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欧兴田:一生践一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35:25
楼主昨天看这故事差点看哭了,这简直就是另一个版本的《集结号》,甚至比《集结号》还好呀!

“对人要诚信,对己要认真。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没有这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庆幸我还能活着。建园守墓是我一名军人能做的该做的事,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职、本分”□“有人说我坏,我说‘我问心无愧’;有人说我好,我说‘我应该做的’”□“儿孙满堂享天伦?我认为那叫享受,是一种外快享受。也正是这种享受,让我感到不安。我现在这样守护着战友遗骨,我认为更幸福”□“只要能教育人,我都欢迎,不怕被打扰。我觉得这也是教育人的一种方式”
  对话
   他是2010年度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是2011年感动中国的“草根人物”,是2012年“感动中国”候选人,同时入编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
   他是一位耄耋老人,在花甲之年以一人之力历时10年重建一座陵园,并用30年时间忠诚守护。
   他叫欧兴田,一位享受师级干部待遇却主动放弃天伦之乐的倔老头。
   2012年12月31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百里开外的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与老人进行了一次岁末年终的对话。在他轻描淡写的讲述中,我们读出了抗战英雄们生死相托、患难与共的战友情,感悟了一位老兵一诺千金并用毕生践诺的铁血军魂。
   誓约
   记者:在花甲之年独自一人重建一座烈士陵园,这事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欧老您却做到了。完成这件事,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欧兴田:我这一生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对人要诚信,对己要认真。既然我和当年一起参加抗战的战友共同承诺过,“伤了相互照顾,死了替对方收尸”,就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倾力完成这件事。能够建成陵园并与昔日战友遗骨为伴,就算我这个“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人”一个交待,我也图个心安吧。
   记者:您是说当年您和战友一起发过生死与共的誓吗?
   欧兴田:我们不仅一起发了誓,还一起在身上刻下了各自的名字。
   那是1939年的一天,我所在的班级9个少年自发组成尖刀班,发誓抗日,并抱着必死的决心承诺,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收尸。见过国人遇害后被砍头无法辨认的场景,班里最大的潘志邦提议各自用针和墨在身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我们都照做了。当年,我们都被编入新四军,我进了第四师第九旅,成为张爱萍师长的文书。
   1941年,日本发起大规模“扫荡”“清乡”运动,大举进攻苏豫皖抗日根据地,位于沱河之滨的清凉村一带成为淮北抗日根据地重要门户。我随部队转战清凉村,负责把守要道拦截日军。一天,我所在的部队两个连60多人与日军300多人在沱河岸边一条狭窄的山谷突然遭遇。双方连续打了13个冲锋,我军歼敌上百人,但因为人力火力悬殊太大,当天下午五点,弹尽粮绝。连长和副连长用河泥做的手榴弹虚作攻击之势,掩护其他人渡河撤退,终因无法抵挡日本的机枪炮火,血染沱河,60多人无一生还。在这条要道保护战中,我们先后有2400多名战士流血牺牲。
   记者:尖刀班的战友们命运如何?
