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到底是谁杀死的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8:18:26
最近在看走向共和,里面慈禧似乎并没有要杀光绪的意思,还对皇后说去看皇上,怕有人害死皇上
前年已经认定光绪死于砒霜中毒,是谁呢?难道真是袁世凯
个人看法我似乎不觉得是慈禧,毕竟慈禧知道自己要死了,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杀死光绪,因为光绪应该还不至于死后找她算账,清朝那时候已经在慢慢新政中了
清朝那些皇帝死因成迷的真多啊最近在看走向共和,里面慈禧似乎并没有要杀光绪的意思,还对皇后说去看皇上,怕有人害死皇上
前年已经认定光绪死于砒霜中毒,是谁呢?难道真是袁世凯
个人看法我似乎不觉得是慈禧,毕竟慈禧知道自己要死了,我觉得完全没必要杀死光绪,因为光绪应该还不至于死后找她算账,清朝那时候已经在慢慢新政中了
清朝那些皇帝死因成迷的真多啊
经回忆录、考证及现代检验手段推定:是那个无尚荣光,无所不能,全部正确的老妖婆-慈禧所为。{:3_81:}
土鳖不是屎壳郎 发表于 2010-10-7 17:10


    明明是自杀的
回复 3# 灯塔看守


    有资料么,我的印象中是她杀{:3_92:}
慈禧杀的我总觉得动机不足啊,而且证据也不足
倒是袁世凯动机很足!
土鳖不是屎壳郎 发表于 2010-10-7 17:11


    启功:我曾祖遇到的、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件事:他在任礼部尚书时正赶上西太后(慈禧)和光绪皇帝先后“驾崩”。作为主管礼仪、祭祀之事的最高官员,在西太后临终前要昼夜守候在她下榻的乐寿堂外。其他在京的、够级别的大臣也不例外。大臣们都惶惶不可终日,就等着屋里一哭,外边好举哀发丧。西太后得的是痢疾,所以从病危到弥留的时间拉得比较长。候的时间一长,大臣们都有些体力不支,便纷纷坐在台阶上,哪儿哪儿都是,情景非常狼狈。



就在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从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终在慈禧这边忙活。但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接着这边屋里才哭了起来,表明太后已死,整个乐寿堂跟着哭成一片,在我曾祖父参与主持下举行哀礼。



其实,谁也说不清西太后到底是什么时候怎么死的,也许她真的挺到光绪死后,也许早就死了,只是密不发丧,只有等到宣布光绪死后才发丧。这已成了千古疑案,查太医院的任何档案也不会有真实的记载。但光绪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亲赐他一碗“塌喇”,确是我曾祖亲见亲问过的。这显然是一碗毒药。而那位太医院正堂姓张,后来我们家人有病还常请他来看,我们管他叫张大人。


光绪自己把酸奶喝了,所以算自杀


已经检验出砒霜成分了啊,这个谜不是已经解了么。前年就有新闻报道了。
http://www.022net.com/2010/9-25/484839353056195.html



头发中的重金属含量检测:光绪急性砒霜中毒


    简要内容:前年冬天,一则新闻颇为轰动一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利用清西陵库房的一撮光绪皇帝的头发,通过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精确检测了头发中的重金属含量,确认光绪帝在37岁的年纪突然驾崩的原因是急性砒霜中毒。


  前年冬天,一则新闻颇为轰动一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利用清西陵库房的一撮光绪皇帝的头发,通过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精确检测了头发中的重金属含量,确认光绪帝在 37岁的年纪突然驾崩的原因是急性砒霜中毒。至此,一个多世纪以来光绪死亡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自从1898年6月中到9月末,戊戌变法满打满算只有103天。晚清的这场改革最终以皇帝被囚,六君子血染菜市口的悲剧结局收场,自此以后大清政局基本上被一帮昏聩保守的顽固派控制,辛酉年的大灾难也就此埋下。后人读史的一大乐趣是可以清楚地看见当年博弈各方的底牌,当当事后诸葛亮。将事件的枝枝脉脉在水晶球中仔细梳理一遍,经常会发现历史远比“维新派一心强国,顽固派百般阻挠”之类的知识标签复杂得多。比如,晚清的保守顽固势力固然强大,但新政只维持了103天,这里面有没有维新派的错?就像历史学家唐德刚所言,即便是必然失败,百日失败和十年失败,全局失败和局部失败对下一段历史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变法革新,不管其宣扬的目的多么崇高,其实际过程都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因此,改革派最难迈过去的坎儿就是如何对待那些原有体制内的获益者。虽然变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为了各个阶层的长远利益,但没人会心甘情愿做出自我牺牲。尤其是当利益受损阶层是那些有权有兵的当权派时,能否妥善处理好与这一阶层的关系,尽量降低变法的阻力,将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而在这一点上,当年的变法派无疑做得非常差劲,变法派公认的领袖康有为并无实际政治运作经验,为人处世既偏激又迂腐,一开始就将较为守旧的大臣得罪了个遍。变法第五天康有为拜见光绪皇帝之前,在朝房里遇到了顽固派的头号大臣荣禄。荣禄告诉康一二百年的成法不可“一旦遽变”,康直接回敬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如此回答除了逞一时口舌之快,引起后党对新政更大的反对外,实在是没有其他用处。9月中旬时局越发艰难,光绪发“密诏”向维新派求解应对之策,杨锐给出的建议是多顺从皇太后,变法分清轻重缓急,而康有为却完全不顾变法派势力弱小,决定用武力强迫慈禧就范,直接导致了维新派全军覆没。梁启超说康“谓之政治家,不如谓之教育家;谓之实行者,不如谓之理想者”,可谓一语中的,以此人作为变法派的总后台,在晚清如此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实在是很难有胜算。

  光绪帝是变法主要的实施者和推动者,但当时这位27岁的皇帝明显操之过急了。以光绪之无权,韬光养晦、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权力基础也许是更好的选择,毕竟那会儿革命党还没成气候,大清还有时间,而且与慈禧相比,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等得起。可惜年轻人做事总有些急于求成,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加上维新派一帮人的鼓噪,皇上显然觉得亡国危机迫在眉睫,对体制内的旧官僚充满了敌视,似乎他们除了充当强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外一无是处,对变法充满了玫瑰色的幻想,似乎变法诏书下得越快复兴的速度也就越快。搞起改革来不讲究任何策略,既不懂“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也不尝试着对既得利益进行赎买,只是一道接一道诏书地改八股、减冗员、裁机构,废特权,最后搞得儒生、官僚、太监、全体旗人都反对维新。支持变法的力量还尚待培育,反对变法的力量已经结成了空前强大的联盟,维新焉能不败?

  一个制度、文化自成体系的老大帝国以异域的西方文明为蓝本进行现代化转型,用钱穆的话来说,其难度无异于从一只飞禽变为走兽。若要转型成功,其操盘者既要有足够的权威,又不能沉醉于权威带来的利益而裹足不前,既要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又要懂得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这些都需要极高的政治技巧和手腕,而这些能力和条件,晚清的变法派从皇帝到官员无一具备,其失败也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始于清末的现代化运动,直到今天仍然是整个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历史的车轮仍然滚滚向前,六君子的血,值得后世的变法者永远铭记。

已经检验出砒霜成分了啊,这个谜不是已经解了么。前年就有新闻报道了。
http://www.022net.com/2010/9-25/484839353056195.html



头发中的重金属含量检测:光绪急性砒霜中毒


    简要内容:前年冬天,一则新闻颇为轰动一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利用清西陵库房的一撮光绪皇帝的头发,通过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精确检测了头发中的重金属含量,确认光绪帝在37岁的年纪突然驾崩的原因是急性砒霜中毒。


  前年冬天,一则新闻颇为轰动一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利用清西陵库房的一撮光绪皇帝的头发,通过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精确检测了头发中的重金属含量,确认光绪帝在 37岁的年纪突然驾崩的原因是急性砒霜中毒。至此,一个多世纪以来光绪死亡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自从1898年6月中到9月末,戊戌变法满打满算只有103天。晚清的这场改革最终以皇帝被囚,六君子血染菜市口的悲剧结局收场,自此以后大清政局基本上被一帮昏聩保守的顽固派控制,辛酉年的大灾难也就此埋下。后人读史的一大乐趣是可以清楚地看见当年博弈各方的底牌,当当事后诸葛亮。将事件的枝枝脉脉在水晶球中仔细梳理一遍,经常会发现历史远比“维新派一心强国,顽固派百般阻挠”之类的知识标签复杂得多。比如,晚清的保守顽固势力固然强大,但新政只维持了103天,这里面有没有维新派的错?就像历史学家唐德刚所言,即便是必然失败,百日失败和十年失败,全局失败和局部失败对下一段历史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变法革新,不管其宣扬的目的多么崇高,其实际过程都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因此,改革派最难迈过去的坎儿就是如何对待那些原有体制内的获益者。虽然变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为了各个阶层的长远利益,但没人会心甘情愿做出自我牺牲。尤其是当利益受损阶层是那些有权有兵的当权派时,能否妥善处理好与这一阶层的关系,尽量降低变法的阻力,将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而在这一点上,当年的变法派无疑做得非常差劲,变法派公认的领袖康有为并无实际政治运作经验,为人处世既偏激又迂腐,一开始就将较为守旧的大臣得罪了个遍。变法第五天康有为拜见光绪皇帝之前,在朝房里遇到了顽固派的头号大臣荣禄。荣禄告诉康一二百年的成法不可“一旦遽变”,康直接回敬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如此回答除了逞一时口舌之快,引起后党对新政更大的反对外,实在是没有其他用处。9月中旬时局越发艰难,光绪发“密诏”向维新派求解应对之策,杨锐给出的建议是多顺从皇太后,变法分清轻重缓急,而康有为却完全不顾变法派势力弱小,决定用武力强迫慈禧就范,直接导致了维新派全军覆没。梁启超说康“谓之政治家,不如谓之教育家;谓之实行者,不如谓之理想者”,可谓一语中的,以此人作为变法派的总后台,在晚清如此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实在是很难有胜算。

  光绪帝是变法主要的实施者和推动者,但当时这位27岁的皇帝明显操之过急了。以光绪之无权,韬光养晦、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权力基础也许是更好的选择,毕竟那会儿革命党还没成气候,大清还有时间,而且与慈禧相比,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等得起。可惜年轻人做事总有些急于求成,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加上维新派一帮人的鼓噪,皇上显然觉得亡国危机迫在眉睫,对体制内的旧官僚充满了敌视,似乎他们除了充当强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外一无是处,对变法充满了玫瑰色的幻想,似乎变法诏书下得越快复兴的速度也就越快。搞起改革来不讲究任何策略,既不懂“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也不尝试着对既得利益进行赎买,只是一道接一道诏书地改八股、减冗员、裁机构,废特权,最后搞得儒生、官僚、太监、全体旗人都反对维新。支持变法的力量还尚待培育,反对变法的力量已经结成了空前强大的联盟,维新焉能不败?

  一个制度、文化自成体系的老大帝国以异域的西方文明为蓝本进行现代化转型,用钱穆的话来说,其难度无异于从一只飞禽变为走兽。若要转型成功,其操盘者既要有足够的权威,又不能沉醉于权威带来的利益而裹足不前,既要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又要懂得如何打好手里的牌,这些都需要极高的政治技巧和手腕,而这些能力和条件,晚清的变法派从皇帝到官员无一具备,其失败也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始于清末的现代化运动,直到今天仍然是整个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历史的车轮仍然滚滚向前,六君子的血,值得后世的变法者永远铭记。
不是得花柳死的吗?星爷还每天闻一闻他的内裤~
前几年那个消息出来以后就没后续了 实在不给力
估计到了这一步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证据任何猜测也只能停留在猜测这个阶段吧
回复 6# 灯塔看守


    如果真是慈禧先死那我觉得可能真是袁世凯等人杀的
悬案吧, 很难有定论了

西太后算是最大的嫌疑人这是肯定的
也有研究认为李莲英策划了光绪之死。
qqweee 发表于 2010-10-7 18:08


    偶贴的就是今年的“后续评论”。
具体应该是李莲英最有嫌疑,至于是谁指使的么...慈禧和袁世凯都有嫌疑,不过我觉得慈禧的嫌疑不大,要杀早就杀了,谁还敢说闲话不成,这样前脚走,后脚死才最惹人嫌疑...
估计是马上疯吧?
光绪很弱小的,多吃些鞭类就吃不消了
回复 6# 灯塔看守


    光绪自己把酸奶喝了,所以算自杀;P
    谢谢灯塔的资料,这个原来没看过。
思路广 发表于 2010-10-7 17:57
传说中花柳死的是“同志”皇帝……
killman抛弃舰船 发表于 2010-10-7 17:40
我记得有人说那个头发的样本不确定是出于光绪,所以对结果持怀疑态度。
第一嫌疑:慈禧;
第二嫌疑:李莲英;
第三嫌疑:袁世凯。
李莲英应该不会吧,毕竟貌似历史上李莲英和光绪关系还不错的吧
袁世凯应该不会,袁世凯还没那么大权力有能力毒死光绪吧,
光绪死后袁世凯就被贬斥了,可见当时权力有限。
回复 1# 红魔的元帅


