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空战爱好者:《双料金头盔的决胜奥秘—对话空军某部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30:52
一直以来论坛上关于空战有很多说法,但是军迷大多数不是真正的实践者,多数是靠自己感觉或者是听某些东西然后结合倾向推导说事,少数有一些飞行模拟空战的操作经验。实际的空战当然是复杂的,涉及多个方面,下面这篇《兵器知识》上的文章是个很好的参考资料,大家都来学习学习。
注:点击图片可以看大图


一直以来论坛上关于空战有很多说法,但是军迷大多数不是真正的实践者,多数是靠自己感觉或者是听某些东西然后结合倾向推导说事,少数有一些飞行模拟空战的操作经验。实际的空战当然是复杂的,涉及多个方面,下面这篇《兵器知识》上的文章是个很好的参考资料,大家都来学习学习。
注:点击图片可以看大图

001.jpg (424.45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 08:59 上传


002.jpg (470.57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 08:59 上传


003.jpg (429.62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 08:59 上传

对该文章的个人心得:

一、文章组织和涉及范围
记者访谈思路:接敌、占位、中距空战、近距离空战
颜峰空战思路:空战的“观察、判断、决策、执行(OODA)”循环
记者按照从远到近先中距后近距方式进行访谈。颜峰按照空战时所遵循的原则来回答上述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访谈显然比真正的空战要粗略很多,因为真正空战涉及到兵力部署、作战情报收集、兵力调度、空战指挥、空战双机或四机编队等等,但是即便如此,这篇文章还是能够提供给军迷不少信息。

二、军迷可能有错误认知的地方

(1)战斗机机载雷达工作方式
战斗机机载雷达最好是已知对方大致方位再开雷达,抓住目标,发射导弹,然后关机隐蔽自己。在这方面估计不少军迷可能认为雷达就是在空中一直开着,譬如某个博客上曾经写到F-35因为要为设备冷却需要1吨的冷却燃油,这么多的燃油无法用于飞行使用如何如何之类的,现实显然不是如此。

(2)占位就是要高度和速度
显然占位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高空空气稀薄,对机动不利。三代机由于气动和发动机限制,速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尤其是超音速需要耗费时间和燃油,可能得不偿失。

(3)矢量推力和损失能量快
矢量推力有用,不能说绝对优势,也不能说绝对劣势,而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损失能量快既不是完全劣势,也不是完全优势,根据飞机特点来进行战术选择。


三、态势感知能力的重要性

   态势感知能力很重要:包括体系的态势感知和飞机自身的态势感知

   颜锋在接敌阶段就不推荐用战斗机雷达进行搜索,而是最好有外部信息支援,原因是战斗机雷达扫描范围小,没有外部信息很难抓住对方,只靠战斗机自身搜索还会漏掉对方,早开机则会暴露自己,同时给别人留下预防时间。在这方面我打个比方,战斗机开着雷达进行中距离搜索,就像人晚上骑着越野摩托车开着车灯在野地里找另外一辆没开灯的摩托车,车灯照射角度和距离都有限,开灯还容易暴露自己。

  那么,对于外部信息支援,到具体作战时,需要靠预警机和地面雷达协助,进一步的就是发展网络中心战,换句话说最终是要依靠体系的力量。但是体系的范围延伸并不是无限的,地面雷达收到地球曲面的影响,预警机受到留空时间的影响,预警机也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预警机也需要保护等,这样就造成随着离开自己国土越远,体系力量就会有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出现。所以,如果要在某个区域获取长期的空中优势,就得把体系的力量延伸到这些区域。

  飞机自身的态势感知能力方面,雷达是个重要手段,除了雷达还有飞行员的目视发现,而针对目视这种被动探测的拓展,红外跟踪和瞄准、红外成像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手段。另外其它被动告警等措施都有利于飞行员超越目视这个最基本的手段来感知态势,这点对于战斗机未来发展非常重要。F-35的重要一点就是态势感知能力的丰富,这极大的改变了作战模式,对空战也会有不小的影响。

四、关于四代机空战和作战体系

   访谈中简单提到了超巡四代机和三代机之间的作战,除了超巡这个速度优势外,颜锋更强调四代机的隐蔽作战,这使得四代机和三代机作战处于单方面透明的状态,也可以说隐形的优先级别要高于超巡,因为隐形可以做到三代机没有发现对手就被击落,而超巡则是打了就跑的战术。

  那么四代机和四代机作战会是怎么回事?访谈中没有回答,但显然要回答这个问题也有不少难度,因为空战需要考虑自身飞机的特性、特点,然后才是战术的选择。对于四代机而言,相控阵雷达、周视红外被动探测已经成为必然的装备,战斗机已经是在新的态势感知能力下作战,而大离轴红外导弹、模糊中距离和近距离的双模式制导导弹等也都在发展,空战又进入了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四代机并不是孤立作战,在体系化作战时,在战略、战役、战术指挥体系下,四代机空战并不是军迷想象的就是兵对兵将对将,而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多个层面的东西,大多数都超过了军迷能够理解的范畴。

  在这方面,军迷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指挥十万人的大军与对方十万人大军,在2000公里的复杂空域进行兵力调度、体系支援、作战时机和作战力量投入等。这方面我自认没有能力去考虑这么复杂的事情,军迷经过思考后,如果也觉得头大复杂,那么就不要把空战想象成简单的飞机性能对比了。武器装备必然是在一定的投入成本下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权衡,这是一个体系,需要从体系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个金头盔看过一些美军资料。这个记者爱上网。
基本上就是一些“老掉牙”或“公知的基础知识”,看不到作者有“新意的观点”,没什么参考价值。