   欧兴田:抗战期间,我们随部队转战各地,与日军展开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到抗战胜利,我们一起发誓的9名尖刀班战友,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幸存了下来,其余七人全部遇难。
   我亲眼看到最惨烈的画面是尖刀班同学孟庆平牺牲时的情景。他在被日本人打死后,还被刺刀开膛破肚,五脏六腑都被扒拉了出来,胳膊也被砍下一只,最后收尸也没收全。
   参加抗战的没有不受伤的。在1943年灵璧县的张大路战斗中,我被打断一条腿,当时是尖刀班的潘志邦把我背在身上,冒死爬行了百十米才救出来。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人,都愿意为部队奉献终身。所以解放后,我一直坚持在部队工作,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因病到安徽省军区病休,才有机会为牺牲的战友们做建园守墓的事。
   践诺
   记者:我们知道战争给您留下了不少伤病,而您却硬是以一人之力一砖一瓦将陵园建立起来,其中的艰难和辛苦可能很多我们都想象不到。
  欧兴田:建园守园期间,困难的、无助的、委屈的事情经历了很多,但我从没灰心过。要说最难的事,建园资金的筹集过程应该更艰苦一些。接到建园批复的前几年,我的腿脚还没有现在利索,但为了建造陵园,我坚持自带干粮,北上京城,南下上海,东去青岛,西到兰州,先后找过曾经在淮北战斗过的36位领导。老领导们也挺支持我,纷纷解囊相助。张爱萍将军送我一块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粗布被面,张震将军赠我一根50多年前使用过的马鞭,刘玉柱部长拿出纪念彭雪枫师长逝世20周年的一篇祭文和一本诗选,谢邦治副部长给了一个抗战时期用过的文件包,这些对于陵园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记忆。除此之外,我还到过兰州、开封、装甲兵学院等老部队筹资,它们也给了我不少资金支持。其余建园的一毛一分,都由我自己掏。
  因为资金有限,在建园过程中我用起钱来特别小心,为此得罪了一些人。比如有人卖到陵园的劣质材料不能用,工程质量不合格,对方在提出请求被我拒绝后,便倒打一耙污蔑我买材料不给钱、不付工程款,是个老骗子;比如有些人想从陵园捞些公共财物被我严词喝退后,便暗偷明抢,无理取闹,阻挠施工;还比如有人带着地痞、流氓来威胁,等等。对这些人,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让步,人们说我好坏我不去理会。我告诉自己,有人说我坏“我问心无愧”、有人说我好“我应该做的”,一切都让事实说话,无需争辩。
  记者:一生戎马,享受师级干部待遇,您本可以不折腾,好好享受平静安乐的晚年天伦的。
  欧兴田:儿孙满堂享天伦?我认为那叫享受,是一种外快享受。也正是这种享受,让我感到不安。因为战争结束后的这么多年,我的脑海里始终不能忘却战场上的一些经历和牺牲了的战友,更没有忘却在尖刀班与战友们一起许下的誓言,没有那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庆幸我还活着。我总在想,我有后代且生活安好,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有无后代?他们如今生活得怎样?所以,1986年,我做出了寻找烈士遗骨及其家人的决定。
  我做这个决定没有任何其他想法,我觉得这是我一名军人能做的、该做的事,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职、本分。这样做了,我得到了内心安宁。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守在陵园里,生活得乐意,思想上畅通,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记者: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回想起当年寻找烈士遗骨及其后代的经历,应该不是“劳苦奔波”可以概括得了的吧?
  欧兴田:为了把在清凉村一带牺牲的烈士遗骨找到找齐,我差不多用了两年半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在附近三个县的所有乡镇走村串巷,寻访知情人,核实烈士名单。那个时候,农村的交通条件十分不好,遇到沟沟坎坎我就扛着自行车走,掉到沟里、摔在田间,我就慢慢爬起来喘口气再接着走。
  在两年多的寻访中,我也遇到过一些伤心事。不是介绍信递不到当地政府,就是被不明真相的群众看成是“卖嘴郎中”,不配合。但我深知自己年龄渐大,时间流水般容不得浪费,根本没时间去气馁。就是这样,我坚持走遍了三个县上百个乡镇、村。
  记者:过程的确艰辛。您对现在的陵园状况还满意吗?
  欧兴田:目前,陵园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园里有张爱萍将军题的19米高的烈士纪念碑、9米高的门楼、500米长的围墙和1800株松柏,有26座勒石立碑的烈士墓、13块将军题词碑和200多块挽幛刻石。工人们正在抓紧安装塔盘上的罗马柱,不久,已经刻好字的碑板将形成一面碑墙。
   现在,陵园已成为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前后都有上万人来陵园扫墓,还有人给陵园送来钱,我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些。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当年建园守墓纯属“个人行动”,去年,“政府力量”也进来了,并开始做陵园的建设方案和规划。
   颂唱
   记者:从2011年开始,您建园守墓的事迹被广泛关注,为此您原本平静的生活没少被各界打扰。听说最近您的档期排的还挺满?