    反正光绪是被毒害的!
袁世凯当时的权利与职位,想去弄死皇帝还不太可能,所以首先排除。
当时有能力鸠杀光绪的,只有老妖婆了
老妖婆怕光绪掌权清算他。慈禧一直想废掉光绪,可是诸友邦不答应,所以没能废成。
由于废立的事,光绪与慈禧已经是水火不容的大仇了。慈禧怎么可能让光绪活下去
按动机论,袁世凯背了两个黑锅,一个是光绪,一个是宋教仁。
光绪  被 慈禧  自杀了

鉴定完毕
袁世凯根本没动手的机会

慈禧太后可能性最大,她怕光绪造成死敌了。

大家还忘了隆裕太后,慈禧太后一死,光绪必然亲政,她毫无疑问要被废,然后打入冷宫。光绪死了,她就是太后。她的动机最大。
慈禧嫌疑最大。袁世凯次之。当然也没这个可能。。

袁世凯精明得很。他早就断定慈禧会让光绪早死。因为光绪上去了。就一定会全盘否认慈禧。全盘否认慈禧所做

的一切。光绪和慈禧的斗争都已经白热化了。要不然慈禧为什么软禁光绪。难道就是给光绪一点教训。当然不

是。慈禧也知道光绪憋了一肚子的气。。
不用LD动手,自有体会上意的同志。
他那身体怎么也活不了多久!
第一是慈禧
第二是隆裕
  李莲英和光绪关系不错,袁世凯没那能耐。。。光绪的死最大受益者也就是慈禧和隆裕。慈禧将不会受到光绪报复性的清算,隆裕则成了太后,继续荣华富贵。
土鳖不是屎壳郎 发表于 2010-10-8 09:55

如果明知道酸奶有毒也喝,那是被迫自杀。。

如果是不知道酸奶有毒而喝,那是被谋杀

总之都不是主观意义上的自杀
孤苦的皇帝:光绪之死
     慈禧惟恐自己先死,光绪复出掌权,尽翻旧案,故而在全国求医问药多次,大造光绪病重的舆论,希望光绪因体弱多病而先死,在人间悄悄地消失。但事与愿违,偏偏自己先罹重病,势将不起,故临终前令亲信下手毒死光绪。从科学检测结果与史料记载来看,这应是事实的真相。
     一   

     在距今一百年前的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名义上是清朝皇帝,实际上却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帝和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几乎同时死去。皇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下午五至七时),太后死于十月二十二日未时(下午一至三时),相距不到二十小时。这正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的第八年,中国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侮辱,国势阽危,民生凋敝,国将不国。光绪和慈禧同时死亡,老百姓深感震惊、诧异、惶惑,有识之士担心中国这艘千孔百疮的破舟会不会在惊涛骇浪中沉没?其命运如何?光绪和慈禧在政治上势不两立,矛盾尖锐,一个是38岁的壮年,一个是74岁的老人,两人同时死亡,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的阴谋?会不会是慈禧太后临死之前恐怕光绪皇帝复出掌权、全翻历史的成案,故而谋杀了光绪?一天阴霾,疑云纷起。逃亡到海外的保皇党人为光绪吊丧,大肆声讨慈禧太后与袁世凯,指责他们是谋害光绪的主犯,舆论讨伐,沸沸扬扬。但他们远在海外,并不清楚光绪是怎么死的,仅在两人的死亡时间上质疑,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国内人众也狐疑满腹,流言纷纷,清廷严加查禁,“奉旨著民政部、步军统领、各督抚悬赏购缉造言煽乱匪徒”。(许宝蘅《巢云簃日记》)。宫廷事秘,“斧声烛影”,谁也不明真相,也不敢公开议论。胡思敬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德宗(光绪)先孝钦(慈禧)一日崩,天下事未有如是之巧。外间纷传李莲英与孝钦有密谋,予询问内廷人员,皆畏罪不敢言。”(《国闻备乘》)   

     其实,在皇帝、太后死亡之前四年,即光绪三十年,早已有人预言到光绪先死。清朝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早在1904年就对日本公使内田康哉透露光绪皇帝必定会死在慈禧太后之前。“内田康哉问伍廷芳:当皇太后驾崩后皇上会如何?伍言道:亦如世间传闻,诚为清国忧心之事,万望无生此变。伍话中之意,皇太后驾崩诚为皇上身上祸起之时。今围绕皇太后之宫廷大臣,及监官等俱知太后驾崩即其终之时。于太后驾崩时,当会虑及自身安全而谋害皇上。此时,万望能以我守备兵救出皇帝。”(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绪论》)   

     其实,慈禧死前必定会谋杀光绪,许多官员太监对此心知肚明,但不敢说出。国内较早指出这一弑君阴谋的是长期陪侍光绪皇帝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起居注官恽毓鼎。他的工作是记录光绪的起居言行。在清朝灭亡以前,即宣统三年四月他已写成《崇陵传信录》,这是光绪帝的一本传记。其中说: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上率百僚,晨贺太后万寿,起居注官应侍班,先集于来薰风门外,上步行自南海来,入德昌门,门罅未阖,侍班官窥见上正扶奄肩,以两足起落作势舒筋骨,为拜跪计。须臾忽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辍侍班。’上闻之大恸。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崇陵传信录》)   

这是恽毓鼎在光绪死前十一天亲历的记载,所记慈禧的话和伍廷芳告知日本公使的话完全符合。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生日,光绪率领百官前往慈禧处探病与请安,从南海步行到德昌门,恽毓鼎随从侍班,皇帝扶着太监的肩头,作身体起落的活动,以舒筋骨,可见身体尚健康正常,但太后不愿与皇帝见面,传谕竟说:光绪已有病卧床,不必再见面了。光绪听了大概很吃惊,话中包含杀机,是不祥之兆。这是武昌起义前半年多的记载。到了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此时清朝已亡,言路已开,无所禁忌,恽毓鼎在《日记》中说道:“清之亡,虽为隆裕(即光绪的皇后,称隆裕太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批准发布退位诏书的是隆裕太后),而害先帝,立幼主,授载沣以重器,其祸实归于孝钦也。”(恽毓鼎《澄斋日记》二,632页)恽毓鼎直接指出了“害先帝”的是慈禧太后。民国以后,《崇陵传信录》传播甚广,慈禧谋害光绪之说得到佐证。越到后来,记事者日多,传闻更甚。如《方家园杂咏纪事》中说:“吾闻南斋翰林谭组庵,内伶教师田际云皆言,大变之前二日,尚见皇上步游水滨,意志活泼,证以他友所闻,亦大概如此。”尚书陆润庠曾为光绪请脉,对人说:“皇上本无病,即有病,亦肝郁耳!意稍顺当自愈,药何力焉。”(《国闻备乘》)许多曾给光绪看过病的医生虽然都认为光绪身体虚弱,常年生病吃药,但死前一段时间病情未见加重,身体尚属正常,并未突发急性致死的病症。其中名医屈桂庭说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诊治光绪帝秘记》)。晚清内务府大臣增崇的儿子回忆,他幼年时适逢光绪之丧,他父亲接到光绪死的消息,跟叔叔们说:“就是不对,前天,天子受次席总管内务大臣继禄所带的大夫请脉,没听说有什么事。”“前天继禄请脉后说‘带大夫的时候,上头还在外屋站着呢,可怎么这么快呢?’一位叔父说‘这简直可怕啦!’另一位叔父说‘这里头有什么事儿罢!’我父亲叹了一口气,又摇摇头说:‘这话咱们可说不清啦!’”(耆存者《关于光绪之死》,文史资料选辑总122期)光绪死后,穿戴入殓,一反常规,都由宫内太监一手包办,未让内务府插手。“光绪身故后,便是销声匿迹地移入宫中,甚至入殓之际究竟是什么样,也无人能知其详,就连在内务府供职的我的父亲、叔父们都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同上)   

     还有曾经陪侍慈禧太后、在宫中生活多年的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写道:“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便暗自着急起来,他想与其待光绪掌了权来和自己算账,不如还让自己先下手为好。经过几度的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据德龄所述,光绪之死,就是在慈禧同意下李莲英下毒所致。德龄对慈禧很有好感,书中很多处赞扬慈禧。但德龄还是说:“我竭力袒护老佛爷,可是对于她之经常虐待光绪,以及她谋害光绪性命的事,我却无法替她找出丝毫藉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溥仪从战犯变成了平民,写了一本《我的前半生》,其中说:“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   

     这许多人所说虽然在细节上有不同和矛盾之处,但都猜测或肯定光绪是被毒害致死的。凶手是谁?多数说是慈禧,也有人说是袁世凯或李莲英。提供证言的有长期陪侍光绪的起居注官恽毓鼎,有给光绪治病的医生,有内务府大臣的儿子,有光绪继承人宣统,有陪侍慈禧太后的德龄,还有早就预言了光绪之死的晚清高官伍廷芳。众口一词,都认为光绪被害而死,因此距今30年之前,历史学界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相信此说。

   二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清史研究更加重视清宫档案,档案数量汗牛充栋,涉及各个方面,其中有光绪病史的记录,积存甚多,保存相当完整。于是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医学专家共同合作,仔细收集和研究光绪的脉案和药方,探索其一生的健康情况,得出了和上述截然相反的结论。认为光绪一生身体虚弱,百病丛生,久治不愈,尤其光绪三十四年之后,病情加重。他的去世属于正常死亡,并非慈禧等人谋杀,“光绪之死,既无中毒或伤害性的迹象,也没有突然性早亡的迹象,应该是属于正常的病亡。”(《揭开光绪帝猝死之谜》)  

     专家们在详细研究分析了光绪的脉案之后,说光绪幼年即身体虚弱,大婚之前稍感风寒,必头疼体瘦,年仅十五六岁已弱不禁风,二十七八岁患耳鸣脑响,渐次加重,又长期遗精。平日因慈禧虐待,生活清苦。戊戌以后长期软禁,食不果腹,衣不暖身,御前所列菜肴虽多,但大多腐臭,不能进口,有时令御膳房添换一菜肴,必先奏知西太后,太后常常以俭德责之,光绪竟不敢言。瀛台涵元殿光绪居所年久失修,四处透风,隆冬天气并无炉火,寒冷已极。侍候光绪的老太监王商去和内务府大臣立山商量,立山也同情皇帝处境,偷偷整修了涵元殿,糊好了涵元殿的窗户纸。不料慈禧闻知此事,怒责立山,“看来你越来越能干了,会走好运了,明儿我派你去打扫瀛台”,吓得立山连掴自己耳光,连称“奴才该死”。义和团起时,大概以为立山会与光绪、外国人连通一起,慈禧竟把立山处死。   

     这些虐待光绪的情形很多。专家们认为,慈禧的虐待使得光绪心情不舒畅,病体更加重,以致死亡。专家们称:“详考清宫医案,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来说,光绪是受肺结核、肝脏、心脏、风湿等慢性病长期折磨,致使身体的免疫力严重缺失,酿成了多系统的疾病,最终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合并急感性染而死亡。”(冯伯祥:《清宫档案揭秘光绪之死》)也有的专家说:“光绪之死与慈禧之死,其间并无必然之联系。光绪帝之死按脉案记录之病理、病状分析,属于正常的疾病死亡。没有发现突发性的意外病变之可能。所谓他是被慈禧所毒害而死的议论,至少,在目前来说,尚没有可靠的史料作依据。……他母子二人的接连死去……其实这不过是当时一种偶然的巧合,并没有什么值得可疑之处。”
   
     另一位专家说:“从光绪帝临死前的脉案及其亲书的《病原》来分析,其死因属于虚劳之病日久,五脏俱病,六腑皆损,阴阳两虚,气血双亏,终以阳散阴涸,出现阴阳离决而死。”(李秉新《光绪猝死一案》)   

     1938年,易县的崇陵(光绪陵墓)被盗掘,尸体遗物暴露在外。1980年清理并重新封闭了崇陵,曾将光绪的遗骨作过简单检测,当时没有先进的检测仪器,并没有发现有外伤的痕迹,亦无中毒表现。此次检测过程较简单,故只能以脉案作分析,光绪之死属于正常死亡,遂成定论。崇陵重新封闭时,将光绪的若干头发、遗骨与衣服保存在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库房内。

   社会上虽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但并没有更强有力的新证据。如《启功口述历史》中说:慈禧太后病痢,他的曾祖父(启功为清朝宗室,其曾祖父溥良为晚清礼部尚书)在太后住所外侍疾,“就在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从没有听说过他有什么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终在慈禧这边忙活。但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但由于对光绪的脉案进行了详细研究,大多数人相信光绪是正常死亡,所以启功先生这段证言未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   

     三  

     进入21世纪,光绪之死的谜案又被提上日程,由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共同合作,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运用最先进的技术,采用最精密的仪器,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进行反复的检验和缜密的分析研究。该研究工作极为复杂艰难,研究时间长达五年之久。   

