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民:廣東油荒背後看不見的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6:56
香港《亞洲週刊》/龍永圖洩漏這次「油荒」的「天機」︰提醒國人要調整使用汽車的觀念。「油荒」實際上是未來能源危機的預警演練,是北京用供應和價格槓杆,對市場進行調控的一次小規模試驗。
廣東近段時間鬧「油荒」,不少加油站前汽車大排長龍,引起了有車一族的不滿和心理恐慌,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輿論紛紛把矛頭指向中國的石油寡頭,首當其衝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石化)兩大石油巨頭,指他們為行業利益、壟斷分肥,不惜以廣東數以百萬計的用戶為「人質」,有意減少成品油供應,要脅中央有關部門提高成品油價格。除廣東外,廣西等地也出現供油緊張。
整整一週的時間,從北京的大報到地方的小報,在報道廣東廣西的「油荒」時,都少不了這樣對「石油寡頭」鞭韃的聲音。但如此鋪天蓋地的批評聲浪,在主持正義、為民請命的同時,似乎正在釀成一個新的「冤假錯案」,似乎掩蓋了造成這場「油荒」背後真正的原因,掩蓋了這場危機背後真正的主事者。
幾乎與此同時,就在「油荒」問題還沒有完全緩解之際,中石油八月二十二日宣布,已通過其全資公司中油國際出價四十一點八億美元收購在加拿大註冊的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這場國際收購行動,在廣東的「油荒」問題映襯下,顯得更加引人注目。
毫無疑問,中石油的收購行動是中國石油戰略的一項戰略性的舉動,而廣東廣西近日來出現的成品油供油緊張問題,卻是北京當局「治國方略」中的一項戰術性措施。真真假假的遊戲,凸現北京領導人的內功外功日漸成熟。因此,把日前的這場「油荒」都歸罪於中國的兩大石油寡頭中石油和中石化,似乎有欠公允。
不可能被寡頭操縱
北京消息人士表示,廣東出現的這場燃油危機,與其說是因為颱風因素造成的偶然事件,還不如說是一次中國人對石油危機承受心理的小小測試。他語帶玄機地說﹕「如此大的一個中國市場,尤其是在現階段,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個石油寡頭就可以操控的嗎﹖」
顯然,對市場調控的權力,最終還是掌握在中央有關部門手裡。而這次「油荒」的背後,實際上既有市場因素,即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倒掛問題,更是北京中央決策機構用供應和價格的槓杆,對整個市場進行調控策略的一次小規模試驗。
從整個中國社會發展的大氣候觀察,北京當局目前正在全國展開的全民節約運動,從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都要節約,能源更是節約運動的重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曾建議,中國應該建立節約型的能源機制,將注意力放在節約和提高能效上,並為此制定相關的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能源浪費問題。他說,中國目前的GDP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GDP單位能耗多一至三倍,因此中國可以從節約入手,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
據了解,中國目前的年煉油能力達兩億噸,而煉出來的成品油絕大部分都用於汽車消耗。因此有專家建議,假如中國全國汽車的能耗能減少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可以節約的石油最少將達五千萬噸,相當於中國每年進口石油的一半。因此,最近的這場「油荒」實際上是一次能源危機的預警,它將喚醒中國人的節能意識,也將改變不少富裕起來的中國百姓大手大腳的浪費習慣。
事實上,目前中國並沒有面臨能源短缺的即時危機。連中國三大石油巨頭之一的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也承認,中國現在的能源供應不缺,全世界的狀況是供大於求,「十年以後也是這樣」。所以,目前的中國不但不缺油,而且還有成品油出口。譬如中石化旗下的兩大煉油企業,浙江鎮海煉油廠和位於福建泉州的福建煉油廠,還可以有成品油出口。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據稱每出口一噸成品油,可以多賺一千五百元,因此這兩家煉油企業,目前每月還錄得盈利數百萬元。
顯然,這次「油荒」只是一次提醒式的警鐘。
中國世貿問題專家、前「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日前在廣東參加一項活動時,就洩漏了這次「油荒」問題的「天機」。他說,華南地區目前出現的供油緊張,提醒中國人要調整使用汽車的觀念,譬如利用汽車作為上班代步的工具是比較浪費的行為,應該多使用公交系統,不僅環保而且節能,而汽車的利用應該學習歐美國家,更多地在休閒度假中發揮作用。他說,汽車產業是中國目前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要「鼓勵買車」,但「限制用車」。
龍永圖提到的「鼓勵買車,限制用車」,實際上就是北京操控者在這次廣東廣西「油荒」中要達到的目的之一。據亞洲週刊調查發現,自從「油荒」出現後,珠三角一帶有車一族的用車習慣已經有相當程度改變,減少了開車外出次數,往常經常塞車的廣州和深圳市區,交通情況有了明顯改善。這或許是這次「油荒」的正面意義。
