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慈禧在英国人笔下成了色情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31:22
作者:祝勇(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一】

再度回到北京,已经是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了。那一天,刚好是西历的元旦。根据记载,那天天气酷寒,空气中飘流着一些冰霰,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霜气极重,沙土飞扬”,“旅行之人,冷极而叹,至于流涕”[1]。想必锦衣貂裘的慈禧太后,也在车辇里瑟瑟发抖。她眼前的这座都城,即使临时抱佛脚,花了一番工夫进行装饰和彩绘,但仍然以一副凄寒残破的景象迎接她的归来。正阳门城楼上临时搭建起来的“彩牌楼”,掩不去王朝的荒芜与衰败,丝丝缕缕,都刻印在慈禧的心头。

慈禧在黄河岸边登上火车,车头带着21节车厢,一路驶向北京,这一刻,她已盼了很久。此时,从这座城市的正门,重新进入这座令人骄傲的城市,慈禧是否会忆起自己庚子年的仓惶辞庙,我们不得而知。只有那一天的场面,在文字里、镜头前留了下来。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拍下的现场照片里,慈禧的车辇像蚂蚁般微小,但它们仍然努力维持着一个王朝的体面,像他的同事濮兰德、白克好司在《慈禧外纪》里所说:

跟随皇驾之骡轿舆马等,接过不断。使人观之,如见司各德所纪欧洲中古时代,赛会建醮,仆仆于道之情状。每一王公,其驺从自三十人至一百人不等,皆行于北方冻裂不平之路。装货之车,如川流不息,呻吟轧轧于冬季短日之中。至日落,则由兵队执炬前引。[2]

那天的城头,拥挤许多外国人。他们的军队,一年半前血洗了这座城市,此刻,他们就像一群观众,神态漠然地注视着剧情的发展。其中,有举着照相机的莫理循,也有同为《泰晤士报》写稿的白克好司。

在众人的注目下,走出车辇,到正阳门城楼下的一座关帝庙里烧了香,跪拜了几下。沉寂中,不知谁喊了一句:“老佛爷,快看那个洋鬼子!”慈禧举目一望,淡然一笑。然后,又神态淡定地上车,继续向紫禁城行进。

慈禧就这样回到了自己的宫殿。建造宁寿宫的乾隆爷没有住过,它却容纳了慈禧生命中的最后六年。只不过她的生命册,比起乾隆要逊色得多。尽管乾隆的时代里同样是危机四伏,但它们阻不住一个帝国的崛起,但时光流到慈禧这里,就不同了,纵然她以歌舞升平百般掩饰,她的国度依旧是千疮百孔,而她所有的挣扎,看上去都像是一场凄凉的告别。宁寿宫里,她不仅可以望见自己的来路,回望这一世的悲欣交集,也可以回望到这个王朝的来路。宁寿宫的名字——安宁和长寿,是她一生的梦,此刻,她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吗?

她不会想到,她期望的安宁,即使在她死后仍然只是奢望。她下葬不到20年,她的尸体就被那个名叫孙殿英的东陵大盗从棺椁里拖了出来,身上的珠宝被洗劫一空,更可悲的是,在后人的讲述中,被一次又一次地鞭尸。除了革命老将小将们的愤怒声讨,那个曾经目睹她回到都城的英国人白克好司,竟然编造了一套曾与她同床共枕的弥天大谎,让她死后蒙羞。

作家李国文说:“慈禧躺着也中枪”。

【二】

白克好司(《太后与我》港译本译作巴恪思),一个欠了一屁股赌债的英国小瘪三,在风云激荡的戊戌之年来到大清帝国碰运气时,他只有25岁,而慈禧太后已经63岁,而当他钻进慈禧的被窝,则是在慈禧回銮以后的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那一年,他31岁,而慈禧,已经69岁。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慈禧回到宁寿宫以后,他就通过行贿李连英,在五月里的一个清晨,到养性殿觐见了慈禧太后。慈禧身边的一位美人在点茶的时候,对太后说:“前日在战神关帝庙烧香之后和太后讲话的,不就是这个年轻的‘鬼子’吗?”慈禧说:“当然记得。我见过你。当时我向西班牙公使夫人问候她的女儿,夫人与你相邻,站在庙外墙头,你回答我说:托太后之福,她一切安好。”[3]

这个号称出生于显赫的奎克(Quaker)家族的所谓从男爵,不仅是一个集赌徒、盗窃犯和色情狂于一身的综合体——戊戌之年,他冒莫理循之名,胡编乱造了一些“独家消息”发给《泰晤士报》,历史学家休·特雷费·罗珀研究证实,这一时期《泰晤士报》对戊戌变法、政变的报道,“绝大多数是白克好司出于维持生计需要而进行的杜撰”,庚子之年,他又趁火打劫,连偷带抢,大发了一笔,他偷抢来的财物,包括六百多件青铜器、两万多卷珍版书籍、数百件名家书画,他的罪证,许多至今仍在大英博物馆里——而且,他是一个典型的吹牛大王。他最大的吹嘘,就是夸大自己的性能力,以至于大清帝国年近七旬的圣母皇太后,都成了他过剩的情欲征服的对象。为了配合他对西方种族的过度自恋和对东方文明的强烈意淫,在他留下的手稿《太后与我》中,他把慈禧描述成一个媚态十足的色情狂,以至李国文在读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鸦片战争中英军统帅义律,巴夏里,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之流,从地下活转过来,看到他们的后人,居然下三烂到如此不堪的程度,恐怕又会气死过去。”[4]

