳飞的《和议成表》、孙养晦的《贺太上皇寿七十表》、孙觌的《代高丽王赐燕乐表》、景庐的《代宰相贺正旦雪表》、真德秀的《进〈大学衍义〉表》以及明人许国的《拟唐张九龄薦千秋金鑑簶表》等九篇为范;论式则选汉、唐、宋、明式,以汉贾谊的《过秦论》、徐干《中论.覆辩》、唐韩愈的《颜子不二过论》、柳子厚的《守道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留侯论》、明人陆可教的《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论》、杨德政的《本始论》、李廷讥的《王道荡平正直论》、沈自邠的《学莫先于义利之辨论》等十篇为范。

    这些范文都全文收录在阮朝国史馆修撰的《钦定大南会典事例》一书中,每篇范文之后还略有评论。阮朝科举在体裁和文式方面一仿中国,一方面可证其对“汉文化”的景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中越科举文学的交流做一例证。



   二、阮朝科举考试之体系



阮朝科举考试体系与明清类似,共分四级:考核与复核、乡试、会试、殿试。与清代科举不同在于阮朝科举无“童试”之名,府、县学童生一级的考试谓之“考课”。越南历代典籍对童生的考试惜墨如金,今存以备考。

阮朝设立的各级的学校有国子监、省学、府县学。嘉隆二年,国子监设立正副督学(分别为正四品、从四品衔)各一,明命二年,裁督学,置祭酒(正四品衔)一、司业(从四品衔)二、学政一。阮朝规定每县每年献贡生一名(后改每府每年一名)至国子监学习,就现保存的阮朝相关汉籍的记载,阮朝贡生有岁贡、恩贡,较清代“五贡”则缺副贡、优贡和拔贡,除正途外,阮朝也有例贡。此外,在京五品及五品以上官员子弟都有机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凡在京四品以上文员亲子等名,五品长子一名,年自十五岁以上情愿入监读书,由部汇册题明候旨,补入国子监学生,谓之廕生。

至于省学,阮朝则设立督学、助教各一以负责学务;府学置教授一员,县学则置训导一员负责学务。阮朝特设“集善堂”专供皇子学习。至于皇亲贵族之子弟,阮朝又专设“尊学堂”,阮朝规定:“凡亲藩、皇亲公、皇亲之子若孙自十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不拘己,未封爵有愿入学者,均准为尊学学生……”,[15]尊学学生亦谓之“尊生”。凡学堂设教,分奇日偶日,讲经传正史,每月四期(初三、初九、十五、十七),出题肄习,依四场题目,亦或以间斟奉之文,当世之务,会课常例,每月以仲冬中旬(明命六年定每年四月、十月的十五日)。[16] 考课合格者,按例免除半年或一年兵徭。



(一)   考核与复核

   士子要参加乡试,必先要通过考核。先由府、县教训等员决定士子是否有考核资格,并向各社、村发送参加考核的名册,各社、村需类开考核士子平日有无孝悌廉谨及三代祖父并无干连案件等情况,此外,还需乡里亲属联名保结方能参加考核。

   遇乡试之年前四月,各府由府员、教授,各县由县员、训导略备四场(或三场)文体先行考覆点阅,考核后由各府、县选优胜者名单并考覆试卷递交学政上司(在京为祭酒、司业,在(营、镇)省为督学(正五品)再加审查,谓之“复核”。复核中者方得入“乡试”,但无尚无“秀才”之称。

     

(二)乡试

阮朝于嘉隆六年开乡试,初定六年一比。至明命六年始定三年一比,以子、卯、午、酉年为正科,与清制同。明命二年始开恩科。

由于省份较小,阮朝乡试多取合围,以便于组织。以明命时期(1820-1841)为例,阮朝共有31个省,取六或七省为合围试场,分别与七月、九月、十月举行。承天、义安、平定以七月;嘉定以九月;清化、河内、南定以十月,[17]仍仿清制谓之“秋围”。 阮朝乡试考试具体日期多有变化,并无定制,但凡三场或四场试,每场间隔若干日不等,一般以一个月左右放榜。

凡乡试各场设主考(二品衔)、副主考(三品衔)各一;监试(三品衔)一;监考(四品衔)一或二;提调(四品衔)、副提调(五品衔)一或二;其余有分考、覆考、初考及举人监察若干。越南历朝无“贡院”之名,多称“试场”或“试院”。

阮初乡试以四场期,嘉隆六年乡试中三场者为“生徒”,中四场者谓“乡贡”(明命六年改“生徒”为“秀才”,“乡贡”为举人)。[18]至于应试士人之数量,如嗣德三十三年,全国六场合围应考者约8350人,秋比解额每年不等,一般在取中格举人120名左右,故阮朝乡试取举人,也可称为“百里挑一”。至于乡试取秀才额,阮初定取“举一秀二”,后为广开科途,又定“举一秀三”,即每取一举人,取二至三名秀才。[19]



(三)会试

阮朝于明命三年(1822年)初开会试,六年(1825年)定以辰、戌、丑、未年开会试。会试以春月试,通常为三月,或称“春闱”,与清制同。应试考生,除了举人外,在监之监生、尊生、荫生及出身秀才的教训、讲习、承办等人需赴京由监臣查核方准入试。

凡会试场官钦设主考、副主考各一,初用三品以上官员,明命三年不拘官品高下,由礼部临期请旨特简;如士多则略增知贡一二,用六部参知(从二品);提调、副提调各一,用六部给事(正四品);用同考六,用翰林院(四、五品);监弥封及撰号、监誉录、监对读各一,用六部郎中(品衔不详);监试、巡察各二,用侍卫(二三品);内簾监试四,用侍中、侍内(五品)等若干。[20]

会试题目与乡试略同。明命三年,会试第一场用经义,经五题,传五题;第二场用四六诏、制、表各一道;第三场用五言排律诗一首,八韵体赋一道,第四场用策题一道,古文或十段,今文或三四段。

会试应试之士人自百余至300人不等,中格数无定制,取正榜或副榜数人、十来人或二十来人。会试中正榜者称“贡士”,副榜不得参加殿试,同样设“鹿鸣宴”,与清制同。



(四)殿试

殿试一般设在四月。“明命三年(1822年),议准先期礼部行咨钦天监(散衔五品)预择殿试与传胪与发榜谷日”,[21]制科例同。 嗣德九年,改称“殿试”为“覆试”。

阮初,殿试场官设监试大臣一,用武班一、二品官;读卷二、传胪一,用文班一、二品官;阅卷二,用二、三品官;经引二,用礼部四、五品官;弥封、手掌、及兼受卷之印卷、填榜各一,用四、五品官;散给试卷兼书写六,用阁属;巡逻兼护榜二,用正副卫尉,均临期开列清单奉候简派。明命三年后略有更易。

殿试制策,与清制同。“命明三年,用制策长篇一道,许朝服坐缘席,对策中者,赐插琼花一朵,黄甲进士,并出身,颁“恩赐荣归”金牌四字,并彩旗一银子,并兵五,所过府县官护送回贯,休浴三个月,赴京候选,仍赐石刻国子监”。[22]阮朝自1807年开科,至1919年末科,百余年间,共开39科,取进士588名,平均每科取进士不过十来名。



三、阮朝科举之本土特色



阮朝科举并非完全照办明清体制,在一些都具有其浓厚的本土特色,这些特色相对于中国科举而言,或可鄙或可敬。



(一)乡会四场,尤重诗赋

越南在科举考试中用四场文始于陈顺宗光泰九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大越史记全书》谓:“丙子九年(明洪武二十九年),诏定试举人格,用四场文字体……”,[23]后黎朝、阮朝又因之。越南乡、会试实行四场文,实际上也是模仿中国宋朝科举四场形式。《古今科试通考》谓陈朝四场文形式为“仿元制”,[24]而元朝并无四场法。清代科举,乡、会试凡三场,而阮朝设科之始便定乡试四场。《大南实录》记载:“嘉隆六年(1807年)二月,务经敕下议定试法,第一场制义,第二场诏制,第三场诗赋,第四场策问……”。[25] 至明命十三年,阮朝又认为“四场既是繁数而文体题目亦属拘常”。[26]因复改仿清三场数,后三、四场又反复,但终阮一朝,乡、会试仍以四场居多。其目的,主要为了提高选拔人才的质量,但往往事与愿违,故场数时有变化。

中国科举于明代时已取消诗赋取士,惟清代在“童试”中略有备考,但是乡、会试则完全取消。阮朝科举特别注重考诗赋,凡出韵、重韵、不协韵者都被黜落。嗣德皇帝在位时,对诗赋要求尤其严厉。《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记载:“嗣德二十八年,奉谕诗赋之学,声韵为高,盖诗言其志,赋陈其事。而韵则同声相应者也,诗而出韵不足言诗,赋而疆押,何谓能赋?”。[27]虽一样使用汉字做诗赋,但由于越南用“汉越音”训读汉字,其音韵要求又与清朝不一。嗣德皇帝曾说:“我国与清国不同,而四声之中平、入猶为易辨,去、上易于含糊……”。[28] 不仅出韵、重韵、不协韵者都被黜落,凡评阅官员不严格执行评阅标准者,经查出,连主考官员一并降职。如明命二十一年,原籍福建漳州府的官员潘清简任承天府主考,在取录各卷中,有新科举人梅竹松作之赋,被计重韵,致又被降级。[29]可见,阮朝科举对诗韵之苛刻,此种重视一方面促使士人工于声韵,另一方面也使阮朝因此失去很多有才之士。阮朝于1906年后分罢各地诗赋考试内容。越南历代均重视诗赋,其原因,盖慕中国汉唐以来之“华风”,越南至今对于汉赋唐诗仍以“汉越音”训读的形式传诵,可见其仰慕汉唐文化精华之程度。



(二)场闱简易、象兵守场

越南历代均无“贡院”之称,乡会试场,称为“场闱”或“试院”,乡会试场屋并无固定场所,经常更换,且极其简易,但凡考试结束,均拆卸移交兵部使用。凡会试,号房以外的房屋均以木竹构作。后黎朝时,号房以“竹笼”代替,“贡士照名简分坐,行文各以竹笼罩之。每笼高三尺,阔四尺。”[30] 可见其号房之简易。明命三年规定了会试号舍标准:“每名(考生)号舍一、竹简一。每舍方一寻,高一寻,上加盖葺,三面涂土,前有竹扇……”乡试试场较之会试试场则更为简易,特别阮朝后期,士子需要自行搭建简易号房更是骇人听闻。

