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谋杀了傀儡光绪——大清皇帝猝死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49:02
光绪皇帝(1827-1908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代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系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X之次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他既是同治帝的堂弟又是表弟。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载淳崩逝,即将失去操纵清王朝权柄的慈禧重施故伎,便给自己揽子(为了不做太皇太后)。因为给咸丰帝立嗣,自己仍可名正言顺地再度垂帘听政,保住己有的大权。于是将不谙人事、年仅四岁的载从太平湖醇王府接进紫金城御苑,正式宣布由载继承皇帝,改元光绪(意谓缵道光先之绪也)。这些都是在同治死去的当天完成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映出慈禧太后权欲之盛,手段之老辣。载成了慈禧的又一个政治工具,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慈禧为把光绪小皇帝塑造成为她的政治傀儡,载入宫才十多天,便以东西两宫太后的名义发布懿旨,规定光绪帝今后的“所有左右内侍均应是老成质朴之人”。这些“老成质朴”之人,无非都是一些顺从地按其旨意行事的太监佣人,天天在光绪耳边灌输慈禧太后即为其母,潜移默化地在光绪幼小的心灵中建立起“母子君臣”的关系,而绝对的加以控制。光绪帝五岁时(公元1876年5月14日)又以两宫太后的名义降旨:“著钦天监选择吉期,在毓庆m入学读书”。为使光绪帝“黜邪崇正”、“杜渐防微”除却于各种人员配备、课程设置诸方面作了周严安排,犹如设监一样,立下条条规则禁令,更遴选有高深封文化修养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理论家翁同、夏同善为老师、依照皇族惯例配备了满、蒙文武师傅,教授满、蒙语言文字和骑射技勇。慈禧特别注重对光绪进行封建孝道教育:光绪一进m就要他改口称慈禧为“亲爸爸”(满语意‘皇阿玛’)这是慈禧以“太上皇”自居的权欲心理,要光绪以男子的称呼耒叫她,以显示她的至尊威严。她多次传谕翁同,要他格外侧重于“孝”的教育,除把启蒙时所读的“二十四孝”不断温习,做到温故知新外,还特别要讲授《孝经》一书,按照“母子君臣”的伦理,不断对光绪进行灌输、强化教育。因此可以说光绪帝从他被接进宫起就踏上了一条被慈禧预先安排好的悲剧之路。


  二度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第一次是在同治幼年时),在塑造“母子君臣”光绪帝的同时,更醉心于弄权施政。东太后慈安死后,两m垂成了一宫垂。为了大权独揽,恭亲王奕成了她实行独裁的最大障碍。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借中法战争失败之由,撤换掉了以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削去恭亲王奕的一切权力,新的军机处又被处以“遇有紧要事件著会同醇亲王奕X商办。”使慈禧的妹夫、光绪的生父成了幕后首席军机(这一年是甲申年史称“甲申易枢”)。然而新的军机处从某种程度上讲,只不过是任由慈禧摆布的装饰品而巳。慈禧从此大权独揽、可以了无顾忌、我行我素、而为所欲为,成了名至实归的太上皇后、真正的独裁者。


  光绪帝在一年年的长大,慈禧不仅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步步地塑造着即将亲政的光绪帝,而且为了亲政后能继续政竟然强行把自己亲弟弟桂祥的22岁女儿,她的侄女指配给光绪,作了皇后。还在懿旨中讲明:“他们的儿子就是将来皇位的继承人。”达到了她“把大清皇帝的血统与自己家族叶赫那拉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目的,使得自己手中的大权更加地巩固了。


  光绪皇帝大婚以后,名义上慈禧便把政权交给了年轻的皇帝,经历了听政、训政直至归政的过程。然而虽然归了政她仍然隐控朝政,朝野上下都明白最高领导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帝是她一手训练出耒的,对她是绝对服从的。光绪十年三月调整军机处,慈禧牢牢地控制了军机处。《训政细则》和《归政条目》的总原则都是:“宫内事务先请示懿旨,再奏闻皇帝”。光绪皇帝在慈禧的敉下小心谨慎地做着皇帝。在用人行政各方面仍随时秉承慈禧,莫敢违逆。退居颐和园的慈禧仍然在幕后操纵着整}政局,全部政权依然牢牢地掌握在慈禧自己手里。


  【发生冲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见的分岐,光绪帝亲政后,在朝中逐步形成了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为首的后党。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导致帝后两党的分裂:光绪在失败的屈辱中,深深感到了只有变法才能自强,加上光绪帝的老师翁同是个“明君、贤相”的崇拜者,在近代中国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尊王攘夷”思想,更培育了光绪帝的“英主治国安邦”的雄伟抱负,要变法自强;而慈禧则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保住巳有的权力,坐稳皇太伍的宝座,为达到消磨光绪帝的}性,控别其个人意志发展的目的,就对光绪帝不断施加压力,强化控制以形成光绪帝一种突出的脆弱性格,岂不知压力越大,这产生的反作用力则是慈禧万万没有想到的。战争的失败,使心向畏惧慈禧的光绪却鼓起了前所末有的勇气,毅然向慈禧摊牌要权:“如不与我权,我宁逊位。”迫使慈禧同意“变法维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进行变法革新。当年为戊戌年,史称“戊戌浞ā薄H欢此韶颁布之后,慈禧等人亦在暗中进行密谋活动,。6月15日勒令光绪降谕四道:(一)以“渐露揽权狂悖”的罪名将帝师翁同(变法的最重要支持之有故者)开缺回原籍。(二)重申收回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权,规定嗣后凡有赏项或补授文武一品及满汉侍郎之臣工须具折向西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等官,亦须一体向西太后具折“奏谢”。(三)宣布于当年秋由光绪帝恭奉西太后到天津“阅操”。(四)任命荣禄署直隶总督。慈禧迫不及待地采取如此举动,实为扼杀浞ㄎ新和迫害光绪帝所作的周密部署。


