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问我:香港情况咋样了?人民觉醒了没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13:57
如题,我喝了口茶说:还早着呢。
表弟说,经过这么大的事件,香港人民难道还没有认清? 难道还没醒悟?

我回答道:醒悟?你凭什么认为香港人民要醒悟了?

表弟拿着手机说,你看香港有一群市民上街表达意见,说要支持警察了,应该是有希望了吧?

我说,你再看仔细点那照片,总共那么40来人50人的样子,而且都是中老年人士。
有个luan用?

你再想想占中以来香港舆论的情况,要求稳定怕乱的,都是中老年人士为主,
你仔细观察下年轻人群、以及各种中产阶级、专业人士、媒体人士的思想状况,

你从哪看出香港人民要“觉悟”了?

还早着呢!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香港起码还有十年左右的好戏看呢。

等着吧。
反正我觉得无所谓,一国两制嘛,香港这种状况,我认为i实际上是有好处的。
给大陆群众打了个多么及时的预防针啊。

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嗑瓜子搬凳子,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如题,我喝了口茶说:还早着呢。
表弟说,经过这么大的事件,香港人民难道还没有认清? 难道还没醒悟?

我回答道:醒悟?你凭什么认为香港人民要醒悟了?

表弟拿着手机说,你看香港有一群市民上街表达意见,说要支持警察了,应该是有希望了吧?

我说,你再看仔细点那照片,总共那么40来人50人的样子,而且都是中老年人士。
有个luan用?

你再想想占中以来香港舆论的情况,要求稳定怕乱的,都是中老年人士为主,
你仔细观察下年轻人群、以及各种中产阶级、专业人士、媒体人士的思想状况,

你从哪看出香港人民要“觉悟”了?

还早着呢!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香港起码还有十年左右的好戏看呢。

等着吧。
反正我觉得无所谓,一国两制嘛,香港这种状况,我认为i实际上是有好处的。
给大陆群众打了个多么及时的预防针啊。

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嗑瓜子搬凳子,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香港已死,只剩臭港
就李嘉诚们的玩法,香港要乱很正常。
其实归根到底都是阶级矛盾。还是老人家看问题深远啊!
可惜土鳖把一套完全丟了,对少民,对港台,包括对外。不是一味无原则让步就是企图走高层线路,这才导致如今的被动。香港问题闹到现在,外因只是次要原因。ZY应该主要责任
香港我看类似颜色革命的初兆了。。。反对派下回伪装成警察开黑枪就能嫁祸给政府了。

国家应该早做打算,是时候推进上海自贸区放弃香港了。
sakainoriko 发表于 2016-2-11 01:25
香港我看类似颜色革命的初兆了。。。反对派下回伪装成警察开黑枪就能嫁祸给政府了。

国家应该早做打算, ...

人心不顺还是主要的,而且主要是年轻人,按李嘉诚们的玩法,他们是没有希望的,当然就要来砸烂你的破规矩了。
sakainoriko 发表于 2016-2-11 01:25
香港我看类似颜色革命的初兆了。。。反对派下回伪装成警察开黑枪就能嫁祸给政府了。

