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大概说说买苏-35的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32:56
      不想做空对空的漫无边际的闲扯,既然是讨论,严格限定几个边界条件是很重要的。觉得边界划的不对的,欢迎绕道,欢迎开新帖,谢绝踢场,谢绝抬杠。
      边界一:我国在中短期(10到15年内)在东部沿海同某大国及几个小国(或者地区)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依然极低,这是国际战略态势与我国的基本国策所决定的。一旦出现军事冲突,可能以短期(数个小时到数天)的高技术局部空中联合对抗为主,投入航空兵军力有限,冲突限定规模,不会扩大到相互打击对方机场或者本土其它目标的地步。我国同某大国的对抗,依然以大国有限遏制,我国进一步发展区域拒止能力,慢慢积蓄力量逐步扳回战略天平为主。
      边界二:我国空军/航天部队在未来20年内都是建军的重中之重,军费会向海、空军进一步倾斜,空军日益成为打赢现代化战争的拳头。同时,我国空军的战役学说也将持续从本土防御,要地防空向主动进攻,执行区域拒止任务转变。从一支战术型的防空军向一支战略型的进攻型空军的进步是不会停止的。
      边界三: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现有的三代机队数量为,歼-11A/苏-27SK/UBK为140架,歼-11B/BS为240架,歼-10A/S为280架,歼-15A为24架,歼-16A为16架,歼-10B/C为60架,苏-30MKKMK2为100架,总计860架,绝大部分飞机是服役10年以下的新战术飞机。同时,我国空军下一代的装备重点将以歼-16、歼-10C、歼-11D为主(暂且不列入歼20)。
      边界四:空军战术飞机主力装配厂112的年度产能在40架左右,这些产能要分配给歼-16、歼-11D、歼-15,未来10到15年内都是如此。暂时不考虑扩产的因素;132厂的产能在36架左右,全部用于制造歼-10C。
      边界五:空军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在稳步提高中。FWS-10A已经相当成熟,推力更强的FWS-10B和安装FADEC,140Kn级别推力的FWS-10某型也已经在成熟中。太行发动机已经形成一个发动机系列,剩下的内容只有继续改进升级,不存在是否堪用的问题。
      有了以上五个边界,我们可以对苏-35的购买理由进行一番讨论,先否定一些理由,再指出最后的结论。
      首先我不同意“买苏35是为了应急作战”的观点。除了有边界一作为限制条件以外,我国海空军的力量也是1991年或者1996年完全不能比拟的。彼时我国以区区数十架苏-27SK去对抗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同以卵击石无异,现在即便是某大国出动其最先进的战术空军飞机,同现阶段的我国海空军实施大规模对抗也不能完全保证胜利。
      换言之,从总体力量对比来说,我国海空军已经大体在本土及周边地区同最有威胁的假想敌达成了军事均势,不需要靠二十多架某型战术飞机去达成1991年购买苏-27、2000年购买苏-30所需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前者使得我军进入了三代机时代,后者使得我军初步开始关注SEAD能力)。因此,说苏-35是为了应急作战,完全站不住脚。
      其次我也不完全同意购买苏-35战机是为了某一单一系统(诸如飞控,诸如发动机,诸如火控,诸如雷达)。诚然,以上几个大系统我国和俄国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购买苏-35这一俄国空军相对先进的战术兵器可以对俄国的整个航空工业总体与分系统有着一个直观的认知,但是要说“为了某某分系统,我要买某某飞机”,从战略角度根本站不住脚:要达到以上目的,技术交流是否可以?非常规手段是否可以?分项目合作是否可以?何必非要买这几十架飞机?在苏-35的各项分系统并未同我国同类系统拉开明显代差的情况下花上二十个亿,就为了得到某个分系统的某项技术,何不把这二十个亿拿出十分之一用于技术攻关?总之这种说法不靠谱的可能性居多,可以基本略过。