在他的笔下,年轻守寡的慈禧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性欲,沉溺于疯狂的肉欲,与豢养男宠的武则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居然不顾礼义廉耻,前往后门大街的一间男同性恋浴室,兴致勃勃地观看男同性恋者做爱,只是为了开开眼,知道“你们这同性调情是如何做法”[5]。李连英还曾向他透露,太后曾经看上在北堂工作的一位法国青年,名叫瓦伦,把他召到长春宫,给他下了媚药,与他一夜交欢五次之多,导致瓦伦当夜毙命。白克好司还说,珍妃之所以被慈禧害死,是因为她去拜见老佛爷时,看见了她不该看见的事情。

慈禧在英国人笔下成了色情狂

资料图:曾引发争议的慈禧半裸雕塑

全书充满了不着边际的描绘,即使当成小说来读,也是一部不入流的小说,而绝非像它的英文主编Derek Sandhaus所吹嘘的那样,拥有“文学方面的意义”,“是一个渊博的语言天才花了无数心血写出的一部令人惊叹的历史小说”[6],甚至与《金瓶梅》相提并论。只要翻看其中的情节,诸如大学士孙家鼐与邮传部尚书密谋将太后“捉奸在床”,御膳房厨师下砒霜暗杀太后的这位西洋“情人”,还有袁世凯在接受召见时拔出手枪,“向太后连发三枪……”,我们就会知道,如此胡言乱语,既不是历史事实,也与文学想象力沾不上边,假如有人拿它与《金瓶梅》放在一起,则无异于对中国文学的巨大侮辱。

当然,这所有的描写,不过是为了凸显作者本人的性能力。他一厢情愿地把午夜的宁寿宫,描绘成他们淫荡的乐园。那时,“贴身女婢服侍太后躺下后,就在相临的房里候着,直到她呼吸均匀已经睡着之后才离开:‘老佛爷睡着啦,咱们走吧。’然后都退下休息。”[7]

【三】

寡妇门前是非多,慈禧这位寡妇,这一次算是招来了大麻烦。就是这样一部驴唇不对马嘴的“回忆录”,2011年被人从英美图书馆的故纸堆里翻出来以后,立即被奉为珍宝,印刷出版,一时间风靡欧美。同年,在香港就出现了中文繁体字版,不到一年,又出口转内销,出版了简体字版,成为国内读书界的热门话题。慈禧的八卦,煽动起人们的窥视欲;慈禧的床榻,也成为人们目光的落点,让百年之后的慈禧百口莫辩。但放下它的低俗不说,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就会从白克好司的叙述中发现太多的不靠谱。且不论慈禧太后深夜暗访同性恋浴室是多么的荒诞不经,也不论李连英是否能对一个外人议论皇太后的私生活(连皇太后饮食喜好都是最高机密),仅就他与慈禧的“忘年之交”,就纯属无稽之谈。为此,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何荣儿对慈禧起居的回忆:

戌正(晚八点)的时候,西一长街打更的梆子声,储秀宫里就能听到了。这是个信号,没有差事的太监该出宫了。八点钟一过,宫门就要上锁,再要想出入就非常难了。因为钥匙上交到敬事房,请钥匙必须经过总管,还要写日记档,说明原因,写清请钥匙的人,内务府还要查档,这是宫廷的禁例,谁犯了也不行。所以八点以前值班的老太监就把该值夜的太监带到李莲英[8]的住处,即皇极殿的西配房。经过李总管检查后,分配了任务,带班的领着进入储秀宫。谁迟到是立时打板子的,这一点非常严厉。这时候体和殿的穿堂门上锁了,南北不能通行。储秀宫进门的南门口留两个太监值班,体和殿北门一带由两个太监巡逻。储秀宫东西偏殿和太后正宫廊子底下,各一人巡逻。

这是太监值夜的情况,关于宫女值夜,她接着回忆:

我们宫女上夜,主要是在储秀宫内,储秀宫以外的事我们不管。

一到九点,我们值夜的人就要按时当差了。通常是五个人,包括带班的人在内,人数不太一定。有时姑姑带徒弟练习值夜,有时老太后御体欠安,全凭女带班的一句话,就可能多一两个人。

到九点,储秀宫正殿的门,就要掩上一扇,通常是掩东扇,因为用水、取东西走西扇门方便。储秀宫专用的水房和御用小膳房在西面。值夜的人有预备好的毡垫子,像单人睡的毡子一样大小,但很厚,可以半躺半坐地靠着。垫子平常在西偏殿墙角里放着,8点以前,小太监给搭过来准备好。值夜的人,夜里有一次点心,大半是喝粥吃杂样包子,从11点起轮流替换着吃。

值夜,我们叫“上夜”,是给太后、皇上、后、妃等夜里当差的意思。储秀宫值夜人员是这样分配的:

一、门口两个人,这是老太后的两条看门的狗,夏天在竹帘子外头,冬天在棉帘子里头。只要寝宫的门一掩,不管职位多么高的太监,不经过老太后的许可,若擅自闯宫,非剐了不可。这也不是老太后立下的规矩,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家法,宫里的人全知道。

