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崛起與台灣經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8:55:25
2005.09.23  中國時報

龐建國


    胡錦濤以國家主席的身分訪問北美洲、會晤布希總統、出席聯合國世界首腦大會,表現得不卑不亢,展現出大國領袖風采,讓世人對於中國大陸的未來發展又增添了一些信心。

    猶記得一兩年前大家還在為以大前研一為代表的「中國崛起論」和以章家敦為代表的「中國崩潰論」孰是孰非而爭論不休,並且對於胡錦濤能否順利接班存有疑問,如今,情勢明朗,那就是胡錦濤已經坐穩了領導的位子,而中國大陸的發展趨勢是走向崛起而非崩潰。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大陸的未來情勢就會一片大好,胡錦濤的政績就能持續長紅。貧富差距惡化、城鄉落差擴大、區域發展失衡、自然環境破壞、能源供應短缺、國營事業包袱沉重,以及金融體系壞帳連連等等問題橫亙在前,正考驗著大陸的領導階層和社會大眾,前途並不平坦。不過,對大陸現況認識較多的人都曉得,儘管有重重險阻挑戰,大陸的官方和民間則普遍展現出信心,相信這些問題可以逐步改善。

    面對海峽對岸的崛起,台灣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筆者曾經在九月二日以「台灣經驗今昔」為題,於本專欄為文指出,在國家發展比較研究的學術圈中,一九九○年代中期以前的台灣發展建設經驗,乃是公認的成功範例,足為開發中國家的表率。其中,當然有一些經驗是可以提供給大陸參考的。

    事實上,研究大陸經濟改革的人已經注意到,在大陸發展工業和促進貿易的作為中,有著台灣當年進口替代、出口擴張、匯率調整、加工出口區和科學園區等等措施的影子。所以,台灣經驗的確在大陸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起了某種程度的參照作用,讓大陸可以拿台灣作榜樣,形成「台灣能,大陸為何不能?」的發展驅力。而台灣經驗中的某些具體政策作為,也在大陸的改革開放過程中被成功地複製。

    問題是,當大陸的發展氣勢日益旺盛,台灣卻呈現出疲軟停滯的警訊時,台灣經驗還能提供大陸後續發展的參考值價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除了經濟面向之外,國家發展的整體規畫還牽涉到政治、社會、文化乃至於生態面向的問題。以政治面向來說,比較台灣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歷程,台灣經驗顯示,民主政治的開展需要比較成熟的社會經濟條件來支持,而均富型態的經濟成長比分配惡化的經濟成長更有利於民主化的穩健開展。

    所以,大陸先搞好經濟再談其他的發展策略基本上是對的,只是分配惡化的問題必須好好因應。同時,經濟成長之餘,社會多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籲求也必定湧現,以台灣經驗為例,順應趨勢、逐步鬆綁,避免大翻盤式的轉變,會是代價比較少的發展之路。

    從既有跡象研判,在可見的未來,大陸崛起的走勢不會有太大的轉折。我們到底要視之為機會,積極參與,謀求雙贏,讓台灣經驗再放光芒?還是視之為威脅,消極逃避,零和對抗,讓台灣落入黑暗的邊陲?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趕快作答。 (作者為文化大學副教授、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

(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2005.09.23  中國時報

龐建國


    胡錦濤以國家主席的身分訪問北美洲、會晤布希總統、出席聯合國世界首腦大會,表現得不卑不亢,展現出大國領袖風采,讓世人對於中國大陸的未來發展又增添了一些信心。

    猶記得一兩年前大家還在為以大前研一為代表的「中國崛起論」和以章家敦為代表的「中國崩潰論」孰是孰非而爭論不休,並且對於胡錦濤能否順利接班存有疑問,如今,情勢明朗,那就是胡錦濤已經坐穩了領導的位子,而中國大陸的發展趨勢是走向崛起而非崩潰。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大陸的未來情勢就會一片大好,胡錦濤的政績就能持續長紅。貧富差距惡化、城鄉落差擴大、區域發展失衡、自然環境破壞、能源供應短缺、國營事業包袱沉重,以及金融體系壞帳連連等等問題橫亙在前,正考驗著大陸的領導階層和社會大眾,前途並不平坦。不過,對大陸現況認識較多的人都曉得,儘管有重重險阻挑戰,大陸的官方和民間則普遍展現出信心,相信這些問題可以逐步改善。