      最后,我真心鄙视某些为了粉苏35而起劲地黑本土航空工业,或者某些为了黑苏35而起劲地黑俄国的航空工业的人士。中国的航空工业有其长处,俄国的航空工业也不完全都是短处,互通有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才是正道。在苏-35引进这件事里,心怀叵测,夹带私货,做出“中国的航空工业就是两个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要仰仗俄国人鼻息,或类似结论的人士,只能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好说更粗俗的词语了)。既然是这样,购买苏-35是为了将其作为中国空军三代半主力战斗机使用,并将国产的同类机型完全抛弃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了。
      那么,购买苏-35既不是为了“储备军械,准备开片”,也不是为了“我去雪豹雷达24K氪金狗眼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更不是为了“AVIC就是一坨翔,还是俄国货一个顶俩”,那么究竟为何呢?
      很简单,不从中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与贸易往来的角度论述,单纯从军事角度论述,就是几个字:正常换代需要。
      我国空军已经进入三代半战斗机时代,从机型划分来看,中型战术飞机由歼-10C填空,已经在2014年开始装备;重型多用途战术飞机由歼-16填空,也在2014年开始试装,2015年正式装备。而作为重型制空型战术飞机,歼-11D在2015年刚刚首飞,尚且无法正式装备部队。这也就是说,我国空军在三代半战术飞机领域出现了断档问题,有一块空档在3、4年内填不上。而空军作为一个极其讲究整体战斗力与战斗系统完整性的军种,自然无法容忍这种问题。所以这也就是为何我国空军选择了苏-35,还特别要求在2016年到2018年交货的因素:尽快把三代半重型制空战斗机的断档补上,让我国空军在2014到2016年完成向三代半的迈进。这24架苏35歼击机将在歼-11D量产之前,初步补齐我军三代半战机的战术体系,同时其部分使用国产设备,还可以使部分歼-11D的装机设备提前接受可靠性考验,等于延长了试飞时间,减少未来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待到2018年苏-35交货完毕后,正好迎来歼-11D的装备部队,使得我国空军的整个装备实现了持续更新换代的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苏-35是我军三代半重型制空战机的一型过渡机型与先导机型,其意义就是如上所说,是“正常的更新换代的需要”。
      至于某些人质疑的112产能问题,个人认为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大概计算一下,每年40架的产能,到2018年歼-11D量产,之前每年可以制造24架歼-16和16架歼-15,三年可以造出72架歼-16和48架歼-15,2018年之后转产歼-11D,每年可以制造出24架歼-11D和16架歼-16,歼-16总数以200架计算,制造到2024年也就基本结束了;而歼-11D总数若以240架计算,制造到2026年也就基本差不多了。那个时候不含第四代战斗机,我军的主力将是:200架MLU升级的歼-11B(机龄10到15年,接近歼-11D水平),200架歼-16A/B(机龄10年左右),240架歼-11D/苏-35(机龄10年左右),另有200架左右的歼-11A、苏-30MKK作为二线力量;歼-10A/S约200架(机龄15年左右,接近歼-10C水平),歼-10C约500架(机龄10年不到),我国空军将进入全三代半战机时代,保有1500架左右的三代半战机,成为东亚最强大的空中力量。
      最后说说万众瞩目的苏-35可能和歼-10B、歼-11B的对抗。我一向认为对于这种对抗应该从战略角度来进行考察,多考察飞机的战术使用,不拘泥于双方的交换比。双方都是三代和三代半战机,并没有拉开明显的代差,部分战斗系统苏35可能还不如国产战机,体系对抗,交换比又能如何?即便某些一向看苏35眼热的朋友,也不敢打包票说苏35对歼10B全程对抗交换比会一边倒,是不是?当然,作为三代半战机,苏35对相对老式的三代机歼10A、歼-11B都是有一定优势的,这点我们不必否认。
