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代卖"十字绣为骗钱 "目标客户"是外地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58:47
http://jr.cnhubei.com/html/2015/zuixinjiandu_1207/65310.html

2015-12-07 10:22:43  来源:武汉晚报

  在武汉绿地金融城12楼,有一家名为“艺博轩”的文化公司。11月19日,武汉晚报曾以《普通一幅十字绣能卖17万元?》为题,报道了两位外地人通过该公司代售十字绣,反被骗走1万多元的遭遇。

  在当时的“故事”中,“艺博轩”以“新加坡客商看中了你的‘十字绣’,开价十几万购买”为由,约十字绣的所有者到武汉签订销售合同,并以手续费、税费为由收取“售价”的10%;随后又以“新加坡那边出现资金问题”为由迟迟不能交易;当投诉人要求拿回自己的作品时,该公司则拒绝归还前期收取的10%费用。“艺博轩”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连日来,武汉晚报又接到类似投诉,记者暗访发现,该公司“拉客”的说辞竟然完全没有改变。

  本报见习记者石伟

  同样遭遇

  看晚报让他少损失1.6万元

  11月25日,山东潍坊的季先生电话联系到武汉晚报记者,称看到了本报关于“艺博轩”的报道,他与报道中的老程有着同样的遭遇。

  季先生说,今年8月初,他在“58同城”上挂出了两幅十字绣作品的销售信息。随后,“艺博轩”工作人员联系他,声称该公司专门从事艺术品外贸生意,有新加坡客商看到了季先生的作品照片,愿意高价购买。工作人员约季先生到武汉详谈。

  8月15日,季先生在武汉艺博轩文化发展公司签订了为期1个月的合同,将两幅作品交给该公司销售;公司承诺在合同期内将作品成功交易,售价共计20万。季先生当场交了1.8万元“税费”。

  “直到10月份,作品还没卖。他们说会继续帮忙卖,直到卖出去为止,但已经交的钱退不了。直到看到武汉晚报的报道,我知道我可能受骗了。”季先生说,因为担心辛苦绣出来的作品遗失,他在10月底从公司取回了两幅十字绣,合同原件也被公司收走。

  庆幸的是,一位来自南京的投诉者,在交款前看到了武汉晚报的报道,避免了1.6万元损失。

  11月27日,武汉晚报记者接到南京杨先生电话,他讲述了同样的遭遇。“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十字绣,开价18万元,要先收1.8万元。我觉得这个价格太高,有点虚,只交了2000元,准备回家考虑一下之后再交尾款。”杨先生从“艺博轩”出来之后,通过手机搜索,看到了武汉晚报于11月19日对这家公司的曝光。

  “家里孩子等着做手术,原想把这幅作品卖个千儿八百。看到你们《武汉晚报》的报道,他们每天电话催着交尾款,我坚决不交。”杨先生说,不管已经交的2000元能否要回,至少已经避免了1.6万元的损失。

  记者暗访

  想方设法要客户交手续费

  11月27日,武汉晚报记者以朋友的身份,跟随杨先生前往“艺博轩”进行了一番暗访。

  在武昌徐家棚绿地金融城12楼,这家公司大厅的展架里,摆放着不少瓶瓶罐罐,看标签,都似乎大有来头,全是“古董”。杨先生向工作人员表示,不敢贸然交尾款,需要对该公司的业务情况做一次了解。

  随后,一位被称为“王总”的男子,对我们进行了1小时的游说。

  “王总”表示,该公司老总在新加坡非常有人脉,在当地有分公司,能够以艺术品拍卖会方式将杨先生的作品高价拍出,“但是,这样可能有风险,万一流拍了呢?不过,我们也可以以非拍卖的方式寻找买家。您的这幅作品是有买家主动找上门来的。”“王总”说,该公司已经与买家签订了交易合同,就等着杨先生把尾款补齐,然后把作品发往新加坡。

  记者要求“王总”提供其所说的“新加坡分公司名称、地址和注册信息”,他改口说:“我们老板是通过那边的亲戚做这个生意,不是我们自己的公司。”记者要求看一眼该公司与新加坡买家的交易合同,他则表示:“这是我们的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

  杨先生表示,如果作品卖出,自己只要10万元,剩余的8万元可以作为“扣款”,是否可以不交1.6万元尾款。王总则表示“必须要先交足这部分钱”。杨先生追问,如果作品没卖出去,是否可以退还已缴纳费用?王总则一再表示“不会卖不出去,从来没出过这种情况”。