   欧兴田:我做这个事,不图名不想利。但的确,自从我的事情被各大媒体报道后,无论是来陵园的访客还是邀请我到外地参加节目的都多了起来。明天,我要动身到上海参加一个节目录制。11日,我又要启程去北京,因为有档节目邀请我当颁奖嘉宾。
   为了处理我和陵园的有关事务,我专门准备了一个登记簿,将来访的和我外出的活动一一记录下来。虽然有点麻烦,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打扰”。即便有时为配合外界来访来函而打乱了原来的作息计划,我也很情愿。我认为宣传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只要能起到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我都来者不拒,并且欢迎。
   记者:新年到了,方便透露下您的新年愿望吗?
   欧兴田:我曾经在一篇诗稿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翁年忆昔自一生,几经风雨烦添忧。无情历史三更梦,献尽前生献余生。七旬已过志愈坚,且尽人生续一篇。但愿建园新成就,永世无憾了尘缘。”我的余生就是用来陪伴牺牲的战友、守护这座烈士陵园的。我今年已经87岁了,也不知道还能为这个园子守多久。
   具体到2013年,我也没有特别清晰的想法,就是想尽快完成《抗战史歌》书稿并付印出来。我想在我百年之前,搜集、整理出一批我们那个年代所经历的抗战故事,供后人参阅。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亲自撰文的200多块石碑,能尽快“立”成一片碑墙。那里,将是祭奠烈士英魂最好的地方。
  倾谈
   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应该用认真的态度和较真的做法主动自律“忠诚”
   记者:由于社会上缺信、失信的现象比较多,于是有人直言这是一个怀疑盛行的世界,甚至有人断言中国社会已经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看到食品就想到中毒,看到微笑就想到陷阱,踏上大桥就想到坍塌,走进医院就想到误诊。您作为诚实守信的好人楷模,对当今社会出现的这种“信任危机”怎么看?
   欧兴田:社会发展包含多面性,个人认识也具有多面性,并且每一面都有其本身的社会效应。有人重感情轻事实说话办事,有人因为出发点和理解不同而说错话办错事,这些现象都是应该被理解的。
   可以说,那些“看到食品就想到中毒、看到微笑就想到陷阱”的人,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信任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生活就像空气之于生命。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中,人是不会如此神经紧绷、高度紧张的。追问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原因可能很复杂,但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社会不公”,从而导致某些有心结的人有意识失信、缺信。
   但是,身为一个社会人,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应该主动自律“忠诚”。离开“忠诚”就意味着缺信、失信甚至背叛。这其中,守信是第一防线,也是做人的第一底线。怎样坚守住这根底线,我认为只有两个字——— 认真。没有认真的态度和较真的做法,就守不住信用,更做不到对党、对国家忠诚。
  “对一个人来说,只要做了社会需要的、人民需要的、党需要的事,我认为就是做了好事”
   记者:“好人”是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道德力量,道德力量是城市兴旺发达的动力所在。蚌埠正在积极打造“好人之城”,并提出要让普通人的精神成为城市脊梁。您作为“中国好人”的一员,对好人现象有着怎样的理解?