国家应该早做打算, ...
最多只能恶心一下共产党,跟共产党掰腕子,他们还太差,说实话我是盼着他们起劲闹,最好在搞出个1957年那样的九龙暴动,才能郑伯克段于鄢,除恶才能务尽,香港的许多社会改革才能扫除障碍
人心不顺还是主要的,而且主要是年轻人,按李嘉诚们的玩法,他们是没有希望的,当然就要来砸烂你的破规 ...
赖李嘉诚干什么。
最多只能恶心一下共产党,跟共产党掰腕子,他们还太差,说实话我是盼着他们起劲闹,最好在搞出个1957年那 ...
是65年……
哇塞,这个问题问得,深度啊
不要急,小小的一个脓包,让它继续发,只要彻底发出来就能解决问题了。中央暂时不管是正确的。
不要急,小小的一个脓包,让它继续发,只要彻底发出来就能解决问题了。中央暂时不管是正确的。
一家小书店也不能幸免,,,,,,,
说的好像咱们就不能乱一样。香港有李嘉诚 大陆有赵官家谁也别笑话谁。
你全家上街乱一个给大家看看。嘴不怂而己
一个小女孩跳楼引发群众暴怒都能把市长给削了!你还对赵朝还真有信心啊!
小女孩跳楼是官家把她推下去的?
一个小女孩跳楼引发群众暴怒都能把市长给削了!你还对赵朝还真有信心啊!
小女孩跳楼后,请问你去参与削了市长吗?
看不明白就别回。这样显得你很爱党爱国。
是啊,怂恿别人去上街,自己躲家里。说得自己好像是在为国为民似的。
有机会的我一定削! 正如我身边朋友开玩笑的说美国人真打进来,我第一时间找把铁锹把身边的某组织成员 ...
需要找机会吗?贪官污吏多的是,你所在的市zF里肯定多的是,你现在就可以拿菜刀闯进去削他们。
心理不适调整周期,调整好了就平顺,调整不好就歇斯底里下去,好歹有人作伴,台湾日本不都是一样病情嘛。。。
有机会的我一定削! 正如我身边朋友开玩笑的说美国人真打进来,我第一时间找把铁锹把身边的某组织成员 ...
意淫都要加前提的怂货
据我判断,深圳的房价还要接着涨!
是啊某些怂货说了中美是夫妻,问题是谁操谁啊?好像美国人插好几回了吧?这回在南海美国人说了就蹭蹭不进 ...
啧啧,转进速度倒是蛮快。
不是事实吗?
没那个胆量就别跑到网上来大言不惭地说大话,怂货。
这算不算农民起义?
http://news.sina.com.cn/c/gat/20 ... xpmpqp7520184.shtml

旺角暴乱:能够成为香港自我救赎的一次机会吗?

骚乱现场骚乱现场
  大年初一,香港旺角发生了暴乱。截至今天,香港警方共拘捕涉案人员64人。

  香港不是一直标榜为“法治之地”吗?香港的核心价值不是法治精神吗?香港警察形象难道不是让港人骄傲的法治象征吗?怎么会发生当街围殴执法警察的事情呢?

  从2014年的“占领中环”开始,香港的法治“堡垒”就已经开始松动。“占中”就像打破窗户的第一块石头,破窗效应随之而来,法治正在丧失对社会的保护和约束,一点就着的暴力对抗反倒有点儿家常便饭的意思了。作为法治典范的香港社会,朝着暴力冲突、街头运动、动荡失序的方向越走越远。

  旺角暴乱,不说是意料之中,至少也并不令人惊讶,没有旺角也会有别的事情发生。就像香港明报说的,香港“占中”之后,来到更大的危机面前,社会撕裂没有愈合,反而走向更深的对立。另一个不出意料的是,一些“热心”的媒体又开始了“制造”事实与概念,且看他们怎么说的:

  一、“鱼蛋革命”

  迅速给这场暴动起好名字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媒体,CNN将之称为“鱼蛋暴动”,英国《卫报》更称为是“鱼蛋革命”。

  这场以旺角摊贩为幌子的动荡,肯定让某些人嗅到了突尼斯小贩的味道。“雨伞革命”中没有得逞的目的,似乎又可以鸣锣开张一次?

  小贩真的是“鱼蛋革命”的主角吗?还是仅仅是被推到前台的演员?

  我们先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7日晚之前,“人民民主前线”等极右政治团体就在社交网站上呼吁市民前往旺角支持夜市。所以等食环署晚上去清理无照摊贩时,马上就有人出面阻止执法。

  警察到来后,有人用砖头及尖木棍袭警,落单的警察被暴徒围殴。暴徒们砸车、沿街纵火,90多名警察受伤。

  这是“鱼蛋革命”吗?施暴的根本与“鱼蛋”小贩无关,而是在“占中”中“锻炼”出来的一群激进分子,是“占中”留给香港社会的主要负资产之一。“占中”之后,一直在寻找“出场机会”,终于找到一次。

  正如香港自由党向警务处所发公开信中所说,“旺角暴乱”是有计划,有预谋,公然挑衅香港法纪之“暴力行为”,是与全港巿民为敌。

  把暴乱说成“民主革命”,把暴恐说成民族问题……这些伎俩早已不新鲜,这不过是一些媒体“双重标准”的又一次施展。

  二、“警察开枪”?