     由于崇陵已重新封闭,不可再开棺检验,且年代已久、检材不足,因此研究工作困难巨大。但课题组运用侦查破案的思维方式,根据信息的产生、传递、处理、还原、应用等原理,充分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等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开展综合分析、模拟实验、双向推理、多维论证等多项工作,对西陵保存的光绪头发、衣服、遗骨进行检测和研究,最终破解了光绪帝死亡之谜。
   
     在研究分析中,为准确检测和推断光绪帝死时体内微量元素的情况,研究人员将光绪帝的头发清洗晾干,再剪切成1厘米长的若干截段分别测试,结果发现,光绪帝的两缕头发截段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As),其最高含砷量为2404毫克/克,远高于正常人头发的含砷量1-10毫克/克,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多以硫化物和氧化物形式存在,主要有雄黄(二硫化二砷)、雌黄(三硫化二砷)、砒霜(三氧化二砷)等,其中砒霜(三氧化二砷)是剧毒的砷化合物。   

     为验证光绪帝的头发砷含量是否确属异常,研究人员分别提取了隆裕皇后、一清代草料官及当代人的头发样本分别进行同时代、同环境、同性别发砷测试,结果证实,光绪帝的几处头发截段中最高砷含量不仅远远高于当代人样本,也分别是隆裕皇后的261倍和清代草料官的132倍。为验证光绪帝头发中的异常砷含量是否因长期服用中药雄黄等而导致慢性砷化物中毒所造成,研究人员又将其与当代慢性砷化物中毒的人发砷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光绪帝的头发上最高含砷量是慢性中毒患者最高含量的66倍,且砷分布曲线与慢性砷化物中毒者的砷分布曲线完全不同。由此证实:光绪帝头发中的高含量砷既属异常现象,又非自身服药引起慢性砷化物中毒而成。

那么光绪帝的头发的高含量砷究竟从何而来呢?为弄清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光绪棺椁内外等环境取样与砷元素含量检测,检验结果: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是其棺椁内帷幔碎屑等物品最高砷含量的83倍,是墓内外环境样品包括棺椁盖上土最高砷含量的97倍,环境样品中的砷含量远低于光绪帝头发上的砷含量。由此,环境污染的可能被排除。接着,研究者又进行了含砷物质浸泡模拟实验,结果发现,外界的砷化合物不经过自身机体代谢,也可以吸附、渗透到头发内。由此推测,光绪帝头发中的高含量砷是由光绪身体内含有高浓度砷的物质沾染所形成。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步拓展与推进,在排除了周围环境物质的沾染后,各种研究数据把光绪帝头发上的大量砷元素的唯一来源,集中指向了光绪帝的腐败的尸体。   

     光绪尸体是否是沾染其头发的砷的唯一来源?如果是,那高浓度砷化物是什么?这些高浓度砷主要存驻于尸体何处?其化合物种类和总量是多少?是否能致其死亡?为搞清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决定扩大检测分析范围并依照法医工作规范取样检验。首先,对光绪头发上沾染的残渣物进行了重新检测,检测结果是残渣物的砷含量高于头发。由此,进一步证明了含高浓度砷的残渣物是头发高含量砷的来源;其次,对提取的光绪帝的遗骨进行了表面附着物的刮取与检测,结果表明,其中两块遗骨(一块肩胛骨和一块脊骨)表面沾染了大量的砷,说明这些砷确实来源于腐败尸体;随后,对光绪帝的随葬衣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砷的分布的检验。光绪帝的送检衣物共有五件,其中四件上衣(或外衣),一条裤子。由于年代已久,五件衣物除龙袍保存状态尚为良好外,其余三件内衣均已严重腐烂。根据尸体腐败对穿着衣物侵蚀由内向外会逐步减轻的一般规律,研究人员依次推定出四件上衣由内到外的穿着顺序。随后依照物质吸附和信息转换还原原理,对接近光绪帝尸体特殊部位的衣物分别取样,进行了砷的分布的检验。
   
     检测数据结果表明:从同一件内衣看,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都高于其它部位:从穿着层次看,里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从尸体的特殊部位看,衣物掉落下来的残渣(胃肠内容物)的砷含量极高。这说明,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内,并在尸体腐败过程中由里向外侵蚀衣物,由此造成胃腹部位衣物的高含砷量。   

     随着研究工作的推进,大量砷化物曾在光绪帝体内驻存已被实验所证实,但具体是何种砷化物以及其总量是多少还尚不明确。砷化物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毒性。因此,研究人员又对光绪帝发中高含量砷的砷种态(即砷价态或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分析法研究不同种态砷的比例关系,结合进行动物小鼠模拟实验,以判定可能导致光绪帝中毒死亡的砷化合物种类。同时,通过衣物、头发、附着残渣等对光绪帝尸体中的砷化合物总量进行了仔细测算。   

     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帝摄入的砷化物是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5毫克。根据相关研究,人口服砒霜(三氧化二砷)60-200毫克就会中毒死亡。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至此,光绪帝死因终于破解,即: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构衣领部位及头发上的大量砷,则由其腐败尸体溢流侵蚀所致。   

     这次检测和研究的详情、方法、数据和结论由钟里满等十三位专家写成《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结论是:“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此研究工作报告近日将公开发布。研究过程表明,这项工作走出了一条超常规之路,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侦查思维解决历史问题的成功尝试,是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并肩合作的范例。研究结果也会对我国史学界和全社会发生重大影响。一百年前光绪和慈禧的死亡,预示了长达二千多年的中国专制帝制的崩塌。三年之后,武昌起义,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了共和国,清王朝终于被推翻。光绪帝被毒害致死,百年之后得以确证,尘埃落定,真相大白。

    四   

     本课题的主题是光绪是否被毒死,已得到答复。至于主要凶手是谁?尚可研究讨论。以当时的条件、环境而论,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主使、授意,谁也不敢、不能下手杀害光绪。慈禧蓄意谋杀光绪已非一日,早在戊戌变法后,就已酝酿废立与弑杀阴谋。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十日,太后再出训政后四天,即以光绪名义发布谕旨称:“朕躬自四月以来,屡有不适,调治日久,尚无大效。京外如有精通医理之人,即著内外臣工切实保荐候旨,其现在外省者,即日驰送来京,毋稍延迟。”(《德宗实录》卷436)其实从四月以来,光绪正精神振作,意气风发,雷厉风行地进行百日维新,每天颁发许多诏谕,怎么会“屡有不适,调治日久,尚无大效”?这分明是假话,即使偶有小病,北京有太医院,何以立即要通告全国,征请全国名医为光绪治病。这不过是慈禧怀着废立与弑杀的心肠,在全国制造光绪病重的假象,以便有朝一日实现她的目的。慈禧玩弄的把戏当时许多人已洞若观火,因而有上海绅商经元善等1200人联名发电,“请保护圣躬”。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侨也纷纷反对。外国公使也关心光绪的安全,强硬要求由法国医生入宫为光绪看病。两江总督刘坤一说“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难防”。社会上激烈的反对声浪阻止了慈禧阴谋的实施。   

     从官方档案众多的脉案、药方看,光绪确实体弱多病,但并非因病而死。对这些脉案、药方,也要谨慎从事,考察它是什么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如江苏名医陈莲舫被征召入京,为光绪治病,“叩头毕,跪于下,太后与皇帝对座,中置一矮几,皇帝面苍白不华,有倦容,头似发热,喉间有疮,形容瘦弱,……故事,医官不得问病,太后乃代述病状,皇帝时时颔首,或说一二字以证实之。殿廷之上,惟闻太后语音,陈则以目视地,不敢仰首。闻太后命诊脉,陈则举手切帝脉,身仍跪地上,据言实茫然未知脉象,虚以手按之而已。诊毕,太后又缕述病情,言帝舌苔若何,口中喉中生疮如何,但既不能亲视,则亦姑妄听之而已。”(许指严《十叶野闻》)   

     原来所谓看病如此而已!所谓“脉案”是依照慈禧所说记录在案,这样的“脉案”怎能确证光绪的真实病况?   

     不久,陈莲舫因如此诊治,承担极大风险,向太监行贿,告老称病逃回了家乡。   

     其他医生亦有类似回忆。内务府总管大臣增崇是带领众多医生入宫看病的官员,据他的儿子回忆:

     “从当时的情况看,无论太医或外省保荐的医士,给光绪请脉,都得依慈禧的脸色行事。凡干不长的,多半是违背了慈禧心意;干长的则是切合了慈禧的‘需要’了。至于世人所能见到的光绪的脉案、处方究竟如何,不待言说。对于这些事,我父亲(指增崇)、叔父们心中有数。我听得多了,也有些明白。”(耆存者《关于光绪之死》,文史资料选辑总122期)   

     还有当时著名诗人陈衍也说:“冬,西后与德宗先后一日崩殂。初,德宗久病未愈,征医各省,处方有效则后怒。”(《凌霄一士随笔》)   

     总之,慈禧惟恐自己先死,光绪复出掌权,尽翻旧案,故而在全国求医问药多次,大造光绪病重的舆论,希望光绪因体弱多病而先死,在人间悄悄地消失。但事与愿违,偏偏自己先罹重病,势将不起,故临终前令亲信下手毒死光绪。从检测结果与史料记载来看,这应是事实的真相。
楼上贴的好文,详细翔实
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所实施的改革方案的激进程度远超过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得方案,因此慈溪应当不用担心其死后被未死的光绪在政治上清算的问题。
到底是谁能从光绪之死中得到好处。
回复 34# jsweilvshi


    这个重要原因是八国联军斩了一堆顽固派的头


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钟里满(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

耿左车 李军 邢宏伟(清西陵文物管理处)

王珂 张永保 邹淑芸 夏普 李义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张新威 张大明 宋朝锦 潘冠民(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到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采访,得知1980年曾对清光绪帝及清隆裕皇后所葬崇陵棺椁(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被盗)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而光绪帝、隆裕皇后的头发被移至棺椁外,在清西陵管理处库房保存至今,经与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专家初步研讨之后,征得河北省文物局和保定市文物管理部门及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同意,将多根(两小缕)清光绪帝头发送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29室进行测试。由此,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29室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的相关人员逐步形成了目标清晰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作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清光绪帝死因研究)》正式立项。

         

初步检验

     头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人体代谢并能“记录”特定时期人体积蓄的某些元素信息。因此,依据头发不同截段的微量元素含量,可推测不同时期人体微量元素的摄取水平,进而探求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变化情况、研究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般成年人发每天约生长0.35-0.5毫米,一个月生长约1厘米,也就是说,1厘米头发可反映出人体内约一个月的新陈代谢史。

(一)微量元素检测

     2003年,首先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微型反应堆仪器中子活化法(核分析方法)「1」测定了提取于光绪帝的两小缕头发,其方法是:将光绪帝的头发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方法清洗「4」,自然晾干,剪切成1厘米长的截段,第一缕头发长度为26厘米,剪切成26小段;第二缕头发长度约为65厘米,剪切成59小段,其中第1、59段长度分别为4.5和3.5厘米。逐一编号、称重和封装,入堆辐照后逐段分析光绪帝头发中的元素含量。

检测结果显示,光绪帝的两缕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As)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见图1、图2,检测数据见附表1、附表2)。由图可见,光绪帝两缕头发中砷的分布均出现了近似正态分布的高峰。第1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10段(2404微克/克)和第19段(262微克/克),第2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26段(362.7微克/克)和第45段(202.1微克/克)。


      


        


    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2」,多以硫化物和氧化物形式存在,主要有雄黄(二硫化二砷)、雌黄(三硫化二砷)、砒霜(三氧化二砷)等,其中砒霜(三氧化二砷)是剧毒的砷化合物。尽管许多研究表明砷可能是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正常人每天的摄入量约为20μg以下),但过量的砷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正常人的全血砷含量为0.03—0.31μl/L,血清砷含量为0.02—0.2μl/L,头发砷含量为0.25—1.0 μg/g「3」。由此看出,光绪帝头发上的两处高含量砷与正常值相比明显异常。


(二)相似条件对比实验


    光绪帝头发中的砷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且高含量截断分布异常。为证实其异常现象及探求其砷含量高峰值的成因,研究工作以光绪帝为中心,以关联性和可比性为原则,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别的人和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模拟验证实验和动物实验,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得验证异常情况的确定性。


1.光绪帝发砷与清代人和当代健康人发砷本底值的对比实验

    做对比实验的清代人的头发分别是隆裕皇后头发和清末一草料官干尸头发。草料官与光绪帝为同时代、同性别的人;隆裕皇后与光绪帝不仅为同时代人,且生活环境相同;做对比实验的当代人的头发,分别采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5名职工,均为男性。

    以上三组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表1中还引用了人发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01)的数据,该标准物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采集上海市十八岁健康青年的头发研制而成。


表1光绪帝发砷与清代人和当代健康人发砷本底值的对比

头发来源 As, μg/g 备注
当代人 0.14 n=5,健康,平均身高170cm
当代人 0.59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01
隆裕皇后 9.201) 与光绪帝生活环境相同的同时代人
清末草料官 18.2 北京南苑出土的干尸
光绪帝 2404 光绪帝两缕头发中砷含量的最高值