   欧兴田:我是心甘情愿地建陵园守烈士墓,从来都把名呀利的撇在一边。社会给我“中国好人”的荣誉,完全出乎我意料。
   最近我经常听人说到“正能量”一词,我认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能凝聚力量、传递正能量,而这些能量的释放,需要人们脚踏实地地做出来。对一个人来说,做好事并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只要做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民需要的、党需要的事,就是做了好事。
  网评
  “老王人家”:栉风沐雨,寒来暑往,欧兴田老人一遍一遍的在陵园中寻找自己和战友人生的足迹,用信念执着地守望着一份承诺,固守着一份坚持,心定神宁地守护着陵园。给心灵一片净土,让心灵得以休憩,在风霜雪雨的岁月中绽放美丽。老人的生命也因此而绽放精彩!“塞北的雪的小屋”:老人的守望故事让我的心中充满敬意。他用行动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更告诫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先烈,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霜叶红似火”:30年如一日,用生命守望心中的宁静,用行动践行曾经的一诺。生,为烈士守灵。死,与烈士长眠。如果说“守墓老人”欧兴田在用时间、金钱铸就和守护着一座丰碑,不如说他在用生命和心灵延续和书写着中华民族一种荡气回肠的信念:一诺千金、英雄无绝唱、军歌永嘹亮!“胡子哥”:一位活下来的抗战英雄,没有选择去享受更好的优越生活,而是为了一个承诺的诚信和誓言的应验,一方面募捐,一方面穷尽一生积蓄,不畏劳苦地在远离城镇的偏僻乡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洒尽汗水。其实,欧兴田老人已经超越了自己,超越了承诺,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品格。“独步的云”:一诺而千金、几十年的守望,留给这个世界的是唏嘘和感动!诚实守信的“中国好人”,是网民给予他的最高称号!在这个人们认为道德水准下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守墓老人”欧兴田用几十年的坚守告诉人们:苏武持节北望、一诺千金、杀猪示信的传统美德依然为这个社会所推崇、所认可!“钱江晚报”:欧兴田老人丢下儿孙和舒适的晚年生活,跟老伴从宿州热闹的市区搬到固镇荒僻的乡下,只为守护战友英灵。为了一句承诺,老人更是跋山涉水到周边县市寻访英烈后人,搜集、核对英烈姓名和遗骨。这个“诺”字感动了媒体、感动了中国,演绎着现代版的“集结号”。 楼主昨天看这故事差点看哭了,这简直就是另一个版本的《集结号》,甚至比《集结号》还好呀!

“对人要诚信,对己要认真。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没有这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庆幸我还能活着。建园守墓是我一名军人能做的该做的事,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职、本分”□“有人说我坏,我说‘我问心无愧’;有人说我好,我说‘我应该做的’”□“儿孙满堂享天伦?我认为那叫享受,是一种外快享受。也正是这种享受,让我感到不安。我现在这样守护着战友遗骨,我认为更幸福”□“只要能教育人,我都欢迎,不怕被打扰。我觉得这也是教育人的一种方式”
  对话
   他是2010年度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是2011年感动中国的“草根人物”,是2012年“感动中国”候选人,同时入编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
   他是一位耄耋老人,在花甲之年以一人之力历时10年重建一座陵园,并用30年时间忠诚守护。
   他叫欧兴田,一位享受师级干部待遇却主动放弃天伦之乐的倔老头。
   2012年12月31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百里开外的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与老人进行了一次岁末年终的对话。在他轻描淡写的讲述中,我们读出了抗战英雄们生死相托、患难与共的战友情,感悟了一位老兵一诺千金并用毕生践诺的铁血军魂。
   誓约
   记者:在花甲之年独自一人重建一座烈士陵园,这事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欧老您却做到了。完成这件事,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欧兴田:我这一生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对人要诚信,对己要认真。既然我和当年一起参加抗战的战友共同承诺过,“伤了相互照顾,死了替对方收尸”,就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倾力完成这件事。能够建成陵园并与昔日战友遗骨为伴,就算我这个“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人”一个交待,我也图个心安吧。
   记者:您是说当年您和战友一起发过生死与共的誓吗?
