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要修改历史教科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35:19
晚上打开电视机,电视剧里充满了对清朝描写的各种电视剧.真讨厌.【为什么那么讨厌清朝.我首先声明下这不代表我讨厌满族同胞.

    在中国历史上开始由汉族统治占了绝大多数,其他民族只有元朝和清是完全统治了中国.中国的中原文化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哪个朝代都是有极其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产生.可恨的是在世界发生工业革命前夕,中国还沉浸在弓马娴熟的冷兵器时代.中国不是没有工业革命的条件,在秦朝武器已经是浇铸生产,有专门的工厂(不是小作坊)已经有个系统来专门管理生产的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和世界其他文明都保持或多或少的接触.各个朝代的统治者不但要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还要保持自己所统治的国家的科技至少要和时代一样,没有那位皇帝疏忽过.宋生产了火药.接着元朝和明朝都大力发展.明朝军队甚至有专门的使用火药枪,炮.的部队.明朝帮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时日本的火药枪和炮无论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和装备人数上都不能和明朝比.可惜明朝后期统治矛盾深化,农民起义推翻了它.结果弄出了个大汉奸,死了爸爸不哭,给人抢了个女人就投奔了满族.把农民起义镇压了.成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腐败和最落后的还是最愚昧的清朝.

    清朝为了统治需要勉强任用汉族人管理地方,而满族人则作为贵族.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对于科学技术漠不关心.因为怕打仗而长期封锁边疆和海运.(中国在此之前没有哪个朝代会闭关锁国的.)欧洲发生的变化中国再也没有人能知道.清朝只迷恋于自己的权利和财富,没有任何革新精神.在清朝的统治时期中国没有任何社会的进步,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切都停留在明朝末年的状态.甚至倒退许多.唯一有进步的就是大大发扬了中庸之道和马屁学.当给别人先进武器打得屁滚尿流只会割地赔款.(清末的西学我用还是汉族大臣提出来的,最高统治者就会说怎么办)中国在清朝期间落后了世界200年.在清朝统治的中国给我们只留下了4亿农民.近代工业基本是0,如果不是清朝中国不会输如果不是清朝中国不会有近代一百多年的苦难,不会丧失如此多国土,不会有3500万同胞的死亡.被日本这个小国欺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个朝代,编电视剧的导演请你们不要再误导中国人了.什么十全老人,什么十大武功,什么收复台湾.多写写唐朝的开放宋朝的繁荣明朝的航海不是更有意思吗?谁有钱谁是导演多写写那些吧,不要再写什么清朝的三宫六院啦.那样是误人子弟.拜托.
  想知道为什么请大家耐心看看我总结的明朝,宋朝,唐朝,清朝资料,认为对的回个贴别让它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18:30:00编辑过]
晚上打开电视机,电视剧里充满了对清朝描写的各种电视剧.真讨厌.【为什么那么讨厌清朝.我首先声明下这不代表我讨厌满族同胞.

    在中国历史上开始由汉族统治占了绝大多数,其他民族只有元朝和清是完全统治了中国.中国的中原文化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哪个朝代都是有极其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产生.可恨的是在世界发生工业革命前夕,中国还沉浸在弓马娴熟的冷兵器时代.中国不是没有工业革命的条件,在秦朝武器已经是浇铸生产,有专门的工厂(不是小作坊)已经有个系统来专门管理生产的了.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和世界其他文明都保持或多或少的接触.各个朝代的统治者不但要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还要保持自己所统治的国家的科技至少要和时代一样,没有那位皇帝疏忽过.宋生产了火药.接着元朝和明朝都大力发展.明朝军队甚至有专门的使用火药枪,炮.的部队.明朝帮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时日本的火药枪和炮无论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和装备人数上都不能和明朝比.可惜明朝后期统治矛盾深化,农民起义推翻了它.结果弄出了个大汉奸,死了爸爸不哭,给人抢了个女人就投奔了满族.把农民起义镇压了.成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腐败和最落后的还是最愚昧的清朝.

