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新书***临沂大捷与西北军名将张自忠殉国细节披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30:28
本文节选自书籍《透过镜头看历史001》中《血战台儿庄——抗日御辱的雄浑篇章》一篇。 作者:吴京昴


透过镜头,呈现比影视更精彩的历史本身!

继承《战争电影中看历史》和《战争电影中看历史2》的衣钵并发扬光大。
红颜薄命还是红颜祸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二三事。
1683年维也纳城下,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帝国上百年交锋的总爆发。
虽然失败,仍然赢得众多纪念和褒奖的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
正面抗战战场,国军血战台儿庄,抗战之艰难残酷,可管窥一豹。


购买链接: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c.w4024-10038821403.2.QCfhzz&id=522094046521&scene=taobao_shop




---------------------------------------------------------------------------------------------------分割线-----------------------------------------------------------------------------------------------------------------------

1938年,抗日战争激战正酣,平型关大捷和淞沪会战虽然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但是日军铁蹄已经蹂躏了半个中国。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被日军攻占,三十万无辜同胞惨遭屠杀。而防卫山东的韩复榘又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不战而逃,将山东大片土地拱手相送。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打通津浦铁路这条南北大动脉,而中国军队,已经在徐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准备和日军一决高下。

以上这些就是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时的情节。该片是一部老电影了,虽然拍摄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经典作品。作为国内第一部反映正面抗战的电影作品,它为海峡两岸的关系改善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该片在道具选用、演员表现上也颇下功夫,比如今不少“抗日神剧”的水平明显高出不少。其中殉国的川军师长王铭章、拖着病体死守不退的西北军师长池峰城,还有坐镇徐州指挥的李宗仁都成为银幕上的经典形象。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电影中的那些经典形象和剧情,以及真实历史中的那一曲抗敌悲歌。

电影一开头的第一场战事便是临沂保卫战。说到临沂保卫战,就不能不提两个人:一个是守临沂的庞炳勋,一个是救临沂的张自忠。

这个守临沂的庞炳勋是西北军的老将了,河北新河人。因为右腿在连年军阀混战中受伤,所以走路一直一瘸一拐的,于是有了“庞拐子”的外号。中原大战后,庞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40军,这就是守临沂的主力军了。卢沟桥事变后,庞炳勋就率领他的40军在津浦线北段作战。1937年9月,40军扩编为第3军团。虽然名义上变成军团了,可是这个第3军团属下就一个40军,更可笑的是,这个40军属下只有一个第39师。庞炳勋名义上是军团长,可是手中的部队只有一个师,不足万人。这个军团所谓的“扩编”,无非就是蒋介石耍的一个花招罢了。

救临沂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张自忠了。他1891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县,23岁即入行伍。后来冯玉祥看他高大英武,而且颇有一股豪气,就把他纳入麾下。张自忠历来以治军严厉著称,他麾下部队一直军纪严整,战斗意志顽强。中原大战后,张自忠部被改编为29军38师,在长城抗战中也有不俗表现。而后卢沟桥事变爆发,29军由于不明确蒋介石的抗战方针,担心被出卖;又被日军“不扩大”的谎言迷惑,最后在谈谈打打中被击溃,而张自忠则被宋哲元留下与日本人周旋。张自忠留在北平期间,被不明真相的报刊媒体误以为他已经叛国成为汉奸,一时间张自忠遭受了大量攻击污蔑。脱身后,为洗刷污名,张自忠强烈要求回到一线痛击日寇。当时他的38师已经扩编为59军,张自忠在1937年12月走马上任,随即率部北上至津浦路北段待命出击。


时任 59 军军长的张自忠

电影中如此讲述张自忠去增援临沂庞炳勋:李宗仁本打算调廖磊的第21集团军去临沂,但是张自忠主动请缨,李宗仁非常高兴,但是又说张庞二人有些不愉快,所以怕强人所难,于是张自忠就讲述了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在之前的军阀混战中,由于各自为战,庞炳勋曾经包围了张自忠的司令部,要不是张自忠的警卫营长拼死血战,张自忠便会死于庞炳勋之手。

这段故事是由李宗仁的回忆录演绎而来的。由于这部电影,张庞二人在大多数国人心中成了“宿敌”。可是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张自忠和庞炳勋的众多部下都澄清过不止一次,李宗仁的回忆张冠李戴,把当年韩复榘和庞炳勋的恩怨嫁接到张自忠头上了。历史的真相则是二人同属西北军冯玉祥麾下,一直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李宗仁调张自忠去临沂,完全是把两个一直并肩作战的老朋友再次放到了一起。当年长城抗战,张在喜峰口,庞在罗文峪,两人并肩作战,这就是二人关系的最好证据。所以,在临沂并不是两人第一次携手抗击日寇,而是老朋友再次合力抗日御侮,这一次的战果也远远大于当年在长城沿线的那一次。

2月17日,日军第5师团便以步兵第 21联队为基干编成了片野支队,开始向临沂东北的莒县推进。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刘震东率部拼死抵抗,并向临沂的庞炳勋求援。庞炳勋认为莒县是临沂的屏障,不可轻易放弃,准备派一个旅前去救援莒县。22日,日军主力到达莒县城下开始攻城,刘震东和115旅旅长朱家麟依托城墙阻击日寇,不过日军火力和兵力都占据压倒性优势。激战中刘震东壮烈殉国,23日,莒县告失。