   欧兴田:我们不仅一起发了誓,还一起在身上刻下了各自的名字。
   那是1939年的一天,我所在的班级9个少年自发组成尖刀班,发誓抗日,并抱着必死的决心承诺,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收尸。见过国人遇害后被砍头无法辨认的场景,班里最大的潘志邦提议各自用针和墨在身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我们都照做了。当年,我们都被编入新四军,我进了第四师第九旅,成为张爱萍师长的文书。
   1941年,日本发起大规模“扫荡”“清乡”运动,大举进攻苏豫皖抗日根据地,位于沱河之滨的清凉村一带成为淮北抗日根据地重要门户。我随部队转战清凉村,负责把守要道拦截日军。一天,我所在的部队两个连60多人与日军300多人在沱河岸边一条狭窄的山谷突然遭遇。双方连续打了13个冲锋,我军歼敌上百人,但因为人力火力悬殊太大,当天下午五点,弹尽粮绝。连长和副连长用河泥做的手榴弹虚作攻击之势,掩护其他人渡河撤退,终因无法抵挡日本的机枪炮火,血染沱河,60多人无一生还。在这条要道保护战中,我们先后有2400多名战士流血牺牲。
   记者:尖刀班的战友们命运如何?
   欧兴田:抗战期间,我们随部队转战各地,与日军展开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到抗战胜利,我们一起发誓的9名尖刀班战友,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幸存了下来,其余七人全部遇难。
   我亲眼看到最惨烈的画面是尖刀班同学孟庆平牺牲时的情景。他在被日本人打死后,还被刺刀开膛破肚,五脏六腑都被扒拉了出来,胳膊也被砍下一只,最后收尸也没收全。
   参加抗战的没有不受伤的。在1943年灵璧县的张大路战斗中,我被打断一条腿,当时是尖刀班的潘志邦把我背在身上,冒死爬行了百十米才救出来。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人,都愿意为部队奉献终身。所以解放后,我一直坚持在部队工作,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因病到安徽省军区病休,才有机会为牺牲的战友们做建园守墓的事。
   践诺
   记者:我们知道战争给您留下了不少伤病,而您却硬是以一人之力一砖一瓦将陵园建立起来,其中的艰难和辛苦可能很多我们都想象不到。
  欧兴田:建园守园期间,困难的、无助的、委屈的事情经历了很多,但我从没灰心过。要说最难的事,建园资金的筹集过程应该更艰苦一些。接到建园批复的前几年,我的腿脚还没有现在利索,但为了建造陵园,我坚持自带干粮,北上京城,南下上海,东去青岛,西到兰州,先后找过曾经在淮北战斗过的36位领导。老领导们也挺支持我,纷纷解囊相助。张爱萍将军送我一块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粗布被面,张震将军赠我一根50多年前使用过的马鞭,刘玉柱部长拿出纪念彭雪枫师长逝世20周年的一篇祭文和一本诗选,谢邦治副部长给了一个抗战时期用过的文件包,这些对于陵园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记忆。除此之外,我还到过兰州、开封、装甲兵学院等老部队筹资,它们也给了我不少资金支持。其余建园的一毛一分,都由我自己掏。
  因为资金有限,在建园过程中我用起钱来特别小心,为此得罪了一些人。比如有人卖到陵园的劣质材料不能用,工程质量不合格,对方在提出请求被我拒绝后,便倒打一耙污蔑我买材料不给钱、不付工程款,是个老骗子;比如有些人想从陵园捞些公共财物被我严词喝退后,便暗偷明抢,无理取闹,阻挠施工;还比如有人带着地痞、流氓来威胁,等等。对这些人,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让步,人们说我好坏我不去理会。我告诉自己,有人说我坏“我问心无愧”、有人说我好“我应该做的”,一切都让事实说话,无需争辩。
  记者:一生戎马,享受师级干部待遇,您本可以不折腾,好好享受平静安乐的晚年天伦的。
  欧兴田:儿孙满堂享天伦?我认为那叫享受,是一种外快享受。也正是这种享受,让我感到不安。因为战争结束后的这么多年,我的脑海里始终不能忘却战场上的一些经历和牺牲了的战友,更没有忘却在尖刀班与战友们一起许下的誓言,没有那些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庆幸我还活着。我总在想,我有后代且生活安好,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有无后代?他们如今生活得怎样?所以,1986年,我做出了寻找烈士遗骨及其家人的决定。
  我做这个决定没有任何其他想法,我觉得这是我一名军人能做的、该做的事,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职、本分。这样做了,我得到了内心安宁。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守在陵园里,生活得乐意,思想上畅通,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记者: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回想起当年寻找烈士遗骨及其后代的经历,应该不是“劳苦奔波”可以概括得了的吧?