二、更衣室门口外头一个人,她负责寝宫里明三间的一切,主要还是仔细注意老太后卧室里的声音动静,给卧室里侍寝的当副手。

三、静室门口外一个人,她负责静室和南面一排窗子。

四、卧室里一个人,这是最重要的人物了。可以说天底下没有任何人比“侍寝”跟老太后更亲近的了,所以‘侍寝’最得宠,连军机处的头儿、太监的总管,也比不上“侍寝”的份儿。她和老太后呆的时间最长,说的话最多,可以跟老太后从容不迫地谈家常,宫里头大大小小的人都得看她的脸色。‘侍寝’是我们宫女上夜的头儿。她不仅伺候老太后屋里的事,还要巡察外头。她必须又精明、又利索、又稳当、又仔细,她也最厉害,对我们这些宫女,说打就打,说罚就罚。不用说她吩咐的事你没办到,就连她一努嘴你没明白她的意思,愣了一会神儿,你等着吧,回到塌塌(下房)里头,不管你在干什么,劈头盖脑先抽你一顿簟把子,你还得笔管条直地等着挨抽。侍寝的也最辛苦,她没毡垫子,老太后屋里不许放,她只能靠着西墙,坐在地上,离老太后床二尺远近,面对着卧室门,用耳朵听着老太后睡觉安稳不?睡得香甜不?出气匀停不?夜里口燥不?起几次夜?喝几次水?翻几次身?夜里醒几次?咳嗽不?早晨几点醒?都要记在心里,保不定内务府的官儿们和太医院的院尹要问。这是有关他们按时贡献什么和每日保平安的帖子的重要依据,当然是让总管太监间接询问……[9]

所幸,有宫女何荣儿的回忆,不然全世界人民都让白克好司这厮忽悠了。夜幕之下,宫门层层紧锁,钥匙管理严格,整座宫殿成了一片禁区,这白克好司,难道有飞檐之功、隐身之术?而太后寝宫内外,一层层地睡着宫女,白克好司这淫棍又如何得逞,去成就“巫山云雨”?显而易见,他所极力宣称的销魂经历,不过是无中生有的性幻想——一种以西方男性的强健体魄凌驾于东方女皇之上的意淫式幻想,但归根到底,不过是一个西洋瘪三自慰式的自我满足而已。

但是,一个流氓常常能够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该书的英文主编Derek Sandhaus在《出版前言》中信誓旦旦地写道:“中国皇后纵情纵欲(就好像武则天)是非常可信的,老佛爷也完全有可能出于好奇尝试一个西方男人”[10],于是,“集丑恶淫乱于一身的慈禧形象,从此定格。”[11]因此,在慈禧太后的形象史中,这部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本。

【四】

大清王朝刚刚断气,居然有一位学者站出来为慈禧太后辩诬,此人就是被称作“文化怪杰”的辜鸿铭。1915年,他在英文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又译《春秋大义》《原华》)中,大胆地写下这样的话:

起初我本想把约写于四年前的那篇谈到濮兰德和白克好司先生著作[12]的文章也收进此书的,他们那本书讲到了举世闻名的已故皇太后,但很遗憾,我未能找到此文的副本,它原发表在上海的《国际评论》报上。在那篇文章里,我试图表明,像濮兰德和白克好司这样的人没有也不可能了解真正的中国妇女——中国文明所培育出的女性之最高典范——皇太后的。因为像濮兰德和白克好司这种不够纯朴——没有纯洁的心灵,他们太聪明了,像所有现代人一样具有一种歪曲事实的智慧。[13]

然而,在对慈禧的一片唾骂声中,这样的辩白,显得那么的力不从心。更何况辜鸿铭本人,都被当作落后、保守的代表,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直到20世纪末,国内掀起“辜鸿铭热”,老爷子才又被人们从垃圾堆里挖掘出来,当成文物。

在人们心目中,一个守寡的女性统治者,荒淫是多么合理的事,守身如玉,反倒变得不可理喻。就像法国大革命中被推翻的王后安托瓦内特,面对审判时说,所有的指控都是失实的,革命家罗伯斯庇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不在于事实是否这样,而在于人们认为你这样。

【五】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人们对于慈禧的“荒淫”极为热衷,即使没有《太后与我》,国人自己也炮制了太多关于慈禧私生活的小说和电影,也培养了一批三级片演员;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又对一个未亡人的“荒淫”持严厉的否定态度。也就是说,人们潜意识里期待着慈禧的八卦,《太后与我》刚好暗合了人们的期待,让人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与此同时,人们又以道德的面目出现,对“荒淫”表现出“零容忍”的态度。

形容一个女人的恶,最首要的,就是渲染她的荒淫。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万恶淫为首”,世界上没有比“淫”更大的恶,而女人的荒淫,比男人的荒淫更加荒淫。人们能够接受一个皇帝的淫乐,却对女性另眼相看。因此,多妻制被看作中国女性地位低落的标志,随之而来的,则是对女性贞节日趋严格的要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节问题,已经被儒家意识形态上升为大是大非的问题,即使贵为大清帝国圣母皇太后,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骄横放纵,胆大妄为。

武则天不信这个邪,当上女皇以后,她不仅像皇帝一样,充分行使自己的性特权,想方设法占有着男人的身体,与身材高大、肌肉发达、通身散发着浓重的情欲气息的冯小宝(后改名薛怀义)共赴云雨,并称赞他“非常材用,可以近侍”[14],在卧榻四周安上镜子,以便观赏自己在做爱时的优美造型,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居然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用于“猎艳”的专门机构——控鹤府。后来,又改为奉宸府,“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武则天生活的唐代,处于儒家意识形态的低谷期,况且唐代统治者,都是鲜卑族与汉族混血的结晶,所以如鲁迅所说:“唐人大有胡气”,他们的性意识,也较开放。至宋明后,儒家意识形态才又上扬为国家意识形态,以至于清。有人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评价说:“如此多的男人拜倒在她女权的脚下,屈辱地接受她的调笑和玩弄,并心甘情愿地充当奴才,作为女人,她替整个压迫的女性报了仇,她以‘一花独放’的形式提高了女性的声望。”[15]但同时,一个女皇,身边一群风流男子,供她左拥右抱,这又是一种多么荒唐、戏谑的历史景象。