日军占领莒县后随即向汤头镇赶来,3月3日在汤头镇与39师主力发生激战,3月5日汤头镇沦陷,临沂已经暴露在日军面前,危在旦夕。庞炳勋眼看这一个师守不住临沂,赶紧向李宗仁求救,要求速速增派有力援兵赶赴临沂。

这时候就有必要讲一讲这个日军第5师团和其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了。第5师团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师团了。平型关大捷,伏击的是第5师团的辎重队和后续增援部队;台儿庄大捷,击退的是第5师团的坂本支队;昆仑关大捷,击毙的是第5师团下属的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可以说,1937—1940年,这个第5师团造就了中国军队不少的“大捷”。但这并不是说第5师团就是一支弱旅。第5师团是当年由广岛镇台改编而来,代号为“鲤”。该部是日军历史最悠久的几个师团之一,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都有不俗表现。1938年该部为四步兵联队野炮师团。1940年后,该部更是成为首批摩托化改编师团,作为为海岛登陆作战打造的精锐师团出战太平洋战场。它在中国大陆更是以精锐著称。由于日军经常用师团长的姓来称呼师团,而这个师团在1937年3月1日—1938年5月25日的师团长正是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板垣征四郎,所以这个师团更是以板垣师团的名字为中国人熟知。


时任日军第5师团长的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日本岩手县人。他在日军中因为经常做出极其大胆的军事行动,素以胆量过人著称,有“板垣之胆”的称号。1931年,他以一个师团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7年又以一个旅团为主力横扫山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也正是他的作恶多端,最后被以甲级战犯判处绞刑,于1948年被绞死。1938年的板垣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挟横扫山西的余威,他正打算在鲁南苏北再次上演当年一个师团夺东北的“好戏”。

3月9日,急于攻占临沂的板垣征四郎决定再增调一个步兵联队和大量配属部队组成坂本支队。这样进攻临沂的日军就超过了一万人。日军开始向临沂猛攻后,庞炳勋一面组织固守,一面召集百姓官兵训话,他说:“只要我庞炳勋在,即剩一兵一卒一弹,也要与临沂共存亡,……身为将官,自当一死报国!”

就在庞炳勋做好了同临沂城共存亡的准备时,张自忠亲自率领59军正紧急赶往临沂。初春的鲁南,正值冰雪融化之时,道路泥泞不堪, 59军徒步强行军从峄县前往临沂,一昼夜就行军90公里!电影里张自忠率部行军的配乐,正是一首创作于北洋军阀时代、在西北军中流传最广、也是最激扬的军歌——《三国战将勇》: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

战退千员将,杀退百万兵,怀抱阿斗得太平。

还有张翼德,当阳桥前等,霹雷叱咤响连声。

桥塌两三孔,河水倒流平,吓退曹营百万兵。

这首歌歌词朗朗上口,曲调激扬雄壮,歌词内容又是当年三国时期豪杰的英勇形象,通俗易懂,非常容易激发士气,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军歌的代表。编剧用这首歌作为59军行军时的配乐,也正好体现了张自忠“战退日寇千员将,杀退倭国百万兵”的雄心壮志。

张自忠赶到临沂后,守军士气大振。和电影不同的是,张自忠赶到临沂首先来到了庞炳勋的司令部,当时庞炳勋迎出门来,两位老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突然一发日军炮弹在不远处落下,庞连忙把张自忠请入指挥部坐定。庞炳勋告诉张自忠说,就连他的警卫都已经投入一线,他手里已经没有一点预备队了,幸亏张自忠来得及时。张自忠当即表示,绝对要帮这位当年就一直照顾他的老大哥打赢这一仗。

面对日军的犀利攻势,消极防御只能徒增损耗,张自忠决定果断从日军侧翼出击,以攻代守。张自忠和庞炳勋以及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诒商定,于14日拂晓发起进攻。随即徐参谋长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名义签发作战令:

一、第五十九军应以一部确占茶叶山高地,为左翼据点,向葛沟、白塔间分途侧击,以牵制该敌向南增援;以主力由船流至大、小姜庄间分途渡河,向南旋回,与第四十军呼应,包围敌之主力于相公庄、东庄屯、停子头以南地区而歼灭之;

二、第四十军应以主力在沂河左岸与第五十九军呼应反攻,包围歼灭敌之主力;一部在沂河右岸联系,与第五十九军之右翼渡河部队,侧击尤家庄附近之敌;

三、以上各部队,着于十四日拂晓发起进攻。

59军刚刚到达临沂时双方态势图

张自忠这一招可谓非常高明,主力部队并不在临沂正面布防,反而从日军侧后包抄,日军离临沂越近,被包围的就越多。如果日军还是继续进攻临沂则会被彻底包围消灭;如果日军发现张自忠打算抄后路而逃走,那么保卫临沂的目的也达到了。

14日拂晓,张自忠指挥属下的180师和38师,分左右两路渡过沂河,向日军侧后扑去。左翼第38师经过船流、朱家棚,抢占了茶叶山高地,全力进攻日军控制的白塔村,经过激战攻克了白塔村。右翼180师在渡河后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亭子头。第5师团不愧为日军的精锐,坂本顺立刻明白张自忠在迂回他的侧后,从汤头、西湖水崖各调回一个大队,迅速回援。59军没想到日军反击来得这么快,38师和180师刚刚夺取的阵地转瞬丢失,双方陷入了拉锯战中。这时庞炳勋发现正面日军兵力减少,随即组织 117旅向日军左翼迂回包抄。日军兵力不足,节节后退。

