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潜艇战经典之作《从海底出击(DAS BOOT)》情节,想到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50:11


刚看了联邦德国1980年拍的三个小时片长电影《从海底出击(DAS BOOT)》(又译《潜艇风暴》),由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尤尔根·普洛斯诺主演的战争剧情电影,改编自战地记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传。其严谨的架构,细节的苛求,残酷的真实写照,使战争阴云下人性的挣扎在潜艇这个幽闭的空间中得以极具张力的呈现,在包涵跌宕起伏犹如猫鼠游戏的剧情渲染后,那无助的孤独,透过群像的表述,呈现出最为人震惊沉思的结局,不禁唯感这部以德国视角对战争的反思是如此深刻,《从海底出击》无疑是一部迄今为止最好的战争电影。影片中潜艇暗渡直布罗陀海峡时被击损突然断涯似下降两百多米后直接坐底海峡近三百米深的海床一节戏十分精彩。不仅想到了当年372艇的类似情节,于是在网上扩展搜查到了关于372艇遇险及化解的详细分析,见下文:


http://xw.qq.com/news/20141217059754

  两年前南海舰队372号基洛级潜艇一次战备巡航时遭遇突然“掉深”险情,官兵应对得当,事后荣获集体一等功嘉奖。372艇当时究竟有多危险?官兵表现又有多出色?

中国海军基洛级潜艇:

 
  南海舰队372号基洛级潜艇在今年初执行战备远航期间,突然遭遇意外下沉情况,导致艇内管路爆裂漏水,动力舱进水八分之一、失去动力,但全艇官兵修复潜艇后坚持完成战备巡逻任务,中央军委为此给372潜艇记集体一等功。
  致命的"海底悬崖"、"海洋内波"
  导致372号潜艇意外下沉的,是海底悬崖现象。由于温度、盐度分布不均,海水的密度并不相同,存在百分之一等级的差异。温度和盐度密度突然发生变化的区域成为温度跃层和盐度跃层,它们会导致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折射、反射等情况,因此常常被潜艇用来隐藏自身行踪,躲避水面舰艇声呐的搜索。
  在通常情况下,海水深度越大密度越高,因此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分界线上,大多是下方海水的密度较大,这一现象被称为"液体海底",处于悬浮状态的潜艇可以关闭发动机停靠在液体海底上,以降低本艇噪音,想继续下潜则需要向压载水舱注水以增加潜艇重量。在少数情况下,温度和盐度跃层分界线上方的海水密度较大,而下方的海水密度较小,这就形成"液体悬崖",穿越温度和盐度跃层的潜艇会由于重量大于浮力而迅速下沉。

  “海底悬崖”、“海洋内波”现象可令潜艇毫无预警、突然下沉。


  据解放军报报道,372潜艇当时正在水下大深度巡航,并非处于主动下潜状态,因此其迅速意外下沉的原因并不只是单纯的"液体悬崖",而是遭遇特殊的的海洋内波。内波是主要发生在海水内部的水流波动,其学名为内惯性重力波,简称内波。内波的波浪振幅通常在十几米至几十米之间,波速在1米/秒以下,波长为几百米至几十千米。在通常情况下,由于低层海水密度较大,内波波浪内的海水密度也会较大,被卷入的潜艇会不由自主的上浮,这不会危及潜艇安全。在少数情况下,低层海水密度较小,被内波卷入的潜艇会迅速下沉,372号潜艇遭遇的就是这种情况。
  遭遇特殊内波的潜艇绝不止372号一艘。1963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马萨诸塞州海岸线350千米外突然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事后分析,该艇下沉的原因是潜艇在水中航行时突然遭遇强烈内波,因迅速下沉超过潜艇最大安全下潜深度,耐压壳破裂被毁。我国潜艇此前也曾遭遇内波暗算,在航行中突然从水下8米被拖至80米深度,但终因初始深度较浅、反应时间较长而幸免于难。372号潜艇遭遇意外下潜情况时正处于大深度巡航状态,此时的下潜深度很大,被内波再向下拖曳数百米是极为危险的,随时可能导致潜艇耐压壳破裂而沉没。

  1963年,美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就可能是遇上海洋内波。图为长尾鲨号残骸。



  372艇可能共掉深约300米最大深度或达到极限潜深450米
  从新闻报道看,372号潜艇在第1分钟掉深10米,第4分钟时潜艇掉深30米,第5分钟掉深40米,第6分钟潜艇掉深49米,第8分钟掉深70.6米后开始上浮,第14分钟潜艇安全浮至水面。在第1~4、第6~8分钟期间,潜艇始终处于加速下沉状态,据此推算,该艇在第2、第3、第7分钟可能分别下沉了15米、22米和60米,这样在整个8分钟内,潜艇总计下沉约296.6米;第6分钟艇壳变形提示接近最大下潜深度时,总计下沉约150米。
  372号潜艇于2005年服役,是我国2002年从俄罗斯进口的8艘基洛636M型潜艇之一,最大下潜深度300米,工作深度240米。从第6分钟时的下沉深度反推,在事发前的大深度巡航状态时,其下潜深度约为150米。也就是说,372号潜艇在这一事件中,最终下潜深度达到450米,远远超出最大下潜深度。

