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位爱好者的收藏看德系8×30军用望远镜》----发表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58:09
《从几位爱好者的收藏看德系8×30军用望远镜》北旅论坛版
《北旅论坛》综稿(论坛会员FUNDER、GRAYKNIGHT、EDF、CJM、SAMC、HANDYWAY、PRISM、JEFFYAN、钛、长征、我是军事迷提供文字及图片)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手持双筒望远镜的发展走向成熟,采用双胶合消色差(注一)物镜、普罗转像棱镜(注二)的双筒望远镜开始应用于军事活动之中。战场环境对前线步兵手持使用的望远镜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1、视场尽可能宽广以利于搜索观测;2、结构紧凑,便于携行、使用;3、合理的规格设置,以保证光学性能在前两项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优异;4、可以安装测角、测距用分划板。使用普罗转像棱镜的双筒望远镜都能满足第4项要求,如何满足1、2、3项的要求则要看设计者的水平了。针对上述要求,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种规格的军用望远镜。其中德国制造的8X30规格(八倍,物镜口径三十毫米)的军用望远镜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以及一些历史原因,影响很大,在许多国家都有其改进、仿制、发展型号,可以统称为“德系8×30军用望远镜”。下面展示的几架爱好者收藏品,在该系列中就颇有代表性。

8X30规格望远镜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外廓尺寸小,方便单、双手握持,适合单兵携带使用,因此多家德国厂商都有长期生产这一规格军用望远镜的历史,而蔡司(ZEISS)公司的产品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作。蔡司公司的主要望远镜生产基地耶拿(CARL ZEISS JENA)从1894年开始生产望远镜,1920年推出了8×30规格的经典产品:DELTRENTIS。

DELTRENTIS是在1910年蔡司6×30SILVAMAR望远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关键技术是采用了1917年诞生的ER爱乐弗广角目镜。这种目镜的接目镜(注三)和场镜(注四)都为双胶合镜片,中间则是一片双凸透镜,表观视场(注五)达到了60-75度。蔡司公司在选用ER爱乐弗广角目镜的同时,对DELTRENTIS的物镜焦距、口径、棱镜的尺寸也做了精心配置,使得该镜的实际视场(注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5度。除了视场大以外,DELTRENTIS合理的参数配置加上蔡司公司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其总体性能出类拨萃,完全能满足战场使用要求。综合了以上优点的DELTRENTIS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的好评,但其从军历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其同门师兄蔡司SILVAMAR已大量装备德军,并经历了一战的考验,所以DELTRENTIS直到二战开始时也没有得到军队订货。但金子总是会发光的,相当多的德国军人自费购置了DELTRENTIS并把它们带到各个战场。从冰天雪地的俄国前线到烈日炎炎的北非沙漠,DELTRENTIS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德国国防军第98步兵师的一名中尉军官如此描述他心爱的DELTRENTIS:“我的8倍蔡司望远镜观测效果如此之好,难以想象它经过了1941年俄国炎热干燥的夏天和吞噬一切的冬季的可怕折磨,要知道我随时需要扑倒在地上或紧贴住掩蔽物,这个时候我不得不粗野地将它压在身下。”

二战后的DELTRENTIS开始用铝合金代替黄铜作为镜体材料,重量从原来的700克降到500多克,光学玻璃也有改进,最重要的进步是采用了增透镀膜技术,提高了透光率,光学性能更好了。               

图1就是一架带有1Q优等品标志的DELTRENTIS,编号4622485,1976年产,物、目镜镀有淡蓝色的单层增透膜,物镜桶内装有漏斗型的消光筒。DELTRENTIS的生产直到1990年蔡司耶拿工厂关闭才停止,七十年来基本结构原封未动,这足以证明其原始设计的成功。