    清朝为了统治需要勉强任用汉族人管理地方,而满族人则作为贵族.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对于科学技术漠不关心.因为怕打仗而长期封锁边疆和海运.(中国在此之前没有哪个朝代会闭关锁国的.)欧洲发生的变化中国再也没有人能知道.清朝只迷恋于自己的权利和财富,没有任何革新精神.在清朝的统治时期中国没有任何社会的进步,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切都停留在明朝末年的状态.甚至倒退许多.唯一有进步的就是大大发扬了中庸之道和马屁学.当给别人先进武器打得屁滚尿流只会割地赔款.(清末的西学我用还是汉族大臣提出来的,最高统治者就会说怎么办)中国在清朝期间落后了世界200年.在清朝统治的中国给我们只留下了4亿农民.近代工业基本是0,如果不是清朝中国不会输如果不是清朝中国不会有近代一百多年的苦难,不会丧失如此多国土,不会有3500万同胞的死亡.被日本这个小国欺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个朝代,编电视剧的导演请你们不要再误导中国人了.什么十全老人,什么十大武功,什么收复台湾.多写写唐朝的开放宋朝的繁荣明朝的航海不是更有意思吗?谁有钱谁是导演多写写那些吧,不要再写什么清朝的三宫六院啦.那样是误人子弟.拜托.
  想知道为什么请大家耐心看看我总结的明朝,宋朝,唐朝,清朝资料,认为对的回个贴别让它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18:30:0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5:11:44编辑过]
同意!
我非常讨厌清朝连续剧!一张口就奴才,奴才!听起来就烦!应该多多放映一些唐朝和汉朝的电影!强烈要求!
日本侵朝,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四世纪,大和政权就在朝鲜半岛的任那地区
建立了殖民地,甚至倭五王时期还曾先后向当时中国南北朝的宋遣使,要求封为
朝鲜和日本的总督。日本在朝鲜的势力时进时退,最盛时曾一度打到平壤附近。
且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孤悬海外,要向大陆发展,唯有从朝鲜一途。所以丰臣
秀吉侵略朝鲜,固有其野心的关系,但传统的因素也不小。
  早在征讨毛利的时候,秀吉就写信给信长说待到大军平定本州后就要进发九
州,然后图朝鲜以窥大明。在征服高野寺以后,在给一柳末安的信中也说“本国
之事自不待言,尚欲号令唐国。”甚至他还曾委托传教士购买两艘欧洲战舰。
1590年在写给朝鲜李王的信中更为露骨地地表示“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
则弥可修邻盟也,予无愿也,只显佳名于三国。”
  当时的朝鲜为李氏王朝所统治,正陷入东人党和西人党之争,象李舜臣这样
的干才都被压制在基层。而明朝正是明神宗在位的万历年间,军队也强大不到那
里去。秀吉对情况知道的很清楚,这导致他的野心开始膨胀,意图建立“三国为
一”的大帝国。
   1591年在征服了奥羽的诸大名后,秀吉就着手准备开战。虽然黑田如水考虑
到国内的形势,反对征朝。但此时的秀吉醉心于“显佳名于三国”的美梦,结果
如水的提案遭到无视,征朝的计划还是启动了。他首先在肥前修筑了名护屋城,
作为侵朝日军的总指挥部,由他亲自坐镇。然后他把关白之职交给了那个日后的
杀生关白秀次以备不测。在将领和军队的配备方面,秀吉共调动了五十万人,其
中三十万用于作战,十五万人是先遣队。先遣队分为八个军,宇喜多秀家为总司
令官,小西行长率第一军,加藤清正率第二军,黑田长政率第三军,同时还有九
鬼嘉隆的四万水军和七百艘舰船。另外还有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衫景胜、蒲
生氏乡、伊达正宗统帅的十万人马驻在名护屋做为预备队。一时间是“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可以说是日本当时的最豪华阵容。而在战略上,日军采用的是德
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
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在一切工
作准备就绪后,秀吉于1592年4月正式开始了侵略朝鲜的战争。1592年四月(朝鲜
宣祖二十五年,明万历二十年,日文禄元年),日军的先遣部队渡过对马海峡,
于4月13日在釜山登陆,战争正式开始。这一年是壬辰年,所以朝鲜称此役为壬辰
卫国战争,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则叫文禄、庆长之役(日本在庆长2年发动
了第二次战争)。
  小西行长首先在釜山登陆成功后,加藤清正率后续部队继续登陆,庆尚道的
朝鲜水军则彻底被九鬼嘉隆所败,右水使元均竟自焚船舰,根本无法配合陆军阻
止敌人登陆。结果小西行长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东莱城。然后整个先遣队按照计划
分成三路:小西行长猛进密阳,直指忠州;加藤清正则攻打彦阳、蔚山,企图在
忠州同小西行长会师,进而直逼京城(汉城)。黑田长政则越过秋风岭北上,以
策应友军。于此同时,日军水军则攻占了庆尚、全罗、忠清等道的沿岸地区。对
此朝鲜大惊失色,不过也只能大惊失色而已。政府所做的,只是任命柳成龙为都
体察使,指挥诸路军队。派李锰、申碰为巡边使去阻击日军。可怜的是,李锰到
尚州拼了老命也只募到了几百人,在小西行长的猛攻之下,溃不成军。而申碰所
率的陆军主力,则在忠州达川摆下背水阵,要与加藤清正一决死战。在4月27日双
方大战一天,不分胜负,加藤清正趁夜以三百人偷袭了申碰的大营,随后大军掩
杀过来,结果朝军一退再退,总算勉强撤回到了忠州城,此时小西行长和加藤清
正已经会师,以大军团开始强攻忠州,日军娴熟的攻城技巧令朝军防不胜防,第
二天就被攻破了城池,申碰战死。忠州一失,汉城实际上已经没有防御力了,宣
祖皇帝带着大臣连忙逃到开城。日军随后而到,5月3日攻占了汉城,此时距日军
登陆仅仅过了二十天。据说天皇还特别做诗给秀吉以表庆祝。
     同陆军的接连胜利相反,日本水军却是连连受挫,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是全罗
道的水军节度使李舜臣。此人弓马娴熟,精通兵法,尤其水战方面更是不世出的
天才。4月20日,他就调动全道的水军赶往庆尚道去重新编组被击溃了的庆尚水军
。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出海做游击战,以便寻找有利时机。5月7日,在玉埔海面
突然袭击了停泊在这的日军50 医 艇,共击沉了26艘,其后在追击到永登浦时又
破坏了5艘。紧接着李舜臣第二天在赤珍浦偷袭了日军的补给船队,又击沉13艘。
结果使得秀吉“水陆并进”的企图失败,陆军的补给开始出现危机。而朝鲜水军
方面却仅仅一人轻伤而已,这种战果令戎马一生的秀吉也无话可说。
    5月29日,李舜臣的舰队开到泅川附近的露梁海面,遇到了龟井矩率领的12艘
日舰。龟井因为惧怕李舜臣的威名,弃船登山,在陆地上摆开半月长蛇阵。适逢
退潮,对朝鲜水军不利。于是朝鲜水军假装撤退,等到日军前来追讨之际,突然
全舰队反转,以龟船强大的火力一举歼灭大部分敌军。之后舰队继续向东前进,
于6月2日遇上了正在劫掠发泄的龟井兹矩。李舜臣借龟船的高机动力先行击沉龟
井的指挥舰,然后向敌人两翼包抄,从四面攻击已经失去指挥的日水军。是役龟
井战死,21艘楼船被灭。随后6月5日和6月7日又连破日军的补给舰队。至此秀吉
的主力舰队·黑岛舰队被催毁,制海权完全掌握在了朝鲜手中。
   而此时的日本陆军在占领京城后兵分两路:小西行长过开城向平安道进发,
加藤清正攻打咸镜道,直抵中朝交界的会宁,这时朝廷宣祖已经逃到了义州。结
果釜山登陆不到两个月,陆军就已经控制了除平壤以北,全罗道沿海外的全部朝
鲜半岛。要不是水军惨败,补给缺乏,无法扩大战线,恐怕朝鲜不等中国出兵就
已经灭亡了。
这个时候,一向不大爱理藩邦事务的明朝也坐不住了,以前江浙的倭寇就已
经令朝廷伤透了脑筋,现在若再纵容日本侵吞朝鲜,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明朝
于6月2日命令辽东抚镇发精兵两万援助朝鲜。6月15日先锋戴朝弃、史儒率部渡
过鸭绿江,6月16 日进驻朝鲜李王所在的义州。6月21日副总兵祖承训、游击王
守官带大部队也进入朝鲜。
  为了及时补给陆军给养,九鬼嘉隆又派出了三路舰队侵朝,同李舜臣舰队在
闲山岛前展开决战。闲山岛水深,利于朝军,一开始朝军就利用小规模攻势诱使
日军进入包围圈中,待日军全部进入后,隐藏在闲山岛北的朝军主力立刻摆开了
鹤翼阵,同时从正面和侧面击溃了日军。击破了59艘敌舰、数千日军,史称闲山
岛大捷。这是被写入马汉《海权论》里的著名战例。之后李舜臣又在安骨浦完全
消灭敌残余部队。
  受此役鼓舞,7月17日拂晓,中日两国军队终于开始发生冲突.承训认为日军
“  夷野人,安能于天朝大军抗衡哉?”,轻率地调动全部兵力进攻平壤。当时
连续降雨,道路泥泞,以骑兵为主的明兵很难施展威力。当冲入好象是空城的平
壤时,立刻遭到了小西行长部的伏击。日军的火枪队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戴朝弃
、史儒当场身亡,其余兵将更是死伤惨重。祖承训一天之内退到大定江,然后撤
回国内。平壤攻防战使本来对明朝尚有一定戒心的秀吉再无提防之意,立即派岛
津义弘增兵朝鲜,企图从陆地支援小西、加藤、黑田部。出乎秀吉意料,因为以
加藤清正为首的日军在朝鲜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使得朝鲜人恨极日军,各地义
军蜂拥而起,甚至连和尚都组成僧兵(不是日本那种职业僧兵)来抵抗日军,逐
渐代替官兵形成抗日的主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使日军陆地的补给线也不稳定
,而且还要分掉不少兵力来镇压骚乱,于是秀吉不得不打消了立刻进军义州的计
划。
  另一方面,明朝10月17日任命李如松为蓟辽保定山东等处防海御倭总兵官提
督,大规模援助朝鲜。李如松4万3千大军于1593年1月3日进驻肃川,第二次平壤
攻防战宣布开始。1月6日,明军包围平壤,李如松竖起一面大白旗,上书“朝鲜
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次日总攻开始。小西行长占有地利,退缩在练光亭的土
窟中用火枪不断射击,而李如松则凭借数量优势强攻,同时以火攻对抗。双方均
伤亡惨重,连李如松坐骑都中弹而死。最后明军疲劳过度,被迫撤退。但小西行
长同样筋疲力尽,无力再战。当晚李如松写信给他说“以我兵力,足以将你歼灭
。但不忍多杀人命,姑为退舍,开你先路”,小西行长回信说“俺情愿退兵,请
不要半路拦截。”然后他连夜率残兵跨过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去。李如松如约
撤去半路埋伏的李锰,另派兵从后面追杀,又歼灭六百余人。一共消灭了1646名
日军、生擒5名,明军伤亡为796人。
   2月19日,明军进驻开城。加藤清正此时已经将其屠掠一空,焚城南逃。2月27
日,李如松领两千人在汉城附近的碧蹄馆同日军发生遭遇战,幸亏大将杨元赶来
救援,才退回开城。当时京城日军有4万多人,是日军的精锐部队,绝对数就比朝
中联军要多。李如松决定先确保开城一线,一边等国内新增援兵,一边整顿朝中
联军。明兵部尚书还主张和谈,而另一方面秀吉得知己军受挫,粮饷不足,疾病
流行,也打算撤兵。双方不谋而和,虽然朝鲜国王极力要求复仇,但明朝还是决
定和谈。3月22日,明使沈唯敬前往龙山同宇喜多秀家谈判,议定日军4月19日退
出京城,明军随即进驻。
    5月2日,侵朝的日军大部分退到了釜山一带。秀吉不甘心就此失败,遂一方
面在庆尚、全罗道修了18座城堡,一方面运用外交手腕,派小西如安前往北京递
交日本的和谈条件,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打打停停的“和谈”时期。鉴于日军可能
不会再有大的军事活动,明军大半在1593年八月回到国内,只留下一万人驻守朝
鲜。李舜臣被朝廷任命为三道水军节度使,实际上就是海军的总司令官,整饬军
队,建造战船。而秀吉也不断地利用谈判时间补充兵力,运送武器给养,以备再
战。
明、日的谈判一直持续到了1596年9月,仍然处于僵局状态。秀吉认为日军已
经有能力再战了,但首先他要设法除掉李舜臣。1597年1月,小西行长用秀吉的计
策,派人在汉城散布谣言,陷害李舜臣,结果李舜臣被捕入狱,被押送到京城。
  得知反间计成功后,秀吉立刻于2月21日再度调动14万陆军和数万水军侵朝。
从动员到集结就绪共花费5个月时间,在7月准备完毕。明朝因日本毁约大为震怒,
也调动了川、陕、浙、蓟、辽的陆军和福建、吴凇的水军,再度援朝。
  7月7日,九鬼嘉隆要一雪前耻,一举重创元均为首的朝鲜水军,又配合陆军
水陆夹击漆川岛的朝鲜水军,朝军几乎全军覆没,日军控制了制海权。8月1日,
1万4千日军三路进攻全罗道,正好赶上明军进驻全罗、忠清。大将杨元率3000人
守南原,但寡不敌众,两千七百余人战死,杨元负伤。
  8月19日,明军除守卫稷山外全线退至汉城,日军占领了全罗道全部地区。李
舜臣重新被任命为三道水军节度使,但此时他手中只有12艘船和120名士兵而已。
于是李舜臣整顿了残余部队,在碧波亭水域悄悄准备恢复实力。9月7日黑田长政
10,000人分攻稷城和舒川,被明将解生打败。这时明将麻贵统兵四万和朝鲜权粟
元帅会师,组成中朝联军,大举南进。秀吉情知不妙,加上李舜臣又在鸣梁海峡
以少胜多,大败日水军,所以日军连忙战略后撤,令加藤清正守蔚山、小西行长
守顺天、岛津义弘守泅川,形成沿海要点的守备态势。
  中朝联军经过侦察,决定先进攻只有两万人的蔚山。12月23日午夜,明军三
路直捣蔚山,李如松交战后佯退,会同友军消灭了五百余日军。正在监督西生浦
的加藤清正连忙返回蔚山,亲自守城。明军连续四天猛烈强攻,仍旧没有攻下城
池,期间加藤清正也难以支撑,就送信给明军乞求讲和,被拒绝。双方僵持之时
,西生浦1万3千多日军赶来增援。1598年2月9日,明军屡攻不下,被迫撤退,途
中还被追袭,死伤3千多人。
  蔚山战役后,双方都调整了战略。秀吉眼见反攻无望,只得继续确保防线,
在朝鲜南部站稳之后再蚕食朝鲜。而明军虽经蔚山惨败,但主力未损,而且国内
又派陈遴和邓子龙的水军前来助阵。所以明军开始同时进攻三座要塞:蔚山、泅
川、粟林。同时明水军和李舜臣的联合舰队控制了南朝鲜海的控制权,切断了日
军的退路。这时候在朝日军只有6万人,而中朝联军则有11万之众,明显占有优势