  从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诏定国是”开始,到八月六日慈禧发动政湮止,103天的浞ǎ史称“百日维新”。光绪发下的道道谕旨象雪片一样飞向了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守旧派们或是模棱不奉、或是阳奉阴违、或是避重就轻、或是造谣阻挠。迫使光绪先罢礼部怀塔布等六大臣、又免去李鸿章、敬信的总署大臣之p,使幕后操纵政局的慈禧,感到了耒自光绪帝的严重威胁,便愈加加紧了“谋洹被疃。先密调聂士成的武毅军进津、董福祥的甘军移驻北京西南的长辛店,而后又大肆宣扬光绪帝到天津“阅兵”的气氛,使形势急剧紧了长起来。在形势危机的情况下,光绪帝采纳了康有为、谭嗣同议定的策动袁世凯“杀荣禄、除旧党、软禁慈禧”的错误对策。结果,由于袁世P的出卖,让慈禧抓住了口实。八月初六日凌晨,趁光绪帝在中和殿阅读祭文时,将光绪帝押至南海瀛台幽囚起来。是为震掠中外的“嘈缯变”。慈禧再一次以“训政”之名行“亲政”之实,光绪每天除了从瀛台拉来早朝外,便不得自由出入。形式上太后与皇帝并排坐着,像二位君主,但奏对时,皇帝却不许说话,只有太后示意皇帝,才可勉强说上一、二句话,光绪帝成了真正的木偶傀儡。这是慈禧太后第二次训政,实质上的第三次垂听政。


  “嘈缥维”运动被扼杀在摇蓝之中,六君子的鲜血撒在了菜市口,巳在实行或未及实行的浞ㄚ土罴负跬耆停止。慈禧的第三次垂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去世,光绪帝则过着历代封建帝王之中最为凄惨的木头人一般的“囚徒”生活,终日垂泪自叹道:“朕不如汉献帝也!”,直至死亡。
【猝死说的起因】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1908年11月14日傍晚,恐布的气氛宠军着三海中一座四周环水,与世隔绝的南海瀛台岛屿。涵元殿光绪的卧室到处布满了乱丝的蜘蛛网,四壁的糊墙纸己经泛黄脱落,墙角的墙砖露出了青绿色的潮湿霉味,窗纸早巳破旧不堪、寒冷的湖风径直吹进屋内,掀动着光绪床前因年久几乎变成白色的黄色床帐,床前的方砖上残留着呕吐物:粘痰和汤药的痕迹,虚岁刚到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载直挺挺地僵卧在一张形似蓬门筚窦的铺板上,两目末瞑,含恨离开了人间。光绪帝的胸腹塌陷,肩胛暴突,肋骨支离,眉宇紧蹙,张着嘴巴,青白的脸和手臂泛着冷冷的光,连正在操办后事的太监脸上也是死灰色的,一片死气沉沉。


  然而,世上的事情竟是如此凑巧,作为大清王朝的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统治中国长达半}世纪的慈禧太后,此时亦巳病入膏肓。但,她秉性刚顽,神志却非常的清醒。她感到了光绪帝的病情已显露出危象时,就虑为光绪帝立嗣之事,她接纳了军机大臣世续和张之洞的意见:立醇亲王载之子溥仪为嗣,任命载为监国、摄政王。于十月二十日(11月13日)连发三道上谕:“醇亲王载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醇亲王载为摄政王”;“谕军机大臣等,朝会大典、常朝班次,摄政王著在诸王之前”。第二天光绪死去:“上疾大渐,酉刻崩於瀛台之涵元殿”。又连发三道懿旨:“摄政王载之子傅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溥仪承继毅皇帝为嗣K兼承大行皇帝祧”“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慈禧在两天内选择了溥仪。因为他是慈禧亲妹夫奕环的孙子又是她最宠信的军机大臣荣禄的外孙,因此不足为怪。关系密切的溥仪在光绪死前一天,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1908年11月13日)被隆重地迎入宫中,她的亲侄女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得以继读“垂听政”。载是慈禧的侄儿兼外甥,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溥仪既有爱新觉罗的血统,又有叶赫拉那的血统,皇权没落到其他姓氏中。十月二十二日晨慈禧自觉不好,感觉不久于人世,又连发二道懿旨,以安排后事。“现命摄政王监国。”“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起草完遗嘱,得到了她的首肯,于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未刻,在南海仪鸾殿内安详地宾天。这时巳是光绪帝死后第二天的下年。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相继死去,而生前母子二人的关系又是那样的对立和微妙,不仅是清代历史上所末有的亦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所以消息传出,中外震惊,各种评论和猜测亦随之而见,许多人都怀疑光绪帝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人谋毙。尤其屈桂庭的文章一流传,光绪比慈禧年轻却死在慈禧前,“猝死”的起因更引发出种种传闻,成了晚清史上一大疑案。《清室外纪》曰:“……关于太后皇帝同时而崩,北京城中人言人殊,然欲查原因,则实毫无线索”。