15日清晨,张自忠督战,继续进攻。180师突破日军阵地,前进至东、西水湖崖一线。38师经过整顿后,继续攻击。坂本顺也指挥支队主力全部出动,开始向59军反击。38师正面战斗尤其剧烈,制高点茶叶山多次易手,日军小股部队甚至也渡过沂河,渗透入59军阵地之中。16日,日军从莒县开来的援兵赶到,在配属野炮的支援下开始向38师的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张自忠命令180师抽调一个旅侧击日军。这一天,59军正面谁都没有突破对方阵地。

随着坂本支队逐渐将主力转至张自忠正面,在临沂正面的日军开始且战且退,庞炳勋一路跟踪追击,至16日晨已经离180师阵地不远了。经过三天的血战,59军伤亡已经超过三千。由于日军已经开始后撤,临沂之围也已经解除,徐祖诒建议张自忠撤出战斗休整,可张自忠杀得兴起,怎肯罢休?他要求59军“坚持最后五分钟”,在16日夜发起新一轮攻势。这次夜袭规模空前,59军全军都投入到这次夜袭中。激战至17日凌晨,坂本支队渐渐支持不住,开始后撤。但是随着天慢慢亮起来,日军借助飞机的掩护再次发起反扑,刘家湖失而复得四次,崖头失而复得三次,茶叶山失而复得三次。这时40军也已经在西水湖崖附近和180师完成会师,损失惨重的坂本顺决定全支队后撤至汤头附近整补,开始了狼狈的后撤。

17日11时,在武汉的蒋介石听闻临沂大捷,致电李宗仁、张自忠、庞炳勋:临沂捷报频传,殊堪嘉慰。仍希督励所部,确切协同,包围敌人于战场附近而歼灭之。如敌逃脱须跟踪猛追,开作战以来歼敌之新纪录,藉振国军之气势,有厚望焉。

19日,张自忠再次要求59军继续进攻,会同40军围歼坂本支队。至20日,坂本支队在汤头已经陷入40军和59军三面包围之中。

如果这时第五战区能在临沂方面再投入一个军的生力军,坂本支队就会遭到更大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全军覆灭。不过这时另一路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也已经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日军兵锋之下,滕县岌岌可危,李宗仁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他眼看临沂局势稳定,认为坂本支队损失惨重不会再次来犯。20日晚,李宗仁要求张自忠留下一个旅归属庞炳勋指挥,59军主力向滕县附近开进。至此第一次临沂战役以中国军队胜利结束,史称临沂大捷。


第一次临沂战役经过要图

纵观第一次临沂战役,虽然中国军队并未消灭日军坂本支队主力,但是张自忠巧妙地进攻侧翼,使日军损失不小,并化被动为主动,解决了临沂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张自忠暂时切断了日军两支南下手臂的一支,为之后的台儿庄大捷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凭此战,张自忠彻底洗刷了“汉奸”的污名。

不过59军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3月14日至19日,59军共计死伤4482人,其中军官就死伤了199人。由于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将公开的《第一次临沂战役战斗详报》中的日军伤亡表格故意涂黑,目前无法得知日军的具体损失数据。不过根据日军坂本支队仓皇撤到汤头镇来看,损失不会小。说到此次中国军队的战果,当时还曾经闹出一个笑话:59军在追击时俘虏日军“松井一三”一名,这个消息刊到报纸上时由于编辑把人名和数字搞混了,于是登载成了“59军在追击时俘虏日军松井等一百三十一名”。于是当时各家报纸争相转载,大肆吹捧了一番。虽然没有俘虏那么多日军,但是这个报道还是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徐州会战后,张自忠率领他的西北军部下继续奋战在抗日第一线:武汉会战力战潢川;随枣会战田家集大捷;冬季攻势大战襄河两岸。第59军也扩建成第33集团军。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由于国军没料到日军北上夺襄樊后迅速南下,汤恩伯军团和江防军回援不及,只好令张自忠率领两个师迎击日军的第13、第39两个师团。张自忠率领74师东渡襄河阻击日军,16日遭遇日军重兵合围,张自忠力战不退,于16日下午壮烈殉国。

张自忠是抗日战场上阵亡的第一位集团军司令,但是他殉国时的具体情况却一直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现在随着日军战报的公开,我们可以根据当时张自忠身边人的回忆和日军战报,还原张自忠殉国的具体细节。

枣宜会战,日军的首要目标便是夺取宜昌,其次的目标便是要趁张自忠的33集团军突出战线,包围歼灭33集团军。张自忠奉命阻击日第39师团,率领74师轻装渡过襄河阻击,但是一个轻装师哪里是日军一个装备精良师团的对手, 74师很快就被日军冲得七零八落,张自忠的指挥所也危在旦夕。