相比之下,慈禧的私生活,却并无可以坐实的绯闻。在清朝的宫殿规制中,有严格的后宫管理制度,不仅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妃、嫔等所居宫室有严格规定,各就各位,而且,各宫配备的宫女、太监,也各司其职,“接上以敬,待下以礼”[16],眼目众多,没有胡乱妄为的空间。每当夜幕降临,巨大的宫殿就像一座宵禁的城池,宫门紧锁,“各宫小太监许于本宫内掖门出入。每夜起更时,各宫首领进本宫查看灯火毕,随出,锁掖门,报知敬事房。”[17]

就是在这样的深宫中,她孤独一生。她拥有人间的一切,却亏欠一份普通的温暖。钟鸣鼎食,随时伴随着一份无法弥补的哀痛,那痛剧烈如火,焚心蚀骨。

【六】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沉溺于疯狂的肉欲,作为暂时摆脱内心空虚和孤独的努力,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18]慈禧并没有像白克好司渲染的那样沉迷于肉欲,那么,她必然在其他方面变得骄横放纵,那就是她对奢侈生活上的贪婪享受。

前面已经说过,慈禧强烈的造园冲动里,暗含着她对圆明园时光的某种眷恋,因为圆明园的清风池馆里,藏着她一生中最美的时光。那样的时光,因园而起,也因园而灭。或许,恢复一座园,就等于重建了逝去的时光。想起一句话:“韶光浅,轻贱的不是那不肯稍作停留的春光,乃是那一片大白于天下的‘实景’。对天然的珍重,对时光的郑重,莫过于园林中那一道道百折不厌,百转千回的幽深珍存。”[19]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往更深处说,就是她年轻守寡,她在岁月中的苦熬,必然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以最大限度地补偿她失落感,消除她内心的空虚,以及处在政治悬崖上的那份恐惧感。假如说武则天是凭借“实实在在的、伸手即触的男人的身体”,来“激发自己身体内旺盛的情欲”[20],慈禧则依靠生活上的讲究与铺张,来排解她身体里的欲望。

于是,永远有无数的华服美食围绕着她。宫殿给了她这样的权力,也培养了她的品位。对于服装的用料、颜色及花纹,慈禧都精益求精,为了达到色、料、花俱美的服装,她甚至亲自审看“如意馆”绘制的小样,提出意见后,让“如意馆”重新绘制,直到她满意为止。何荣儿回忆道:“老太后是那样爱美的人,而且年轻的时候又是色冠六宫,由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底下踩的,没有一处不讲究。”[21]那些美轮美奂的服装,先是由江南织造,后是由宫廷内的绮华馆加工制成的,许多仍留存在故宫博物院的库房内,从慈禧晚年的照片上,也可以看到她服饰之华美。

慈禧饮食之考究,同样是令人瞠目的。宫内有御膳房,御膳房内又为皇太后、太后、贵妃准备了私厨,慈禧的私厨叫西膳房,下设五局:荤菜局、素菜局、饭局、点心局和饽饽局,能制作点心四百余种、各类菜肴四千余种,每至用膳,各局将做好的食品装进膳食盒,放在廊下的几案上。盛菜的用具是木制的淡黄色专用膳盒,外描蓝色二龙戏珠图案。盒子内,盛菜的器皿下嵌有一个锡制座,座内盛满热水,外包棉垫,用以保温。

至于寿庆,更是铺张。为迎接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而修建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工程,装饰豪华,耗资巨大。奕譞只得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挪用海军经费,又通过李鸿章举借外债,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万寿庆典的点景工程,原计划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沿途扎彩亭、彩棚、戏台、经坛等,在不到20公里的道路上,分设60段点景,因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只得停办,最后保留了西苑(中南海)经紫禁城西华门到北长街一段,供她从西苑仪鸾殿起程,到宫中参加庆典活动。

国难之际,慈禧对豪华寿庆的执拗几乎没有丝毫改变,以至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庆的当口,章太炎撰写一副对联,痛骂她: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但无论江山如何涂炭,她都不会舍了那份唾手可得的荣华。那是对她一生苦熬和打拼的补偿,是她在人生经历了许多缺失之后的一种报复性消费。

那不是虚荣,而是她为自己守寡的一生打造的一座贞节牌坊。

那份失落与空无,在她心里郁积得越久,日后偿还的利息就越高,到最后,需要以整个帝国的命运来偿还。

慈禧在英国人笔下成了色情狂

【注】本文原标题:《慈禧躺着也中枪》

[1] 转引自[英]濮兰德、白克好司:《慈禧外纪》,第252、249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

[2] [英]濮兰德、白克好司:《慈禧外纪》,第144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

[3]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62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4] 李国文:《慈禧躺着也中枪》,见《文学报》,2013年2月21日。

[5]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147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6]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21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7]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108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8] 即李连英——引者注。

[9] 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上册,第60—62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版。

[10]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17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11] 李国文:《慈禧躺着也中枪》,见《文学报》,2013年2月21日。

[12] 指《慈禧外记》——引者注。

[13]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第4—5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14]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第322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15] 赵良:《帝王的隐秘——七位中国皇帝的心理分析》,第111页,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

[16] [清]鄂尔泰、张廷玉:《国朝宫史》,上册,第138页,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7] [清]鄂尔泰、张廷玉:《国朝宫史》,上册,第140页,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8] 赵良:《帝王的隐秘——七位中国皇帝的心理分析》,第107页,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

[19] 肖伊绯:《听园》,第28页,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

[20] 赵良:《帝王的隐秘——七位中国皇帝的心理分析》,第107页,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

[21] 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上册,第140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版。http://cul.qq.com/a/20150528/052200.htm作者:祝勇(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一】