      且让子弹飞一会儿,看苏-35何时来中国,何时参加演习,何时能飞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答案。      不想做空对空的漫无边际的闲扯,既然是讨论,严格限定几个边界条件是很重要的。觉得边界划的不对的,欢迎绕道,欢迎开新帖,谢绝踢场,谢绝抬杠。
      边界一:我国在中短期(10到15年内)在东部沿海同某大国及几个小国(或者地区)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依然极低,这是国际战略态势与我国的基本国策所决定的。一旦出现军事冲突,可能以短期(数个小时到数天)的高技术局部空中联合对抗为主,投入航空兵军力有限,冲突限定规模,不会扩大到相互打击对方机场或者本土其它目标的地步。我国同某大国的对抗,依然以大国有限遏制,我国进一步发展区域拒止能力,慢慢积蓄力量逐步扳回战略天平为主。
      边界二:我国空军/航天部队在未来20年内都是建军的重中之重,军费会向海、空军进一步倾斜,空军日益成为打赢现代化战争的拳头。同时,我国空军的战役学说也将持续从本土防御,要地防空向主动进攻,执行区域拒止任务转变。从一支战术型的防空军向一支战略型的进攻型空军的进步是不会停止的。
      边界三: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现有的三代机队数量为,歼-11A/苏-27SK/UBK为140架,歼-11B/BS为240架,歼-10A/S为280架,歼-15A为24架,歼-16A为16架,歼-10B/C为60架,苏-30MKKMK2为100架,总计860架,绝大部分飞机是服役10年以下的新战术飞机。同时,我国空军下一代的装备重点将以歼-16、歼-10C、歼-11D为主(暂且不列入歼20)。
      边界四:空军战术飞机主力装配厂112的年度产能在40架左右,这些产能要分配给歼-16、歼-11D、歼-15,未来10到15年内都是如此。暂时不考虑扩产的因素;132厂的产能在36架左右,全部用于制造歼-10C。
      边界五:空军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在稳步提高中。FWS-10A已经相当成熟,推力更强的FWS-10B和安装FADEC,140Kn级别推力的FWS-10某型也已经在成熟中。太行发动机已经形成一个发动机系列,剩下的内容只有继续改进升级,不存在是否堪用的问题。
      有了以上五个边界,我们可以对苏-35的购买理由进行一番讨论,先否定一些理由,再指出最后的结论。
      首先我不同意“买苏35是为了应急作战”的观点。除了有边界一作为限制条件以外,我国海空军的力量也是1991年或者1996年完全不能比拟的。彼时我国以区区数十架苏-27SK去对抗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同以卵击石无异,现在即便是某大国出动其最先进的战术空军飞机,同现阶段的我国海空军实施大规模对抗也不能完全保证胜利。
      换言之,从总体力量对比来说,我国海空军已经大体在本土及周边地区同最有威胁的假想敌达成了军事均势,不需要靠二十多架某型战术飞机去达成1991年购买苏-27、2000年购买苏-30所需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前者使得我军进入了三代机时代,后者使得我军初步开始关注SEAD能力)。因此,说苏-35是为了应急作战,完全站不住脚。
      其次我也不完全同意购买苏-35战机是为了某一单一系统(诸如飞控,诸如发动机,诸如火控,诸如雷达)。诚然,以上几个大系统我国和俄国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购买苏-35这一俄国空军相对先进的战术兵器可以对俄国的整个航空工业总体与分系统有着一个直观的认知,但是要说“为了某某分系统,我要买某某飞机”,从战略角度根本站不住脚:要达到以上目的,技术交流是否可以?非常规手段是否可以?分项目合作是否可以?何必非要买这几十架飞机?在苏-35的各项分系统并未同我国同类系统拉开明显代差的情况下花上二十个亿,就为了得到某个分系统的某项技术,何不把这二十个亿拿出十分之一用于技术攻关?总之这种说法不靠谱的可能性居多,可以基本略过。