  记者表示,曾看到武汉晚报刚刚报道过该公司“因为新加坡客商资金问题,没能完成十字绣购买交易”。王总说:“这是竞争对手找媒体发的假新闻。我们新加坡那边完全没有问题。”记者追问,万一出现媒体所报道的情况,作品没能卖出,但家里急着用钱,是否可以将作品收回,自行另找买家,同时拿回前期交的手续费?王总则不情愿地说:“作品可以拿回去,钱退不了。这些钱已经在帮你卖作品的过程中用出去了。钱只能收,不能退。”至于钱究竟用在哪里,就无人知晓了。

  昨天,杨先生电话告诉记者,已经将那幅十字绣作品取回,“两千块钱我不要了,就当到武汉玩了一趟。我放弃了。”

  工商人士

  这种公司违法代价太低


  武汉晚报记者随后将情况反映给武汉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感叹:“这种公司违法代价太低,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让他们这么猖獗。”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商局人士介绍,工商执法部门每年接到各类加盟被骗投诉、工艺品代卖纠纷投诉非常多,但往往却只能按照合同纠纷来调解处理。“这些公司很狡猾,合同齐备,也不会强迫你签订,但是合同内容空泛,关键问题在合同里不写明,只通过口头告知,事后却无法取证。投诉多了,我们天天去找他,他烦不过了,索性注销公司,再重新注册一家,轻车熟路,按老套路再搞。这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震慑力。”这位人士表示,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法律,将这种行为入刑,增加其违法代价,才能有效遏制这类公司遍地开花。

  市民老胡,开着一家类似于“艺博轩”这样的公司,也曾因为类似的纠纷被武汉晚报报道过。老胡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身处该行业内看到的情况。

  “以我们公司来说,我们只在省外媒体投放广告,吸引外地客户,本地客户的生意不做,出现纠纷的话,他天天来,很麻烦。外地客户就不行,他来一趟,路费、吃住都要钱,耗一段时间就差不多了,再适当退点钱,就搞定了。”老胡说,现在注册公司很容易,一旦把名声做坏了,可以随便换个身份证再注册一家公司,继续按照以前的套路操作,广告投放时几乎连文案都不用重写,把以前的版本更改一下就能用。

  谈到“艺术品拍卖”这行,老胡说,其“套路”跟加盟骗局差不多,也是主要跟外地人做“生意”,除了靠广告吸引客户来受骗外,还从网上寻找客户,把客户的作品价格定得高高的,然后收取“手续费”,再跟客户耗时间,最终目的骗的就是你的“手续费”。所以,天上不会掉馅饼,当您自己都不相信钱会这么容易赚的时候,该多个心眼了。
http://jr.cnhubei.com/html/2015/zuixinjiandu_1207/65310.html

2015-12-07 10:22:43  来源:武汉晚报

  在武汉绿地金融城12楼,有一家名为“艺博轩”的文化公司。11月19日,武汉晚报曾以《普通一幅十字绣能卖17万元?》为题,报道了两位外地人通过该公司代售十字绣,反被骗走1万多元的遭遇。

  在当时的“故事”中,“艺博轩”以“新加坡客商看中了你的‘十字绣’,开价十几万购买”为由,约十字绣的所有者到武汉签订销售合同,并以手续费、税费为由收取“售价”的10%;随后又以“新加坡那边出现资金问题”为由迟迟不能交易;当投诉人要求拿回自己的作品时,该公司则拒绝归还前期收取的10%费用。“艺博轩”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连日来,武汉晚报又接到类似投诉,记者暗访发现,该公司“拉客”的说辞竟然完全没有改变。

  本报见习记者石伟

  同样遭遇

  看晚报让他少损失1.6万元

  11月25日,山东潍坊的季先生电话联系到武汉晚报记者,称看到了本报关于“艺博轩”的报道,他与报道中的老程有着同样的遭遇。

  季先生说,今年8月初,他在“58同城”上挂出了两幅十字绣作品的销售信息。随后,“艺博轩”工作人员联系他,声称该公司专门从事艺术品外贸生意,有新加坡客商看到了季先生的作品照片,愿意高价购买。工作人员约季先生到武汉详谈。

  8月15日,季先生在武汉艺博轩文化发展公司签订了为期1个月的合同,将两幅作品交给该公司销售;公司承诺在合同期内将作品成功交易,售价共计20万。季先生当场交了1.8万元“税费”。

  “直到10月份,作品还没卖。他们说会继续帮忙卖,直到卖出去为止,但已经交的钱退不了。直到看到武汉晚报的报道,我知道我可能受骗了。”季先生说,因为担心辛苦绣出来的作品遗失,他在10月底从公司取回了两幅十字绣,合同原件也被公司收走。

  庆幸的是,一位来自南京的投诉者,在交款前看到了武汉晚报的报道,避免了1.6万元损失。

  11月27日,武汉晚报记者接到南京杨先生电话,他讲述了同样的遭遇。“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十字绣,开价18万元,要先收1.8万元。我觉得这个价格太高,有点虚,只交了2000元,准备回家考虑一下之后再交尾款。”杨先生从“艺博轩”出来之后,通过手机搜索,看到了武汉晚报于11月19日对这家公司的曝光。

