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最高科技奖时隔11年空缺 京沪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20:25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最高科技奖时隔11年空缺 京沪高铁获进步特等奖

发表时间:2016-01-08 10:34:52

据新华社报道,今天(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李克强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五年举办同样的盛会,足见国家科技奖“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年却再度空缺。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科技奖共分五大类: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该奖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金就少得多:一等奖为20万元,二等奖为10万元,特等奖为100万元。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

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报道,2015年度授奖概况如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2、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

其中一等奖是多光子纠缠干涉计量学。(潘建伟团队)

3、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

其中一等奖是南昌大学衬底LED项目。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

公布的获得特等奖的两项分别是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及应用和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冲村宪树(日本),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彼得·史唐(美国),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卡洛·鲁比亚(意大利),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



1月8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根据《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

一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二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

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包括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叶笃正、吴孟超、吴征镒、闵恩泽、谢家麟,等。

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都只有1位科学家获得最高科技奖;2004年度,最高科技奖首次空缺。

2015年度最高科技奖为何再次空缺?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

据介绍,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据该负责人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介绍,最高评审委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

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今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可能会成为常态。

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最高奖?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1969年1月,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青蒿素的研究工作,1971年10月4日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此后的时间里,她还参加了青蒿素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充分证明了抗疟疾的有效性。

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就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这年9月,美国拉斯克基金会把当年的临床研究奖颁发给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拉斯克奖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屠呦呦是该奖设立65年来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在2011年的颁奖典礼上,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这样评价屠呦呦: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被国际同行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她荣获拉斯克奖后,不仅蜚声国际,在国内也引发广泛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致贺信: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的评审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其评审工作流程为:推荐→形式审查受理(奖励办)→初评(通用项目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或审读、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

“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该负责人表示。

“数”解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中新网记者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提取数字解析这项盛事。

0——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采取记名投票表决方式进行评审,获奖人选应必须由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含三分之二)通过。2004年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曾空缺。

295——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较2014年减少了23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科技奖励工作以“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为重点。

21%——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进一步减少,较2011年减少21%。进步奖减少近100项,减幅近35%。

7——本次授予来自瑞典、日本、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和荷兰的7名外籍科技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曾在198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4.3——2015年度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54.3岁,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6岁。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潘建伟年仅45岁,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该奖的纪录。此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岁,科技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38岁。

130——评审工作流程为,首先由130多个推荐机构或有资格的专家进行推荐,经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受理。通用项目将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进行网络评审或审读,再由各评审委员会评审。接着依次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科学技术部审核、国务院审批,最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颁奖。推荐评审工作全程接受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同时也加强社会监督。

2013/2014——为加强科技成果沉淀,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今年规定2013年、2014年获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不能作为前三完成人推荐2015年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同时继续规定每人每年只允许作为1个项目的完成人,以避免出现“拼凑报奖”、“搭车报奖”。

5/6——针对社会反映“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今年首次组织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进行核查试点。记者获悉,今年从初评通过为特等奖、一等奖的项目中随机抽选了五六个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核查。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1_08_347361_s.shtml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最高科技奖时隔11年空缺 京沪高铁获进步特等奖

发表时间:2016-01-08 10:34:52

据新华社报道,今天(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李克强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五年举办同样的盛会,足见国家科技奖“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年却再度空缺。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科技奖共分五大类: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该奖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金就少得多:一等奖为20万元,二等奖为10万元,特等奖为100万元。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

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报道,2015年度授奖概况如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2、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

其中一等奖是多光子纠缠干涉计量学。(潘建伟团队)

3、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

其中一等奖是南昌大学衬底LED项目。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

公布的获得特等奖的两项分别是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及应用和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冲村宪树(日本),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彼得·史唐(美国),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卡洛·鲁比亚(意大利),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



1月8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根据《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

一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二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

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包括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叶笃正、吴孟超、吴征镒、闵恩泽、谢家麟,等。

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都只有1位科学家获得最高科技奖;2004年度,最高科技奖首次空缺。

2015年度最高科技奖为何再次空缺?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

据介绍,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据该负责人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介绍,最高评审委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

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今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可能会成为常态。

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最高奖?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1969年1月,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青蒿素的研究工作,1971年10月4日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此后的时间里,她还参加了青蒿素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充分证明了抗疟疾的有效性。

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就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这年9月,美国拉斯克基金会把当年的临床研究奖颁发给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拉斯克奖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屠呦呦是该奖设立65年来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在2011年的颁奖典礼上,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这样评价屠呦呦: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被国际同行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她荣获拉斯克奖后,不仅蜚声国际,在国内也引发广泛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致贺信: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的评审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其评审工作流程为:推荐→形式审查受理(奖励办)→初评(通用项目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或审读、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