      最后,我真心鄙视某些为了粉苏35而起劲地黑本土航空工业,或者某些为了黑苏35而起劲地黑俄国的航空工业的人士。中国的航空工业有其长处,俄国的航空工业也不完全都是短处,互通有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才是正道。在苏-35引进这件事里,心怀叵测,夹带私货,做出“中国的航空工业就是两个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要仰仗俄国人鼻息,或类似结论的人士,只能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好说更粗俗的词语了)。既然是这样,购买苏-35是为了将其作为中国空军三代半主力战斗机使用,并将国产的同类机型完全抛弃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了。
      那么,购买苏-35既不是为了“储备军械,准备开片”,也不是为了“我去雪豹雷达24K氪金狗眼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更不是为了“AVIC就是一坨翔,还是俄国货一个顶俩”,那么究竟为何呢?
      很简单,不从中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与贸易往来的角度论述,单纯从军事角度论述,就是几个字:正常换代需要。
      我国空军已经进入三代半战斗机时代,从机型划分来看,中型战术飞机由歼-10C填空,已经在2014年开始装备;重型多用途战术飞机由歼-16填空,也在2014年开始试装,2015年正式装备。而作为重型制空型战术飞机,歼-11D在2015年刚刚首飞,尚且无法正式装备部队。这也就是说,我国空军在三代半战术飞机领域出现了断档问题,有一块空档在3、4年内填不上。而空军作为一个极其讲究整体战斗力与战斗系统完整性的军种,自然无法容忍这种问题。所以这也就是为何我国空军选择了苏-35,还特别要求在2016年到2018年交货的因素:尽快把三代半重型制空战斗机的断档补上,让我国空军在2014到2016年完成向三代半的迈进。这24架苏35歼击机将在歼-11D量产之前,初步补齐我军三代半战机的战术体系,同时其部分使用国产设备,还可以使部分歼-11D的装机设备提前接受可靠性考验,等于延长了试飞时间,减少未来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待到2018年苏-35交货完毕后,正好迎来歼-11D的装备部队,使得我国空军的整个装备实现了持续更新换代的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苏-35是我军三代半重型制空战机的一型过渡机型与先导机型,其意义就是如上所说,是“正常的更新换代的需要”。
      至于某些人质疑的112产能问题,个人认为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大概计算一下,每年40架的产能,到2018年歼-11D量产,之前每年可以制造24架歼-16和16架歼-15,三年可以造出72架歼-16和48架歼-15,2018年之后转产歼-11D,每年可以制造出24架歼-11D和16架歼-16,歼-16总数以200架计算,制造到2024年也就基本结束了;而歼-11D总数若以240架计算,制造到2026年也就基本差不多了。那个时候不含第四代战斗机,我军的主力将是:200架MLU升级的歼-11B(机龄10到15年,接近歼-11D水平),200架歼-16A/B(机龄10年左右),240架歼-11D/苏-35(机龄10年左右),另有200架左右的歼-11A、苏-30MKK作为二线力量;歼-10A/S约200架(机龄15年左右,接近歼-10C水平),歼-10C约500架(机龄10年不到),我国空军将进入全三代半战机时代,保有1500架左右的三代半战机,成为东亚最强大的空中力量。
      最后说说万众瞩目的苏-35可能和歼-10B、歼-11B的对抗。我一向认为对于这种对抗应该从战略角度来进行考察,多考察飞机的战术使用,不拘泥于双方的交换比。双方都是三代和三代半战机,并没有拉开明显的代差,部分战斗系统苏35可能还不如国产战机,体系对抗,交换比又能如何?即便某些一向看苏35眼热的朋友,也不敢打包票说苏35对歼10B全程对抗交换比会一边倒,是不是?当然,作为三代半战机,苏35对相对老式的三代机歼10A、歼-11B都是有一定优势的,这点我们不必否认。
      且让子弹飞一会儿,看苏-35何时来中国,何时参加演习,何时能飞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答案。
根本原因技术水平不行,别等的都是聊以自慰的借口
:-(估计两边都不买账,这个35啊,害死了几多ID,神经了几多大神,掀起了几多恩怨,浪费了几多流量!
            