对于DELTRENTIS这个名字,估计不少人会感到陌生,而说到“德八望远镜”,知道的人就多了。“德八”就是在中国的DELTRENTIS。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流入中国的德制望远镜显然给我军各级指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1952-----1959年间,新中国向地处东德的蔡司耶拿望远镜厂大量订购军猛毒担渲惺孔疃嗟木褪荄ELTRENTIS,我军称之为“德制八倍望远镜”,通称“德八”。唯一表示它是我军装备的标识是加刻在左镜肩上的“八一”军徽。我军装备的DELTRENTIS在经历了共和国几乎每一次军事行动后,于九十年代初开始逐渐退役,成为望远镜爱好者的收藏佳品。

图2就是一架“德八”。从外观上看,它与前面那架DELTRENTIS的最大区别就是那个显眼的八一军徽。除了产品编号外,还有以下几点能说明其较早的生产年代:1、带有早期镀膜特征的淡蓝色单层增透膜;2、占据整个视场的大十字分划线,并刻有10到60的密位数字。

“德八”都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了,仍然宝刀不老。一位收藏者曾将手头的“德八”和一架2001年生产的国产8X30军用望远镜放在一起细细比较,得出了以下令人意外的结论。1、“德八”的握持手感更舒适;2、“德八”的镀膜似乎更好,比它晚了半个世纪的国产新镜镀膜“反光很强烈”;3、“德八”的观测舒适度更高一筹,成像立体感更强;4、“德八”的制造工艺全面优胜,包括油漆工艺、分划板刻线更精细,设有消光筒等;5、国产新镜唯一能胜出的是亮度稍高(这似乎与第2点对比结论有冲突)。虽然要求一位“德八”的收藏者做出完全客观、科学的对比评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蔡司望远镜的优异品质仍然由此可见一斑。

二战后的DELTRENTIS除装备我军外,也曾长期装备东德军队。图3是一款比较特别的带“MDI”标识的DELTRENTIS,编号4176302,1973年产。MDI是德文“内政部”的缩写,说明该望远镜是东德内政部所属部队的装备。这种标识方法符合德国军队的传统,即一款望远镜被军方选用后,不再使用厂家原定的型号名称而改用军用标识,但规格、性能并无变化。DELTRENTIS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军用品仍保留统一的蔡司产品序列号,因此对于收藏者而言,不论军品民品都可以方便地根据序列号判断其生产年代。

这架MDI望远镜已不再使用早期占满整个视场的大十字分划线,而是简化为仅位于视场中心区域的倒T型分划线,并取消了密位数字,减少了观测时对视线的干扰。返观前面那架1976年产的DELTRENTIS,则不但进一步缩小了分划线刻度的尺寸,连位置也改到了视场的底部,这样在一般观测时就几乎感觉不到分划线的存在了。这些变化正反映了随着其它军用测距仪器的发展,手持望远镜概略测距功能的实用意义已逐渐弱化的现实。

德制8X30军用望远镜的优异性能,早就引起了当时苏联的注意。苏联的军工生产虽然早已自成体系,很多时候还是实行简单有效的拿来主义。苏联以蔡司DELTRENTIS为蓝本,简化工艺,生产出了B8X30军用望远镜(通称B8)。简化措施包括去掉了镜内的消光筒,用涂油灰来代替密封垫密封镜体等。另外B8望远镜也采用了简洁的倒T布局分划线,但线条比较粗。在整个冷战期间,除了东德继续按原标准生产DELTRENTIS外,华约各国几乎是按苏联的统一图纸,大量生产B8望远镜以及仿制品,生产国包括前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区分其产地的主要依据是左镜肩上的厂家标识。

图4是一架前苏联制造的B8,图5则是一架罗马尼亚制造的B8,两者外形、性能完全相同。总体而言,B8望远镜的光学性能比DELTRENTIS稍差,反映了苏军装备“够用就行”的指导思想。