  欧兴田:为了把在清凉村一带牺牲的烈士遗骨找到找齐,我差不多用了两年半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在附近三个县的所有乡镇走村串巷,寻访知情人,核实烈士名单。那个时候,农村的交通条件十分不好,遇到沟沟坎坎我就扛着自行车走,掉到沟里、摔在田间,我就慢慢爬起来喘口气再接着走。
  在两年多的寻访中,我也遇到过一些伤心事。不是介绍信递不到当地政府,就是被不明真相的群众看成是“卖嘴郎中”,不配合。但我深知自己年龄渐大,时间流水般容不得浪费,根本没时间去气馁。就是这样,我坚持走遍了三个县上百个乡镇、村。
  记者:过程的确艰辛。您对现在的陵园状况还满意吗?
  欧兴田:目前,陵园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园里有张爱萍将军题的19米高的烈士纪念碑、9米高的门楼、500米长的围墙和1800株松柏,有26座勒石立碑的烈士墓、13块将军题词碑和200多块挽幛刻石。工人们正在抓紧安装塔盘上的罗马柱,不久,已经刻好字的碑板将形成一面碑墙。
   现在,陵园已成为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前后都有上万人来陵园扫墓,还有人给陵园送来钱,我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些。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当年建园守墓纯属“个人行动”,去年,“政府力量”也进来了,并开始做陵园的建设方案和规划。
   颂唱
   记者:从2011年开始,您建园守墓的事迹被广泛关注,为此您原本平静的生活没少被各界打扰。听说最近您的档期排的还挺满?
   欧兴田:我做这个事,不图名不想利。但的确,自从我的事情被各大媒体报道后,无论是来陵园的访客还是邀请我到外地参加节目的都多了起来。明天,我要动身到上海参加一个节目录制。11日,我又要启程去北京,因为有档节目邀请我当颁奖嘉宾。
   为了处理我和陵园的有关事务,我专门准备了一个登记簿,将来访的和我外出的活动一一记录下来。虽然有点麻烦,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打扰”。即便有时为配合外界来访来函而打乱了原来的作息计划,我也很情愿。我认为宣传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只要能起到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我都来者不拒,并且欢迎。
   记者:新年到了,方便透露下您的新年愿望吗?
   欧兴田:我曾经在一篇诗稿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翁年忆昔自一生,几经风雨烦添忧。无情历史三更梦,献尽前生献余生。七旬已过志愈坚,且尽人生续一篇。但愿建园新成就,永世无憾了尘缘。”我的余生就是用来陪伴牺牲的战友、守护这座烈士陵园的。我今年已经87岁了,也不知道还能为这个园子守多久。
   具体到2013年,我也没有特别清晰的想法,就是想尽快完成《抗战史歌》书稿并付印出来。我想在我百年之前,搜集、整理出一批我们那个年代所经历的抗战故事,供后人参阅。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亲自撰文的200多块石碑,能尽快“立”成一片碑墙。那里,将是祭奠烈士英魂最好的地方。
  倾谈
   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应该用认真的态度和较真的做法主动自律“忠诚”
   记者:由于社会上缺信、失信的现象比较多,于是有人直言这是一个怀疑盛行的世界,甚至有人断言中国社会已经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看到食品就想到中毒,看到微笑就想到陷阱,踏上大桥就想到坍塌,走进医院就想到误诊。您作为诚实守信的好人楷模,对当今社会出现的这种“信任危机”怎么看?