“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该负责人表示。

“数”解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中新网记者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提取数字解析这项盛事。

0——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采取记名投票表决方式进行评审,获奖人选应必须由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含三分之二)通过。2004年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曾空缺。

295——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较2014年减少了23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科技奖励工作以“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为重点。

21%——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进一步减少,较2011年减少21%。进步奖减少近100项,减幅近35%。

7——本次授予来自瑞典、日本、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和荷兰的7名外籍科技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曾在198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4.3——2015年度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54.3岁,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6岁。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潘建伟年仅45岁,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该奖的纪录。此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岁,科技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38岁。

130——评审工作流程为,首先由130多个推荐机构或有资格的专家进行推荐,经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受理。通用项目将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进行网络评审或审读,再由各评审委员会评审。接着依次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科学技术部审核、国务院审批,最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颁奖。推荐评审工作全程接受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同时也加强社会监督。

2013/2014——为加强科技成果沉淀,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今年规定2013年、2014年获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不能作为前三完成人推荐2015年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同时继续规定每人每年只允许作为1个项目的完成人,以避免出现“拼凑报奖”、“搭车报奖”。

5/6——针对社会反映“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今年首次组织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进行核查试点。记者获悉,今年从初评通过为特等奖、一等奖的项目中随机抽选了五六个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核查。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1_08_347361_s.shtml
没有公布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哪个?
ly203 发表于 2016-1-8 11:30
没有公布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哪个?
公布了,不过不睁眼看或者睁眼瞎那也是无话可说咯
谁能猜中下一个最高奖会是什么?
ly203 发表于 2016-1-8 11:30
没有公布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哪个?
同问
hdnbow1 发表于 2016-1-8 11:33
公布了,不过不睁眼看或者睁眼瞎那也是无话可说咯
有一项确实没有公布,共有三项特等奖,只公布了两项
最高科技奖空缺确实是一个遗憾
遗憾啊,希望今年能出个最高科技奖含量的项目。


我想知道京沪高铁进步特等奖谁去领奖。反祖好不好意思去领?

我想知道京沪高铁进步特等奖谁去领奖。反祖好不好意思去领?
那不是第一关要找人推荐?应该可以自己申报才更公平。
乌龙新闻吧?记得08年还是09年,碳-碳复合材料和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同时得奖,难道我记错了?
最高科技奖应授予多年以致终生为科学事业奉献并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学家。而非去跟风追捧
刘跨越同志会不会被减刑?
没人推荐屠呦呦?呵呵了


跑过350的京津城际已经拿过2012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了,现在京沪拿了特等奖却没有载客运营跑过350……  呵呵。

跑过350的京津城际已经拿过2012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了,现在京沪拿了特等奖却没有载客运营跑过350……  呵呵。
我帅.别勾引我 发表于 2016-1-8 12:03
我想知道京沪高铁进步特等奖谁去领奖。反祖好不好意思去领?
何华武。 张曙光估计是在燕城里呆着呢。
最高科技奖应授予多年以致终生为科学事业奉献并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学家。
屠呦呦没有资格。
没公布哪项是什么?反导,航母,还是河鱼?
宁缺勿滥

很好,我支持!
我也觉得屠呦呦不错,,,虽然是很久以前的成果
至少把中药推向了世界,影响力还是蛮大的。。。。。
没人推荐屠呦呦?呵呵了
呵呵啥?她就是获奖也是明年的事。推荐截止时间造就过了
乌不三 发表于 2016-1-8 13:14
我也觉得屠呦呦不错,,,虽然是很久以前的成果
至少把中药推向了世界,影响力还是蛮大的。。。。。

和中药无关。发明一种新药,很有用。但是未必符合获奖的要求。这是两码事。
KFZ_MS 发表于 2016-1-8 13:27
和中药无关。发明一种新药,很有用。但是未必符合获奖的要求。这是两码事。
屠呦呦在演讲时说,,这是中药给世界的礼物,,屠呦呦的抗疟药是中药提取物。。。怎么跟中药无关?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是不承认中药的,,,
老王是好人 发表于 2016-1-8 13:17
呵呵啥?她就是获奖也是明年的事。推荐截止时间造就过了