使用过B8望远镜的人都对其带来的明显发黄的景物色彩(俗称偏黄)印象深刻(蔡司DELTRENTIS 也偏黄,但非常轻微,难以察觉),对于其中的原因广大望远镜爱好者们莫衷一是:有说因为俄罗斯积雪季节长,有意设计成偏黄有利于提高雪地观测舒适性的;有说是镀膜和光学玻璃本身的颜色造成,并非生产者有意为之的,等等。不过有B8实际使用经验的爱好者都承认:偏黄确实能在积雪、大晴天等光线强烈的环境下使观测更舒适,可以一定程度免去使用黄色滤光镜的麻烦。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主动式红外夜视仪陆续装备各国军队,这种仪器发射的红外光是肉眼不可见的,如何在夜间简单有效地侦测敌方夜视仪的使用?B8观察红外线军用望远镜(通称B8观红)应运而生。其工作机理是在左目镜组内增设一片红外线感光屏,在夜间处于打开位置时,对方夜视仪发射的红外线会在这片感光屏上激发出一个绿色光点。白天观测时关上感光屏,就是一架普通的军用望远镜。虽然这种望远镜的感光屏在使用前要用含紫外线的光源(包括阳光)进行激励,不是非常方便,但比夜视仪的造价要低多了,如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发现敌情。

图6、7里就是一架B8观红。与普通B8的区别主要是:1、为了安装感光屏,镜体增高了,上棱镜室盖厚了很多,以容纳感光屏开关机构;2、左镜肩上增设了一个控制感光屏开关的旋纽。除了外形不同,B8观红与普通B8的光学性能、观测效果基本相同。

B8望远镜除了长期装备华约集团军队外,对长期沿用苏军装备的我军也有直接的影响。在中苏关系良好的时期,我军就曾大量进口B8装备各级部队。后来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军用望远镜的进口渠道逐渐断绝。从六十年代开始,我国模仿B8观红自行制造的六二式8X30望远镜(分为普通型和观红型)逐步装备部队。

图8就是一架“江”字号普通型六二望远镜。与其原型B8观红的区别主要是去掉了观红装置,外观上看就是没有了控制红外线感光屏的旋纽。另有以下两点改进:1、增设了两个干燥仓(见图9)。  旋下图中所见的螺盖,是一个很小的空腔,可以放入几颗干燥剂。螺盖是透明的,用以观察干燥剂是否失效以便及时更换。干燥仓的设置强化了防潮性能,大大减小了镜身内部棱镜、镜片霉变的机会,更适合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使用。在世界范围内同规格的望远镜采用干燥仓的仅此一家,成为六二式望远镜的一大特色。2、采用镀镍螺钉固定棱镜室盖板,基本杜绝了锈蚀的问题,同样提高了湿热环境的适用性能。

如果说普通六二和原型B8观红外观上还有区别的话,六二观红型望远镜(见图10、11)

与B8观红就是难分伯仲了,不同之处是六二观红也采用了干燥仓和镀镍螺钉。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我军六二式望远镜不分别针对B8和B8观红进行仿制,而是都仿制B8观红?对此我们没有找到确实的资料,只能推断与我国军工生产能简则简的传统有关。以B8观红为原型建立六二观红生产线后,如需生产普通观红,不装观红装置即可,无需做其它改动,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说到六二观红,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六二观红虽然产于中国,却是由越南人民军最早在战场上实际使用的。在六十年代的越南战场上,美军使用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对惯于夜战的越南军队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应越南方面的请求,我国赶制了大批六二观红,无偿援助越方,有力地支持了越南人民打击侵略者的斗争。

六二式望远镜的光学性能就我国六十年代的工业水平而言算是不错的:视场大、成像锐度度高、色差控制得也比较好,和其原型B8观红相当。此外六二式望远镜的机械加工工艺也相当精细,比如说目镜调焦轮几十年用下来仍很顺滑,没有B8常见的卡滞现象。其不足则有以下几点:1、装备量最大的“98”字六二式望远镜“偏黄”严重,较之B8明显得多,而且色调不同:B8是偏冷、淡淡的黄绿色,六二则是浓重的暖黄色。形象地说:从“98”字六二看出去,即使是盛夏时节的景色也带上了一抹秋意;2、观测时有“漏光” (视场周围有干扰观测的光环)现象;3、外观工艺不好,例如镜身饰皮黯淡无光,显得很粗糙。