其去繁就简的原因,笔者以为有二:一是越南是一小国,财力有限。二是阮朝皇帝多施行“崇俭、重农”政策,如《明命政要》记载的明命时期推行的二十二条重要政治政策中,“重农”、“崇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31]“重农”体现在科举中表现在“乡试”过后,场地仍可耕种;“崇俭”则表现在科举考试使用后的材料均转交兵部等部门循环使用。

越南象兵自李朝已有之,在阮朝军队中,设有象营,[32]京城和各省象兵自数只至二、三百只不等,[33]且象兵地位高于马兵,阮朝兵部专设象政以负责管理。阮朝为防止作弊,于明命十五年议准派象兵于乡试“每入场日四更末派出象兵弹压”。[34] 此法由于容易造成过于紧张的气氛,阮朝于明命二十一年被取消,但使用象兵弹压足证科举对于阮朝的重要性。



(三)会、殿试计分,量定等第

清代科举评阅乡试及会试试卷,多以等级点阅,不细评分数。阮朝乡试之评阅与清代相似,以优、平、次、劣四项量定登第,而会试、殿试阅卷则首创以分数定登第。阮朝申定会试分数始于明命十年(1829年),其法:十分或九分为优项;八分或七分为优次;六分或五分为平项;四分或三分为平次;二分或一分为次项;不及一分者为劣项。[35] 三期(场)通得十分以上为正榜,九分以上至四分并二期(场)通得十分以上为副榜。后各皇帝又稍有斟改。

明命十年,阮朝认为廷对之文事体较重,其称量文理分数宜加一倍(如会试应拟二分则殿试应拟一分),所以议准“文理得十分者赐第一甲进士及第;得九分者赐第一甲进士第二名;得八分者赐第一甲进士及第第三名;七分或六分该干卷赐第二甲进士出身;五分以下该干卷赐第三甲同进士出身。如临辰钦赐不拘此例”。[36]

阮朝会试、殿试首创的以分评定的量定等级形式,细化了评定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进步性。另外,这种十分制为越南近现代教育考试的定分标准提供了借鉴。现在越南教育考试中的总分值都是十分。



(四)科举冠服,汉风猶存

阮朝科举冠服,可谓犹存“汉风”,与清朝科举迥然不同。阮朝规定“凡举人冠用南罗纱,文秀才衣用南罗纱交领一,高布帛圆领一,网巾,蓝帛裳……”。 “嘉隆六年议准第四榜出榜后一日,试院官亲颁新贡士每名文秀才帽一顶……。[37]阮朝进士冠服,用乌纱帽,帽前后用金银花装饰,又有网巾,白色罗纱,蓝裳,木笏,革带、靴等。[38]与明代进士冠服类似,明代“进士巾如乌纱帽,顶微平,展角阔寸馀,长五寸许,系以垂带,皂纱为之。深蓝罗袍,缘以青罗,袖广而不杀。槐木笏,革带、青鞓,饰以黑角,垂挞尾于后。”[39]

满清入关,要汉人“断发易服”,而越南服饰则仍然保留类似明朝的服饰风格,可窥越南仰慕“汉风”之一斑。以越史的记载观之,越南对于满清服饰及风俗是比较轻视的,并且以自己仍为“汉俗”自居。《大越史记全书》记载:“(黎显宗)丙戌二十七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北客)有愿居中国者,留发变服,著籍为民……”。[40] 另据阮朝编年史《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的记载:“丙子十七年(清康熙三十五年),严饬北人来寓者一遵国俗。自清入帝中国、薙发短衣、一守满洲故习。宋明衣冠礼俗为之荡然。北商往来日久,国人亦有效之者。乃严饬北人籍我国者,言语衣服,一遵国俗……违者罪之”。[41] 阮世祖嘉隆皇帝于1802年登基后即下诏:“其文武官服、参酌汉唐历代至大明制度及新制式样、其士庶服舍器用、略如大明体制、尽除北朝陋习、为衣冠文献之邦矣”。

阮朝科举衣冠仍遵汉体,与朝鲜类同,但这种衣冠体制保留得最久的仍数越南。或有言,清代衣冠改而汉文化仍旧,则清代的汉文化却失去了服饰汉文化。



(五)更优待科举士人

    “行年八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这副对联对中国科举误人青春可谓嘲讽到佳。而阮朝科举对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却以优待,这比中国对待举人的待遇要好得多。如嗣德九年,谕“……朕念为士者,十年灯火,一经白首,幸而列名乡选,怀才待用,孰甘自弃?乃诸科举人必待会试预有分数,始得补教职,教职又必察核,平项始得陞授县州,非此将终身无自见之日,虽有志之士固不以进身,早晚为劝沮。然以有用之才,积之无用之地,朕甚悯焉……”有鉴于此,嗣德皇帝议准“诸科举人除会试预有分数,年高应补教职及情愿入监回贯肄业,决志待科外,余何係年四十以上不抅会试几科,与年三十五已上而已经会试二科,如有情愿从政者,在贯听由地方官,在监听有监臣,现应会试听由礼部臣各以谕定日为试,汇册咨吏部臣,仍诏举人初授奠薄之例,奏请按补从八品衔,分隶六部曹局及翰林院诸衙承办公务。”[42]

    中国历代科举对于举人的优待更多地停留在口头或者形式上。越南则不然,优待举人付之实践,这种优待思想,一直体现在今天越南的国家官僚体制上,现在越南全国分为60多个省,每省只有我国一个县那么大,但是仍以省的行政单位贯之,以致于官僚机构庞大。



(六)终阮一代无状元

   越南科举三魁之分始于陈太宗丁未十六年(宋淳佑七年,1247年),越史言:“春,二月,大比取士,赐状元阮贤、榜眼黎文休、探花郎邓麻罗……初,壬辰(1232年)、己亥(1239年)两科,惟以甲、乙为名,未有三魁之选,至是置焉”。[43] 按越南现代学者的统计,根据各自统计的标准、材料的不同,历朝状元数量自47至56名不等,越南最后一位状元为黎显宗二年(清康熙元年,1736年)的郑穗。[44]

   终阮一世,科举共开39科,登第者近600,而无一登第一甲第一名,可谓东亚科举圈之怪事。其原因为何一直是越南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阮朝根本就不设立状元,但又找不出不设立状元的明文规定,遂争论一直在延续。笔者观点有三:一、阮朝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设立状元。据阮朝国史馆撰修的《大南会典事例》卷一百八中对殿试甲第有明确记载:“明命三年,议准第一甲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并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并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并赐同进士出身”。[45]是科应试者不达帝意,故只赐第二甲进士出身一名,第三甲同进士出身七名。二、阮朝无状元的原因或可以归为三个原因:一是按照越南历代设状元以来的通例,并非历科都设状元,所谓“陈力就列,不能则止”明命皇帝曾说:“殿试第一甲最为难得,如其不取,则是乏才。若泛取之,恐无以惬士夫之望。”[46]二是越南典籍历代多经兵火之灾,至后黎朝,历代文献已是所存无几,有鉴于此,阮朝自明命八年始,不断下旨购求书籍,但其效果仍是“杯水车薪”。书少,士子学识自然有限,皇帝拥有的书自然是最多的,殿试时,一旦问及士子涉猎不到的知识,自然很难回答。如阮朝举人高伯适(1809 – 1855)对时遇问:“付泥长丽何物?”高伯适就回答不出。因为“付泥”、“长丽”均出明代余庭璧所撰《事物异名》,二者均为星座名称。这本书在越南流传很少,高氏从未读过,自然答不出。

   除以上六点外,阮朝科举还具有其它特色,如允许教民参加科举参加考试,传胪时用特色宫廷音乐雅乐等等,由于篇幅有限,暂不赘言。



四、阮朝科举之革废



如果没有法国殖民主义的到来,越南的科举可能还要延续更长时间。但是历史是不能够重演的。1858年6月,法国远东舰队炮轰阮朝中部海港——岘港,开始了对越南的殖民侵略。1884年,《中法简明条约》在天津签订,中越宗藩关系结束。同年,法越签订《顺化条约》,顺化阮朝完全成为法国的傀儡政权。

自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到来和1884年中越宗藩关系的结束,紧接着中国的戊戌变法,留学日本等运动极大地震撼了越南的封建士大夫阶层。这使得越南士大夫阶层逐渐发生分化,出现了保守派和维新派两大派别。对于汉文化的东西,两个派别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观点,而且把科举与汉字结合起来,改革派言:“不废汉字,不足以救南国!”,保守派则言:“不振汉学,不足以救南国!”[47] 1905年,中国废除科举,也使越南改革派深受影响。越南改良派代表人潘佩珠曾在其撰写于1906~1909年的《越南国史考》一书中说:“专制朝廷既恃科举为牢笼豪杰之闾里耳目,亦专倾注于名场,遂使生人八岁以上糊眼于八股诗赋之狱。”[48] 同时,法国殖民者自1884年成为越南的保护国以后,也伺机进一步同化越南民族。



(一)改革

自阮朝同庆十年(1904),越南科举考试已开始变革。由于越南已完全属于法国殖民地,因而越南科举之变革,多由法国殖民统治者操纵。其变革主要内容包括在科举中一则增加法语和拉丁化越南语的能力,二则停罢八股、诗赋,增加越南史、中国史、算法、例律、西方史、地理等务实内容。此外,科举中还增加法国考官、对阅卷评分进行修订等等。同庆十年(1904年),北圻统使议定,河南场乡试除三场文体仍旧式外,加试法语和拉丁化越南语。其法:“一是法字写出一题。二是暗写出一题,即随场官随口诵出,便行抄写。三是法字一题,译出本国音”,法语则“一是法语问答,二是南字一题,随口译出法语”,国语(拉丁化越南语)则“一是暗写国语,二是法字一题,译出国语字”。[49] 此后阮朝科举不断增加新的考试内容,但是科举中增加法语、拉丁化越南语已成定制。

成立学部。维新元年(1907年),阮朝成立学部。维新三年(1909年),停罢八股文,维新六年(1912)中圻各场全部停罢诗赋。阮朝想从转变考试内容来改变越南士大夫的知识结构。至1918年最后一次乡试,其试法:“第一场文策二道(文章或伦理一,政治或律例一);词札二题(诏、谕或疏一,咨文一);第二场国语辰务论一题,国语、算法二题,国语设问一题,属南史或地舆;第三场国语译出西字一题;第四场行文略备三题(汉字论一、国语论一、法文一)”。[50]启定四年最后一次会试内容与1918年乡试内容略同,唯第一场增试“泰西史”。