  8月18日,征战一生的丰臣秀吉因为朝鲜战争的失利,羞愤积郁,终于在伏见
城死去。临死前遗命退兵。这对朝鲜的日军无疑是雪上加霜。小西行长进退不能,
再次提出和谈,并再度遭拒,只能坚守城堡,等待援军。
  9月20日,中朝联军水陆并进,向小西行长驻守的顺天进攻,同时明军还袭击
了晋州。一直到10月2日,顺天仍未被攻破,而袭击晋州的明军已经占领晋州,以
近3万人的强大兵力攻打泅川。本来战况顺利,但不料明军火药库突然爆炸,结果
全军大乱,又遭日军追击,伤亡高达8千多人。
  到了11月,日军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小西行长再次准备厚礼送至李 闯
营中,希望和谈,还是遭到拒绝。绝望的小西行长向岛津义弘求救,岛津于是集
结近5百艘船,企图冲破联军防线,打通回国的通路。在露梁海面,与陈遴、李舜
臣的水军展开最后一次大规模水战。战斗中李舜臣、邓子龙先后战死(中学历史
课本的那一段),但岛津的舰队也被歼灭了二百多艘。
    12月上旬,日军全线后撤,幸亏日本国内派兵救援,方屈守一隅,直到三百
年后,才再度侵吞朝鲜。联军因为李舜臣之死而变得迟钝,日军终于大部分勉强
撤回了日本。
  纵观整个战局,日军将领和士兵的素质明显要高于中朝军队(只有李舜臣是
个例外)。在战术和战略上始终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甚至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
还能大败敌军(蔚山之战、泅川之战)。在乱世中磨练出的战斗水平是和平时期
的军队所不能相比的。要说日军有什么失误的话,那就是根本不该发动这场战争。
日本国内当时连年战乱刚刚结束,无论是哪方面都无法和中兴的明朝相比。在朝
鲜战场上,日军的补给一定要海运才跟得上,而明军则可以海陆同时运输,双方
补给线的安定也不可同日而语。面对恢复能力几乎等于无限的明军,即使在战术
上取得一些胜利,也改变不了中朝军队强大的进攻态势。可以说从一开始胜负就
已经决定了。这是老糊涂的秀吉晚年犯的最大错误。而明军空有优势而无法转换
成相应战果,秀吉死前不能将日军全部驱赶,反而屡战屡败,全凭数量优势,才
取得胜利,也不见得有多厉害。
  战争结束后,朝鲜在汉城建了“大报坛”以感谢明朝相救,之后明军回国,
朝鲜对明的感激之情甚至持续到了清初。而明神宗大奖三军,《明史》称此为“
东洋之捷,万世大功”,未免有点太夸大其词了。
  因为秀吉之死和朝鲜战争的惨败,刚刚恢复秩序的日本又陷入了文吏派与武
将派的纷争。德川家康(秀吉的大将)的嫡系部队因为没参加战争而丝毫未损,
两年后关原之战爆发……,德川幕府诞生。(完)
正文 浅谈明朝的火器,海战与车战
    浅谈明朝的火器,海战与车战
  明朝的战争形态,战争模式和之前的历朝历代相比,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我认为和我将要谈的火器,舰船与战车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其中的火器的应用是起到了核心的地位.
  如果说中国的火器在战场上面的应用,宋朝是萌芽阶段的话,那么明朝就是大发展的时代.而出现这种形势则是与朱元璋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的.
  朱元璋是在黄河以南,长江附近起家的,在他发展之初,就有一个叫焦玉的人献上他所研制的火器,于是朱元璋的队伍成为了江南起义军当中可以说是唯一的火器成为制式装备的起义军.江南水网纵横,再加上刘福通的北伐,蒙古人引以为傲的骑兵队伍发挥不了应有的威力,於是拥有火器的朱元璋很快就尝到了甜头,在与陈友谅的一系列战斗当中,火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洪都攻防战当中,陈友谅挥军60万围攻洪都,结果洪都的朱军在火铳的帮助下使陈友谅久攻不下。而其后的鄱阳湖大战朱元璋的军队更是发挥了火器的威力,使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火炮、火铣、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等火器,开创了在水战中以“舰炮”轰击敌舰的先例。同时还为焚烧军巨舰的需要,临时创制了燃烧火器“没奈何”,而陈友谅除了拥有巨舰之外则一无是处,如何能与朱元璋“现代化”的军队抗衡?
  老朱顺理成章拿下整个中国之后自然不会忘记火器带给他的好处,於是火器成为了明军的制式兵器之一,通常明军的构成为“铣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火器的比例占到了10%。而随着火器的发展明朝出现了两个新的兵种,一个就是神机兵(火器兵),而另外一个则是车兵-战国时期被抛弃的战车重新又焕发了青春。
  明朝建国之初,火器的发明和制作在世界上面是居于领先地位的,可是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承平日久,自然火器的发展就开始迟滞起来,于是西方国家在火器的发展方面就超过了我们。而嘉靖之后,南有倭寇,北有挞担和后金,内优外患严重,军事斗争十分激烈,于是火器在明朝又继续发展起来。当时的有识之士就提出了““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若有人无器,则人非我有矣”-摘自《徐光启集》,这一批人大力推动了火器技术的发展。于是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明人主要学习和改进了西方传入的各类火器,其中佛郎机和鸟铣被明军改造和更为完善之后大批量的装备了军队。在学习和仿制外国火器的同时,传统火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大体可分为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和发射性火器3大类,约有二三百种之多。
  与此同时,随着火器式样的发展,火葯的配方和制作技术在明朝也趋于成熟,大体可分两大类,由硝、硫、炭构成的纯火药配方和夹带其他成分的毒火、神火(我国古代的化学兵器)等火药配方,随着不同的用途而对应不同火葯的配方,在制作工艺和火葯理论方面均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随着火器的大发展,明朝的战争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变,战车和战船就是最能让火器发挥出作用的两种武器。
  明朝的水上实力是非常强的,嘉靖到万历年间,仅仅在江浙一带,战船的型号就达到了21种,如果加上福建和两广,型号更是繁多。在火器的大量应用之前,水上的战斗虽然是有用到弓箭,但是解决敌人的最后手段还是犁沉敌舰和接舷战两种战法,但是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当时的水上战法有了巨大的改变,有人就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明代的海战有了近代的模式。
  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以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而到了万历年间,比例达到了70%。战法则是,80步之内用鸟铳,60步之内用火箭,40步之内用飞天喷筒,20步之内开始用冷兵器标枪等,靠近则用火药桶、火砖以及其他冷兵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百步之内以火器为主多层次杀伤敌人的武器配备系统。这种战法使敌船甲板上站不了人,帆篷被烧,完全失去战斗力,束手就擒。所以当时倭寇虽然横行,但是在海战方面却不是明军对手。为了更好的发挥明军的火器优势,明朝还学习了葡萄牙等国的“蜈蚣船”, 专门为了安置中型或者是大型的佛朗机,所以说在当时的世界上明朝的水上作战力量是数一数二的,可惜的是终明朝一代,防御为主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了万历年间比隆庆年间的战船在总数量增加了73.2%的情况下,大型战舰反而减少了40%,海上的防御越来越靠近内陆。以至于在援朝战争期间,津京地区调浙的战船只有中小船只,大型战船只有现造。
  明代战车是有屏蔽的车和威力很强的火炮的结合物。众多战车组成的车营,是有足之城、不袜之马、移动的火炮,集城他的防韧性、战车装载机动性和火炮的杀伤性于一体,能攻、能守、能移动。载火炮的战车为现代战车的雏形。
  战车的大发展时期是在嘉靖到万历这一段时间之内,在这期间出现了两个对战车发展作出了相当重要贡献的两位将领,一个是戚继光,另外一个就是俞大猷。他们二人发展出了偏厢车和正厢车两种战车,偏厢车,车车相联,形成车城,更利于防守,或者说戚继光考虑立于不败之地的防御力更多些,正厢车,前有屏障,更利于前行作战,或者说俞大配考虑以战代守更多一些。这两种战车可以说是当时诸多战车形制的代表,成为了明朝的两种主战战车。
  明朝与历史上的汉族政权一样,都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对于这种威胁,明朝的战争思想却与历朝历代大不一样,虽然明朝同样重视养马,但是却不是用来以骑克骑,而是用车克骑。由于有了火器的辅助,更是让这种思想流行起来,戚继光讲:战车“所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废,车何能御”俞大猷则指出:“车必藉火器以败贼,火器必藉车以拒马.二器之用实相须也。”在这种用火器加战车思想的影响之下,他们在战车上装备了更多、更先进的火器。戚继光的重车营.每车装备大佛郎机2架,每架配备9个子统,全营佛郎机256架;鸟铳手配备鸟铳l杆,全营有鸟铳512杆;火箭手每人配火箭60枝,全营共火箭15360枝。一车使用火器的人数已占75—80%。另外,每营还有大将军车4辆(一说8辆),火箭车4辆。作战时,火器可以终日打放不停。火器的质量较过去也有较大的提高,以西方传入的鸟铳、佛郎机代替了手铳和碗口铳,以仿西方佛郎机制造的无敌大将军代替了传统的大将军,就是火箭较过去也有改进。这些火器的威力是嘉靖以前难以相比的。与戚继光相比,俞大猷京营战车上的火器是较少的,每车只有大佛郎机1架,涌珠炮2位。但他原先设计时远不是这样。他打算“每车大佛郎机一座,中佛郎机二座、鸟铳二杆,地连珠二杆,涌珠大炮二位,夹靶快枪十杆”,火器的威力更大,只是后来没有完全按着这个设想办罢了。即使如此,实际配备的火炮,一车营也有360架位,火力也还是较强的。从以上两位军事家车营配备的火器看,车营实为火器营。车载运火器,便于机动,车又屏蔽敌人的矢石,保护火器,从而能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这种车载火器在历史上也是创举,较好地解决了重型火器机动作战与车、步、骑合成协同作战问题。
  在战法方面两人也有所不同, 戚继光的战法是,敌骑进攻,车列方营,鸟铳、火箭、佛郎机轮番施放。如敌不退.火箭车和大将军车上的火器齐发。这众多威力较强的火器轮番施放,可以终日不停。在这种情况下、敌马惊乱,鲜有不败退的。如敌逼近,附车的奇兵队则出车列成驾鸯阵势,藤牌手在前,次钮手,次长枪手,次鸟铳手改用长刀,同敌人肠杀,然后有秩序地退回车内。如敌败退,则出骑兵进行追击。俞大猷的战法是,敌骑进攻,车列方营,施放火器,打击敌人。敌人在火箭的打击下,难以接近战车,车车相连,车前有屏蔽和大枪头.即使敌骑接近战车,也难以逾车而冲入阵中。敌退却,车方阵迅速变车横阵,向敌推进。如敌大退,则骑兵出车追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作战模式已经向着热兵器时代过渡,明朝的骑兵作用进一步的降低,而以步克骑和以车克骑成为了明朝战略思想的主流。
  综上所述,火器的大发展使中国向着热兵器时代过渡,而清朝入关继而夺得天下却打断了这一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冷兵器的时代,从这一点来说,清朝是大大的退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0:04:18编辑过]
1、宋代,北宋的城市化比率: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包括开封、杭州等。十万户以上四十个,古代一户约5人,40个城市达到了50万以上人口。加上小城市,北宋的城市总人口达到2500万左右。北宋的总人口在7000万到8000万。北宋的城市化率达到30%。
2、宋代主要产品的产量12万吨。也就是2400万斤。只有清代超过。除此以外,其他所有矿产品,均是宋代最高。
3、宋代税收,北宋时达到1亿两白银。全国人口7000万。清初为3000万两,到1900年才8000万两。也就是说,1100年1900年中国的国家税收在原地踏步。而宋代的人口只有7000万。
4、宋代的税收结构,北宋中期后,农业税仅占30%。工商业税占70%。
5、据统计,南宋15%是税收为海关。
6、南宋的税收超过北宋。
7、北宋东京人烧炭,南宋杭州普通人穿丝衣。
8、南宋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的80%。
9、南宋时期,中国人均海外贸易为三到四吊,大约为3到四两银子。
10、宋代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当时社会经济所建立的经济关系,受到蒙古的破坏,一直没有恢复。
11、宋代没有宦官和后宫专权。
12、宋代的武将没有叛国。
13、宋代的科技最发达。
14、宋代的赋税为贯,明朝和清朝的财政制度不如宋朝。事实上,明朝、清朝的制度,是不如宋朝的。
15、宋朝的皇权受到限制。和唐朝一样。
16、宋朝的人民生活水平(经过统计是明朝和清朝的三到四倍)、官吏的俸禄最高、海外贸易最发达、文人没有受到杀害的唯一一个王朝。也是唯一的职业兵。没有义务兵。
17、宋代的生存环境险恶。
18、宋代的熟练雇工工资高于知府的工资,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19、宋代的礼法比较宽松。李清照改嫁。
20、宋代的官员最符合现代文官制度。
21、宋代的典章制度、民主制度都远胜过明清。
22、宋代的经济规模,是清朝后期的1、2倍。具体的统计没有打出来。
23、宋代发行了纸币,出现了通货膨胀。明朝中后期通行金属货币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24总结:
宋代是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朝代。
宋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生活水平最高、官吏俸禄最高的朝代
宋代是中国封建王朝最民主、科学、自由的朝代
宋代是中国海外贸易最发达的朝代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的黄金时代
宋代是中国的文化最发达的朝代
宋代是中国城市化率最高的朝代
宋代是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率最大的朝代
宋代是中国将欧洲距离最大的朝代
宋代是中国有可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的朝代(宋代仅319年。西方从十三十四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到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了600年到700年。如果宋代可以延续300年,那么宋代必然是资本主义社会。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工商业最发达的朝代。</FONT></TD></TR></TABLE></TD></TR></TABLE>
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明犯强汉者,虽
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
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
(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 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
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
,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
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
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1077)北 嗡 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明朝著名的 泼曰实 明神宗(万历)以“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头),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
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 那 迈进了。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
羊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
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
进行宏观调控的人的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的见闻感受)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
2000-3000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
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
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
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就像没有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摆脱“寄托”的困扰,让传说中的中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所以在这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再发这样的感慨吧</FONT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武德元年(618),李渊受禅代隋称帝,定都长安,建立唐朝。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又增二州六县。盛唐开元、天宝之际,州县数殆同贞观,然羁縻州郡,不在此数。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采访使。复于边地置十道节度使、经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五府。其盛时疆域东至安东府(治今朝鲜平壤),西至安西府(治今新疆库车),南至日南郡(治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治今蒙古哈拉和林)。安史乱后,河西、陇右陷于吐蕃,至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始复。乾符(874-879)以后,天下大乱,至为衰败。天佑元年(904),朱全忠迁唐都于洛阳。至四年,哀帝李逊位于梁,唐传二十帝,历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而亡。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论者以为,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中国历史自战国时代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在西汉,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在明清。在第二次高潮中,尤其是唐朝前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手工艺品日益精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活繁华似锦。唐朝后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以后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当时在政治上,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呈现一派升平景象,其成就超迈西汉「文景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鼎盛局面达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坛上也出现了「盛唐气象」。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也是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欧洲的封建强国主要有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但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言,他们都远远落后于唐朝。东方重要的国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统一次大陆前后刚刚确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后次大陆随即分崩离析,割据局面一直持续到十二世纪末。日本的「大化改新」虽然尽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却是具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性质。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唐朝不但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其次,唐代在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中也居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实现了政治统一。但隋朝毕竟祚短,中华民族新的统一体的巩固和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形成和繁盛,就成了李唐王朝的历史任务。有唐历时几三百年,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因此,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复次,唐帝国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对之产生了由衷的欣羡之情,他们争相与唐朝交往,遂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唐朝中国,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为突出。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再次,唐朝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唐朝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时社会变化的中心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文化环境,给传统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冲击,产生了许多新的因素,世家大族衰颓没落,一般地主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势力空前发展。与此相应是各项制度不断的、全面的变革更新。唐朝后期出现的很多萌芽状态的新事物,对此后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租庸调到两税法的变化,不仅是唐代赋税制度上的改革,而是中国古代税制由税丁到税产的滥觞。宋代的「二税」、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都是唐代两税制的继续和发展。中唐时期韩愈和李翱的哲学思想为宋明理学开了先河。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础,写古文之风一直持续到「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前夕。由此可见,从唐中叶开始到北宋建立,二百年间酝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变化,许多新事物都萌发产生于唐代。在这个历史转折阶段,既有旧时代衰亡中的痛苦,也有新时代来临的曙光。
  