廣東廣西這次出現的所謂「油荒」,也暴露了中國的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不接軌的事實。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表示,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的成品油價格偏低,所以有關的油價「要逐步、穩定地」與國際接軌。據稱中國目前比較普遍使用的九十、九十三、九十七號汽油,將漲到每升五元(約零點六美元)以上,而預測中的國際原油價格,更將飆升到每桶七十美元以上。
告別「韜光養晦」
在這樣的國際石油格局中,中石油集團日前宣布,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中油國際,已經出價四十一點八億美元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並已獲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董事會接受。這是繼中海油月前出價一百八十五億美元未能如願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之後,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又一項重大收購行動。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是在加拿大註冊的國際石油公司,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和哈薩克斯坦證券交易所上市,其油氣田、煉油廠等資產全部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年原油生產能力超過七百萬噸。
這項收購行動與之前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的收購行動一樣,在國際上引起了震動。北京官方人士表示,中國公司的收購行動,都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不怕不懷好意者說三道四。而這些收購行動,實際上說明了北京當局已經告別了之前「韜光養晦」的時代,要以一個大國的姿態,堂堂正正在國際舞台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官員說﹕「你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人家以為你還留有一手,所以乾脆就是開誠布公,讓人家知道我們想做什麼,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就是和平崛起。」
這就是西方人常說的﹕誠實為上策。中國沒有什麼好隱瞞的,也不想隱瞞什麼,這是處事之道,為人之道,做生意之道。國與國之間可以如此相處,國家與人民之間更應如此,把家裡柴米油鹽帳單透明化,讓人民理解配合,即使出現真正的「油荒」也可共度難關。■香港《亞洲週刊》/龍永圖洩漏這次「油荒」的「天機」︰提醒國人要調整使用汽車的觀念。「油荒」實際上是未來能源危機的預警演練,是北京用供應和價格槓杆,對市場進行調控的一次小規模試驗。
廣東近段時間鬧「油荒」,不少加油站前汽車大排長龍,引起了有車一族的不滿和心理恐慌,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輿論紛紛把矛頭指向中國的石油寡頭,首當其衝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石化)兩大石油巨頭,指他們為行業利益、壟斷分肥,不惜以廣東數以百萬計的用戶為「人質」,有意減少成品油供應,要脅中央有關部門提高成品油價格。除廣東外,廣西等地也出現供油緊張。
整整一週的時間,從北京的大報到地方的小報,在報道廣東廣西的「油荒」時,都少不了這樣對「石油寡頭」鞭韃的聲音。但如此鋪天蓋地的批評聲浪,在主持正義、為民請命的同時,似乎正在釀成一個新的「冤假錯案」,似乎掩蓋了造成這場「油荒」背後真正的原因,掩蓋了這場危機背後真正的主事者。
幾乎與此同時,就在「油荒」問題還沒有完全緩解之際,中石油八月二十二日宣布,已通過其全資公司中油國際出價四十一點八億美元收購在加拿大註冊的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這場國際收購行動,在廣東的「油荒」問題映襯下,顯得更加引人注目。
毫無疑問,中石油的收購行動是中國石油戰略的一項戰略性的舉動,而廣東廣西近日來出現的成品油供油緊張問題,卻是北京當局「治國方略」中的一項戰術性措施。真真假假的遊戲,凸現北京領導人的內功外功日漸成熟。因此,把日前的這場「油荒」都歸罪於中國的兩大石油寡頭中石油和中石化,似乎有欠公允。
不可能被寡頭操縱
北京消息人士表示,廣東出現的這場燃油危機,與其說是因為颱風因素造成的偶然事件,還不如說是一次中國人對石油危機承受心理的小小測試。他語帶玄機地說﹕「如此大的一個中國市場,尤其是在現階段,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個石油寡頭就可以操控的嗎﹖」
顯然,對市場調控的權力,最終還是掌握在中央有關部門手裡。而這次「油荒」的背後,實際上既有市場因素,即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倒掛問題,更是北京中央決策機構用供應和價格的槓杆,對整個市場進行調控策略的一次小規模試驗。