因为她得诺奖才推荐她?
乌不三 发表于 2016-1-8 13:14
我也觉得屠呦呦不错,,,虽然是很久以前的成果
至少把中药推向了世界,影响力还是蛮大的。。。。。
那些获得最高奖的成果,除了王选的激光照排是80年代末的,其余哪个不是很久之前的?于敏的奖是60年代的。
京沪高铁项目首功是刘跨越
感觉最高科技奖好严格,果然比诺奖高明许多,宁缺毋滥……
公布了,不过不睁眼看或者睁眼瞎那也是无话可说咯
这件事情给你一个教训,在说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是对是错。
屠呦呦获奖打了中科院和工程院那帮官僚的脸,宁愿空缺也不给最高科学技术奖!习大大在新年贺词中都提了屠呦呦获奖,科技部哪班官僚要反思,中纪委需要好好巡视科技部,中科院和工程院,好好整顿下!幸好全国人大通过了共和国勋章法,希望支持屠呦呦的人支持她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候选人!
@张曙光和刘跨越出来领奖
j20团队应该获奖,利剑团队应该获奖,df26应该也够格
虎大王 发表于 2016-1-8 12:19
刘跨越同志会不会被减刑?
已经被减刑了,同一批的还有不厚的媳妇。
发一个获2015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那7个人的资料:

h ttp://tech.gmw.cn/2016-01/08/content_18417238.htm

杨克里斯特·杨森(Jan-Christer Janson)

  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籍,男,1938年7月生。国际著名生物分离科学家,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乌普萨拉皇家科学院院士。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杨森教授著有经典著作《蛋白质纯化》,在蛋白质层析理论、实践、设备和应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发明的交联琼脂糖层析介质、层析柱和应用技术,被全世界生物科学家和生物技术专家大规模应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化。

  杨森教授从1980年开始与我国科学家开展合作。作为技术负责人,设计和发展了相关蛋白质药物的工艺技术,突破了中试和产业化瓶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指导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平台,发明了蛋白质的柱上折叠法和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抗失活技术;协助我国科学家发明了尺寸均一、高强度的蛋白质层析介质并实现产业化应用。35年来,杨森教授积极促进中瑞两国蛋白质纯化领域的合作,促进了我国相关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冲村宪树(Okimura Kazuki)

  冲村宪树,日本籍,男,1940年7月生。长期任职于日本文部科学省,曾任研究开发局局长、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所长、官房长官、科学审议官(副部级)等职,并获日本国家公务员最高奖“瑞宝重光章”。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推荐。

  冲村先生在文部科学省任职时,力主中日两国科技界交流融合,赞同将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提升为副部长级。担任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理事长后,他又在务实层面大力落实和深化两国的科技合作关系,亲自主导实施了多项在中日科技合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大事。

  他大胆实施机构改革,设立在华代表处和“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发起和组织了“中日大学展暨中日大学论坛”,全面推动中日两国大学间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启动了“中日大型旗舰项目的联合研究”计划,创建了两国政府“联合征集、联合评审、共同资助”合作项目新模式;为全面推动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2014年启动了“樱花科技计划”,当年即全额出资邀请了1200多名中国青年赴日交流。冲村先生的一系列努力,为促进中日两国科技界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叶甫盖尼·维利霍夫(Evgeny Velikhov)

  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籍,男,1935年2月生。国际著名核聚变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总统科学顾问。由安徽省推荐。

  维利霍夫院士引领了俄罗斯受控热核聚变研究,领导和发起了多个重大科技项目。他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创始人之一,领导ITER组织10多年。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2012年,因对ITER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他国家勋章。

  1990年,在维利霍夫院士鼎力支持下,俄罗斯将其世界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T-7及其子系统赠送给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并帮助升级改造成中国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HT-7,使中国聚变研究跨上一个新台阶。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国成为ITER计划的正式成员之一,在ITER组织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高。20多年来,他始终不懈地推动中俄聚变合作与交流,帮助我国聚变实现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并走向国际前沿。

彼得·史唐(Peter J.Stang)

  彼得·史唐,美国籍,男,1941年11月生。有机化学家,美国犹他大学杰出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担任《美国化学会志》主编,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中国政府友谊奖。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史唐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在有机反应中间体、有机碘鎓盐以及超分子化学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他发现并发展了“定向键合”的自组装方法,利用配位和金属配体的相互作用制备了独特的二维多边形分子以及三维多面体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传感、催化、储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药物释放、抗肿瘤制剂等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05年以来,史唐教授先后受聘为中科院化学所等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名誉教授,与我国科学家合作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7篇,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金属配合物在固体表面的STM研究”)的美方负责人。他还积极参与和促进中美两国化学会的交流,推动在我国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为推动我国化学领域的科研创新和学科发展,促进中美双方在化学领域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尔特·伊恩·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

