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史看1140年岳飞的北伐——黄龙府,可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53:44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589d160100i43b.html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金史·宗弼传》中的一些记载:
  宗弼由黎阳趋汴,右监军撒离喝出河中趋陕西。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李成取洛阳,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时天眷三年也。上使使劳问宗弼以下将士,凡有功军士三千,并加忠勇校尉。攻岚、石、保德皆克之。
  所谓的天眷三年,即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也就是在这年,岳飞在郾城颍昌府两战中大败宗弼,后因宋高宗从中作梗,岳飞被迫停止北伐。很显然,这里和金史的记载,完全不相符,那我们相信谁好呢?

  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宗弼传这段文字,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一、既然说“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那么,宗弼要收复河南,肯定是要和岳飞和韩世忠正面交锋,要大败两者,夺去州郡要害,才能夺取河南全境。而岳飞和韩世忠都是当代名将,之前宗弼和韩世忠的交锋,《金史·宗弼》传里面写得淋漓尽致,唯恐不祥,而这次收复河南的交锋,更应该大书特书,看宗弼元帅如何大显神通,大败宋朝两大名将。可是,这个精彩的时刻,堂堂宗弼传居然欠奉,只是简单交待了“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实在让人失望呀。

  二,宗弼元帅出征,手下应该名将如云吧?像当年的宗翰(粘罕),宗望(斡离不),手下就有完颜活女、拔离速、银可术、阇母、娄室、挞懒等名将,这些宿将,完颜活女曾败种师中、拔离速败姚古、阇母、娄室等平陕西,无一不是功绩赫赫;如今呢,却是孔彦舟、王伯龙、李成之流。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的身份,宋史上记载的很清楚,不过呢,还是先从金史的角度上说吧:
  《金史·李成》传中记载:“李成,字伯友,雄州归信人。勇力绝伦,能挽弓三百斤。宋宣和初,试弓手,挽强异等。累官淮南招捉使。成乃聚众为盗,钞掠江南,宋遣兵破之,成遂归齐,累除知开德府,从大军伐宋。”
  《金史·孔彦舟》传中记载“孔彦舟字巨济,相州林虑人。亡赖,不事生产,避罪之汴,占籍军中。坐事系狱,说守者解其缚,乘夜逾城遁去。已而杀人,亡命为盗。宋靖康初,应募,累官京东西路兵马钤辖。闻大军将至山东,遂率所部,劫杀居民,烧庐舍,掠财物,渡河南去。宋人复招之,以为沿江招捉使。彦舟暴横,不奉约束,宋人将以兵执之,彦舟走之齐,从刘麟伐宋,为行军都统,改行营左总管。”
  很显然,孔和李两人,本来都是流寇,被宋朝各路官军打得大败,只好逃来金国。他们的战斗力和名声之差,由此可见,可堂堂的大金国,居然以他们为宝,当上堂堂的分路大将军,实在让人称奇啊!

  三,“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嗯,这话好生熟悉,这和水浒传中的“天子听罢,便叹道:‘寡人怎知此事!童贯回京时奏说:‘军士不服暑热,暂且收兵罢战。’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这些话,好相似啊!
  其实,从上面三点,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宗弼应该在河南吃了败仗,否则不用如此为尊者讳。强调岳飞和韩世忠守州郡要害,却又不说明宗弼如何大破两人,从而收复河南。因为毕竟宗弼打了败仗,修史之人脸皮再厚,也最多只能语焉不详,而不能颠倒是非。但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就是宗弼吃了败仗,手下人马死伤惨重,怎么办?于是编出一个岳飞和韩世忠守州郡要害,这样他们就可以解释了,岳韩毕竟是名将,从他们手里夺取河南,是多么不容易,人马死伤多一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其实,当时岳飞和韩世忠真在河南么?当然不是。大家必须相信赵构和秦大丞相的对“和平”的诚意。他们去接受河南陕西两处地方,小心翼翼之极,唯恐激怒金人,反悔不干了,他们怎么敢立即派大军进驻河南?再说,以他们一向疏于国防的做法,宗泽在世,死守东京,赵构尚且不派兵进驻河南州郡要害,何况是金宋刚刚签订“和平条约”,他们怎么会如此聪明,主动派岳飞和韩世忠进驻河南呢?
  相反,当时的岳飞的确想借祗谒陵寝之机进驻河南,可赵构不让,他还为此特地下了诏给岳飞说:
  “敕,具悉。朕以伊瀍顷隔于照临,陵寝久稽于汛扫,逮兹恢复之日,亟修谒欵之仪。卿概然陈情,请为朕往。虽王事固先于尽瘁,然将阃不可以久虚。殆难辍于抚绥,徒有怀于忠荩。寝寐于是,嘉叹不忘。已降指挥,止差将官一两员,部押壕寨人匠、军马共一千人,随士褭、张焘前去,卿不须亲往。故兹诏示,想宜知悉。注:《金佗稡编》卷四,《以将阃不可久虚不须亲自祗谒陵寝》。
  从上面的诏书我们可以看得清楚:赵构根本就不敢派大军进驻河南,连祗谒陵寝也只派一千军马,而东京留守刘锜迟迟未能动身。所以难怪宗弼大兵一出,河南陕西各州立失,宋朝根本就没有派什么大军进入河南。而《金史·宗弼传》的作假,也昭然于天下了。

  第二,从宗弼的手下大将竟然多为流寇头目,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就是金国无人。事实上,在绍兴十年前后,都是宗弼一人在强撑大局,从两淮到中原,从中原到川陕,无不见到宗弼大元帅那勤劳忙碌的身影,屡败屡战,难怪《金史·宗弼》这样评价:“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世宗尝有言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非虚言也。”堂堂的大金国,曾经有“兄弟子姓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锐兵”之美誉的金兵金将,只靠宗弼一人,可见“金之国势亦曰殆哉”!