这个金头盔看过一些美军资料。这个记者爱上网。
基本上就是一些“老掉牙”或“公知的基础知识”,看不到作者有“新意的观点”,没什么参考价值。


所谓强调的“信息优先、信息支援”:

   一、空战信息制胜。座舱的视野和机载雷达的扫描范围都有一定限制,所以大多数被击落者都是还没发现对方或者没收到告警,自己就被击落了。所以如果有好的信息支持,达成偷袭、突袭,虽然使用半主动弹也能获胜。这里所说的信息支持,不仅包括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的引导,更广义的包括一切消息渠道。如间谍获取敌方空军的作战计划,了解敌方的训练和作战套路。甚至安排人员在敌方机场附近,敌机一起飞,就有内线报告。看看《黑鹰坠落》的影片吧,土匪打赢美军的关键是什么?黑鹰出发的时候,就有黑人用电话报告了。

所谓更高的“占位”,“更有利的导弹射程”:
    三、挖掘武器潜能。R-27虽然是半主动,但是有增程型,虽然重量增大,过载降低,但是射程增加这点很重要。F-16A使用AIM-120迎头攻击时,大多在30-35公里开射,18-20公里载机脱离。所以,R-27的射程必须要努力大于AIM-120至少18-20公里。所以要努力在50-55公里开射R-27增程型,并且通过攻击前,Su-27尽量爬高,至少要比F-16A高2-3千米,提高自己的射程、压缩对方的射程。R-27许多增程型号称70公里射程,一般认为这里面水分较大,要实弹射击获得俄制武器实际射程,然后努力提高之。如果Su-27能够做到在50-55公里开射,在1对1的时候,就有可能在F-16脱离之前,R-27与F-16相遇,获得取胜机会。


所谓“其他信息来源的支持下少开或晚开雷达”、“开雷达、锁定、发射一气喝成”:
    四、简化手续。俄国电子技术比较落后,Su-27和Mig-29从截获目标到开火,需要不少时间。所以就得简化动作。这就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由其他系统先期做敌我识别,Su-27迎战时将敌我识别省略。同时,截获目标后,就立刻转入发射前解算,别再玩其他花招。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0088

所谓强调的“信息优先、信息支援”:

   一、空战信息制胜。座舱的视野和机载雷达的扫描范围都有一定限制,所以大多数被击落者都是还没发现对方或者没收到告警,自己就被击落了。所以如果有好的信息支持,达成偷袭、突袭,虽然使用半主动弹也能获胜。这里所说的信息支持,不仅包括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的引导,更广义的包括一切消息渠道。如间谍获取敌方空军的作战计划,了解敌方的训练和作战套路。甚至安排人员在敌方机场附近,敌机一起飞,就有内线报告。看看《黑鹰坠落》的影片吧,土匪打赢美军的关键是什么?黑鹰出发的时候,就有黑人用电话报告了。

所谓更高的“占位”,“更有利的导弹射程”:
    三、挖掘武器潜能。R-27虽然是半主动,但是有增程型,虽然重量增大,过载降低,但是射程增加这点很重要。F-16A使用AIM-120迎头攻击时,大多在30-35公里开射,18-20公里载机脱离。所以,R-27的射程必须要努力大于AIM-120至少18-20公里。所以要努力在50-55公里开射R-27增程型,并且通过攻击前,Su-27尽量爬高,至少要比F-16A高2-3千米,提高自己的射程、压缩对方的射程。R-27许多增程型号称70公里射程,一般认为这里面水分较大,要实弹射击获得俄制武器实际射程,然后努力提高之。如果Su-27能够做到在50-55公里开射,在1对1的时候,就有可能在F-16脱离之前,R-27与F-16相遇,获得取胜机会。


所谓“其他信息来源的支持下少开或晚开雷达”、“开雷达、锁定、发射一气喝成”:
    四、简化手续。俄国电子技术比较落后,Su-27和Mig-29从截获目标到开火,需要不少时间。所以就得简化动作。这就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由其他系统先期做敌我识别,Su-27迎战时将敌我识别省略。同时,截获目标后,就立刻转入发射前解算,别再玩其他花招。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0088
所谓“扬长避短”、“发挥长处,抓对方的短处”:
南联盟也没有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在偷袭前,也没安排潜伏的地面雷达开机,为Mig-29提供目标信息。也没有趁夜黑,在偷袭行动的前一天,把Mig-29偷偷的飞到或者运到前线机场。Mig-29的土质跑道起飞能力没有使用出来。而且Mig-29偷袭走中高空,也是照搬俄国Mig-29的使用战术,因为Mig-29雷达很差,低空探测目标能力有限,而且Mig-29航电落后,超低空飞行可能有撞山的风险。正是因为如此,虽然Mig-29按照俄国教学,走高空方便了Mig-29自己;但更方便了F-15C的美国飞行员。美国飞行员都不怕敌机远和强大,美国飞行员怕的是敌我识别不可靠。所以高空的Mig-29对于美国飞行员来说,一目了然,轻松敌我识别。而Mig-29要想取胜,就必须在美国人预料不到前线土质跑道上起飞,然后超低空飞行,靠近美机后,再突然爬高迎战,达成偷袭的突然性。Mig-29的飞行员,不因时而变的话,只有输。虽然超低空飞行,对于Mig-29的飞行员来说,很危险,但是此时不冒风险,何来胜利。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没胆量飞低空,就只有送死。

  一、一定要知己知彼,不要整天只想着自己平时是怎么训练的,更重要的是了解敌人是如何作战的,敌人有何优势和弱点。光是关起门来空想,那是闭门造车。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9688


所谓“电话亭匕首格头”,“只有一人走出来”,注意这点金头盔的说法有些缺漏,必须的有一个前提“双方转过第一个大弯后”或者叫“把电话亭门关上后”:

   在进入近距后,如果双方1对1进入狗斗,双方都会把剩余能量用于交换最佳的位置和方向,所以双方基本上都没有剩余的能量用于逃脱,必须要决出胜负,必然有一个胜者和败者。这更是一件残酷的事情,除了钻山沟等一些特殊情况外,必然有一个人死掉。而上述三代机盘旋性能的差距就在1-3度/秒之间,所以取得优势直到击落对手,需要花不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飞行员要承受高压力,不仅是高过载产生的压力,而且更有死亡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有时候比技术压力更大。所以他们之间争夺制空权,必然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对飞行员也提出高要求。

关于格斗必有一生一死。
  有的人可能认为狗斗状态必须决出胜负,难以理解,认为近战中可以随时逃啊,其实不是的。
  首先能量机动说的能量,主要指的是发动机的剩余功率,而不是飞机初速具有的动能和高度具有的势能。这些动能和势能一旦用了,就不可能马上补充的。所以在近距空战中,依靠的能量必然是发动机的剩余推力,这才是持久的。在这过程中,双方都不断用发动机的剩余能量转换自己的位置,以获取一个好的攻击位置。所以,两个飞机剩余能量的差,才是决定飞行机动性能差距的地方,这个能量差距在三代机上很小。所以,当两架飞机在同一条件下,一个稳盘20度一个稳盘18度的话,决定优势的不是20度,而是20-18=2度的优势。你只有不断累计这2度的优势,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获得胜势。如果你是18度的一方,更要把18的能量全部用于最佳的盘旋中,不要拉杆出现偏差,浪费任何的能量,才能获胜。双方都在半径不到1公里的范围内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基本上没有其他剩余能量,如果你试图不盘旋了,改为直线逃跑,你只有8-9秒的加速时间,而对方在8-9秒就会盘旋180度,进入你的后半球。在这8-9秒内,你无法加速逃出5公里,对方会用导弹打你的屁股。所以,一旦进入格斗,当你决定要和对方格斗时,就必须做好不是生就是死的准备。


所谓“空战不会消失”、“大国空军之间的作战必有空战”:

    以美军为例,对付一个中小型国家,一批次空袭就是100-200架飞机,其中担负争夺制空权空优战斗机6-12架,往往对中小国家形成8打1或者4打1的局面。对付一个大型国家,可能护航战斗机会有12-48架,如果能起飞24架空优战斗机进行拦截,双方仍然可以估算成2打1。所以被空袭国家的飞行员,一定要抗住第一波攻击,只有抗得住第一波攻击,并且能够绕过这48架护航机,攻击美军的轰炸机、运输机和预警机等,这个国家才有可能生存下来。如果第一波扛不住,那么后面只会越来越差。而美军第一波护航的48架战斗机,往往是精锐中的精锐,也就是说被空袭国家起飞的战斗机飞行员的能力就决定这这场战争的结果。只有美军觉得这样的空袭损失太大,得不偿失,他才不敢发动空袭,才不敢发动战争。这才是遏制战争的方法。

所谓的”反复的实践”、“总结之后的创新”:

这不是某个别人想出来的观点,而是通过能量机动理论算出来,并经过实践验证的,高度科学化、可数学推算的。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67371

所谓“电话亭匕首格头”,“只有一人走出来”,注意这点金头盔的说法有些缺漏,必须的有一个前提“双方转过第一个大弯后”或者叫“把电话亭门关上后”:

   在进入近距后,如果双方1对1进入狗斗,双方都会把剩余能量用于交换最佳的位置和方向,所以双方基本上都没有剩余的能量用于逃脱,必须要决出胜负,必然有一个胜者和败者。这更是一件残酷的事情,除了钻山沟等一些特殊情况外,必然有一个人死掉。而上述三代机盘旋性能的差距就在1-3度/秒之间,所以取得优势直到击落对手,需要花不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飞行员要承受高压力,不仅是高过载产生的压力,而且更有死亡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有时候比技术压力更大。所以他们之间争夺制空权,必然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对飞行员也提出高要求。

关于格斗必有一生一死。
  有的人可能认为狗斗状态必须决出胜负,难以理解,认为近战中可以随时逃啊,其实不是的。
  首先能量机动说的能量,主要指的是发动机的剩余功率,而不是飞机初速具有的动能和高度具有的势能。这些动能和势能一旦用了,就不可能马上补充的。所以在近距空战中,依靠的能量必然是发动机的剩余推力,这才是持久的。在这过程中,双方都不断用发动机的剩余能量转换自己的位置,以获取一个好的攻击位置。所以,两个飞机剩余能量的差,才是决定飞行机动性能差距的地方,这个能量差距在三代机上很小。所以,当两架飞机在同一条件下,一个稳盘20度一个稳盘18度的话,决定优势的不是20度,而是20-18=2度的优势。你只有不断累计这2度的优势,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获得胜势。如果你是18度的一方,更要把18的能量全部用于最佳的盘旋中,不要拉杆出现偏差,浪费任何的能量,才能获胜。双方都在半径不到1公里的范围内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基本上没有其他剩余能量,如果你试图不盘旋了,改为直线逃跑,你只有8-9秒的加速时间,而对方在8-9秒就会盘旋180度,进入你的后半球。在这8-9秒内,你无法加速逃出5公里,对方会用导弹打你的屁股。所以,一旦进入格斗,当你决定要和对方格斗时,就必须做好不是生就是死的准备。


所谓“空战不会消失”、“大国空军之间的作战必有空战”:

    以美军为例,对付一个中小型国家,一批次空袭就是100-200架飞机,其中担负争夺制空权空优战斗机6-12架,往往对中小国家形成8打1或者4打1的局面。对付一个大型国家,可能护航战斗机会有12-48架,如果能起飞24架空优战斗机进行拦截,双方仍然可以估算成2打1。所以被空袭国家的飞行员,一定要抗住第一波攻击,只有抗得住第一波攻击,并且能够绕过这48架护航机,攻击美军的轰炸机、运输机和预警机等,这个国家才有可能生存下来。如果第一波扛不住,那么后面只会越来越差。而美军第一波护航的48架战斗机,往往是精锐中的精锐,也就是说被空袭国家起飞的战斗机飞行员的能力就决定这这场战争的结果。只有美军觉得这样的空袭损失太大,得不偿失,他才不敢发动空袭,才不敢发动战争。这才是遏制战争的方法。

所谓的”反复的实践”、“总结之后的创新”:

这不是某个别人想出来的观点,而是通过能量机动理论算出来,并经过实践验证的,高度科学化、可数学推算的。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67371
30公里的目视发现距离啊,这家伙天生的....
所谓”30公里的发现距离”、“天气、飞机大小等条件约束”:
  首先,关于发现目标的距离,不要光听某些人的吹嘘,距离多远。一些说20公里,也有说30公里,还有40公里的。这些不同的人,说的不同的事情,也许条件不同,例如飞机大小不同,天气不同,例如白天和黑夜,还有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发光体和不发光体的差异。不要光听某些人所谓的距离越大,就越觉的牛,不注意条件和环境,空谈距离,那就是空谈。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92015
wjgg 发表于 2015-7-2 09:57
30公里的目视发现距离啊,这家伙天生的....
这是有条件的,比如在无云或是云层上方碧蓝的天空背景下,正常视力都看个20公里左右,视力很好的能看将近30公里。如果是在多云条件或敌机低空飞行,无论如何也看不到30公里


所谓的“OODA”、“观察、决策、行动”:
  懂得能量机动理论的飞行员心里进行态势分析和计算->手控制飞行杆的拉杆程度和油门大小->控制迎角的大小->控制剩余能量的转化程度->得到-3至+9g的升力过载->不同的飞行路径->几何空战。
  也就是说能量机动和传统的几何机动并不矛盾,也并不冲突。而传统的几何机动可以看成是在能量机动的一个子集,也可以说几何机动是忽略或模糊能量损失(剩余功率)条件下的能量机动。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8763

所谓的“OODA”、“观察、决策、行动”:
  懂得能量机动理论的飞行员心里进行态势分析和计算->手控制飞行杆的拉杆程度和油门大小->控制迎角的大小->控制剩余能量的转化程度->得到-3至+9g的升力过载->不同的飞行路径->几何空战。
  也就是说能量机动和传统的几何机动并不矛盾,也并不冲突。而传统的几何机动可以看成是在能量机动的一个子集,也可以说几何机动是忽略或模糊能量损失(剩余功率)条件下的能量机动。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8763


所谓”更早的看到”、“更快的决策、发射”:
你还记得“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击毁”这么简单,但是又深刻的话吧。
你第一步晚,第二、三还搬回来,难度有多大,你自己想。你把自己想象成对手,你允许你水平差到那种地步让对方反搬回来吗?不排除很少的菜鸟会让你搬回来,但是你期望打仗时你遇到那只正好是菜鸟不是其它人的概率有多大?
现在三代机用主动弹,一般会用TWS或加标定掌握大局,一旦用STT锁定,表明人家对你是志在必得。
你摆脱锁定,你的友机也可能锁对方一个,双方是“公平的”,你可以再绕回去再尝试战斗。

所谓”不同高度发射距离牢记于心”、“人机合一”:
这个问题已说过多次。再最后解释一遍。
就说一对一。
敌方TWS+BUG(通常是不可逃区)射出导弹,在导弹主动段之前转入STT(此时锁定你),也就是说当敌方STT你后,导弹立刻要进入主动段了。此时你是不是处于劣势?1分钟之前的操作或战术是不是有问题?
这就是真实飞行员用的方法。当然你要把什么游戏当真的话,用FC2游戏来反驳我,就当我什么也没说。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age%3D1&page=6

所谓”更早的看到”、“更快的决策、发射”:
你还记得“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击毁”这么简单,但是又深刻的话吧。
你第一步晚,第二、三还搬回来,难度有多大,你自己想。你把自己想象成对手,你允许你水平差到那种地步让对方反搬回来吗?不排除很少的菜鸟会让你搬回来,但是你期望打仗时你遇到那只正好是菜鸟不是其它人的概率有多大?
现在三代机用主动弹,一般会用TWS或加标定掌握大局,一旦用STT锁定,表明人家对你是志在必得。
你摆脱锁定,你的友机也可能锁对方一个,双方是“公平的”,你可以再绕回去再尝试战斗。

所谓”不同高度发射距离牢记于心”、“人机合一”:
这个问题已说过多次。再最后解释一遍。
就说一对一。
敌方TWS+BUG(通常是不可逃区)射出导弹,在导弹主动段之前转入STT(此时锁定你),也就是说当敌方STT你后,导弹立刻要进入主动段了。此时你是不是处于劣势?1分钟之前的操作或战术是不是有问题?
这就是真实飞行员用的方法。当然你要把什么游戏当真的话,用FC2游戏来反驳我,就当我什么也没说。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age%3D1&page=6
30公里目视并不是夸张.除非各位不是经常看飞机。
在某些情况下.且这种情况不少见。
我都可以看到天边跳蚤般大小的飞机。这个时候转用7倍望远镜才能勉强识别飞机型号。
斜距恐怕也不小吧
这还是近视的我戴眼镜的情况
不错的文章!
30公里目视并不是夸张.除非各位不是经常看飞机。
在某些情况下.且这种情况不少见。
我都可以看到天边跳蚤 ...
30公里目视是有条件限制的,地面上看和空中看是两回事,大家都是动对动,而且容易受云层和阳光入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
30公里目视并不是夸张.除非各位不是经常看飞机。
在某些情况下.且这种情况不少见。
我都可以看到天边跳蚤 ...
兔子的J7战斗飞行员培养,良好空域条件下可目视跟踪距离保持在15KM