5月16日中午,日军根据无线电侦听基本锁定了张自忠的指挥部,从三面包围过来,唯独在长山方向的日军部队还未赶到。当时张自忠的指挥所设在杏儿山。下午1时,日军231联队配属的山炮开始向杏儿山轰击。由于东山口的74师443团也已经被日军冲垮,张自忠率领警卫手枪营开始向长山方向转移。张自忠的手枪营根本没有重武器,只是一人一支20响驳壳枪、一把砍刀而已。近战还可以发挥优势,但是日军在一百米开外架起机枪扫射,再配合以掷弹筒轰击,手枪营是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的。下午3时30分,突破东山口的日军231联队以第 9中队作为尖兵中队,在370.2高地遭遇了手枪营一部,日军使用掷弹筒很快就夺取了这个高地,随即沿着长山继续向西进攻;第10中队向南从黄连求下向西方包抄,意欲截断张自忠最后的退路。


日军战史中步兵第231联队第3大队对张自忠战斗司令部攻击经过图(注:该图上方为南方)


日军战史中对张自忠指挥部的最后攻击要图

可是当时张自忠根本就没有打算撤退,他已经让大多数幕僚先行突围,身边只剩下张敬参谋和33集团军兵站科员马孝堂等数人。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张自忠率领剩余的手枪营卫士撤到长山南麓,准备同日军做最后的死拼。这时日军第11中队沿着山脚而来,后面跟的是第3机关枪中队和大队炮小队。战斗在雨中展开,日军第11中队三个小队分成两路,第1小队上山包抄,第2小队下山包抄,第3小队从正面攻击过去,发扬机枪的远程火力,压制着手枪营最后的官兵。

激战中,手枪营的王金彪连长阵亡。根据马孝堂回忆,张自忠右胸也中了一发机枪弹。马少校赶忙上去包扎,鲜血溅了他一身。伤口还未包扎好,日军第1小队队长松本少尉就发现了前方不远的壕沟里有不少军官模样的人,狡猾的他立刻判断这是条大鱼,很可能就是他们师团长一直在找寻的张自忠的战斗司令部!

这时候中日双方的记载就出现差异了。根据马孝堂的回忆,日军一窝蜂冲了上来,张自忠让他们先走,准备抽出短剑自裁,被卫士阻止。随即日军已经冲到跟前,多处负伤的张敬举枪击毙数名日军,但是被蜂拥而上的日军乱刀捅死。一名日军士兵端着刺刀向张自忠身边的马孝堂刺来,张自忠眼睛一瞪,怒吼一声,猛然站起,抓住日军的步枪,以自己的身躯掩护马孝堂。突然一发子弹击中张自忠的腹部,张自忠向后一个踉跄,又一颗子弹从他右额射入,张自忠这才支持不住,轰然倒地。这时为5月16日下午4时。

日军的记载更为详细:松本少尉在发现这几个中国军官后,随即组织小队展开战斗队形进攻。冲击中,第2分队分队长日野上等兵被击中受伤倒地。松本少尉指挥釜江和高桥上等兵对着战壕投掷了手榴弹。随即一气冲入战壕,这时是下午5时,战壕内当时有3名幸存军官,其他卫士都已经阵亡。最先冲入战壕的是藤冈卓郎一等兵。他对着战壕最深处的一名魁梧的大汉冲了过去。这名大汉就是张自忠。当时张自忠说了一句日语:“待て!”藤冈卓郎完全没有料到这位中国将军居然会说日语,又慑于将军的英气,竟然忘了自己手里的枪,后退了好几步。这时张自忠用汉语说:“我是司令官!”

听不懂汉语的藤冈正在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时,已经赶到张自忠背后的堂野军曹对着张自忠的头部开了一枪,将军的身体应声而倒。张自忠躺在地上,面部表情十分痛苦。藤冈这时下定决心,举起刺刀,对着张自忠的左胸刺了下去。

随即日军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张自忠将军身上带的金笔、手表、手提钱箱和手枪,还发现了张自忠身上穿的衬衣是四川产的丝绸制的,纽扣还是用翡翠做的。但是日军还不确定是否击毙了张自忠,在一名名叫李文宜的俘虏辨认下,确定藤冈刺死的就是张自忠。随即日军用担架将遗体抬到了战场以北20公里、位于陈家集的39师团部,找到了师团参谋专田中佐来辨认。专田中佐当时就辨认出了张自忠的尸体,随即他命军医用酒精擦干遗体,并且用白布包裹好,买来一口棺材,浅葬于师团部后方的土坡上。

马孝堂少校当时负伤,被日军俘虏。根据马少校回忆,日军特地召开“击毙张自忠庆功会”并劝降他参加伪军,遭到严词拒绝后把他拖到一个水塘旁边乱刀砍死。可是马少校生命力顽强,竟然大难不死,后被老乡救起,直至遇到38师主力。马少校在向 38师师长黄维纲汇报完张自忠将军殉国的具体情形后,就因为伤势过重而死。黄维纲师长得知老上级壮烈殉国,随即派人一面上报李宗仁,一面前去抢回张自忠遗骸运回师部,不过这已经是5月17日的事情了。而日军在5月16日晚就在汉口广播电台广播了这一消息。当时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和蒋介石还不相信,直到第二天得到确切消息——抗日名将张自忠在力战不退之后殉国了!
本文节选自书籍《透过镜头看历史001》中《血战台儿庄——抗日御辱的雄浑篇章》一篇。 作者:吴京昴

透过镜头看历史 封面.jpg (416.5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3 15:24 上传



透过镜头,呈现比影视更精彩的历史本身!