(二)废除

阮朝科举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成功。首先,阮朝科举的改革是以法国殖民者的统治为前提

的。法语和拉丁化越南语仓促地增加到科举考试中,一方面让大多数士子觉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这种带有明显的同化政策的变革激起了近代越南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其次,越南各地反对法国殖民者和阮朝皇室的运动和起义仍然不断。在这种双重矛盾下,1918年,法国总督和启定皇帝一同下诏,废除科举。1919年,越南科举制度寿终就寝【这一年中国是五四运动】。



    余 论

阮朝的科举制度一开始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国家形态下模仿中国明清科举设立的。它一方面带有明显的中国科举制度的痕迹,其科举体系自形式至内容无不从属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但其科举又非照办搬或明或清的体制而行,相反,其本土特色却成为东亚科举圈的一道风景,特别是越南科举服饰,更是让我们对“域外汉风”在一定程度上有肃立起敬的思考。

1884年中越宗藩关系的结束,法国殖民者的到来,给越南整个社会以摧枯拉朽的影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阶层,新的教育体系……。以法国殖民者的统治利益为先的越南科举改革注定不会取得成功,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越南民族主义者对民族独立道路的新尝试与探索。

越南仓促地废除科举制度给整个社会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自1918年宣布废除科举至越南独立期间,越南的整个教育体系几乎瘫痪。1945年越南宣布独立时,全国的文盲率达到90%。半个世纪过后,越南各界开始反思本国科举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给予了较为积极的评价,这与中国长期以批判观点占上风的情况不同。





--------------------------------------------------------------------------------

[①]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设科,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②]  刘兆瑸著,《清代科举》,(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79年版,页45。

[③]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6,科举,命题规式,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④]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礼部,科举,命题规式。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⑤]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59。

[⑥]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07。

[⑦]  吴士连等撰,《大越史记全书》续编,卷之二,.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7,页1073。

[⑧] (阮朝)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二,本国历朝科试之法,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⑨]  阮朝国史馆编,《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三十一,嘉隆六年,(日本)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影印版,1961-1981年,页731-732。

[⑩]  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三,皇朝科考之法,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

[11]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中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63。

[12]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6,礼部,科举,试艺体裁,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13]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礼部,科举,命题规式。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4]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6,礼部,科举,试艺体裁,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15]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2,礼部,学校,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16]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55。

[17]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乡试场期,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18] (阮朝)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三,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19]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卷30,礼部,科举,秋比解额,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0] 各场官品衔均查引自自(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

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17-118。

[21]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殿试场期,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22]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37。

[23]  吴士连等撰,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之八,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5年刊行,页471。

[24]  (越)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二,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25]  阮朝国史馆编,《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三十一,嘉隆六年,页734,(日本)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影印版,1961-1981年。

[26]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试艺体裁,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27]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卷30,礼部,科举,诗赋式。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8]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卷30,礼部,科举,诗赋式。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9]  李文雄著,《越南杂记》,潘清简先生传,(越南)堤岸梅山街万国公司承印,民国三十年,页57。

[30]  (后黎)潘辉注,《历朝宪章类志》,卷二十七,科目志,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31]  阮朝国史馆编,《明命政要》,卷九,重农,卷十,崇俭,成泰九年刻本。

[32]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42,兵部,京军号,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3]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74,兵部,象政一,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4]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一,乡试执役,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5]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5,礼部,科举,阅会卷例,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另见(越)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三,皇朝科考之法,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及阮文桃撰,《皇越科举镜》,

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36]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4,礼部,科举,阅廷卷例,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7]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8,礼部,科举,举人冠服,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8]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8,礼部,科举,进士冠服,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9]  (明)张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状元及诸进士服。

[40]  吴士连等撰,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续编,卷之五,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5年刊行,页1164。

[41]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卷之三十四,越南汉喃研究院藏阮朝刻本。

[42]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卷30,礼部,科举,会试下第,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43]  吴士连等撰,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之五,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5年刊行,页333。

[44]  吴士连等撰,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续编,卷之三,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5年刊行,页1084。

[45]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8,礼部,科举,殿试甲第,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46]  阮朝国史馆编,《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三十一,嘉隆六年,页734,(日本)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影印版,1961-1981年。

[47]  Thi cu o Viet Nam ngay xua, Làng Văn, số 70, tháng 6/1990.

[48]  潘佩珠著,《越南亡国史》,收录于《潘佩珠全集》第三册,顺化出版社,页490,2002年版。

[49] (阮)阮文桃,《越南科举镜》,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50] (阮)阮文桃,《越南科举镜》,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http://www.fz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367
凤翔千仞 发表于 2016-3-1 23:59
七楼第一张吗?象是新科进士夸官三日。但是后面的自行车暴露了,是不是在拍戏?


世界上最后一个废除科举的国家——越南的科举

越南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科举制本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官员选拔制度。在科举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隋、唐时期,现在越南的中部和北部称安南,属于中国郡县。随着科举向全国各地推广,安南士人也得“应诸色乡贡”。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王朝允许安南同福建、黔府、桂府、岭南等地一样,每年送进士七人、明经十人到礼部,汇同全国各地的乡贡、生徒,参加科举考试。


越南的科举制度,始自于1075年始,至1919年止,是全世界科举制度最晚废除的国家。


越南的科举制,最早始于越李朝的李朝仁宗太宁元年(1075年),但李朝的科举制一共只举行四次,人数也较少,未产生较大影响。其后陈朝太宗建中八年(1232年)时,再度实行科举,其施行方式,是设立太学,由太学生参与考试,来取得进士资格。其后为了扩大科举取士,陈朝睿宗于隆庆二年(1314年)正式创立进士科,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士考试。


后越黎朝时,进一步模仿中国明清的科举制度。明太祖洪武三年,曾允许安南、高丽、占城士人在本国乡试通过之后,到南京参加会试,之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1年),又一度将安南收入版图,这些都促成中国科举制对其后的黎朝越南重大的影响,包括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考试方式,以及黎朝裕宗(1705-1728年)时设立武举。其后越阮朝的明命十年(1832年)进一步引进八股文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此外,黎朝和阮朝都有成立与明清时贡院类似的专门考试场所。



http://tieba.baidu.com/p/1717387155
http://bbs.tiexue.net/post2_3842560_1.html
http://news.ifeng.com/history/vp ... /05/7444487_0.shtml


越南阮朝科举及其特色文化论



越南古代典章制度化深受中国典章制度的影响,科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考试制度,也不例外。以阮朝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的科举教育制度观之,越南科举制度虽然模仿中国科举制度而行,但也极具有其本土特点,越南科举考试在革废时期加入近代西方考试内容更是其一大特色。



一、阮朝科举多仿明清制



越南阮朝于1802年获清朝承认,获封国号为“越南”,由于各地叛乱尚未平定,阮朝直至嘉隆六年(1807年),阮朝才暇及延续科举取士之制。与明清科举一样,阮朝设有常科、恩科、制科、博学宏词科等。常科乡试始于嘉隆六年(1807年),起初为六年一试,至明命六年,乡试方定三年一试,会试至明命三年才举行。[①] 从涉及阮朝科举最重要的典籍《大南会典事例》及《大南会典事例续编》的记载来看,阮朝科举在设科、场期、场官、回避、缮卷、阅卷、命题、体裁、传胪以至于八股之应用和范文之标准等方面无不仿照明清科举,或稍稍变异,以适其本土需要。



(一)考试内容,与明清类同

以乡试考试内容为例,清朝乡试士子各报考一经,解经标准概宗宋儒程朱学说,《四书》以《朱子集注》;《易经》以《程朱二传》;《诗经》以,《朱子集传》;《书经》以《蔡氏传》;《春秋》以《胡氏传》;《礼记》以《陈澔集说》为主。乾隆年间,第一场考制艺,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题各一,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第二场考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五经义,每场三篇,每篇以七百字为准。第三场考对策五道,每问不得过五百字。[②]越南阮朝的乡试考试内容与明、清类似,《大南会典事例》记载:

“凡命题乡、会试第一场传用二题,《大学》、《中庸》传一题,论孟一题,五经各一题。第二场用策问一道;古文各段须用大道理、大制度、确有根据……。第三场诏表论各一道;第四场诗赋各一题,乡试用七言唐律诗,会试用五言排律诗”。 [③]

至嗣德九年,阮朝对于答题规定有详细规定,观其规定内容,也与清朝相似,《大南会典事例续编》记载:

“(嗣德)九年议准内一款嗣凡应试士人投卷,辰先将所占之经各于卷面注明,届期入场,第一场题目用《五经》各一题,传二题(《大学》或《论语》,《中庸》或《孟子》)……凡写及传注先用谨按一、二句或三、四句发明题意,次各照本题,《易》有《程朱传》;义礼有陈澔书,有蔡沈诗;与《四书》有朱子……”。[④]

清科举承明制,阮朝科举初采用后黎规式,越史载:“丁卯六年(清嘉庆十二年)冬十月,开六场乡试……其规式条例,损益旧黎而为之……”。[⑤]而后黎朝也曾访明清制,故中越科举之制,本出一家。自明命元年(清嘉庆十五年),阮朝贡使自清朝返回,向朝廷介绍清朝试法,定阮朝“贡士行走例”。 越史载:“明命元年(清嘉庆十五年)五月,定贡士行走例。潘辉湜等奉使自清还,有《京钞集》,言清朝官制、试法,及贡士,分派六部,习知典章,谓之行走,有召议施行,于是大召五场贡士,覆试四六词翰,合格者,分为六部行走,落者,遣回,自是以为恒式”。[⑥]这是阮朝模仿清朝科举的一个明证。



(二)引进八股、统治思想

嘉隆六年所定乡试第一场制义即所谓“八股”。但越南引进清朝八股可追溯至越南后黎朝,后黎朝引用“八股文”的初衷,主要是想“变文体以取士”。《大越史记全书》记载:“(黎裕宗)戊申九年(清雍正六年,1728年),夏四月,朔,参从阮公沆率文官入国子监,习‘八股文’。公沆以经义之学,蹈习旧套,而‘八股’生字,可收异才,意欲变文体以取士,故率文官肄习,以风励人士”。至于乡会试定用“八股文”则始于1732年,《大越史记全书》又载:“纯宗龙德元年(雍正十年,1732年),定乡会试经义式,改用八股。命多士肄习,待举乡会试,并以次科施行。时宰臣公沆雅喜八股文,尝以考儒臣,中选者輙表扬之,而学者尝病其难,会公沆去位,未及行而罢。”[⑦] 另据《古今科试通考》,记载则西山朝(1778-1802),曾于清华、义安立试场,头场即试制艺。[⑧]