  潜艇快速掉深度是很令人恐惧的。图为电影《由海底出击》的剧照。
360截图20160228113417497.jpg


  该艇能够在超出最大下潜深度后仍然安然无恙,并不是因为俄罗斯潜艇的建造质量有多好,而是因为潜艇还有第3个深度标准--安全下潜深度,也就是潜艇能够承受的最大极限深度;只要超出这一深度,潜艇必然因无法承受水压而破损沉没。在通常情况下,安全深度是潜艇最大下潜深度的1.3~1.5倍。从372号潜艇事件看,基洛级潜艇的安全下潜深度采取了1.5倍标准,达到450米,因此才有足够的余量等到上浮措施发挥作用。
  之所以排除了该潜艇8分钟累计掉深70.6米的情况,是因为潜艇在进入液体悬崖后,在所采取的上浮措施起作用之前,下沉速度呈加速趋势,这与大气层中物体自由下落时的情况相同;而且在液体悬崖内部,海水密度也会逐步下降,导致潜艇浮力进一步减小,从而加速下沉。而从报道原文看,如果解释为前4分钟累计下沉40米、8分钟累计下沉70.6米,不符合加速趋势和前3分钟"抗沉效果不明显"的描述。

  基洛级潜艇的最大工作深度为240米,最大安全深度为300米,极限深度为450米。



  372艇在事故处理中坚持实战标准获一等功嘉奖属实至名归
  在潜艇意外下沉的过程中,值更艇长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反映出该艇的一些技术特点和艇长的指导思想。第1分钟刚发现掉深时,值更艇长采取了排水和加速航行手段。从后文看,此时潜艇没有启动主压载水舱的高压气瓶,排除的很可能是首尾部用于维持潜艇纵向平衡的平衡水舱积水,这两个水舱在艇内人员大范围走动时经常要进行调整,虽然调整速度较慢,但排注水时的噪音较低,利于保持隐蔽性。加速航行主要是为了提高潜艇围壳舵和尾舵的舵效,在2组4个舵面同时向上偏转时,舵面承受的海水动压力可以直接向上抬举潜艇,从而使潜艇上浮,航速越快压力越大。这两种措施都属于噪音小、效果低的举措,反映出值更艇长认为事态还不严重,以保持潜艇隐蔽性为主的心态。
  第4分钟结束时,值更艇长下令转航速较高、但噪音较大的工况航行,这意味着他下令启动了主推进电机。基洛级潜艇有4台推进电机,主推进电机最大功率4040千瓦,经航电机最大功率95千瓦,备用推进电机两台各75千瓦。由于电动机在输出功率低于额定功率时效率较低,且功率越大的电机噪音越大,因此苏联常规潜艇都装有用于低速航行的经航电机。按照经航电机的功率,最高可将636M型潜艇推到6节航速,再要加速就必须启动主推进电机。值更艇长的这一命令意味着他已经认识到事态严重,但仍希望保持潜艇的隐蔽性,因此只采取了噪音较小的加速、提高舵效的方法,而未立即下令噪音较高的主压载水舱排水。

  潜艇主水柜排水噪声非常大,所以372艇一开始并不采用。图为《由海底出击》
360截图20160228113753976.jpg


  第6分钟艇壳开始因承受巨大水压而变形并发出声响,这意味这潜艇已经接近最大下潜深度,形势变得十分危险,因此当更艇长下令中组主压载水舱供气,放弃隐蔽性考虑全力保证潜艇安全。20秒后五舱管路破裂导致进水,值更艇长下令所有主压载水舱供气,这意味着潜艇将以最大速度上浮。经过第7、8分钟的排水,潜艇稳住深度开始上浮。
  从整个过程看,值更艇长在初期以保持潜艇隐蔽性为主,第6分钟艇壳变形提示接近最大下潜深度后转为确保安全为主,其指挥总体而言是较为稳妥的。但第5分钟时潜艇已累计下沉117米,实际深度267米,接近300米的最大下潜深度,且仍处于加速下沉状态,值更艇长此时未下令所有主压载水舱排水略有不妥,承受了较大风险。
  不过这样做有利于保持潜艇隐蔽性,有利于完成战备巡逻任务,反映了我军潜艇军官积极进取、坚持实战标准的心态,在当前军委要求全军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这一表现理应受到嘉奖。
  从这一事件看,依靠艇长的人工判断,很难在意外下沉时及时做出正确选择,这次372艇如果再多下沉20~30米,就可能出现艇毁人亡的结果。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需在潜艇指挥系统内增加相应事件辅助决策功能,由电脑根据潜艇所在深度、下潜速度、自身重量等参数,向艇长提示何时启动排水系统,以确保潜艇不超过最大下潜深度。

  372艇的官兵


  损管得力也是372艇克服危机的关键
  基洛级潜艇共分6个舱,从前至后依次是鱼雷舱、指挥舱、辅机舱、柴油机舱、主推进电机舱和经航电机舱,此次管道爆裂进水的是第5舱主推进电机舱,因此导致全艇失去动力。根据基洛级潜艇线图计算,第5舱的总容积约为200立方米,进水八分之一也就是大约25吨,这是潜艇额外增加的重量。基洛级潜艇正常排水量2350吨,水下排水量3100吨,储备浮力为750吨,额外进水25吨并不会给潜艇上浮造成多大麻烦。
  但在如此大深度下发生管道爆裂,能将进水控制在25吨,关键在于主推进舱官兵损管得力。据报道,当时水压是几十个大气压力,压力之大,爆裂管道里的水是以雾状形式喷发进来的,整个机舱全是水雾、进水声音巨大以至于电工区队长根本听不清指挥员下达的损管指令。
  但平时的压力训练使轮机舱官兵在危机来临时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关停主电机,避免进水导致全艇短路;迅速封闭舱室,避免进水波及其它舱室;迅速关闭30多个阀门、堵漏,将进水控制到最少。