1) 隆裕皇后发梢砷含量(10.49μg/g)和发中段砷含量(7.91μg/g)的平均值。

由表1可以看出,光绪帝两缕头发中砷含量的最高值(2404μg/g)不仅远远高于当代人的发砷本底值,而且也远远高于其同时代人的发砷本底值,是清末草料官发砷含量的132倍,是隆裕皇后发砷含量的261倍。


2光绪帝的发砷与周围环境的砷含量对比实验

    前后两次采集光绪帝棺椁内、墓内和清西陵陵区的环境样品,第一次采集的样品用中子活化法分析,第二次采集的样品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分析结果列于表2。

    由表2可见,光绪帝棺椁内、墓内和清西陵陵区环境样品的砷含量远远低于光绪帝头发的砷高峰值,这表明,光绪帝头发上高浓度砷物质并非来自环境的沾染。


表2光绪帝的发砷与周围环境的砷含量对比

采样区域 样品名称 砷(μg/g)
第一次采样 第二次采样
棺椁内 帷幔碎屑 16.4~29.0(3)1) 0.390~28.0(2)
帷幔碎屑、香料等残渣 5.71~7.06(2) 0.429~6.59(8)
粉末 11.2(1) ——
墓内 棺盖上土 —— 24.4~24.8(2)
被盗遗迹土 —— 2.90~2.94(2)
墓室墙根土 4.00(1) ——
棺椁旁地面土 5.17(1) ——
离墓室地面20厘米处土 1.36(1) ——
墓内渗入水 —— 0.0066(2)
陵区 环境土 8.97(1) 2.58~4.67(2)
河水 0.032(1) 0.0009(1)
井水 —— 0.0009~0.0146(2)
光绪帝 两缕高砷发截段 2404 ——

1)括号内数字为检测样品份数。

(三)假设类比实验


    光绪帝头发的异常高砷含量截段既不在发根处、也不在发梢处,依据头发生长规律和砷中毒机理,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不应是正常摄入代谢形成。而其棺椁内没有高含量砷的随葬物品,棺椁周围环境的砷含量也不高。为探究光绪帝发砷含量高的成因,进行假设同类对比研究,将其头发与当代慢性砷中毒患者的发砷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1.假设同类对比研究


     以冯友根「10」《警惕:过量服用牛黄解毒片可引起慢性砷中毒》(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2月29日第7版)报道的患者为例。该患者为治疗疾病, 4年来平均每天服用规定量4倍的牛黄解毒片(含雄黄,As2S2),造成慢性砷中毒以致生命垂危,于2004年5月中旬确诊并接受治疗。取其长发两缕,一缕是连根拔下的(带毛囊),另一缕为梳理时自然掉下的(不带毛囊),两缕头发细黄、干枯,从外观上观察与光绪帝头发类似。该患者头发的处理和分析方法与光绪帝相同,图3、图4为这两缕头发的发砷分布图(分析数据见附表3、附表4)。


   


     

比较图1~图4,可以发现光绪帝的发砷分布规律与慢性砷中毒患者砷的分布趋势完全不同:

(1) 慢性中毒患者的发砷分布在距离发根很近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极大值区域,而光绪帝的则是呈近似正态分布的高峰,不在发根也不在发梢。

(2) 最高含量值显著不同。光绪帝发砷的最高含量为2404μg/g,是慢性中毒患者最高含量(36.4μg/g)的66倍。

因此,光绪帝的发砷来源与慢性中毒患者不同,不是新陈代谢的结果,而是另有其他来源。


2.模拟实验研究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含硫的角质蛋白,约占97%,砷与蛋白质的巯基(-SH)有很强的亲和力[5],通过与蛋白质的巯基(-SH)形成稳定的螯合物而进入头发。为确定能否形成近似正态分布的高峰值,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

    取一段当代人头发,长度为10cm,清洗干燥后,放在一层棉花上,棉花下垫一层聚乙烯薄膜。用定量滴管取砒霜溶液(As2O3浓度为1.28mg/mL,北京市公安局提供),体积为36.5μL,一次性滴在头发的第五厘米处,放置24小时,清洗并分段分析;另取同一人的头发,清洗后分段分析砷的本底含量。图5为这两缕头发的砷分布图(数据见附表5)。

     


图5表明:外界的砷化合物不经过自身机体代谢,也可以吸附、渗透到头发内,而且 可以形成近似正态分布的高峰。由此推测,光绪帝发砷分布高峰不是新陈代谢的结果,而含有高浓度砷的物质沾染可以形成。

(四)初检分析

     研究证实,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2404μg/g,是同年代生活环境相似的成年人隆裕皇后头发砷含量(9.20μg/g)的261倍,是同年代成年人清代草料官头发砷含量(18.2μg/g)的132倍,表明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确实属于异常现象。

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2404μg/g是其棺椁内物品最高砷含量(帷幔碎屑29.0μg/g)的83倍,是墓内外环境样品最高砷含量(棺椁盖上土24.8μg/g)的97倍,表明光绪帝头发中的高含量砷元素非棺椁内物品及墓外环境所造成。

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2404μg/g是当代慢性砷中毒患者头发最高砷含量(36.43μg/g)的66倍,而且砷含量分布曲线与后者也截然不同,表明光绪帝头发中高含量的砷元素非慢性砷中毒形成,可排除光绪帝慢性砷中毒死亡的可能性。

从光绪帝头发的异常高砷含量截段位置看,其既不在发根处、也不在发梢处,依据头发生长规律和砷中毒机理,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不应是正常摄入代谢形成。

     综上所述,造成光绪帝头发上高含量砷元素异常现象的成因只能来自其自身尸体的沾染。


全面查证

     2006年后,课题组听取并研究了刑事技术、法医学等多领域专家意见,决定按照案件侦查思路和专业技术规范,争取开棺检验,扩大取样分析范围,以进一步确证光绪帝砷化合物的来源。

由于光绪帝的棺椁于1980年清理后严密封存,不能再次开棺,为达到扩大取样分析范围,再次提取光绪帝头发残渣物及散落的头发,并首次提取光绪帝遗骨及衣物样品(1980年崇陵光绪帝棺椁清理后保存在清西陵的文物库房),进行砷的分布研究。

在不可重新开棺的条件下,依照物质吸附和信息转换还原原理,对光绪帝的遗骨及贴近其尸体特殊部位的衣物进行取样检验。采样部位、采样方式均按照规范的法医开棺检验方式、方法和要求进行。

   


(一) 再次检测光绪帝头发上的残渣物

光绪帝的头发上局部有结痂物状的残渣,用镊子刮取残渣物,然后再取刮掉残渣物的头发,分别分析砷的含量。取样完毕后,把从整体头发上掉落的碎发和残渣物也分别取样。如右图所示。

表3清光绪帝头发及粘结的残渣物的砷含量

样品名称 As,μg/g
从头发上刮取的残渣物 913
刮掉残渣物的头发(未清洗) 363
掉落的碎发(未清洗) 304
掉落的残渣物 3060


由表3可以发现,残渣物的砷含量明显高于头发,说明这些残渣物是光绪帝头发高含量砷的来源,由此进一步证实了光绪帝的发砷分布高峰值由含高浓度砷的物质沾染形成。前期研究已表明,如此高含量的砷,既非光绪帝自身自然代谢生成,也非环境的沾染,由此进一步断定:这些残渣物的唯一来源只能是光绪帝中毒死亡后的尸体。

(二)光绪帝遗骨表面附着物检测

1980年对光绪帝棺椁进行清理后,部分遗骨保存于清西陵文物库房内,共有肩胛骨、环椎骨、脊椎骨、肋骨等7块遗骨。砷中毒死者尸体腐败后,器官组织中的砷可能会沾染到骨骼上。通过刮取光绪帝7块遗骨表面的附着物进行砷含量检测,以证实光绪帝尸体内是否存在高含量的砷化合物。该项检测是判断光绪帝是否死于砷中毒的重要依据,结果列于表4。

表4 清光绪帝遗骨中的砷含量

样品名称 As,μg/g  
遗骨瓶内碎屑 690
环椎骨上刮下的碎屑 12.3
肩胛骨1刮下的碎屑 15.6
肩胛骨2刮下的碎屑 242
肋骨上刮下的碎屑 24.3
脊椎骨1刮下的碎屑 1269
脊椎骨2刮下的碎屑 9.13
小块碎骨刮下的碎屑 58.2
环椎骨粘连的绿色布丝 33.7
环椎骨粘连的黄色布丝 41.4

     由表4可见,装存光绪帝遗骨的瓶内碎屑、一块肩胛骨和一块脊椎骨分别检测到了高含量的砷,表明光绪帝某些遗骨表面沾染了大量的砷,说明这些砷来源于腐败的尸体。


(三)光绪帝葬衣上砷的分布

     为验证上述论断,依照物质吸附和信息转换还原原理,对贴近光绪帝尸体特殊部位的衣物取样测试。

光绪帝的衣物有五件,其中四件上衣(或外衣),一条裤子,1980年从棺椁内清理出后保存于清西陵文物库房内。依据上衣的完好程度,分别编为第一件至第四件,裤子编为第五件。

殡葬衣物腐蚀程度及穿着层次对间接验证光绪帝是否为砷化合物中毒及中毒状况至关重要。在取样过程中观察到,第一件龙袍(图6)最为完整,第二件(图7)、第三件(图8)较为完整,而第四件(图9)和第五件(图11)为残片。尸体腐败对穿着衣物侵蚀的一般规律是衣物的侵蚀程度由内向外逐步减轻,也就是说,越靠近尸体的衣物腐烂越严重,反之则越轻,由此推定图6—图9的排列顺序即为四件上衣由外到内的穿着顺序。

     第一件较完整的龙袍,选择19个部位取样。第二件较为完整的夹衣,选择18个部位取样。第三件部分完好的双层短上衣,选择20个部位取样。第四件残破的上衣碎成三片,两只袖子各为一片,图9左下的躯干部为一片,共选择15个部位取样,其中左袖取5点,右袖6点,躯干部4点。第五件为双层夹裤残片,仅存裆部以上部分,选择25个部位取样(图11)。

前三件较为完整的上衣中,胃腹部位均有多处明显腐蚀脱落形成的窟窿,为检测尸体胃腹部位砷含量,在窟窿周边取多个点位。在夹裤的后内层可见大片的痂状物,面积约20×30cm2,在3个取样点位刮取了4个痂状物样品。每件衣物取样完毕后,掉落的碎屑中除有衣物纤维外,还有一些残渣,也分别取样检测。

分析方法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法(NAA),部分取样点取了2份样品,第2份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分析,分析结果列于表5~表9。


表5第一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As,μg/g 取样部位 As,μg/g
NAA AFS NAA AFS
小襟右肩前领旁 4.62 _ 左后肩(胛骨区) 1.87 1.91
小襟右肩后领旁 2.70 0.84 前左大襟(胃区)-1 4.50 _
后背(胃区)-1 1.81 _ 前左大襟(胃区)-2 4.07 1.71
后背(胃区)-2 2.02 _ 系带(红色) 26.0  22.3
后背(胃区)-3 1.23 _ 左袖(肘区) 2.67 2.19
后背(胃区)-4 1.70 _ 下系带黄色与袍相连 2.50 3.58
后背(胃区)-5 1.67 2.26 左襟下摆底部 2.78 2.98
左肩前 2.23 2.36 龙袍抖落残渣 94.1 _
左领口 3.98 _ 龙袍抖落纤维 85.0 _
左肩前下 2.52 _ _


















表6第二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As,μg/g 取样部位 As,μg/g
NAA AFS NAA AFS
右侧衣领 1.66 _ 左肩后 1.07 _
后领窝 3.22 1.52 左肩(胛骨区) 1.22 11.0
后背(胃区)-1 1.70 1.88 左前襟(胃区)-1 12.2 4.73
后背(胃区)-2 2.48 _ 左前襟(胃区)-2 3.44 1.96
后背(胃区)-3 1.62 _ 与夹衣相连系带 5.20 _
后背(胃区)-4 7.79 13.0 左袖(肘区) 1.49 _
后背(胃区)-5 2.15 _ 左襟下摆底部 2.54 _
右前襟(胃区) 1.58 1.11 抖落残渣 308 _
左肩前 2.30 _ 抖落纤维 14.7 _















表7第三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As,μg/g 取样部位 As,μg/g
NAA AFS NAA AFS
右领口尖 3.40 2.03 左肩(胛骨) 2.15 _
右后肩 3.96 _ 左前襟(胃区)-1 3.20 6.23
后背(胃区)-1 6.12 8.47 左前襟(胃区)-2 2.33 12.4
后背(胃区)-2 3.98 7.66 系带 3.23 8.14
后背(胃区)-3 3.80 _ 系带上粘附的残片 87.1 142
后背(胃区)-4 2.71 6.92 左后背 2.77 2.18
后背(胃区)-5 3.21 5.32 左袖(肘区) 1.16 11.5
右前襟(胃区) 6.34 16.0 左前襟下摆底部 2.60 _
左肩前 5.92 _ 抖落的残渣 44.4 _
左肩后 2.46 _ 抖落的纤维 9.67 _