然阮朝“制义(艺)”的内涵似乎并非完全与“八股”一致,如一致,则阮朝科举引进“八股”最早可追溯至嘉隆六年,《大南实录》记载:“嘉隆六年(1807年)二月,务经敕下议定试法,第一场制义,第二场诏制,第三场诗赋,第四场策问……”。[⑨]

查越籍《古今科试通考》却载:“(明命十五年),初,自(明命)九年戊子科以来,其制义或用学规,或用八股亦听,至是专用八股”。[⑩]如此则至少阮朝初年所谓“制义”的内涵并非完全等同于清朝之“八股”。 越史又载“(明命七年)六月,廷试进士……,通串四卷自此始,经义复用“八股”,亦始于此。”[11]如此则阮朝科举的“制义”与明清“八股”并非完全一致。

明命十三年(1851年),八股文规定日趋成熟。《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明命)十三年,又议定文体格式,其八股制义,正格有破题、承题、起讲、题比、中题、中比、后比、束比、小结。句法,八股之外有两扇、三股、两截……”。[12] 明命十五年始,乡会第一场专用八股。此后历任皇帝因之,但也有稍稍变化,如嗣德九年,阮朝又规定八股文字数要少于二百字。“士子各位占所治之经一题,传一题,仍用八股制义,每题限二百字以下。”[13]

自“八股文”引入阮朝后,似并没有像在中国一样被专门提出来声讨,其原因,大概是越南对“八股文”的声讨已经淹没在对整个中国文字、文化和体制的争论中去了。   



  (三)体裁文式,以中国为范

    阮朝科举的体裁、文式,一遵中国。如《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嗣德十三年)又议准三场文体。其八股制义,向来循用,士人已略知体制,毋须再叙。至如诗赋策文二款经照唐人明清应试。”[14] 值得一提的是,阮朝科举中的诏式、表式和论式国家都规定都有具体范文。如诏式一遵汉唐,以汉高祖的《求贤诏》、汉景帝的《令天下务农桑诏》、汉宣帝的《令二千石察官属诏》、汉章帝的《诏三公戒俗吏矫饰》、唐高祖的《修武备诏》、唐太宗的《颁示礼乐诏》、《令天下诸州举人手诏》等七篇诏书为范;表式则仿唐、宋、明式,以刘禹锡的《为杜相公让同平章事表》、苏轼的《徐州贺河平表》、曾鞏的《贺南郊礼毕大赦表》、岳飞的《和议成表》、孙养晦的《贺太上皇寿七十表》、孙觌的《代高丽王赐燕乐表》、景庐的《代宰相贺正旦雪表》、真德秀的《进〈大学衍义〉表》以及明人许国的《拟唐张九龄薦千秋金鑑簶表》等九篇为范;论式则选汉、唐、宋、明式,以汉贾谊的《过秦论》、徐干《中论.覆辩》、唐韩愈的《颜子不二过论》、柳子厚的《守道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留侯论》、明人陆可教的《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论》、杨德政的《本始论》、李廷讥的《王道荡平正直论》、沈自邠的《学莫先于义利之辨论》等十篇为范。

    这些范文都全文收录在阮朝国史馆修撰的《钦定大南会典事例》一书中,每篇范文之后还略有评论。阮朝科举在体裁和文式方面一仿中国,一方面可证其对“汉文化”的景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中越科举文学的交流做一例证。



   二、阮朝科举考试之体系



阮朝科举考试体系与明清类似,共分四级:考核与复核、乡试、会试、殿试。与清代科举不同在于阮朝科举无“童试”之名,府、县学童生一级的考试谓之“考课”。越南历代典籍对童生的考试惜墨如金,今存以备考。

阮朝设立的各级的学校有国子监、省学、府县学。嘉隆二年,国子监设立正副督学(分别为正四品、从四品衔)各一,明命二年,裁督学,置祭酒(正四品衔)一、司业(从四品衔)二、学政一。阮朝规定每县每年献贡生一名(后改每府每年一名)至国子监学习,就现保存的阮朝相关汉籍的记载,阮朝贡生有岁贡、恩贡,较清代“五贡”则缺副贡、优贡和拔贡,除正途外,阮朝也有例贡。此外,在京五品及五品以上官员子弟都有机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凡在京四品以上文员亲子等名,五品长子一名,年自十五岁以上情愿入监读书,由部汇册题明候旨,补入国子监学生,谓之廕生。

至于省学,阮朝则设立督学、助教各一以负责学务;府学置教授一员,县学则置训导一员负责学务。阮朝特设“集善堂”专供皇子学习。至于皇亲贵族之子弟,阮朝又专设“尊学堂”,阮朝规定:“凡亲藩、皇亲公、皇亲之子若孙自十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不拘己,未封爵有愿入学者,均准为尊学学生……”,[15]尊学学生亦谓之“尊生”。凡学堂设教,分奇日偶日,讲经传正史,每月四期(初三、初九、十五、十七),出题肄习,依四场题目,亦或以间斟奉之文,当世之务,会课常例,每月以仲冬中旬(明命六年定每年四月、十月的十五日)。[16] 考课合格者,按例免除半年或一年兵徭。



(一)   考核与复核

   士子要参加乡试,必先要通过考核。先由府、县教训等员决定士子是否有考核资格,并向各社、村发送参加考核的名册,各社、村需类开考核士子平日有无孝悌廉谨及三代祖父并无干连案件等情况,此外,还需乡里亲属联名保结方能参加考核。

   遇乡试之年前四月,各府由府员、教授,各县由县员、训导略备四场(或三场)文体先行考覆点阅,考核后由各府、县选优胜者名单并考覆试卷递交学政上司(在京为祭酒、司业,在(营、镇)省为督学(正五品)再加审查,谓之“复核”。复核中者方得入“乡试”,但无尚无“秀才”之称。

     

(二)乡试

阮朝于嘉隆六年开乡试,初定六年一比。至明命六年始定三年一比,以子、卯、午、酉年为正科,与清制同。明命二年始开恩科。

由于省份较小,阮朝乡试多取合围,以便于组织。以明命时期(1820-1841)为例,阮朝共有31个省,取六或七省为合围试场,分别与七月、九月、十月举行。承天、义安、平定以七月;嘉定以九月;清化、河内、南定以十月,[17]仍仿清制谓之“秋围”。 阮朝乡试考试具体日期多有变化,并无定制,但凡三场或四场试,每场间隔若干日不等,一般以一个月左右放榜。

凡乡试各场设主考(二品衔)、副主考(三品衔)各一;监试(三品衔)一;监考(四品衔)一或二;提调(四品衔)、副提调(五品衔)一或二;其余有分考、覆考、初考及举人监察若干。越南历朝无“贡院”之名,多称“试场”或“试院”。

阮初乡试以四场期,嘉隆六年乡试中三场者为“生徒”,中四场者谓“乡贡”(明命六年改“生徒”为“秀才”,“乡贡”为举人)。[18]至于应试士人之数量,如嗣德三十三年,全国六场合围应考者约8350人,秋比解额每年不等,一般在取中格举人120名左右,故阮朝乡试取举人,也可称为“百里挑一”。至于乡试取秀才额,阮初定取“举一秀二”,后为广开科途,又定“举一秀三”,即每取一举人,取二至三名秀才。[19]



(三)会试

阮朝于明命三年(1822年)初开会试,六年(1825年)定以辰、戌、丑、未年开会试。会试以春月试,通常为三月,或称“春闱”,与清制同。应试考生,除了举人外,在监之监生、尊生、荫生及出身秀才的教训、讲习、承办等人需赴京由监臣查核方准入试。

凡会试场官钦设主考、副主考各一,初用三品以上官员,明命三年不拘官品高下,由礼部临期请旨特简;如士多则略增知贡一二,用六部参知(从二品);提调、副提调各一,用六部给事(正四品);用同考六,用翰林院(四、五品);监弥封及撰号、监誉录、监对读各一,用六部郎中(品衔不详);监试、巡察各二,用侍卫(二三品);内簾监试四,用侍中、侍内(五品)等若干。[20]

会试题目与乡试略同。明命三年,会试第一场用经义,经五题,传五题;第二场用四六诏、制、表各一道;第三场用五言排律诗一首,八韵体赋一道,第四场用策题一道,古文或十段,今文或三四段。

会试应试之士人自百余至300人不等,中格数无定制,取正榜或副榜数人、十来人或二十来人。会试中正榜者称“贡士”,副榜不得参加殿试,同样设“鹿鸣宴”,与清制同。



(四)殿试

殿试一般设在四月。“明命三年(1822年),议准先期礼部行咨钦天监(散衔五品)预择殿试与传胪与发榜谷日”,[21]制科例同。 嗣德九年,改称“殿试”为“覆试”。

阮初,殿试场官设监试大臣一,用武班一、二品官;读卷二、传胪一,用文班一、二品官;阅卷二,用二、三品官;经引二,用礼部四、五品官;弥封、手掌、及兼受卷之印卷、填榜各一,用四、五品官;散给试卷兼书写六,用阁属;巡逻兼护榜二,用正副卫尉,均临期开列清单奉候简派。明命三年后略有更易。

殿试制策,与清制同。“命明三年,用制策长篇一道,许朝服坐缘席,对策中者,赐插琼花一朵,黄甲进士,并出身,颁“恩赐荣归”金牌四字,并彩旗一银子,并兵五,所过府县官护送回贯,休浴三个月,赴京候选,仍赐石刻国子监”。[22]阮朝自1807年开科,至1919年末科,百余年间,共开39科,取进士588名,平均每科取进士不过十来名。



三、阮朝科举之本土特色



阮朝科举并非完全照办明清体制,在一些都具有其浓厚的本土特色,这些特色相对于中国科举而言,或可鄙或可敬。



(一)乡会四场,尤重诗赋

越南在科举考试中用四场文始于陈顺宗光泰九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大越史记全书》谓:“丙子九年(明洪武二十九年),诏定试举人格,用四场文字体……”,[23]后黎朝、阮朝又因之。越南乡、会试实行四场文,实际上也是模仿中国宋朝科举四场形式。《古今科试通考》谓陈朝四场文形式为“仿元制”,[24]而元朝并无四场法。清代科举,乡、会试凡三场,而阮朝设科之始便定乡试四场。《大南实录》记载:“嘉隆六年(1807年)二月,务经敕下议定试法,第一场制义,第二场诏制,第三场诗赋,第四场策问……”。[25] 至明命十三年,阮朝又认为“四场既是繁数而文体题目亦属拘常”。[26]因复改仿清三场数,后三、四场又反复,但终阮一朝,乡、会试仍以四场居多。其目的,主要为了提高选拔人才的质量,但往往事与愿违,故场数时有变化。