前面提到的“江”字、“98”字,都是生产六二式望远镜的军工厂简称。此外还有3881、3802等,难以尽数,不同厂家的产品通过在镜肩上打厂标予以区别。对六二式望远镜生产厂家进行考证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例如“江”字究竟是哪个厂的简称?一说是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江西凤凰光学仪器公司的前身);另一种说法则是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江南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曾有军镜收藏者专门请教过江南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得到的答案是“江”字六二确系南京生产,1970年停产。经进一步查证,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是由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在内的多家企业在六十年代末组建的,1970年投产,是否继续生产六二式望远镜就不得而知了。

普通型和观红型六二式望远镜现均已停产,几十年来总产量数以百万计,在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两山战斗、南沙守礁部队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可谓功勋卓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1 2:14:06编辑过]
《从几位爱好者的收藏看德系8×30军用望远镜》北旅论坛版
《北旅论坛》综稿(论坛会员FUNDER、GRAYKNIGHT、EDF、CJM、SAMC、HANDYWAY、PRISM、JEFFYAN、钛、长征、我是军事迷提供文字及图片)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手持双筒望远镜的发展走向成熟,采用双胶合消色差(注一)物镜、普罗转像棱镜(注二)的双筒望远镜开始应用于军事活动之中。战场环境对前线步兵手持使用的望远镜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1、视场尽可能宽广以利于搜索观测;2、结构紧凑,便于携行、使用;3、合理的规格设置,以保证光学性能在前两项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优异;4、可以安装测角、测距用分划板。使用普罗转像棱镜的双筒望远镜都能满足第4项要求,如何满足1、2、3项的要求则要看设计者的水平了。针对上述要求,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种规格的军用望远镜。其中德国制造的8X30规格(八倍,物镜口径三十毫米)的军用望远镜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以及一些历史原因,影响很大,在许多国家都有其改进、仿制、发展型号,可以统称为“德系8×30军用望远镜”。下面展示的几架爱好者收藏品,在该系列中就颇有代表性。

8X30规格望远镜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外廓尺寸小,方便单、双手握持,适合单兵携带使用,因此多家德国厂商都有长期生产这一规格军用望远镜的历史,而蔡司(ZEISS)公司的产品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作。蔡司公司的主要望远镜生产基地耶拿(CARL ZEISS JENA)从1894年开始生产望远镜,1920年推出了8×30规格的经典产品:DELTRENTIS。

DELTRENTIS是在1910年蔡司6×30SILVAMAR望远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关键技术是采用了1917年诞生的ER爱乐弗广角目镜。这种目镜的接目镜(注三)和场镜(注四)都为双胶合镜片,中间则是一片双凸透镜,表观视场(注五)达到了60-75度。蔡司公司在选用ER爱乐弗广角目镜的同时,对DELTRENTIS的物镜焦距、口径、棱镜的尺寸也做了精心配置,使得该镜的实际视场(注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5度。除了视场大以外,DELTRENTIS合理的参数配置加上蔡司公司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其总体性能出类拨萃,完全能满足战场使用要求。综合了以上优点的DELTRENTIS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的好评,但其从军历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其同门师兄蔡司SILVAMAR已大量装备德军,并经历了一战的考验,所以DELTRENTIS直到二战开始时也没有得到军队订货。但金子总是会发光的,相当多的德国军人自费购置了DELTRENTIS并把它们带到各个战场。从冰天雪地的俄国前线到烈日炎炎的北非沙漠,DELTRENTIS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德国国防军第98步兵师的一名中尉军官如此描述他心爱的DELTRENTIS:“我的8倍蔡司望远镜观测效果如此之好,难以想象它经过了1941年俄国炎热干燥的夏天和吞噬一切的冬季的可怕折磨,要知道我随时需要扑倒在地上或紧贴住掩蔽物,这个时候我不得不粗野地将它压在身下。”

二战后的DELTRENTIS开始用铝合金代替黄铜作为镜体材料,重量从原来的700克降到500多克,光学玻璃也有改进,最重要的进步是采用了增透镀膜技术,提高了透光率,光学性能更好了。               