  潜艇损管堵漏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在大深度下堵漏,最好穿着防护服,否则眼睛可能会被水柱喷伤





  现代军舰、潜艇自动化控制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大部分设备操作都较为简易,海军真正的训练水平就体现在损管业务上。显然,372艇主推进电机舱的当值官兵这次交出了满分答卷。
  在浮出水面后,372号潜艇用3小时恢复了潜航机动能力,随后立即下潜保持隐蔽。在此前的进水过程中,主推进电机已经进水损坏,从报道看直至返航也未能修复,因此使用的是未进水的第6舱经航电机推动潜航。从该艇之后最大航速只有4节、无法倒车的描述看,潜艇的配电盘未能彻底修复,因此经航电机无法达到最大功率;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基洛级潜艇的变速齿轮箱应位于第5舱内,与主推进电机相连接,而经航电机直接联结在推进轴上,因此无法使用经航电机倒车。

  372艇可能要提前退役、或转为训练潜艇
  虽然372号潜艇在此次事故中顺利逃脱死神魔爪,但其很可能因此提前退役。潜艇下潜后将承受巨大的海水压力,每多下潜10米增加一个大气压,在巨大压力的作用下,耐压壳会损坏变形,因此是有使用寿命限制的。基洛级潜艇的工作深度是240米,这意味着它可以无限制的下潜到这一深度;而240~300米是其最大下潜深度,在这一范围内耐压壳会因水压作用而受损,因此有下潜次数限制,除进行深潜试验和躲避敌方搜索与攻击外不会到达这一深度;300~450米是安全设计余量,也是潜艇的极限潜深,到达这一深度必然导致耐压壳严重受损。
  372号潜艇此次达到极限下潜深度,对耐压壳是巨大的损伤,需提前进行大修或中修,使用X光对耐压壳体进行探伤检查,以确保航行安全。如果耐压壳体已经产生无法恢复的永久变形,则该艇需要提前退役,或转为训练潜艇。(文/游民 杜松涛)

  基洛级潜艇的耐压壳体,耐压壳外部凸起为用于加强的肋板,耐压壳若永久变形就意味着潜艇的报废。



刚看了联邦德国1980年拍的三个小时片长电影《从海底出击(DAS BOOT)》(又译《潜艇风暴》),由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尤尔根·普洛斯诺主演的战争剧情电影,改编自战地记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传。其严谨的架构,细节的苛求,残酷的真实写照,使战争阴云下人性的挣扎在潜艇这个幽闭的空间中得以极具张力的呈现,在包涵跌宕起伏犹如猫鼠游戏的剧情渲染后,那无助的孤独,透过群像的表述,呈现出最为人震惊沉思的结局,不禁唯感这部以德国视角对战争的反思是如此深刻,《从海底出击》无疑是一部迄今为止最好的战争电影。影片中潜艇暗渡直布罗陀海峡时被击损突然断涯似下降两百多米后直接坐底海峡近三百米深的海床一节戏十分精彩。不仅想到了当年372艇的类似情节,于是在网上扩展搜查到了关于372艇遇险及化解的详细分析,见下文:


http://xw.qq.com/news/20141217059754

  两年前南海舰队372号基洛级潜艇一次战备巡航时遭遇突然“掉深”险情,官兵应对得当,事后荣获集体一等功嘉奖。372艇当时究竟有多危险?官兵表现又有多出色?

中国海军基洛级潜艇:

 
  南海舰队372号基洛级潜艇在今年初执行战备远航期间,突然遭遇意外下沉情况,导致艇内管路爆裂漏水,动力舱进水八分之一、失去动力,但全艇官兵修复潜艇后坚持完成战备巡逻任务,中央军委为此给372潜艇记集体一等功。
  致命的"海底悬崖"、"海洋内波"
  导致372号潜艇意外下沉的,是海底悬崖现象。由于温度、盐度分布不均,海水的密度并不相同,存在百分之一等级的差异。温度和盐度密度突然发生变化的区域成为温度跃层和盐度跃层,它们会导致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折射、反射等情况,因此常常被潜艇用来隐藏自身行踪,躲避水面舰艇声呐的搜索。
  在通常情况下,海水深度越大密度越高,因此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分界线上,大多是下方海水的密度较大,这一现象被称为"液体海底",处于悬浮状态的潜艇可以关闭发动机停靠在液体海底上,以降低本艇噪音,想继续下潜则需要向压载水舱注水以增加潜艇重量。在少数情况下,温度和盐度跃层分界线上方的海水密度较大,而下方的海水密度较小,这就形成"液体悬崖",穿越温度和盐度跃层的潜艇会由于重量大于浮力而迅速下沉。

  “海底悬崖”、“海洋内波”现象可令潜艇毫无预警、突然下沉。


  据解放军报报道,372潜艇当时正在水下大深度巡航,并非处于主动下潜状态,因此其迅速意外下沉的原因并不只是单纯的"液体悬崖",而是遭遇特殊的的海洋内波。内波是主要发生在海水内部的水流波动,其学名为内惯性重力波,简称内波。内波的波浪振幅通常在十几米至几十米之间,波速在1米/秒以下,波长为几百米至几十千米。在通常情况下,由于低层海水密度较大,内波波浪内的海水密度也会较大,被卷入的潜艇会不由自主的上浮,这不会危及潜艇安全。在少数情况下,低层海水密度较小,被内波卷入的潜艇会迅速下沉,372号潜艇遭遇的就是这种情况。
  遭遇特殊内波的潜艇绝不止372号一艘。1963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马萨诸塞州海岸线350千米外突然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事后分析,该艇下沉的原因是潜艇在水中航行时突然遭遇强烈内波,因迅速下沉超过潜艇最大安全下潜深度,耐压壳破裂被毁。我国潜艇此前也曾遭遇内波暗算,在航行中突然从水下8米被拖至80米深度,但终因初始深度较浅、反应时间较长而幸免于难。372号潜艇遭遇意外下潜情况时正处于大深度巡航状态,此时的下潜深度很大,被内波再向下拖曳数百米是极为危险的,随时可能导致潜艇耐压壳破裂而沉没。