【谁是凶手】


  由于光绪帝在政治上被慈禧所扼,是}十足的傀儡皇帝,而其生活及爱情遭遇亦是十分不幸的。“嘈缯洹焙蟊挥慕于南海瀛台,行动不得自由。1900年8月14日“西巡”前,珍妃的惨死更使他失去了灵魂,象}木头人。不仅权力被夺,生命也全操纵在慈禧手中,因此人们怀疑光绪死于谋杀不是没道理的,其中一说:被毒死,更对凶手说法不一。


  其一是袁世凯


  袁世凯因“嘈缯洹备婷苡泄Γ李鸿章病逝后接了他的班。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实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后又兼商务大臣、电政大臣及会办练兵事务大臣。北洋六镇新军兵力增至九万余人,就开成了以他为首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但他深知因嘈缯洌光绪帝是对他切齿痛恨的,事实上光绪帝被幽禁之后,未尝一刻忘却袁世P的叛卖。《庚子西狩丛谈》中记叙光绪离京逃往西安途中,每至一地,犹自“每与诸监坐地作玩耍,尤好于纸上画成大头、长身各式鬼形无数,仍拉杂扯碎之,有时画成一龟,于背上填写项城(袁世凯)姓名,粘之壁间,先以小竹弓向之射击,既复取下剪碎之,令片片作蝴蝶飞。盖其蓄恨于项城至深,几以以为常课。”;时值将死之际,隆佑皇后在他身边,他不言不语地含着泪水,仍不忘用手指在空中划了“斩袁”两字。袁世凯深知慈禧先于光绪帝而死,自己就有可能被杀头。故以进药为名,暗中下毒将光绪害死,是极有可能的。宣统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写道:“我还听见一}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帝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帝在死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P使人送来的。”然而,分析一下,尽管袁世凯有作案的动机,却至今尚未发现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因此尚不能指认袁世P是凶手。【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袁世凯的两次历史机遇】


  其二是奕粒


  《国闻备乘》记道:“迨奕良錾滩坷芍辛钧入宫,进利剂,遂腹泻不止。次日钧再入视,上怒目视之,不敢言。钧惧,遂托疾不往。谓恐他日以大逆之名,卖己以谢天下也。”细析之,奕林说显然是道听途说。


  其三是李莲英、崔玉贵等太监:


  李莲英(1848-1911年)是深得慈禧宠信的总管太监,慈禧曾不顾祖制,亲赐了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祖制太监最高不过四品)。此人虽是太监却是}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特殊人物,甚至开创了有清以来太监干政的恶劣先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被慈禧以监军身份同醇亲王奕X、北洋大臣李鸿章一起去视察北洋海军,查阅了旅顺、威海卫、烟台等处炮台及水陆操练。李莲英常于慈禧面前短谗光绪,且持宠一再凌辱光绪帝,他事实上,可称是“后党”的影子核心。光绪亲政后,李莲英秉承慈禧的旨意与那些后党官僚里应外合,布置亲信太监“监视光绪帝的言行”,然后向慈禧报告,在“戊戌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政浜蠊庑鞅恢糜诶盍英的严密监视之下,还往往制造谎言去告知慈禧,愈加加重了光绪帝对他的仇恨。


  崔玉贵为慈禧的御前首领太监,也是深得慈禧宠信的太监,他是残害珍妃的直接凶手。光绪帝对其恨不能生啖其肉,睡其皮,连珍妃的姐姐瑾妃亦对其深恶痛绝。因此他们怕慈禧死在光绪帝前,光绪重操权柄遭致杀头之祸,在慈禧死前先害死了光绪。胡思敬的《国闻备乘》里说:“德宗先孝J一日崩,天下事未有如是之巧,外间纷传李莲英与孝J有密谋。予遍询内廷人员,皆畏罪不敢言”。慈禧的御前女官德龄在《瀛台泣血记》里写道;“万恶的李莲英经过几度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光绪自己心里明白,他料定必是给李莲英在饮食中下了毒,存心要谋杀他……”。而说崔玉贵,则是他深知自己罪在不赦,故手段更是毒辣,曾密令手下一个名叫宋小胖的太监襟怀利U,伺机刺杀光绪。然而,这一些记载,都是耳闻、猜测而非亲见,是不能作为直接的证据的。


  其四是慈禧:


  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道:“时太后病泄泻数日来,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既然如此,自知即将不起的慈禧,不愿她的“政敌”-光绪帝在她死后再掌朝政,故令人将光绪帝先行谋毙。但细究原委,这仍然只是一种传说,无法证实。