中国科举于明代时已取消诗赋取士,惟清代在“童试”中略有备考,但是乡、会试则完全取消。阮朝科举特别注重考诗赋,凡出韵、重韵、不协韵者都被黜落。嗣德皇帝在位时,对诗赋要求尤其严厉。《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记载:“嗣德二十八年,奉谕诗赋之学,声韵为高,盖诗言其志,赋陈其事。而韵则同声相应者也,诗而出韵不足言诗,赋而疆押,何谓能赋?”。[27]虽一样使用汉字做诗赋,但由于越南用“汉越音”训读汉字,其音韵要求又与清朝不一。嗣德皇帝曾说:“我国与清国不同,而四声之中平、入猶为易辨,去、上易于含糊……”。[28] 不仅出韵、重韵、不协韵者都被黜落,凡评阅官员不严格执行评阅标准者,经查出,连主考官员一并降职。如明命二十一年,原籍福建漳州府的官员潘清简任承天府主考,在取录各卷中,有新科举人梅竹松作之赋,被计重韵,致又被降级。[29]可见,阮朝科举对诗韵之苛刻,此种重视一方面促使士人工于声韵,另一方面也使阮朝因此失去很多有才之士。阮朝于1906年后分罢各地诗赋考试内容。越南历代均重视诗赋,其原因,盖慕中国汉唐以来之“华风”,越南至今对于汉赋唐诗仍以“汉越音”训读的形式传诵,可见其仰慕汉唐文化精华之程度。



(二)场闱简易、象兵守场

越南历代均无“贡院”之称,乡会试场,称为“场闱”或“试院”,乡会试场屋并无固定场所,经常更换,且极其简易,但凡考试结束,均拆卸移交兵部使用。凡会试,号房以外的房屋均以木竹构作。后黎朝时,号房以“竹笼”代替,“贡士照名简分坐,行文各以竹笼罩之。每笼高三尺,阔四尺。”[30] 可见其号房之简易。明命三年规定了会试号舍标准:“每名(考生)号舍一、竹简一。每舍方一寻,高一寻,上加盖葺,三面涂土,前有竹扇……”乡试试场较之会试试场则更为简易,特别阮朝后期,士子需要自行搭建简易号房更是骇人听闻。

其去繁就简的原因,笔者以为有二:一是越南是一小国,财力有限。二是阮朝皇帝多施行“崇俭、重农”政策,如《明命政要》记载的明命时期推行的二十二条重要政治政策中,“重农”、“崇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31]“重农”体现在科举中表现在“乡试”过后,场地仍可耕种;“崇俭”则表现在科举考试使用后的材料均转交兵部等部门循环使用。

越南象兵自李朝已有之,在阮朝军队中,设有象营,[32]京城和各省象兵自数只至二、三百只不等,[33]且象兵地位高于马兵,阮朝兵部专设象政以负责管理。阮朝为防止作弊,于明命十五年议准派象兵于乡试“每入场日四更末派出象兵弹压”。[34] 此法由于容易造成过于紧张的气氛,阮朝于明命二十一年被取消,但使用象兵弹压足证科举对于阮朝的重要性。



(三)会、殿试计分,量定等第

清代科举评阅乡试及会试试卷,多以等级点阅,不细评分数。阮朝乡试之评阅与清代相似,以优、平、次、劣四项量定登第,而会试、殿试阅卷则首创以分数定登第。阮朝申定会试分数始于明命十年(1829年),其法:十分或九分为优项;八分或七分为优次;六分或五分为平项;四分或三分为平次;二分或一分为次项;不及一分者为劣项。[35] 三期(场)通得十分以上为正榜,九分以上至四分并二期(场)通得十分以上为副榜。后各皇帝又稍有斟改。

明命十年,阮朝认为廷对之文事体较重,其称量文理分数宜加一倍(如会试应拟二分则殿试应拟一分),所以议准“文理得十分者赐第一甲进士及第;得九分者赐第一甲进士第二名;得八分者赐第一甲进士及第第三名;七分或六分该干卷赐第二甲进士出身;五分以下该干卷赐第三甲同进士出身。如临辰钦赐不拘此例”。[36]

阮朝会试、殿试首创的以分评定的量定等级形式,细化了评定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进步性。另外,这种十分制为越南近现代教育考试的定分标准提供了借鉴。现在越南教育考试中的总分值都是十分。



(四)科举冠服,汉风猶存

阮朝科举冠服,可谓犹存“汉风”,与清朝科举迥然不同。阮朝规定“凡举人冠用南罗纱,文秀才衣用南罗纱交领一,高布帛圆领一,网巾,蓝帛裳……”。 “嘉隆六年议准第四榜出榜后一日,试院官亲颁新贡士每名文秀才帽一顶……。[37]阮朝进士冠服,用乌纱帽,帽前后用金银花装饰,又有网巾,白色罗纱,蓝裳,木笏,革带、靴等。[38]与明代进士冠服类似,明代“进士巾如乌纱帽,顶微平,展角阔寸馀,长五寸许,系以垂带,皂纱为之。深蓝罗袍,缘以青罗,袖广而不杀。槐木笏,革带、青鞓,饰以黑角,垂挞尾于后。”[39]

满清入关,要汉人“断发易服”,而越南服饰则仍然保留类似明朝的服饰风格,可窥越南仰慕“汉风”之一斑。以越史的记载观之,越南对于满清服饰及风俗是比较轻视的,并且以自己仍为“汉俗”自居。《大越史记全书》记载:“(黎显宗)丙戌二十七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北客)有愿居中国者,留发变服,著籍为民……”。[40] 另据阮朝编年史《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的记载:“丙子十七年(清康熙三十五年),严饬北人来寓者一遵国俗。自清入帝中国、薙发短衣、一守满洲故习。宋明衣冠礼俗为之荡然。北商往来日久,国人亦有效之者。乃严饬北人籍我国者,言语衣服,一遵国俗……违者罪之”。[41] 阮世祖嘉隆皇帝于1802年登基后即下诏:“其文武官服、参酌汉唐历代至大明制度及新制式样、其士庶服舍器用、略如大明体制、尽除北朝陋习、为衣冠文献之邦矣”。

阮朝科举衣冠仍遵汉体,与朝鲜类同,但这种衣冠体制保留得最久的仍数越南。或有言,清代衣冠改而汉文化仍旧,则清代的汉文化却失去了服饰汉文化。



(五)更优待科举士人

    “行年八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这副对联对中国科举误人青春可谓嘲讽到佳。而阮朝科举对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却以优待,这比中国对待举人的待遇要好得多。如嗣德九年,谕“……朕念为士者,十年灯火,一经白首,幸而列名乡选,怀才待用,孰甘自弃?乃诸科举人必待会试预有分数,始得补教职,教职又必察核,平项始得陞授县州,非此将终身无自见之日,虽有志之士固不以进身,早晚为劝沮。然以有用之才,积之无用之地,朕甚悯焉……”有鉴于此,嗣德皇帝议准“诸科举人除会试预有分数,年高应补教职及情愿入监回贯肄业,决志待科外,余何係年四十以上不抅会试几科,与年三十五已上而已经会试二科,如有情愿从政者,在贯听由地方官,在监听有监臣,现应会试听由礼部臣各以谕定日为试,汇册咨吏部臣,仍诏举人初授奠薄之例,奏请按补从八品衔,分隶六部曹局及翰林院诸衙承办公务。”[42]

    中国历代科举对于举人的优待更多地停留在口头或者形式上。越南则不然,优待举人付之实践,这种优待思想,一直体现在今天越南的国家官僚体制上,现在越南全国分为60多个省,每省只有我国一个县那么大,但是仍以省的行政单位贯之,以致于官僚机构庞大。



(六)终阮一代无状元

   越南科举三魁之分始于陈太宗丁未十六年(宋淳佑七年,1247年),越史言:“春,二月,大比取士,赐状元阮贤、榜眼黎文休、探花郎邓麻罗……初,壬辰(1232年)、己亥(1239年)两科,惟以甲、乙为名,未有三魁之选,至是置焉”。[43] 按越南现代学者的统计,根据各自统计的标准、材料的不同,历朝状元数量自47至56名不等,越南最后一位状元为黎显宗二年(清康熙元年,1736年)的郑穗。[44]

   终阮一世,科举共开39科,登第者近600,而无一登第一甲第一名,可谓东亚科举圈之怪事。其原因为何一直是越南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阮朝根本就不设立状元,但又找不出不设立状元的明文规定,遂争论一直在延续。笔者观点有三:一、阮朝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设立状元。据阮朝国史馆撰修的《大南会典事例》卷一百八中对殿试甲第有明确记载:“明命三年,议准第一甲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并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并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并赐同进士出身”。[45]是科应试者不达帝意,故只赐第二甲进士出身一名,第三甲同进士出身七名。二、阮朝无状元的原因或可以归为三个原因:一是按照越南历代设状元以来的通例,并非历科都设状元,所谓“陈力就列,不能则止”明命皇帝曾说:“殿试第一甲最为难得,如其不取,则是乏才。若泛取之,恐无以惬士夫之望。”[46]二是越南典籍历代多经兵火之灾,至后黎朝,历代文献已是所存无几,有鉴于此,阮朝自明命八年始,不断下旨购求书籍,但其效果仍是“杯水车薪”。书少,士子学识自然有限,皇帝拥有的书自然是最多的,殿试时,一旦问及士子涉猎不到的知识,自然很难回答。如阮朝举人高伯适(1809 – 1855)对时遇问:“付泥长丽何物?”高伯适就回答不出。因为“付泥”、“长丽”均出明代余庭璧所撰《事物异名》,二者均为星座名称。这本书在越南流传很少,高氏从未读过,自然答不出。

   除以上六点外,阮朝科举还具有其它特色,如允许教民参加科举参加考试,传胪时用特色宫廷音乐雅乐等等,由于篇幅有限,暂不赘言。



四、阮朝科举之革废



如果没有法国殖民主义的到来,越南的科举可能还要延续更长时间。但是历史是不能够重演的。1858年6月,法国远东舰队炮轰阮朝中部海港——岘港,开始了对越南的殖民侵略。1884年,《中法简明条约》在天津签订,中越宗藩关系结束。同年,法越签订《顺化条约》,顺化阮朝完全成为法国的傀儡政权。