继承《战争电影中看历史》和《战争电影中看历史2》的衣钵并发扬光大。
红颜薄命还是红颜祸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二三事。
1683年维也纳城下,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帝国上百年交锋的总爆发。
虽然失败,仍然赢得众多纪念和褒奖的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
正面抗战战场,国军血战台儿庄,抗战之艰难残酷,可管窥一豹。


购买链接: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c.w4024-10038821403.2.QCfhzz&id=522094046521&scene=taobao_shop




---------------------------------------------------------------------------------------------------分割线-----------------------------------------------------------------------------------------------------------------------

1938年,抗日战争激战正酣,平型关大捷和淞沪会战虽然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但是日军铁蹄已经蹂躏了半个中国。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被日军攻占,三十万无辜同胞惨遭屠杀。而防卫山东的韩复榘又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不战而逃,将山东大片土地拱手相送。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打通津浦铁路这条南北大动脉,而中国军队,已经在徐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准备和日军一决高下。

以上这些就是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时的情节。该片是一部老电影了,虽然拍摄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经典作品。作为国内第一部反映正面抗战的电影作品,它为海峡两岸的关系改善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该片在道具选用、演员表现上也颇下功夫,比如今不少“抗日神剧”的水平明显高出不少。其中殉国的川军师长王铭章、拖着病体死守不退的西北军师长池峰城,还有坐镇徐州指挥的李宗仁都成为银幕上的经典形象。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电影中的那些经典形象和剧情,以及真实历史中的那一曲抗敌悲歌。

电影一开头的第一场战事便是临沂保卫战。说到临沂保卫战,就不能不提两个人:一个是守临沂的庞炳勋,一个是救临沂的张自忠。

这个守临沂的庞炳勋是西北军的老将了,河北新河人。因为右腿在连年军阀混战中受伤,所以走路一直一瘸一拐的,于是有了“庞拐子”的外号。中原大战后,庞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40军,这就是守临沂的主力军了。卢沟桥事变后,庞炳勋就率领他的40军在津浦线北段作战。1937年9月,40军扩编为第3军团。虽然名义上变成军团了,可是这个第3军团属下就一个40军,更可笑的是,这个40军属下只有一个第39师。庞炳勋名义上是军团长,可是手中的部队只有一个师,不足万人。这个军团所谓的“扩编”,无非就是蒋介石耍的一个花招罢了。

救临沂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张自忠了。他1891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县,23岁即入行伍。后来冯玉祥看他高大英武,而且颇有一股豪气,就把他纳入麾下。张自忠历来以治军严厉著称,他麾下部队一直军纪严整,战斗意志顽强。中原大战后,张自忠部被改编为29军38师,在长城抗战中也有不俗表现。而后卢沟桥事变爆发,29军由于不明确蒋介石的抗战方针,担心被出卖;又被日军“不扩大”的谎言迷惑,最后在谈谈打打中被击溃,而张自忠则被宋哲元留下与日本人周旋。张自忠留在北平期间,被不明真相的报刊媒体误以为他已经叛国成为汉奸,一时间张自忠遭受了大量攻击污蔑。脱身后,为洗刷污名,张自忠强烈要求回到一线痛击日寇。当时他的38师已经扩编为59军,张自忠在1937年12月走马上任,随即率部北上至津浦路北段待命出击。


2.jpg (39.1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3 15:25 上传

时任 59 军军长的张自忠

电影中如此讲述张自忠去增援临沂庞炳勋:李宗仁本打算调廖磊的第21集团军去临沂,但是张自忠主动请缨,李宗仁非常高兴,但是又说张庞二人有些不愉快,所以怕强人所难,于是张自忠就讲述了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在之前的军阀混战中,由于各自为战,庞炳勋曾经包围了张自忠的司令部,要不是张自忠的警卫营长拼死血战,张自忠便会死于庞炳勋之手。

这段故事是由李宗仁的回忆录演绎而来的。由于这部电影,张庞二人在大多数国人心中成了“宿敌”。可是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张自忠和庞炳勋的众多部下都澄清过不止一次,李宗仁的回忆张冠李戴,把当年韩复榘和庞炳勋的恩怨嫁接到张自忠头上了。历史的真相则是二人同属西北军冯玉祥麾下,一直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李宗仁调张自忠去临沂,完全是把两个一直并肩作战的老朋友再次放到了一起。当年长城抗战,张在喜峰口,庞在罗文峪,两人并肩作战,这就是二人关系的最好证据。所以,在临沂并不是两人第一次携手抗击日寇,而是老朋友再次合力抗日御侮,这一次的战果也远远大于当年在长城沿线的那一次。

2月17日,日军第5师团便以步兵第 21联队为基干编成了片野支队,开始向临沂东北的莒县推进。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刘震东率部拼死抵抗,并向临沂的庞炳勋求援。庞炳勋认为莒县是临沂的屏障,不可轻易放弃,准备派一个旅前去救援莒县。22日,日军主力到达莒县城下开始攻城,刘震东和115旅旅长朱家麟依托城墙阻击日寇,不过日军火力和兵力都占据压倒性优势。激战中刘震东壮烈殉国,23日,莒县告失。

日军占领莒县后随即向汤头镇赶来,3月3日在汤头镇与39师主力发生激战,3月5日汤头镇沦陷,临沂已经暴露在日军面前,危在旦夕。庞炳勋眼看这一个师守不住临沂,赶紧向李宗仁求救,要求速速增派有力援兵赶赴临沂。