图1就是一架带有1Q优等品标志的DELTRENTIS,编号4622485,1976年产,物、目镜镀有淡蓝色的单层增透膜,物镜桶内装有漏斗型的消光筒。DELTRENTIS的生产直到1990年蔡司耶拿工厂关闭才停止,七十年来基本结构原封未动,这足以证明其原始设计的成功。

对于DELTRENTIS这个名字,估计不少人会感到陌生,而说到“德八望远镜”,知道的人就多了。“德八”就是在中国的DELTRENTIS。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流入中国的德制望远镜显然给我军各级指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1952-----1959年间,新中国向地处东德的蔡司耶拿望远镜厂大量订购军猛毒担渲惺孔疃嗟木褪荄ELTRENTIS,我军称之为“德制八倍望远镜”,通称“德八”。唯一表示它是我军装备的标识是加刻在左镜肩上的“八一”军徽。我军装备的DELTRENTIS在经历了共和国几乎每一次军事行动后,于九十年代初开始逐渐退役,成为望远镜爱好者的收藏佳品。

图2就是一架“德八”。从外观上看,它与前面那架DELTRENTIS的最大区别就是那个显眼的八一军徽。除了产品编号外,还有以下几点能说明其较早的生产年代:1、带有早期镀膜特征的淡蓝色单层增透膜;2、占据整个视场的大十字分划线,并刻有10到60的密位数字。

“德八”都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了,仍然宝刀不老。一位收藏者曾将手头的“德八”和一架2001年生产的国产8X30军用望远镜放在一起细细比较,得出了以下令人意外的结论。1、“德八”的握持手感更舒适;2、“德八”的镀膜似乎更好,比它晚了半个世纪的国产新镜镀膜“反光很强烈”;3、“德八”的观测舒适度更高一筹,成像立体感更强;4、“德八”的制造工艺全面优胜,包括油漆工艺、分划板刻线更精细,设有消光筒等;5、国产新镜唯一能胜出的是亮度稍高(这似乎与第2点对比结论有冲突)。虽然要求一位“德八”的收藏者做出完全客观、科学的对比评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蔡司望远镜的优异品质仍然由此可见一斑。

二战后的DELTRENTIS除装备我军外,也曾长期装备东德军队。图3是一款比较特别的带“MDI”标识的DELTRENTIS,编号4176302,1973年产。MDI是德文“内政部”的缩写,说明该望远镜是东德内政部所属部队的装备。这种标识方法符合德国军队的传统,即一款望远镜被军方选用后,不再使用厂家原定的型号名称而改用军用标识,但规格、性能并无变化。DELTRENTIS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军用品仍保留统一的蔡司产品序列号,因此对于收藏者而言,不论军品民品都可以方便地根据序列号判断其生产年代。

这架MDI望远镜已不再使用早期占满整个视场的大十字分划线,而是简化为仅位于视场中心区域的倒T型分划线,并取消了密位数字,减少了观测时对视线的干扰。返观前面那架1976年产的DELTRENTIS,则不但进一步缩小了分划线刻度的尺寸,连位置也改到了视场的底部,这样在一般观测时就几乎感觉不到分划线的存在了。这些变化正反映了随着其它军用测距仪器的发展,手持望远镜概略测距功能的实用意义已逐渐弱化的现实。

德制8X30军用望远镜的优异性能,早就引起了当时苏联的注意。苏联的军工生产虽然早已自成体系,很多时候还是实行简单有效的拿来主义。苏联以蔡司DELTRENTIS为蓝本,简化工艺,生产出了B8X30军用望远镜(通称B8)。简化措施包括去掉了镜内的消光筒,用涂油灰来代替密封垫密封镜体等。另外B8望远镜也采用了简洁的倒T布局分划线,但线条比较粗。在整个冷战期间,除了东德继续按原标准生产DELTRENTIS外,华约各国几乎是按苏联的统一图纸,大量生产B8望远镜以及仿制品,生产国包括前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区分其产地的主要依据是左镜肩上的厂家标识。