自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到来和1884年中越宗藩关系的结束,紧接着中国的戊戌变法,留学日本等运动极大地震撼了越南的封建士大夫阶层。这使得越南士大夫阶层逐渐发生分化,出现了保守派和维新派两大派别。对于汉文化的东西,两个派别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观点,而且把科举与汉字结合起来,改革派言:“不废汉字,不足以救南国!”,保守派则言:“不振汉学,不足以救南国!”[47] 1905年,中国废除科举,也使越南改革派深受影响。越南改良派代表人潘佩珠曾在其撰写于1906~1909年的《越南国史考》一书中说:“专制朝廷既恃科举为牢笼豪杰之闾里耳目,亦专倾注于名场,遂使生人八岁以上糊眼于八股诗赋之狱。”[48] 同时,法国殖民者自1884年成为越南的保护国以后,也伺机进一步同化越南民族。



(一)改革

自阮朝同庆十年(1904),越南科举考试已开始变革。由于越南已完全属于法国殖民地,因而越南科举之变革,多由法国殖民统治者操纵。其变革主要内容包括在科举中一则增加法语和拉丁化越南语的能力,二则停罢八股、诗赋,增加越南史、中国史、算法、例律、西方史、地理等务实内容。此外,科举中还增加法国考官、对阅卷评分进行修订等等。同庆十年(1904年),北圻统使议定,河南场乡试除三场文体仍旧式外,加试法语和拉丁化越南语。其法:“一是法字写出一题。二是暗写出一题,即随场官随口诵出,便行抄写。三是法字一题,译出本国音”,法语则“一是法语问答,二是南字一题,随口译出法语”,国语(拉丁化越南语)则“一是暗写国语,二是法字一题,译出国语字”。[49] 此后阮朝科举不断增加新的考试内容,但是科举中增加法语、拉丁化越南语已成定制。

成立学部。维新元年(1907年),阮朝成立学部。维新三年(1909年),停罢八股文,维新六年(1912)中圻各场全部停罢诗赋。阮朝想从转变考试内容来改变越南士大夫的知识结构。至1918年最后一次乡试,其试法:“第一场文策二道(文章或伦理一,政治或律例一);词札二题(诏、谕或疏一,咨文一);第二场国语辰务论一题,国语、算法二题,国语设问一题,属南史或地舆;第三场国语译出西字一题;第四场行文略备三题(汉字论一、国语论一、法文一)”。[50]启定四年最后一次会试内容与1918年乡试内容略同,唯第一场增试“泰西史”。

(二)废除

阮朝科举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成功。首先,阮朝科举的改革是以法国殖民者的统治为前提

的。法语和拉丁化越南语仓促地增加到科举考试中,一方面让大多数士子觉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这种带有明显的同化政策的变革激起了近代越南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其次,越南各地反对法国殖民者和阮朝皇室的运动和起义仍然不断。在这种双重矛盾下,1918年,法国总督和启定皇帝一同下诏,废除科举。1919年,越南科举制度寿终就寝【这一年中国是五四运动】。



    余 论

阮朝的科举制度一开始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国家形态下模仿中国明清科举设立的。它一方面带有明显的中国科举制度的痕迹,其科举体系自形式至内容无不从属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但其科举又非照办搬或明或清的体制而行,相反,其本土特色却成为东亚科举圈的一道风景,特别是越南科举服饰,更是让我们对“域外汉风”在一定程度上有肃立起敬的思考。

1884年中越宗藩关系的结束,法国殖民者的到来,给越南整个社会以摧枯拉朽的影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阶层,新的教育体系……。以法国殖民者的统治利益为先的越南科举改革注定不会取得成功,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越南民族主义者对民族独立道路的新尝试与探索。

越南仓促地废除科举制度给整个社会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自1918年宣布废除科举至越南独立期间,越南的整个教育体系几乎瘫痪。1945年越南宣布独立时,全国的文盲率达到90%。半个世纪过后,越南各界开始反思本国科举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给予了较为积极的评价,这与中国长期以批判观点占上风的情况不同。





--------------------------------------------------------------------------------

[①]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设科,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②]  刘兆瑸著,《清代科举》,(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79年版,页45。

[③]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6,科举,命题规式,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④]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礼部,科举,命题规式。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⑤]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59。

[⑥]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07。

[⑦]  吴士连等撰,《大越史记全书》续编,卷之二,.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7,页1073。

[⑧] (阮朝)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二,本国历朝科试之法,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⑨]  阮朝国史馆编,《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三十一,嘉隆六年,(日本)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影印版,1961-1981年,页731-732。

[⑩]  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三,皇朝科考之法,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

[11]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中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63。

[12]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6,礼部,科举,试艺体裁,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13]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礼部,科举,命题规式。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4]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6,礼部,科举,试艺体裁,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15]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2,礼部,学校,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16]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55。

[17]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乡试场期,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18] (阮朝)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三,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19]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卷30,礼部,科举,秋比解额,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0] 各场官品衔均查引自自(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

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17-118。

[21]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殿试场期,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22] (越)潘叔直,陈荆和点校,《国史遗编》,上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刊行,1965年,页137。

[23]  吴士连等撰,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之八,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5年刊行,页471。

[24]  (越)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二,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25]  阮朝国史馆编,《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三十一,嘉隆六年,页734,(日本)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影印版,1961-1981年。

[26]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试艺体裁,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27]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卷30,礼部,科举,诗赋式。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8]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卷30,礼部,科举,诗赋式。越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9]  李文雄著,《越南杂记》,潘清简先生传,(越南)堤岸梅山街万国公司承印,民国三十年,页57。

[30]  (后黎)潘辉注,《历朝宪章类志》,卷二十七,科目志,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31]  阮朝国史馆编,《明命政要》,卷九,重农,卷十,崇俭,成泰九年刻本。

[32]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42,兵部,京军号,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3]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74,兵部,象政一,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4]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3,礼部,科举一,乡试执役,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5]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5,礼部,科举,阅会卷例,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另见(越)佚名撰,《古今科试通考》,卷三,皇朝科考之法,嗣德二十六年拙轩藏版及阮文桃撰,《皇越科举镜》,

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36]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4,礼部,科举,阅廷卷例,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7]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8,礼部,科举,举人冠服,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8]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8,礼部,科举,进士冠服,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39]  (明)张廷玉等,《明史》,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状元及诸进士服。

[40]  吴士连等撰,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续编,卷之五,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5年刊行,页1164。

[41]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卷之三十四,越南汉喃研究院藏阮朝刻本。

[42]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卷30,礼部,科举,会试下第,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43]  吴士连等撰,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之五,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5年刊行,页333。

[44]  吴士连等撰,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续编,卷之三,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5年刊行,页1084。

[45]  阮朝国史馆编,《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卷108,礼部,科举,殿试甲第,越南国家书院宝藏本。

[46]  阮朝国史馆编,《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卷三十一,嘉隆六年,页734,(日本)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影印版,1961-1981年。

[47]  Thi cu o Viet Nam ngay xua, Làng Văn, số 70, tháng 6/1990.

[48]  潘佩珠著,《越南亡国史》,收录于《潘佩珠全集》第三册,顺化出版社,页490,2002年版。

[49] (阮)阮文桃,《越南科举镜》,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50] (阮)阮文桃,《越南科举镜》,越南汉喃研究院藏书。


http://www.fzz.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367


1011162055584a57bdf374fc2d (1).jpg


4287614129.jpg
1011162044b4822cbe851024ea.jpg
101116204456c861dd28d290b7.jpg
1308244630425_912.jpg
20111110104803_4983.jpg
20101129234855b0c0e.jpg
200908241827303f578.jpg
201011292348175bea8.jpg
2009091012230335.jpg
01300000044935125903636357134.jpg
20130430082827199333.jpg
2016010815244729137.jpg
2016010815244729140.jpg
2016010815244729142.jpg
2524830541111815677.jpg
AF5DBD3A-24D1-4A67-B516-F1F12481A07D.jpg
Vit_Phc·越服.jpg
u=3469140285,1317555850&fm=21&gp=0.jpg
u=869652072,4118062695&fm=21&gp=0.jpg
u=779539365,1950009988&fm=21&gp=0.jpg
t01939a1adb78ca957e.jpg
t013e6b35ee89b67f2a.jpg
t010b8652719b0ae26a.jpg
t01fa3932d25a471ce1.jpg
t01c6d7cd986be6e36d.jpg
t01b94d8055e492d029.jpg
photo_2013_02_14_db05b4e8af3569893a901dc9f512dce5.jpg
c74b003b5bb5c9ea7fdac383d639b6003bf3b3f2.jpg

1011162055584a57bdf374fc2d (1).jpg


4287614129.jpg
1011162044b4822cbe851024ea.jpg
101116204456c861dd28d290b7.jpg
1308244630425_912.jpg
20111110104803_4983.jpg
20101129234855b0c0e.jpg
200908241827303f578.jpg
201011292348175bea8.jpg
2009091012230335.jpg
01300000044935125903636357134.jpg
20130430082827199333.jpg
2016010815244729137.jpg
2016010815244729140.jpg
2016010815244729142.jpg
2524830541111815677.jpg
AF5DBD3A-24D1-4A67-B516-F1F12481A07D.jpg
Vit_Phc·越服.jpg
u=3469140285,1317555850&fm=21&gp=0.jpg
u=869652072,4118062695&fm=21&gp=0.jpg
u=779539365,1950009988&fm=21&gp=0.jpg
t01939a1adb78ca957e.jpg
t013e6b35ee89b67f2a.jpg
t010b8652719b0ae26a.jpg
t01fa3932d25a471ce1.jpg
t01c6d7cd986be6e36d.jpg
t01b94d8055e492d029.jpg
photo_2013_02_14_db05b4e8af3569893a901dc9f512dce5.jpg
c74b003b5bb5c9ea7fdac383d639b6003bf3b3f2.jpg


韩国,越南与中国相同的地名


韩国:襄阳,谷城、黄州、利川、长沙、南阳、淮阳、延安、五台山、奉化、礼泉、咸阳、晋州、镇海、梁山、固城、安养、河南、扬州等等江原道还有个洞庭湖,韩国的咸阳旁边也有渭水河和太白山