这时候就有必要讲一讲这个日军第5师团和其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了。第5师团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师团了。平型关大捷,伏击的是第5师团的辎重队和后续增援部队;台儿庄大捷,击退的是第5师团的坂本支队;昆仑关大捷,击毙的是第5师团下属的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可以说,1937—1940年,这个第5师团造就了中国军队不少的“大捷”。但这并不是说第5师团就是一支弱旅。第5师团是当年由广岛镇台改编而来,代号为“鲤”。该部是日军历史最悠久的几个师团之一,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都有不俗表现。1938年该部为四步兵联队野炮师团。1940年后,该部更是成为首批摩托化改编师团,作为为海岛登陆作战打造的精锐师团出战太平洋战场。它在中国大陆更是以精锐著称。由于日军经常用师团长的姓来称呼师团,而这个师团在1937年3月1日—1938年5月25日的师团长正是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板垣征四郎,所以这个师团更是以板垣师团的名字为中国人熟知。


3.jpg (113.24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3 15:25 上传

时任日军第5师团长的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日本岩手县人。他在日军中因为经常做出极其大胆的军事行动,素以胆量过人著称,有“板垣之胆”的称号。1931年,他以一个师团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7年又以一个旅团为主力横扫山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也正是他的作恶多端,最后被以甲级战犯判处绞刑,于1948年被绞死。1938年的板垣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期,挟横扫山西的余威,他正打算在鲁南苏北再次上演当年一个师团夺东北的“好戏”。

3月9日,急于攻占临沂的板垣征四郎决定再增调一个步兵联队和大量配属部队组成坂本支队。这样进攻临沂的日军就超过了一万人。日军开始向临沂猛攻后,庞炳勋一面组织固守,一面召集百姓官兵训话,他说:“只要我庞炳勋在,即剩一兵一卒一弹,也要与临沂共存亡,……身为将官,自当一死报国!”

就在庞炳勋做好了同临沂城共存亡的准备时,张自忠亲自率领59军正紧急赶往临沂。初春的鲁南,正值冰雪融化之时,道路泥泞不堪, 59军徒步强行军从峄县前往临沂,一昼夜就行军90公里!电影里张自忠率部行军的配乐,正是一首创作于北洋军阀时代、在西北军中流传最广、也是最激扬的军歌——《三国战将勇》: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

战退千员将,杀退百万兵,怀抱阿斗得太平。

还有张翼德,当阳桥前等,霹雷叱咤响连声。

桥塌两三孔,河水倒流平,吓退曹营百万兵。

这首歌歌词朗朗上口,曲调激扬雄壮,歌词内容又是当年三国时期豪杰的英勇形象,通俗易懂,非常容易激发士气,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军歌的代表。编剧用这首歌作为59军行军时的配乐,也正好体现了张自忠“战退日寇千员将,杀退倭国百万兵”的雄心壮志。

张自忠赶到临沂后,守军士气大振。和电影不同的是,张自忠赶到临沂首先来到了庞炳勋的司令部,当时庞炳勋迎出门来,两位老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突然一发日军炮弹在不远处落下,庞连忙把张自忠请入指挥部坐定。庞炳勋告诉张自忠说,就连他的警卫都已经投入一线,他手里已经没有一点预备队了,幸亏张自忠来得及时。张自忠当即表示,绝对要帮这位当年就一直照顾他的老大哥打赢这一仗。

面对日军的犀利攻势,消极防御只能徒增损耗,张自忠决定果断从日军侧翼出击,以攻代守。张自忠和庞炳勋以及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诒商定,于14日拂晓发起进攻。随即徐参谋长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名义签发作战令:

一、第五十九军应以一部确占茶叶山高地,为左翼据点,向葛沟、白塔间分途侧击,以牵制该敌向南增援;以主力由船流至大、小姜庄间分途渡河,向南旋回,与第四十军呼应,包围敌之主力于相公庄、东庄屯、停子头以南地区而歼灭之;

二、第四十军应以主力在沂河左岸与第五十九军呼应反攻,包围歼灭敌之主力;一部在沂河右岸联系,与第五十九军之右翼渡河部队,侧击尤家庄附近之敌;

三、以上各部队,着于十四日拂晓发起进攻。

4.jpg (151.1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3 15:25 上传

59军刚刚到达临沂时双方态势图

张自忠这一招可谓非常高明,主力部队并不在临沂正面布防,反而从日军侧后包抄,日军离临沂越近,被包围的就越多。如果日军还是继续进攻临沂则会被彻底包围消灭;如果日军发现张自忠打算抄后路而逃走,那么保卫临沂的目的也达到了。

14日拂晓,张自忠指挥属下的180师和38师,分左右两路渡过沂河,向日军侧后扑去。左翼第38师经过船流、朱家棚,抢占了茶叶山高地,全力进攻日军控制的白塔村,经过激战攻克了白塔村。右翼180师在渡河后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亭子头。第5师团不愧为日军的精锐,坂本顺立刻明白张自忠在迂回他的侧后,从汤头、西湖水崖各调回一个大队,迅速回援。59军没想到日军反击来得这么快,38师和180师刚刚夺取的阵地转瞬丢失,双方陷入了拉锯战中。这时庞炳勋发现正面日军兵力减少,随即组织 117旅向日军左翼迂回包抄。日军兵力不足,节节后退。