  第三,所谓的“时暑,宗弼还军于汴”,不错,金兵对宋的大部分攻势,都是集中在十月之后,怕暑似乎说得过去,然而金兵不是有“有四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么?坚忍的金兵,居然连夏天都忍受不了么?那建炎四年八月前后,金兵是如何拿下承州和楚州的?楚州是九月被破,而之前楚州已经被围百日,也就是说,金兵是在最热的六月攻打楚州的。假设金兵真的怕暑热,显然,这类兵马的战斗力有限。不要忘记了,十二世纪初,我国气候加剧了转寒的进程。公元1111年,位居江、浙之间拥有2200平方公里面积的太湖.不但全部结冰且冰坚实的足可通车。寒冷天气把太湖洞庭山出名的柑桔全部冻死!杭州降雪不仅比平常频繁,而延至暮春。公元113l一1260年,杭州平均终雪日竞迟至四月九日,比十二世纪以前最迟春雪日期差不多推迟了一个月。公元1153—1155年,靠近苏州的运河冬天常常结冰,船夫不得不经常以铁锤破冰开路。公元1170年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十月二十日到北京,见西山偏野皆雪,遂赋诗记念。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冬天结冰,与北京附近的西山十月大雪,两者都是极为罕见的气象事件,显然,北方的气候整体下降,很难让人相信金兵会因为天气酷热而退兵。
  当然,也有人认为,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宗弼立即带大军攻打南宋,这说明宗弼的主力未曾被消灭,金国依旧拥有很大的力量。然而,就我认为,就是这次出兵,恰恰证明金国的力量已尽。
  《金史·宗弼传》是这样记载的:上幸燕京,宗弼朝燕京,乞取江南,上从之。制诏都元帅宗弼比还军,与宰臣同入奏事。俄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太保、都元帅、领行台如故。诏以燕京路隶尚书省,西京及山后诸部族隶元帅府。乃还军,遂伐江南。既渡淮,以书责让宋人,宋人答书乞加宽宥。宗弼令宋主遣信臣来禀议,宋主乞“先敛兵,许弊邑拜表阙下”,宗弼以便宜约以画淮水为界。上遣护卫将军撒改往军中劳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些微妙的东西,首先,宗弼这次南征,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消灭南宋?宗弼毕竟是出色统帅,他不可能不知道,只派大军进攻两淮的后果是什么?当时,吴家军在川陕,岳家军在河南,韩家军在淮东,刘锜守顺昌,张俊和杨沂中在淮西,宗弼在把他们全部消灭前,想灭亡南宋是不可能的,万一金兵在两淮限于苦战,吴家军进攻关中,岳家军进攻中原,韩家军进军齐鲁,那后果是什么,宗弼想必非常清楚。再说,自建炎四年以来,宗弼和宋军多次苦战,已经吃到了苦头,他再好战,也不会如此鲁莽地定一战而取南宋。
  而且,有趣的是,“既渡淮,以书责让宋人,宋人答书乞加宽宥”,这对好战的宗弼来说,还真是少有的事情,而且再“宋主乞‘先敛兵,许弊邑拜表阙下’,宗弼以便宜约以画淮水为界。’无论如何,宗弼如果真想灭亡南宋,这个转变也太快了吧?而且,在答应宋朝求和后,“上遣护卫将军撒改往军中劳之”,并无半分责怪宗弼擅自答应议和或者说他专权之举。所以,如果没有别的原因,我的推测是,这次宗弼的进军,只是为了以战求和!而不是说他有力量消灭南宋。而一向好战的宗弼选择以战求和,最大的原因就是金国力量枯竭,无力与南宋抗衡了。


  《金史·郦琼》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及宗弼问琼以江南成败,谁敢相拒者。琼曰:“江南军势怯弱,皆败亡之余,又无良帅,何以御我。颇闻秦桧当国用事。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既而江南果称臣,宗弼喜琼为知言。”
  在这里,有个问题,既然南宋真如琼所说的不堪,宗弼应该轻松获胜才对,但事实上,宗弼只是跟宋朝议和,通过和议获取许多军事上得不到的利益。但为何宗弼还会“喜琼为知言”呢?我们需要注意这句“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不是只要金国大兵一出,南宋就会投降,而是在暗示宗弼可以以战求和,而结果“江南果称臣”,宗弼获得军事上得不到的利益,才会“喜”。
  而在事实上,这次金兵的入侵也很奇怪,柘皋一战,精锐金国骑兵居然被王德和杨沂中他们所败。尽管王杨两人也算是名将,而且有刘锜帮助,但他们部下,是刚刚组建不久的禁军以及张俊的部下,并非精锐,(刘锜所部兵数极少,顺昌之战,能战者不过数千人)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久历沙场岳韩吴三军,金兵居然被打败了,而且,尽管后期金兵反败为胜,也挫败了张俊所部,但刘锜所部依旧苦撑,韩世忠安然撤退,岳飞正加紧赶来,最终金兵是主动撤退,成败之数,由此可见了。
  