從整個中國社會發展的大氣候觀察,北京當局目前正在全國展開的全民節約運動,從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都要節約,能源更是節約運動的重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曾建議,中國應該建立節約型的能源機制,將注意力放在節約和提高能效上,並為此制定相關的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能源浪費問題。他說,中國目前的GDP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GDP單位能耗多一至三倍,因此中國可以從節約入手,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
據了解,中國目前的年煉油能力達兩億噸,而煉出來的成品油絕大部分都用於汽車消耗。因此有專家建議,假如中國全國汽車的能耗能減少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可以節約的石油最少將達五千萬噸,相當於中國每年進口石油的一半。因此,最近的這場「油荒」實際上是一次能源危機的預警,它將喚醒中國人的節能意識,也將改變不少富裕起來的中國百姓大手大腳的浪費習慣。
事實上,目前中國並沒有面臨能源短缺的即時危機。連中國三大石油巨頭之一的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也承認,中國現在的能源供應不缺,全世界的狀況是供大於求,「十年以後也是這樣」。所以,目前的中國不但不缺油,而且還有成品油出口。譬如中石化旗下的兩大煉油企業,浙江鎮海煉油廠和位於福建泉州的福建煉油廠,還可以有成品油出口。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據稱每出口一噸成品油,可以多賺一千五百元,因此這兩家煉油企業,目前每月還錄得盈利數百萬元。
顯然,這次「油荒」只是一次提醒式的警鐘。
中國世貿問題專家、前「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日前在廣東參加一項活動時,就洩漏了這次「油荒」問題的「天機」。他說,華南地區目前出現的供油緊張,提醒中國人要調整使用汽車的觀念,譬如利用汽車作為上班代步的工具是比較浪費的行為,應該多使用公交系統,不僅環保而且節能,而汽車的利用應該學習歐美國家,更多地在休閒度假中發揮作用。他說,汽車產業是中國目前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要「鼓勵買車」,但「限制用車」。
龍永圖提到的「鼓勵買車,限制用車」,實際上就是北京操控者在這次廣東廣西「油荒」中要達到的目的之一。據亞洲週刊調查發現,自從「油荒」出現後,珠三角一帶有車一族的用車習慣已經有相當程度改變,減少了開車外出次數,往常經常塞車的廣州和深圳市區,交通情況有了明顯改善。這或許是這次「油荒」的正面意義。
廣東廣西這次出現的所謂「油荒」,也暴露了中國的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不接軌的事實。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表示,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的成品油價格偏低,所以有關的油價「要逐步、穩定地」與國際接軌。據稱中國目前比較普遍使用的九十、九十三、九十七號汽油,將漲到每升五元(約零點六美元)以上,而預測中的國際原油價格,更將飆升到每桶七十美元以上。
告別「韜光養晦」
在這樣的國際石油格局中,中石油集團日前宣布,其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中油國際,已經出價四十一點八億美元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並已獲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董事會接受。這是繼中海油月前出價一百八十五億美元未能如願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之後,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又一項重大收購行動。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是在加拿大註冊的國際石油公司,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和哈薩克斯坦證券交易所上市,其油氣田、煉油廠等資產全部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年原油生產能力超過七百萬噸。
這項收購行動與之前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的收購行動一樣,在國際上引起了震動。北京官方人士表示,中國公司的收購行動,都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不怕不懷好意者說三道四。而這些收購行動,實際上說明了北京當局已經告別了之前「韜光養晦」的時代,要以一個大國的姿態,堂堂正正在國際舞台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官員說﹕「你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人家以為你還留有一手,所以乾脆就是開誠布公,讓人家知道我們想做什麼,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就是和平崛起。」
這就是西方人常說的﹕誠實為上策。中國沒有什麼好隱瞞的,也不想隱瞞什麼,這是處事之道,為人之道,做生意之道。國與國之間可以如此相處,國家與人民之間更應如此,把家裡柴米油鹽帳單透明化,讓人民理解配合,即使出現真正的「油荒」也可共度難關。■
现在这种看不见的手到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