15日清晨,张自忠督战,继续进攻。180师突破日军阵地,前进至东、西水湖崖一线。38师经过整顿后,继续攻击。坂本顺也指挥支队主力全部出动,开始向59军反击。38师正面战斗尤其剧烈,制高点茶叶山多次易手,日军小股部队甚至也渡过沂河,渗透入59军阵地之中。16日,日军从莒县开来的援兵赶到,在配属野炮的支援下开始向38师的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张自忠命令180师抽调一个旅侧击日军。这一天,59军正面谁都没有突破对方阵地。

随着坂本支队逐渐将主力转至张自忠正面,在临沂正面的日军开始且战且退,庞炳勋一路跟踪追击,至16日晨已经离180师阵地不远了。经过三天的血战,59军伤亡已经超过三千。由于日军已经开始后撤,临沂之围也已经解除,徐祖诒建议张自忠撤出战斗休整,可张自忠杀得兴起,怎肯罢休?他要求59军“坚持最后五分钟”,在16日夜发起新一轮攻势。这次夜袭规模空前,59军全军都投入到这次夜袭中。激战至17日凌晨,坂本支队渐渐支持不住,开始后撤。但是随着天慢慢亮起来,日军借助飞机的掩护再次发起反扑,刘家湖失而复得四次,崖头失而复得三次,茶叶山失而复得三次。这时40军也已经在西水湖崖附近和180师完成会师,损失惨重的坂本顺决定全支队后撤至汤头附近整补,开始了狼狈的后撤。

17日11时,在武汉的蒋介石听闻临沂大捷,致电李宗仁、张自忠、庞炳勋:临沂捷报频传,殊堪嘉慰。仍希督励所部,确切协同,包围敌人于战场附近而歼灭之。如敌逃脱须跟踪猛追,开作战以来歼敌之新纪录,藉振国军之气势,有厚望焉。

19日,张自忠再次要求59军继续进攻,会同40军围歼坂本支队。至20日,坂本支队在汤头已经陷入40军和59军三面包围之中。

如果这时第五战区能在临沂方面再投入一个军的生力军,坂本支队就会遭到更大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全军覆灭。不过这时另一路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也已经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日军兵锋之下,滕县岌岌可危,李宗仁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他眼看临沂局势稳定,认为坂本支队损失惨重不会再次来犯。20日晚,李宗仁要求张自忠留下一个旅归属庞炳勋指挥,59军主力向滕县附近开进。至此第一次临沂战役以中国军队胜利结束,史称临沂大捷。

5.jpg (215.95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3 15:25 上传


第一次临沂战役经过要图

纵观第一次临沂战役,虽然中国军队并未消灭日军坂本支队主力,但是张自忠巧妙地进攻侧翼,使日军损失不小,并化被动为主动,解决了临沂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张自忠暂时切断了日军两支南下手臂的一支,为之后的台儿庄大捷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凭此战,张自忠彻底洗刷了“汉奸”的污名。

不过59军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3月14日至19日,59军共计死伤4482人,其中军官就死伤了199人。由于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将公开的《第一次临沂战役战斗详报》中的日军伤亡表格故意涂黑,目前无法得知日军的具体损失数据。不过根据日军坂本支队仓皇撤到汤头镇来看,损失不会小。说到此次中国军队的战果,当时还曾经闹出一个笑话:59军在追击时俘虏日军“松井一三”一名,这个消息刊到报纸上时由于编辑把人名和数字搞混了,于是登载成了“59军在追击时俘虏日军松井等一百三十一名”。于是当时各家报纸争相转载,大肆吹捧了一番。虽然没有俘虏那么多日军,但是这个报道还是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徐州会战后,张自忠率领他的西北军部下继续奋战在抗日第一线:武汉会战力战潢川;随枣会战田家集大捷;冬季攻势大战襄河两岸。第59军也扩建成第33集团军。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由于国军没料到日军北上夺襄樊后迅速南下,汤恩伯军团和江防军回援不及,只好令张自忠率领两个师迎击日军的第13、第39两个师团。张自忠率领74师东渡襄河阻击日军,16日遭遇日军重兵合围,张自忠力战不退,于16日下午壮烈殉国。

张自忠是抗日战场上阵亡的第一位集团军司令,但是他殉国时的具体情况却一直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现在随着日军战报的公开,我们可以根据当时张自忠身边人的回忆和日军战报,还原张自忠殉国的具体细节。

枣宜会战,日军的首要目标便是夺取宜昌,其次的目标便是要趁张自忠的33集团军突出战线,包围歼灭33集团军。张自忠奉命阻击日第39师团,率领74师轻装渡过襄河阻击,但是一个轻装师哪里是日军一个装备精良师团的对手, 74师很快就被日军冲得七零八落,张自忠的指挥所也危在旦夕。

5月16日中午,日军根据无线电侦听基本锁定了张自忠的指挥部,从三面包围过来,唯独在长山方向的日军部队还未赶到。当时张自忠的指挥所设在杏儿山。下午1时,日军231联队配属的山炮开始向杏儿山轰击。由于东山口的74师443团也已经被日军冲垮,张自忠率领警卫手枪营开始向长山方向转移。张自忠的手枪营根本没有重武器,只是一人一支20响驳壳枪、一把砍刀而已。近战还可以发挥优势,但是日军在一百米开外架起机枪扫射,再配合以掷弹筒轰击,手枪营是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的。下午3时30分,突破东山口的日军231联队以第 9中队作为尖兵中队,在370.2高地遭遇了手枪营一部,日军使用掷弹筒很快就夺取了这个高地,随即沿着长山继续向西进攻;第10中队向南从黄连求下向西方包抄,意欲截断张自忠最后的退路。