7G利用雷达和地面引导,可以在30~35KM范围进行战术接触,快速接敌搜索


从TR模块20%-30%的发射效率来看。这是一种A类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发射不发射功耗都是一样的。
至于说平时把发射单元关掉,需要的时候打开。
理论上是可以这么玩的,但是这需要相关器件有非常高的温度稳定性,电源轨上的开关也需要非常低的阻抗。能不能实现不好说。
个人对雷达平时不发射能节省功耗表示非常不乐观。
导弹发射可以不要高空,但是一定需要高初始能量,高初始能量可以是高速。
发射时候的位置和姿态也很重要。最好是速度矢量指向对方的航线延伸段(不是直接指向对方,要考虑提前量),这样导弹转弯的少,能量损失的少。
而自己的位置最好不要在敌机航线正前方。这样敌方的导弹需要转弯,会消耗能量。
所以 高空高速性能就是非常重要的。
注:高空高速性能可不是光比速度升限和加速爬升,高速下的瞬盘以及稳盘同样重要。
顺便吐槽一下,三代机中的F14有着无与伦比的高速升阻比,1.6M下大约有6左右。中后期的F14推重比达到0.9左右。因此超音速稳盘达到了吓人的5G级别。
可是居然有人认为F14截击会不厉害。汗一个。

“三代机由于气动和发动机限制,速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尤其是超音速需要耗费时间和燃油,可能得不偿失。”
这句话无非就是暗示高空高速性能不重要了。因为做不到所以不重要不需要?因为我力气不大,所以打架的时候力气不重要?
这是学啊Q么?
而且非常讽刺的是,正好高空高速性能也好燃油也好都是重型机相对中型机的传统强项,你这是想赞同重型机屠杀中型机么?

楼主无非就是想说中型机完全可以和重型机平分秋色而已。
那就直说好了,绕圈子干啥?

从TR模块20%-30%的发射效率来看。这是一种A类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发射不发射功耗都是一样的。
至于说平时把发射单元关掉,需要的时候打开。
理论上是可以这么玩的,但是这需要相关器件有非常高的温度稳定性,电源轨上的开关也需要非常低的阻抗。能不能实现不好说。
个人对雷达平时不发射能节省功耗表示非常不乐观。
导弹发射可以不要高空,但是一定需要高初始能量,高初始能量可以是高速。
发射时候的位置和姿态也很重要。最好是速度矢量指向对方的航线延伸段(不是直接指向对方,要考虑提前量),这样导弹转弯的少,能量损失的少。
而自己的位置最好不要在敌机航线正前方。这样敌方的导弹需要转弯,会消耗能量。
所以 高空高速性能就是非常重要的。
注:高空高速性能可不是光比速度升限和加速爬升,高速下的瞬盘以及稳盘同样重要。
顺便吐槽一下,三代机中的F14有着无与伦比的高速升阻比,1.6M下大约有6左右。中后期的F14推重比达到0.9左右。因此超音速稳盘达到了吓人的5G级别。
可是居然有人认为F14截击会不厉害。汗一个。

“三代机由于气动和发动机限制,速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尤其是超音速需要耗费时间和燃油,可能得不偿失。”
这句话无非就是暗示高空高速性能不重要了。因为做不到所以不重要不需要?因为我力气不大,所以打架的时候力气不重要?
这是学啊Q么?
而且非常讽刺的是,正好高空高速性能也好燃油也好都是重型机相对中型机的传统强项,你这是想赞同重型机屠杀中型机么?

楼主无非就是想说中型机完全可以和重型机平分秋色而已。
那就直说好了,绕圈子干啥?
30公里的目视发现距离啊,这家伙天生的....
只能说领航参谋指挥引导做的好,都把你引导到正对目标了,就往正前方找当然能看见,不告诉你目标在哪,动对动满天找一个小点,有几个能30公里发现的。还有他说的不依靠雷达,靠外部信息,你直接说靠地面引导算了,对抗空战,最后都搞成地面斗法了,讲究点的还看看数据链标的态势,不讲究的直接话音引导了,真是搞体系对抗,然后他拿个金头盔,引导的能来个金嗓子喉宝就不错了。
空战历史表明,多数飞机是被占少数的王牌飞行员击落的
大神能吊打菜鸟,照样能吊打高手
从TR模块20%-30%的发射效率来看。这是一种A类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发射不发射功耗都是一样的。
至于说平时把 ...
三代机的包线优势在跨音速和高亚音速阶段,因此截击和追击性能不好,优势在格斗,即低速段,

xtal 发表于 2015-7-3 00:44
从TR模块20%-30%的发射效率来看。这是一种A类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发射不发射功耗都是一样的。
至于说平时把 ...


哈哈哈,看到你的回复我有点醉了。
去把顶楼金头盔的话多读几遍,把你解读出的意思给大家分享分享。
如果你认为金头盔的开雷达说是扯淡,可以投稿给《兵器知识》,指出金头盔的错误。

非常讽刺的是,你可以论证F-15针对台风的屠杀,或者去驳斥以色列演习时候F-16和F-15互有胜负的事实。
至于“中型机完全可以和重型机平分秋色”,请找出我类似话的截图或者链接,在老祝你不找,在超大你总该找了吧,别成天编造别人的话,立靶子自己打。

另外,老筑那边的帖子还等你回呢,眼神RCS,雷达投射和反射的图做好了么?
xtal 发表于 2015-7-3 00:44
从TR模块20%-30%的发射效率来看。这是一种A类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发射不发射功耗都是一样的。
至于说平时把 ...