  总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国际地位超迈往古,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出现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唐朝后期的发展又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开了先河。唐代确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1 23:58:01编辑过]
我看清朝的历史贡献ZT

我看清朝的历史贡献ZT
说到中国历史,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坚持各民族平等的立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当今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背景下,坚持以中华民族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也是正确的。但是坚持中华民族史观,坚持民族团结,却决不等同于要对某一王朝进行不恰当的吹捧,民族团结决不是靠对历史进行掩盖、粉饰来维护的。在探讨历史的过程之中,对某些打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中华民族之旗,却行损害民族团结、损害中华民族之实的某些论调,是不能不予以反驳的。
  
  
  
    有些人一讲到清朝, 最大的一桩“历史贡献”便是所谓“国家的统一和疆域的巩固”, 早报网读者来信题为《最值得警惕的…》的文章的一段话算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看法,引用如下:   “
  
  
  
    今天的“中国”这个实体,客观上是在清代多民族帝国时期最后形成的,是在对抗西方和东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觉醒的,其所有存在的法理依据,不是什么“汉人” 的历史,而是今天中国国内所有族群活动的历史,尤其是清代明确确定的人口和疆域。今天的中国的基本格局,就是直接来自多族群的清帝国强势时期的法统,所以今天我们就是要不断宣扬清朝盛世的历史,不断确认今天中国在法理上是清代康乾时代正统的继承者。清代的满族人,不仅是一般的“中国人”,而且是比其他族群“更中国”的、最最“中国”的人,他们在开拓和捍卫中国版图的历史上起了主导作用,成为联合中国各族群的重要纽带,清代开疆拓土,满族人伤亡比例最高,家家有英烈,至少在向北方、西北、西南的远征战场上功绩超过其他族群。  ”(引文止)
  
  
  
    既然要坚持中华民族史观,就不能不承认中华民族的成员,都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上的各民族政权,疆域或有大小,影响或有不同,在史书中所占篇幅或有差异,但是在历史地位上,却都是一样的中华民族政权,这是最基本的结论。那么请问,哪里来的什么“更中国”、“最最中国”?清统治集团是“更中国”,其他族群是不是 “不够中国”?这样的等级划分法是哪家的“民族团结”?
  