再度回到北京,已经是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了。那一天,刚好是西历的元旦。根据记载,那天天气酷寒,空气中飘流着一些冰霰,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霜气极重,沙土飞扬”,“旅行之人,冷极而叹,至于流涕”[1]。想必锦衣貂裘的慈禧太后,也在车辇里瑟瑟发抖。她眼前的这座都城,即使临时抱佛脚,花了一番工夫进行装饰和彩绘,但仍然以一副凄寒残破的景象迎接她的归来。正阳门城楼上临时搭建起来的“彩牌楼”,掩不去王朝的荒芜与衰败,丝丝缕缕,都刻印在慈禧的心头。

慈禧在黄河岸边登上火车,车头带着21节车厢,一路驶向北京,这一刻,她已盼了很久。此时,从这座城市的正门,重新进入这座令人骄傲的城市,慈禧是否会忆起自己庚子年的仓惶辞庙,我们不得而知。只有那一天的场面,在文字里、镜头前留了下来。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拍下的现场照片里,慈禧的车辇像蚂蚁般微小,但它们仍然努力维持着一个王朝的体面,像他的同事濮兰德、白克好司在《慈禧外纪》里所说:

跟随皇驾之骡轿舆马等,接过不断。使人观之,如见司各德所纪欧洲中古时代,赛会建醮,仆仆于道之情状。每一王公,其驺从自三十人至一百人不等,皆行于北方冻裂不平之路。装货之车,如川流不息,呻吟轧轧于冬季短日之中。至日落,则由兵队执炬前引。[2]

那天的城头,拥挤许多外国人。他们的军队,一年半前血洗了这座城市,此刻,他们就像一群观众,神态漠然地注视着剧情的发展。其中,有举着照相机的莫理循,也有同为《泰晤士报》写稿的白克好司。

在众人的注目下,走出车辇,到正阳门城楼下的一座关帝庙里烧了香,跪拜了几下。沉寂中,不知谁喊了一句:“老佛爷,快看那个洋鬼子!”慈禧举目一望,淡然一笑。然后,又神态淡定地上车,继续向紫禁城行进。

慈禧就这样回到了自己的宫殿。建造宁寿宫的乾隆爷没有住过,它却容纳了慈禧生命中的最后六年。只不过她的生命册,比起乾隆要逊色得多。尽管乾隆的时代里同样是危机四伏,但它们阻不住一个帝国的崛起,但时光流到慈禧这里,就不同了,纵然她以歌舞升平百般掩饰,她的国度依旧是千疮百孔,而她所有的挣扎,看上去都像是一场凄凉的告别。宁寿宫里,她不仅可以望见自己的来路,回望这一世的悲欣交集,也可以回望到这个王朝的来路。宁寿宫的名字——安宁和长寿,是她一生的梦,此刻,她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吗?

她不会想到,她期望的安宁,即使在她死后仍然只是奢望。她下葬不到20年,她的尸体就被那个名叫孙殿英的东陵大盗从棺椁里拖了出来,身上的珠宝被洗劫一空,更可悲的是,在后人的讲述中,被一次又一次地鞭尸。除了革命老将小将们的愤怒声讨,那个曾经目睹她回到都城的英国人白克好司,竟然编造了一套曾与她同床共枕的弥天大谎,让她死后蒙羞。

作家李国文说:“慈禧躺着也中枪”。

【二】

白克好司(《太后与我》港译本译作巴恪思),一个欠了一屁股赌债的英国小瘪三,在风云激荡的戊戌之年来到大清帝国碰运气时,他只有25岁,而慈禧太后已经63岁,而当他钻进慈禧的被窝,则是在慈禧回銮以后的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那一年,他31岁,而慈禧,已经69岁。

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慈禧回到宁寿宫以后,他就通过行贿李连英,在五月里的一个清晨,到养性殿觐见了慈禧太后。慈禧身边的一位美人在点茶的时候,对太后说:“前日在战神关帝庙烧香之后和太后讲话的,不就是这个年轻的‘鬼子’吗?”慈禧说:“当然记得。我见过你。当时我向西班牙公使夫人问候她的女儿,夫人与你相邻,站在庙外墙头,你回答我说:托太后之福,她一切安好。”[3]

这个号称出生于显赫的奎克(Quaker)家族的所谓从男爵,不仅是一个集赌徒、盗窃犯和色情狂于一身的综合体——戊戌之年,他冒莫理循之名,胡编乱造了一些“独家消息”发给《泰晤士报》,历史学家休·特雷费·罗珀研究证实,这一时期《泰晤士报》对戊戌变法、政变的报道,“绝大多数是白克好司出于维持生计需要而进行的杜撰”,庚子之年,他又趁火打劫,连偷带抢,大发了一笔,他偷抢来的财物,包括六百多件青铜器、两万多卷珍版书籍、数百件名家书画,他的罪证,许多至今仍在大英博物馆里——而且,他是一个典型的吹牛大王。他最大的吹嘘,就是夸大自己的性能力,以至于大清帝国年近七旬的圣母皇太后,都成了他过剩的情欲征服的对象。为了配合他对西方种族的过度自恋和对东方文明的强烈意淫,在他留下的手稿《太后与我》中,他把慈禧描述成一个媚态十足的色情狂,以至李国文在读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鸦片战争中英军统帅义律,巴夏里,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之流,从地下活转过来,看到他们的后人,居然下三烂到如此不堪的程度,恐怕又会气死过去。”[4]