表8第四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编号 As,μg/g 取样部位 编号 As,μg/g
NAA AFS NAA
左袖 1 254 819 右袖 1 377
2 290 _ 2 2439
3 802 298 3 599
4 164 359 4 758
5 285 294 5 723
躯干 1 706 421 6 379
2 329 543 抖落的残渣 1 2182
3 520 584 2 1067
4 237 403 抖落的纤维 1 139


表9第五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编号 As,μg/g 取样部位 编号 As,μg/g
NAA NAA
前外层 1 11.0 后外层 1 3.56
2 1.61 2 9.64
3 2.31 3 6.47
4 4.17 4 1.73
5 3.22 5 8.21
6 3.16 6 3.13
7 2.02 7 3.51
8 6.79 8 9.92
9 4.33 9 3.07
后内层 1 217 10 7.69
2-1 36.6
2-2 14.6 抖落的残渣 1 9.86
3 4.09
4 6.36
5 2.80
6 3.63


     检测数据结果表明:从同一件衣物看,第一件至第三件,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较高;从穿着层次看,第四件衣物(内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第一件至第三件;从尸体的特殊部位看,衣物掉落下来的残渣(胃肠内容物)的砷含量极高,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部,尸体腐败过程会进行再分布,有多个去向,并由里向外侵蚀衣物,由此造成胃腹部位衣物的高含砷量,头发和第四件衣物上的残渣以胃内容物为主,裤子后内层的残渣以肠内容物为主。证实光绪帝骨骼、内层衣物及头发的高含量砷均来自于其自身尸体胃肠内容物含砷元素的直接沾染。


毒物判定

     前期对所有样品的检验结果仅为砷元素的含量,而其化合物的种类及有关毒性的确切信息并未明确。因为不同种态的砷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毒性。如: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三价砷的毒性大于五价砷。砒霜(三氧化二砷)就是剧毒的三价砷化合物。另外,人体摄入的砷化合物的总量对其是否中毒及中毒死亡具有决定意义。为此,一是对光绪帝发中高含量砷的砷种态(即砷价态或形态)进行分析,采用了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分析法研究不同种态砷的比例关系,以判定可能导致光绪帝中毒死亡的砷化合物种类;二是对光绪帝尸体中的砷化合物总量进行测算,进而和人体砷中毒致死量进行比较,以推定其摄入的砷化合物是否能对其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

(一)对光绪帝衣物中残渣样品种态的分析

在光绪帝衣物残渣中取样进行不同种态砷的比例关系检测(见表10)。


表10 清光绪帝衣物中残渣样品种态分析结果

残渣来源 各种态砷占总砷的百分比,%
三价砷 五价砷 二甲基胂 一甲基胂
第一件衣物 4.23 85.4 5.99 4.37
第二件衣物 9.67 48.4 38.5 3.48
第四件衣物 29.3 56.6 13.9 0.22

由表10可见,光绪帝胃肠内容物沾染的衣物上残渣的砷化合物以剧毒的三价砷和有毒的五价砷为主,而微毒的有机砷化合物占少部分。由于不同种态的砷化合物在生物机体内存在迁移、转换、代谢过程,上述结果不能直接反映光绪帝死前胃肠内容物的砷化合物种态。为确定是何种砷化合物,进行了小鼠模拟验证实验。


(二)对砒霜中毒死亡小鼠脏器砷种态的转换分布分析

    选7只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作为空白对照, 4只以砒霜溶液灌胃,灌胃砒霜溶液分两种,浓度分别为2.7 mg/mL(小鼠1和小鼠2)和2.0mg/mL(小鼠3和小鼠4),第一天灌0.1mL,第二天灌0.5mL,约3h后死亡,取4只小鼠胃及其胃容物进行分析,结果列于表11。另外,取小鼠1的肝脏及心脏合并匀浆,小鼠3也同样处理,再放置不同时间,研究不同种态的砷随时间而转换,结果列于表12。

表11 砒霜急性中毒死亡小鼠胃及其内容物中As的分布(μg/g)

组别 三价砷 五价砷 甲基砷 三价砷,%
灌胃砒霜溶液 2112.3 100
空白组(n=3)
中毒组(n=4) 小鼠1 27.8 0.923 96.8
小鼠2 59.2 0.611 99.0
小鼠3 91.166 0.903 99.0
小鼠4 27.8 0.923 96.8


表12小鼠肝脏及心脏中不同种态的砷随时间转换结果(μg/g)

样品名称 三价砷 五价砷二甲基胂 检测时间
含量
砒霜2小鼠1 0.832 26.7 1.354 0.926 死亡时
0.055 1.88 2.840 0.0288 死后11天
3.157 0.082 死后24天
砒霜1小鼠5 0.957 47.6 0.128 0.925 死亡时
0.238 11.5 1.710 0.119 死后11天
2.216 0.043 死后24天

由表11可见,砒霜急性中毒死亡小鼠胃容物中,虽有少量三价砷转变为五价砷和二甲基砷,但三价砷仍占绝大多数(96%以上)。表12中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砒霜的三价砷所占的比例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五价砷随之增高,五价砷即由三价砷转换。由此推断光绪帝胃肠内容物中三价砷的比例,在死时(100年前)远不止29.3%。可以断定,光绪帝胃肠内容物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均来自于砒霜。

(三)光绪帝尸体中砒霜总量的测算

    人体中的砒霜总量是判断受体是否会中毒死亡的重要依据。根据相关研究【5﹣8】,人口服砒霜(三氧化二砷)60—200毫克就会中毒死亡。因受检材条件限制,难以准确测算光绪帝尸体中的砒霜总量,只能通过对其遗留在头发上和衣物上的部分砒霜量值进行测算,由此得知光绪帝尸体中的砒霜总量不会低于此值。结果见表13。


表13清光绪帝第四件衣物及残渣、头发残渣中砒霜测算值

样品名称及样品数 平均砷浓度,μg/g 样品重量,g 砷含量,mg 砒霜量,mg
第 四 件 衣 物 左袖(n=5) 359 69 24.8 32.7
右袖(n=6) 879 90 79.1 104.4
躯干(n=4) 448 88 39.4 52.0
残渣(n=2) 1205 3.63 4.4 5.8
头发残渣(n=2) 3237 1.535 5.0 6.6

由表13可知,仅光绪帝头发残渣、第四件衣物及其残渣中的砒霜总量就高达约201.5 mg。

结论

    本课题在不能开棺直验且时隔久远、检材条件很差等不利因素困扰下,由光绪帝发砷研究入手,通过对其头发不同截段砷含量的异常分布情况的分析验证,发现并证实了导致其违背常规的砷元素分布的特殊原因,即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并非为慢性中毒自然代谢产生,而是来自于外部沾染。通过对其殡葬衣物被侵蚀的规律以及衣物上砷元素含量的分布情况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光绪帝的腐败尸体是砷元素污染的唯一来源。由砷种态分析得知,光绪帝遗骨、头发、衣物中高含量的砷化合物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经过科学测算,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因此,研究结论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参考文献

「1」柴之芳. 活化分析基础[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2」王三根.微量元素与健康[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73

「3」马成林,贾冬舒. 科学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知识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132

「4」IAEA/RL/41H[R]. 1977.

「5」唐志华.微量元素砷与人体健康[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3);10-13

「6」孔祥瑞.必须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及临床意义[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2.75,393-398

「7」http://www.39.net/disease/dzzyb/170487.html

「8」http://baike.baidu.com/view/34702.html#1

「9」http://baike.baidu.com/view/396539.htm

「10」冯友根,警惕:过量服用牛黄解毒片可引起慢性砷中毒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2月29日第7版

致谢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X射线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分析法由普析分析中心协作完成,尤其在砷种态分析中作出主要贡献,在此对普析分析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田禾、 张长洋、郑清林、杨景广、刘德海、杨志全等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在本文编撰过程中得到北京市公安局李锁平,北京市政法委戎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郝东浩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李慎之研究员的帮助表示感谢。


附件1

数据可靠性分析


数据可靠性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

.1样品的真实性

该研究中所检测的清光绪帝遗物样品,均取自清西陵文物管理处。1980年,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对被盗过的崇陵地宫进行了清理,并将清光绪帝和清隆裕皇后的发辫、清光绪帝的几块尸骨和身穿衣物、部分未被盗走的随葬品以及一些棺椁内的香料、灰土、帷锦等物,分别用纸包裹,放在纸盒和木箱内,存入清西陵文物库房保管。该库房为砖石木瓦建筑结构,地基较高,墙体较厚,窗户少而小,而且全部封闭,用深色的厚布遮挡。建筑相对较坚固,同时具有避光、避水、防震、避高温等特性。库房内的湿度保持在50%左右,温度基本上处于5摄氏度至24摄氏度之间,昼夜温差微小。为保证这些珍贵遗物的安全,库房的门窗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和电子防盗监控报警装置。这些遗物虽放置在自然环境中保存,但由于库房内的环境相对较好,至今没有发生虫蛀现象。从1980年至2003年的23年间,这些光绪遗物一直存放在清西陵的库房内,从没有任何人触及,其所包含的信息除了自然损耗外,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2数据的准确性

中子活化分析实验除采用砷单元素标准作为计算标准外,还采用3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人发(GBW09101)、土壤(GBW07405)和水系沉积物(GBW07311)作为质控标准,砷种态检测实验采用5种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标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表14和表15)。

表14 质控标准的实验结果

实验组别 As含量的实验结果及标准值(μg/g)
GBW09101 GBW07405 GBW07311
第一缕头发 0.61±0.04 420±6 187±3
第二缕头发 0.59±0.03 400±5 188±3
中毒患者头发 0.62±0.03 416±7 182±3
点滴浸泡实验 0.60±0.04 419±6 179±3
棺椁衣物 0.57±0.04 417±6 189±3
标准值0.59±0.07 412±24 188±20

砷种态质控样品测试结果见表15

表15砷种态质控样品测试结果

单位:ug/g
样品名称标准物质编号及标准值测试的含量
三价砷GBW0866673-7775.80
一甲级砷GBW08668(23-26) 24.58
二甲级砷GBW0866944-4745.32
五价砷GBW08667( 16-19) 17.49
原子荧光总砷GBW08513(0.180±0.049) 0.196

.3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

对于在微型中子源反应堆上进行的相对法中子活化分析而言,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可表达为:

U(mu)≈ U(R(A))   

式中, U(mu)为待测样品中砷质量的不确定度;R(A)=As/Au, As、Au分别为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中76As特征γ射线的峰计数。

根据上式计算,清光绪帝头发和遗骨样品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5%,衣物样品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8%。


附件2 附表

附表1:光绪帝第一缕发样分析结果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头发截段编号 <




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钟里满(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

耿左车 李军 邢宏伟(清西陵文物管理处)

王珂 张永保 邹淑芸 夏普 李义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

张新威 张大明 宋朝锦 潘冠民(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到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采访,得知1980年曾对清光绪帝及清隆裕皇后所葬崇陵棺椁(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被盗)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而光绪帝、隆裕皇后的头发被移至棺椁外,在清西陵管理处库房保存至今,经与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专家初步研讨之后,征得河北省文物局和保定市文物管理部门及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同意,将多根(两小缕)清光绪帝头发送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29室进行测试。由此,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29室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的相关人员逐步形成了目标清晰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作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清光绪帝死因研究)》正式立项。

         

初步检验

     头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人体代谢并能“记录”特定时期人体积蓄的某些元素信息。因此,依据头发不同截段的微量元素含量,可推测不同时期人体微量元素的摄取水平,进而探求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变化情况、研究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般成年人发每天约生长0.35-0.5毫米,一个月生长约1厘米,也就是说,1厘米头发可反映出人体内约一个月的新陈代谢史。

(一)微量元素检测

     2003年,首先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微型反应堆仪器中子活化法(核分析方法)「1」测定了提取于光绪帝的两小缕头发,其方法是:将光绪帝的头发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方法清洗「4」,自然晾干,剪切成1厘米长的截段,第一缕头发长度为26厘米,剪切成26小段;第二缕头发长度约为65厘米,剪切成59小段,其中第1、59段长度分别为4.5和3.5厘米。逐一编号、称重和封装,入堆辐照后逐段分析光绪帝头发中的元素含量。

检测结果显示,光绪帝的两缕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As)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见图1、图2,检测数据见附表1、附表2)。由图可见,光绪帝两缕头发中砷的分布均出现了近似正态分布的高峰。第1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10段(2404微克/克)和第19段(262微克/克),第2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26段(362.7微克/克)和第45段(202.1微克/克)。


      


        


    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2」,多以硫化物和氧化物形式存在,主要有雄黄(二硫化二砷)、雌黄(三硫化二砷)、砒霜(三氧化二砷)等,其中砒霜(三氧化二砷)是剧毒的砷化合物。尽管许多研究表明砷可能是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正常人每天的摄入量约为20μg以下),但过量的砷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正常人的全血砷含量为0.03—0.31μl/L,血清砷含量为0.02—0.2μl/L,头发砷含量为0.25—1.0 μg/g「3」。由此看出,光绪帝头发上的两处高含量砷与正常值相比明显异常。