…然…并…卵…
苏35来华 发表于 2015-11-23 23:23
根本原因技术水平不行,别等的都是聊以自慰的借口
要抬杠自己出门右转上别的帖抬去,本帖谢绝BKC或者HKC。
不可太红 发表于 2015-11-23 23:55
:-(估计两边都不买账,这个35啊,害死了几多ID,神经了几多大神,掀起了几多恩怨,浪费了几多流量!
       ...
就是正常装备换代而已,早都说了,买一批就多24架三代半,三代半机队规模扩大,何乐而不为。
中国几乎没有多用途战斗机,即使打弱国也难以速胜。

蓝色的歌 发表于 2015-11-24 00:03
就是正常装备换代而已,早都说了,买一批就多24架三代半,三代半机队规模扩大,何乐而不为。


Su35根本就不是三代半,是个三代机,机动性能与Su27相当就不错了。
Su35,中国根本不会买的。还发一大通理由,来浪费版面。
蓝色的歌 发表于 2015-11-24 00:03
就是正常装备换代而已,早都说了,买一批就多24架三代半,三代半机队规模扩大,何乐而不为。


Su35根本就不是三代半,是个三代机,机动性能与Su27相当就不错了。
Su35,中国根本不会买的。还发一大通理由,来浪费版面。
ertert 发表于 2015-11-24 04:39
Su35根本就不是三代半,是个三代机,机动性能与Su27相当就不错了。
Su35,中国根本不会买的。还发一大 ...
拍照留念思密达
只能说yes不能说no,既然如此只能夸夸撸主ID很有艺术性,懂得通感,不错。
买35这事政治需要为主,沈飞的产能也是有限,就是看成歼11系列的批生产改进型而已,没有必要过分解读
边界三: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现有的三代机队数量为,歼-11A/苏-27SK/UBK为140架,歼-11B/BS为240架,歼-10A/S为280架,歼-15A为24架,歼-16A为16架,歼-10B/C为60架,苏-30MKKMK2为100架,总计860架。。。。。。。。。。。。


15,16,10B/C现在有这么多吗?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目前通行的说法就是歼11B/D的产能不足
感觉楼主还是应该把四代机的预计产量包括进这个分析。比如文中估计的到2025年底新生产的三代半包括:“200架歼-16A/B”,“240架歼-11D/苏-35”,“歼-10C约500架”,也就是说未来十年要全新生产900架样子的三代机,平均每年90架上下,如此根本就没有产能留下来给四代机了。当然南北两边都可以扩产,但个人怀疑在四代机即将装备的前夜大规模扩产三代机有无必要?尤其是就成飞而言,到了2020年之后完全没有必要再生产J10C(外贸除外),而应该全力转产J20应对对手海量F-35的出产。
支持楼主,非黑即白,非白即黑,都不可取。
中国几乎没有多用途战斗机,即使打弱国也难以速胜。
我军目前的任务还是以国土防御为主,对面打击军力主要是围绕打美国航母战斗群来建设的。
边界三: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现有的三代机队数量为,歼-11A/苏-27SK/UBK为140架,歼-11B/BS为240架,歼-10 ...
10B/C排到60号基本没有疑义,目前4个单位在换。


对你的产能分析表示怀疑,从以前的坛里各种传说,我分析:近年来,北面大概是10--20架,通常靠近10。南边大概是20架左右,偶尔能超过20架,但不可能达到30架。因为大家应该都是1条生产线嘛,毛式生产线,不可能有你说的那么大的产能。。。

所以,所谓产能不足,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非要说是神马能不足,那应该是:“订单能”不足。。。

产能再大,订单就那么多,有神马用。。。PS,大家稍微看看那些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大国企,产能是多少?实际产量是多少?哈,没订单,你能生产多少?比如,有个叫二重的,最厉害的,大概叫中铝,亏损第1吧,唉

另外,也看到过帖子,毛子卖给我们苏35的那个共青城厂,只有6000人,战机产能顶我们2、3个厂,1个厂大概顶我们全部厂的产能。毛子还有个更大更先进的伊尔库克厂,就是卖给印度飞机的那个厂。。。

谁还敢再扯产能不足???