  1963年,美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就可能是遇上海洋内波。图为长尾鲨号残骸。



  372艇可能共掉深约300米最大深度或达到极限潜深450米
  从新闻报道看,372号潜艇在第1分钟掉深10米,第4分钟时潜艇掉深30米,第5分钟掉深40米,第6分钟潜艇掉深49米,第8分钟掉深70.6米后开始上浮,第14分钟潜艇安全浮至水面。在第1~4、第6~8分钟期间,潜艇始终处于加速下沉状态,据此推算,该艇在第2、第3、第7分钟可能分别下沉了15米、22米和60米,这样在整个8分钟内,潜艇总计下沉约296.6米;第6分钟艇壳变形提示接近最大下潜深度时,总计下沉约150米。
  372号潜艇于2005年服役,是我国2002年从俄罗斯进口的8艘基洛636M型潜艇之一,最大下潜深度300米,工作深度240米。从第6分钟时的下沉深度反推,在事发前的大深度巡航状态时,其下潜深度约为150米。也就是说,372号潜艇在这一事件中,最终下潜深度达到450米,远远超出最大下潜深度。

  潜艇快速掉深度是很令人恐惧的。图为电影《由海底出击》的剧照。
360截图20160228113417497.jpg


  该艇能够在超出最大下潜深度后仍然安然无恙,并不是因为俄罗斯潜艇的建造质量有多好,而是因为潜艇还有第3个深度标准--安全下潜深度,也就是潜艇能够承受的最大极限深度;只要超出这一深度,潜艇必然因无法承受水压而破损沉没。在通常情况下,安全深度是潜艇最大下潜深度的1.3~1.5倍。从372号潜艇事件看,基洛级潜艇的安全下潜深度采取了1.5倍标准,达到450米,因此才有足够的余量等到上浮措施发挥作用。
  之所以排除了该潜艇8分钟累计掉深70.6米的情况,是因为潜艇在进入液体悬崖后,在所采取的上浮措施起作用之前,下沉速度呈加速趋势,这与大气层中物体自由下落时的情况相同;而且在液体悬崖内部,海水密度也会逐步下降,导致潜艇浮力进一步减小,从而加速下沉。而从报道原文看,如果解释为前4分钟累计下沉40米、8分钟累计下沉70.6米,不符合加速趋势和前3分钟"抗沉效果不明显"的描述。

  基洛级潜艇的最大工作深度为240米,最大安全深度为300米,极限深度为450米。



  372艇在事故处理中坚持实战标准获一等功嘉奖属实至名归
  在潜艇意外下沉的过程中,值更艇长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反映出该艇的一些技术特点和艇长的指导思想。第1分钟刚发现掉深时,值更艇长采取了排水和加速航行手段。从后文看,此时潜艇没有启动主压载水舱的高压气瓶,排除的很可能是首尾部用于维持潜艇纵向平衡的平衡水舱积水,这两个水舱在艇内人员大范围走动时经常要进行调整,虽然调整速度较慢,但排注水时的噪音较低,利于保持隐蔽性。加速航行主要是为了提高潜艇围壳舵和尾舵的舵效,在2组4个舵面同时向上偏转时,舵面承受的海水动压力可以直接向上抬举潜艇,从而使潜艇上浮,航速越快压力越大。这两种措施都属于噪音小、效果低的举措,反映出值更艇长认为事态还不严重,以保持潜艇隐蔽性为主的心态。
  第4分钟结束时,值更艇长下令转航速较高、但噪音较大的工况航行,这意味着他下令启动了主推进电机。基洛级潜艇有4台推进电机,主推进电机最大功率4040千瓦,经航电机最大功率95千瓦,备用推进电机两台各75千瓦。由于电动机在输出功率低于额定功率时效率较低,且功率越大的电机噪音越大,因此苏联常规潜艇都装有用于低速航行的经航电机。按照经航电机的功率,最高可将636M型潜艇推到6节航速,再要加速就必须启动主推进电机。值更艇长的这一命令意味着他已经认识到事态严重,但仍希望保持潜艇的隐蔽性,因此只采取了噪音较小的加速、提高舵效的方法,而未立即下令噪音较高的主压载水舱排水。