  
  
    只要坚持以中华民族的观点来看待历史,就会发现,清朝政权在维护中华民族疆域方面,决不是什么“重大贡献”,恰恰相反,只有史无前例的损失。谈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澄清一点,只要是中华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身处塞外、中原还是南国,就是中国政权。比如准葛尔汗国对清朝的战争,与后金、清朝对明朝的战争在性质上毫无区别,何以在一些人眼里后者成了值得肯定的对象,而前者却被定性为“叛乱”呢?如果不是出于成王败寇的逻辑,那么就是从思维深处已经自居为清朝皇帝的忠臣孝子了。
  
  
  
    现在再来看看,清政权的所谓“开疆拓土”,哪一次的对象不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兄弟民族?请问他们开拓的到底是哪家的疆土?在清朝之前,新疆、西藏、蒙古、东北等地自古就在中华民族自己的手中,从来没有丢失过,需要什么“开疆拓土”?所以,清朝的“开疆拓土”只是清统治集团自己私产的扩张,却是中华民族的“家里打架”,并不曾为中华民族带来一寸的额外疆土。这种把清朝之前的新疆、西藏,蒙维藏等民族统统开除出中国,把给中华民族自己带来血腥灾难的内战炫耀为“开疆拓土”的论调,到底哪一点挨得上“捍卫国家利益”几个字?
  
  
  
    清政权不仅没有为中华民族开拓什么疆土,反而前所未有的把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葬送到了非中华民族的外国手中。以前任何一个王朝都不曾发生过这种事情。在西北地区,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内外,自古要么被当地中华民族成员所建立的列国占有,要么被汉唐等中原政权经营,在清政权征服此地之前,蒙古族的准葛尔汗国建政,曾击败沙俄彼得大帝,疆域远及中亚。清政权接受之后,伊梨河之外全部向沙俄割让;在东北地区,白山黑水从汉后便为扶余、高句丽、渤海、辽、明政府奴尔干都司等中华民族政权所有,也是清朝自己的老家,在明朝时,奴尔干都司辖有东跨海至库页岛,北至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到了清朝,连自己的老家也卖掉一半;在东南地区,台湾是高山族时代居住的地方,明朝郑氏集团从荷兰手中收复,结果清朝一战而败,就送给了日本。何来什么“巩固疆域”?更何来什么“开疆拓土”?所谓“奠定疆域”,清朝确定的疆域只不过是一杯让后人无奈接受的苦酒。却还有人要把它当作功绩来谈,岂不可笑?要是我们听信了什么现代中国继承清朝疆域“法统”、“法理”的论调,那么台湾就得让给日本,香港就得让给英国。因为这些都是清朝自己订立的条约所“明确确定的 ”。象这样的丑恶历史和所谓“正统”有什么值得“不断宣扬”、“不断确认”的?
  
  
  
    把“统一”仅仅视为政权统治区的互相吞并,是非常狭隘偏颇的,如果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这样的“统一”,是不会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的水准高到哪去的。我们所追求的的统一,不仅是政治的统一,还应该是这种统一为各地的人民带来土地和各种资源的共享,经济、文化的互相交流,总之就是要有益于人民,这才是有意义的统一。而清政权的所谓“统一”,不仅不是什么联系各民族的纽带,反而成了阻止各地各民族交流的障碍。清朝有个著名的建设叫做柳条边,从山海关经辽宁至吉林,绵延千余公里,修浚边壕,其目的在于防止关内人民移民东北。中国以前的王朝修长城,那是为了防止敌人的武装入侵,在现代历史上,东德修柏林墙,那是为了防止子民跑到其他政权之下去。象清朝这样的,在自己的统治区内修道长壕用以禁止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地盘内往来的,古今中外,旷古未闻。其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所谓“统一”就是统治集团私产的扩张,既然是私产,当然非得围起来不可,自然跟老百姓毫无关系。若说有点关系,就是统治者扩充私产,还要以一般老百姓的血和泪为代价来进行。这样的“统一”不仅对人民毫无益处,反而是他们身受灾难的来源。清政权的“统一”是与大屠杀联系在一起的,把清政权的所谓“统一”来比附今日中国进行的统一事业,混为一谈,是对统一最大的侮辱,只会给统一这个词汇抹黑,给统一带来负面作用。
  
  
  
    在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为了争夺势力范围而开战,清朝政府收声禁气,不敢过问。清政权被推翻之后,统治集团很不甘心,妄图复辟,末代最高统治者及遗老遗少叛国投敌,跑到东北搞了个伪满州国,最后被中国政府依法监禁改造。给清政权及其最高统治家族给中华民族的近三百年“重大贡献”划上了一个句号。清朝统治期间,给中华民族的土地丢失了西北的一半,东北的一半。在对内政策上,禁止中华民族的平民前往东北,到了其最高统治者投靠外敌的时候,张开双臂欢迎侵略者的“开拓团”进入中国东北殖民。要不是在清朝统治之下,关内人民冲破清朝禁令,移民开发东北,奠定了中华民族相对于俄人日人的人口优势;又由于在***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日将士和世界反****盟国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东北和台湾等地早已不复中国之土了。清政权的“重大贡献”总算被后人扳回一点,说起来还真是值得庆幸。
  
  
  
    清朝政权故意制造民族隔阂,推行民族歧视,恶化民族关系。非止柳条边一件。在新疆,对维汉两族玩弄“分而治之”的把戏,到处划分“汉城”、“回城”,严禁维汉两族互相往来,内地人民移民新疆,亦禁止之。在西南地区,清朝雍正年间搞所谓“改土归流”,推行统治的同时旧习发作,再次推行剃发易服的命令,遭到西南苗、彝、壮等民族的激烈反抗,仅贵州一地就焚毁苗寨一千二百多处,屠杀苗民数万人。此后苗民不断起义,史不绝书。同时陕甘、云南等地的回民遭受民族压迫,亦不断发动起义。其余对江南汉族的大屠杀,对准葛尔部蒙古族的大屠杀,更为广闻,不再赘述。
  
  
  
    民族不团结的极致就是进行民族镇压、屠杀,对这样一个政权涂脂抹粉,把这个政权残害其他民族的丰功伟绩重新装饰,隆重推出,何益于“民族团结”?何益于“国家利益”?澄清这个政权推行民族压迫,制造民族仇恨的历史事实,才是维护民族团结。隐瞒、歪曲、美化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引起历史问题纷争的原因,只有直面那些我们历史上的那些血泪斑斑,才能让今人更深切的领会民族之间的和睦团结是多么可贵。
  
  
  
    中国历史的演进,并不是“不断进步”式的歌舞升平。她有着异彩的光耀,也有着血腥和黑暗,包含着进步,也包含着重大的倒退。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是犯有残民以逞的罪行的。可对于清朝来说,无论是其建政时兵锋残杀的规模,还是建政后推行文字狱,对文化和精神领域的荼毒戕害、对中华民族的性灵摧残之深,到了末年又有丧权失土之巨,都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够比拟。这正是基于民族平等的立场,屏弃任何内外之别的比较结果。说清朝是中国历代王朝黑暗专制的顶峰,是毫不为过的。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顺治元年)三月,李自成进入北京,明亡。因为爱妾陈圆圆被农民军首领霸占而“冲冠一怒为红颜” 的明驻山海关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大顺李自成军队。五月清军占领北京。顺治福临(清世祖)到达北京后于十月即皇帝位并定北京为满清首都。清军分路进攻明朝残余势力和李自成、张献忠军队,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南明桂王(永历帝)逃往缅甸。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满清鞑子已经占领了明朝的全部疆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爽投降。次年,满清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并隶属于福建省。也就是到这时候,台湾才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海盗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为了建立自我台湾政权,打着明室旗号赶走荷兰人的举动遂被“意想不到”地称做为“打退荷兰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了,这桩历史可形容为无心插柳柳成行,郑成功之本意在于占领台湾,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赶走占据该岛的荷兰人,如此英雄提法也可算好笑。因为在郑克爽投降清朝之前,中国领土根本不包括台湾,即使宋代曾设使管辖澎湖,但对于孤悬海外的台湾却是从没有正式派驻中央官吏进行管理的。这样宣传郑成功,无疑是为今天的统一添加宣传砝码,既然是务实政策那就应该支持。  

  在清朝征服整个中国的过程,同样极为血腥。在与明朝争夺辽东的时候,清军就曾对迁安、永平两地进行屠城,只将财物和少数妇女掠走享用。因破坏了皇太极对汉人的怀柔政策,主事者阿敏被宣布为“国贼”遭到惩处,但皇太极本人拒绝对此事负责,而且后来也没能制止此类屠杀。明将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除了一部分可利用的部属,其余官百余人,兵三千余人,皆就地屠杀,死者家属妇女儿童一千二百余人没为奴婢。明总兵祖大寿投降,清军得锦州,全城居民就地屠杀。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发布旨令通告全中国,“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与其说忠于明朝,不如说保卫中国人自己家园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等又以文天祥似的姿态在这一刻站立起来,民族的脊梁英勇反抗着外国侵略者和汉奸的联合攻杀。殊死搏斗后,于是其后就有了著名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杀了多少人?当时的估计是八十万(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不过有人不同意这个数目估算是二、三十万,但就这也够惨烈的了。不光是杀,任何妇女都有可能抓住被成群的士兵轮奸,和三百年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一模一样。嘉定三屠亦是如此,记载有妇女被双手钉在床板上轮奸。史家慨叹:“三屠留给这座城市是毁灭和不知道德为何物的幸存者。”(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清军陷昆山,在那里抵抗了三天的义军逃走后,于是对平民实行大屠杀,当天的死难者就达四万。江阴抵抗清军八十天,城破,七万人死于屠杀。不光杀汉人,对其他民族也实施大屠杀。平定西北时厄鲁特人几乎被杀光。在西南成村的苗民被清军消灭。所以,必须认识到满清侵占我中国大好河山是继蒙元之后又一次的中国亡国之耻,这两次再加上日本20世纪的侵华就构成了最初提出的结论,即从秦汉以降,中国有着两次半亡国记录的屈辱历史。  