       其实,当时不仅在南边战线,在西方和北方战线,金国也讨不了好。绍兴九年(1139年),西夏乘折可求新丧,进攻府州,得府州。同年冬,海上义士张青自海上至辽东,称南师,攻占苏州(辽宁金县)。中原人被虏在辽者,纷纷起兵响应。金万户胡沙虎率骑兵北攻蒙古,粮尽而还。蒙古追击在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西北之海岭打败金军。在1140年前后,高丽也是不臣于金国了。由此可见,在当时,金国确实到了一个山穷水尽的地步,南宋这个时候不全力北伐,可谓错失良机了。


  很多人认为金宋绍兴和议,是实力均衡下的条约。其实自绍兴和约签订以来,金国二十多年不再进攻南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无力也。金国是全民皆兵制,“加之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金史·兵志),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征战,他们根本无法生产,只能靠俘获抢掠为活,所以对他们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连连征战而无所得,这样生产固然荒废,金兵也无以存活。
  南宋腐败不假,但金国更加难以支持。因为金灭北宋,是落后生产力对先进生产力的胜利,是游牧民族对耕作民族的胜利,而不是什么封建王朝之间的战争!由于女真的入侵和破坏,中原生产力之倒退,是难以统计的。到金朝灭北宋30多年后,整个辖区总户只有300多万(参看王育民《金代户口问题析疑》,载《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发动攻宋战争之初,金朝辖区估计不过100多万户,以一户五口计算,大约仅五六百万口而已。(《金史》卷四十六《食货志·户口》。)而北宋灭亡之前,光河北一地,人口就不下千万!(《宋朝事实类苑》卷8引《魏王别录》载:庆历八年,河北发生大水灾,韩琦竭力营救赈济。次年朝廷下诏嘉奖说:“河北都转运司奏,去年河北艰食,人户流亡,卿多方擘画,全活人命及七百万,并归本业。”《韩魏公集》卷13《家传》所载略同,只是数字比较含糊:“全活人命及五七百万。”当时河北户数,据欧阳修庆历五年言为705700户(注:《欧阳修全集·河北奏草》卷下《论河北财产上时相书》)。若以700万人计,户均约9.9人;若取“五七百万”之中数600万人计,户均约8.5人。实际上,受灾人口不可能是河北总人口,也即河北人口及户均人口很可能比上述数字多些。)

  在女真民族汉化之前,失陷的中原百姓绝对不会随便屈服于金国之下。而宋朝要获胜,关键就是要抢在女真开国精锐老化,而汉化还没完成之前,收复失地。可惜,绍兴和议,加上自毁长城,杀害岳飞,让本来不应发生的南北分裂,终于成为现实了。


  PS:根据邓广铭先生的考证,说岳飞误以当时的燕京城为黄龙城,所谓「直抵黄龙府」,实指燕京而言。在岳珂所编辑的《金佗续编》当中,收集了岳家军中几个幕僚的随军杂记,其中有一段记载说,岳飞自述在做敢战士的时候曾经到过黄龙府,看到那城墙像小山一般高。而敢战士曾经到达的,只是辽国的燕京,所以岳飞所指的黄龙府,是燕京而已。而我这里的标题,也就按岳飞的说法了。请各位勿要误会。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589d160100i43b.html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金史·宗弼传》中的一些记载:
  宗弼由黎阳趋汴,右监军撒离喝出河中趋陕西。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李成取洛阳,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时天眷三年也。上使使劳问宗弼以下将士,凡有功军士三千,并加忠勇校尉。攻岚、石、保德皆克之。
  所谓的天眷三年,即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也就是在这年,岳飞在郾城颍昌府两战中大败宗弼,后因宋高宗从中作梗,岳飞被迫停止北伐。很显然,这里和金史的记载,完全不相符,那我们相信谁好呢?

  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宗弼传这段文字,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一、既然说“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那么,宗弼要收复河南,肯定是要和岳飞和韩世忠正面交锋,要大败两者,夺去州郡要害,才能夺取河南全境。而岳飞和韩世忠都是当代名将,之前宗弼和韩世忠的交锋,《金史·宗弼》传里面写得淋漓尽致,唯恐不祥,而这次收复河南的交锋,更应该大书特书,看宗弼元帅如何大显神通,大败宋朝两大名将。可是,这个精彩的时刻,堂堂宗弼传居然欠奉,只是简单交待了“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实在让人失望呀。