  潜艇主水柜排水噪声非常大,所以372艇一开始并不采用。图为《由海底出击》
360截图20160228113753976.jpg


  第6分钟艇壳开始因承受巨大水压而变形并发出声响,这意味这潜艇已经接近最大下潜深度,形势变得十分危险,因此当更艇长下令中组主压载水舱供气,放弃隐蔽性考虑全力保证潜艇安全。20秒后五舱管路破裂导致进水,值更艇长下令所有主压载水舱供气,这意味着潜艇将以最大速度上浮。经过第7、8分钟的排水,潜艇稳住深度开始上浮。
  从整个过程看,值更艇长在初期以保持潜艇隐蔽性为主,第6分钟艇壳变形提示接近最大下潜深度后转为确保安全为主,其指挥总体而言是较为稳妥的。但第5分钟时潜艇已累计下沉117米,实际深度267米,接近300米的最大下潜深度,且仍处于加速下沉状态,值更艇长此时未下令所有主压载水舱排水略有不妥,承受了较大风险。
  不过这样做有利于保持潜艇隐蔽性,有利于完成战备巡逻任务,反映了我军潜艇军官积极进取、坚持实战标准的心态,在当前军委要求全军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这一表现理应受到嘉奖。
  从这一事件看,依靠艇长的人工判断,很难在意外下沉时及时做出正确选择,这次372艇如果再多下沉20~30米,就可能出现艇毁人亡的结果。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需在潜艇指挥系统内增加相应事件辅助决策功能,由电脑根据潜艇所在深度、下潜速度、自身重量等参数,向艇长提示何时启动排水系统,以确保潜艇不超过最大下潜深度。

  372艇的官兵


  损管得力也是372艇克服危机的关键
  基洛级潜艇共分6个舱,从前至后依次是鱼雷舱、指挥舱、辅机舱、柴油机舱、主推进电机舱和经航电机舱,此次管道爆裂进水的是第5舱主推进电机舱,因此导致全艇失去动力。根据基洛级潜艇线图计算,第5舱的总容积约为200立方米,进水八分之一也就是大约25吨,这是潜艇额外增加的重量。基洛级潜艇正常排水量2350吨,水下排水量3100吨,储备浮力为750吨,额外进水25吨并不会给潜艇上浮造成多大麻烦。
  但在如此大深度下发生管道爆裂,能将进水控制在25吨,关键在于主推进舱官兵损管得力。据报道,当时水压是几十个大气压力,压力之大,爆裂管道里的水是以雾状形式喷发进来的,整个机舱全是水雾、进水声音巨大以至于电工区队长根本听不清指挥员下达的损管指令。
  但平时的压力训练使轮机舱官兵在危机来临时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关停主电机,避免进水导致全艇短路;迅速封闭舱室,避免进水波及其它舱室;迅速关闭30多个阀门、堵漏,将进水控制到最少。

  潜艇损管堵漏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在大深度下堵漏,最好穿着防护服,否则眼睛可能会被水柱喷伤





  现代军舰、潜艇自动化控制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大部分设备操作都较为简易,海军真正的训练水平就体现在损管业务上。显然,372艇主推进电机舱的当值官兵这次交出了满分答卷。
  在浮出水面后,372号潜艇用3小时恢复了潜航机动能力,随后立即下潜保持隐蔽。在此前的进水过程中,主推进电机已经进水损坏,从报道看直至返航也未能修复,因此使用的是未进水的第6舱经航电机推动潜航。从该艇之后最大航速只有4节、无法倒车的描述看,潜艇的配电盘未能彻底修复,因此经航电机无法达到最大功率;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基洛级潜艇的变速齿轮箱应位于第5舱内,与主推进电机相连接,而经航电机直接联结在推进轴上,因此无法使用经航电机倒车。

  372艇可能要提前退役、或转为训练潜艇
  虽然372号潜艇在此次事故中顺利逃脱死神魔爪,但其很可能因此提前退役。潜艇下潜后将承受巨大的海水压力,每多下潜10米增加一个大气压,在巨大压力的作用下,耐压壳会损坏变形,因此是有使用寿命限制的。基洛级潜艇的工作深度是240米,这意味着它可以无限制的下潜到这一深度;而240~300米是其最大下潜深度,在这一范围内耐压壳会因水压作用而受损,因此有下潜次数限制,除进行深潜试验和躲避敌方搜索与攻击外不会到达这一深度;300~450米是安全设计余量,也是潜艇的极限潜深,到达这一深度必然导致耐压壳严重受损。
  372号潜艇此次达到极限下潜深度,对耐压壳是巨大的损伤,需提前进行大修或中修,使用X光对耐压壳体进行探伤检查,以确保航行安全。如果耐压壳体已经产生无法恢复的永久变形,则该艇需要提前退役,或转为训练潜艇。(文/游民 杜松涛)

  基洛级潜艇的耐压壳体,耐压壳外部凸起为用于加强的肋板,耐压壳若永久变形就意味着潜艇的报废。

这个应该拍个电影
支持!
损失一艘潜艇,,,,等于是,,
惊心动魄,艇长果断、沉稳处理了最危限的情况。赞!
我兔就是这般临危不惧
南海水域够深,但是水文地形复杂,372事件警示我们拿下台湾、走向深洋的迫切性!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小白好奇。
要是潜艇由于战术需要,从深水浮到浅水,再降到深水,反复几次后钢瓶里的高压气体如何补充呢?


求解毒!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我兔训练到位。
小白好奇。
要是潜艇由于战术需要,从深水浮到浅水,再降到深水,反复几次后钢瓶里的高压气体如何补充呢?
...
自己有空压机给自己的气瓶内补气。
小白好奇。
要是潜艇由于战术需要,从深水浮到浅水,再降到深水,反复几次后钢瓶里的高压气体如何补充呢?
...
这之中要是有机会浮出水面可以靠压缩机抽取大气补充,要是一直没机会浮出水面,几次之后就会丧失压缩空气储备
精彩专业的解读
楼主解读的很好,仿佛身临其境
《从海底出击》成为艺术经典的关键在于人文意识,而非潜艇战本身。

相对的,描写狙击战术很经典的几部片子,艺术上毫无价值,不被文科生们认同为经典啊。
记得《从海底出击》有5小时的版本......