(二)相似条件对比实验


    光绪帝头发中的砷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且高含量截断分布异常。为证实其异常现象及探求其砷含量高峰值的成因,研究工作以光绪帝为中心,以关联性和可比性为原则,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别的人和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模拟验证实验和动物实验,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得验证异常情况的确定性。


1.光绪帝发砷与清代人和当代健康人发砷本底值的对比实验

    做对比实验的清代人的头发分别是隆裕皇后头发和清末一草料官干尸头发。草料官与光绪帝为同时代、同性别的人;隆裕皇后与光绪帝不仅为同时代人,且生活环境相同;做对比实验的当代人的头发,分别采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5名职工,均为男性。

    以上三组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表1中还引用了人发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01)的数据,该标准物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采集上海市十八岁健康青年的头发研制而成。


表1光绪帝发砷与清代人和当代健康人发砷本底值的对比

头发来源 As, μg/g 备注 当代人 0.14 n=5,健康,平均身高170cm 当代人 0.59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01 隆裕皇后 9.201) 与光绪帝生活环境相同的同时代人 清末草料官 18.2 北京南苑出土的干尸 光绪帝 2404 光绪帝两缕头发中砷含量的最高值

1) 隆裕皇后发梢砷含量(10.49μg/g)和发中段砷含量(7.91μg/g)的平均值。

由表1可以看出,光绪帝两缕头发中砷含量的最高值(2404μg/g)不仅远远高于当代人的发砷本底值,而且也远远高于其同时代人的发砷本底值,是清末草料官发砷含量的132倍,是隆裕皇后发砷含量的261倍。


2光绪帝的发砷与周围环境的砷含量对比实验

    前后两次采集光绪帝棺椁内、墓内和清西陵陵区的环境样品,第一次采集的样品用中子活化法分析,第二次采集的样品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分析,分析结果列于表2。

    由表2可见,光绪帝棺椁内、墓内和清西陵陵区环境样品的砷含量远远低于光绪帝头发的砷高峰值,这表明,光绪帝头发上高浓度砷物质并非来自环境的沾染。


表2光绪帝的发砷与周围环境的砷含量对比

采样区域 样品名称 砷(μg/g) 第一次采样 第二次采样 棺椁内 帷幔碎屑 16.4~29.0(3)1) 0.390~28.0(2) 帷幔碎屑、香料等残渣 5.71~7.06(2) 0.429~6.59(8) 粉末 11.2(1) —— 墓内 棺盖上土 —— 24.4~24.8(2) 被盗遗迹土 —— 2.90~2.94(2) 墓室墙根土 4.00(1) —— 棺椁旁地面土 5.17(1) —— 离墓室地面20厘米处土 1.36(1) —— 墓内渗入水 —— 0.0066(2) 陵区 环境土 8.97(1) 2.58~4.67(2) 河水 0.032(1) 0.0009(1) 井水 —— 0.0009~0.0146(2) 光绪帝 两缕高砷发截段 2404 ——

1)括号内数字为检测样品份数。

(三)假设类比实验


    光绪帝头发的异常高砷含量截段既不在发根处、也不在发梢处,依据头发生长规律和砷中毒机理,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不应是正常摄入代谢形成。而其棺椁内没有高含量砷的随葬物品,棺椁周围环境的砷含量也不高。为探究光绪帝发砷含量高的成因,进行假设同类对比研究,将其头发与当代慢性砷中毒患者的发砷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1.假设同类对比研究


     以冯友根「10」《警惕:过量服用牛黄解毒片可引起慢性砷中毒》(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2月29日第7版)报道的患者为例。该患者为治疗疾病, 4年来平均每天服用规定量4倍的牛黄解毒片(含雄黄,As2S2),造成慢性砷中毒以致生命垂危,于2004年5月中旬确诊并接受治疗。取其长发两缕,一缕是连根拔下的(带毛囊),另一缕为梳理时自然掉下的(不带毛囊),两缕头发细黄、干枯,从外观上观察与光绪帝头发类似。该患者头发的处理和分析方法与光绪帝相同,图3、图4为这两缕头发的发砷分布图(分析数据见附表3、附表4)。


   


     

比较图1~图4,可以发现光绪帝的发砷分布规律与慢性砷中毒患者砷的分布趋势完全不同:

(1) 慢性中毒患者的发砷分布在距离发根很近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极大值区域,而光绪帝的则是呈近似正态分布的高峰,不在发根也不在发梢。

(2) 最高含量值显著不同。光绪帝发砷的最高含量为2404μg/g,是慢性中毒患者最高含量(36.4μg/g)的66倍。

因此,光绪帝的发砷来源与慢性中毒患者不同,不是新陈代谢的结果,而是另有其他来源。


2.模拟实验研究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含硫的角质蛋白,约占97%,砷与蛋白质的巯基(-SH)有很强的亲和力[5],通过与蛋白质的巯基(-SH)形成稳定的螯合物而进入头发。为确定能否形成近似正态分布的高峰值,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

    取一段当代人头发,长度为10cm,清洗干燥后,放在一层棉花上,棉花下垫一层聚乙烯薄膜。用定量滴管取砒霜溶液(As2O3浓度为1.28mg/mL,北京市公安局提供),体积为36.5μL,一次性滴在头发的第五厘米处,放置24小时,清洗并分段分析;另取同一人的头发,清洗后分段分析砷的本底含量。图5为这两缕头发的砷分布图(数据见附表5)。

     


图5表明:外界的砷化合物不经过自身机体代谢,也可以吸附、渗透到头发内,而且 可以形成近似正态分布的高峰。由此推测,光绪帝发砷分布高峰不是新陈代谢的结果,而含有高浓度砷的物质沾染可以形成。

(四)初检分析

     研究证实,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2404μg/g,是同年代生活环境相似的成年人隆裕皇后头发砷含量(9.20μg/g)的261倍,是同年代成年人清代草料官头发砷含量(18.2μg/g)的132倍,表明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确实属于异常现象。

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2404μg/g是其棺椁内物品最高砷含量(帷幔碎屑29.0μg/g)的83倍,是墓内外环境样品最高砷含量(棺椁盖上土24.8μg/g)的97倍,表明光绪帝头发中的高含量砷元素非棺椁内物品及墓外环境所造成。

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2404μg/g是当代慢性砷中毒患者头发最高砷含量(36.43μg/g)的66倍,而且砷含量分布曲线与后者也截然不同,表明光绪帝头发中高含量的砷元素非慢性砷中毒形成,可排除光绪帝慢性砷中毒死亡的可能性。

从光绪帝头发的异常高砷含量截段位置看,其既不在发根处、也不在发梢处,依据头发生长规律和砷中毒机理,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不应是正常摄入代谢形成。

     综上所述,造成光绪帝头发上高含量砷元素异常现象的成因只能来自其自身尸体的沾染。


全面查证

     2006年后,课题组听取并研究了刑事技术、法医学等多领域专家意见,决定按照案件侦查思路和专业技术规范,争取开棺检验,扩大取样分析范围,以进一步确证光绪帝砷化合物的来源。

由于光绪帝的棺椁于1980年清理后严密封存,不能再次开棺,为达到扩大取样分析范围,再次提取光绪帝头发残渣物及散落的头发,并首次提取光绪帝遗骨及衣物样品(1980年崇陵光绪帝棺椁清理后保存在清西陵的文物库房),进行砷的分布研究。

在不可重新开棺的条件下,依照物质吸附和信息转换还原原理,对光绪帝的遗骨及贴近其尸体特殊部位的衣物进行取样检验。采样部位、采样方式均按照规范的法医开棺检验方式、方法和要求进行。

   


(一) 再次检测光绪帝头发上的残渣物

光绪帝的头发上局部有结痂物状的残渣,用镊子刮取残渣物,然后再取刮掉残渣物的头发,分别分析砷的含量。取样完毕后,把从整体头发上掉落的碎发和残渣物也分别取样。如右图所示。

表3清光绪帝头发及粘结的残渣物的砷含量

样品名称 As,μg/g 从头发上刮取的残渣物 913 刮掉残渣物的头发(未清洗) 363 掉落的碎发(未清洗) 304 掉落的残渣物 3060


由表3可以发现,残渣物的砷含量明显高于头发,说明这些残渣物是光绪帝头发高含量砷的来源,由此进一步证实了光绪帝的发砷分布高峰值由含高浓度砷的物质沾染形成。前期研究已表明,如此高含量的砷,既非光绪帝自身自然代谢生成,也非环境的沾染,由此进一步断定:这些残渣物的唯一来源只能是光绪帝中毒死亡后的尸体。

(二)光绪帝遗骨表面附着物检测

1980年对光绪帝棺椁进行清理后,部分遗骨保存于清西陵文物库房内,共有肩胛骨、环椎骨、脊椎骨、肋骨等7块遗骨。砷中毒死者尸体腐败后,器官组织中的砷可能会沾染到骨骼上。通过刮取光绪帝7块遗骨表面的附着物进行砷含量检测,以证实光绪帝尸体内是否存在高含量的砷化合物。该项检测是判断光绪帝是否死于砷中毒的重要依据,结果列于表4。

表4 清光绪帝遗骨中的砷含量

样品名称 As,μg/g  遗骨瓶内碎屑 690 环椎骨上刮下的碎屑 12.3 肩胛骨1刮下的碎屑 15.6 肩胛骨2刮下的碎屑 242 肋骨上刮下的碎屑 24.3 脊椎骨1刮下的碎屑 1269 脊椎骨2刮下的碎屑 9.13 小块碎骨刮下的碎屑 58.2 环椎骨粘连的绿色布丝 33.7 环椎骨粘连的黄色布丝 41.4

     由表4可见,装存光绪帝遗骨的瓶内碎屑、一块肩胛骨和一块脊椎骨分别检测到了高含量的砷,表明光绪帝某些遗骨表面沾染了大量的砷,说明这些砷来源于腐败的尸体。


(三)光绪帝葬衣上砷的分布

     为验证上述论断,依照物质吸附和信息转换还原原理,对贴近光绪帝尸体特殊部位的衣物取样测试。

光绪帝的衣物有五件,其中四件上衣(或外衣),一条裤子,1980年从棺椁内清理出后保存于清西陵文物库房内。依据上衣的完好程度,分别编为第一件至第四件,裤子编为第五件。

殡葬衣物腐蚀程度及穿着层次对间接验证光绪帝是否为砷化合物中毒及中毒状况至关重要。在取样过程中观察到,第一件龙袍(图6)最为完整,第二件(图7)、第三件(图8)较为完整,而第四件(图9)和第五件(图11)为残片。尸体腐败对穿着衣物侵蚀的一般规律是衣物的侵蚀程度由内向外逐步减轻,也就是说,越靠近尸体的衣物腐烂越严重,反之则越轻,由此推定图6—图9的排列顺序即为四件上衣由外到内的穿着顺序。

     第一件较完整的龙袍,选择19个部位取样。第二件较为完整的夹衣,选择18个部位取样。第三件部分完好的双层短上衣,选择20个部位取样。第四件残破的上衣碎成三片,两只袖子各为一片,图9左下的躯干部为一片,共选择15个部位取样,其中左袖取5点,右袖6点,躯干部4点。第五件为双层夹裤残片,仅存裆部以上部分,选择25个部位取样(图11)。

前三件较为完整的上衣中,胃腹部位均有多处明显腐蚀脱落形成的窟窿,为检测尸体胃腹部位砷含量,在窟窿周边取多个点位。在夹裤的后内层可见大片的痂状物,面积约20×30cm2,在3个取样点位刮取了4个痂状物样品。每件衣物取样完毕后,掉落的碎屑中除有衣物纤维外,还有一些残渣,也分别取样检测。

分析方法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法(NAA),部分取样点取了2份样品,第2份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分析,分析结果列于表5~表9。


表5第一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As,μg/g 取样部位 As,μg/g NAA AFS NAA AFS 小襟右肩前领旁 4.62 _ 左后肩(胛骨区) 1.87 1.91 小襟右肩后领旁 2.70 0.84 前左大襟(胃区)-1 4.50 _ 后背(胃区)-1 1.81 _ 前左大襟(胃区)-2 4.07 1.71 后背(胃区)-2 2.02 _ 系带(红色) 26.0  22.3 后背(胃区)-3 1.23 _ 左袖(肘区) 2.67 2.19 后背(胃区)-4 1.70 _ 下系带黄色与袍相连 2.50 3.58 后背(胃区)-5 1.67 2.26 左襟下摆底部 2.78 2.98 左肩前 2.23 2.36 龙袍抖落残渣 94.1 _ 左领口 3.98 _ 龙袍抖落纤维 85.0 _ 左肩前下 2.52 _ _


