  暴乱发生后,英国路透社、卫报的标题就是“香港警察在处理骚乱时向天空鸣枪”,“香港防暴警察为驱散示威人群向天空鸣枪”。德国之声则直接称是香港警员的对天开枪“激发了更多示威者到场”。

  警察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开枪的?电视现场直播中看得一清二楚——是在遭到袭警时,有警员拔出配枪,先后向天开了两枪。

  在标榜“民主”的美国,袭警可当场击毙。

  梁振英说,香港警方使用枪械有严格指引,处理手法已是世界上最克制的。

  是吗?

  也许一些媒体的特点是健忘和选择性失明,长安君不介意帮助回忆一下:

  2014年长达2个月的香港“占中”,香港警方到最后仅保持了拘捕了320余人。而2005年巴黎骚乱中,法国警方逮捕4700多人,将650人送进监狱;2011年英国伦敦骚乱中,仅首都地区警方就逮捕将近3900名参与骚乱者;美国发生“占领华尔街”运动,美国警方开展了长达数年的逮捕行动,至2014年已有近8000名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者被捕。

  对这些媒体一再重复的“戏码”,长安君实在懒得多说。长安君更想说的是,绝大多数香港人包括港媒,也逐渐清楚地知道了,是谁在害香港。

  香港东网、明报等港媒均报道,此事件是激进的香港本土派“民主前线”及其他组织成员,以声援小贩为由,蓄意挑起。星岛日报等港媒称,虽然本土派否认事前部署,但种种迹象,包括掌握警方人力最薄弱时发难,以及调动数十名精壮“口罩男”袭警及纵火,并有车辆运送武器及不明液体到场,均显示暴乱一有预谋有部署。

  香港多个旅游界组织包括旅游业从业联会、导游总工会均发表声明,支持港府和警方严正执法,维持社会秩序。新闻行政人员协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发表声明谴责暴力行为,希望警方彻查,早日将行凶者绳之于法。

  香港前保安局长叶刘淑仪称事件是“占中的延续”。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健表示,事件令香港蒙羞。

  “占中”一闹,对香港社会的破坏已经显现。香港政府统计,2015年,香港零售业销售总额降至4752亿港元,为自2012年以来新低,较2014年全年下跌3.7%,跌幅甚至比2003年SARS期间下跌2.3%更为惨烈。香港旅游局统计,2015年12月的到港游客数量下降了近16%。春节期间,紫荆广场的游客稀稀落落。

  这几年,香港确实有经济下滑、国际地位下降。微信公号“港股那点事”一文说,这是几乎任何一个地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周期中都会遇到的一些坎坷与波折而已,与内地民众历史上经历的各种惊人磨难相比,香港这些甚至都不算个什么事。社会与经济发展都是螺旋周期的,遇到困难了,检讨反思,众志成城,跨过去就好了。就算把旺角砸个精光,就能让香港走出当下困局?”


  没有建立在法治上的自由,只是少数人的自由,却是多数人的噩梦。没有建立在法治上的民主,是虚幻的海市蜃楼,是被绑架的民意。以前看过篇文章,说少数人在拿香港的未来谋自己的私利。其实香港失掉的还不只是未来,包括现实,就在当下。

  好的社会规则形成起来很难,而毁掉它们却容易得多。香港已面临危机,香港明报刊发社论称,面对严峻局面,香港社会须坐言起行,维护法纪,共同拯救随时堕入深渊的香港。

  如果这次暴乱能够让绝大多数香港民众进一步看清这些香港本土派激进分子的本质,看清他们对法律的无视、对香港核心价值的肆意践踏以及对香港社会的无情无义,及时为香港社会法治体系的松动踩下刹车,重塑香港司法机关的法治权威,旺角暴乱也许就是香港自我救赎的一次机会。