哈哈哈,看到你的回复我有点醉了。
去把顶楼金头盔的话多读几遍,把你解读出的意思给大家分享分享。
如果你认为金头盔的开雷达说是扯淡,可以投稿给《兵器知识》,指出金头盔的错误。

非常讽刺的是,你可以论证F-15针对台风的屠杀,或者去驳斥以色列演习时候F-16和F-15互有胜负的事实。
至于“中型机完全可以和重型机平分秋色”,请找出我类似话的截图或者链接,在老祝你不找,在超大你总该找了吧,别成天编造别人的话,立靶子自己打。

另外,老筑那边的帖子还等你回呢,眼神RCS,雷达投射和反射的图做好了么?
ertert 发表于 2015-7-2 09:51
所谓“电话亭匕首格头”,“只有一人走出来”,注意这点金头盔的说法有些缺漏,必须的有一个前提“双方转 ...
上次在本坛 <42:0 中国“金头盔”飞行员缔造空战奇迹!> 我看了就火大。

如果一个飞行员赢多输少,这可以理解。但是,同样的武器,同样的训练,甚至包括“电话亭匕首格头”,打成42:0? 不就是猪一样的队友?

这种宣扬丶踩自己队友的“金头盔”,不要也吧。
上次在本坛  我看了就火大。

如果一个飞行员赢多输少,这可以理解。但是,同样的武器,同样的训练,甚 ...
42:0不是42胜0负,而是42分与0分。


为什么不考虑低截获率雷达?关雷达的战术是基于过去的落后技术的,不与时俱进。

为什么不考虑低截获率雷达?关雷达的战术是基于过去的落后技术的,不与时俱进。
从TR模块20%-30%的发射效率来看。这是一种A类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发射不发射功耗都是一样的。
至于说平时把 ...
???这帖子你是怎么联想到中重之争的?
这帖子不错,金头盔的意思很明确,在体系面前,单机性能不是决定性的。

由此看美国在南联盟及还玩战争中对毛机的虐杀更多是体系优势带来的。
TSQ 发表于 2015-7-3 09:01
哈哈哈,看到你的回复我有点醉了。
去把顶楼金头盔的话多读几遍,把你解读出的意思给大家分享分享。
...
你语文没问题吧?
我说的是金头盔么?
我说的是你莫名其妙的言论好不好?
金头盔啥时候说过雷达散热问题了?
金头盔啥时候暗示过高空高速性能不重要了?
zgykk 发表于 2015-7-3 09:59
???这帖子你是怎么联想到中重之争的?
TSQ一向如此,他的评论就开始JJYY什么雷达不经常开机,所以不需要什么制冷。
我一问他真正的散热问题,立刻王顾左右而言他。
当然,他又一次发挥了一个常用的法宝,等到他回答不了的时候丢出来就行了。
---------------
“在这方面,军迷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指挥十万人的大军与对方十万人大军,在2000公里的复杂空域进行兵力调度、体系支援、作战时机和作战力量投入等。这方面我自认没有能力去考虑这么复杂的事情,军迷经过思考后,如果也觉得头大复杂,那么就不要把空战想象成简单的飞机性能对比了。武器装备必然是在一定的投入成本下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权衡,这是一个体系,需要从体系角度去考虑问题。”

到时候只要类似的话一丢出来,就好像老老王政委大叫一声“这不科学”一样,就可以立刻通杀你了
???这帖子你是怎么联想到中重之争的?
在航空老祝讨论舰载机,没有涉及中重问题,这位也是突然蹦出一个为中型机说话的事,可以说他心里绷着一根“斗争”的弦。

我当时看了觉得比较好笑,说你既然这么反对中四,那么咱们打赌如何?然后他就缩了。回过头来到这里又提。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我画那个设想舰载机的图,他一口咬定雷达隐身如何差,成84°夹角啥,完了还把角度算错,不是84°而是96°,就这还希望有人跟着他来吐槽。可惜在超大和老祝没有人响应他。
后来我把F117机翼后缘和机身后缘成84°夹角的图拿出来,这位开始玩转移话题的把戏。然后提我画的图有朝前的接近90°的夹角,我让他把雷达投射上去,把雷达反射画出来,结果已经过去好几天都没回复。事实上他画不出来,就是拍脑袋说话而已。

这位和某几个ID可以说不是来讲道理的,就是对人的,问题是对人也要拿出点真材实料来反驳对方观点,结果是自己都没搞明白的东西还来说事,上演挖坑自己跳的戏。
TSQ一向如此,他的评论就开始JJYY什么雷达不经常开机,所以不需要什么制冷。
我一问他真正的散热问题, ...
呵呵,你找一个例子或者报道,把雷达一直开机的过程能够展现出来。

关于制冷,呵呵,我大学学的就是与热能有关的机械,对散热我还真的分析过,所谓1吨燃油冷却,不靠谱。
你语文没问题吧?
我说的是金头盔么?
我说的是你莫名其妙的言论好不好?

呵呵,我的语文很好,从你的话机可以看出你认为发射单元关闭“能不能实现不好说”,换句话说在发射导弹前再打开发射单元能不能实现也是有问题的。
这难道不是和金头盔的话是矛盾的么?

至于散热,欢迎你拿煤油的热含量来算1吨燃油进行循环冷却是什么概念。等着你发挥专业技能。


TSQ 发表于 2015-7-3 11:19
呵呵,你找一个例子或者报道,把雷达一直开机的过程能够展现出来。

关于制冷,呵呵,我大学学的就是与 ...