  种种迹象表明任何人得不到慈禧的指令或默许,是不敢对光绪帝下毒手的,谋害皇帝是大逆不道,要灭九族的。慈禧虽然痛恨光绪帝的“嘈浞ā敝械呐涯嫘形。但经义和团事件,仓惶西狩及顺利还,这些历史大震U,加之年事巳高和光绪帝的韬光养晦,他们之间的关系己有所缓和。英人濮兰德的《慈禧外传》记有“太后常劝勉皇帝,鼓励精神,有顾恤之意”。“太后此时知皇帝巳无反对太后意旨之心也。帝病亟,太后戒饬太监,以后帝来请安时,不可使久候于外,又命令议国政时,免他跪地迎送之礼。”慈禧自信是完全可以驾驭光绪帝的,又为什么会非要害死光绪帝呢?
【猝亡与否】


  谋杀光绪帝的凶手究竟存在与否?要说有的话只能是慈禧。因为只有在她主谋或默许下,光绪才能被害致死后又不被追究。袁世凯不可能明目长胆地在所进药品中惨毒。因为光绪痛恨袁世凯是无人不知的,这样做是自取弑君之罪,袁世凯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奕林说更是道听途说,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去杀害光绪;而李莲英、崔玉贵这样的首领太监如没有慈禧的暗示、默许,亦不可能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何况李莲英自知是个地位低下的奴才K没有忘乎所以。光绪十二年(1886年)李赴天津北洋海军监军时,就深知太监干政是违祖制有杀头的危险,出行前把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祖制:太监最高不超过四品)。


  据《宫女谈往录》记载:“在海船上,李莲英不住专给他准备的仅次于七王爷奕X的豪华客舱,而住在七王爷的套间里,还不同任何官员接触,只在奕X身边站班、侍候,低眉敛目,自认是太后派耒伺候七王爷的……。事实上他如同走钢丝一般,小心行事,既怕得罪太后,又怕得罪光绪,因此在光绪帝面前,始终是诚惶诚恐、瞻前顾后而不敢持宠而骄。崔玉贵更是在回之后,被慈禧作为替罪羊,说他误听懿旨,擅自杀害了珍妃而一度被逐出宫去,回宫后,更是小心行事。因此唯一可疑对象只能是慈禧?而事实上光绪亲政前,母子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虽然同光绪帝的争斗自“嘈浞ā币岳从卸十多年,却一直没有杀害光绪。其主要原因是她始终能控制住朝庭,相信只要她活着,光绪帝作为傀儡,是不会影响大局的,除非她死在光绪前。那么,光绪去世前慈禧是否巳患有重病,自知即将不起呢?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看来是光绪病重,而慈禧仅有病。如前叙慈禧发三道懿旨立宣统为嗣、载为摄政王、监国。她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很快撒手人寰,何况,此时她和光绪的关系巳有所缓和,没有理由非要害死光绪帝。


  那么关键就在于光绪帝是否是猝死了?事实上光绪的确是患病而亡。光绪自幼体弱多病,自己亲笔书写的《病源说略》就承认是疾病缠身。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四(1898年10月18日)法国驻京使馆医官多德福为光绪诊病,诊断其为“腰败”。按西医名曰:‘腰大长症’实为‘遗精之症’。以后光绪的病情不仅没得到控制,反而愈益加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自书的“病原”就道出他几乎全身是病。三十四年病情更为严重,御医巳无计可施,巳征召民间名医入宫诊治。虽经多方调治,仍无明显效果。七月十六日光绪又自书《病原》中可见,此时的光绪全身剧痛、呼吸困难、举步维艰,己病入膏盲。进入十月,光绪帝的病己露险象。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巳进入留状态。杜钟骏所书脉案:“左三部细微欲绝,右三部若有若无,喘逆气短,目瞪上视,口不能语,呛逆作恶,肾元不纳,上迫于肺,其势岌岌欲脱。”己稍剩下一息游丝了。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光绪帝“龙驭上宾”死去了。因此光绪决不是猝死。自病重至临终,症状演涫艚行性加剧并无出现特殊异常的症状,是病情恶化所致。而慈禧对光绪病危早巳心知肚明,而她的病情是慢性的在进行性地逐步逐步地加重而巳。据记载,在光绪之病巳经危急必死时,她的病情则并无出现凶险症状,只是到十月二十二日光绪巳死去多时时,才因腹泻多时,引发老年性的多种病症发生突变,最后心力交瘁,胃不纳食,衰竭而亡。因此,光绪是病得凶险,死在意料之中,慈禧则是病不惊人而死得很快。所以光绪与慈禧虽同日而亡,却并无必然的联系。


  光绪帝自幼体弱多病,有长期遗精史,身体素质一直很差,成年后遗精、腰背i沉等病又继续发展,维新失败被幽囚瀛台、珍妃的被囚、惨死所遭受精神、肉体上虐待、凌辱更加重了他的疾病,以致日渐恶化直至腑脏功能失调,毫无救治之望。据所记载的脉案从现代医学去分析,主要是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出现了多系统的疾病,心肺功能慢性衰竭,合恪⒓毙愿腥疽灾略斐伤劳觥R虼耸粲谡常性病亡,并无中毒或其他伤害现象,更无突发性暴亡之迹象。尤其光绪帝的崇陵被盗后通过对其发p的化验,证实并非中毒而死,实乃病情过重药力不达所致。至于光绪偏先慈禧亡,应看作纯属巧合。