在他的笔下,年轻守寡的慈禧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性欲,沉溺于疯狂的肉欲,与豢养男宠的武则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居然不顾礼义廉耻,前往后门大街的一间男同性恋浴室,兴致勃勃地观看男同性恋者做爱,只是为了开开眼,知道“你们这同性调情是如何做法”[5]。李连英还曾向他透露,太后曾经看上在北堂工作的一位法国青年,名叫瓦伦,把他召到长春宫,给他下了媚药,与他一夜交欢五次之多,导致瓦伦当夜毙命。白克好司还说,珍妃之所以被慈禧害死,是因为她去拜见老佛爷时,看见了她不该看见的事情。

慈禧在英国人笔下成了色情狂

资料图:曾引发争议的慈禧半裸雕塑

全书充满了不着边际的描绘,即使当成小说来读,也是一部不入流的小说,而绝非像它的英文主编Derek Sandhaus所吹嘘的那样,拥有“文学方面的意义”,“是一个渊博的语言天才花了无数心血写出的一部令人惊叹的历史小说”[6],甚至与《金瓶梅》相提并论。只要翻看其中的情节,诸如大学士孙家鼐与邮传部尚书密谋将太后“捉奸在床”,御膳房厨师下砒霜暗杀太后的这位西洋“情人”,还有袁世凯在接受召见时拔出手枪,“向太后连发三枪……”,我们就会知道,如此胡言乱语,既不是历史事实,也与文学想象力沾不上边,假如有人拿它与《金瓶梅》放在一起,则无异于对中国文学的巨大侮辱。

当然,这所有的描写,不过是为了凸显作者本人的性能力。他一厢情愿地把午夜的宁寿宫,描绘成他们淫荡的乐园。那时,“贴身女婢服侍太后躺下后,就在相临的房里候着,直到她呼吸均匀已经睡着之后才离开:‘老佛爷睡着啦,咱们走吧。’然后都退下休息。”[7]

【三】

寡妇门前是非多,慈禧这位寡妇,这一次算是招来了大麻烦。就是这样一部驴唇不对马嘴的“回忆录”,2011年被人从英美图书馆的故纸堆里翻出来以后,立即被奉为珍宝,印刷出版,一时间风靡欧美。同年,在香港就出现了中文繁体字版,不到一年,又出口转内销,出版了简体字版,成为国内读书界的热门话题。慈禧的八卦,煽动起人们的窥视欲;慈禧的床榻,也成为人们目光的落点,让百年之后的慈禧百口莫辩。但放下它的低俗不说,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就会从白克好司的叙述中发现太多的不靠谱。且不论慈禧太后深夜暗访同性恋浴室是多么的荒诞不经,也不论李连英是否能对一个外人议论皇太后的私生活(连皇太后饮食喜好都是最高机密),仅就他与慈禧的“忘年之交”,就纯属无稽之谈。为此,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何荣儿对慈禧起居的回忆:

戌正(晚八点)的时候,西一长街打更的梆子声,储秀宫里就能听到了。这是个信号,没有差事的太监该出宫了。八点钟一过,宫门就要上锁,再要想出入就非常难了。因为钥匙上交到敬事房,请钥匙必须经过总管,还要写日记档,说明原因,写清请钥匙的人,内务府还要查档,这是宫廷的禁例,谁犯了也不行。所以八点以前值班的老太监就把该值夜的太监带到李莲英[8]的住处,即皇极殿的西配房。经过李总管检查后,分配了任务,带班的领着进入储秀宫。谁迟到是立时打板子的,这一点非常严厉。这时候体和殿的穿堂门上锁了,南北不能通行。储秀宫进门的南门口留两个太监值班,体和殿北门一带由两个太监巡逻。储秀宫东西偏殿和太后正宫廊子底下,各一人巡逻。

这是太监值夜的情况,关于宫女值夜,她接着回忆:

我们宫女上夜,主要是在储秀宫内,储秀宫以外的事我们不管。

一到九点,我们值夜的人就要按时当差了。通常是五个人,包括带班的人在内,人数不太一定。有时姑姑带徒弟练习值夜,有时老太后御体欠安,全凭女带班的一句话,就可能多一两个人。

到九点,储秀宫正殿的门,就要掩上一扇,通常是掩东扇,因为用水、取东西走西扇门方便。储秀宫专用的水房和御用小膳房在西面。值夜的人有预备好的毡垫子,像单人睡的毡子一样大小,但很厚,可以半躺半坐地靠着。垫子平常在西偏殿墙角里放着,8点以前,小太监给搭过来准备好。值夜的人,夜里有一次点心,大半是喝粥吃杂样包子,从11点起轮流替换着吃。

值夜,我们叫“上夜”,是给太后、皇上、后、妃等夜里当差的意思。储秀宫值夜人员是这样分配的:

一、门口两个人,这是老太后的两条看门的狗,夏天在竹帘子外头,冬天在棉帘子里头。只要寝宫的门一掩,不管职位多么高的太监,不经过老太后的许可,若擅自闯宫,非剐了不可。这也不是老太后立下的规矩,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家法,宫里的人全知道。

二、更衣室门口外头一个人,她负责寝宫里明三间的一切,主要还是仔细注意老太后卧室里的声音动静,给卧室里侍寝的当副手。

三、静室门口外一个人,她负责静室和南面一排窗子。

四、卧室里一个人,这是最重要的人物了。可以说天底下没有任何人比“侍寝”跟老太后更亲近的了,所以‘侍寝’最得宠,连军机处的头儿、太监的总管,也比不上“侍寝”的份儿。她和老太后呆的时间最长,说的话最多,可以跟老太后从容不迫地谈家常,宫里头大大小小的人都得看她的脸色。‘侍寝’是我们宫女上夜的头儿。她不仅伺候老太后屋里的事,还要巡察外头。她必须又精明、又利索、又稳当、又仔细,她也最厉害,对我们这些宫女,说打就打,说罚就罚。不用说她吩咐的事你没办到,就连她一努嘴你没明白她的意思,愣了一会神儿,你等着吧,回到塌塌(下房)里头,不管你在干什么,劈头盖脑先抽你一顿簟把子,你还得笔管条直地等着挨抽。侍寝的也最辛苦,她没毡垫子,老太后屋里不许放,她只能靠着西墙,坐在地上,离老太后床二尺远近,面对着卧室门,用耳朵听着老太后睡觉安稳不?睡得香甜不?出气匀停不?夜里口燥不?起几次夜?喝几次水?翻几次身?夜里醒几次?咳嗽不?早晨几点醒?都要记在心里,保不定内务府的官儿们和太医院的院尹要问。这是有关他们按时贡献什么和每日保平安的帖子的重要依据,当然是让总管太监间接询问……[9]