    面對海峽對岸的崛起,台灣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筆者曾經在九月二日以「台灣經驗今昔」為題,於本專欄為文指出,在國家發展比較研究的學術圈中,一九九○年代中期以前的台灣發展建設經驗,乃是公認的成功範例,足為開發中國家的表率。其中,當然有一些經驗是可以提供給大陸參考的。

    事實上,研究大陸經濟改革的人已經注意到,在大陸發展工業和促進貿易的作為中,有著台灣當年進口替代、出口擴張、匯率調整、加工出口區和科學園區等等措施的影子。所以,台灣經驗的確在大陸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起了某種程度的參照作用,讓大陸可以拿台灣作榜樣,形成「台灣能,大陸為何不能?」的發展驅力。而台灣經驗中的某些具體政策作為,也在大陸的改革開放過程中被成功地複製。

    問題是,當大陸的發展氣勢日益旺盛,台灣卻呈現出疲軟停滯的警訊時,台灣經驗還能提供大陸後續發展的參考值價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除了經濟面向之外,國家發展的整體規畫還牽涉到政治、社會、文化乃至於生態面向的問題。以政治面向來說,比較台灣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歷程,台灣經驗顯示,民主政治的開展需要比較成熟的社會經濟條件來支持,而均富型態的經濟成長比分配惡化的經濟成長更有利於民主化的穩健開展。

    所以,大陸先搞好經濟再談其他的發展策略基本上是對的,只是分配惡化的問題必須好好因應。同時,經濟成長之餘,社會多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籲求也必定湧現,以台灣經驗為例,順應趨勢、逐步鬆綁,避免大翻盤式的轉變,會是代價比較少的發展之路。

    從既有跡象研判,在可見的未來,大陸崛起的走勢不會有太大的轉折。我們到底要視之為機會,積極參與,謀求雙贏,讓台灣經驗再放光芒?還是視之為威脅,消極逃避,零和對抗,讓台灣落入黑暗的邊陲?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趕快作答。 (作者為文化大學副教授、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

(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这家伙讲话怎么像新华社呀?
呵呵。
呵呵
我也这么觉得
不过章某人的理论确实没多少人信
看过他上雷倩的节目
满篇都是未来式
没有一点可以抓住的确实论据
李登輝斥積極開放種惡因
自由時報

    〔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昨天在一本新書的序中表示,當年為防備中國以經濟手段併吞台灣,不得不提出「戒急用忍」政策,九年後的今天來檢視,戒急用忍是一個正確的大戰略,可惜政黨輪替後,採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造成台灣產業的進一步西移。

    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昨天舉行「投資中國你必須知道的陷阱」新書發表會,李登輝為這本書作序,在序中做上述表示。

    李登輝表示,自經國總統開放探親以來,中國展開對台商招商引資政策,以低價的土地、充沛的廉價勞工及各種優惠政策引誘,造成嚴重的磁吸效應,連投資數十億元的電廠都毫無顧忌的西進,對台灣經濟造成巨大不利影響,更造成國安的問題,令人憂心忡忡。

    李登輝強調,經營企業不能一味地追求廉價勞工,當某一個產品具有全球競爭力,政府更要保護這種優勢,應該禁止任何一家同業偷跑,否則失去優勢,造成其他生產廠商必須跟進;投資中國的結果,當然也培植出中國的本土企業加入競爭,結果卻演變成相互殺價,台商無利可圖,最後鎩羽而歸。

    李登輝指出,企業把工廠移到中國,不但造成台灣失業人口增加,社會福利負擔增加,而且政府的個人所得稅、公司綜合所得及其他相關稅收減少,政府開始舉債度日,這就是當今台灣的困境。

    李登輝表示,可悲的是,還有一群不負責任的政治人物與學者,繼續鼓勵大膽西進,甚至大言不慚的說,幸虧有中國的市場,不然台灣的經濟可能崩盤,這就是台灣的悲哀。
李登辉和宋楚瑜真是厉害,把自己和正绿、正蓝切割是又准又狠。
为了生存不得不博一博。
现在SB是被绑的不能动弹
而小马哥则是被推着朝前走
两厢对比很有意味啊
呵呵,台湾清醒的人还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