  二,宗弼元帅出征,手下应该名将如云吧?像当年的宗翰(粘罕),宗望(斡离不),手下就有完颜活女、拔离速、银可术、阇母、娄室、挞懒等名将,这些宿将,完颜活女曾败种师中、拔离速败姚古、阇母、娄室等平陕西,无一不是功绩赫赫;如今呢,却是孔彦舟、王伯龙、李成之流。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的身份,宋史上记载的很清楚,不过呢,还是先从金史的角度上说吧:
  《金史·李成》传中记载:“李成,字伯友,雄州归信人。勇力绝伦,能挽弓三百斤。宋宣和初,试弓手,挽强异等。累官淮南招捉使。成乃聚众为盗,钞掠江南,宋遣兵破之,成遂归齐,累除知开德府,从大军伐宋。”
  《金史·孔彦舟》传中记载“孔彦舟字巨济,相州林虑人。亡赖,不事生产,避罪之汴,占籍军中。坐事系狱,说守者解其缚,乘夜逾城遁去。已而杀人,亡命为盗。宋靖康初,应募,累官京东西路兵马钤辖。闻大军将至山东,遂率所部,劫杀居民,烧庐舍,掠财物,渡河南去。宋人复招之,以为沿江招捉使。彦舟暴横,不奉约束,宋人将以兵执之,彦舟走之齐,从刘麟伐宋,为行军都统,改行营左总管。”
  很显然,孔和李两人,本来都是流寇,被宋朝各路官军打得大败,只好逃来金国。他们的战斗力和名声之差,由此可见,可堂堂的大金国,居然以他们为宝,当上堂堂的分路大将军,实在让人称奇啊!

  三,“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嗯,这话好生熟悉,这和水浒传中的“天子听罢,便叹道:‘寡人怎知此事!童贯回京时奏说:‘军士不服暑热,暂且收兵罢战。’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这些话,好相似啊!
  其实,从上面三点,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宗弼应该在河南吃了败仗,否则不用如此为尊者讳。强调岳飞和韩世忠守州郡要害,却又不说明宗弼如何大破两人,从而收复河南。因为毕竟宗弼打了败仗,修史之人脸皮再厚,也最多只能语焉不详,而不能颠倒是非。但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就是宗弼吃了败仗,手下人马死伤惨重,怎么办?于是编出一个岳飞和韩世忠守州郡要害,这样他们就可以解释了,岳韩毕竟是名将,从他们手里夺取河南,是多么不容易,人马死伤多一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其实,当时岳飞和韩世忠真在河南么?当然不是。大家必须相信赵构和秦大丞相的对“和平”的诚意。他们去接受河南陕西两处地方,小心翼翼之极,唯恐激怒金人,反悔不干了,他们怎么敢立即派大军进驻河南?再说,以他们一向疏于国防的做法,宗泽在世,死守东京,赵构尚且不派兵进驻河南州郡要害,何况是金宋刚刚签订“和平条约”,他们怎么会如此聪明,主动派岳飞和韩世忠进驻河南呢?
  相反,当时的岳飞的确想借祗谒陵寝之机进驻河南,可赵构不让,他还为此特地下了诏给岳飞说:
  “敕,具悉。朕以伊瀍顷隔于照临,陵寝久稽于汛扫,逮兹恢复之日,亟修谒欵之仪。卿概然陈情,请为朕往。虽王事固先于尽瘁,然将阃不可以久虚。殆难辍于抚绥,徒有怀于忠荩。寝寐于是,嘉叹不忘。已降指挥,止差将官一两员,部押壕寨人匠、军马共一千人,随士褭、张焘前去,卿不须亲往。故兹诏示,想宜知悉。注:《金佗稡编》卷四,《以将阃不可久虚不须亲自祗谒陵寝》。
  从上面的诏书我们可以看得清楚:赵构根本就不敢派大军进驻河南,连祗谒陵寝也只派一千军马,而东京留守刘锜迟迟未能动身。所以难怪宗弼大兵一出,河南陕西各州立失,宋朝根本就没有派什么大军进入河南。而《金史·宗弼传》的作假,也昭然于天下了。

  第二,从宗弼的手下大将竟然多为流寇头目,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就是金国无人。事实上,在绍兴十年前后,都是宗弼一人在强撑大局,从两淮到中原,从中原到川陕,无不见到宗弼大元帅那勤劳忙碌的身影,屡败屡战,难怪《金史·宗弼》这样评价:“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世宗尝有言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非虚言也。”堂堂的大金国,曾经有“兄弟子姓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锐兵”之美誉的金兵金将,只靠宗弼一人,可见“金之国势亦曰殆哉”!