  综上所述,所谓光绪帝“猝亡”之谜,该巳昭然若揭,慈禧和光绪帝都是属于正常的死亡。光绪皇帝(1827-1908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代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系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X之次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他既是同治帝的堂弟又是表弟。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载淳崩逝,即将失去操纵清王朝权柄的慈禧重施故伎,便给自己揽子(为了不做太皇太后)。因为给咸丰帝立嗣,自己仍可名正言顺地再度垂帘听政,保住己有的大权。于是将不谙人事、年仅四岁的载从太平湖醇王府接进紫金城御苑,正式宣布由载继承皇帝,改元光绪(意谓缵道光先之绪也)。这些都是在同治死去的当天完成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映出慈禧太后权欲之盛,手段之老辣。载成了慈禧的又一个政治工具,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慈禧为把光绪小皇帝塑造成为她的政治傀儡,载入宫才十多天,便以东西两宫太后的名义发布懿旨,规定光绪帝今后的“所有左右内侍均应是老成质朴之人”。这些“老成质朴”之人,无非都是一些顺从地按其旨意行事的太监佣人,天天在光绪耳边灌输慈禧太后即为其母,潜移默化地在光绪幼小的心灵中建立起“母子君臣”的关系,而绝对的加以控制。光绪帝五岁时(公元1876年5月14日)又以两宫太后的名义降旨:“著钦天监选择吉期,在毓庆m入学读书”。为使光绪帝“黜邪崇正”、“杜渐防微”除却于各种人员配备、课程设置诸方面作了周严安排,犹如设监一样,立下条条规则禁令,更遴选有高深封文化修养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理论家翁同、夏同善为老师、依照皇族惯例配备了满、蒙文武师傅,教授满、蒙语言文字和骑射技勇。慈禧特别注重对光绪进行封建孝道教育:光绪一进m就要他改口称慈禧为“亲爸爸”(满语意‘皇阿玛’)这是慈禧以“太上皇”自居的权欲心理,要光绪以男子的称呼耒叫她,以显示她的至尊威严。她多次传谕翁同,要他格外侧重于“孝”的教育,除把启蒙时所读的“二十四孝”不断温习,做到温故知新外,还特别要讲授《孝经》一书,按照“母子君臣”的伦理,不断对光绪进行灌输、强化教育。因此可以说光绪帝从他被接进宫起就踏上了一条被慈禧预先安排好的悲剧之路。


  二度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第一次是在同治幼年时),在塑造“母子君臣”光绪帝的同时,更醉心于弄权施政。东太后慈安死后,两m垂成了一宫垂。为了大权独揽,恭亲王奕成了她实行独裁的最大障碍。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借中法战争失败之由,撤换掉了以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削去恭亲王奕的一切权力,新的军机处又被处以“遇有紧要事件著会同醇亲王奕X商办。”使慈禧的妹夫、光绪的生父成了幕后首席军机(这一年是甲申年史称“甲申易枢”)。然而新的军机处从某种程度上讲,只不过是任由慈禧摆布的装饰品而巳。慈禧从此大权独揽、可以了无顾忌、我行我素、而为所欲为,成了名至实归的太上皇后、真正的独裁者。


  光绪帝在一年年的长大,慈禧不仅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步步地塑造着即将亲政的光绪帝,而且为了亲政后能继续政竟然强行把自己亲弟弟桂祥的22岁女儿,她的侄女指配给光绪,作了皇后。还在懿旨中讲明:“他们的儿子就是将来皇位的继承人。”达到了她“把大清皇帝的血统与自己家族叶赫那拉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目的,使得自己手中的大权更加地巩固了。


  光绪皇帝大婚以后,名义上慈禧便把政权交给了年轻的皇帝,经历了听政、训政直至归政的过程。然而虽然归了政她仍然隐控朝政,朝野上下都明白最高领导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帝是她一手训练出耒的,对她是绝对服从的。光绪十年三月调整军机处,慈禧牢牢地控制了军机处。《训政细则》和《归政条目》的总原则都是:“宫内事务先请示懿旨,再奏闻皇帝”。光绪皇帝在慈禧的敉下小心谨慎地做着皇帝。在用人行政各方面仍随时秉承慈禧,莫敢违逆。退居颐和园的慈禧仍然在幕后操纵着整}政局,全部政权依然牢牢地掌握在慈禧自己手里。


  【发生冲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见的分岐,光绪帝亲政后,在朝中逐步形成了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为首的后党。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导致帝后两党的分裂:光绪在失败的屈辱中,深深感到了只有变法才能自强,加上光绪帝的老师翁同是个“明君、贤相”的崇拜者,在近代中国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尊王攘夷”思想,更培育了光绪帝的“英主治国安邦”的雄伟抱负,要变法自强;而慈禧则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保住巳有的权力,坐稳皇太伍的宝座,为达到消磨光绪帝的}性,控别其个人意志发展的目的,就对光绪帝不断施加压力,强化控制以形成光绪帝一种突出的脆弱性格,岂不知压力越大,这产生的反作用力则是慈禧万万没有想到的。战争的失败,使心向畏惧慈禧的光绪却鼓起了前所末有的勇气,毅然向慈禧摊牌要权:“如不与我权,我宁逊位。”迫使慈禧同意“变法维新”。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进行变法革新。当年为戊戌年,史称“戊戌浞ā薄H欢此韶颁布之后,慈禧等人亦在暗中进行密谋活动,。6月15日勒令光绪降谕四道:(一)以“渐露揽权狂悖”的罪名将帝师翁同(变法的最重要支持之有故者)开缺回原籍。(二)重申收回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权,规定嗣后凡有赏项或补授文武一品及满汉侍郎之臣工须具折向西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等官,亦须一体向西太后具折“奏谢”。(三)宣布于当年秋由光绪帝恭奉西太后到天津“阅操”。(四)任命荣禄署直隶总督。慈禧迫不及待地采取如此举动,实为扼杀浞ㄎ新和迫害光绪帝所作的周密部署。