图4是一架前苏联制造的B8,图5则是一架罗马尼亚制造的B8,两者外形、性能完全相同。总体而言,B8望远镜的光学性能比DELTRENTIS稍差,反映了苏军装备“够用就行”的指导思想。

使用过B8望远镜的人都对其带来的明显发黄的景物色彩(俗称偏黄)印象深刻(蔡司DELTRENTIS 也偏黄,但非常轻微,难以察觉),对于其中的原因广大望远镜爱好者们莫衷一是:有说因为俄罗斯积雪季节长,有意设计成偏黄有利于提高雪地观测舒适性的;有说是镀膜和光学玻璃本身的颜色造成,并非生产者有意为之的,等等。不过有B8实际使用经验的爱好者都承认:偏黄确实能在积雪、大晴天等光线强烈的环境下使观测更舒适,可以一定程度免去使用黄色滤光镜的麻烦。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主动式红外夜视仪陆续装备各国军队,这种仪器发射的红外光是肉眼不可见的,如何在夜间简单有效地侦测敌方夜视仪的使用?B8观察红外线军用望远镜(通称B8观红)应运而生。其工作机理是在左目镜组内增设一片红外线感光屏,在夜间处于打开位置时,对方夜视仪发射的红外线会在这片感光屏上激发出一个绿色光点。白天观测时关上感光屏,就是一架普通的军用望远镜。虽然这种望远镜的感光屏在使用前要用含紫外线的光源(包括阳光)进行激励,不是非常方便,但比夜视仪的造价要低多了,如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发现敌情。

图6、7里就是一架B8观红。与普通B8的区别主要是:1、为了安装感光屏,镜体增高了,上棱镜室盖厚了很多,以容纳感光屏开关机构;2、左镜肩上增设了一个控制感光屏开关的旋纽。除了外形不同,B8观红与普通B8的光学性能、观测效果基本相同。

B8望远镜除了长期装备华约集团军队外,对长期沿用苏军装备的我军也有直接的影响。在中苏关系良好的时期,我军就曾大量进口B8装备各级部队。后来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军用望远镜的进口渠道逐渐断绝。从六十年代开始,我国模仿B8观红自行制造的六二式8X30望远镜(分为普通型和观红型)逐步装备部队。

图8就是一架“江”字号普通型六二望远镜。与其原型B8观红的区别主要是去掉了观红装置,外观上看就是没有了控制红外线感光屏的旋纽。另有以下两点改进:1、增设了两个干燥仓(见图9)。  旋下图中所见的螺盖,是一个很小的空腔,可以放入几颗干燥剂。螺盖是透明的,用以观察干燥剂是否失效以便及时更换。干燥仓的设置强化了防潮性能,大大减小了镜身内部棱镜、镜片霉变的机会,更适合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使用。在世界范围内同规格的望远镜采用干燥仓的仅此一家,成为六二式望远镜的一大特色。2、采用镀镍螺钉固定棱镜室盖板,基本杜绝了锈蚀的问题,同样提高了湿热环境的适用性能。

如果说普通六二和原型B8观红外观上还有区别的话,六二观红型望远镜(见图10、11)

与B8观红就是难分伯仲了,不同之处是六二观红也采用了干燥仓和镀镍螺钉。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我军六二式望远镜不分别针对B8和B8观红进行仿制,而是都仿制B8观红?对此我们没有找到确实的资料,只能推断与我国军工生产能简则简的传统有关。以B8观红为原型建立六二观红生产线后,如需生产普通观红,不装观红装置即可,无需做其它改动,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说到六二观红,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六二观红虽然产于中国,却是由越南人民军最早在战场上实际使用的。在六十年代的越南战场上,美军使用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对惯于夜战的越南军队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应越南方面的请求,我国赶制了大批六二观红,无偿援助越方,有力地支持了越南人民打击侵略者的斗争。