越南:省:河南省 隆安 广南 广宁太平 西宁 太原 北宁 平阳 平定 平顺 高平 海阳 和平 兴安 莱州 共16个.县:东海 和平 新安 北宁 仙游 安仁 重庆 原平 太平 嘉义 绥德 平陆 丹风 怀德 海阳 平江 乐山 梁山 新乐 梅州 兴安 恩施 万宁 永顺 莱州 芒康 新兴 永兴 英山 安庆 宁海 博爱 丽水 广宁 宣化 富宁 平山 永州 北安 西宁 太平 东兴 建昌 福安 永安 东山 广昌 石城 永乐 安定 太原 普安 富平 安阳 山阳 镇安 文安 安平,越南还有个空军基地叫寿春



韩国,越南与中国相同的地名


韩国:襄阳,谷城、黄州、利川、长沙、南阳、淮阳、延安、五台山、奉化、礼泉、咸阳、晋州、镇海、梁山、固城、安养、河南、扬州等等江原道还有个洞庭湖,韩国的咸阳旁边也有渭水河和太白山

越南:省:河南省 隆安 广南 广宁太平 西宁 太原 北宁 平阳 平定 平顺 高平 海阳 和平 兴安 莱州 共16个.县:东海 和平 新安 北宁 仙游 安仁 重庆 原平 太平 嘉义 绥德 平陆 丹风 怀德 海阳 平江 乐山 梁山 新乐 梅州 兴安 恩施 万宁 永顺 莱州 芒康 新兴 永兴 英山 安庆 宁海 博爱 丽水 广宁 宣化 富宁 平山 永州 北安 西宁 太平 东兴 建昌 福安 永安 东山 广昌 石城 永乐 安定 太原 普安 富平 安阳 山阳 镇安 文安 安平,越南还有个空军基地叫寿春

f494070828381f3063d19f39a9014c086c06f095.jpg
越南进士才能佩戴的冠帽
ef8ee5dde71190ef8fc78f4fce1b9d16fcfa6099.jpg
越南举人才有资格使用的束带、圭、短靴

3b86269759ee3d6df6ca9a5b43166d224e4ade49.jpg
越南阮朝大儒、嗣德帝时期的吏部尚书——阮仲合
517c9f3df8dcd10088abe5b1728b4710b8122fa1.jpg
越南进士出行

cd3dc9177f3e6709e538586f3bc79f3df9dc55a4.jpg
138a0a55b319ebc4dbbb64098226cffc1c17169d.jpg
越南举人在孔庙前祭孔
9d8dafc379310a55d9e7cc64b74543a98026109d.jpg
60eeb319ebc4b7452e57a586cffc1e178882159d.jpg


越南的科举制度始于李朝的1075年。黎文盛通过了越南历史上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但当时科举名列第一的被录用者并不被称作“状元”,而是叫做“首科”(越南语:Thủ khoa/首科)。直到陈太宗的天应政平十六年(1247年),才设立了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甲。这时越南的科举中才出现“状元”(越南语:Trạng nguyên/状元)一词。阮贤是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而“状元”这一词直到中兴黎朝的1736年才被废止,改回“首科”的称号。

以下是越南状元列表,列出了越南历史上49位状元的名字、籍贯等情况。

1256年,陈太宗将科举所录取的状元分为“京状元”(越南语:Kinh Trạng nguyên/京状元)和“寨状元”(越南语:Trại Trạng nguyên/寨状元)两名,以陈国扐为京状元,张灿为寨状元。

依次是:

代 人名 生卒年 籍贯 中状元的年份 皇帝 备注
1 阮贤
Nguyễn Hiền 1234年-? 南定 1247年 陈太宗 越南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最年轻的状元
2 陈国扐
Trần Quốc Lặc 海阳 1256年 陈太宗 京状元
3 张灿
Trương Xán 广平 1256年 陈太宗 寨状元
4 陈固
Trần Cố 海阳 1266年 陈圣宗 京状元
5 白辽
Bạch Liêu 乂安 1266年 陈圣宗 寨状元
6 李道载
Ly Đạo Tái 1254年-1334年 北宁 1272年? 陈圣宗 后来的玄光法师
(Huyền Quang)
7 陶椒
Đào Tiêu 清化 1275年 陈圣宗
8 莫挺之
Mạc Đĩnh Chi 1272年-1346年 海阳 1304年 陈英宗 莫显绩(Mạc Hiển Tích)五世孙
两国状元
9 陶师锡
Đào Sư Tích 南定 1374年 陈裕宗
10 刘叔俭
Lưu Thúc Kiệm 北宁 1400年 胡季犛
11 阮直
Nguyễn Trực 1417年-1474年 河内 1442年 黎太宗 两国状元
12 阮尧咨
Nguyễn Nghiêu Tư 北宁 1448年 黎仁宗 状元猪、
状䞼
(Trạng Lợn)、
两国状元
13 梁世荣
Lương Thế Vinh 1441年-1496年 南定 1463 黎圣宗 状量?
(Trạng Lường)
14 武杰
Vũ Kiệt 北宁 1472年 黎圣宗
15 武浚昭
Vũ Tuấn Chiêu 1425年-? 南定 1475年 黎圣宗
16 范敦礼
Phạm Đôn Lễ 1454年-? 太平 1481年 黎圣宗 状诏?
(Trạng Chiếu)
连中三元
17 阮光弼
Nguyễn Quang Bật 1463年-1505年 北宁 1484年 黎圣宗
18 陈崇颖
Trần Sùng Dĩnh 1465年-? 海阳 1487年 黎圣宗
19 武睿
Vũ Duệ ?-1520年 富寿 1490年 黎圣宗
20 武旸
Vũ Tích 海阳 1493年 黎圣宗
21 岩瑗
Nghiêm Hoản 北宁 1496年 黎圣宗
22 杜履谦
Đỗ Ly Khiêm 太平 1499年 黎宪宗
23 黎益沭
Lê ích Mộc 海防 1502年 黎宪宗
24 黎鼎
Lê Nại 1528年-? 海阳 1505年 黎威穆
25 阮简清
Nguyễn Giản Thanh 1482年-? 北宁 1508年 黎威穆 状䚤?
(Trạng Me)
26 黄义富
Hoàng Nghĩa Phú 1479年-? 河内 1511 黎襄翼
27 阮德亮
Nguyễn Đức Lượng 河内 1514年 黎襄翼
28 吴勉绍
Ngô Miễn Thiệu 1498年-? 北宁 1518年 黎昭宗
29 黄文赞
Hoàng Văn Tán 北宁 1523年 黎恭皇
30 陈必闻
Trần Tất Văn 海防 1526年 黎恭皇
31 杜综
Đỗ Tống 兴安 1529年 莫太祖
32 阮蒨
Nguyễn Thiến 河内 1532年 莫太宗
33 阮秉谦
Nguyễn Bỉnh Khiêm 1491年-1585年 海防 1535 莫太宗 状程
(Trạng Trình)
34 甲海
Giáp Hải 北江 1538年 莫太宗
35 阮琦
Nguyễn Kỳ 兴安 1541年 莫宪宗
36 杨福滋
Dương Phúc Tư 兴安 1547年 莫宣宗
37 陈文宝
Trần Văn Bảo 1524年-1610年 南定 1550年 莫宣宗
38 阮亮采
Nguyễn Lượng Thái 北宁 1553年 莫宣宗
39 范镇
Phạm Trấn 海阳 1556年 莫宣宗
40 邓时措
Đặng Thì Thố 1526年-? 海阳 1559年 莫宣宗
41 范维玦
Phạm Duy Quyết 海阳 1562年 莫茂洽
42 范光进
Phạm Quang Tiến 北宁 1565年 莫茂洽
43 武玠
Vũ Giới 北宁 1577年 莫茂洽
44 阮春正
Nguyễn Xuan Chính 1587年-? 北宁 1637年 黎神宗 最年老的状元
45 阮国桢
Nguyễn Quốc Trinh 1624年-1674年 河内 1659年 黎神宗
46 邓公质
Đặng Công Chất 1621年-1683年 河内 1661年 黎神宗
47 刘名公
Lưu Danh Công 1643年-? 河内 1670年 黎玄宗
48 阮登道
Nguyễn Đăng Đạo 1650年-1718年 北宁 1683年 黎熙宗 状褓
(Trạng Bịu),
两国状元
49 郑橞
Trịnh Tuệ 1701年-? 清化 1736年 黎懿宗 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http://tieba.baidu.com/p/1717387155
可惜当初没守住,要不然这么多越南妹子能解决多少中国单身狗问题啊!
小怪兽倒是在《宰执天下》里YY了一把重新吞并越南


1e9000da578d48c36611543f12913e80.jpg
7d1ed21b0ef41bd539ea9d0453da81cb38db3d80.jpg
003Bip3Tzy6MHpxrIbx53&690.jpg
0.jpg
003Bip3Tzy6UBsIvMH6b8&690.jpg
1_013100003JF3.jpg
3.jpg
297_109849_711801.jpg
2292-14041ZT914.jpg
002564c0b87d15cbb8592c.jpg
3822b2fc1e178a826058bb97f403738da977e8a3.jpg
4437e641f1261318d5855c.jpg
6196c9177f3e67097bad35ef3ac79f3df8dc5505.jpg
34799.jpg
139156_630d1391566700893bf68114d844d.jpg
139156_c7111391181386b7991ea3fe29d40.jpg
141039_273f13919017502a4e025a7d3a21f.jpg
149211_90af14018119950c21e41061bada0.jpg
1173378_014250298673_2.jpg
7141099_7141099_1301327873671_mthumb.jpg
11866587_201410071603500527.jpg
11866587_201410080957180888.jpg
14408091_2007102209124324898900.jpg
20855411_51.jpg
28420062.jpg

1e9000da578d48c36611543f12913e80.jpg
7d1ed21b0ef41bd539ea9d0453da81cb38db3d80.jpg
003Bip3Tzy6MHpxrIbx53&690.jpg
0.jpg
003Bip3Tzy6UBsIvMH6b8&690.jpg
1_013100003JF3.jpg
3.jpg
297_109849_711801.jpg
2292-14041ZT914.jpg
002564c0b87d15cbb8592c.jpg
3822b2fc1e178a826058bb97f403738da977e8a3.jpg
4437e641f1261318d5855c.jpg
6196c9177f3e67097bad35ef3ac79f3df8dc5505.jpg
34799.jpg
139156_630d1391566700893bf68114d844d.jpg
139156_c7111391181386b7991ea3fe29d40.jpg
141039_273f13919017502a4e025a7d3a21f.jpg
149211_90af14018119950c21e41061bada0.jpg
1173378_014250298673_2.jpg
7141099_7141099_1301327873671_mthumb.jpg
11866587_201410071603500527.jpg
11866587_201410080957180888.jpg
14408091_2007102209124324898900.jpg
20855411_51.jpg
28420062.jpg