  现行历史教科书的错误是从满清入关开始的.教科书将满清入关视为内战,这就从根本上扭曲了清朝的社会性质。毫无疑问,基于满清入关时在文化、语言、民族利益上跟当时中国代表明朝及汉民族的根本不同,人们必须接受满清入关是外来侵略,从而也必然能得出清朝是一个殖民政权的结论。外来侵略者在征服了一个地方以后,必须考虑将建立一个怎样的政权。在这里他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将被征服者的后代在政治上帝国化,建立一个征服者后代和被征服者后代不分彼此的帝国政权;要么建立一个将征服者后代和被征服后代截然分开的殖民政权。汉朝等文化上的文明国家,信奉“有教无类”,所以一般都是建立帝国政权,而罗马和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文化道德上信奉野蛮人的“强者为尊”和种族主义,他们一般都会建立一个殖民政权。满清政府的民族等级制度在程度上已经跟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建立的种族隔离制度完全无异。清朝在社会制度上更类似于一种殖民者统治亡国奴的殖民地社会。分析清朝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民族等级制度,实际上就是分析汉人是否在政治上满化的问题。政治满化要符合两点:首先,统治者将汉人和满人一样视为政权的依靠力量;其次,汉人将统治者视为自己利益的代表。从八旗制度来看,第一条从来没有实现过。从满大臣自称奴才来表示他们和统治者的特殊亲近关系来看,虽然经过了文字狱的愚民欺骗,汉大臣仍然未能做到自称奴才的程度,所以第二条,也未能在汉人中完全实现。 那么,汉人根本就没有在政治上被满化,从而可以看出,满清压迫统治中国人民实行的就是以民族等级制度为基础的彻头彻尾殖民统治。

  清朝建立的八旗制度,将征服者后代和被征服者后代截然分开,在政治,经济,司法,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形成了惊人的不平等,比之罗马殖民地和西方近代殖民地,在种族隔离方面的不平等,甚至犹有过之。  

  首先必须看到,清朝的政权牢牢掌握在统治民族手中。民族等级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政治权利牢牢掌握在某些统治民族手中.那么清朝的政治结构如何呢?事实证明,清朝的权利始终牢牢掌握在满清贵族手中。只有在清末统治者力不从心的时候,才出现过以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为代表的汉人政治势力,而这三者无一例外都成了满清统治者的打击对象。有些大汉族主义者还陶醉于说清朝有多少多少汉大臣,这跟“乾隆是汉人的儿子”,“敌人在武力上征服了我们,而我们反而用文化征服了敌人”两种说法一样,都是一种亡国奴式的意淫!就如鲁讯所说“有些人做着奴才,却还以为自己是主子!”大汉族主义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某民族用了汉族的文化,其实清朝以自以为的“先进”满族文化为主,“落后”的汉文化只居于从属地位。有些大汉族主义的自豪,到有点象印第安人阿Q似的自豪西方殖民者用了他们的咖啡和可可一样无知和白痴。  

  清朝历代能影响朝政的实权大臣比如有,敖拜等四个顾命大臣、隆克多、年羹尧、 阿桂、和申、福康安、 肃顺等八名顾命大臣、曾国番、左宗棠、李鸿章、 北洋军统帅荣禄等。 然而,许多实际上政治力量还要超过这些权臣的大小王爷贝勒构成的满族高级贵族势力集团尚未计算在内,他们的意见往往才是皇帝倾听纳言的重点,他们才是真正能影响朝政的政治力量。从中不难看出,朝中根本不存在所谓汉族政治势力,在历次清朝的宫廷政治斗争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汉人政治势力的声音。唯一的例外是到了晚清实力不济慈禧废光绪的时候,曾经安抚过两江总督张之洞,算是汉族官员有了一点政治影响力。而曾国藩以前的汉大臣,无非是依附于满清贵族势力的附庸而已。这就好象民运人士或是香蕉人物当了美国议员,绝不能说是中国已经影响参与了美国的政治一样。一群有职无权的汉大臣不能说是汉人已经参与了政治,他们只是为满清贵族统治服务跑腿的附庸而已。所谓汉大臣多是干活的事务官员,而非权利官员。岳忠旗也算得大将了,然而有人造谣说他是岳飞后裔,纵然他本人竭力否认但还是马上受到审查,要是没有大小金川战争的成绩只怕他未必能够善终。所以他只是个负责打仗的事务官员,满清贵族眼中的工具而已,他本人根本不拥有任何政治影响力。
另外,满人被统治者视为清朝的政权基础,而防汉制汉为清朝一贯的基本国策。曾见过有人狡辩说八旗子弟受国家供养,是清朝尊重军人的表现。那么清朝果真尊重军人吗?从这里入手就可以看出清朝的防汉制汉之心。一,先不谈八旗子弟是否能称为军人的问题,先谈当年的汉奸三藩。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创全民皆兵的女真八旗制度,得兵六万。再加上努尔哈赤和各贝勒的巴牙喇(直属卫队)总共亦只七万余人,而当时女真总人口才仅仅三十万左右。满清能够打入关内,并很快占领中国,完全得益于以明朝旧部大汉奸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满人很少,以至于后来在攻下扬州、嘉定等南方城市进行屠城时,主要靠穿着满清军服的汉人杀汉人,不然光凭满人是杀不过来的。而且,满洲鞑子能迅速攻城掠地,也占据了李闯、张献忠农民军闹的中国正当混乱之时的天赐良机。设想,区区几万八旗兵一分散到几路作战后,早就散化成几千零星部队了,何以窃取整个中国江山?破大明的不是满人,是明朝自身腐朽的政治制度,无力的统治阶层,更主要是李闯农民军对整个社会制度和民族统一国防的破坏,加上为满人开关引路杀戮自己民族百姓的汉奸部队。由于温床效应之严重侵蚀,经历了历史上最长和平期后的国人大多变得史无前例地软弱和民心涣散。几乎重演了唐末的那一幕,不同的是,这次是汉奸引狼入室。所到之处,官员百姓皆望风而逃,被农民起义冲击而失去中央强力调度和指挥的军队做着无谓抵抗。说穿了,满清只不过是在汉族危难之时,落井下石又破门而入的狗贼强盗而已。其胜不在其强盛武力和战斗力有多高,鞑子皇帝津津乐道的“八色龙旗”部队在我看来不过是狗屁,这支努尔哈赤为了泻一己私愤宣誓“七大恨“从十三副铠甲发展起来的幼稚部队,因为无知而变得异常肆虐狂妄,其实无论从战斗力还是作战经验、机动性、军队建制、规模、训练、装备、兵源素质以及军队领导作战驾驭全局能力来说,跟经历百战、互相残杀的鞑靼、瓦剌部队想比都太嫩了。设想,要让努尔哈赤亲率的满人全部家底7万八旗兵,遭遇到不用成祖亲征的边防军,早被打成筛子了。这支部队面对的不过是明军主力在李闯农民起义摧毁后的残余地方部队和地主民兵武装,而且还依仗了训练有素的明旧部三万关宁精锐做开路先锋。因为明朝主力精锐已经在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对抗中消耗一空,八旗兵根本没有遭到明朝正规国防军的正式挑战,连场遭遇战都没有,更不用提阵地战了。加上南明王朝马士英等内乱分子为一己私利拥戴五毒俱全的福王为南明皇帝,而且南明政权在战略上天真地想联合满清,进秦中之地剿灭大顺残余势力,并幼稚地打算与满清划江而治。这种从根本上错误估计实际形势的战略思想必然导致了满清与南明实力上的此消彼长。插上一句,单论气节和大义,文人出身而无军事才能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固然是文天祥似的汉子和有民族志气的。但是他也逃不出读书人似的一时泄愤而导致扬州全城百姓被屠戮凌辱的下场。诚然他自己是自杀殉国了是值得敬佩和宣扬的民族精神,但他的做法是以几十万身家性命为代价的,相比而言怎么偏执和顽固的崇祯皇帝还知道给李自成留下口信要他善待吾国子民。话说回来,多尔衮率领的清狗跟吴三桂、尚可喜、耿尽忠率领之降部在南下途中遇到各地地主势力要么纷纷投降,要么望风而逃跟着南明继续向南跑了,象蒙古侵略中国过程中合川攻坚战一般的有名战役几乎没有。  

  还可一比,蒙古军队悍战和迅猛噬血的超强战斗力一直为军事学者所称道,从纯军事作战的角度看,我也很佩服蒙古部队骑兵之闪电速度和重骑兵部队兼有秩序和凶猛的战法,若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时机动性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从而才打下了疆域空前的蒙古帝国。相形之下,满洲鞑子的部队除了因无知而形成之狂妄外,几乎哪样优势都不占。不过,历史就是戏剧性地让其在汉奸指引下进入当时处于无政府极度混乱状态的中国内室。由于阶级利益完全对立的原因,汉族贵族和广大地主阶级对农民军起义建立的大顺政权非常不满,吴三桂不过是汉族地主阶层的一个代表而已。很简单的原因,当自己的财产无论土地银两还是女人被农民军染指后,地主阶层当然要反抗。当时国人上到贵族阶层,下到一般地主无一不是最关心闯王政权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根本对关外的鞑子没正眼理会过。而吴三桂毫无疑问就是其中利益被触动后跳起来最高的一个。历史的偶然,明朝偏偏选择此人扼守防备鞑子的中国东北咽喉山海关。毫无疑问,起初只是想用满人力量对付李闯为自己失去的女人和利益找回平衡的吴三桂,由于混乱情势下突然展现在其眼前的九万里江山诱惑,加上已经引狼入室后无法挽回的情况,他和满清鞑子的贪欲和野心迅速膨胀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拿下飘摇无主的中国,他也死心塌地地做上了满清走狗。在把李闯赶出北京后继续向南攻陷的过程中,他瞬间就堕落成为了民族罪人并从此走上一条自取灭亡的不归路。这条狗的下场大家都很熟悉,当它贪欲又起想反咬鞑子主人的时候,被一刀斩杀而狗头落地。不过这条狗还算读过书的,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想在主子下手前先下手为强企图自己翻身做主人,可那怎么行?千古颠扑不破的道理不能让你破坏了,只可惜一旦做狗,想往自己身上套人皮也没人信了,所谓一朝做狗,终身为狗,怎么也逃不了狗终究会被主子宰杀的命运。