表6第二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As,μg/g 取样部位 As,μg/g NAA AFS NAA AFS 右侧衣领 1.66 _ 左肩后 1.07 _ 后领窝 3.22 1.52 左肩(胛骨区) 1.22 11.0 后背(胃区)-1 1.70 1.88 左前襟(胃区)-1 12.2 4.73 后背(胃区)-2 2.48 _ 左前襟(胃区)-2 3.44 1.96 后背(胃区)-3 1.62 _ 与夹衣相连系带 5.20 _ 后背(胃区)-4 7.79 13.0 左袖(肘区) 1.49 _ 后背(胃区)-5 2.15 _ 左襟下摆底部 2.54 _ 右前襟(胃区) 1.58 1.11 抖落残渣 308 _ 左肩前 2.30 _ 抖落纤维 14.7 _















表7第三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As,μg/g 取样部位 As,μg/g NAA AFS NAA AFS 右领口尖 3.40 2.03 左肩(胛骨) 2.15 _ 右后肩 3.96 _ 左前襟(胃区)-1 3.20 6.23 后背(胃区)-1 6.12 8.47 左前襟(胃区)-2 2.33 12.4 后背(胃区)-2 3.98 7.66 系带 3.23 8.14 后背(胃区)-3 3.80 _ 系带上粘附的残片 87.1 142 后背(胃区)-4 2.71 6.92 左后背 2.77 2.18 后背(胃区)-5 3.21 5.32 左袖(肘区) 1.16 11.5 右前襟(胃区) 6.34 16.0 左前襟下摆底部 2.60 _ 左肩前 5.92 _ 抖落的残渣 44.4 _ 左肩后 2.46 _ 抖落的纤维 9.67 _


表8第四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编号 As,μg/g 取样部位 编号 As,μg/g NAA AFS NAA 左袖 1 254 819 右袖 1 377 2 290 _ 2 2439 3 802 298 3 599 4 164 359 4 758 5 285 294 5 723 躯干 1 706 421 6 379 2 329 543 抖落的残渣 1 2182 3 520 584 2 1067 4 237 403 抖落的纤维 1 139


表9第五件衣物砷的分布

取样部位 编号 As,μg/g 取样部位 编号 As,μg/g NAA NAA 前外层 1 11.0 后外层 1 3.56 2 1.61 2 9.64 3 2.31 3 6.47 4 4.17 4 1.73 5 3.22 5 8.21 6 3.16 6 3.13 7 2.02 7 3.51 8 6.79 8 9.92 9 4.33 9 3.07 后内层 1 217 10 7.69 2-1 36.6 2-2 14.6 抖落的残渣 1 9.86 3 4.09 4 6.36 5 2.80 6 3.63


     检测数据结果表明:从同一件衣物看,第一件至第三件,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较高;从穿着层次看,第四件衣物(内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第一件至第三件;从尸体的特殊部位看,衣物掉落下来的残渣(胃肠内容物)的砷含量极高,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部,尸体腐败过程会进行再分布,有多个去向,并由里向外侵蚀衣物,由此造成胃腹部位衣物的高含砷量,头发和第四件衣物上的残渣以胃内容物为主,裤子后内层的残渣以肠内容物为主。证实光绪帝骨骼、内层衣物及头发的高含量砷均来自于其自身尸体胃肠内容物含砷元素的直接沾染。


毒物判定

     前期对所有样品的检验结果仅为砷元素的含量,而其化合物的种类及有关毒性的确切信息并未明确。因为不同种态的砷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毒性。如: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三价砷的毒性大于五价砷。砒霜(三氧化二砷)就是剧毒的三价砷化合物。另外,人体摄入的砷化合物的总量对其是否中毒及中毒死亡具有决定意义。为此,一是对光绪帝发中高含量砷的砷种态(即砷价态或形态)进行分析,采用了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分析法研究不同种态砷的比例关系,以判定可能导致光绪帝中毒死亡的砷化合物种类;二是对光绪帝尸体中的砷化合物总量进行测算,进而和人体砷中毒致死量进行比较,以推定其摄入的砷化合物是否能对其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

(一)对光绪帝衣物中残渣样品种态的分析

在光绪帝衣物残渣中取样进行不同种态砷的比例关系检测(见表10)。


表10 清光绪帝衣物中残渣样品种态分析结果

残渣来源 各种态砷占总砷的百分比,% 三价砷 五价砷 二甲基胂 一甲基胂 第一件衣物 4.23 85.4 5.99 4.37 第二件衣物 9.67 48.4 38.5 3.48 第四件衣物 29.3 56.6 13.9 0.22

由表10可见,光绪帝胃肠内容物沾染的衣物上残渣的砷化合物以剧毒的三价砷和有毒的五价砷为主,而微毒的有机砷化合物占少部分。由于不同种态的砷化合物在生物机体内存在迁移、转换、代谢过程,上述结果不能直接反映光绪帝死前胃肠内容物的砷化合物种态。为确定是何种砷化合物,进行了小鼠模拟验证实验。


(二)对砒霜中毒死亡小鼠脏器砷种态的转换分布分析

    选7只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作为空白对照, 4只以砒霜溶液灌胃,灌胃砒霜溶液分两种,浓度分别为2.7 mg/mL(小鼠1和小鼠2)和2.0mg/mL(小鼠3和小鼠4),第一天灌0.1mL,第二天灌0.5mL,约3h后死亡,取4只小鼠胃及其胃容物进行分析,结果列于表11。另外,取小鼠1的肝脏及心脏合并匀浆,小鼠3也同样处理,再放置不同时间,研究不同种态的砷随时间而转换,结果列于表12。

表11 砒霜急性中毒死亡小鼠胃及其内容物中As的分布(μg/g)

组别 三价砷 五价砷 甲基砷 三价砷,% 灌胃砒霜溶液 2112.3 — — 100 空白组(n=3) — — — — 中毒组(n=4) 小鼠1 27.8 0.923 — 96.8 小鼠2 59.2 0.611 — 99.0 小鼠3 91.166 0.903 — 99.0 小鼠4 27.8 0.923 — 96.8


表12小鼠肝脏及心脏中不同种态的砷随时间转换结果(μg/g)

样品名称 三价砷 五价砷二甲基胂 检测时间 含量 % 砒霜2小鼠1 0.832 26.7 1.354 0.926 死亡时 0.055 1.88 2.840 0.0288 死后11天 — — 3.157 0.082 死后24天 砒霜1小鼠5 0.957 47.6 0.128 0.925 死亡时 0.238 11.5 1.710 0.119 死后11天 — — 2.216 0.043 死后24天

由表11可见,砒霜急性中毒死亡小鼠胃容物中,虽有少量三价砷转变为五价砷和二甲基砷,但三价砷仍占绝大多数(96%以上)。表12中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砒霜的三价砷所占的比例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五价砷随之增高,五价砷即由三价砷转换。由此推断光绪帝胃肠内容物中三价砷的比例,在死时(100年前)远不止29.3%。可以断定,光绪帝胃肠内容物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均来自于砒霜。

(三)光绪帝尸体中砒霜总量的测算

    人体中的砒霜总量是判断受体是否会中毒死亡的重要依据。根据相关研究【5﹣8】,人口服砒霜(三氧化二砷)60—200毫克就会中毒死亡。因受检材条件限制,难以准确测算光绪帝尸体中的砒霜总量,只能通过对其遗留在头发上和衣物上的部分砒霜量值进行测算,由此得知光绪帝尸体中的砒霜总量不会低于此值。结果见表13。


表13清光绪帝第四件衣物及残渣、头发残渣中砒霜测算值

样品名称及样品数 平均砷浓度,μg/g 样品重量,g 砷含量,mg 砒霜量,mg 第 四 件 衣 物 左袖(n=5) 359 69 24.8 32.7 右袖(n=6) 879 90 79.1 104.4 躯干(n=4) 448 88 39.4 52.0 残渣(n=2) 1205 3.63 4.4 5.8 头发残渣(n=2) 3237 1.535 5.0 6.6

由表13可知,仅光绪帝头发残渣、第四件衣物及其残渣中的砒霜总量就高达约201.5 mg。

结论

    本课题在不能开棺直验且时隔久远、检材条件很差等不利因素困扰下,由光绪帝发砷研究入手,通过对其头发不同截段砷含量的异常分布情况的分析验证,发现并证实了导致其违背常规的砷元素分布的特殊原因,即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并非为慢性中毒自然代谢产生,而是来自于外部沾染。通过对其殡葬衣物被侵蚀的规律以及衣物上砷元素含量的分布情况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光绪帝的腐败尸体是砷元素污染的唯一来源。由砷种态分析得知,光绪帝遗骨、头发、衣物中高含量的砷化合物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经过科学测算,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因此,研究结论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参考文献

「1」柴之芳. 活化分析基础[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2」王三根.微量元素与健康[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73

「3」马成林,贾冬舒. 科学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知识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132

「4」IAEA/RL/41H[R]. 1977.

「5」唐志华.微量元素砷与人体健康[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3);10-13

「6」孔祥瑞.必须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及临床意义[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2.75,393-398

「7」http://www.39.net/disease/dzzyb/170487.html

「8」http://baike.baidu.com/view/34702.html#1

「9」http://baike.baidu.com/view/396539.htm

「10」冯友根,警惕:过量服用牛黄解毒片可引起慢性砷中毒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2月29日第7版

致谢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X射线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分析法由普析分析中心协作完成,尤其在砷种态分析中作出主要贡献,在此对普析分析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田禾、 张长洋、郑清林、杨景广、刘德海、杨志全等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在本文编撰过程中得到北京市公安局李锁平,北京市政法委戎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郝东浩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李慎之研究员的帮助表示感谢。


附件1

数据可靠性分析


数据可靠性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

.1样品的真实性

该研究中所检测的清光绪帝遗物样品,均取自清西陵文物管理处。1980年,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对被盗过的崇陵地宫进行了清理,并将清光绪帝和清隆裕皇后的发辫、清光绪帝的几块尸骨和身穿衣物、部分未被盗走的随葬品以及一些棺椁内的香料、灰土、帷锦等物,分别用纸包裹,放在纸盒和木箱内,存入清西陵文物库房保管。该库房为砖石木瓦建筑结构,地基较高,墙体较厚,窗户少而小,而且全部封闭,用深色的厚布遮挡。建筑相对较坚固,同时具有避光、避水、防震、避高温等特性。库房内的湿度保持在50%左右,温度基本上处于5摄氏度至24摄氏度之间,昼夜温差微小。为保证这些珍贵遗物的安全,库房的门窗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和电子防盗监控报警装置。这些遗物虽放置在自然环境中保存,但由于库房内的环境相对较好,至今没有发生虫蛀现象。从1980年至2003年的23年间,这些光绪遗物一直存放在清西陵的库房内,从没有任何人触及,其所包含的信息除了自然损耗外,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2数据的准确性

中子活化分析实验除采用砷单元素标准作为计算标准外,还采用3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人发(GBW09101)、土壤(GBW07405)和水系沉积物(GBW07311)作为质控标准,砷种态检测实验采用5种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标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表14和表15)。

表14 质控标准的实验结果

实验组别 As含量的实验结果及标准值(μg/g) GBW09101 GBW07405 GBW07311 第一缕头发 0.61±0.04 420±6 187±3 第二缕头发 0.59±0.03 400±5 188±3 中毒患者头发 0.62±0.03 416±7 182±3 点滴浸泡实验 0.60±0.04 419±6 179±3 棺椁衣物 0.57±0.04 417±6 189±3 标准值0.59±0.07 412±24 188±20

砷种态质控样品测试结果见表15

表15砷种态质控样品测试结果

单位:ug/g 样品名称标准物质编号及标准值测试的含量 三价砷GBW0866673-7775.80 一甲级砷GBW08668(23-26) 24.58 二甲级砷GBW0866944-4745.32 五价砷GBW08667( 16-19) 17.49 原子荧光总砷GBW08513(0.180±0.049) 0.196

.3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

对于在微型中子源反应堆上进行的相对法中子活化分析而言,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可表达为:

U(mu)≈ U(R(A))   

式中, U(mu)为待测样品中砷质量的不确定度;R(A)=As/Au, As、Au分别为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中76As特征γ射线的峰计数。

根据上式计算,清光绪帝头发和遗骨样品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5%,衣物样品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8%。


附件2 附表

附表1:光绪帝第一缕发样分析结果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头发截段编号 <




附件

附件1

数据可靠性分析


数据可靠性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

.1样品的真实性

该研究中所检测的清光绪帝遗物样品,均取自清西陵文物管理处。1980年,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对被盗过的崇陵地宫进行了清理,并将清光绪帝和清隆裕皇后的发辫、清光绪帝的几块尸骨和身穿衣物、部分未被盗走的随葬品以及一些棺椁内的香料、灰土、帷锦等物,分别用纸包裹,放在纸盒和木箱内,存入清西陵文物库房保管。该库房为砖石木瓦建筑结构,地基较高,墙体较厚,窗户少而小,而且全部封闭,用深色的厚布遮挡。建筑相对较坚固,同时具有避光、避水、防震、避高温等特性。库房内的湿度保持在50%左右,温度基本上处于5摄氏度至24摄氏度之间,昼夜温差微小。为保证这些珍贵遗物的安全,库房的门窗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和电子防盗监控报警装置。这些遗物虽放置在自然环境中保存,但由于库房内的环境相对较好,至今没有发生虫蛀现象。从1980年至2003年的23年间,这些光绪遗物一直存放在清西陵的库房内,从没有任何人触及,其所包含的信息除了自然损耗外,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2数据的准确性

