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集体主义下的村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2:46

在中国数万村庄中,河南的南街村是最出名的村子之一。对于村外的人来说,南街村披着一层神秘色彩,它的独特显得与当今社会发展节奏格格不入。南街村的中心是东方红广场,格局仿照天安门广场而建。中间巨大的汉白玉毛泽东雕像耸立在广场中央,早年毛的雕像下由民兵二十四小时站岗守护,现已改成护栏围绕。南街村治下村民和儿童被灌输毛泽东道德标准和集体主义原则,指导他们的日常生活。
http://news.qq.com/original/living/l531.html
在中国数万村庄中,河南的南街村是最出名的村子之一。对于村外的人来说,南街村披着一层神秘色彩,它的独特显得与当今社会发展节奏格格不入。南街村的中心是东方红广场,格局仿照天安门广场而建。中间巨大的汉白玉毛泽东雕像耸立在广场中央,早年毛的雕像下由民兵二十四小时站岗守护,现已改成护栏围绕。南街村治下村民和儿童被灌输毛泽东道德标准和集体主义原则,指导他们的日常生活。
http://news.qq.com/original/living/l531.html

夜晚,南街村生活区的一座廊桥上,一些村民在休闲。南街村城市化建设水准已达到现代化;街道、建筑等水平甚至超过漯河等一些城市。1984年,人民公社制度瓦解,整个中国都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渡。时任南街村书记王宏斌却逆势而行,提出重走集体化经济道路。个体工商业者陆续将自己的产业交还集体,通过回收耕地、开设村办企业,南街村全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南街村方便面是南街村的招牌企业,方便面厂有五百余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村外,工人的月工资在两千元左右。据厂里工人称,目前方便面厂的效益非常好,工资水平在县里属于中上等。

南街村的领导认为,毛泽东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指引他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要饮水思源。工厂规定,班前班后,工人都要身着统一服装,整齐站在厂里唱革命歌曲。工厂里还会定期开设学习班,对新职工进行思想教育。

南街村的企业定期开集体大会,几百人聚在南街村文化园的会场里,由企业领导汇报工厂效益和企业发展方向。村里领导称,南街村在2014年的企业生产总值达到近21个亿,目前企业效益稳步攀升。然而据2008年媒体披露:南街村的高速经济增长不是靠自身积累,而是靠银行贷款。据称,当年南街村实际负债达17亿元。而这笔巨额债务后来由政府层层下令,命银行“自行消化”。

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右)是南街村的精神领袖,村民都称他为“班长”,31年前,正是他确立了南街村的发展方向。有报道称,在南街村目前“班长挂帅”、党委领导、党政经三面一体的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中,王宏斌居于毫无争议的中枢地位。1998年之后,南街村经济发展连续下滑,“红色亿元村”神话趋于破灭,王宏斌并不否认贷款、经济下滑等问题。

但无论如何,南街村目前依然维持着较高的生活水准。南街村里工业区、生活区和教育区分布有序,花园式的工厂、住宅和学校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内地农村贫穷落后的气息。图为南街村的生活区,傍晚在小区休闲的村民。

南街村共有村民八百多户,三千人左右。统一住在村里生活区的住宅楼里,按不同人口分配。在这里,毛泽东成为村民的信仰,每户家庭里都摆放着毛泽东像,比作“神明”一般供奉。

南街村实行了一种“共产主义”分配制度,教育和医疗全部由村里承担费用,村里还每月定量向村民发放购物卡和生活用品,村民可凭购物卡在村里的超市购买东西,每张卡目前每月存入80元。南街村在村民福利待遇上的花费为8000元每人每月。图为南街村向村民发放的购物卡、生活用品账本以及医疗证。

王炎明居住的70平米两居室是结婚后村里分配给他的房子。早年他曾经离开南街村去外面跑医药,但并没有赚到钱,在外面闯荡的日子也远没有在家里安逸舒适。蹉跎之后,王炎明回到南街村,向村委会递交申请报告,反省自己“做法受到了外面的诱惑”,希望回到集体中工作。两个月后,村里开会决议,安排王炎明在药厂上班,负责销售。这一回去,王炎明不再出来。目前凭借他的人脉关系和在外面学到的东西,有着比以前高得多的收入,他对村里充满了感激。2013年武汉大学对南街村青年做的调查问卷中,只有15%的青年选择或愿意外出务工。

2013年,南街村在村后山旁建起一座大楼,计划作为南街村的第二代村民楼供村民居住生活。目前主体已经建起,但因资金不足而停滞至今。王宏斌称之为“无产阶级公寓楼”,有着“五星级的标准”,在这座公寓里,吃,穿,住,健身等设备场所应有尽有,都属于村民公有。

南街村几乎没有娱乐设施,跳舞是村民打发夜晚时间的一种方式。

有时一些老年村民会聚集在村口听戏。

每年十月一日,南街村都要举办集体婚礼,22对新人穿着统一的婚纱和西装进行一系列仪式,包括唱革命歌曲、集体宣誓、向毛泽东像鞠躬等。

“再没有地方比这儿幸福了”,72岁的李喜兰坐在家中说。虽然她从没离开过南街村生活,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幸福感,她很坚定。李喜兰的老伴瘫痪了六年,几年前她和家人带着老伴去郑州、北京治病,三十多万的医药费都是村里支付。其实调查显示,大部分村民对南街村发展模式并不了解,但不了解并不意味着不认可。南街村的“红色神话”就在村民的幸福感和外界的质疑中交织形成。

2003年,南街村村主任王金忠心脏病突发身亡,在其办公室的保险柜中至少发现了2000万现金及多本房产证,可是对于此事,村民们却选择回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说:“一个集体里,多少都会有些败类……只要有班长(村支书王宏斌)在,村里大的方向就不会变。”可“大的方向”究竟是什么方向?这些长久生活在“红色亿元村”中的村民却都说不清楚。
QQ截图20151126123419.jpg
楼主,这些村出名的原因是什么?
从工人的穿着看不富裕啊
最好的还是华西村!吃不着大鱼的中原人还是干不过吃着三文鱼的“南蛮”……
没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你这些村还在一天十个工分 吃二两七钱四一餐 赶集买包盐要写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