  第三,所谓的“时暑,宗弼还军于汴”,不错,金兵对宋的大部分攻势,都是集中在十月之后,怕暑似乎说得过去,然而金兵不是有“有四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么?坚忍的金兵,居然连夏天都忍受不了么?那建炎四年八月前后,金兵是如何拿下承州和楚州的?楚州是九月被破,而之前楚州已经被围百日,也就是说,金兵是在最热的六月攻打楚州的。假设金兵真的怕暑热,显然,这类兵马的战斗力有限。不要忘记了,十二世纪初,我国气候加剧了转寒的进程。公元1111年,位居江、浙之间拥有2200平方公里面积的太湖.不但全部结冰且冰坚实的足可通车。寒冷天气把太湖洞庭山出名的柑桔全部冻死!杭州降雪不仅比平常频繁,而延至暮春。公元113l一1260年,杭州平均终雪日竞迟至四月九日,比十二世纪以前最迟春雪日期差不多推迟了一个月。公元1153—1155年,靠近苏州的运河冬天常常结冰,船夫不得不经常以铁锤破冰开路。公元1170年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十月二十日到北京,见西山偏野皆雪,遂赋诗记念。苏州附近的南运河冬天结冰,与北京附近的西山十月大雪,两者都是极为罕见的气象事件,显然,北方的气候整体下降,很难让人相信金兵会因为天气酷热而退兵。
  当然,也有人认为,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宗弼立即带大军攻打南宋,这说明宗弼的主力未曾被消灭,金国依旧拥有很大的力量。然而,就我认为,就是这次出兵,恰恰证明金国的力量已尽。
  《金史·宗弼传》是这样记载的:上幸燕京,宗弼朝燕京,乞取江南,上从之。制诏都元帅宗弼比还军,与宰臣同入奏事。俄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太保、都元帅、领行台如故。诏以燕京路隶尚书省,西京及山后诸部族隶元帅府。乃还军,遂伐江南。既渡淮,以书责让宋人,宋人答书乞加宽宥。宗弼令宋主遣信臣来禀议,宋主乞“先敛兵,许弊邑拜表阙下”,宗弼以便宜约以画淮水为界。上遣护卫将军撒改往军中劳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些微妙的东西,首先,宗弼这次南征,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消灭南宋?宗弼毕竟是出色统帅,他不可能不知道,只派大军进攻两淮的后果是什么?当时,吴家军在川陕,岳家军在河南,韩家军在淮东,刘锜守顺昌,张俊和杨沂中在淮西,宗弼在把他们全部消灭前,想灭亡南宋是不可能的,万一金兵在两淮限于苦战,吴家军进攻关中,岳家军进攻中原,韩家军进军齐鲁,那后果是什么,宗弼想必非常清楚。再说,自建炎四年以来,宗弼和宋军多次苦战,已经吃到了苦头,他再好战,也不会如此鲁莽地定一战而取南宋。
  而且,有趣的是,“既渡淮,以书责让宋人,宋人答书乞加宽宥”,这对好战的宗弼来说,还真是少有的事情,而且再“宋主乞‘先敛兵,许弊邑拜表阙下’,宗弼以便宜约以画淮水为界。’无论如何,宗弼如果真想灭亡南宋,这个转变也太快了吧?而且,在答应宋朝求和后,“上遣护卫将军撒改往军中劳之”,并无半分责怪宗弼擅自答应议和或者说他专权之举。所以,如果没有别的原因,我的推测是,这次宗弼的进军,只是为了以战求和!而不是说他有力量消灭南宋。而一向好战的宗弼选择以战求和,最大的原因就是金国力量枯竭,无力与南宋抗衡了。


  《金史·郦琼》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及宗弼问琼以江南成败,谁敢相拒者。琼曰:“江南军势怯弱,皆败亡之余,又无良帅,何以御我。颇闻秦桧当国用事。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既而江南果称臣,宗弼喜琼为知言。”
  在这里,有个问题,既然南宋真如琼所说的不堪,宗弼应该轻松获胜才对,但事实上,宗弼只是跟宋朝议和,通过和议获取许多军事上得不到的利益。但为何宗弼还会“喜琼为知言”呢?我们需要注意这句“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不是只要金国大兵一出,南宋就会投降,而是在暗示宗弼可以以战求和,而结果“江南果称臣”,宗弼获得军事上得不到的利益,才会“喜”。
  而在事实上,这次金兵的入侵也很奇怪,柘皋一战,精锐金国骑兵居然被王德和杨沂中他们所败。尽管王杨两人也算是名将,而且有刘锜帮助,但他们部下,是刚刚组建不久的禁军以及张俊的部下,并非精锐,(刘锜所部兵数极少,顺昌之战,能战者不过数千人)无论如何都比不上久历沙场岳韩吴三军,金兵居然被打败了,而且,尽管后期金兵反败为胜,也挫败了张俊所部,但刘锜所部依旧苦撑,韩世忠安然撤退,岳飞正加紧赶来,最终金兵是主动撤退,成败之数,由此可见了。
  

       其实,当时不仅在南边战线,在西方和北方战线,金国也讨不了好。绍兴九年(1139年),西夏乘折可求新丧,进攻府州,得府州。同年冬,海上义士张青自海上至辽东,称南师,攻占苏州(辽宁金县)。中原人被虏在辽者,纷纷起兵响应。金万户胡沙虎率骑兵北攻蒙古,粮尽而还。蒙古追击在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西北之海岭打败金军。在1140年前后,高丽也是不臣于金国了。由此可见,在当时,金国确实到了一个山穷水尽的地步,南宋这个时候不全力北伐,可谓错失良机了。