   欧兴田:社会发展包含多面性,个人认识也具有多面性,并且每一面都有其本身的社会效应。有人重感情轻事实说话办事,有人因为出发点和理解不同而说错话办错事,这些现象都是应该被理解的。
   可以说,那些“看到食品就想到中毒、看到微笑就想到陷阱”的人,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信任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生活就像空气之于生命。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中,人是不会如此神经紧绷、高度紧张的。追问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原因可能很复杂,但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社会不公”,从而导致某些有心结的人有意识失信、缺信。
   但是,身为一个社会人,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应该主动自律“忠诚”。离开“忠诚”就意味着缺信、失信甚至背叛。这其中,守信是第一防线,也是做人的第一底线。怎样坚守住这根底线,我认为只有两个字——— 认真。没有认真的态度和较真的做法,就守不住信用,更做不到对党、对国家忠诚。
  “对一个人来说,只要做了社会需要的、人民需要的、党需要的事,我认为就是做了好事”
   记者:“好人”是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道德力量,道德力量是城市兴旺发达的动力所在。蚌埠正在积极打造“好人之城”,并提出要让普通人的精神成为城市脊梁。您作为“中国好人”的一员,对好人现象有着怎样的理解?
   欧兴田:我是心甘情愿地建陵园守烈士墓,从来都把名呀利的撇在一边。社会给我“中国好人”的荣誉,完全出乎我意料。
   最近我经常听人说到“正能量”一词,我认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能凝聚力量、传递正能量,而这些能量的释放,需要人们脚踏实地地做出来。对一个人来说,做好事并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只要做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民需要的、党需要的事,就是做了好事。
  网评
  “老王人家”:栉风沐雨,寒来暑往,欧兴田老人一遍一遍的在陵园中寻找自己和战友人生的足迹,用信念执着地守望着一份承诺,固守着一份坚持,心定神宁地守护着陵园。给心灵一片净土,让心灵得以休憩,在风霜雪雨的岁月中绽放美丽。老人的生命也因此而绽放精彩!“塞北的雪的小屋”:老人的守望故事让我的心中充满敬意。他用行动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更告诫我们不要忘记革命先烈,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霜叶红似火”:30年如一日,用生命守望心中的宁静,用行动践行曾经的一诺。生,为烈士守灵。死,与烈士长眠。如果说“守墓老人”欧兴田在用时间、金钱铸就和守护着一座丰碑,不如说他在用生命和心灵延续和书写着中华民族一种荡气回肠的信念:一诺千金、英雄无绝唱、军歌永嘹亮!“胡子哥”:一位活下来的抗战英雄,没有选择去享受更好的优越生活,而是为了一个承诺的诚信和誓言的应验,一方面募捐,一方面穷尽一生积蓄,不畏劳苦地在远离城镇的偏僻乡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洒尽汗水。其实,欧兴田老人已经超越了自己,超越了承诺,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品格。“独步的云”:一诺而千金、几十年的守望,留给这个世界的是唏嘘和感动!诚实守信的“中国好人”,是网民给予他的最高称号!在这个人们认为道德水准下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守墓老人”欧兴田用几十年的坚守告诉人们:苏武持节北望、一诺千金、杀猪示信的传统美德依然为这个社会所推崇、所认可!“钱江晚报”:欧兴田老人丢下儿孙和舒适的晚年生活,跟老伴从宿州热闹的市区搬到固镇荒僻的乡下,只为守护战友英灵。为了一句承诺,老人更是跋山涉水到周边县市寻访英烈后人,搜集、核对英烈姓名和遗骨。这个“诺”字感动了媒体、感动了中国,演绎着现代版的“集结号”。
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