所幸,有宫女何荣儿的回忆,不然全世界人民都让白克好司这厮忽悠了。夜幕之下,宫门层层紧锁,钥匙管理严格,整座宫殿成了一片禁区,这白克好司,难道有飞檐之功、隐身之术?而太后寝宫内外,一层层地睡着宫女,白克好司这淫棍又如何得逞,去成就“巫山云雨”?显而易见,他所极力宣称的销魂经历,不过是无中生有的性幻想——一种以西方男性的强健体魄凌驾于东方女皇之上的意淫式幻想,但归根到底,不过是一个西洋瘪三自慰式的自我满足而已。

但是,一个流氓常常能够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该书的英文主编Derek Sandhaus在《出版前言》中信誓旦旦地写道:“中国皇后纵情纵欲(就好像武则天)是非常可信的,老佛爷也完全有可能出于好奇尝试一个西方男人”[10],于是,“集丑恶淫乱于一身的慈禧形象,从此定格。”[11]因此,在慈禧太后的形象史中,这部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本。

【四】

大清王朝刚刚断气,居然有一位学者站出来为慈禧太后辩诬,此人就是被称作“文化怪杰”的辜鸿铭。1915年,他在英文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又译《春秋大义》《原华》)中,大胆地写下这样的话:

起初我本想把约写于四年前的那篇谈到濮兰德和白克好司先生著作[12]的文章也收进此书的,他们那本书讲到了举世闻名的已故皇太后,但很遗憾,我未能找到此文的副本,它原发表在上海的《国际评论》报上。在那篇文章里,我试图表明,像濮兰德和白克好司这样的人没有也不可能了解真正的中国妇女——中国文明所培育出的女性之最高典范——皇太后的。因为像濮兰德和白克好司这种不够纯朴——没有纯洁的心灵,他们太聪明了,像所有现代人一样具有一种歪曲事实的智慧。[13]

然而,在对慈禧的一片唾骂声中,这样的辩白,显得那么的力不从心。更何况辜鸿铭本人,都被当作落后、保守的代表,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直到20世纪末,国内掀起“辜鸿铭热”,老爷子才又被人们从垃圾堆里挖掘出来,当成文物。

在人们心目中,一个守寡的女性统治者,荒淫是多么合理的事,守身如玉,反倒变得不可理喻。就像法国大革命中被推翻的王后安托瓦内特,面对审判时说,所有的指控都是失实的,革命家罗伯斯庇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不在于事实是否这样,而在于人们认为你这样。

【五】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人们对于慈禧的“荒淫”极为热衷,即使没有《太后与我》,国人自己也炮制了太多关于慈禧私生活的小说和电影,也培养了一批三级片演员;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又对一个未亡人的“荒淫”持严厉的否定态度。也就是说,人们潜意识里期待着慈禧的八卦,《太后与我》刚好暗合了人们的期待,让人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与此同时,人们又以道德的面目出现,对“荒淫”表现出“零容忍”的态度。

形容一个女人的恶,最首要的,就是渲染她的荒淫。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万恶淫为首”,世界上没有比“淫”更大的恶,而女人的荒淫,比男人的荒淫更加荒淫。人们能够接受一个皇帝的淫乐,却对女性另眼相看。因此,多妻制被看作中国女性地位低落的标志,随之而来的,则是对女性贞节日趋严格的要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节问题,已经被儒家意识形态上升为大是大非的问题,即使贵为大清帝国圣母皇太后,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骄横放纵,胆大妄为。

武则天不信这个邪,当上女皇以后,她不仅像皇帝一样,充分行使自己的性特权,想方设法占有着男人的身体,与身材高大、肌肉发达、通身散发着浓重的情欲气息的冯小宝(后改名薛怀义)共赴云雨,并称赞他“非常材用,可以近侍”[14],在卧榻四周安上镜子,以便观赏自己在做爱时的优美造型,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居然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用于“猎艳”的专门机构——控鹤府。后来,又改为奉宸府,“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武则天生活的唐代,处于儒家意识形态的低谷期,况且唐代统治者,都是鲜卑族与汉族混血的结晶,所以如鲁迅所说:“唐人大有胡气”,他们的性意识,也较开放。至宋明后,儒家意识形态才又上扬为国家意识形态,以至于清。有人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评价说:“如此多的男人拜倒在她女权的脚下,屈辱地接受她的调笑和玩弄,并心甘情愿地充当奴才,作为女人,她替整个压迫的女性报了仇,她以‘一花独放’的形式提高了女性的声望。”[15]但同时,一个女皇,身边一群风流男子,供她左拥右抱,这又是一种多么荒唐、戏谑的历史景象。