201504051952288594-1559530.jpg
35303009.jpg
52041278_60.jpg
52041278_70.jpg
52041595_32.jpg
60480294_19.jpg
65754785_31.jpg

65754785_46.jpg
65754785_68.jpg
123368839_2951n.jpg
201028113716.jpg
1392193316764.jpg
1392277637551.jpg
1397612644835_378.jpg
002219100434115b9a8063.jpg
11121014069539.jpg
20100102054157.jpg
20100102054244.jpg
20140914023814_1360.jpg
20150315100156wbY8.jpg
1450894452046130.jpg
1454831546213241.jpg
1455057192626855.jpg
1455071845352896.jpg
1455071846535327.jpg
2012330144218790.jpg
20140416114734898.jpg
20140416114740473.jpg
20160123162455302.jpg
W020060525394483876406.jpg
W020121226331848441480.jpg
201001051234484132.jpg
201504051941066688-1559530.jpg

15507634297864265737.jpg


201504051952288594-1559530.jpg
35303009.jpg
52041278_60.jpg
52041278_70.jpg
52041595_32.jpg
60480294_19.jpg
65754785_31.jpg

65754785_46.jpg
65754785_68.jpg
123368839_2951n.jpg
201028113716.jpg
1392193316764.jpg
1392277637551.jpg
1397612644835_378.jpg
002219100434115b9a8063.jpg
11121014069539.jpg
20100102054157.jpg
20100102054244.jpg
20140914023814_1360.jpg
20150315100156wbY8.jpg
1450894452046130.jpg
1454831546213241.jpg
1455057192626855.jpg
1455071845352896.jpg
1455071846535327.jpg
2012330144218790.jpg
20140416114734898.jpg
20140416114740473.jpg
20160123162455302.jpg
W020060525394483876406.jpg
W020121226331848441480.jpg
201001051234484132.jpg
201504051941066688-1559530.jpg

15507634297864265737.jpg
b8ac6f4096fc1464272d46.jpg
bef2b500fed39cb42a0b7c26781123e5.jpg
20130215101027978617969.jpg
db25fbad6fd5c68da2041b79992dfffa.jpg
ec55f9c0c4101820f1c244.jpg
f4aa5a12453f2ac908b1a2e9cba4102d.jpg
f4578e19475b69b752b99067650fb468.jpg
t01db7fd9ec5db570d6.jpg
t01efa67daace0efc01.jpg
t010d654ee782cc1ede.jpg
t013b4afc5dc54d0346.jpg
t014a321c24867ec4b1.jpg
t016af248cbc6801bf2.jpg
t01188d5fbfd70cc913.jpg
t01459a9f0867712441.jpg
t01461a4ca6b35801bb.jpg
后面的猴妹子令画风急转啊
360截图20160305100335234.jpg

楼主,你让小泽玛利亚情何以堪?当年俺可是看着她的胸撸了半宿的!!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6-3-5 10:05
楼主,你让小泽玛利亚情何以堪?当年俺可是看着她的胸撸了半宿的!!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6-3-5 10:05
楼主,你让小泽玛利亚情何以堪?当年俺可是看着她的胸撸了半宿的!!





颜射 发表于 2016-3-5 12:22
我勒个去,真是什么?十八摸啊?
猴子当代也就只能靠着先抱苏联后抱米国大腿活下来了,活一天恶心一天


20111028_5f1d780f03824c3430d864klCq26ZbTz.jpg
128_210937_7e3082808a320d8.jpg
3fef51c2gb24001edf14d&690.jpg
119880_20140808082226499200_1.jpg
128_210937_746eaf10e0ff425.jpg
20150414100242233_290_213.jpg
e21317761_13ed075f60cg85_blog.jpg
e21317761_13ed07756f9g2_blog.jpg
t01a6add47f49aeb1f8.jpg
t01a227e163d072b5a8.jpg
t01720c9ab047bcfa2f.jpg
t015228da9a624df989.jpg
t011761665bac8d9a08.jpg
t010e89b922772cb339.jpg
xin_13310002807398121296820.jpg
128_210937_7b4603a6c7dbc84.jpg
20111029_543d39a3089667bd09616679qVM6O6ZM.jpg
20111028_16791798b850c261873d4yWNXwlNVUQn.jpg
3126765_165950094229_2.jpg
e21317761_13ed079d53ag86_blog.jpg
3126765_165951003065_2.jpg
128_210937_9d12498c387eaa0.jpg
t01d6eb7de98c0e6cf2.jpg
t01f972414d6cbe9e7c.jpg
t0111ff5266dbb75e09.jpg
W020111021344390672715.jpg
t01526216b3f3219b44.jpg
t015c8450343784e676.jpg
t0109884698bc534b09.jpg
t019a204f17a909266f.jpg
t014cd914d44f294fc6.jpg
t01a0701377c888b985.jpg
e21317761_13ed0669e86g86_blog.jpg
e21317761_13ed06287edg2_blog.jpg
LezMuAMu.jpg
e21317761_13ed07663bbg85_blog.jpg




20111028_5f1d780f03824c3430d864klCq26ZbTz.jpg
128_210937_7e3082808a320d8.jpg
3fef51c2gb24001edf14d&690.jpg
119880_20140808082226499200_1.jpg
128_210937_746eaf10e0ff425.jpg
20150414100242233_290_213.jpg
e21317761_13ed075f60cg85_blog.jpg
e21317761_13ed07756f9g2_blog.jpg
t01a6add47f49aeb1f8.jpg
t01a227e163d072b5a8.jpg
t01720c9ab047bcfa2f.jpg
t015228da9a624df989.jpg
t011761665bac8d9a08.jpg
t010e89b922772cb339.jpg
xin_13310002807398121296820.jpg
128_210937_7b4603a6c7dbc84.jpg
20111029_543d39a3089667bd09616679qVM6O6ZM.jpg
20111028_16791798b850c261873d4yWNXwlNVUQn.jpg
3126765_165950094229_2.jpg
e21317761_13ed079d53ag86_blog.jpg
3126765_165951003065_2.jpg
128_210937_9d12498c387eaa0.jpg
t01d6eb7de98c0e6cf2.jpg
t01f972414d6cbe9e7c.jpg
t0111ff5266dbb75e09.jpg
W020111021344390672715.jpg
t01526216b3f3219b44.jpg
t015c8450343784e676.jpg
t0109884698bc534b09.jpg
t019a204f17a909266f.jpg
t014cd914d44f294fc6.jpg
t01a0701377c888b985.jpg
e21317761_13ed0669e86g86_blog.jpg
e21317761_13ed06287edg2_blog.jpg
LezMuAMu.jpg
e21317761_13ed07663bbg85_blog.jpg


这帖子太吃内存了
别人仰慕汉家文化,却被人说为沐猴而冠,无非是别人家保留汉家衣冠,看把一些包衣满鞑子气得跳脚无可奈何。


fb838b13632762d01e847ea5a2ec08fa503dc6e6.jpg
f90b024f78f0f7361c70891b0855b319eac41389.jpg
8fab50da81cb39db21acbd4cd2160924ab18302f.jpg
d049cefc1e178a8206d8a5baf403738da877e8b0.jpg
09dac8ea15ce36d35e24cc2a38f33a87e950b173.jpg
0794b3fb43166d222228578e442309f79052d238.jpg
0794b3fb43166d22b8cecd8e442309f79152d2db.jpg
2f71d31b0ef41bd5395f30ee53da81cb39db3d0f.jpg
24a9a6efce1b9d16b341437bf1deb48f8d546491.jpg
4ffa0b7b02087bf4e9c08ef3f0d3572c11dfcf68.jpg
fb6e4d086e061d955f10752279f40ad163d9cac1.jpg
74f858ee3d6d55fbd8e2343c6f224f4a20a4dd77.jpg
3566c83d70cf3bc76a898ff6d300baa1cc112a8a.jpg
24664a36acaf2edd08bc04f38f1001e9380193ce.jpg
7350b90e7bec54e78e3a5b04bb389b504ec26a41.jpg
10c8d833c895d1438ecaa53971f082025baf07de.jpg
3566c83d70cf3bc766e48bf6d300baa1cc112ab7.jpg
ff24d01373f082027bccde2549fbfbedab641b38.jpg
a982aa64034f78f0dab9dae97b310a55b2191cec.jpg
d87c622762d0f703ce8bdac60afa513d2697c55a.jpg

fb838b13632762d01e847ea5a2ec08fa503dc6e6.jpg
f90b024f78f0f7361c70891b0855b319eac41389.jpg
8fab50da81cb39db21acbd4cd2160924ab18302f.jpg
d049cefc1e178a8206d8a5baf403738da877e8b0.jpg
09dac8ea15ce36d35e24cc2a38f33a87e950b173.jpg
0794b3fb43166d222228578e442309f79052d238.jpg
0794b3fb43166d22b8cecd8e442309f79152d2db.jpg
2f71d31b0ef41bd5395f30ee53da81cb39db3d0f.jpg
24a9a6efce1b9d16b341437bf1deb48f8d546491.jpg
4ffa0b7b02087bf4e9c08ef3f0d3572c11dfcf68.jpg
fb6e4d086e061d955f10752279f40ad163d9cac1.jpg
74f858ee3d6d55fbd8e2343c6f224f4a20a4dd77.jpg
3566c83d70cf3bc76a898ff6d300baa1cc112a8a.jpg
24664a36acaf2edd08bc04f38f1001e9380193ce.jpg
7350b90e7bec54e78e3a5b04bb389b504ec26a41.jpg
10c8d833c895d1438ecaa53971f082025baf07de.jpg
3566c83d70cf3bc766e48bf6d300baa1cc112ab7.jpg
ff24d01373f082027bccde2549fbfbedab641b38.jpg
a982aa64034f78f0dab9dae97b310a55b2191cec.jpg
d87c622762d0f703ce8bdac60afa513d2697c55a.jpg
别人仰慕汉家文化,却被人说为沐猴而冠,无非是别人家保留汉家衣冠,看把一些包衣满鞑子气得跳脚无可奈何。
主要是看不起越南人,你见过谁说韩国人日本人沐猴而冠的?
lz辛苦,上了这么多图片文字,都看疲惫了,然后突然眼前一亮,养眼的妞啊。
以前流传的段子,如果qj不可避免,那就别挣扎了,好好享受吧。现在越南处于这个阶段,还在挣扎,待中央政权完全强大后,她就不挣扎了。

XD有一个是小泽玛利亚!
真是同文同种啊!希望以后能重新并入中华。
美女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