  所以说,三藩在满人侵略中国的战争中立过的战功当远在狗屎八旗之上,然而却遭到撤藩的命令。如果清朝把三藩士兵都象八旗一样对待,子子孙孙都由国家养着,那么即使吴三桂起兵造反,也不会后来有如此坚定和踊跃的追随者。 另外,曾国藩的例子就更加明显了:平定太平天国,对清朝来说算得上挽救其殖民统治不被破坏的特等战功了,没有曾国藩的话清朝说不定就让已经北伐到直隶的太平天国给灭了,然而最后曾国藩不过封侯而已,连公都当不上。而他手下的湘军更是清朝一再要求裁撤的对象。按理说,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本该是统治阶层的福音,就算统治者怀疑“愚忠的曾国藩"”的忠诚问题,那么将湘军置于国家直接指挥也是完全可以的。然而结果却是湘军被强行解散,这充分说明了满清统治者的防汉之心。现在再来看看满清统治者是如何处理汉族政治势力代表的:曾国藩被鸟尽弓藏,早早剥夺政治权利;左宗堂则死。满清政府借闹的沸沸扬扬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将左宗堂提拔的官员从上到下一并废黜,可惜他们手脚不干净,只给这些官员免职处分却没有“依法治罪”,证明了这从本质上是一次对汉族政治势力开刀的政治斗争而不是一件简单的刑事案件。慈禧太后的名言,“宁与友邦,勿与家奴”。 满清贵族对后来戊戌变法的评价是“汉人一兴,满人必亡”。六君子被杀的罪名其实就很明白地昭示了满清殖民压迫统治汉人的政策,那就是“保中国,不保大清”。以这种防汉思维行事,自然就会建立一个民族等级制度。而且,当时汉族对满清民族等级制度的激烈反抗,已经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极端不平等的用民族划分阶层的殖民社会。现行误国历史书上所谓清朝时已经满汉一家,其乐融融的说法,只能骗骗无知小儿。  

  看看慈禧对洋人的言听计从,割地赔款跟付帐买单一样爽快,说割就割,说赔就赔,你要多少我给多少,按她的说法才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不要看到满清统治者在西方列强和倭寇瓜分中国时一点都不心疼的样子就着急,大家也不要埋怨慈禧是卖国贼。因为满清贵族压根就没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国家,按满洲人的思想,中国这快土地不过也是其殖民压榨的对象,只不过早来了167年,让满洲八旗子民们早早享受了几代人骑在汉人头上的日子。所以当西方列强开始武装侵入中国之时,满清政府统治者进行的抵抗没有表现出一点民族危难和保护自己家园的危机和紧迫,很简单,这都不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家园在满洲,即关外三省。不要忘记,顺治留给满清历代皇帝及皇族切记之遗训,如果实在不行了,我们从哪里来,还是回到哪里去。以30万人口的民族统治当时3000多万人口的民族,光想到这,满清皇帝每晚都不能睡的太塌实。所以,致力于对中国人民推行愚民政策最厉害的统治阶层也是满清异族殖民统治者。而且鞑子皇帝雍正实行的“文字狱”,更是要连汉族人民的嘴都堵上,而且不惜以酷刑、屠戮的方式来达到威慑压迫汉族大众,从而实现其奴化汉族,摧毁汉族文化与民族尊严的卑鄙目的。削发蓄辩、圈地跑马,这都是旗人干的落后事情来抹杀汉人文化和经济。明白了满清殖民统治中国的思想,也就不难理解其一直的统治政策方针,如防汉制汉、闭关锁国等等。而且,更能明白为何慈禧太后敢于挪用海军军费庆贺其六十大寿。因为误国历史教育和传统肤浅历史学者没有抓住清朝民族等级隔离制度殖民统治这一实质来认识问题,所以其解释往往是牵强和差强人意的。按照一般的历史解释,清朝腐败昏庸无能,招致了中国近代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才有了屈辱的近代中国历史。但是这些说法的背后还是表明解释者还在继承满清历史观改造的奴化路子,即还中着几百年来满清侵略者留下的遗毒,还把清廷当做中国中央政府的合法唯一代表。我宁可相信这些学者如此认识是因为考虑,承认清朝为中国政府有利于今天的祖国疆域统一事业。诚然,这样做是实际主义的,我也赞成可以这样认识,不过是对外关系中如此认识。对本国人民,还继承蒙元、满清的愚民政策,什么都想捂住,就显得太低估中国人民智商了。事实证明,愚民政策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总设计师也曾暗示过。
话说回来,其实历代满清统治者都不昏庸糊涂,对外政策该怎样比谁都清楚。只不过,他们完全是把中国当作殖民压榨和奴役的对象来进行统治,根本不把中国汉族等其他民族当做自己国民看待的。这种不把占人口多数人口当自己子民管理对待的统治方式,自然产生出令后来汉族学者看似“昏招”的政策方针,特别是对外方面。但从其满人八旗为清朝之根本的思想出发,就会发现所有满清对内对外政策都是很一贯持续并牢牢维护旗人和满洲贵族利益的。先看所谓旗人,166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时,满军八旗加汉军旗和蒙旗,全民皆兵,男女老幼盖有30余万人。那时既然所有的“旗人”都是兵,所以所有的旗人都“吃粮”。后来再经居心不良的汉奸代为策划,旗人纵不当兵也照样吃粮。因而有幸生为旗人,呱呱坠地时便开始领退休金、养老金,一领领了两百多年,终于把一个还算尚武的边疆少数民族,大半变成了通都大邑里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之辈。但是这些剥削广大汉族人民血汗生活的寄生虫生活费是哪里来呢?就靠原是八旗大军后勤总司令部的“内务府”了。所以满清时代的内务府所管的钱包,一般都比“户部”(国家财政部)所管的要扎实得多。对上它是皇帝和后妃的帐房、私府。管皇室衣食住行和玩乐。对下面的那些满族旗人的无业游民来说更是衣食父母。但是户部自有来自各项税捐的“国库收入”;内务府的钱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原是清史里还未完全解答的问题。可是简言之,在清军入关之前,它原是八旗的军需署。入关以后场面大起来,清承明制,在财政上内务府几乎与户部平分天下。丁银(人头税)、地银(钱粮)统归户部,但内务府有时也有一份!特殊税收如粤海关,浒墅关,部分盐茶丝瓷等税收有的就直接划归内务府了。此外满人入关后直接承继了明朝的皇庄土地,还无限的圈地,即圈无主与有主的土地为皇帝之私产,说穿了就是霸占中国的土地给侵略者皇帝一人享用收地租。因此满清皇帝也是所谓的大清帝国之内第一号大地主。但是再大的地主的地租也养活不了一个皇帝,所以皇帝另一项最大的收入,便是“升官发财”了。皇帝是一国最大的“官”,他也就发最大的“财”。从此卖官鬻爵横行社会,极大败坏了国人的心态和素质,而对这些殃及非自己子民的后果满清统治者是从来不用考虑承担责任的。

  正因为满清统治者从不糊涂,更不昏庸。1894甲午年是慈禧的花甲60万寿,花甲是那时富贵人家,尤其是皇室最大的庆典。为着“万寿”和“造园”,时任海军衙门总理的醇亲王奕儇挪用了2000万海军经费为慈禧庆贺。就在这造园、祝寿之时,中日关系,紧锣密鼓,以侵华为第一目标的日本帝国主义正在疯狂地扩军备战。在甲午前夕,日本海军已拥有新式舰艇21艘。其中9艘是1889年以后始完工下水的英德制最新型快速巡洋舰,装配有10英寸左右速射炮数十尊。世界最快的巡洋舰(时速23海里)吉野号便是一个有决定性的生力军。当时世界军备竞争激烈,日本海军之迅速发展,足令欧美震惊!它从世界的末位海军迅速窜升至第11位;黄海炮响时,它的战斗力已早越我军之上矣。正因为此,甲午中日海战时,中国对日本的军舰在航行节速、火炮数量、火炮发射速率上全部落于下风。最惨的对比是,日本战舰一分钟打五炮,中国战舰五分钟打一炮。而其实日本在发展海军之初,明治天皇登基时原无海军一点根基。日本那时是个农业小国,国力财力相当有限。然而维新之后面向大陆,全国处心积虑,购买“吉野”的银子不够,明治的皇太后甚至把仅有的首饰都捐了出来。而几位大败北洋海军的日本海军将领,伊东佑亨(1848~1934)正是自视超人的“藩士”,即武士出身,后来蒋介石最佩服之说出“不成功,便成仁”的那位。东乡也是毕业于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并在英国海军中搞了7年之久,与严复、刘步赡等同学。  