中子活化分析实验除采用砷单元素标准作为计算标准外,还采用3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人发(GBW09101)、土壤(GBW07405)和水系沉积物(GBW07311)作为质控标准,砷种态检测实验采用5种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标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表14和表15)。

表14 质控标准的实验结果

实验组别 As含量的实验结果及标准值(μg/g)
GBW09101 GBW07405 GBW07311
第一缕头发 0.61±0.04 420±6 187±3
第二缕头发 0.59±0.03 400±5 188±3
中毒患者头发 0.62±0.03 416±7 182±3
点滴浸泡实验 0.60±0.04 419±6 179±3
棺椁衣物 0.57±0.04 417±6 189±3
标准值0.59±0.07 412±24 188±20

砷种态质控样品测试结果见表15

表15砷种态质控样品测试结果

单位:ug/g
样品名称标准物质编号及标准值测试的含量
三价砷GBW0866673-7775.80
一甲级砷GBW08668(23-26) 24.58
二甲级砷GBW0866944-4745.32
五价砷GBW08667( 16-19) 17.49
原子荧光总砷GBW08513(0.180±0.049) 0.196

.3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

对于在微型中子源反应堆上进行的相对法中子活化分析而言,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可表达为:

U(mu)≈ U(R(A))   

式中, U(mu)为待测样品中砷质量的不确定度;R(A)=As/Au, As、Au分别为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中76As特征γ射线的峰计数。

根据上式计算,清光绪帝头发和遗骨样品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5%,衣物样品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8%。


附件2 附表

附表1:光绪帝第一缕发样分析结果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1 21.19 14 41.0
2 21.01 15 11.0
3 62.32 16 15.7
4 149.2 17 34.7
5 78.96 18 48.1
6 258.9 19 262
7 669.2 20 38.7
8 682.0 21 45.5
9 1151 22 58.2
10 2404 23 42.2
11 187 24 24.2
12 145 25 35.4
13 11.23 26 30.3

附表2:光绪帝头发第二缕发样分析结果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1(长4.5厘米) 18.42 21 31.31 41 45.98
2 23.9 22 41.8 42 29.21
3 11.34 23 52.87 43 44.22
4 11.24 24 113 44 126.3
5 15.59 25 284.4 45 202.1
6 14.8 26 362.7 46 82.48
7 21.35 27 296.9 47 42.46
8 25.15 28 205.8 48 27.99
9 9.4 29 159.6 49 20.79
10 9.55 30 99.78 50 23.52
11 13.84 31 90.81 51 23.97
12 16.81 32 59.62 52 16.82
13 16.08 33 42.76 53 16.01
14 28.66 34 68.3 54 25.33
15 19.82 35 47.26 55 14.18
16 8.37 36 49.82 56 14.62
17 12.16 37 44.47 57 8.25
18 11.89 38 32.34 58 9.53
19 11.86 39 29.8 59(长3.5厘米) 27.14
20 18.07 40 29.45

附表3当代慢性砷中毒的成年人带毛囊连根拔下头发分析结果

发样截段 As,μg/g
1              7.79(带有毛囊)
2 10.60
3 8.45
4 7.15
5 16.21
6 32.37
7 28.78
8 18.75
9 36.43
10 25.42
11 15.04
12 19.4
13 21.41
14 13.35
15 24.8
16 16.05
17 13.34
18 12.01
19 12.4
20 13.64
21 13.16
22 12.45
23 12.44
24 9.58
25 9.57
26 9.81
27 7.07
28 7.3
29 11.23
30 7.12
31 7.59
32 8.65
33 7.09
34 6.00
35 7.55
36 8.24
37 10.23
38 5.05
39 5.82
40 5.67
41 5.90
42 5.63
43 8.84
44 5.27
45 6.50
46 5.26
47 6.50
48 5.72
49 5.53
50 9.12
51 6.32
52 5.30
53 8.55
54 6.17
55 6.25
56 5.29
57 9.45
58 8.41
59 10.42
60 6.19
61 4.17
62 2.93

附表4当代慢性砷中毒成年人自然梳理(不带毛囊)的头发分析结果

发样截段 As,μg/g
1 21.10
2 29.59
3 20.57
4 28.07
5 22.45
6 24.45
7 18.25
8 13.83
9 16.04
10 15.57
11 13.55
12 13.17
13 12.18
14 9.57
15 10.47
16 9.25
17 9.74
18 7.60
19 8.74
20 7.38
21 7.01
22 6.26
23 6.89
24 7.86
25 5.71
26 4.92
27 5.35
28 4.46
29 5.46
30 5.21
31 7.09
32 4.27
33 4.62
34 4.24
35 5.72
36 4.64
37 3.34
38 3.05
39 4.70
40 4.00
41 6.01
42 4.42
43 3.64
44 3.12
45 6.04
46 3.14
47 3.85
48 3.23
49 2.72
50 3.80
51 3.49
52 4.64
53 4.84
54 4.54
55 7.87
56 9.64
57 4.82
58 5.81
59 2.28
60 ——
61 ——
62 ——

附表5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健康女性提供的第三缕长发

未滴定砒霜酸溶液与滴定砒霜酸溶液分析结果

头发截段 As,μg/g
未滴定砒霜酸溶液 滴定砒霜酸溶液
1 0.283 1.44
2 0.632 0.613
3 0.542 1.99
4 0.329 3.69
5 0.107 17.5
6 0.122 12.7
7 0.165 8.14
8 0.098 1.28
9 0.133 0.590
10 0.179 1.91

检测方法除采用第一阶段的中子活化分析法外,还采用了原子荧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种态)分析法,其中后两种方法的检测工作是由普析分析中心的研究人员完成。




附件

附件1

数据可靠性分析


数据可靠性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

.1样品的真实性

该研究中所检测的清光绪帝遗物样品,均取自清西陵文物管理处。1980年,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对被盗过的崇陵地宫进行了清理,并将清光绪帝和清隆裕皇后的发辫、清光绪帝的几块尸骨和身穿衣物、部分未被盗走的随葬品以及一些棺椁内的香料、灰土、帷锦等物,分别用纸包裹,放在纸盒和木箱内,存入清西陵文物库房保管。该库房为砖石木瓦建筑结构,地基较高,墙体较厚,窗户少而小,而且全部封闭,用深色的厚布遮挡。建筑相对较坚固,同时具有避光、避水、防震、避高温等特性。库房内的湿度保持在50%左右,温度基本上处于5摄氏度至24摄氏度之间,昼夜温差微小。为保证这些珍贵遗物的安全,库房的门窗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和电子防盗监控报警装置。这些遗物虽放置在自然环境中保存,但由于库房内的环境相对较好,至今没有发生虫蛀现象。从1980年至2003年的23年间,这些光绪遗物一直存放在清西陵的库房内,从没有任何人触及,其所包含的信息除了自然损耗外,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2数据的准确性

中子活化分析实验除采用砷单元素标准作为计算标准外,还采用3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人发(GBW09101)、土壤(GBW07405)和水系沉积物(GBW07311)作为质控标准,砷种态检测实验采用5种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标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表14和表15)。

表14 质控标准的实验结果

实验组别 As含量的实验结果及标准值(μg/g) GBW09101 GBW07405 GBW07311 第一缕头发 0.61±0.04 420±6 187±3 第二缕头发 0.59±0.03 400±5 188±3 中毒患者头发 0.62±0.03 416±7 182±3 点滴浸泡实验 0.60±0.04 419±6 179±3 棺椁衣物 0.57±0.04 417±6 189±3 标准值0.59±0.07 412±24 188±20

砷种态质控样品测试结果见表15

表15砷种态质控样品测试结果

单位:ug/g 样品名称标准物质编号及标准值测试的含量 三价砷GBW0866673-7775.80 一甲级砷GBW08668(23-26) 24.58 二甲级砷GBW0866944-4745.32 五价砷GBW08667( 16-19) 17.49 原子荧光总砷GBW08513(0.180±0.049) 0.196

.3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

对于在微型中子源反应堆上进行的相对法中子活化分析而言,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可表达为:

U(mu)≈ U(R(A))   

式中, U(mu)为待测样品中砷质量的不确定度;R(A)=As/Au, As、Au分别为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中76As特征γ射线的峰计数。

根据上式计算,清光绪帝头发和遗骨样品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5%,衣物样品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8%。


附件2 附表

附表1:光绪帝第一缕发样分析结果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1 21.19 14 41.0 2 21.01 15 11.0 3 62.32 16 15.7 4 149.2 17 34.7 5 78.96 18 48.1 6 258.9 19 262 7 669.2 20 38.7 8 682.0 21 45.5 9 1151 22 58.2 10 2404 23 42.2 11 187 24 24.2 12 145 25 35.4 13 11.23 26 30.3

附表2:光绪帝头发第二缕发样分析结果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头发截段编号 As,μg/g 1(长4.5厘米) 18.42 21 31.31 41 45.98 2 23.9 22 41.8 42 29.21 3 11.34 23 52.87 43 44.22 4 11.24 24 113 44 126.3 5 15.59 25 284.4 45 202.1 6 14.8 26 362.7 46 82.48 7 21.35 27 296.9 47 42.46 8 25.15 28 205.8 48 27.99 9 9.4 29 159.6 49 20.79 10 9.55 30 99.78 50 23.52 11 13.84 31 90.81 51 23.97 12 16.81 32 59.62 52 16.82 13 16.08 33 42.76 53 16.01 14 28.66 34 68.3 54 25.33 15 19.82 35 47.26 55 14.18 16 8.37 36 49.82 56 14.62 17 12.16 37 44.47 57 8.25 18 11.89 38 32.34 58 9.53 19 11.86 39 29.8 59(长3.5厘米) 27.14 20 18.07 40 29.45

附表3当代慢性砷中毒的成年人带毛囊连根拔下头发分析结果

发样截段 As,μg/g 1              7.79(带有毛囊) 2 10.60 3 8.45 4 7.15 5 16.21 6 32.37 7 28.78 8 18.75 9 36.43 10 25.42 11 15.04 12 19.4 13 21.41 14 13.35 15 24.8 16 16.05 17 13.34 18 12.01 19 12.4 20 13.64 21 13.16 22 12.45 23 12.44 24 9.58 25 9.57 26 9.81 27 7.07 28 7.3 29 11.23 30 7.12 31 7.59 32 8.65 33 7.09 34 6.00 35 7.55 36 8.24 37 10.23 38 5.05 39 5.82 40 5.67 41 5.90 42 5.63 43 8.84 44 5.27 45 6.50 46 5.26 47 6.50 48 5.72 49 5.53 50 9.12 51 6.32 52 5.30 53 8.55 54 6.17 55 6.25 56 5.29 57 9.45 58 8.41 59 10.42 60 6.19 61 4.17 62 2.93

附表4当代慢性砷中毒成年人自然梳理(不带毛囊)的头发分析结果

发样截段 As,μg/g 1 21.10 2 29.59 3 20.57 4 28.07 5 22.45 6 24.45 7 18.25 8 13.83 9 16.04 10 15.57 11 13.55 12 13.17 13 12.18 14 9.57 15 10.47 16 9.25 17 9.74 18 7.60 19 8.74 20 7.38 21 7.01 22 6.26 23 6.89 24 7.86 25 5.71 26 4.92 27 5.35 28 4.46 29 5.46 30 5.21 31 7.09 32 4.27 33 4.62 34 4.24 35 5.72 36 4.64 37 3.34 38 3.05 39 4.70 40 4.00 41 6.01 42 4.42 43 3.64 44 3.12 45 6.04 46 3.14 47 3.85 48 3.23 49 2.72 50 3.80 51 3.49 52 4.64 53 4.84 54 4.54 55 7.87 56 9.64 57 4.82 58 5.81 59 2.28 60 —— 61 —— 62 ——

附表5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健康女性提供的第三缕长发

未滴定砒霜酸溶液与滴定砒霜酸溶液分析结果

头发截段 As,μg/g 未滴定砒霜酸溶液 滴定砒霜酸溶液 1 0.283 1.44 2 0.632 0.613 3 0.542 1.99 4 0.329 3.69 5 0.107 17.5 6 0.122 12.7 7 0.165 8.14 8 0.098 1.28 9 0.133 0.590 10 0.179 1.91

检测方法除采用第一阶段的中子活化分析法外,还采用了原子荧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种态)分析法,其中后两种方法的检测工作是由普析分析中心的研究人员完成。


嗯 楼上的材料很是不错
土鳖不是屎壳郎 发表于 2010-10-24 15:49

感谢提供资料。
第一段如此高的砷,可以断定是砒霜中毒。但第二段较低,大概是新发和旧发的区别。
yxds 发表于 2010-10-11 16:10
慈禧要下手本来很容易,要精准的选择自己只差一天就死的时候下手,却很难,还是那个裕隆太后更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