  好在,清醒得还不算太晚,好在,还有强大的祖国支持。只要香港民众都能看清事实,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有信心。

  (长安剑)
http://pit.ifeng.com/a/20160211/47408583_0.shtml

香港立法委员:香港,今夜你被谁抛弃
2016年02月11日 09:49
来源:凤凰财知道
75人参与 0评论
按:大年初一,在中国大陆的人们正享受一年一度的春节时,香港旺角却发生骚乱,警方与现场示威者对峙超过一个半小时并鸣枪示警。曾经的东方明珠何以已然沦落至此?此文据称源于一位不愿署名的香港立法委员,故以委员自述。其中道理或对或错,权当一听。

克林顿1992年竞选总统时的口号:“笨蛋,是经济!”凭此,克林顿打败了携伊拉克战争胜利之威的老布什。解决香港的问题,也得从经济入手,需要大智慧,需要大勇气。

要说香港为什么会衰落,就要先说香港为什么会崛起。总结成功经验这种事情,向来是一百个人有一百零一个解释。

不过委员认为真正靠谱的就一个原因:香港是内地和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

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只不过这样的好机会,之前之后都很难再找了。

首先,让时光倒推回1840年。从英国最初割占香港,到朝鲜战争爆发,中间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的香港固然也有不错的经济发展,但远没有日后那么抢眼。这是因为,当时的香港并没有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什么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年的中国对西方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外国人员、资金、货物,都可以畅行无阻的直接进入中国内地,那么自然没有必要绕行英国控制的香港,多费一重周折。香港在当时的地位更侧重于军港,而非商贸中心。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年轻的新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经济联系几乎完全被切断。不过,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特别不便,因为中国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人可以为中国提供经济建设亟需的资金和技术。既然中国并不十分期待来自西方的经济资源,那么作为西方窗口的香港也就只有打酱油的份了。

转机起于中苏分裂。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从苏联获取资金和技术的渠道越来越狭小。

而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则一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中国自然而然的转向西方,寻求资源的替代来源。

这种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七十年代着名的“四三方案”,从西方引进全套工业生产设备,满足经济建设需求。这是自156个苏联援助项目之后,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国外的工业技术和设备。

以四三方案为代表,中国和西方经济体系开始重建联系。这种联系由小到大,最终演变成全国性的对外开放。

顺便说一句,当年直接主持四三方案的中央负责人,就是后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老人家。然而,尽管中国大陆已经定下了对西方开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开放面临重重问题。

中国的办事规则和西方的贸易规则互不熟悉,缺少熟悉两边状况的中间人,还有中国在政策上、法律上对直接来自西方的人员、物资、资金也有种种限制。种种麻烦导致中国对西方经济资源的需求始终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而这正好构成了香港崛起的条件。香港人熟悉大陆,即使在中国和西方关系最为冷淡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内地和香港间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人员、贸易往来。

香港人也熟悉西方,毕竟是在英国统治下渡过了一个多世纪,他们对西方的法律、贸易规则等等都很熟悉。这个有利条件让香港迅速获得了中国内地同西方间经贸往来的中转站地位。

除此以外,香港同时也还充当了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桥梁。从八十年代两岸关系缓和算起,直到两岸建立“大三通”之前,大陆与台湾间的人员物资往来,绝大多数都会选择从香港转道。

数量巨大的转口贸易让香港一举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随之建立起来的还有金融中心,这一点同样得益于中国市场:来自西方世界的资金要流入中国大陆,同样需要一个便捷的交易中心。

相比之下,台北、新加坡、甚至于吉隆坡,也都想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而不得,本质上讲就是它们背后缺乏一个足够吸纳大量资金的市场。在这个问题上,真正可以和香港一较长短的对手是东京,其背后自然是整个日本市场。

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香港回归以后,这种有利地位却开始日渐褪色了。很多香港人将此归结为特区政府无能。这个理由不成立。我们后面还会提到,特区政府并不比港英政府更无能。