  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籍,男,1952年11月生。医学病毒学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世界卫生组织人畜共患病和新发传染病联合诊断中心主任。由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推荐。

  利普金教授是采用遗传学方法应对传染性疾病的先驱,他在传染病领域中率先使用消减克隆和高通量测序,发现和鉴定了800多个与人类、野生动物或家养动物疾病相关的病毒,并发明和实施了一系列诊断平台。

  2003年SARS流行高峰期,利普金教授应邀来北京,协助我国抗击SARS并指导相关研究,并将携带的1万个检测试剂盒赠与我方。他对促进中美双方在SARS领域的科研合作,以及最终找出战胜SARS的有效手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利普金教授还与中科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在建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发现联合实验室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卡洛·鲁比亚(Carlo Rubbia)

  卡洛·鲁比亚,意大利籍,男,1934年3月生。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先后担任哈佛大学“尤金·希金斯”物理学荣誉教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总所长,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环境署主任,德国波茨坦可持续性先进研究所科学主任。由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推荐。

  鲁比亚教授在粒子物理实验领域,特别是弱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创新性的将CERN的超级质子加速器改建为质子-反质子对撞机,并带领实验团队利用这台对撞机发现了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波色子W粒子和Z粒子,因此获得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提出能量放大器的概念,大力推进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核能系统(ADS)的研究。

  30多年来,鲁比亚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欧科技合作。特别是1989年担任CERN总所长后,他大力推进CERN与中科院高能所的合作,帮助建设高能物理实验基地,支持高能所引进了CERN 发明的互联网。在他的领导下,CERN 在1993 年提出了关于“免费使用互联网协议和程序”的决定,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在中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他还在推动中意能源和环境领域合作,促进高能所开展ADS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约翰尼斯·弗兰肯(Joannes Frencken)

  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籍,男,1950年2月生。口腔公共卫生学专家,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曾被国际牙科学会评为“1998-1999年度国际牙科医生”,2015年被世界牙科联盟推选为公共健康委员会主席。由教育部推荐。

  弗兰肯教授是龋病非创伤性修复(ART)技术的创始人。ART技术不使用牙钻,无需电力及供水设备,为不发达地区龋病患者提供了最佳治疗方案,也使发达地区学校和社区的龋病预防及治疗得以实现。1994年起,ART技术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倡和推广。

  1998年起,弗兰肯教授开始与我国口腔医学界合作,积极推动了中国口腔医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在口腔疾病预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讲座培训和临床指导等方式,促进了西部地区口腔健康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推广,与武汉大学深入合作,在ART技术应用和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提高我国中部地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高科技奖空缺很好,于敏之后基本就没人有资格得这个奖了,后来有得奖的人都只是勉强利益分配而已

过渡哄抬屠呦呦也是一种病。
一边鄙视跪舔诺奖,一边又唯诺奖为准。
从纯粹科学的角度,青蒿素的“技术含量”和屠呦呦的学术水平都并不高。得奖也可,因为透明计算这样的东东都能得自然科学一等奖;不得奖也没话说,比青蒿素对国家利益的贡献大得多的成果,比屠呦呦的学术水平高得多的人没得大奖的情况也很多。
屠呦呦这个诺奖的意义并不在学术上,真正的意义在于对学术界的一种纠偏:少灌点水,多做些事。至于非要给她再加冕个最高奖的桂冠,不怕喷子勇敢地说一句,对她真是太过誉了。过犹不及,我想屠先生本人也会赞同这一点。
遗憾啊,希望今年能出个最高科技奖含量的项目。
最高科技奖哪来的成果啊?又不是科技进步奖,那东西更像终身成就奖,是表彰某个科学家的。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16-1-8 15:10
j20团队应该获奖,利剑团队应该获奖,df26应该也够格
军事的都不会去,举个其他例子
可以让刘跨越在秦城7点准时收看一下新闻联播。
kiosk 发表于 2016-1-8 12:30
最高科技奖应授予多年以致终生为科学事业奉献并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学家。
屠呦呦没有资格。
你那个应该叫终身成就奖,最高科技奖还是针对项目来颁发吧
yong_yo0924 发表于 2016-1-8 11:49
谁能猜中下一个最高奖会是什么?
估计是空天方面的,或者是空间站太空港什么的
hdnbow1 发表于 2016-1-8 11:33
公布了,不过不睁眼看或者睁眼瞎那也是无话可说咯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

公布的获得特等奖的两项分别是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及应用和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人家说的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