德国人拍的的电影普遍不错,最激动人心的是两艘潜艇在大洋的风暴中偶遇,像是在火星上遇到了地球人......
自己有空压机给自己的气瓶内补气。
我指的是潜艇未浮出水面如何补气
这之中要是有机会浮出水面可以靠压缩机抽取大气补充,要是一直没机会浮出水面,几次之后就会丧失压缩空气 ...
也就是说反复N次之后潜艇浮不上来了?

hbyzy 发表于 2016-2-28 12:54
记得《从海底出击》有5小时的版本......

德国人拍的的电影普遍不错,最激动人心的是两艘潜艇在大洋的风 ...


如果想看二战时期德军神秘的海底狼群部队的编制、生活状态,首推的当然是这部电影,德国人对于历史的描述绝对严谨和真实。片子的前半个小时和其他战争片差不多,展示的是一群年轻人勃勃雄心和军人的狂欢派对。然后接下来进入正题,开始在潜艇上的生活,向我们科普了二战潜艇上狭小逼仄的空间如何分配宝贵的空间和潜艇人员配置,各机舱用途等等以及船员的生活。片子越到后面,精彩程度愈加强烈,这不仅仅是战争戏的功劳,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描述船员们的无聊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两种极端:不是无聊至极,就是忙碌致死,同时还要承受不知何时归西的巨大恐惧。在大西洋的海底,一群数个月不洗澡的老男人呆在逼仄的空间里,无聊的等待敌人的出现。一个个汗津津、疲惫的面容,遭遇深水炸弹袭击时刻的紧张和忙碌。在惊涛骇浪的海面上,遇见己方潜艇的狂喜;然而不断回响的声呐声却如同可怖的催命符。沃尔夫冈·彼得森用3个多小时的时间不断在渲染这种无聊和惊恐,最具讽刺的在结尾:潜艇好不容易得胜还巢,但却在此时遭到几架盟军飞机的轰炸,庆功宴变成了坟场,最后一刻,潜艇船长看着潜艇沉没的画面堪称经典.

    至于本片的反思,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商业战争片想要它有某种推倒重来的反思性是不现实的,而且如果手法不够老道,很容易让人觉得肤浅。本片这一点做得很好,没有过于纠结于此问题,只是通过对潜艇人员生活状态的展示和上级某些不合实际的命令点到了他们某些认识上的转变,至于其他的,全凭观者自己体验.

hbyzy 发表于 2016-2-28 12:54
记得《从海底出击》有5小时的版本......

德国人拍的的电影普遍不错,最激动人心的是两艘潜艇在大洋的风 ...


如果想看二战时期德军神秘的海底狼群部队的编制、生活状态,首推的当然是这部电影,德国人对于历史的描述绝对严谨和真实。片子的前半个小时和其他战争片差不多,展示的是一群年轻人勃勃雄心和军人的狂欢派对。然后接下来进入正题,开始在潜艇上的生活,向我们科普了二战潜艇上狭小逼仄的空间如何分配宝贵的空间和潜艇人员配置,各机舱用途等等以及船员的生活。片子越到后面,精彩程度愈加强烈,这不仅仅是战争戏的功劳,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描述船员们的无聊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两种极端:不是无聊至极,就是忙碌致死,同时还要承受不知何时归西的巨大恐惧。在大西洋的海底,一群数个月不洗澡的老男人呆在逼仄的空间里,无聊的等待敌人的出现。一个个汗津津、疲惫的面容,遭遇深水炸弹袭击时刻的紧张和忙碌。在惊涛骇浪的海面上,遇见己方潜艇的狂喜;然而不断回响的声呐声却如同可怖的催命符。沃尔夫冈·彼得森用3个多小时的时间不断在渲染这种无聊和惊恐,最具讽刺的在结尾:潜艇好不容易得胜还巢,但却在此时遭到几架盟军飞机的轰炸,庆功宴变成了坟场,最后一刻,潜艇船长看着潜艇沉没的画面堪称经典.

    至于本片的反思,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商业战争片想要它有某种推倒重来的反思性是不现实的,而且如果手法不够老道,很容易让人觉得肤浅。本片这一点做得很好,没有过于纠结于此问题,只是通过对潜艇人员生活状态的展示和上级某些不合实际的命令点到了他们某些认识上的转变,至于其他的,全凭观者自己体验.
无尽海洪荒卫 发表于 2016-2-28 14:01
也就是说反复N次之后潜艇浮不上来了?
那只能等着救援或者等死了......


楼主,和你打个赌,372艇到底是  

8分钟掉深70.6米  

还是  

第8分钟掉深70.6米,8分钟总计掉深近300米?

楼主,和你打个赌,372艇到底是  

8分钟掉深70.6米  

还是  

第8分钟掉深70.6米,8分钟总计掉深近300米?
也就是说反复N次之后潜艇浮不上来了?
潜艇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压缩空气在之中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给压载水舱排水,二是给往艇外排放物品提供压力支持,这之中主要包括垃圾排放和发射鱼雷。 所以压缩空气用完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
压缩空气用完之后呢,也不是完全不能上浮,这还要看情况,如果此时潜艇还有动力,并且压载水舱也不是全满,那么可以通过调整首尾水平舵,将潜艇调整为头上尾下的状态,靠螺旋桨把潜艇推上去,但这要求潜艇处于大体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如果压载水舱是满的或者艇内进水较多,这招就不行了。很多潜艇还在压载水舱里备有燃气发生器,其实就是小炸药块,在关键时刻可以引爆炸药块,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燃气把压载水舱排空,但这种方法是最后的手段,只能用一次,再想用的等进船坞重新安装了。

潜艇就是个铁罐子,真心危险,也难怪人说潜艇兵的选择要求高过飞行员。
推荐另一德片经典-----斯大林格勒
推荐另一德片经典-----斯大林格勒
是不是谢尔盖·邦达尔邱克的儿子拍的那部。里面也有苏德互不射击取水兵的默契,不过还是被苏军中的一位士兵打破了!

rideroch 发表于 2016-2-28 18:23
是不是谢尔盖·邦达尔邱克的儿子拍的那部。里面也有苏德互不射击取水兵的默契,不过还是被苏军中的一位士 ...