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内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湾地区的联系日渐紧密,直接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容易,那么为什么还要走香港绕道呢?香港作为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从根本上讲,来源于东西方直接交流的不畅。

这是一个暂时现象而非永久问题,所以自然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只不过这个暂时现象持续了一代人的时间,所以经常被这一代人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更早的历史,人总是健忘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香港只能在转口贸易中心这一棵树上吊死。只要寻找到新的金刚钻,当然不担心没有新的瓷器活儿。

用公司的转型来打比方:同样是做摄影胶卷的公司,面临数码照相技术的绞杀,富士公司和柯达公司就是一好一坏两个转型。富士依托化学制剂方面的基础,转型做化妆品保健品,如今又是行业内的一个巨头了。

而柯达选择向印刷出版业转向,偏偏这也是个被电子信息产业挤兑的夕阳产业,于是柯达转型走的举步为艰,最终在世界经济危机中被一网打尽。

香港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富士,而非柯达?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寻找可以做大的朝阳产业,而且要是本地有条件发展的产业。那么香港的朝阳产业该是怎样的产业?

首先说,所有低端产业都没戏。

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路子。李老板是当年是做塑料插花生意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各国产业升级路上的第一台阶。

但是发家以后的李大富翁搞起了房地产,操纵香港的土地价格一路飞升。居高不下的地价对工农业发展是致命的,没有几个企业的利润率能够应付如此高涨的用地成本。所以,除了少数小而精的高科技工业,大部分工农业企业都早早关门大吉了。

当然,工农业萎缩的另一个原因是自然的产业升级规律:香港有钱了,平均工资高了,需要维持低薪才能盈利的低端产业就自然完蛋了。

简而言之,产业升级是单行线,没有回头路可走。这两个原因限定了香港未来的出路,只能在第三产业里找,并且只能是对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敏感的行业。

第二个因素是,必须是不易搬家的行业。

今天的大陆显而易见是个比香港更辽阔更活跃的市场,如果一个产业能够轻易搬家,那么直接举家迁往大陆就是了,何必留在香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香港当年红极一时的影视娱乐业。

今天的大明星们名义上是香港人,实际上一年大半时间在大陆拍戏、走穴。香港发展成什么样与他们何干?真正香港本地制作的“土产”电影如今早就没了九十年代在大陆市场一统江湖的气势,就是因为人脉资金都早已流向大陆,乐不思蜀了。

第三个因素是,目标产业必须能够吸纳相当可观的劳动力数量。

毕竟,香港是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一项只能让少数人暴富的产业是当不了支柱产业的。少数超级富翁和大批贫民构成的社会连稳定都谈不上,何谈发展?没错,委员说的还是房地产业。

李大富翁在房地产业里赚得盆满钵盈,而普通香港市民住的还是鸟笼,连内地许多大城市的居住条件都赶不上。这样的产业继续畸形繁荣,对香港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看出问题了。上述的几个考量因素之间是有矛盾的。比如,一个产业如果在香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那它就必然背负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导致竞争力下降。

还是前面那句话,两难的选择,不是要证明香港的产业转型不可能成功,而是要说,产业转型,无论在哪里都是要经过痛苦的调整、牺牲,承担相当的风险,在不同的因素间走钢丝的。

坐在家里就能日进斗金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的道路是需要魄力,需要牺牲,才有回报的。当然,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条件,只要愿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路自然还是很多的。比如,旅游业就是一个可选择的目标产业。香港毕竟是一个比出境游要廉价方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几个条件的产业之一。

而香港人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没有意识,没有这个心理准备。从很多角度来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态甚至可以称得上“不知死活”。

从前两年开始,我们越来越多的见到香港市民同内地游客之间发生冲突的新闻。随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诸如以下的消息,如:《香港人将内地赴港游客称为“蝗虫”》、《香港导游辱骂内地游客》。