六二式望远镜的光学性能就我国六十年代的工业水平而言算是不错的:视场大、成像锐度度高、色差控制得也比较好,和其原型B8观红相当。此外六二式望远镜的机械加工工艺也相当精细,比如说目镜调焦轮几十年用下来仍很顺滑,没有B8常见的卡滞现象。其不足则有以下几点:1、装备量最大的“98”字六二式望远镜“偏黄”严重,较之B8明显得多,而且色调不同:B8是偏冷、淡淡的黄绿色,六二则是浓重的暖黄色。形象地说:从“98”字六二看出去,即使是盛夏时节的景色也带上了一抹秋意;2、观测时有“漏光” (视场周围有干扰观测的光环)现象;3、外观工艺不好,例如镜身饰皮黯淡无光,显得很粗糙。

前面提到的“江”字、“98”字,都是生产六二式望远镜的军工厂简称。此外还有3881、3802等,难以尽数,不同厂家的产品通过在镜肩上打厂标予以区别。对六二式望远镜生产厂家进行考证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例如“江”字究竟是哪个厂的简称?一说是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江西凤凰光学仪器公司的前身);另一种说法则是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江南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曾有军镜收藏者专门请教过江南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得到的答案是“江”字六二确系南京生产,1970年停产。经进一步查证,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是由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在内的多家企业在六十年代末组建的,1970年投产,是否继续生产六二式望远镜就不得而知了。

普通型和观红型六二式望远镜现均已停产,几十年来总产量数以百万计,在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两山战斗、南沙守礁部队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可谓功勋卓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1 2:14:06编辑过]
德系8X30军用望远镜除了在社会主义阵营军队中普遍装备外,在西方国家也大量列装。图12是一架瑞士陆军的KERN8X30望远镜,1966年产。该镜结构、外观虽然与典型的德系8X30望远镜如出一辙,但已跳出了完全仿制的框框,做了以下几项改进:1、采用了伸缩式接目罩,更方便佩带眼镜、防毒面具的人员使用;2、接目罩改为杯状,观测时与脸部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了舒适性;3、采用了一次成形的塑料镜盒,可以直接用水清洗,比传统的牛皮制镜盒更方便维护;4、望远镜从侧面放入镜盒(见图13),取用方便,人机工效大大提高。另外,从其接目镜片内凹(传统德系望远镜目镜片外凸)推断,KERN望远镜的目镜组已重新设计,与西德蔡司(二战后蔡司公司分别在两德存在,各自生产自己的产品,名称略有不同,两德统一后合并,统一使用CARL ZEISS的名称)的产品类似。

作为六十年代的军用望远镜,KERN望远镜的光学性能是令人惊叹的:1、极高的透光率,形象地说就是看出去很“亮”。理论上入射光线经过望远镜内多层透镜、棱镜表面的反射和玻璃本身的吸收都会有较大衰减,人眼的感受就是景物变“暗”了。通过KERN望远镜观测却没有这种感觉,说明其光衰减很小;2、不偏色。前面提到的军用望远镜都有或轻或重的“偏黄”现象,虽然这对望远镜的总体性能没有大的影响,KERN望远镜还是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保证了景物色彩的真实、自然。

KERN望远镜的改进型号至今仍是瑞士陆军的装备,但其生产商KERN已被德国莱卡公司(LEICA)收购,镜身厂标改为“LEICA”。

在原西德以至今天的德国,8X30规格的军用望远镜也一直装备其军队,主要生产厂家是STEINER和HENSOLDT。其中HENSOLDT是德国的老牌军用光学企业,也是西德蔡司集团的成员,德军现役G36突击步枪的光学瞄准镜就是该公司的产品。