6.jpg (79.4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3 15:25 上传

日军战史中步兵第231联队第3大队对张自忠战斗司令部攻击经过图(注:该图上方为南方)


7.jpg (75.0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3 15:25 上传

日军战史中对张自忠指挥部的最后攻击要图

可是当时张自忠根本就没有打算撤退,他已经让大多数幕僚先行突围,身边只剩下张敬参谋和33集团军兵站科员马孝堂等数人。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张自忠率领剩余的手枪营卫士撤到长山南麓,准备同日军做最后的死拼。这时日军第11中队沿着山脚而来,后面跟的是第3机关枪中队和大队炮小队。战斗在雨中展开,日军第11中队三个小队分成两路,第1小队上山包抄,第2小队下山包抄,第3小队从正面攻击过去,发扬机枪的远程火力,压制着手枪营最后的官兵。

激战中,手枪营的王金彪连长阵亡。根据马孝堂回忆,张自忠右胸也中了一发机枪弹。马少校赶忙上去包扎,鲜血溅了他一身。伤口还未包扎好,日军第1小队队长松本少尉就发现了前方不远的壕沟里有不少军官模样的人,狡猾的他立刻判断这是条大鱼,很可能就是他们师团长一直在找寻的张自忠的战斗司令部!

这时候中日双方的记载就出现差异了。根据马孝堂的回忆,日军一窝蜂冲了上来,张自忠让他们先走,准备抽出短剑自裁,被卫士阻止。随即日军已经冲到跟前,多处负伤的张敬举枪击毙数名日军,但是被蜂拥而上的日军乱刀捅死。一名日军士兵端着刺刀向张自忠身边的马孝堂刺来,张自忠眼睛一瞪,怒吼一声,猛然站起,抓住日军的步枪,以自己的身躯掩护马孝堂。突然一发子弹击中张自忠的腹部,张自忠向后一个踉跄,又一颗子弹从他右额射入,张自忠这才支持不住,轰然倒地。这时为5月16日下午4时。

日军的记载更为详细:松本少尉在发现这几个中国军官后,随即组织小队展开战斗队形进攻。冲击中,第2分队分队长日野上等兵被击中受伤倒地。松本少尉指挥釜江和高桥上等兵对着战壕投掷了手榴弹。随即一气冲入战壕,这时是下午5时,战壕内当时有3名幸存军官,其他卫士都已经阵亡。最先冲入战壕的是藤冈卓郎一等兵。他对着战壕最深处的一名魁梧的大汉冲了过去。这名大汉就是张自忠。当时张自忠说了一句日语:“待て!”藤冈卓郎完全没有料到这位中国将军居然会说日语,又慑于将军的英气,竟然忘了自己手里的枪,后退了好几步。这时张自忠用汉语说:“我是司令官!”

听不懂汉语的藤冈正在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时,已经赶到张自忠背后的堂野军曹对着张自忠的头部开了一枪,将军的身体应声而倒。张自忠躺在地上,面部表情十分痛苦。藤冈这时下定决心,举起刺刀,对着张自忠的左胸刺了下去。

随即日军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张自忠将军身上带的金笔、手表、手提钱箱和手枪,还发现了张自忠身上穿的衬衣是四川产的丝绸制的,纽扣还是用翡翠做的。但是日军还不确定是否击毙了张自忠,在一名名叫李文宜的俘虏辨认下,确定藤冈刺死的就是张自忠。随即日军用担架将遗体抬到了战场以北20公里、位于陈家集的39师团部,找到了师团参谋专田中佐来辨认。专田中佐当时就辨认出了张自忠的尸体,随即他命军医用酒精擦干遗体,并且用白布包裹好,买来一口棺材,浅葬于师团部后方的土坡上。

马孝堂少校当时负伤,被日军俘虏。根据马少校回忆,日军特地召开“击毙张自忠庆功会”并劝降他参加伪军,遭到严词拒绝后把他拖到一个水塘旁边乱刀砍死。可是马少校生命力顽强,竟然大难不死,后被老乡救起,直至遇到38师主力。马少校在向 38师师长黄维纲汇报完张自忠将军殉国的具体情形后,就因为伤势过重而死。黄维纲师长得知老上级壮烈殉国,随即派人一面上报李宗仁,一面前去抢回张自忠遗骸运回师部,不过这已经是5月17日的事情了。而日军在5月16日晚就在汉口广播电台广播了这一消息。当时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和蒋介石还不相信,直到第二天得到确切消息——抗日名将张自忠在力战不退之后殉国了!
地图不错,抗日战史里的吧,这本书的预告一看就喜欢
透过镜头看历史001

这书看起来不错

可以买一本
aitongke 发表于 2015-9-23 17:19
透过镜头看历史001

这书看起来不错
感谢支持,送上购买电梯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p;scene=taobao_shop
向民族英雄致敬!
英雄之役国军抗日之史诗血海尸山台儿庄!
相当好的史料,呵呵!
看的热血沸腾啊!文字和图片都很赞
才去台儿庄古城看看,只看到几处房子上的弹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