  “家里孩子等着做手术,原想把这幅作品卖个千儿八百。看到你们《武汉晚报》的报道,他们每天电话催着交尾款,我坚决不交。”杨先生说,不管已经交的2000元能否要回,至少已经避免了1.6万元的损失。

  记者暗访

  想方设法要客户交手续费

  11月27日,武汉晚报记者以朋友的身份,跟随杨先生前往“艺博轩”进行了一番暗访。

  在武昌徐家棚绿地金融城12楼,这家公司大厅的展架里,摆放着不少瓶瓶罐罐,看标签,都似乎大有来头,全是“古董”。杨先生向工作人员表示,不敢贸然交尾款,需要对该公司的业务情况做一次了解。

  随后,一位被称为“王总”的男子,对我们进行了1小时的游说。

  “王总”表示,该公司老总在新加坡非常有人脉,在当地有分公司,能够以艺术品拍卖会方式将杨先生的作品高价拍出,“但是,这样可能有风险,万一流拍了呢?不过,我们也可以以非拍卖的方式寻找买家。您的这幅作品是有买家主动找上门来的。”“王总”说,该公司已经与买家签订了交易合同,就等着杨先生把尾款补齐,然后把作品发往新加坡。

  记者要求“王总”提供其所说的“新加坡分公司名称、地址和注册信息”,他改口说:“我们老板是通过那边的亲戚做这个生意,不是我们自己的公司。”记者要求看一眼该公司与新加坡买家的交易合同,他则表示:“这是我们的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

  杨先生表示,如果作品卖出,自己只要10万元,剩余的8万元可以作为“扣款”,是否可以不交1.6万元尾款。王总则表示“必须要先交足这部分钱”。杨先生追问,如果作品没卖出去,是否可以退还已缴纳费用?王总则一再表示“不会卖不出去,从来没出过这种情况”。

  记者表示,曾看到武汉晚报刚刚报道过该公司“因为新加坡客商资金问题,没能完成十字绣购买交易”。王总说:“这是竞争对手找媒体发的假新闻。我们新加坡那边完全没有问题。”记者追问,万一出现媒体所报道的情况,作品没能卖出,但家里急着用钱,是否可以将作品收回,自行另找买家,同时拿回前期交的手续费?王总则不情愿地说:“作品可以拿回去,钱退不了。这些钱已经在帮你卖作品的过程中用出去了。钱只能收,不能退。”至于钱究竟用在哪里,就无人知晓了。

  昨天,杨先生电话告诉记者,已经将那幅十字绣作品取回,“两千块钱我不要了,就当到武汉玩了一趟。我放弃了。”

  工商人士

  这种公司违法代价太低


  武汉晚报记者随后将情况反映给武汉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感叹:“这种公司违法代价太低,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让他们这么猖獗。”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商局人士介绍,工商执法部门每年接到各类加盟被骗投诉、工艺品代卖纠纷投诉非常多,但往往却只能按照合同纠纷来调解处理。“这些公司很狡猾,合同齐备,也不会强迫你签订,但是合同内容空泛,关键问题在合同里不写明,只通过口头告知,事后却无法取证。投诉多了,我们天天去找他,他烦不过了,索性注销公司,再重新注册一家,轻车熟路,按老套路再搞。这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震慑力。”这位人士表示,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法律,将这种行为入刑,增加其违法代价,才能有效遏制这类公司遍地开花。

  市民老胡,开着一家类似于“艺博轩”这样的公司,也曾因为类似的纠纷被武汉晚报报道过。老胡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身处该行业内看到的情况。

  “以我们公司来说,我们只在省外媒体投放广告,吸引外地客户,本地客户的生意不做,出现纠纷的话,他天天来,很麻烦。外地客户就不行,他来一趟,路费、吃住都要钱,耗一段时间就差不多了,再适当退点钱,就搞定了。”老胡说,现在注册公司很容易,一旦把名声做坏了,可以随便换个身份证再注册一家公司,继续按照以前的套路操作,广告投放时几乎连文案都不用重写,把以前的版本更改一下就能用。

  谈到“艺术品拍卖”这行,老胡说,其“套路”跟加盟骗局差不多,也是主要跟外地人做“生意”,除了靠广告吸引客户来受骗外,还从网上寻找客户,把客户的作品价格定得高高的,然后收取“手续费”,再跟客户耗时间,最终目的骗的就是你的“手续费”。所以,天上不会掉馅饼,当您自己都不相信钱会这么容易赚的时候,该多个心眼了。
有过成功拍卖的例子吗?没有的话明显就是诈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