很有意思。旅游业是香港这几年少有的景气行业,可以说代表了香港产业转型的希望。可是屡屡爆出的负面新闻让人觉得,香港不过是一个和内地许多劣质旅游开发区类似的地方。如此任性对待本地的旅游行业信誉,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再就是奶粉问题。新闻很多了,这里不再附送相关链接。内地人到香港大批量采购奶粉,许多商店货架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舆论的反响不是“商机难得,扩大进货”,而是“内地人抢了我们的奶粉”。

作为一个以转口贸易起家,以自由贸易为荣的商业城市,竟然闹到要动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户购物……这让人想起了鸦片战争前的清朝:获悉外国商人大批采购瓷器丝绸、市面上货源紧张的消息,清政府的反应不是扩大生产,而是禁止商品出口。当年的清朝没有受过资本主义洗礼,尚属情有可原。

可今天的香港呢?

委员以为,上述事实足以说明,大多数香港人不知道香港发达的原因。他们表面上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杰出代表,骨子里还是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心态。

他们口里以贸易中心为荣,实际上却不知道(或者不关心)这贸易服务于哪个市场哪个客户。他们不理解香港的崛起是依托大陆市场的结果。所以,他们是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发展起来的。

今天的他们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滞不前。那么委员当然可以预测,他们也将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

当然,许多香港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他们更喜欢将今天的停滞归罪于特区政府。声称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特区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这是很荒唐的。

特区政府事实上和港英政府毫无区别,都是“殖民地政府”。

回归前的港英政府是个确凿无疑的殖民地政府,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做决策是英国政府的事情,港英政府只考虑如何执行英国政府的决策。

在香港回归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香港社会的稳定,中国政府承诺,香港现有政治制度五十年不变。这意味着,香港特区政府和港英政府一样,仍然只是一个殖民地政府。

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中国政府从未大幅调整香港特区政府的架构和工作模式,赋予其决策的能力。

那么谁来替香港做决策呢?是中国政府么?我们只要回想另一句承诺就明白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国政府除了在少数基本问题上保持发言权,以此体现主权之外,在大多数具体的政策问题上并不愿插手香港内部事务。

所以这就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问题,它是一个殖民地政府,上面却没有了宗主国。它无条件保留了英国人留下的施政纲领,没有能力根据经济形势变动予以调整,就像一辆卸掉了方向盘的汽车。所以自然是磕磕碰碰,越走越艰难。

要理解香港特区政府的这一缺陷,我们可以考察一下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的反应,对比98年香港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的反应。08年华尔街搞出危机的时候,美国政府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之前一直高调宣传的“政府不干预市场”的口号。

为了避免通货紧缩风险和全面的经济崩溃,美国政府立刻插手干预市场。反正干预市场也罢,不干预市场也罢,都是政策选择而已。对于美国政府,这不过是一张纸上写什么字的事儿。现在改几个字也没什么,毫无心理压力。

可是香港政府在98年的救市决策就艰难的多了。当时主管金融政策的正是后来的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他自己事后回忆说,他觉得政府干预市场违背了香港政府以往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施政理念,他感到背弃了自己的理想,以致于在宣布救市决策的前一天晚上在家抱头痛哭。

曾荫权的心态就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地官员的心态。他从未掌握决策权,只能把上级政府,也就是以往的英国政府布置的政策当圣旨来遵循、来信奉。如果英国政府命令改变这个政策,他什么话也不会说。可要他自己违背这个政策,那就跟要他的命一样。

从这个角度上讲,索罗斯当年攻击香港的手段是很失策的。他太急躁了,给香港特区政府施加了太大、太直接的压力,以致于这个茫然的殖民地政府都认识到需要做点什么来自我保护。如果他能够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来炮制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或许真未必有这个自卫的意识呢。

这方面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港币的汇率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根据英国人的决策,港币汇率盯紧美元汇率。香港回归后这个政策依然连续。

实际上,不止一位香港金融官员退休后反思,认为应该适当调整汇率,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可就是没有一个金融官员能在任上做这个决策,所以今天的港币汇率依然盯紧美元,仅在小范围内允许轻微浮动。