  很多人认为金宋绍兴和议,是实力均衡下的条约。其实自绍兴和约签订以来,金国二十多年不再进攻南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无力也。金国是全民皆兵制,“加之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金史·兵志),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征战,他们根本无法生产,只能靠俘获抢掠为活,所以对他们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连连征战而无所得,这样生产固然荒废,金兵也无以存活。
  南宋腐败不假,但金国更加难以支持。因为金灭北宋,是落后生产力对先进生产力的胜利,是游牧民族对耕作民族的胜利,而不是什么封建王朝之间的战争!由于女真的入侵和破坏,中原生产力之倒退,是难以统计的。到金朝灭北宋30多年后,整个辖区总户只有300多万(参看王育民《金代户口问题析疑》,载《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发动攻宋战争之初,金朝辖区估计不过100多万户,以一户五口计算,大约仅五六百万口而已。(《金史》卷四十六《食货志·户口》。)而北宋灭亡之前,光河北一地,人口就不下千万!(《宋朝事实类苑》卷8引《魏王别录》载:庆历八年,河北发生大水灾,韩琦竭力营救赈济。次年朝廷下诏嘉奖说:“河北都转运司奏,去年河北艰食,人户流亡,卿多方擘画,全活人命及七百万,并归本业。”《韩魏公集》卷13《家传》所载略同,只是数字比较含糊:“全活人命及五七百万。”当时河北户数,据欧阳修庆历五年言为705700户(注:《欧阳修全集·河北奏草》卷下《论河北财产上时相书》)。若以700万人计,户均约9.9人;若取“五七百万”之中数600万人计,户均约8.5人。实际上,受灾人口不可能是河北总人口,也即河北人口及户均人口很可能比上述数字多些。)

  在女真民族汉化之前,失陷的中原百姓绝对不会随便屈服于金国之下。而宋朝要获胜,关键就是要抢在女真开国精锐老化,而汉化还没完成之前,收复失地。可惜,绍兴和议,加上自毁长城,杀害岳飞,让本来不应发生的南北分裂,终于成为现实了。


  PS:根据邓广铭先生的考证,说岳飞误以当时的燕京城为黄龙城,所谓「直抵黄龙府」,实指燕京而言。在岳珂所编辑的《金佗续编》当中,收集了岳家军中几个幕僚的随军杂记,其中有一段记载说,岳飞自述在做敢战士的时候曾经到过黄龙府,看到那城墙像小山一般高。而敢战士曾经到达的,只是辽国的燕京,所以岳飞所指的黄龙府,是燕京而已。而我这里的标题,也就按岳飞的说法了。请各位勿要误会。
没用,队友太渣。岳飞右翼的张俊打下亳州后,只留了1000人守,主力擅自撤退了。金军聚集兵力攻打,岳飞没败在河南就大幸。
很多人替秦桧和宋高宗洗白,其实是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坏人,但我想提醒这些天真的人们:这世界上真的有坏人。
可恨!可叹!可悲!不能战死沙场,却死在自己人背后捅来的刀子,哥不甘心啊!
可恨!可悲!可惜!大丈夫不能战死沙场,却倒在自己人背后捅来的刀子下,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爷不甘心那!
自己人啊,下刀子的时候可曾想过,倒下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
 南宋腐败不假,但金国更加难以支持。
这话应该倒过来: 金国难以支持不假,但南宋更加腐败。


绍兴十年,确实是金朝最弱的时候。

名将全死光了,女真人的壮丁也大多死光了,年幼的还要等十年二十年后才成材,当时只靠宗弼一个人死撑着,连啼哭郎君这种人也不得不在陕西独当一面。

后来绍兴十一年的柘皋之战,完全是赌博了,居然主力全是李成、孔彦洲之流,就这样才不过凑够九万人,还险些被王德、杨沂中这样的二流宋将给干翻。但居然最后让宗弼赌博成功了,实现了以战迫和,实际上拓皋之后金兵已经真的山穷水尽了。

金朝阵容最弱的时候,南宋阵容最强的时候,如果还不是北伐的良机,那南宋这帮人直接认输算了。战争什么的,最讨厌了。






绍兴十年,确实是金朝最弱的时候。

名将全死光了,女真人的壮丁也大多死光了,年幼的还要等十年二十年后才成材,当时只靠宗弼一个人死撑着,连啼哭郎君这种人也不得不在陕西独当一面。

后来绍兴十一年的柘皋之战,完全是赌博了,居然主力全是李成、孔彦洲之流,就这样才不过凑够九万人,还险些被王德、杨沂中这样的二流宋将给干翻。但居然最后让宗弼赌博成功了,实现了以战迫和,实际上拓皋之后金兵已经真的山穷水尽了。

金朝阵容最弱的时候,南宋阵容最强的时候,如果还不是北伐的良机,那南宋这帮人直接认输算了。战争什么的,最讨厌了。




指挥官都干掉了,还北什么伐,不作死,便不会死,腐朽懦弱的宋朝,早死早着
绍兴十年,确实是金朝最弱的时候。

名将全死光了,女真人的壮丁也大多死光了,年幼的还要等十年二十年后 ...
自己一边声称的敌方兵力数字绝大多数不靠谱。以此来推断军力那是要上大当的。
具体到绍兴十一年金国南侵的兵力,基本上是4个来源:
1,淮西从军记:称金人举兵「数十万」。
2,会编:称仅在柘皋会战中就有10余万金兵,另外金国在陕西至少出兵5万。
3,小历:称在柘皋会战有10余万金兵,而且战场上留下10万死尸。
4,金佗续篇里收录的一个札子:称入侵淮西的金兵有9万,其中8万是骑兵。据称数字是来自两个从金营逃来的汉兵。