图14是一架较早期的HENSOLDT8X30望远镜,北约编号6650-12-124-8444(6650是北约军队“望远镜”的编号,12是德国的北约编号,124和8444则表示具体望远镜型号)。该镜有以下特色:1、一改望远镜配用镜盒的传统,全镜包覆了一层厚实的军绿色橡胶,免去了镜盒。这样做一来方便使用,二来减少了碰坏望远镜的机会,是当代军用望远镜的流行设计;2、镜腔内充有氮气,只要镜身密封不被破坏,其防霉、防水性能是非常可靠的。这也是当代军镜的发展方向;3、采用了成本高但效果好的“全表面多层镀膜”技术,大大提高了透光率。实用中该镜亮度的确非常高,成像锐度高,景物立体感很强,非东德蔡司、B8、六二式望远镜可比;4、和KERN军用望远镜一样,解决了“偏色”的问题,景物色彩真实自然;5、物、目镜盖与镜身连为一体,材质为极柔韧的橡胶,利于保护镜片。从实物看,该镜至少有二十年的历史了,物、目镜盖仍然完好,只是在翻折多的部位有一些痕迹,可见其材料工艺的先进。从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领略到西德强大的经济与技术实力。

图15则是一架改进型的HENSOLDT8X30望远镜,北约编号6650-12-199-2875。该镜外观与早期型大致相同,但外包橡胶工艺有所改良,目镜盖改为使用更便捷的一个大罩子。新旧两型HENSOLDT8X30的光学性能差异明显:1、改进型有激光防护功能,因此在透光率和色彩还原方面不如早期型,成像略暗、色彩偏绿,但程度不算严重;2、改进型的成像清晰度和对比度明显优于早期型,这主要是其视场一反传统地减小到了7.5度(传统德系8X30军用望远镜的视场均为8.5度),为提高像质创造了条件。从这些差异我们发现:望远镜的各项性能是相关的,例如激光防护必然影响其透光率,视场小则像差会更容易控制,设计者必须有所取舍。

STEINER公司生产的8X30规格望远镜不但配发本国军队,也是许多其他国家军队的

制式装备。图16是一架最近生产的民用型STEINER8X30,外形、性能与军用型基本相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该型望远镜已不能说是传统德系8X30望远镜家族的成员了:STEINRE望远镜使用了非金属的马克罗尼纤维做为镜体材料,大大减轻了重量,也更耐腐蚀。其外形、结构也突破了同规格望远镜的传统,镜身饱满,握持稳固,棱镜不易因碰撞移位。这款望远镜虽然并非STEINER公司的高档产品,但经实际比较,在白天观察时,其亮度、色彩还原水平比广受好评的国产95式7X40军用望远镜还要好,说明其光学性能是相当好的。



以上介绍基本说明了德系8X30军用望远镜从产生到今天的发展脉络。随着世界范围内步兵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望远镜便携性能的要求有所降低,对观测效果的要求却有提高: 比如要求更高的亮度以适应复杂的野外作战气象条件,更好的观测稳定性以便于在行驶中的车船中使用等。8X30规格的望远镜虽然有镜体较小的优势,但其规格限制了光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观测稳定性也明显不如7倍的望远镜。因此,当代军用望远镜的主流规格已转为7X40甚至7X50,传统的8X30规格军用望远镜已难续昨日辉煌。关于现在主流的7倍军用望远镜,我们以后将有专文介绍。
注一、色差:即色散,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人另一种介质时,不同颜色光线会被分散开的现象。消色差是指将色散率不一样的光学玻璃叠合在一起,使它们的色散能够在某一波长互相补偿,这样可以大大减小色差。



注二、普罗棱镜:普罗棱镜是一对互成90度的直角棱镜反射4次入射光线,完成转像。使用这种棱镜的望远镜特点是物镜和目镜不在一条轴线上。



注三、接目镜:目镜组中最靠近眼睛的镜片
注四、场镜:目镜组中最靠近物镜的镜片
注五、实际视场和表观视场:实际视场表示望远镜视野中能看到的范围,而表观视场表示望远镜中的视野 相对于人眼所张的角度。它们之间的换算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表观视场=实际视场×放大倍数。表观视场在60度(也有标准定为65度)以上可以称为广角视场。



贴主注:本文曾刊登于《兵器知识》2003年10月号,有删节。现将完整版刊出,作为论坛资料。转载请注明出处。另因容量限制,原文所配图片无法贴出,暂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1 1:50:30编辑过]
这本我都有。。。。。。
老羊
[em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