不是,德国80年代片,德军视角滴……PS,经典剧情:按军阶来,军阶高滴先上
rideroch 发表于 2016-2-28 18:23
是不是谢尔盖·邦达尔邱克的儿子拍的那部。里面也有苏德互不射击取水兵的默契,不过还是被苏军中的一位士 ...


不是,德国80年代片,德军视角滴……PS,经典剧情:按军阶来,军阶高滴先上

潜水之王 发表于 2016-2-28 19:27
不是,德国80年代片,德军视角滴……PS,经典剧情:按军阶来,军阶高滴先上



这一部吗:

《斯大林格勒战役》由约瑟夫·维尔斯麦尔执导,多米尼克·霍卫兹、丹娜·瓦芙洛娃、托马斯·克莱舒曼等领衔主演的战争片。

影片是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品,在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同时,探讨了两个受害人因战争改变命运的经过。



演员表


职员表


角色介绍

中文名斯大林格勒战役  外文名Stalingrad 其它译名决战斯大林格勒 出品时间1993-1-21 制片地区德国 导    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编    剧Christoph Fromm / Jürgen Büscher / Johannes Heide / 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类    型剧情 / 战争 主    演多米尼克·霍卫兹,丹娜·瓦芙洛娃,托马斯·克莱舒曼,塞巴斯蒂安·鲁道夫 片    长134 分钟 / Argentina: 135 分钟 上映时间1993-01-21 对白语言德语 / 俄语 色    彩彩色 imdb编码tt0108211 在线播放平台pptv, 爱奇艺,搜狐

制作发行编辑

   

上映细节

德国Germany
   1993年1月21日
  
西班牙Spain
   1993年6月1日
  
匈牙利Hungary
   1993年9月3日
  
日本Japan
   1993年11月13日
  
芬兰Finland
   1994年5月13日
  
美国USA
  
1995年5月24日
 
阿根廷Argentina
   1995年8月31日
  
韩国South Korea
   1997年6月28日
  
韩国South Korea
   2014年1月23日重映

   

制作公司

1. Bavaria Film [德国]


2. B.A. Produktion [德国]

3. Perathon Film-und Fernsehproduktions GmbH [德国]

4. Royal Film

   

发行公司

1. Araba Films [西班牙] (Spain)

2. Senator Film [德国] (Germany)

3.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Argentina) (video)

4. Divisa Home Video [西班牙] (2001) (Spain) (DVD)

5. Belle & Blade Studios [美国] (video)

6. Entertainment (1993) (UK) (theatrical)

7. Entertainment in Video [英国] (2001) (UK) (DVD)

8. Strand Releasing [美国] (1995) (USA) (subtitled)[4]  

   

影片评价
战争场面极为逼真,令人看得热血沸腾,而编导也能注意细节,对每位士兵没有作脸谱化描写,比任何好莱坞大型战争片均不遑多论。
这是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进行反思的二战题材电影。德国导演约塞夫·;维尔斯迈尔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整部影片立意新颖,眼光独到,展示了空前宏大的战争画面,纷飞的炮火挟着腥风血雨,更衬托出了那些年轻士兵的渺小与无奈,同时细腻且不厌其烦地一再刻画人物的心理斗争和外在表现。影片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内涵与饱满且富有冲击力的画面相辅相承,遥相呼应,令人震撼!


事实上,导演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战争做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战争的残酷、心灵的扭曲、友谊的考验,均纳入导演的视野,既没有讴歌,也没有作直接的谴责,只是把发生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让后人对这场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战争进行深深的思考。大量难得的史实影像资料,从“蓝色计划”的策划开始实施一一突进顿河,再从顿河到伏尔加河,直到苏联取得最终的胜利。
潜水之王 发表于 2016-2-28 19:27
不是,德国80年代片,德军视角滴……PS,经典剧情:按军阶来,军阶高滴先上



这一部吗:

《斯大林格勒战役》由约瑟夫·维尔斯麦尔执导,多米尼克·霍卫兹、丹娜·瓦芙洛娃、托马斯·克莱舒曼等领衔主演的战争片。

影片是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品,在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同时,探讨了两个受害人因战争改变命运的经过。



演员表


职员表


角色介绍

中文名斯大林格勒战役  外文名Stalingrad 其它译名决战斯大林格勒 出品时间1993-1-21 制片地区德国 导    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编    剧Christoph Fromm / Jürgen Büscher / Johannes Heide / 约瑟夫·维尔斯麦尔 类    型剧情 / 战争 主    演多米尼克·霍卫兹,丹娜·瓦芙洛娃,托马斯·克莱舒曼,塞巴斯蒂安·鲁道夫 片    长134 分钟 / Argentina: 135 分钟 上映时间1993-01-21 对白语言德语 / 俄语 色    彩彩色 imdb编码tt0108211 在线播放平台pptv, 爱奇艺,搜狐

制作发行编辑

   