当然,要说特区政府的政策完全没有变动,这也不确切。实际上,香港就像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轮子转向什么方向,完全取决于轮子压过什么样的坑。这个坑,就是香港的民意。只不过,民意如同小孩子的脸,一日三变。没有一个稳定的决策方向,盲从民意的结果就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比如十多年前的庄丰源案:这是内地产妇赴港生子,然后援引基本法规定,要求给孩子授予香港特区居民身份的滥觞。当时的全国人大就给香港法院建议,提醒他们此例不可开,否则后患无穷。

可是这个建议被公之于众后引发香港舆论强烈反弹,认为这是中国政府试图操纵香港法律。香港最高法院顺应民意,裁定产妇要求合法。十多年后,香港大小医院几乎被大陆产妇挤爆,香港民众苦不堪言,香港法院只好修改司法解释,不再允许赴港产妇的新生儿获得特区居民身份。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前段时间的奶粉案例,香港政府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三月初,香港民意强烈反对内地游客强购奶粉,香港政府于是下令无限期禁止游客携带大量奶粉出关。违规者将被课以高额罚款,并没收所带奶粉。

禁令一出,香港大小商店奶粉立刻滞销。一个月之后,香港政府改口说禁令颁布一年后要重新检讨。然后到了五月初,再次改口说半年之后重新考虑禁令问题。而据赴港游客反映,香港海关现在对携带奶粉的查禁已经形同虚设。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香港一些舆论喜欢批判说香港今日的经济不景气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不遵循民意。从以上的诸多案例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第一,香港繁荣与否与香港民意无关,港英政府时期何曾在乎过香港民意?香港繁荣和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倒可以说息息相关。

第二,香港特区政府不是不遵民意,而是盲从民意,如同蒙着眼睛的毛驴,绕着“民意”这个磨盘打转。第三,正是因为特区政府盲从民意,才导致重要的决策方向被建制派把持,墨守成规、无力改革,无谓的琐事上却被泛民派绑架,朝令夕改、庸人自扰。

香港居民则被这两派政客演戏逗的哭哭笑笑,不知所措。

那么,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是否可以扭转这个趋势、带动香港经济成功转型呢?委员对此也不乐观。香港舆论对于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怀有极大的抵触,对内地普通游客横挑鼻子竖挑眼,归根结底是优越感在作怪。

典型案例就是“地铁上能不能吃东西”的问题。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东西,引发同车香港人不满,最后演变成内地游客和香港人的对骂,然后又变成了“游客素质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的大讨论。

可几乎就在那同时,有人见到西方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喝,同车香港人却是一片沉默。所以,什么素质问题、公德问题、乃至法律规定问题,都是表面问题。

实质是香港人面对内地人时的优越感问题:“我们是富裕先进开化的上等人,你们是贫穷愚昧闭塞的下等人。我们怎么能对你们委曲求全?当然应该是你们曲意迎合我们才是。”香港人只要还有这个心态,中国政府任何试图介入香港内部事务的行动都只会招来更强烈的反弹。

健康的、可持续的改革,必须建立在理性的政治博弈基础之上。现在博弈的一方完全没有理性决策的能力,改革从何谈起?要想改变这个心态,香港的经济状况至少要跌落到明显低于中国大陆沿海城市以下才可能。非如此,不足以打破香港人心中的优越感。

这就是委员说香港的未来一片渺茫的原因。改革的前途是有的,但香港人自己没有能力走这条路,也不接受中国政府带路。这是个死结。
什么叫没那胆量?用小兵张嘎的话怎么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都回报! 怂货?你先问问大海你算 ...
呵呵,一边凉快去吧,没功夫陪你吹牛逼。
我就想说一句:自作孽不可活。
人民已觉醒,TG还装睡
有机会的我一定削! 正如我身边朋友开玩笑的说美国人真打进来,我第一时间找把铁锹把身边的某组织成员 ...
人家比你变得更快
wwwww130 发表于 2016-2-11 12:05
据我判断,深圳的房价还要接着涨!
  不会了,香港房价在跌一部分资金会回到香港炒楼。
nekro206 发表于 2016-2-11 13:02
人家比你变得更快
  投机者总是变得很快的,谁有骨头就替谁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