实际上压根看不出和之前的金军实力上有何区别不是吗?其实数字大小就在于各人夸大的幅度口径有别。即使那9万我看也不太靠得住,因为投降的人级别太低.......
以绍兴十一年那些满嘴跑火车的数字,和绍兴十年同样跑火车的数字作对比......有啥意义?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5-7-9 09:43
绍兴十年,确实是金朝最弱的时候。

名将全死光了,女真人的壮丁也大多死光了,年幼的还要等十年二十年后 ...
      实际上,李定国1652年两蹶名王后,满清壮丁下降到可怜的3万人,多次考虑画7省之地个南明,从而结束战争。可惜南明大胜后迅速陷入内讧,最终灭亡。
      感觉和南宋很相似。
联金灭辽 联蒙灭金 很多人不相信受过那么多教育的领导人是煞笔 但我想提醒这些天真的人们 这世界上煞笔真的有
hellcat 发表于 2015-7-10 17:46
联金灭辽 联蒙灭金 很多人不相信受过那么多教育的领导人是煞笔 但我想提醒这些天真的人们 这世界上煞笔真的 ...
联盟灭金的过程你真的好好研究过吗?这前后两个战略决策的过程完全不同,不能也不应该放一起说
撸主,金兀术攻,岳大鹏守,才有麻札刀大破拐子马,若是攻守易位,会有这个战果吗?
hellcat 发表于 2015-7-10 17:46
联金灭辽 联蒙灭金 很多人不相信受过那么多教育的领导人是煞笔 但我想提醒这些天真的人们 这世界上煞笔真的 ...
联金灭辽的过程中宋军没发挥什么作用,也根本改变不了辽金格局,等辽国灭亡,金朝要开战还会找不到借口?
联蒙灭金的时候是金朝先进攻宋朝想补充失地,宋军才进攻金朝的,再说了,三峰山之战后,金军主力已经被消灭,宋朝参不参与都改变不了金朝灭亡的大势,而宋朝参战之后,就有了刮分河南的契机,如果能构建黄河防线,也不是不可能的,就算端平入洛太仓促了,中了蒙古的埋伏,损失也就几万人而已,对南宋来说无伤筋骨,最多回到淮河防线,还能认清和蒙古的差距。
嘴炮永远无敌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谋杀英雄,贻羞万年。

   
金贼。话说超大有个ID八字军的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5-7-9 09:43
绍兴十年,确实是金朝最弱的时候。

名将全死光了,女真人的壮丁也大多死光了,年幼的还要等十年二十年后 ...
  统治阶层的集体意志很重要。意志薄弱,则万事难成!
鹰眼飞扬 发表于 2015-9-30 22:01
嘴炮永远无敌

可惜金国人自己也认为,不是岳飞对手。


永远也不可能,只要岳飞之上的宋主统治一天,岳飞就永远不可能拿下黄龙府,除非岳飞灭了宋朝自己当皇帝才有希望!

永远也不可能,只要岳飞之上的宋主统治一天,岳飞就永远不可能拿下黄龙府,除非岳飞灭了宋朝自己当皇帝才有希望!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5-7-9 09:43
绍兴十年,确实是金朝最弱的时候。

名将全死光了,女真人的壮丁也大多死光了,年幼的还要等十年二十年后 ...
而且金人在两河的统治也不稳定,一直有义军活动,更早些金人甚至腾不出力量直接统治中原,只能任命傀儡
实际上如果友军能够有力支持,至少收复河南旧地是很有机会的,然而碰上了猪队友以及更猪头的皇帝
quweiping 发表于 2015-7-10 16:11
实际上,李定国1652年两蹶名王后,满清壮丁下降到可怜的3万人,多次考虑画7省之地个南明,从而结束 ...
不可能的。第一,你从哪里得来的材料,说满清壮丁不过3万人?伟大的历史学著作窃明还是伐清?孔友德损失很大,但并未全灭,其女孔四贞还能长期控制广西一部,而尼堪部的损失并不大。第二,就算满清壮丁不多,三顺王和吴三桂难道是吃干饭的?什么?你认为他们会投降李定国?算了,当我没说。第三,明清战争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双方的实力是动态变化的,就算1652年满清壮丁不多,如果李定国等人齐心北伐,形势严重,满清也会齐心协力增加壮丁,加强己方实力,胜负的天平还是倾向于清朝。第四,李定国只能在南方大败清军,郑成功只能在海上,就算北伐顺利,占领了长江以南,那么到了江北的华北大平原,拿什么大败清军的大队骑兵?第五,就算划江而治又能如何?中国5000年,可曾有过南北对峙然后南朝一统天下?
SSN19 发表于 2015-11-12 19:12
实际上如果友军能够有力支持,至少收复河南旧地是很有机会的,然而碰上了猪队友以及更猪头的皇帝
收复又怎样?守不住。历史上从没有划黄河而治的。你可以去看一下天涯上迅发和泪痕春雨的帖子,里边分析的很详细,河南是四战之地,是缓冲区,如果不大败并歼灭陕西、河北的北军主力,谁占领河南都不能长久守住。
刘正举 发表于 2015-11-12 13:00
可惜金国人自己也认为,不是岳飞对手。
金国人什么时候告诉你的?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5-11-6 23:56
  统治阶层的集体意志很重要。意志薄弱,则万事难成!
再有意志也不能超过实力。当时的实力对比就是金强宋弱。
kkwu999 发表于 2015-7-12 13:47
撸主,金兀术攻,岳大鹏守,才有麻札刀大破拐子马,若是攻守易位,会有这个战果吗?
那是演义。不是研究过,拐子马根本不可能嘛?
bowanghou 发表于 2015-11-13 10:17
再有意志也不能超过实力。当时的实力对比就是金强宋弱。
绍兴十年,金强在哪儿?