上映细节

德国Germany
   1993年1月21日
  
西班牙Spain
   1993年6月1日
  
匈牙利Hungary
   1993年9月3日
  
日本Japan
   1993年11月13日
  
芬兰Finland
   1994年5月13日
  
美国USA
  
1995年5月24日
 
阿根廷Argentina
   1995年8月31日
  
韩国South Korea
   1997年6月28日
  
韩国South Korea
   2014年1月23日重映

   

制作公司

1. Bavaria Film [德国]


2. B.A. Produktion [德国]

3. Perathon Film-und Fernsehproduktions GmbH [德国]

4. Royal Film

   

发行公司

1. Araba Films [西班牙] (Spain)

2. Senator Film [德国] (Germany)

3.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Argentina) (video)

4. Divisa Home Video [西班牙] (2001) (Spain) (DVD)

5. Belle & Blade Studios [美国] (video)

6. Entertainment (1993) (UK) (theatrical)

7. Entertainment in Video [英国] (2001) (UK) (DVD)

8. Strand Releasing [美国] (1995) (USA) (subtitled)[4]  

   

影片评价
战争场面极为逼真,令人看得热血沸腾,而编导也能注意细节,对每位士兵没有作脸谱化描写,比任何好莱坞大型战争片均不遑多论。
这是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进行反思的二战题材电影。德国导演约塞夫·;维尔斯迈尔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整部影片立意新颖,眼光独到,展示了空前宏大的战争画面,纷飞的炮火挟着腥风血雨,更衬托出了那些年轻士兵的渺小与无奈,同时细腻且不厌其烦地一再刻画人物的心理斗争和外在表现。影片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内涵与饱满且富有冲击力的画面相辅相承,遥相呼应,令人震撼!


事实上,导演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战争做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战争的残酷、心灵的扭曲、友谊的考验,均纳入导演的视野,既没有讴歌,也没有作直接的谴责,只是把发生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让后人对这场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战争进行深深的思考。大量难得的史实影像资料,从“蓝色计划”的策划开始实施一一突进顿河,再从顿河到伏尔加河,直到苏联取得最终的胜利。
潜水之王 发表于 2016-2-28 19:27
不是,德国80年代片,德军视角滴……PS,经典剧情:按军阶来,军阶高滴先上
还有那个可怜的场景,那几个可怜的德国兵为了得到一片面包而讨好卡车上的一个德国兵。
还有个导演剪辑版~~3个半小时~~

XFpicture135876.jpg
tangyang1126 发表于 2016-2-28 15:17
楼主,和你打个赌,372艇到底是  

8分钟掉深70.6米  
8分钟走路都能走快700米了。。。。。。。
非常好的帖子。。。。。。。。。。。。。。。。。。。。。。
古大叔9世 发表于 2016-2-29 02:55
8分钟走路都能走快700米了。。。。。。。
走路和掉深有一毛钱关系吗?  你要不要赌一把?  咱就把自己的看法和证据都贴上来,@几位论坛公认的大神让他们当裁判?
大哥,8分钟看起来很短,其时当事人恐怕是漫长的煎熬。而且注意到重力加速度啊。我实在不看好你能赌赢
电影没有,但是同样的事件,电视剧已经拍过了。1999年的波涛汹涌,不过个人感觉,这不是潜艇剧,潜艇只是一个背景而已。
《从海底出击》成为艺术经典的关键在于人文意识,而非潜艇战本身。

相对的,描写狙击战术很经典的几部片 ...
求狙击电影推荐
小白好奇。
要是潜艇由于战术需要,从深水浮到浅水,再降到深水,反复几次后钢瓶里的高压气体如何补充呢?
...
潜艇在水下运动除紧急情况外,一般不需要动用压缩气瓶,首尾水平舵就可以满足上下机动的需要
372遇到的这种情况, 能活着回来就是万幸, 同时体现出海军出航就是战斗的日常高水平训练。
求狙击电影推荐
《Shooter》不错;
还有《双狙人》。
潜艇在水下运动除紧急情况外,一般不需要动用压缩气瓶,首尾水平舵就可以满足上下机动的需要
对啊。多谢多谢!顺带问一下,只考虑水平与竖直方向的机动,x舵想要达到和十字舵相同的性能,是不是要舵面更长更大一点?我用高中学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去分析感觉X舵效率低不少。但担心我的想法是错的,顺遭请教一下!
《Shooter》不错;
还有《双狙人》。
我是文科生,深深以为双狙人是经典,求所谓其他的狙击战术的电影推荐!

无尽海洪荒卫 发表于 2016-2-28 09:43
小白好奇。
要是潜艇由于战术需要,从深水浮到浅水,再降到深水,反复几次后钢瓶里的高压气体如何补充呢?
...


不知道下潜时再把水柜里的空气再压缩进气瓶里行不?要上浮把气冲进去。而水柜里不可能完全排空。那么压缩气就都在水柜里。要下潜了直接再把水柜里的气压缩回气瓶。水进来不就实现了不消耗压缩空气的上浮下潜了?


无尽海洪荒卫 发表于 2016-2-28 09:43
小白好奇。
要是潜艇由于战术需要,从深水浮到浅水,再降到深水,反复几次后钢瓶里的高压气体如何补充呢?
...


不知道下潜时再把水柜里的空气再压缩进气瓶里行不?要上浮把气冲进去。而水柜里不可能完全排空。那么压缩气就都在水柜里。要下潜了直接再把水柜里的气压缩回气瓶。水进来不就实现了不消耗压缩空气的上浮下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