  从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诏定国是”开始,到八月六日慈禧发动政湮止,103天的浞ǎ史称“百日维新”。光绪发下的道道谕旨象雪片一样飞向了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守旧派们或是模棱不奉、或是阳奉阴违、或是避重就轻、或是造谣阻挠。迫使光绪先罢礼部怀塔布等六大臣、又免去李鸿章、敬信的总署大臣之p,使幕后操纵政局的慈禧,感到了耒自光绪帝的严重威胁,便愈加加紧了“谋洹被疃。先密调聂士成的武毅军进津、董福祥的甘军移驻北京西南的长辛店,而后又大肆宣扬光绪帝到天津“阅兵”的气氛,使形势急剧紧了长起来。在形势危机的情况下,光绪帝采纳了康有为、谭嗣同议定的策动袁世凯“杀荣禄、除旧党、软禁慈禧”的错误对策。结果,由于袁世P的出卖,让慈禧抓住了口实。八月初六日凌晨,趁光绪帝在中和殿阅读祭文时,将光绪帝押至南海瀛台幽囚起来。是为震掠中外的“嘈缯变”。慈禧再一次以“训政”之名行“亲政”之实,光绪每天除了从瀛台拉来早朝外,便不得自由出入。形式上太后与皇帝并排坐着,像二位君主,但奏对时,皇帝却不许说话,只有太后示意皇帝,才可勉强说上一、二句话,光绪帝成了真正的木偶傀儡。这是慈禧太后第二次训政,实质上的第三次垂听政。


  “嘈缥维”运动被扼杀在摇蓝之中,六君子的鲜血撒在了菜市口,巳在实行或未及实行的浞ㄚ土罴负跬耆停止。慈禧的第三次垂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去世,光绪帝则过着历代封建帝王之中最为凄惨的木头人一般的“囚徒”生活,终日垂泪自叹道:“朕不如汉献帝也!”,直至死亡。
【猝死说的起因】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1908年11月14日傍晚,恐布的气氛宠军着三海中一座四周环水,与世隔绝的南海瀛台岛屿。涵元殿光绪的卧室到处布满了乱丝的蜘蛛网,四壁的糊墙纸己经泛黄脱落,墙角的墙砖露出了青绿色的潮湿霉味,窗纸早巳破旧不堪、寒冷的湖风径直吹进屋内,掀动着光绪床前因年久几乎变成白色的黄色床帐,床前的方砖上残留着呕吐物:粘痰和汤药的痕迹,虚岁刚到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载直挺挺地僵卧在一张形似蓬门筚窦的铺板上,两目末瞑,含恨离开了人间。光绪帝的胸腹塌陷,肩胛暴突,肋骨支离,眉宇紧蹙,张着嘴巴,青白的脸和手臂泛着冷冷的光,连正在操办后事的太监脸上也是死灰色的,一片死气沉沉。


  然而,世上的事情竟是如此凑巧,作为大清王朝的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统治中国长达半}世纪的慈禧太后,此时亦巳病入膏肓。但,她秉性刚顽,神志却非常的清醒。她感到了光绪帝的病情已显露出危象时,就虑为光绪帝立嗣之事,她接纳了军机大臣世续和张之洞的意见:立醇亲王载之子溥仪为嗣,任命载为监国、摄政王。于十月二十日(11月13日)连发三道上谕:“醇亲王载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醇亲王载为摄政王”;“谕军机大臣等,朝会大典、常朝班次,摄政王著在诸王之前”。第二天光绪死去:“上疾大渐,酉刻崩於瀛台之涵元殿”。又连发三道懿旨:“摄政王载之子傅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溥仪承继毅皇帝为嗣K兼承大行皇帝祧”“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慈禧在两天内选择了溥仪。因为他是慈禧亲妹夫奕环的孙子又是她最宠信的军机大臣荣禄的外孙,因此不足为怪。关系密切的溥仪在光绪死前一天,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1908年11月13日)被隆重地迎入宫中,她的亲侄女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得以继读“垂听政”。载是慈禧的侄儿兼外甥,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溥仪既有爱新觉罗的血统,又有叶赫拉那的血统,皇权没落到其他姓氏中。十月二十二日晨慈禧自觉不好,感觉不久于人世,又连发二道懿旨,以安排后事。“现命摄政王监国。”“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起草完遗嘱,得到了她的首肯,于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未刻,在南海仪鸾殿内安详地宾天。这时巳是光绪帝死后第二天的下年。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相继死去,而生前母子二人的关系又是那样的对立和微妙,不仅是清代历史上所末有的亦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所以消息传出,中外震惊,各种评论和猜测亦随之而见,许多人都怀疑光绪帝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人谋毙。尤其屈桂庭的文章一流传,光绪比慈禧年轻却死在慈禧前,“猝死”的起因更引发出种种传闻,成了晚清史上一大疑案。《清室外纪》曰:“……关于太后皇帝同时而崩,北京城中人言人殊,然欲查原因,则实毫无线索”。