  所以说,日本的后起之秀,得益于其整体利益单纯唯一向外扩张的政治决策上层。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满清侵略者统治之下,不能真正代表国人利益的殖民政府当然无法提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政策主张,从而自然也无法落实并建立强大国防海军来保卫自我利益和家园。满清只是想到如何继续保持压迫统治,如何跟其他侵略者协调好合作关系分割霸占中国。没有本着中国国家真正中央政府代表的利益要求做指导思想,怎么能产生发展强大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方针来呢?所以,单纯地批评满清昏庸无能是幼稚和肤浅的,君不见俄国人刚产生要动外兴安岭的主意,鞑子就配置重炮和大军跑过去教训俄国人了,然后签订了中国近代唯一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为什么后来英、法、俄、美、日等掠夺中国其他地方如此大片土地满清都如赠于友人一般慷慨大方?前面已经说过,满清的真正家园是关外满洲,那才是其自己不能割舍和关心的自家土地,而且一直为满人后代完好保存着直到满清覆灭。所以当中国地方在近代被瓜分后,东三省不论土地还是资源、所有权等还是完整无缺。中国的其他领土完全是满人蚕食掠夺的对象,当然在外国友邦稍施武力的情况下放弃一些本属自己殖民的土地或利益来换取自己“继续有份”是显然视时务的,同时还可以显示满清的慷慨和大方也不至于太心疼,说到底也是抢来的,毕竟不是自家东西。  

  这也不难理解,到后来干脆满清和西方列强勾结起来联合统治、瓜分、殖民、压榨中国人民。西方列强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满清当他们在中国利益的代理人,所以他们支持满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而且西方列强也明白以汉人势力为代表的太平天国夺取中国领导地位的后果,西方商贸、军事、政治、文化侵略势必在那时难以向在异族满清统治之下如此容易渗透进来,一是因为这块土地是汉人为主体的中国人所有,他们各种形式的侵略和渗透必然招致最大程度的反抗。二是西方畏惧汉人的成熟文化体系、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及智力程度,总之所有的一切就会恢复到明朝的态势。西方也深谙满清的统治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是侵占得来,不是我的江山领土可以随意糟践,不是我的人民生活安康不用考虑,不是我的人民素质可以随意践踏愚化,只要不触及满清贵族和八旗子民的世代剥削者地位和幸福生活,外国提出之任何要求可以答应。大家都是怀着同样针对中国的目的,既然是战友那就要互相扶持,共同镇压反抗的奴隶,从而更有效地压榨这些奴隶的土地资源、黄金白银、矿藏、劳动生产品、文明成果、智力资源和所有一切可以剥削的东西。所以,必须让今天的中国人都看到满清,这个趴在中国人民头上240多年的罪恶侵略者对汉族文化进行的摧残,对中国人民世代进行的吸血似的剥削压迫,和其粉饰自己为中国代表中央政府的险恶用心和手段,必然会使人民更深刻领悟世代受到的亡国奴统治。正如要分辨蒙古异族侵略者对中国的统治为殖民统治一样,不要再把满清政府当作中国之合法唯一政府代表。所有中国人都应该认识到中国历史的封建统一朝代只有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和明。其他时间不是中国没有完全统一,就是处于亡国阶段,即蒙元、满清时代。而这样认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在论述蒙古异族侵略者统治一节里详细阐述了。

  而到了清末,民族矛盾愈发激烈,在日留学生分成了两派。满族和汉族留学生是绝无交往的,看到这点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据此产生了建立伪满洲国的想法。而说道满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的原因,据马克思分析认为,清朝闭关锁国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汉人与外界交往以后,激起他们原有的反鞑靼人情绪。中国一旦开放,清朝旧有的文字狱和愚民政策的一系列成果必将崩溃。而从文字狱和沿海内迁30里这些清朝绞杀汉族文化,闭关锁国政策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而且,满清一些规定象汉人不得进东北,和不得进入北京前三门内,这些都说明唯一一点,民族等级和隔离制度。而中国上世纪初兴起的“闯关东”,大批山东、河北等省人民纷纷迁移到东北,除了只看重表象的肤浅解释外,鞑子清朝的覆灭是最大原因,一朝制度被摧,几代人来在国人心目中最神秘的最后禁区终于可以进入,使得人们如潮水般拥向东北去寻找新生活空间和机会。东三省不再是满洲统治者自家的后花园,乱世中大批外来汉人中有实力的就扯旗自立山头,比如土匪张作霖。不得不说,满洲统治者为自己留的最后退路也确实是大片肥沃黑土地、丰富的矿藏和资源的地方,自然就吸引来了野心更盛的日本和苏联。尽管经过了200多年文字狱和满汉一家的虚假宣传,即使是宗旨为反抗洋人侵略的义和团,最初的口号也是“反清灭洋”,而改为“扶清灭洋"”只是一种为实际妥协的斗争策略而已,汉族对清朝民族等级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可见一斑。中华民族缔造者孙中山,虽然倡导后来的中国应该是个民族团结统一一致对外的新中国,但在其毕生的斗争中,写在各个纲领目标最前的还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种辨证历史唯物观是有道理的,我认为,不应排斥任何爱中国的其他民族兄弟,共同来发展壮大中国并统一到中华民族的旗帜下来。但是,人们必须承认和认识到,满清殖民统治的实质和其实行的民族等级隔离制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它是一个剥削、压迫、欺压广大以汉族为主体人民的罪恶侵略者统治阶层。只有清醒正确认识历史并反省历史,才能使今天的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强者屹立起来。  

  纵贯历史各朝代,其间穿插许多本人思考的观点和引用的论据。很多观点跟正统历史教育是不一致的,但是我尽量想实事求是地、保持自我观点原意地表达出来。当然也借用了一些网上其他前辈的观点和说法。之所以用一周时间写出此文,一是想把心中所感所想阐发出来,算是给自己做个书面见证,不至于以后淡忘,另外也想以飨各位网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批评指正。二是想通过论证存在于中国这块5000年悠久文明土地上的温床效应和黑洞效应,引起大家关注这个事实,作为一种民族危机感植入到国人的血液中,使之驱动每个人的工作和学习。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乐而忘忧的习性、国家富而不强的轮回使得汉民族遭受了屡次民族耻辱和亡国屈辱。所以,揭示操纵这种文明反复摧残又反复重建文明现象的规律就显得很必要了,而认识和懂得把握利用这个规律则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如果中国想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口号的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6:04:53编辑过]
个人觉的历史的各个阶段都要研究,不能因为清朝受过外辱就不想谈它 再说清政府真的不想强国?只是封建统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即使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要是在十九世纪也未必就会搞资产阶级革命,放弃封建统治(即体制)。所以国门一样会被别人用枪炮轰开。清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应该是最强大的了,否则当时岂不是还叫秦汉等国名。
    至于说清剧,呵呵,咱老百性爱看啊,你想皇帝高高在上,底下黑哑哑的跪着一片,喊着万万岁之类的,做人就得这样,多威风啊 ,还有就是皇帝,阿哥整天啥事不干,整天周旋与众多MM之间,幸福啊。咱普通人是没那天了,可咱看着过瘾啊。至于什么制度没关系,关键是只要有青天大老爷就行了,先受冤屈,再平反昭雪,多让人激动啊,真让那些没受过冤屈的人觉的自己白活了。所以咱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不是说什么什么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嘛,至于照不到的地方不亮,也只能怪你自己待的地方不对。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清剧即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题材,又对安定团结,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
中国历史除了清朝可以落后世界200年,其他腐败的王朝有哪个能有这本事?清朝入关后采取的是奴化(那时起中国人都要叫满清主子,自称奴才)教育,愚民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历史不能重演,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真正的中国历史,中国不是没有亡国过,中国的元朝和清朝就是亡国历史!
主体民族占统治地位时中国没有被人小瞧过,少数民主占统治地位时,由于生活地域的局限,民族文化不是主体.为达到统治主体民族必须采取扼杀大多数维护少数人的利益和思想,典型的殖民主义思想.
不堪回首啊~
又有什么用呢

人是靠DNA延续种族,国家靠的是历史.错误的必须纠正不然出生的是怪胎.

我们的教科书本来就是edited版本。
上课啦来听课啦
叮~~~叮~~~~~~~
[B]以下是引用[I]poweroo8[/I]在2005-9-12 17:43:00的发言:[/B][BR]主体民族占统治地位时中国没有被人小瞧过,

这个就属于自吹自擂了,汉族中央政权被少数民族灭了的可不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5 12:29:49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poweroo8[/I]在2005-9-15 12:27:00的发言:[/B][BR]大秦猛士: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族没错,一个民族征服占绝另一个民族的时候,如果是成功扼杀绝对人数占多数的文化并且成功消灭该文化才叫民族灭绝.拜托你搞清楚概念.真的不想骂你.

我说的是政权被消灭,不是民族灭绝,你没火可以对我发。
1    拍清廷剧成本低 道具多 。其他朝代道具不全 ,导演也未必能分清 。
2    主体观众是中年妇女  能看懂收视率高 。总不能老是考状元取娘子吧 。
[quote][B]以下是引用[I]poweroo8[/I]在2005-9-11 22:41:00的发言:  补充一点,全世界看不起中国人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清朝!!!!!!!!!!!

----------------------------------

同感 , 经典  。
[quote][B]以下是引用[I]poweroo8[/I]在2005-9-12 17:43:00的发言:[/B][BR]主体民族占统治地位时中国没有被人小瞧过,少数民主占统治地位时,由于生活地域的局限,民族文化不是主体.为达到统治主体民族必须采取扼杀大多数维护少数人的利益和思想,典型的殖民主义思想.

------------------------------------------------------------------------------

内耗也大了 。
LZ所说不算错,不过古为今用啊!去追究陈年烂帐没什么现实意义啊!反而引发不必要的民族矛盾,反正现在情况不错拉,何必自找麻烦啊!
但是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停一停啊,在某个电视剧中,某某扮演的乾隆竟然说“不聋不瞎不配当家”的话,很是误导观众的,那个影响甚至让我在看《亮剑》时,怀疑这个也是YY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