是说那伐宋四大猛将吗?

bowanghou 发表于 2015-11-13 10:16
金国人什么时候告诉你的?
《金史》,宗弼败得伤心绝望 ,退出汴京,到岳帅回帅后才敢重新回来
bowanghou 发表于 2015-11-13 10:17
再有意志也不能超过实力。当时的实力对比就是金强宋弱。
问题是论实力,金国完全不是宋的对手,宋的病根在赵构是个怂货
刘正举 发表于 2015-11-13 11:08
问题是论实力,金国完全不是宋的对手,宋的病根在赵构是个怂货
都搜山检海捉赵构了,还金国完全不是宋的对手?好吧,赵构怂货,孝宗皇帝和韩侂胄总不怂了吧?怎么北伐还是失败?还败得必须增加岁币?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5-11-13 10:20
绍兴十年,金强在哪儿?

是说那伐宋四大猛将吗?
伐宋四大猛将就是炮灰。当时的河南就是缓冲带,金军的后勤和民政不足以控制河南地区,所以就让四大猛将盘踞罢了。这不能说明金不强。
金军主力在河北休整,在你们眼里就变成金军弱鸡了?
刘正举 发表于 2015-11-13 11:08
《金史》,宗弼败得伤心绝望 ,退出汴京,到岳帅回帅后才敢重新回来
宗望暂时不在汴京工作,就是伤心绝望,害怕岳飞?合着努尔哈赤占据广宁不再西进就是害怕袁崇焕?解放军48年底到49年初不打长江防线就是害怕汤恩伯?
bowanghou 发表于 2015-11-13 15:40
伐宋四大猛将就是炮灰。当时的河南就是缓冲带,金军的后勤和民政不足以控制河南地区,所以就让四大猛将盘 ...
金军主力?那时候金军还有主力吗?

连休整这个词都用杜撰出来了,没事休整个球啊?
bowanghou 发表于 2015-11-13 15:42
宗望暂时不在汴京工作,就是伤心绝望,害怕岳飞?合着努尔哈赤占据广宁不再西进就是害怕袁崇焕?解放军48 ...

不是伤心绝望,带着手下残兵败将落荒逃出东京何为?即使主力尚在又占了岳飞人数优势,怎么被打得丧胆亡魄无再战之勇?还得岳帅受诏回师后,才小心翼翼的重返东京?

合着努尔野猪皮放弃占据的广宁落荒撤出来表示自己不怕袁?
合着解放军48年用放弃到手的徐州来表示自己不怕国民党?
bowanghou 发表于 2015-11-13 15:38
都搜山检海捉赵构了,还金国完全不是宋的对手?好吧,赵构怂货,孝宗皇帝和韩侂胄总不怂了吧?怎么北伐还 ...
搜山检海到被岳飞他们打得哭喊而逃,败回北方见人就诉苦自己在南边被宋人打得多惨,差点回不来,对吧?
孝宗,韩某时,有岳飞在世吗?何况孝宗对金兵总体还算胜多败少,只是胜了金人多次,败几次就不想打了罢了。
狐狸大仙 发表于 2015-11-13 15:56
金军主力?那时候金军还有主力吗?

连休整这个词都用杜撰出来了,没事休整个球啊?
打仗不休整?你打钢铁雄心,部队都要休整啊!
金军都没主力了?那岳飞死后屡次击败韩世忠、张俊等人的是亡灵还是汉奸?
刘正举 发表于 2015-11-13 17:47
搜山检海到被岳飞他们打得哭喊而逃,败回北方见人就诉苦自己在南边被宋人打得多惨,差点回不来,对吧?
...
10万金军基本全须全尾回了北方,这叫呼喊而逃?我懒得跟历史发明家讨论。

bowanghou 发表于 2015-11-13 18:08
10万金军基本全须全尾回了北方,这叫呼喊而逃?我懒得跟历史发明家讨论。



是啊,全须全尾到在富平作战时,被宋军区区一路人痛击和包围,可见南征时被宋兵宋民整批宰杀了多少,呵呵。

就你这种水平,居然好意思反咬别人历史发明家。

只有历史发明家,才会面对金兵被岳飞以少打多打得不堪一击一败涂地伤心绝望的历史铁证面前,信口抵赖
bowanghou 发表于 2015-11-13 18:08
10万金军基本全须全尾回了北方,这叫呼喊而逃?我懒得跟历史发明家讨论。



是啊,全须全尾到在富平作战时,被宋军区区一路人痛击和包围,可见南征时被宋兵宋民整批宰杀了多少,呵呵。

就你这种水平,居然好意思反咬别人历史发明家。

只有历史发明家,才会面对金兵被岳飞以少打多打得不堪一击一败涂地伤心绝望的历史铁证面前,信口抵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