相比之下,慈禧的私生活,却并无可以坐实的绯闻。在清朝的宫殿规制中,有严格的后宫管理制度,不仅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妃、嫔等所居宫室有严格规定,各就各位,而且,各宫配备的宫女、太监,也各司其职,“接上以敬,待下以礼”[16],眼目众多,没有胡乱妄为的空间。每当夜幕降临,巨大的宫殿就像一座宵禁的城池,宫门紧锁,“各宫小太监许于本宫内掖门出入。每夜起更时,各宫首领进本宫查看灯火毕,随出,锁掖门,报知敬事房。”[17]

就是在这样的深宫中,她孤独一生。她拥有人间的一切,却亏欠一份普通的温暖。钟鸣鼎食,随时伴随着一份无法弥补的哀痛,那痛剧烈如火,焚心蚀骨。

【六】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沉溺于疯狂的肉欲,作为暂时摆脱内心空虚和孤独的努力,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18]慈禧并没有像白克好司渲染的那样沉迷于肉欲,那么,她必然在其他方面变得骄横放纵,那就是她对奢侈生活上的贪婪享受。

前面已经说过,慈禧强烈的造园冲动里,暗含着她对圆明园时光的某种眷恋,因为圆明园的清风池馆里,藏着她一生中最美的时光。那样的时光,因园而起,也因园而灭。或许,恢复一座园,就等于重建了逝去的时光。想起一句话:“韶光浅,轻贱的不是那不肯稍作停留的春光,乃是那一片大白于天下的‘实景’。对天然的珍重,对时光的郑重,莫过于园林中那一道道百折不厌,百转千回的幽深珍存。”[19]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往更深处说,就是她年轻守寡,她在岁月中的苦熬,必然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以最大限度地补偿她失落感,消除她内心的空虚,以及处在政治悬崖上的那份恐惧感。假如说武则天是凭借“实实在在的、伸手即触的男人的身体”,来“激发自己身体内旺盛的情欲”[20],慈禧则依靠生活上的讲究与铺张,来排解她身体里的欲望。

于是,永远有无数的华服美食围绕着她。宫殿给了她这样的权力,也培养了她的品位。对于服装的用料、颜色及花纹,慈禧都精益求精,为了达到色、料、花俱美的服装,她甚至亲自审看“如意馆”绘制的小样,提出意见后,让“如意馆”重新绘制,直到她满意为止。何荣儿回忆道:“老太后是那样爱美的人,而且年轻的时候又是色冠六宫,由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底下踩的,没有一处不讲究。”[21]那些美轮美奂的服装,先是由江南织造,后是由宫廷内的绮华馆加工制成的,许多仍留存在故宫博物院的库房内,从慈禧晚年的照片上,也可以看到她服饰之华美。

慈禧饮食之考究,同样是令人瞠目的。宫内有御膳房,御膳房内又为皇太后、太后、贵妃准备了私厨,慈禧的私厨叫西膳房,下设五局:荤菜局、素菜局、饭局、点心局和饽饽局,能制作点心四百余种、各类菜肴四千余种,每至用膳,各局将做好的食品装进膳食盒,放在廊下的几案上。盛菜的用具是木制的淡黄色专用膳盒,外描蓝色二龙戏珠图案。盒子内,盛菜的器皿下嵌有一个锡制座,座内盛满热水,外包棉垫,用以保温。

至于寿庆,更是铺张。为迎接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而修建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工程,装饰豪华,耗资巨大。奕譞只得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挪用海军经费,又通过李鸿章举借外债,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万寿庆典的点景工程,原计划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沿途扎彩亭、彩棚、戏台、经坛等,在不到20公里的道路上,分设60段点景,因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只得停办,最后保留了西苑(中南海)经紫禁城西华门到北长街一段,供她从西苑仪鸾殿起程,到宫中参加庆典活动。

国难之际,慈禧对豪华寿庆的执拗几乎没有丝毫改变,以至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庆的当口,章太炎撰写一副对联,痛骂她: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但无论江山如何涂炭,她都不会舍了那份唾手可得的荣华。那是对她一生苦熬和打拼的补偿,是她在人生经历了许多缺失之后的一种报复性消费。

那不是虚荣,而是她为自己守寡的一生打造的一座贞节牌坊。

那份失落与空无,在她心里郁积得越久,日后偿还的利息就越高,到最后,需要以整个帝国的命运来偿还。

慈禧在英国人笔下成了色情狂

【注】本文原标题:《慈禧躺着也中枪》

[1] 转引自[英]濮兰德、白克好司:《慈禧外纪》,第252、249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

[2] [英]濮兰德、白克好司:《慈禧外纪》,第144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

[3]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62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4] 李国文:《慈禧躺着也中枪》,见《文学报》,2013年2月21日。

[5]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147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6]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21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7]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108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8] 即李连英——引者注。

[9] 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上册,第60—62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版。

[10] [英]埃蒙德·巴恪思:《太后与我》,第17页,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11] 李国文:《慈禧躺着也中枪》,见《文学报》,2013年2月21日。

[12] 指《慈禧外记》——引者注。

[13]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第4—5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14]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第322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15] 赵良:《帝王的隐秘——七位中国皇帝的心理分析》,第111页,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

[16] [清]鄂尔泰、张廷玉:《国朝宫史》,上册,第138页,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7] [清]鄂尔泰、张廷玉:《国朝宫史》,上册,第140页,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8] 赵良:《帝王的隐秘——七位中国皇帝的心理分析》,第107页,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

[19] 肖伊绯:《听园》,第28页,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

[20] 赵良:《帝王的隐秘——七位中国皇帝的心理分析》,第107页,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年版。

[21] 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上册,第140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版。http://cul.qq.com/a/20150528/052200.htm
万一是真的呢
跟我们有一毛钱关系吗?真的假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没任何意义
市井群众喜闻乐见,是真是假不重要。
我就不信慈禧守活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