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临终将上万件文物上交国家 去世后家属称再没见过这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10:43
http://m.ctrip.com/html5/you/news/list-jiaodian/19832.html
“父亲生前捐赠了包括青铜器、甲骨片、字画、陶器等在内的8000多件文物、2000多册图书,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一本装订精美的画册——《杨鲁安藏珍馆藏品菁华》了。”杨鲁安的女婿张智强一边翻看,一边说,“这是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可是在捐赠过后,我们再也没见过了。”

青铜器、甲骨片、字画、陶器,如果告诉你类似这样的文物大概有8000件,您觉得会值多少钱?即便您不太懂行,估计也会脱口而出:价值连城。


杨鲁安,原名杨继曾,生于天津回族商人家庭,祖父喜好收藏古董,父亲曾经营过古玩店。在家庭的熏陶下,杨鲁安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早期的收藏。

对于杨鲁安来说,这样一批文物固然价值连城,同时,也是民族的文化记忆,能够绵延一代又一代。所以,2000年初,杨老就把这样一批价值连城的文物捐赠给了呼和浩特市。

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光是登记这些文物就登记了整整两年。



这些文物贯穿历史、类型丰富。其中一块商代的甲骨上记载了13个月:以实物证明了我国在商代有闰月。还有宋代拓本,都是非常珍贵的。

2003年,杨鲁安藏珍馆在呼市开馆,可好景不长,一年以后,藏馆关闭。

自此以后,这批文物再也没有出现。他们在哪里?是否安好?老人希望通过文物传承文化记忆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杨老和他的家人问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依然没有答案。

杨老先生辞世后,他的女儿杨晓香和女婿张智强继续为文物的重新面世而奔走。



张智强说:“我们只是在一个仓库里查看了部分文物藏品,不知道这些文物是否全部保存完整。有些书画作品对保存环境要求高,湿度、温度都会影响文物的完整度。”

呼和浩特市文化局之后做出相关说明,就“文物存放”进行解释。说明称:2002年6月,在整理、清点捐赠物品工作结束后,呼市文化局专门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报告,为杨鲁安藏珍馆申请了一间国家文物专用库房,进行专项藏品管理,并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藏品管理办法》进行日常管理。

目前,所有文物目前全部在库房封存。

若论经济价值,杨先生的8000多件藏品可谓无价之宝,把自己毕生的心血无偿捐赠,这样的义举更是无价。

但至今,杨老先生的家属没再见过这些文物。



其实,当年为了奖励杨鲁安先生的义举,呼和浩特市政府颁发奖金150万元,杨先生拿出100万,希望成立“杨鲁安文化奖励基金”,和文物藏品一样,基金会至今也没建起来。

文物和基金都到哪里去了?

谁能给出回答?http://m.ctrip.com/html5/you/news/list-jiaodian/19832.html
“父亲生前捐赠了包括青铜器、甲骨片、字画、陶器等在内的8000多件文物、2000多册图书,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一本装订精美的画册——《杨鲁安藏珍馆藏品菁华》了。”杨鲁安的女婿张智强一边翻看,一边说,“这是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可是在捐赠过后,我们再也没见过了。”

青铜器、甲骨片、字画、陶器,如果告诉你类似这样的文物大概有8000件,您觉得会值多少钱?即便您不太懂行,估计也会脱口而出:价值连城。


杨鲁安,原名杨继曾,生于天津回族商人家庭,祖父喜好收藏古董,父亲曾经营过古玩店。在家庭的熏陶下,杨鲁安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早期的收藏。

对于杨鲁安来说,这样一批文物固然价值连城,同时,也是民族的文化记忆,能够绵延一代又一代。所以,2000年初,杨老就把这样一批价值连城的文物捐赠给了呼和浩特市。

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光是登记这些文物就登记了整整两年。



这些文物贯穿历史、类型丰富。其中一块商代的甲骨上记载了13个月:以实物证明了我国在商代有闰月。还有宋代拓本,都是非常珍贵的。

2003年,杨鲁安藏珍馆在呼市开馆,可好景不长,一年以后,藏馆关闭。

自此以后,这批文物再也没有出现。他们在哪里?是否安好?老人希望通过文物传承文化记忆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杨老和他的家人问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依然没有答案。

杨老先生辞世后,他的女儿杨晓香和女婿张智强继续为文物的重新面世而奔走。



张智强说:“我们只是在一个仓库里查看了部分文物藏品,不知道这些文物是否全部保存完整。有些书画作品对保存环境要求高,湿度、温度都会影响文物的完整度。”

呼和浩特市文化局之后做出相关说明,就“文物存放”进行解释。说明称:2002年6月,在整理、清点捐赠物品工作结束后,呼市文化局专门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报告,为杨鲁安藏珍馆申请了一间国家文物专用库房,进行专项藏品管理,并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藏品管理办法》进行日常管理。

目前,所有文物目前全部在库房封存。

若论经济价值,杨先生的8000多件藏品可谓无价之宝,把自己毕生的心血无偿捐赠,这样的义举更是无价。

但至今,杨老先生的家属没再见过这些文物。



其实,当年为了奖励杨鲁安先生的义举,呼和浩特市政府颁发奖金150万元,杨先生拿出100万,希望成立“杨鲁安文化奖励基金”,和文物藏品一样,基金会至今也没建起来。

文物和基金都到哪里去了?

谁能给出回答?

1搞丢了;2有猫腻
领导家里。。。。
1搞丢了;2有猫腻
1你觉得有可能么
捐赠? 你见过哪些官员捐过   那可是先进代表啊  
从文物保护角度来说,

还是放在私人手里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