对你的产能分析表示怀疑,从以前的坛里各种传说,我分析:近年来,北面大概是10--20架,通常靠近10。南边大概是20架左右,偶尔能超过20架,但不可能达到30架。因为大家应该都是1条生产线嘛,毛式生产线,不可能有你说的那么大的产能。。。

所以,所谓产能不足,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非要说是神马能不足,那应该是:“订单能”不足。。。

产能再大,订单就那么多,有神马用。。。PS,大家稍微看看那些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大国企,产能是多少?实际产量是多少?哈,没订单,你能生产多少?比如,有个叫二重的,最厉害的,大概叫中铝,亏损第1吧,唉

另外,也看到过帖子,毛子卖给我们苏35的那个共青城厂,只有6000人,战机产能顶我们2、3个厂,1个厂大概顶我们全部厂的产能。毛子还有个更大更先进的伊尔库克厂,就是卖给印度飞机的那个厂。。。

谁还敢再扯产能不足???
假想敌编队也可以啊,专用蓝军编队,模拟f22的
24架苏35能起多大作用??11D为什么到18年才能投产??
haireh 发表于 2015-11-24 10:27
对你的产能分析表示怀疑,从以前的坛里各种传说,我分析:近年来,北面大概是10--20架,通常靠近10。南边大 ...
年产确实不均衡,但南边十来年平均下来也30了,高峰年产50无压力,你那北边一二十也不靠谱,有一句说对了,主要是订单因素,还有发动机等原因。
没有产能问题,不是产能不足,而是不需要生产那么多,没那么多订单
无论是南还是北,都不需要那么多,否则早就扩产了
生产那么多的三代机干嘛,保证一定数量就行了,提升空军水平的关键就是四代机J-20,一旦定型,南边肯定会扩产,没准儿或者说很大可能,北边也会生产J-20
J-11D和J-16本来自身就冲突,再加上Su-35,也能说明空军对北边还是不满意,东西不合时宜,叫个外卖也无所谓,起码可以做假想敌,模拟印度的mki,再加上技术交流和政治因素,应该不止24架

24架苏35能起多大作用??11D为什么到18年才能投产??
11D今年刚试飞,才出到2架原型机,按正常6架原型机定型 18年才能小批量服役了  


别编理由了,还正常换代,这理由就是个呵呵。

买su35都炒了3、4年了,兔子军方连2、3年的正常换代的空档都忍受不了,前面3、4年的时间浪费就能忍得?为啥就不能承认,兔子需要苏35这样的飞机,但国内的所谓改的他妈都不认得的su27改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拿出与su35相匹敌的能力,逼得军方只能买毛货。合理的推测是,军方需要su35性能的飞机,但并没有一定买毛货的意愿,还是给国内的留下了机会,所以才有了前头拖拖拉拉的谈判。但最终军方判断国内的没法在合适的时间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才下定决心买了毛货

别编理由了,还正常换代,这理由就是个呵呵。

买su35都炒了3、4年了,兔子军方连2、3年的正常换代的空档都忍受不了,前面3、4年的时间浪费就能忍得?为啥就不能承认,兔子需要苏35这样的飞机,但国内的所谓改的他妈都不认得的su27改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拿出与su35相匹敌的能力,逼得军方只能买毛货。合理的推测是,军方需要su35性能的飞机,但并没有一定买毛货的意愿,还是给国内的留下了机会,所以才有了前头拖拖拉拉的谈判。但最终军方判断国内的没法在合适的时间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才下定决心买了毛货
11D今年刚试飞,才出到2架原型机,按正常6架原型机定型 18年才能小批量服役了
仅仅是改进型,会需要6架原型机?从歼16已经批产来看,并不需要到18年。。。。空军连这一两年都没法等么
仅仅是改进型,会需要6架原型机?从歼16已经批产来看,并不需要到18年。。。。空军连这一两年都没法等么