原来你是制冷专业啊,不是雷达专业啊,连电子硬件都不是啊。
那你怎么敢说雷达不发射就是低功耗了?
不懂装懂可不好。

顺便,别再玩什么断章取义的把戏了。我强调的可是雷达不发射。

我说的不可实现,显然不是说不能关掉。天下哪里有关不掉的电子设备。
而是说实战中这么玩需要的条件可能满足不了
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显然不懂什么是温度稳定性啊,肯定平时根本没怎么用过精度稍高的测量仪器。
电子设备刚上电的时候,都有个暖机时间。暖机时间不够,设备会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个时间段,短的要几秒,长的要几分钟。精密仪器甚至要几小时。
雷达中发射单元的稳定性是怎么样我是不清楚的。但是哪怕只是要几秒钟,那么所谓先掉电关掉的玩法显然很容易贻误战机。
如果是几分钟,那么这个功能压根就没法用。
至于说发射单元加电但是不发射,听起来似乎很美。
TR模块的20%发射效率已经说明了如果仅仅只是不发射,发射单元的耗电量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就你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不认为你有资格分析雷达发射单元上电掉电过程。
你有资料证明可以把发射单元上电稳定过程很快那自然没的说,凭空想象可不好。

发射导弹这个事情你也拖出来出就更可笑了。导弹发射前不加电的是吧?
TSQ 发表于 2015-7-3 11:19
呵呵,你找一个例子或者报道,把雷达一直开机的过程能够展现出来。

关于制冷,呵呵,我大学学的就是与 ...


原来你是制冷专业啊,不是雷达专业啊,连电子硬件都不是啊。
那你怎么敢说雷达不发射就是低功耗了?
不懂装懂可不好。

顺便,别再玩什么断章取义的把戏了。我强调的可是雷达不发射。

我说的不可实现,显然不是说不能关掉。天下哪里有关不掉的电子设备。
而是说实战中这么玩需要的条件可能满足不了
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显然不懂什么是温度稳定性啊,肯定平时根本没怎么用过精度稍高的测量仪器。
电子设备刚上电的时候,都有个暖机时间。暖机时间不够,设备会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个时间段,短的要几秒,长的要几分钟。精密仪器甚至要几小时。
雷达中发射单元的稳定性是怎么样我是不清楚的。但是哪怕只是要几秒钟,那么所谓先掉电关掉的玩法显然很容易贻误战机。
如果是几分钟,那么这个功能压根就没法用。
至于说发射单元加电但是不发射,听起来似乎很美。
TR模块的20%发射效率已经说明了如果仅仅只是不发射,发射单元的耗电量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就你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不认为你有资格分析雷达发射单元上电掉电过程。
你有资料证明可以把发射单元上电稳定过程很快那自然没的说,凭空想象可不好。

发射导弹这个事情你也拖出来出就更可笑了。导弹发射前不加电的是吧?

TSQ 发表于 2015-7-3 11:26
呵呵,我的语文很好,从你的话机可以看出你认为发射单元关闭“能不能实现不好说”,换句话说在发射导弹前 ...

我说的可能不可实现,显然不是说不能关掉。天下哪里有关不掉的电子设备。
而是说实战中这么玩需要的条件可能满足不了
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显然不懂什么是温度稳定性啊,肯定平时根本没怎么用过精度稍高的测量仪器。
电子设备刚上电的时候,都有个暖机时间。暖机时间不够,设备会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个时间段,短的要几秒,长的要几分钟。精密仪器甚至要几小时。
雷达中发射单元的稳定性是怎么样我是不清楚的。但是哪怕只是要几秒钟,那么所谓先掉电关掉的玩法显然很容易贻误战机。
如果是几分钟,那么这个功能压根就没法用。
至于说发射单元加电但是不发射,听起来似乎很美。
TR模块的20%发射效率已经说明了如果仅仅只是不发射,发射单元的耗电量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就你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不认为你有资格分析雷达发射单元上电掉电过程。
你有资料证明可以把发射单元上电稳定过程很快那自然没的说,凭空想象可不好。

发射导弹这个事情你也拖出来出就更可笑了。导弹发射前不加电的是吧?
TSQ 发表于 2015-7-3 11:26
呵呵,我的语文很好,从你的话机可以看出你认为发射单元关闭“能不能实现不好说”,换句话说在发射导弹前 ...

我说的可能不可实现,显然不是说不能关掉。天下哪里有关不掉的电子设备。
而是说实战中这么玩需要的条件可能满足不了
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显然不懂什么是温度稳定性啊,肯定平时根本没怎么用过精度稍高的测量仪器。
电子设备刚上电的时候,都有个暖机时间。暖机时间不够,设备会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个时间段,短的要几秒,长的要几分钟。精密仪器甚至要几小时。
雷达中发射单元的稳定性是怎么样我是不清楚的。但是哪怕只是要几秒钟,那么所谓先掉电关掉的玩法显然很容易贻误战机。
如果是几分钟,那么这个功能压根就没法用。
至于说发射单元加电但是不发射,听起来似乎很美。
TR模块的20%发射效率已经说明了如果仅仅只是不发射,发射单元的耗电量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就你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不认为你有资格分析雷达发射单元上电掉电过程。
你有资料证明可以把发射单元上电稳定过程很快那自然没的说,凭空想象可不好。

发射导弹这个事情你也拖出来出就更可笑了。导弹发射前不加电的是吧?

xtal 发表于 2015-7-3 11:45
原来你是制冷专业啊,不是雷达专业啊,连电子硬件都不是啊。
那你怎么敢说雷达不发射就是低功耗了?
不 ...


不是电子专业,但是我还能分清楚关机开机是怎么回事,难道不开机还要产生大量热?