【谁是凶手】


  由于光绪帝在政治上被慈禧所扼,是}十足的傀儡皇帝,而其生活及爱情遭遇亦是十分不幸的。“嘈缯洹焙蟊挥慕于南海瀛台,行动不得自由。1900年8月14日“西巡”前,珍妃的惨死更使他失去了灵魂,象}木头人。不仅权力被夺,生命也全操纵在慈禧手中,因此人们怀疑光绪死于谋杀不是没道理的,其中一说:被毒死,更对凶手说法不一。


  其一是袁世凯


  袁世凯因“嘈缯洹备婷苡泄Γ李鸿章病逝后接了他的班。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实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后又兼商务大臣、电政大臣及会办练兵事务大臣。北洋六镇新军兵力增至九万余人,就开成了以他为首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但他深知因嘈缯洌光绪帝是对他切齿痛恨的,事实上光绪帝被幽禁之后,未尝一刻忘却袁世P的叛卖。《庚子西狩丛谈》中记叙光绪离京逃往西安途中,每至一地,犹自“每与诸监坐地作玩耍,尤好于纸上画成大头、长身各式鬼形无数,仍拉杂扯碎之,有时画成一龟,于背上填写项城(袁世凯)姓名,粘之壁间,先以小竹弓向之射击,既复取下剪碎之,令片片作蝴蝶飞。盖其蓄恨于项城至深,几以以为常课。”;时值将死之际,隆佑皇后在他身边,他不言不语地含着泪水,仍不忘用手指在空中划了“斩袁”两字。袁世凯深知慈禧先于光绪帝而死,自己就有可能被杀头。故以进药为名,暗中下毒将光绪害死,是极有可能的。宣统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写道:“我还听见一}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帝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帝在死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P使人送来的。”然而,分析一下,尽管袁世凯有作案的动机,却至今尚未发现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因此尚不能指认袁世P是凶手。【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袁世凯的两次历史机遇】


  其二是奕粒


  《国闻备乘》记道:“迨奕良錾滩坷芍辛钧入宫,进利剂,遂腹泻不止。次日钧再入视,上怒目视之,不敢言。钧惧,遂托疾不往。谓恐他日以大逆之名,卖己以谢天下也。”细析之,奕林说显然是道听途说。


  其三是李莲英、崔玉贵等太监:


  李莲英(1848-1911年)是深得慈禧宠信的总管太监,慈禧曾不顾祖制,亲赐了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祖制太监最高不过四品)。此人虽是太监却是}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特殊人物,甚至开创了有清以来太监干政的恶劣先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被慈禧以监军身份同醇亲王奕X、北洋大臣李鸿章一起去视察北洋海军,查阅了旅顺、威海卫、烟台等处炮台及水陆操练。李莲英常于慈禧面前短谗光绪,且持宠一再凌辱光绪帝,他事实上,可称是“后党”的影子核心。光绪亲政后,李莲英秉承慈禧的旨意与那些后党官僚里应外合,布置亲信太监“监视光绪帝的言行”,然后向慈禧报告,在“戊戌政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政浜蠊庑鞅恢糜诶盍英的严密监视之下,还往往制造谎言去告知慈禧,愈加加重了光绪帝对他的仇恨。


  崔玉贵为慈禧的御前首领太监,也是深得慈禧宠信的太监,他是残害珍妃的直接凶手。光绪帝对其恨不能生啖其肉,睡其皮,连珍妃的姐姐瑾妃亦对其深恶痛绝。因此他们怕慈禧死在光绪帝前,光绪重操权柄遭致杀头之祸,在慈禧死前先害死了光绪。胡思敬的《国闻备乘》里说:“德宗先孝J一日崩,天下事未有如是之巧,外间纷传李莲英与孝J有密谋。予遍询内廷人员,皆畏罪不敢言”。慈禧的御前女官德龄在《瀛台泣血记》里写道;“万恶的李莲英经过几度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光绪自己心里明白,他料定必是给李莲英在饮食中下了毒,存心要谋杀他……”。而说崔玉贵,则是他深知自己罪在不赦,故手段更是毒辣,曾密令手下一个名叫宋小胖的太监襟怀利U,伺机刺杀光绪。然而,这一些记载,都是耳闻、猜测而非亲见,是不能作为直接的证据的。


  其四是慈禧:


  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道:“时太后病泄泻数日来,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既然如此,自知即将不起的慈禧,不愿她的“政敌”-光绪帝在她死后再掌朝政,故令人将光绪帝先行谋毙。但细究原委,这仍然只是一种传说,无法证实。