空军需求太急了,沈飞本来就是仿制改进,要达标可不容易的。
空军需求太急了,沈飞本来就是仿制改进,要达标可不容易的。
有多急?近期基本没有发生战争的可能,就算打起来了,这才24架飞机,就算歼11D不稳定,我们还有歼10B/C,除非10B/C相比于35有质的差距
苏35来华 发表于 2015-11-23 23:23
根本原因技术水平不行,别等的都是聊以自慰的借口
是啊是啊,T45苍鹰把美国人这脸打得......“根本原因技术水平不行”。
ertert 发表于 2015-11-24 04:39
Su35根本就不是三代半,是个三代机,机动性能与Su27相当就不错了。
Su35,中国根本不会买的。还发一大 ...
第一次听说三代机和三代半是用机动性作为划分依据的......领教了。
蓝色的歌 发表于 2015-11-24 00:03
就是正常装备换代而已,早都说了,买一批就多24架三代半,三代半机队规模扩大,何乐而不为。
以中国的习惯和体量,第一批绝对不是总采购数。
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吧。
除了政治原因,实在找不到其他理由了。。。
空军:我要35
中航:乖 给你16 多用途 对地钢钢滴
空军:我要35
中航:乖 过两年 给你11D 对空钢钢滴 还有20 先进一代噢亲
空军:我要35 我要35 我要35
中航:。。。
对你的产能分析表示怀疑,从以前的坛里各种传说,我分析:近年来,北面大概是10--20架,通常靠近10。南边大 ...
知道坛子里阁下一向是大力支持购买苏35,不过也不用这样罔顾事实吧?歼10在2005年才上量,歼11B在2008年才批产,要是每年十来架,二十来架的量,七年内的240架11B,一大半都得从土里长出来还是树上结出来?
空军:我要35
中航:乖 给你16 多用途 对地钢钢滴
空军:我要35

空军将领考虑的只是机队规模,更新换代存续,战术使用的问题,具体机型问题没有十几年前那么迫切。毕竟现在一不要应急作战买来补漏,二机型选择余地也大,三作战体系基本建设完毕,持续发展就可以了。
蓝色的歌 发表于 2015-11-24 12:55
空军将领考虑的只是机队规模,更新换代存续,战术使用的问题,具体机型问题没有十几年前那么迫切。毕竟现 ...
我估计,海军比空军更需要苏35,因为将来J20肯定是空军的,海军不知道排队到哪一年才能拿到J20了。。。海军起码应该买24架苏35,空军用了一段时间,对比测试下11D、16,很可能会再买一批苏35。
我估计,海军比空军更需要苏35,因为将来J20肯定是空军的,海军不知道排队到哪一年才能拿到J20了。。。海 ...
你先把之前的坑填上再说。
随着空军航空兵作战线外推,同海军航空兵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不明显。海军航空兵除了海南岛的歼11B作为航母舰载机种子部队使用,其它单位以飞豹为主,三代机只有两个团。未来也会延续这个趋势,海军航空兵尤其是东海方向与北方方向将以飞豹改进型为主,专司空对面反舰任务。而制空任务全部交给空军完成。
我估计,海军比空军更需要苏35,因为将来J20肯定是空军的,海军不知道排队到哪一年才能拿到J20了。。。海 ...
此外,对比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对比之后更有可能的是持续改进歼11与歼16而不是购买苏35。
你们指望的苏35上量到一个师可能性不大。
112的年度产能在40架左右,这些产能要分配给歼-16、歼-11D、歼-15;132厂的产能在36架左右,全部用于制造歼-10C。
  
确定年产有这么多?
蓝色的歌 发表于 2015-11-24 10:22
我军目前的任务还是以国土防御为主,对面打击军力主要是围绕打美国航母战斗群来建设的。
以武器对抗美国只会让差距越来越大。
美国固然武器先进,然而美国真正的战斗力来自其世界之王的地位。
在美国航母贴脸的时候打美国航母战斗群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美国为啥要按中国的剧本走,只需要俄亥俄过来射300战斧即可,一枚战斧50万美元,300战斧成本不如一架F-22,美国可以前一月射20轮300战斧,之后每月射4轮,在中国沿海6亿人口水电全停之前他不需要让任何单位暴露在中国常规武器的范围之内。

而这一切中国完全无法复制,因为中国造出同样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在过被美国控制的第一岛链的那圈浅海时候必然被反潜网发现,然后接受弗吉尼亚全程陪同了。
世界之王才被允许使用的战术,中国作为一个弱者,即使拥有相当的武器也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才能改变命运?当然是也获得海外军事存在,让世界之王名不副实。所以中国的武器短时期内需要的不是和美国对抗,而是凌虐弱国小国,将其收入势力范围,往其注入军事驻扎。只有那时,只有当中国凌虐过弱国小国之后,中国和美国的游戏规则才可能变得对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