至于雷达不发射还会产生大量热,欢迎你拿论文来打脸,别又在那里拍脑袋说,想蒙我没那么容易,我以前可是下载过雷达手册的,翻书查查你说的对不对还是可以做到的。
xtal 发表于 2015-7-3 11:45
原来你是制冷专业啊,不是雷达专业啊,连电子硬件都不是啊。
那你怎么敢说雷达不发射就是低功耗了?
不 ...


不是电子专业,但是我还能分清楚关机开机是怎么回事,难道不开机还要产生大量热?

至于雷达不发射还会产生大量热,欢迎你拿论文来打脸,别又在那里拍脑袋说,想蒙我没那么容易,我以前可是下载过雷达手册的,翻书查查你说的对不对还是可以做到的。
从TR模块20%-30%的发射效率来看。这是一种A类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发射不发射功耗都是一样的。
至于说平时把 ...
半导体工作很敏捷,可以随时加电随开机。不需要预热(确切说是绝对不可预热),由于没开机,保持冷气系统对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预冷功耗就小。这一点金头盔说的很正确。
我说的不可实现,显然不是说不能关掉。天下哪里有关不掉的电子设备。
而是说实战中这么玩需要的条件可能满足不了
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显然不懂什么是温度稳定性啊,肯定平时根本没怎么用过精度稍高的测量仪器。
电子设备刚上电的时候,都有个暖机时间。暖机时间不够,设备会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个时间段,短的要几秒,长的要几分钟。精密仪器甚至要几小时。
雷达中发射单元的稳定性是怎么样我是不清楚的。但是哪怕只是要几秒钟,那么所谓先掉电关掉的玩法显然很容易贻误战机。
如果是几分钟,那么这个功能压根就没法用。
至于说发射单元加电但是不发射,听起来似乎很美。
TR模块的20%发射效率已经说明了如果仅仅只是不发射,发射单元的耗电量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就你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不认为你有资格分析雷达发射单元上电掉电过程。
你有资料证明可以把发射单元上电稳定过程很快那自然没的说,凭空想象可不好。

发射导弹这个事情你也拖出来出就更可笑了。导弹发射前不加电的是吧?
xtal 发表于 2015-7-3 11:15
TSQ一向如此,他的评论就开始JJYY什么雷达不经常开机,所以不需要什么制冷。
我一问他真正的散热问题, ...
嗨,体系是个框,啥都往里装呗,作为体现体系优势的打击任务执行平台整出来个“这也不重要、那也不必要、呶个不需要”的东西,说的就跟体系是用嘴炮连上电线构成的一样。
体系优势是由网络内各个单元平台的性能优势来综合体现的,不是找一个全方位平庸的子单元来当那个木桶效应的最短板的,我就不明白楼上有些人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见天体系挂嘴边偏偏总是YY某个根本没被列入体系的东东当主角。
嗨,体系是个框,啥都往里装呗,作为体现体系优势的打击任务执行平台整出来个“这也不重要、那也不必要、 ...
“我就不明白楼上有些人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说的是谁?别那么隐晦好不好。
既然你懂体系,那么谈谈你的体系高论,大家学习学习。
TSQ 发表于 2015-7-3 09:01
哈哈哈,看到你的回复我有点醉了。
去把顶楼金头盔的话多读几遍,把你解读出的意思给大家分享分享。
...
你算是被人给盯上了,说什么都被扣帽子,哈哈哈。
看来有些人对你的恨是入骨的呀

晚上的太阳 发表于 2015-7-3 12:22
你算是被人给盯上了,说什么都被扣帽子,哈哈哈。
看来有些人对你的恨是入骨的呀


我不是算是被盯上了,而是被盯上有相当长时间了。
这些盯上我的ID,有些是看我在哪个论坛出现就到那个论坛去人身攻击,可惜到那个论坛人身攻击都不被认可,譬如哪位xtal,就在别的论坛被禁言和警告过,而且他还能说出论坛不欢迎我的发帖的话,这让我感到一些人的思维何其奇怪,被禁言和警告就是欢迎?不被禁和警告就是不欢迎?
晚上的太阳 发表于 2015-7-3 12:22
你算是被人给盯上了,说什么都被扣帽子,哈哈哈。
看来有些人对你的恨是入骨的呀


我不是算是被盯上了,而是被盯上有相当长时间了。
这些盯上我的ID,有些是看我在哪个论坛出现就到那个论坛去人身攻击,可惜到那个论坛人身攻击都不被认可,譬如哪位xtal,就在别的论坛被禁言和警告过,而且他还能说出论坛不欢迎我的发帖的话,这让我感到一些人的思维何其奇怪,被禁言和警告就是欢迎?不被禁和警告就是不欢迎?

TSQ 发表于 2015-7-3 12:35
我不是算是被盯上了,而是被盯上有相当长时间了。
这些盯上我的ID,有些是看我在哪个论坛出现就到那个 ...


我在那个论坛发的电子技术贴。
当然不欢迎你这个不懂电子技术的人回帖。
估计你连上电稳定时间的概念都没有,你回帖干嘛?

还雷达手册。市面上能见到的雷达手册肯定是行波管雷达
对用行波管的雷达说什么瞬时上电那也是。。。。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电子管能瞬时上电的。
TSQ 发表于 2015-7-3 12:35
我不是算是被盯上了,而是被盯上有相当长时间了。
这些盯上我的ID,有些是看我在哪个论坛出现就到那个 ...


我在那个论坛发的电子技术贴。
当然不欢迎你这个不懂电子技术的人回帖。
估计你连上电稳定时间的概念都没有,你回帖干嘛?

还雷达手册。市面上能见到的雷达手册肯定是行波管雷达
对用行波管的雷达说什么瞬时上电那也是。。。。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电子管能瞬时上电的。