  种种迹象表明任何人得不到慈禧的指令或默许,是不敢对光绪帝下毒手的,谋害皇帝是大逆不道,要灭九族的。慈禧虽然痛恨光绪帝的“嘈浞ā敝械呐涯嫘形。但经义和团事件,仓惶西狩及顺利还,这些历史大震U,加之年事巳高和光绪帝的韬光养晦,他们之间的关系己有所缓和。英人濮兰德的《慈禧外传》记有“太后常劝勉皇帝,鼓励精神,有顾恤之意”。“太后此时知皇帝巳无反对太后意旨之心也。帝病亟,太后戒饬太监,以后帝来请安时,不可使久候于外,又命令议国政时,免他跪地迎送之礼。”慈禧自信是完全可以驾驭光绪帝的,又为什么会非要害死光绪帝呢?
【猝亡与否】


  谋杀光绪帝的凶手究竟存在与否?要说有的话只能是慈禧。因为只有在她主谋或默许下,光绪才能被害致死后又不被追究。袁世凯不可能明目长胆地在所进药品中惨毒。因为光绪痛恨袁世凯是无人不知的,这样做是自取弑君之罪,袁世凯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奕林说更是道听途说,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去杀害光绪;而李莲英、崔玉贵这样的首领太监如没有慈禧的暗示、默许,亦不可能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何况李莲英自知是个地位低下的奴才K没有忘乎所以。光绪十二年(1886年)李赴天津北洋海军监军时,就深知太监干政是违祖制有杀头的危险,出行前把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祖制:太监最高不超过四品)。


  据《宫女谈往录》记载:“在海船上,李莲英不住专给他准备的仅次于七王爷奕X的豪华客舱,而住在七王爷的套间里,还不同任何官员接触,只在奕X身边站班、侍候,低眉敛目,自认是太后派耒伺候七王爷的……。事实上他如同走钢丝一般,小心行事,既怕得罪太后,又怕得罪光绪,因此在光绪帝面前,始终是诚惶诚恐、瞻前顾后而不敢持宠而骄。崔玉贵更是在回之后,被慈禧作为替罪羊,说他误听懿旨,擅自杀害了珍妃而一度被逐出宫去,回宫后,更是小心行事。因此唯一可疑对象只能是慈禧?而事实上光绪亲政前,母子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虽然同光绪帝的争斗自“嘈浞ā币岳从卸十多年,却一直没有杀害光绪。其主要原因是她始终能控制住朝庭,相信只要她活着,光绪帝作为傀儡,是不会影响大局的,除非她死在光绪前。那么,光绪去世前慈禧是否巳患有重病,自知即将不起呢?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看来是光绪病重,而慈禧仅有病。如前叙慈禧发三道懿旨立宣统为嗣、载为摄政王、监国。她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很快撒手人寰,何况,此时她和光绪的关系巳有所缓和,没有理由非要害死光绪帝。


  那么关键就在于光绪帝是否是猝死了?事实上光绪的确是患病而亡。光绪自幼体弱多病,自己亲笔书写的《病源说略》就承认是疾病缠身。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四(1898年10月18日)法国驻京使馆医官多德福为光绪诊病,诊断其为“腰败”。按西医名曰:‘腰大长症’实为‘遗精之症’。以后光绪的病情不仅没得到控制,反而愈益加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自书的“病原”就道出他几乎全身是病。三十四年病情更为严重,御医巳无计可施,巳征召民间名医入宫诊治。虽经多方调治,仍无明显效果。七月十六日光绪又自书《病原》中可见,此时的光绪全身剧痛、呼吸困难、举步维艰,己病入膏盲。进入十月,光绪帝的病己露险象。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巳进入留状态。杜钟骏所书脉案:“左三部细微欲绝,右三部若有若无,喘逆气短,目瞪上视,口不能语,呛逆作恶,肾元不纳,上迫于肺,其势岌岌欲脱。”己稍剩下一息游丝了。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光绪帝“龙驭上宾”死去了。因此光绪决不是猝死。自病重至临终,症状演涫艚行性加剧并无出现特殊异常的症状,是病情恶化所致。而慈禧对光绪病危早巳心知肚明,而她的病情是慢性的在进行性地逐步逐步地加重而巳。据记载,在光绪之病巳经危急必死时,她的病情则并无出现凶险症状,只是到十月二十二日光绪巳死去多时时,才因腹泻多时,引发老年性的多种病症发生突变,最后心力交瘁,胃不纳食,衰竭而亡。因此,光绪是病得凶险,死在意料之中,慈禧则是病不惊人而死得很快。所以光绪与慈禧虽同日而亡,却并无必然的联系。


  光绪帝自幼体弱多病,有长期遗精史,身体素质一直很差,成年后遗精、腰背i沉等病又继续发展,维新失败被幽囚瀛台、珍妃的被囚、惨死所遭受精神、肉体上虐待、凌辱更加重了他的疾病,以致日渐恶化直至腑脏功能失调,毫无救治之望。据所记载的脉案从现代医学去分析,主要是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出现了多系统的疾病,心肺功能慢性衰竭,合恪⒓毙愿腥疽灾略斐伤劳觥R虼耸粲谡常性病亡,并无中毒或其他伤害现象,更无突发性暴亡之迹象。尤其光绪帝的崇陵被盗后通过对其发p的化验,证实并非中毒而死,实乃病情过重药力不达所致。至于光绪偏先慈禧亡,应看作纯属巧合。


  综上所述,所谓光绪帝“猝亡”之谜,该巳昭然若揭,慈禧和光绪帝都是属于正常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